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运动养生 >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 导航 >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2019-10-07
  • 1、蜜丸是中医临床广泛运用的剂型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春天是中医养生的季节吗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本文导读:蜜丸是由一种或多种药物粉末与经炼制过的蜂蜜混合而制成的球形内服固体制剂。性柔软,作用缓和,多用于慢性病和需要滋补的疾患。蜜丸分大蜜丸和小蜜丸两种。

    手工制作中药蜜丸,主要工艺如下:

    1、配方与打粉:将按配方抓好的药物细火烘焙或暴晒干燥后,用打粉机打成细粉,制丸前装入消毒盆内备用。

    2、配蜜:配蜜即以药粉的重量按1∶1.2~1.5的比例配好蜂蜜(如1000克药粉,配备1200~1500克蜂蜜;若药料中含糖质、胶质或淀粉较多的,则以1∶1~1.2的比例配备即可)。

    3、炼蜜:炼蜜即熬炼蜂蜜,其目的是去除杂质,破坏酵素,杀灭细菌,蒸发水分,增强粘性。

    炼蜜时,先用武火将蜂蜜熬沸,然后改为文火慢熬,同时在旁边放一碗凉水,并注意观察蜂蜜的颜色。当发现蜂蜜泛黄沫时,用一根竹筷在蜂蜜中沾上一滴,然后把竹筷挪到凉水碗上方,让蜂蜜滴入水中。如果蜂蜜在水中不散开而沉底,即 滴水成珠 ,就算炼好了(

    更多>>
  • 2、中医 什么是膏药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3. 中医养生美容师是什么

    本文导读:中医常常用膏药外敷来治疗疾病,那么,这种膏药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如果治疗疾病的?我们来看看文章的介绍。

    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主要用来治疗疮疖、消肿痛等。早在久远的年代,我国医学家就有言曰: 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

    膏药的物质与理论基础

    膏药之所以能够治疗多种疾病,是有它一定的物质与理论基础的。它的处方组成来源于一般中药方剂,与西药中许多外用药、注射剂、口服剂有同一作用,同样可以合剂,分用,此其一。在一般方药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和,加以变化,去其轻淡平温之剂,益以气味俱厚生香引导之味以得其药方此其二。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应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许多药物中含有脂溶性、挥发性及刺激性的药物,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等作用,如治痈疖疮、肿疡、溃疡

    更多>>
  • 3、什么是五心烦热?中医食疗调理效果佳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中医运动养生的效果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五心烦热的常见三种类型

    火郁型

    五心烦热,胸闷,口臭,牙龈出血,四肢倦怠,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等。多因饮食不节,致胃阳被郁,不得泄越,发为五心烦热。

    治宜清泄肝胆、脾胃,给予解郁泄热汤:柴胡15克,郁金12克,龙胆草12克,黄芩15克,生地黄20克,牡丹皮15克,元参15克,香附15克,川楝子15克,石膏20克,黄连10克,葛根15克,蒲公英20克,连翘2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泻肝丸、清胃丸口服。

    血虚型

    午后自觉五心烦热,稍微劳作就会加重,伴有神疲身怠、食少懒言、心悸、头晕目眩、面色苍白等症状。一般与肝脾亏虚、气血不足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统摄全身血液。肝为藏血之脏,调节全身血液供应量。肝脾受损,生血、统血、藏血失职,遂至血虚,血虚不能制阳,导致五心烦热。

    更多>>
  • 4、中医嘴皮干裂是肝火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女性春季去肝火养生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到了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嘴皮干裂的现象,严重甚至还会流血,最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喝水或者是抹唇膏进行滋润。然而,中医嘴皮干裂是肝火造成的,这两种方法的效果并不是很好,长期存在更是要积极地寻找根源,正确的进行解决,避免给我们造成大的影响。

    我们的唇红属于黏膜或者更精确地说叫口腔黏膜。黏膜特别薄,它下面胶原纤维比皮肤少多了,所以它能够兜住的水分也就少。天气干燥是唇干的一个外部环境因素。

    中医在讲春天和秋天是阴阳转换的时候,秋天阳气在下降,我们表现为整个的身体表面一个收敛的作用。春天也是由于外面风干物燥,有些人觉得肝火上扬,表现为气血干燥。

    这样说来,天气干燥的确是嘴唇干裂的主要原因,那嘴唇干裂是否就不会是病了呢?

    嘴唇干还属于我们的唇部组织处于一种亚状态的炎症,就是还没有到炎症的程度,但是要炎症了。

    这就是说,如果只是感觉唇干,没有其它表现,还算不上是疾病,可通过补水等方

    更多>>
  • 5、什么是孕前中医调理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3. 养生调理是什么意思

    其实调理身体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调理身体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用中药进行调理。因为中药调理副作用不大,而且还能起到从根本处进行调理。特别是很多的女性在孕前也会进行调理,什么是孕前中医调理?

