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视力健康,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

【www.ys630.com - 老年人健康养生小贴士】

奥美达“低视力”社区免费筛查活动在京展开。2012年2月15日,北京奥美达低视力康复中心一行来到北京龙潭北里东社区为社区老年人进行免费低视力筛查,这标志着奥美达“关注视力健康,关注低视力”社区免费筛查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与年龄相关的眼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于这些眼病导致的低视力在老年人群体中普遍存在。低视力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更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唤起公众对视力健康和老年生活质量的关注,奥美达低视力康复中心特开展本次进社区免费低视力筛查活动。

共有71名老年人参加了本次筛查,年龄大都在60岁到80岁之间,筛查出低视力(双眼视力都小于0.3)的老年居民占总人数的13%,其中以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和青光眼患者居多。

远视力筛查

近视力筛查

老年人对此次低视力筛查活动非常欢迎。他们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看不清楚了就以为是老年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也不会去医院检查,除了老花镜外也不想着借助其他工具来改善视力,如果看不清楚了就不看电视,也不看报纸,很多日常活动也不去做了。但这次筛查活动可以让他们意识到,视力突然变好,可能预示着眼底的改变;如果眼睛有看不清或者不舒服的情况就一定要上医院去做眼科检查;视力改善不了可以借助一些如助视器的工具来帮助用眼。

筛查出低视力的老年居民在奥美达视障康复专家的指导下体验助视器。他们中大多在之前都未曾听说过“助视器”这三个字,也从未想过还有这样的东西可以帮助他们阅读或进行其他活动。助视器体验中的老年人连连称赞“哟,这个东西好啊!我以后可以用它来看书了。”

助视器体验

活动中的老年眼病知识讲座也让在场的老年居民收获颇多。他们说之前都不知道原来会有这么多疾病与视力相关。虽然部分居民都去过医院检查,但是他们却鲜有知道糖尿病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的情况,对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日常护理也都不是很了解。通过讲座,他们意识到对于眼睛定期体检的意义和对于得了眼病后的日常护理的重要性,他们以后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视力健康状况。

据悉,奥美达“关注视力健康”社区免费低视力筛查活动将持续进行。奥美达低视力康复主任徐莉说:“现代老年人是一群非常关注自身生活质量的人,他们通常会延续他们年轻时的兴趣或是发展出新的兴趣爱好,而低视力的出现往往会影响他们的生活状态,所以我们想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意识到需要关注常见眼病以及全身疾病伴发眼病的常识;并且通过使用一些助视工具和生活小技巧,完全可以改善他们现有的生活质量。”

Ys630.com相关知识

要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一份科普资料表明,由于大脑功能的退化和离退休前后生活的急剧变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已成为社会各界需要提上日程的事情。

心理医生被遗忘的角落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人真像这句话所说,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和健忘,这样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近年来,广西社会各界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给予了相当大的关注,然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是个被遗忘的角落。

有关资料表明,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7%的人有明显的焦虑、忧郁等心理障碍,0.34%的人则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状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广西的心理专家称,在广西,心理健康治疗起步晚,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仍是一项空白。

这几年广西经过专门培训具备心理疾病治疗资格的医生为数不多,在首府只有广西医科大、区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医院四所医院拥有这样的专业医生。广西的心理健康事业无可否认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首府几家开设有心理咨询门诊的医院,来治疗心理疾病的病人中,你很难看到超过50岁的患者。中华医学会心理学会会员、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咨询门诊主治医生刘建荣从医12年来,只遇上十几个老年病人,其中多是熟人介绍或别的科室转过来,仅有几个是主动来就诊的。

关注老年人心理问题


上海等大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都在加强,但是我觉得,这些关爱往往还比较集中在物质层面。一位独居老人说过,她家的新被子有近十条,比过去新娘子还要多,柜子快要放不下了,精制油必定要吃到变质,这些都是方方面面“关爱”来的,而她自己感到最缺少的还是能够有人经常和她说说话的机会。上海某部和驻地街道建立了“双拥”结对关系,一些战士和驻地的老人关系非常密切,老人们把这些战士当成了亲人。什么原因?战士说,帮老人干活只是一方面,主要就是经常和老人“唠唠家常”,就是这点老人最开心。

有统计数据显示,本市老年人患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不少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回家后,无所事事,闲得无聊,特别缺少交流,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触即发”。在这样的状况下,有部分老年人喜欢没病找病,“对号入座”,结果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甚至导致忧郁症的出现。

