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夏季养生六大误区 > 导航 > 天气转凉养生知识

出伏天气转凉,养生滋补六误区!

夏季养生六大误区。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进行饮食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出伏天气转凉,养生滋补六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需要进补但不可乱补,应注意下面几点。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长夏无病三分虚。”出伏后,虽然早晚凉爽,但人仍易倦怠、乏力。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需要进补但不可乱补,应注意下面几点: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发胖,血液中胆固醇增多还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并非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或腹泻。

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品,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被消化吸收,久食多食使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不堪重负。肉类在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往往易诱发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

饮食清淡并不是不补,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有治疗作用的。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补脾胃。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不能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有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观点,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顺畅。

不能越贵越补

“物以稀为贵”,那些“高贵”的食品如燕窝、鱼翅等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等食物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证,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以实用为滋补原则,切勿凭贵贱分高低。

ys630.coM延伸阅读

惊蛰:天气转暖 春雷阵阵


2011年3月6日,农历2月2日,星期日为2011年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

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芽,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尹志超建议,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喝汤滋补养颜 警惕六误区


我们经常说,营养都在汤里。喝汤虽然好处多多,但切不可进入六大误区。



喝汤误区1:煲汤越久,营养越好

广东人有煲“老火汤”的习惯,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营养也越好。所以,“老火汤”往往一煲就几个小时。其实,经过长时间的煲煮,许多营养素还遭到破坏,煲的时间越长,蛋白质变性越厉害,维生素被破坏得越多。老火汤仅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溶出物、糖分和矿物质,只能说比白开水多一点点营养。因此,煲老火汤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


喝汤误区2:喝骨头汤能补钙


“吃 什么补什么,喝骨头汤补钙”,但事实并非如此。骨头中的钙能溶解在汤里的量很低,10千克排骨熬成猪骨汤中的钙量还不足150毫克。曾经有人检测过,一碗 骨头汤大约含有2-3毫克钙。按成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计算,估计需要300-400碗骨头汤才可以满足人体钙的需要。


喝汤误区3:吃肉不如喝汤


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肉汤的鲜味往往超过了肉的鲜味,人们由此而误认为肉的精华都跑到肉汤里去了,汤的营养比肉好。其实,老火汤的鲜味,是因为经水煮后肉类中的一些含氮浸出物溶于汤内,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质仍呈凝固状态留在肉里,而非溶于水中。

煲两个小时以上的汤中,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还有95%的营养成分留在“肉渣”中。因此,只喝汤不吃肉,只是满足了口感而已,而大量的营养成分还是在肉渣里。


喝汤误区4:人人都能喝浓汤


“汤越靓,营养越高”,其实并非如此。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而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糖尿病病情控制。


喝汤误区5:饭后喝汤


很 多人都是饭后喝汤。这其实是不对的。“饭前喝汤,苗条健康,饭后喝汤,越喝越胖”,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吃饭前先喝汤,可以缓解饥饿感,反射性地兴奋饱食 中枢,抑制摄食中枢,至少可以抑制1/3的食欲,防止进食过量。此外。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汤,等于给这段 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饭前先喝少量汤,好似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先使消化器官活动起来,促使消化液分泌, 为吃正餐做好准备。

饭后喝汤不但在已经吃饱的基础上摄入了更多的热量,容易使人肥胖,还会冲淡胃肠道的消化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饭前喝汤有益健康,也不是说喝得越多越好,也要掌握喝汤的量。一般中餐前可以喝一碗,而晚餐前最好以半碗汤为宜。喝汤时间以饭前缓慢少量喝汤为佳,切忌“狂饮”。


喝汤误区6:吃汤泡饭


一些消化不好的人喜欢吃汤泡饭。觉得汤泡饭既有营养又容易下咽。实际上,由于汤 泡饭饱含水分,松软易吞咽。人们往往懒于咀嚼。而咀嚼的过程不但对锻炼我们的牙齿很有好处。还是一个预消化的过程。通过咀嚼,唾液会不断地产生,把食物湿 润,并借助唾液中的消化酶。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对健康十分有益。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更容易导致 胃病的发作。汤泡饭快速进入胃里不仅使人“食不知昧”,而且舌头上的味觉神经没有刺激,胃和胰脏产生的消化液不多。并且还被汤冲淡,使吃进的食物不能很好 地被消化吸收。所以,不宜常吃汤泡饭。有胃病的病人更不能多吃汤泡饭。

汤不可泡饭来吃,也不可认为人人都喝得浓汤,知晓喝汤的误区有助于饮食更营养。

伏天不能吃凉的


我们都知道夏天进入伏天之后天气就会变得特别热,很多人都会选择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其实在伏天是最不能吃凉食的,就像冰镇西瓜雪糕那种食物尽量少吃为好,因为在伏天吃凉的很容易就会发生腹泻的现象,而且伏天是用来往外排出体内寒气的,如果吃凉的将体内寒气压制住不排除,就会生病,那么伏天为什么不能吃凉的呢?

