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春季养生正当时

老年人春季养生。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日常生活中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老年人春季养生正当时”,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老年人的养生是一年四季都不宜断的,但是春天万物生发,是一年养生的好时节,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即此也。那具体如何来做呢?

一、调节饮食

春天新陈代谢旺盛,饮食宜甘而温,忌过于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尤不宜多进大辛大热之品,如参、茸、附子、烈酒等,以免助热生火。

多吃含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如瘦肉、豆制品、蛋类、胡萝卜、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因为春天本来肝阳上亢,若再吃酸性食物,易导致肝气过于旺盛,而肝旺容易损伤脾胃。

二、预防春困

春季,老人常感到困倦,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

怎样减轻与预防春困呢?首先,要保证睡眠,早睡早起,克服消极懒惰思想情绪,中午则最好午休一个小时左右;其次,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改善血液循环;第三,要适当增加营养。

研究证明,缺乏B族维生素与饮食过量是引发春困的重要原因,故宜多吃含维生素B族丰富的食品,吃饭不宜太饱;第四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最后,老年人本来阳气相对不足,而春天是养阳的大好时机,如情欲妄动而房事较频,会耗气伤精,进一步损伤阳气,因此,老年人在春天应适当节欲。

三、调养精神

春季是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

心情舒畅有助于养肝,因为心情抑郁会导致肝气郁滞,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也易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精神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春季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四、运动锻炼

春天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人们应该借助这一自然特点,重点养阳,养阳的关键在“动”,忌“静”。老年人应该积极到室外锻炼,春季空气中负氧离子较多,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防止动脉硬化。

但是老年人春练不要太早,以免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患伤风感冒、哮喘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等,最好选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时不能空腹,老年人早晨血流相对缓慢,体温偏低,在锻炼前应喝些热汤。同时运动要舒缓,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以免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五、保健防病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

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进入春季,老年人还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六、防风御寒

春天宜晚睡早起,到室外多活动,舒展形体,使一天精力更加充沛。春天要特别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根据初春天气乍寒乍暖的特点,衣服不可顿减,而应顺应“春捂秋冻”的原则,随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如果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伤肺,引发呼吸系统疾患。

相关阅读

春季保健的正当时


四月,当你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享受欢乐时。若不加强自我防护,重视自我保健,也许就会被躲藏在春风里的暗箭突然射中,从而引发多种疾病。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不但适合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而且气候变化也剧烈。

春季发病4大原因

1.春天乍暖还寒,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冷暖最不稳定的季节。北方的春天冷空气仍很强劲,空气的低温高压区向高温低压区流动加速,导致了春季气候多风的特点。风速越快,人体散热亦快,人就感到寒冷。这正是“春寒料峭风作祟,春天冻人不冻水”的原因所在。

在这样冷暖变化无常的气候里,机体抗病能力下降,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便会乘虚而入,不但易诱发流感、流脑、猩红热、水痘、腮腺炎、风疹等多种传染性疾病,而且还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鼻出血等热性疾病。

在这个气候交替的过度季节,还容易造成机体交感神经失调,引起毛细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凝时间缩短,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容易诱发高血压、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如心肌梗死在我国主要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11-12月,二是3-4月,都是气候变化最剧烈的时候。

2.春季旧病易复发,若过食辛热,真阴内耗,或恣食肥甘油腻,痰热内蕴,就会出现头痛眩晕、精神倦怠、身体困乏、四肢沉重等脏腑失调之症,即所谓“冬郁而春发”。再加上气候时有反常,乍寒乍暖,一些年老体弱或患有宿疾者就会旧病复发.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引发”即指此意。尤其是春分前后,慢性病复发最多,如偏头痛、胃痛、慢性咽炎、肝炎、肺结核等。

3.春季多风,空气中飘浮着的花粉颗粒、杨柳絮、尘埃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最易诱发变态反应,产生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荨麻疹等。