老年人各类心理疾病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老年人心理疾病亟需加大医治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给我们的家庭、社会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如何来预防、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大事,同样要有人关心、重视。这恐怕比送被子送油还重要得多。

给老年人送上心理的关爱,需要家庭、街道、居委、社工、义工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送“温暖”送到心里,心灵被温暖了,老人才会真正拥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

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10条建议


美国老年病协会基金会发布服务手册,对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供了10条建议,仅供咱们中国老人参考。

要吃各种颜色的食物
多吃些营养丰富、色彩鲜艳的水果蔬菜,摄入的食物颜色越丰富,营养成分也会越全面。每周争取吃两次鱼,因为鱼类富含欧米茄-3脂肪酸,对心脏很有好处。少吃红肉和全脂奶制品;摄入一定量的粗粮。
适当锻炼
每周坚持三次、30分钟的大步走,可以保持身体结实、头脑清醒,骨骼和精神也可以得到锻炼。骑单车、慢跑及一定程度的负重锻炼等,也可以增强体质。
适量饮酒
适量饮酒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每天饮用30毫升烈酒,或180毫升葡萄酒比较合适。但由于酒精和某些药物又相互作用,所以在饮酒前应该询问医生自己是否适合饮用。
保证充足睡眠
很多人都以为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不需要太多睡眠。但实际上,老年人也需要保证每日的8小时睡眠,否则可能会引起心脏方面的疾病。
激发竞争感
可以玩玩电脑游戏,让你的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可以参加辩论俱乐部,激发自己的斗志;可以学习新的语言,多参与社交活动等。这些都能让大脑保持良好活力。
享受安全的性生活
研究发现,老年人性生活的次数越多就越幸福。
定期体检
老年人要定期体检,携带日常你在药店买的非处方药供大夫参考。
倾诉
当你情绪不佳或焦虑不安的时候,要与人交流。一旦出现忧伤、疲惫、对喜欢的事物失去兴趣、敏感易怒等表现,应立即和医生取得联系。
注射疫苗
疫苗可以预防肺炎、破伤风、带状疱疹等,对老年人很重要。
定期检查
定期去医院检查,患有慢性病或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最好去老年病科就诊。

时刻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行为是由心理支配的,行为是人心理的外部表现。有关调查资料显示:老人由于社会心理因素而影响健康的占其中的1/3还多,这些因素的产生与其社会角色的转变有密切的关系。老人们离退休后从社会走向家庭,生活也由职业型转变为休闲型,社会活动的范围也相对缩小,从而出现了心理健康失衡和抑郁状态。

老人在休闲时常会产生一种失落感、自卑感和孤独感的“心病”,尤其是儿孙们上班或上学后,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自守家门,忧郁之情就更难以排解。此时若邀上几位知己朋友,海阔天空地“侃”上一阵子,老人的精神状态可大为改观。

“话疗”可健脑养神

聊天内容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家长里短;大到国家政治时事和社会新闻,小到凡人琐事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聊天时,老人既可缅怀留恋风光的过去,又可憧憬幸福的晚年,还可畅谈交流饮食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经验体会,从“话疗”中消除了“心病”,增长知识,获得信息,真是领略真情在人间,体会趣味哲理在百事。聊天也有助于老人思考,防止患老年痴呆症等。

“话疗”可消除寂寞愁苦

一旦有空闲,就可到左邻右舍或老朋友家里坐坐,侃侃“海阔天空”,倾诉“肺腑之言”,能将忧愁苦闷抛至九霄云外。如此会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调节情绪宽阔胸怀,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大有好处。

对于晚辈,孝敬老人,赡养老人,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赡养和生活上的照顾,而且还包括精神上的安慰,这往往比物质上的照顾更重要。正如一句名言说得好:“子教父心宽”。子女们也应像歌里唱的那样:“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儿女们的孝心,使老人们感到精神上得到安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老人的身心健康长寿,便是老人和晚辈们的同喜共福。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值得关注


随着人口的高龄化,患病率、残障率的上升,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问题更值得关注。

每天早上6点多,一个人居住的王老伯就会准时起床,到早市去逛逛。8点,他在附近小公园里和其他闲聊。11点,回到家中做午饭、睡午觉。15点,他去公园散步。16点,回到家中准备晚饭,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21点,准时上床睡觉……自从老伴去世后,他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生活。而据了解,像王老伯这样的老人并不在少数,不少老人在面临养老问题时都有各自的难处。

