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高龄

2019-10-06

浅谈高龄养老津贴政策

浅谈饮食养生。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日常生活中关于不同人群的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路上网站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浅谈高龄养老津贴政策”,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两千多年前的儒家经典为我们勾勒出的这幅理想社会的图景,至今仍显得过于唯美了。随着中国高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缺陷日渐凸显。

日前,民政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对80岁以上的老人统一发放高龄养老津贴。这不能不说是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

然而,我们不难看出:高龄津贴政策的最后落实,难免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按照目前的规划,根据“保障对象属地管理”原则,地方民政部门在养老方面承担了主要责任,甚至是以唯一责任人的身份出现的。在地方政府面对业绩考核的压力,不得不以GDp的增长为第一要务的条件下,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难免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自然也难以一味苛责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无法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了。

高龄津贴的发放标准未见明文规定,原则上是参考各地的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的。因此,城市每月应为200-400元左右,农村估计在70-150元左右;北京及沿海地区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偏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敬老”之心表达,而未必足以“养老”。

据相关资料,即使是收费标准较低的公立福利院、养老院,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每月至少也需要缴纳六七百元。8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往往还要支付更高费用。如果老人完全缺乏子女供养和其他资金来源,该津贴仍属杯水车薪。

高龄津贴设计的初衷之一,是以此费用拉动照顾老年人的劳务市场。不过,在养老院中,最低级的护理——打扫室内卫生——也需每月100元以上。若在家中雇请保姆,则更是以日甚至以小时计算的。

当老人有所积蓄,或子女家境较好时,支付自然无碍,津贴边际效益不大。若老人本身经济贫困,津贴恐怕将成为其维生之必要补充,未必可以将其转化为劳务消费。因此,该津贴在这方面的效用几许,还是值得商榷的。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毫不怀疑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决心,以及全社会对敬老传统的继承和尊重。然而,想让老年人全无后顾之忧,仅仅一份养老津贴还是不够的。老龄问题不是孤立的,只有全面完善包括就业、医疗等各个环节的社会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从容安享晚年。

高龄养老津贴的出台,也许不过是一个开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ys630.coM延伸阅读

上海出台柔性延迟退休政策


从10月1日起,上海将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记者27日从上海市人保局获悉,上海公布的有关试行意见提出,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试行意见将企业各类人才均纳入了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的实施范围,即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均可柔性延迟退休。

上海市人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发挥各类人才作用,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增加劳动时间。其次,延迟申领养老金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待遇,参保人员延迟申领养老金,一方面能有一份在职时收入,另一方面能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使个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资金得到增长,有利于提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水平。

据介绍,国外有些国家把延长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平衡基金的重要措施。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积极探索调整申领养老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退休可延后的三类人群指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

鲍淡如在访谈中透露,推行领取养老金年龄“柔性延长”后,三类人群即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就可以由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推迟退休,这将大大改观过去“一刀切”造成的人才浪费。

除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外,鲍淡如还透露很多今年即将实施的新政。如上海将选取一批成功企业成为“创业见习基地”,让创业成功人士手把手地教授有意创业者当“老板”。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今年促进就业的“专项计划”。

为了促进就业,本市各职能部门将整合资源形成一个“环形链条”,针对创业“融资难、场地难、服务不到位”等瓶颈出台一系列政策。在访谈中,鲍淡如特别提到,如今,创业教育已经融入到高校教育,要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结合起来。

户籍改革实行“先入围,再轮候”做法

鲍淡如表示,上海即将出台的居住证转户籍有关政策,将采取“先入围,再轮候”的做法,“入围”阶段向优秀人才倾斜,而“轮候”阶段则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依次给予落户。

据介绍,新政策将对外来人才倾斜,符合所设条件的优秀人才将优先“入围”,并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轮候”,“只要是排上队的人才,就一定能拿到上海户籍”。

据了解,上海居住证转户籍的落户条件包括: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职称,或从事技术、管理等重要岗位,在上海就业连续满一定年份,累计缴纳上海城市社会保险满一定年份,依法纳税,无不良诚信记录或违法记录,在上海有固定居住地等。

鲍淡如解释说,尽管政策上对贡献突出的外来人才有所倾斜,但这也不意味着贡献较少的外来人员就要一直“等下去”,对此,即将出台的文件将确定相关规则。

中关村试点实行以老养老


日前,中关村街道海淀黄庄社区开始招募老年养老志愿者,试点实行“以老养老”服务。社区将成立“老年人互助社”,让“年轻的”老年人照顾“年老的”老年人,以老养老。该社区的“老年人互助社”计划在重阳节时将正式推出。

中关村地区老年人口占社区人口总数的17%以上,黄庄社区也是一个老龄化社区,80岁以上的老人有262人,其中许多都是中科院的老专家和高龄院士,他们有较高的薪酬,但很多老人的儿女长年身在国外或在异地工作,平日里陪伴在身边的只有保姆。

“养老全靠居委会难度很大,对于老年人服务需求的信息传递,高龄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巡视等都力不从心。”黄庄社区居委会主任李冉表示,“老年人互助社”将把社区内有热情、有责任心的低龄健康老人组织起来,指导他们通过结对子、重点户巡视等方式,将辖区内高龄空巢等特殊老人的需求及时传递给居委会或服务商。这一模式不仅弥补了社区为老服务人员的不足,还给“年轻老人”创造了一个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

