浅论中医养生
2020-12-23
中医养生方法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有很多人信任选择中医保健方法来养生,中医带给人们的好处很多,但是中医药物有很多,我们要的保养,而不是胡乱的保养,这样胡乱保养对身体来说肯定是非常不利的,中医的养生方法安全卫生,还非常的健康,那么中医养生方法到底有哪些?
1.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天人合一”道家思想,说的是我们养生一定要注意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它。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2.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等。
3.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
更多>>中医认为“恼为元神之府”,脑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人之视觉、听觉、嗅觉、感觉、思维记忆力等,都是由于脑的作用,这说明脑是人体极其重要的器官,是生命要害的所在。健脑是健身的关键,健脑方法,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识精健脑。恼为髓海,肾主精生髓。若肾精满盈则髓海充实,故积精可以健脑。积精之法,在于节欲。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说:“善养生者,必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当益壮,皆本乎精也。”
二、气功强脑。练气功得法,可充分发挥意念的主观能动作用,大大激发健脑强脑身的自调功能。气功功法很多,有不少以补脑强脑为目的的功法,具体练习以有气功师指点为好。
三、颐神养脑。脑藏神,精神愉快则脑不伤;如精神紧张,心境不宁,神乱神散,则脑受损。颐神养脑,须重道德修养;如豁达大度,恬淡寡欲,不患得患失,不追名逐利,悠然自得,助人为乐,就利于养脑;如胸襟狭隘,凡事斤斤
更多>>现在人们对于养生越来越重视了,养生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运动或者是合理饮食,那么你知道如果通过中医养生吗?中医养生要诀有哪些呢?通过下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养生
童心:有童心即不老,指的就是拥有一个儿童的心,都说“人之初性本善”,古代人就已经认识到了儿童的心灵是非常纯洁和最美丽的心态。
童心代表着天真无邪、充 满快乐、思想单纯,并且没有成人的恶习,整天生活得无忧无虑。他们观察周围的世界,一切都是美妙和奇幻的,对未来总是充满了期待。保持童心,能使人脱离杂 念,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是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首要条件。童心其实每个人都有,但随着年龄增长,人们的童心就容易被现实的社会慢慢耗尽,保持童心就是 让大脑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并得以休息。
蚁性:就是指人不要孤僻,并且吃饭要细嚼慢咽。蚂蚁是自然界中同类交流频繁的一种动物,虽然不能发声,但并不妨碍它 们用触角相互传递信息。在蚂蚁看来,再大的工程,
更多>>本文导读:讲到养生,最好的方法就是中医养生了?那么中医要如何养生呢?中医养生有哪些原则呢?
我们都知道,中医无论是疗法还是保健,都是以适应人体为基础的理念,并且通过人体按摩和中药材调理身体等方法来进行养生保健的。那么中医养生的9大原则,大家知道吗?赶快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中医养生知识
1、衣不过暖
穿衣服、戴帽子千万不要过于温暖,但是也不能太过单薄,因为如果过暖容易引起感冒,而过冷则会容易引起受寒。
2、食不过饱
吃饭不要过饱,粗细都吃,荤素相兼;饭后要喝汤,不吸烟、不喝酒。
3、住不过奢
要随遇而安,居室富丽堂皇易夺心志而蜕化变质。
4、行不过富
因为身体健康的允许,大家以后出门在外进行以步代车,多走路,少骑车。如果你出门必须要乘车,那么时间一久,腿脚就会容易失去灵活性。
5、劳不过累
劳动的强度是有限的,超过负荷量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我每日至少工作8小时,在8小时外适当地遛遛街、
更多>>冬季到了,天气寒冷。很多朋友们更不愿意出门做运动了。正因如此,我们的体内新陈代谢就缓慢了,再加上人们整天吃大鱼大肉,加剧了有毒物质在身体内堆积。如果这些有毒物质不被及时排除体外,就会在肠道滞留,造成身体的不健康。今天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怎样用中医经络来养生吧。
心包经:让你吃不胖
从乳头外侧的天池穴开始,到达中指指尖末端就是心包经。心包经的始端在心脏外围,包裹一层,当有病菌等进入时,心包挡在心脏前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心经:最准确的自我体检法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
更多>>导读:唾液与长寿有密切关系。许多中医书上都提到,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
唾液与长寿有密切关系。许多中医书上都提到,唾液充盈又常含而咽之,能润五脏,悦肌肤,使人长寿不老。 来自
古人十分重视唾液养生。自古以来,养生专家即视口水津液为健康的重要源泉,因此将口水神化异化,赋予它以金津玉液、琼浆玉泉等甘霖美名。古人造活字,亦是舌旁从水,既是示人以舌旁有水方能活,又是示人舌水唾液可以活人,这也强调了唾液的重要性。 站
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唾液何以能养生
中医学认为:五脏化五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意思是唾液为脾肾所化,肾为人体先天之本,脾为人体后天之本,脾胃富集了五脏之精,气血之华,故唾液中含有很多
更多>>导读:饮食篇 秋补宜滋阴润燥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人们要按照《内经》提出的
饮食篇
秋补宜滋阴润燥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人们要按照《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多吃些具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感觉脘腹胀满、大便泄泻,应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少吃一点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和药膳。
饮食少辛增酸
秋季饮食要注意少辛增酸,一定要少吃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多吃一些具有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西红柿等。
起居篇
起居有度适秋凉
秋季应早卧早起。进入深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此,着衣要随天气变化而增减,睡觉要护住胸背。
保健篇
静坐吐纳利身心
①于清晨洗漱后,在室内闭目静坐,牙齿闭合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
更多>>现今的人们,似乎没有谁不养生的。可有的人,一会,看见别人练气功,他也练上了;一会,看见别人打太极,他也打上了;看见别人搞药膳、药酒什么的,他也搞上了……等等,不一而足。其实,养生是一门科学,而且是综合性的科学。正确的养生实践,需要正确的养生理论的指导。这里,我们具体谈谈中医养生的入门知识,希望能帮助各位登堂入室。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
更多>>导读:30多年前,我患上了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每当劳累或感冒后,疾病就发作了,胸部疼
30多年前,我患上了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每当劳累或感冒后,疾病就发作了,胸部疼痛难忍,整宿不能睡觉,只能捂胸、倚被坐到天亮。眼睛发青,嘴唇发紫,面无血色.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医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下了病危通知书。后经挽救,命是保住了.但落下了心肌劳损、左束支传导完全阻滞的后遗症。
心脏病、关节炎困扰着我的后半生。每天我都在胸闷气短.心慌心悸中煎熬。不知吃了多少药,不知住了几次院。后来我才知道,这两种病都是器质性病变,保守治疗只能缓解,不能痊愈。
那时我是医盲,生理健康知识一窍不通,想问问医生.人家说一句半句术语我也听不明白,再问连人影都没了。从那以后.我下决心学习中医理论知识。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之瑰宝。阴阳五行,脏腑功能,经络穴位,五脏、五官、五色、五味,人的七情,自然界的六气
更多>>中医怎么养生
1、中医怎么养生
1.1、饮食少酸多甘
春季阳气初生,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
1.2、早睡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也。”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早睡早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
1.3、情绪乐观防躁动
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使气血和畅。肝主情志,因此护肝要从心情和情绪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情绪乐观,不宜过于激动,防止躁动,利于疏肝理气。
1.4、防寒保暖慎减衣
初春时节应该提前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早减掉冬衣。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人不宜立减棉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