孤寡老人难防老

虽然这几天天气明媚,家住里河新村79岁的田阿姨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现在几乎不能行动,生活要靠近70岁的弟媳妇照料,弟媳妇也一大把年纪了,照顾自己都成问题,还要照顾我……”由于田阿姨一生没有结过婚,无儿无女,而且身体残疾,一直以来,都是由70多岁高龄的弟弟和弟媳妇照顾着。“像我这样的三无老人,以后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70多岁老人很孤独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物质生活而言,大多数老人对自己的晚年生活都很满意,但在精神生活上,许多70多岁的老人却常常觉得孤独。50至60岁之间的老人,生活中大多有配偶相伴,同时身体状况较好,可以四处活动,从工作岗位上下来后,他们对晚年惬意的生活还很陶醉。而70多岁的老人,配偶去世的增多,子女在老人的这个年龄段内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家庭上,很少跟父母在一起,因此老人孤独感相对较高。

老人不愿与子女同住

现一个人生活在彩香的朱阿姨一直以来都不愿意和女儿住,去年女儿买了房子,准备接她到新家,可是她就是舍不得原来的居住环境,不愿和子女一起生活。每次女儿将她接到新房后,她就会悄悄溜回原来的房子。记者了解到,很多老人不愿意跟子女一起生活,他们觉得,自己与子女的“生活规律不一致”,而且“兴趣不同”,就连看电视也很难看到一块去,宁愿自己住。而老人之所以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精神上的担忧是主要原因。老人不愿去影响年轻人的生活,而且老人们也想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愿受子女干扰。但这也造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很多独居的老人由于身体原因,照顾自己却存在着一定的难处。

碍于面子不愿去敬老院

记者了解到,苏城大多数老人在选择养老方式上大多选择了居家养老,很少有老人选择在托老机构养老。认为,在托老机构养老要好过居家养老。因为养老机构里养老设备齐全、结构合理,又有很多伙伴。可是多年来的传统观念,令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儿女不孝顺、不赡养老人,老人无处容身才会无奈选择敬老院。

面对亟待解决的老年人精神孤独问题,记者最近正在和有关政府部门和机构联系,期望他们能为更多的老年人搭起一个互相交流和互相照顾的平台,也为各类老人找到一个合理科学的养老方式,使老年人能够过上幸福安乐的晚年。毕竟,善待今天的他们,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关注:老年人禁忌的危险动作


老年人年高体弱,腿脚不灵便,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禁忌一些危险动作。

・忌说话快速

老年人说话莫要高声大嗓、频率过快。应保持稳定的情绪,否则易使血压升高,也会加重心脏负担。

・忌吃饭过快

有些老年人仍保持年轻时狼吞虎咽的进食习惯,不要忘记食物需细嚼才能有助消化,饭吃得急,还易噎着。

・忌站着穿裤

老人站着穿裤,这很危险。因老人骨质已疏松,一旦站不稳摔倒了,后果很糟。

・忌用力排便

老人常有便秘症,应按时排便,排便不顺时,应借助药物,不能硬排便。因人在排便时血压易升高,过分用力,会晕倒休克以至脑溢血,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忌过分仰脖

老人往往乐意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与人交谈,时间一长易压迫颈部动脉使血流不畅,易感到头晕、恶心,甚至会得半身不遂。

・忌猛然回头

老人走在街上,常遇熟人呼叫或听到异常声响,极易猛然回头。但因老人多有颈部骨质增生,颈骨急扭很易压迫血管,造成头部供血不足,出现眼黑摔倒。

・忌伸头进冰箱除霜

据有关调查发现,有些老人在为冰箱除霜时会发生头痛、晕眩、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现象。专家们断定这是由于寒冷造成血压骤升所致。如果除霜者再将头部伸入箱体内,只需3-5分钟,便会引起视网膜小动脉强烈收缩,由此发生视力模糊,甚至失明、高血压危象。

・忌久看电视

老年人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明显减弱,其耐受力及应激力也相应下降。如看情节波动大、惊险的片子,会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和血液黏稠度增高,有的还可能发生意外。因此,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者,不宜过久地观看电视节目。

・忌裤带过紧

老人裤带最好用松紧带,如果裤带太紧,易使下身血流不畅,尤其是肛门,因毛细血管多,供血不好易得痔疮。

如何细心关注老年人抑郁症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人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达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使在同一天中,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各国对抑郁症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共识: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脑部分泌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