    什么是孕前中医调理,有的女性在怀孕前会有一些疾病的出现,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中医调理的方法来对女性进行孕前的调理。同时,专家还给我们介绍了孕前中医调理的作用以及孕前中医调理的方法,这样会有更多的女性能够身体健康,能够怀上健康的宝宝。

    准妈妈们想健康顺利地度过孕期,生下宝宝,从而在孕前通过中医学的知识,中药材等来好好调理一下身体。

    孕前中医调理的作用

    孕前注意体质的调理,并且积极治疗一些本身就有的慢性病或其他疾病,才能在怀孕时给予宝宝最有利的生长环境,如罹患荨麻疹、异位性皮炎的夫妻,最好孕前就能先疏导病体、作好治疗,以避免生出过敏儿。在预备怀孕的半年前开始调养体质。因为有健康的母亲,才有健康的胎儿

    更多>>
  • 6、什么是脾虚?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中医运动养生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脾虚,是人们身体不健康的一种状态,在生活中,导致脾虚出现的因素是多种的。那么,什么是脾虚?中医如何治脾虚呢?

    什么是脾虚?

    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脾虚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

    更多>>
  • 7、中医说女人这里凹陷是大病
    1. 中医说女性养生
    2. 什么是中医养生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对于女性来说,美丽也是她们重要的追求之一,而这种美丽,除了衣服和妆容,更重要的还是身材,而拥有傲人的身材,乳房成为了重要的象征,除了美丽,乳房的健康也成为了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之一,而我们对于它的的健康,可能更多的了解是关于出现异常的肿块的,那么除了肿块,乳房还可以从哪里辨别出健康来呢?

    女性乳房正常的状态

    女性的乳房,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育成熟,但是乳头和乳晕的颜色正常的为淡红色或粉褐色,而女性的乳晕和乳头的颜色是会不断地变化的,女性乳房的乳头和乳晕的第一次变化,是在妊娠期前后,在女性怀孕的早期,乳头与乳晕会由原来的淡红色和粉褐色逐渐的加深,逐渐的变为深褐色,这样的变化,其实是女性身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主要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增加所致。

    不用紧张,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变化,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所以要做好接受的心理准备,因为有些女性,可能觉得不美观,而又心理压力,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样的变化,是女性

    更多>>
  • 8、什么是中医“五劳七伤”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3. 中医养生美容师是什么

    中医认为,五劳就是五种劳损,包括肝劳、心劳、脾劳、肺劳、肾劳。七伤指七种对身心伤害的因素,包括大饱伤脾、大怒伤肝、强力受湿伤肾、形寒伤肺、忧思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伤志。

    《黄帝内经》中对疲劳就有较充分的论述。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补充、丰富,使中医疲劳理论不断完善。内因、外因均可导致疲劳,但以内伤尤其过劳为主要病因。疲劳为害,涉及五脏六腑,主要为脾、肝、肾,首当推脾。疲劳属于中医学的"虚劳"范畴。

    疲劳

    疲劳是机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于过长时间或过于繁重、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而引起的作业效率明显的暂时降低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观上一般伴有疲倦感,甚至筋疲力尽的感觉。但主观疲倦感并不一定是机体疲劳,有时无疲倦感觉,而机体却已进入疲劳状态。

    中医药很早就认识到人体的疲劳问题,中医称疲劳为懈怠、劳倦、疲乏,属虚劳、虚损范畴,

    更多>>
  • 9、中医常识:什么是精气血津液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中医养生补气血
    3.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气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精气、气范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哲学上的精、精气、气范畴是标示世界本原的物质存在,是抽象的概念:而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的精、精气、气则是医学科学中的具体物质概念。但中医学属于自然哲学,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认识能力,在阐述主命、健康和疾病时.也必然会发生哲学与医学、抽象与具体的物质概念混称。

    精气神

    在精、气、血、津液学说中,精、气、血、津液等虽然是生命的基本物质,属于生命科学的具体物质概念:但是.我们理解其内涵时。必须按中国传统的有体有用,体用如的思维模式来认识,把精、气、血、津液理解为实体及其作用、功能、属性的辩证统一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贡:精,乏指人体内一切有用的精微物贡;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戎部分,又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血

    更多>>
  • 10、什么是中医中的“正”和“邪”
    1. 什么是中医养生
    2. 什么是中医运动养生
    3. 中医保健和春季养生

    中医学所论的正气内涵相当广泛而丰富,仅就发病机理而言,正气是指人体的形体结构、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机能活动、抗病能力、康复能力.以及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调控能力之总称。

    中医的正和邪

    正气又简称为正。中医发病学认为内脏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即使邪气侵袭人体,正气即起来抗邪,若正气强盛。则病邪难于侵入,或侵入后即被正气及时消除,一般不易发病,即使发病也较轻浅易愈。自然界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致病因素,但并不是所有接触的人都会发病,此即是正能胜邪的结果。当正气不足,或邪气的致病能力超过正气的抗病能力的限度时,邪正之间的力量对比表现为邪盛正衰,正气无力抗邪,感邪后又不能及时驱邪外出,更无力尽快修复病邪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及时调节紊乱的机能活动,于是发生疾病。

    中医学十分重视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地位。认为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