李冉介绍,招募志愿者后,社区将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还将组织志愿者与老人见面,了解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和老人共同协商服务的内容、次数等细节。志愿者要定期探访,通过电话问候、上门探望,随时了解老人的状况,掌握老人的信息与需求。每周至少一次。此外,志愿者还将协助居委会发放养老助残券,按照老人的需求提供代购等各种服务,并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及时调整或更新服务项目等。

养老不止是精神赡养


最美不过夕阳红,让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是后代敬老尽孝的应尽义务。养老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和千千万万家庭的密切关注。

面对老人的精神需求,养老的一个高层次问题----精神赡养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精神赡养是多层次和多方位的,直接参与提供的精神赡养效果固然很好,但间接提供条件的精神赡养也很可贵。以下几点是构成精神赡养不可忽视的。

其1、帮助独身老人找个伴。老人既需要子女的亲情,也需要夫妻之间的爱情,对于丧偶老人找个伴,是对老人最大的精神安慰。让形单影只的老人成双成对,共同构筑他们自己的温馨港湾。

其2、帮助老人营造一个精神氛围和环境。几份报刊和几本好书,可能会使老人爱不释手,倍感温馨,外面的信息了解多了,老人的视野也就拓宽了,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的绿洲也就生机盎然了。

很多老人除了一生从事的工作以外,几乎找不到别的兴趣和爱好,一到晚年失落感就格外沉重。根据这个情况,动员帮助老人培养某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集邮集报、养鸟种花、绘画、书法等,为老人寻找一个新的精神支柱,不求出成果,但求过得怡然自得,自娱自乐。

其3、老来夫妻不能拆。老伴老伴,老来相伴。老年人容易感到孤独和冷落,夫妻之间的长相厮守和互相关心是晚年生活中弥足珍贵的润滑剂。

有不少家庭忽视了这个问题,人为地将老人分开过,有的是一个子女养一个老人,有的是将一个老人接到千里迢迢的异乡过日子,尽管原意是好的,是孝顺的,是想让老人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但客观上却起到了一定的负作用。相依相伴几十载的老人,晚年却要过分居的日子,对他们的精神和情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养老另有好伙伴 亲家合住


人一到老年,总想着自己老伴能一直陪在身边,可是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其实,生活中还可以有不少的老伴,包括亲家、保姆、病友等。

上海淮海中路1200弄71岁的童仌(音同冰)继找了个养老伙伴,对方是他的亲家,“两家合为一家,减轻子女负担”。采访中,记者发现,除了老伴之外,不少人还会给自己找其他的养老伙伴,对象包括亲家、保姆、病友等。

亲家合住:两家变一家

童仌继说,自己和亲家各自只有一个孩子,自己有高血压,亲家患心脏病,老伴都已去世,亲家住在崇明乡下。合住养老想法源于去年底亲家病倒,“他在医院不愿告诉女儿,给我打电话。我一下被感动了。这些年我昏倒几次,也都没告诉儿子”。

童仌继去亲家那住了20多天,相处愉快,“他帮我开了块专属菜地”。回家后童仌继邀亲家来玩,“他很快和邻居打成一片”。童仌继提议两家变一家,城里乡下换着住,“因财产都给下一代,不存在财产纠纷,生活开支AA制”。

自1月份合住后,童仌继发现儿子和儿媳回家次数翻了几番,“他们开玩笑说,回家的开车油费都省了一半”。

“亲家合住养老,可缓解彼此孤独,还给子女照顾、探望提供方便。”北京大学教授饶戈平说,自己岳父母和母亲三人住在一个养老院,老伴每星期至少探望一次,不需两头跑。

病友互助:在一起便不孤独

河北石家庄69岁的杨继信几年里多了1500位养老伙伴,全是病友。

2007年杨继信被查出患中晚期结肠癌。他发现,患病者多在孤独抗病,朋友聚会都不会喊他们。医生说旅游利于康复,于是他邀一同化疗的两个病友骑自行车去原野游玩。为找更多伙伴,他还在报上发表《来吧,癌症病友,我们一块去旅游》的呼唤,很快16名病友举行首次聚会,并成立“非凡人生”俱乐部。如今俱乐部每天都有安排:一块练气功,每月安排短线旅游。俱乐部里81岁的贺士彦患乳腺癌10多年,她天天带队到公园走模特步,大家教她玩微信。

“苦痛就像一杯盐水,倒进湖泊就不再苦咸。”杨继信说。

保姆搭帮:用心换来真感情

浙江台州枫山社区71岁的蒋小彩选择和保姆、67岁的李晴西结成养老伙伴,“我们是姐妹,不是雇主和保姆”。

蒋小彩独居,曾换过四任保姆,直到7年前遇到李晴西,“她人幽默,做事有耐心。因中风后遗症,我上厕所都要她帮忙,她不嫌弃我”。

李晴西不差钱,儿女家境富裕,都想接她回家养老,可她仍愿拿比市场价低一截的工资全年无休,“过年都没回家,和姐姐住一块心里自在”。李晴西说,因为有伴她天天开心。

对这份感情,李晴西说是彼此用心换来的,“她很体谅我,愿和我家人亲近”。李晴西住在乡下,遇到农忙、收获季节,蒋小彩就跟着她回乡下住。

另外,两人在钱方面从不计较。李晴西常给蒋小彩送礼物,蒋小彩把上街买东西全权交给保姆,“我信她”。(本报记者李仲文)

除了以上分享的养老伙伴的对象,应该还有其他的选择,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合适且合理的选择都是好的。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养生人群频道的《浅谈高龄养老津贴政策》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浅谈饮食养生”专题。

浅谈高龄养老津贴政策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