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后抑郁症状能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

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晚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症状复发起积极作用。

中老年人要关注清晨出现的健康警报


清晨一觉醒来,有些中老年人会突如其来的出现一些不起眼的症状,许多人不经意未给予足够重视。然而医学专家指出,这些表现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

清晨醒后头晕一些中老年人晚上睡得很好,醒来后却觉得昏昏沉沉,这提示你有可能患颈椎骨质增生。椎基底动脉硬化或者是高血脂、高血黏症。患高血脂、高血黏症时,晚上睡觉时血流缓慢,血氧含量下降,加之血黏度的高峰值出现在早上,使一脑供血更加不足;患颈椎骨质增生和椎基底动脉硬化时,晚上睡觉时压迫椎动脉,影响大脑供血;两者都会导致晨起头晕。建议到医院查血脂、血黏度,拍颈椎正、侧位片,即可确诊。

清晨醒后脚拇指突发性麻木急性关节炎是痛风的首发症状,主要因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部位,引起炎症反应。起病急骤,可在午夜因剧痫惊醒,最易受累部位是拇拓关节,92%是单一关节受累,偶尔双侧或多关节同时受累。可见关节部位红肿热痛,也可有关节腔积液、白细胞增多等全身症状。春秋季多发,饮酒、高蛋白饮食是重要诱因。穿鞋过紧、多走路、受寒、劳累、脚扭伤时易发病。根据症状及时查血尿酸即可确诊。

清晨浮肿有些中老年人在凌晨会感到饥饿、心慌、疲乏无力,甚至出虚汗。进食一些食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仍然口燥要喝水。这些症状在早餐后会逐渐消失。这时要考虑是不是患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失调,清晨易发生“黎明现象”,就会出现这样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已服药控制血糖,清晨仍出现这样的症状,可能是服药的方法或剂量不对,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

清晨僵硬有些中老年人早晨醒来发现四肢轻度僵硬,活动活动即消失了。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明显的手指僵硬,不能握紧拳头,甚至全身关节活动不灵,持续1小时以上时,应当警惕自己足一不是患了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手指关节、腕关:节最早出现晨僵现象,而且常呈对称性。应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断。

春天老年人生活五忌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给生活添了无穷乐趣,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疾病。为了健康长寿,建议老年人切记春季生活五忌。

一忌睡眠过多。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既要保证充足睡眠,又要防止睡眠过多,一般每天睡八小时即可。

二忌懒于活动。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还能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忌衣着不当。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在一天中,气候也有朝暮凉、白昼暖、午夜寒的变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而应适当地“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部位能够适应,这样可以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炎、肺气肿、肺心病的危险。

四忌生冷食品。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胃和防治感冒的双重作用。

五忌四处大串门。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或吃几瓣生蒜,或在室内熏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老年人生活太闲易得病


老年人生活太悠闲容易得病

总是听人说,“我妈前两年,在家没事儿,总是觉得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的。现在让她带着小孙子,倒浑身有劲。我还怕我妈累着,想请保姆,结果她还不干。”、“我爸退休后开始的时候心情不好,身体也不怎么好。去年就回老家种了一小块地,现在每天乐呵呵的”。为什么老人闲着就容易得病呢?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陈全新教授说,老年人太悠闲非常容易得病。临床上常发现,退休后两三个月是疾病高发期,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因为在职的时候,大脑不停转动了几十年,每天上班多少也有些运动。

退休后,一下子脑力、体力的运动量大大降低,身体一下子很难适应。必须要给神经系统有一个转变过程。白领老人退休后不要立即给自己放长假、彻底休息,而要适度动脑、动手。

陈全新教授自己的经验是:退休后仍然工作。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阳台锻炼身体,8点开始上班,一直工作到12点。下午经常要审读论文,晚上有时间就写临床总结,11点入睡。

循序渐进地减少工作量,少参加、不参加社会活动,但继续出诊,工作量力而行。有的老人退休之后突击锻炼身体,这是比较危险的。

运动一定要根据个体差异性和掌握量度,还要考虑自己的体质基础和生活状态。尝试一项新的运动方式,不妨先练习十几分钟,如果感觉自己很累,重复几天后仍然如此,则应减量。

陈全新教授年轻时是运动高手,现在每天早上只做做操,活动关节。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关注视力健康,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健康养生小贴士”专题。

关注视力健康,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