4.春季天气多变,使人的情绪也随之变化。特别是气温相对升高、天气闷热、气压下降的天气里,人的情绪更容易波动,出现沮丧、抑郁及不知所措的精神状态。尤其是有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史者,对这种天气最为敏感,因而容易复发。据统计,3-4月份是精神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故民间有:“春天到,痴子闹,菜花黄,痴子忙”之说。

总之,春天虽然景色秀丽,生机勃勃,但气候多变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也最大。所以,在沐浴春风时,也必须加强自我保健,以避免或减少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春季保健7注意

1.防寒保暖慎着装

从道理上讲,老人们都知道应该“春捂秋冻”,但是在实行中仍有人掉以轻心。或者过早地收起了冬衣不愿再翻找,或者心存侥幸“没那么冷吧”,结果导致感冒。所以要随着气候的变化及时加减衣服,不要凑合。

2.早睡早起不恋床

《内经》指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天若能做到早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舒展身体,不但有利于适应春季的气候特点,也可使自己一天精力充沛,减少困倦。特别是老年人。早晨不可恋床太久,否则最容易导致脑血栓形成。

3.调节饮食防上火

春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新陈代谢旺盛,若不知节制情志,生气动怒,或嗜吃辛辣刺激性食品,阴液暗耗,则容易上火,引发鼻出血等。所以,春季饮食宜清淡可口,甘甜少酸;宜多吃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蔬菜、水果;吃饭不宜过饱,宜少吃油腻、煎炸和辛辣刺激之品;要少饮酒,尤不可进食羊肉、狗肉、鹿茸、附片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减少鼻衄、疖子、痤疮、痔疮的发生。

4.虽运动体质强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健康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光明媚,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机体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所以,开春之后,应根据自身状况增加户外活动,如打太极拳、散步。跳迪斯科、放风筝等都很适宜。经常锻炼身体,不但可使免疫力增强,减少呼吸、循环等系统疾病的发生。也会使思维更加敏捷。

5.开窗通风讲卫生

春季万物萌动,细菌、病毒和一切虫害的生长繁殖加速。所以,春天要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居室空气清新;重视个人卫生。勤晒衣被。

6.房事节制不过度

春天阳气升发,性欲大多有所增强。因此,切忌因兴奋而房事过度,导致耗精伤气,不利身心健康。

7.踏青问柳摄精神

风和日丽时,去踏青问柳,游山戏水,最能陶冶情操,使心胸开阔,气血调畅。既能增添生活中无限情趣,又提高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还可使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增强体质。

男人春季壮阳正当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名言,出自《内经·素问》,体现了战国时“天人相应”的思想。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与天地、四时、万物一体。因而,人体的生理变化规律,尤其是阴阳的调节转化,要与四时变化规律相一致,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春夏时,气候由寒变热,万物从冬眠中复苏,阳气升发旺盛;人体也是如此。但同时,阳气的升发易导致阴精随之外泄,所以在这时,要注意养阳,不要令其升发太过,引起阴精不足,阴阳失调。秋冬之季则刚好相反。

如今正值盛夏,按照“春夏养阳”的理论,首先就要在饮食上注意清淡,少油腻,可适当多吃姜、蒜;少吃冷饮,尤其是老人和幼儿,以免伤了脾胃阳气;老年人多肾亏脾弱阳气不足,煮饭要做到松软易消化,食后能使脾脏健运,五脏安和。但需要提醒的是,“养阳”并非“补阳”,所以人参、鹿茸等大补之物,非阳虚之人,春夏还是不沾的好。起居上,应该“夜卧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净之处散散步,以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外出运动时不能过量,以形体虽劳而不倦,肌肤微出汗为宜。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阳气与阴精可以相互转化,无论何时,阴阳都要养。只不过,春夏更适合养阳,也更应重视养阳罢了。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老年人春季养生正当时》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老年人春季养生”专题。

老年人春季养生正当时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