最近,流传着一条消息:“三伏天的40天里,不要喝冰镇类的饮料,不然会使寒气入侵不能排出。要想使体内的寒气排出,要坚持在伏天喝热水,这样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专家表示,此说法太过绝对,且并无科学道理。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三伏之时令,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之时。在机体阳气最旺时,一味用寒凉之品(冷饮、空调)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

从养生角度来看,夏日不吃寒凉的食物是对身体有益的,但少量吃冰冷东西也无妨,仅靠三伏天避免冰冷就能逼出体内多年寒气的说法明显夸张,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喝冷饮要看各人体质,有的人适合吃冷饮,也有的人不适合。体弱的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病的市民还是慎吃冷饮。此外,中医认为,经常喝冷饮会使身体处于寒湿状态,肠胃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有基础病的患者,可能会因为喝了冷饮而加重哮喘、诱发气管炎、引起胃痛等。

问题分析: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所以在三伏天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冰镇的食物,殊不知这样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引起食欲不振等症状。

康复指导:一般建议即使是三伏天,大家还是要少吃或不吃冰镇的食物,多吃点常温的东西,多喝水这样才能有利健康。

天气转冷,“红白”搭配吃百病不生


体内湿气堪称万病之源,祛除体内的湿气,方法非常简单,只需两个“药”。这两个药能当茶喝,能当饭吃,而且能解决大问题,它们一是薏米,一是红豆。



这两种东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洗干净后放在锅里加水熬,熬好后就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红豆粥了。

薏米红豆粥有个好处,就是怎么熬都不会发黏发稠,底下总是熬烂了的红豆和薏米,上面是淡红色的汤,而薏米和红豆的有效成分大半都在汤里。熬粥的时候,水放得多一些,这些汤就够我们喝半天了,正好可以当茶喝。


至于功效,那真是非同小可。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 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 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任何负 担。

关于薏米和红豆的“消肿”作用,也很有意思。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肿就是水肿。试看今人,十个里面起码有五六 个身体发福,这也是肿,叫做体态臃肿。在中医看来,肥胖也好,水肿也好,都意味着体内有湿。水液不能随气血流动,滞留在人体细胞之间,使人体迅速膨胀起 来。水肿如此,肥胖也是如此,只不过是程度有深有浅而已。祛湿性极强的药物或食物能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也就能消肿。所以,治疗水肿必用红豆,而实 践证明,薏米红豆粥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尤其是对中老年肥胖者,效果尤其好。

湿邪是造成现代各种慢性、顽固性疾病的根本,而薏米红豆汤是治湿邪最好的药。可用薏米和红豆熬粥,作为晚餐的主食。


有人在熬薏米红豆粥的时候,加了一把大米,结果粥就熬稠了。事实上,千万不能加大米进去,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湿性黏稠,所以大米一熬 就稠了。红豆和薏米都是祛湿的,本身不含湿,所以它们怎么熬都不稠,汤很清。中医恰恰是利用了它这种清的性质,来把人体的湿给除掉,一旦加进去大米,就等 于加进去了湿气,所以整个粥就稠了。虽然味道可能更好了,但对于养生来说并非好事,就因为那一把大米,所有的红豆、薏米就都白费了,功效全无。

除了薏米红豆粥,大家还可以多了解各种食物的性、味,举一反三,自己进行加减,组成更多适合自己体质的饮食处方来。这样,食物才能真正成为养生的佳品。

神色晦暗、精神不足,甚至心悸、贪睡、心中空虚:薏米红豆加桂圆。烦躁失眠,或者脸上起红疹、痘痘:薏米红豆加百合、莲子。胃中寒痛、食欲不 佳、怕冷:薏米红豆加生姜。肾虚:薏米红豆加黑豆。脚气:薏米红豆加黄豆。咳嗽:意米红豆加梨。食欲不振、身体羸弱:薏米红豆加山药。泄泻、腹痛、糖尿 病:薏米红豆加南瓜。体虚、早泄、遗精、夜尿过多:薏米红豆加芡实。孕妇:减薏米,加少量黄厢、党参。产妇:减薏米,加大枣、小米、红枣。

去体内湿气的其他方法

第1招: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今天春分南京大雨大风 后天起天气转好


今日7点21分是春分节气。昨天傍晚,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寒潮预报,今天白天南京有中到大雨,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并伴有5到7级的东北大风。

今日7点21分是春分节气,此时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从这一天以后,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昨天傍晚,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寒潮预报,今天白天南京有中到大雨,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并伴有5到7级的东北大风。明天雨止,预计到后天全省大部分地区的天气才能转好,温度将稳步回升。

经过前天夜里的一场中雨,昨天大家已经明显感受到了降温的威力。

昨天白天南京温度降至10℃以下,下午2点时仅8.8℃,比前天同期下降了6℃,72小时的降温幅度已经超过了9℃。

而这只是冷空气小试牛刀而已,今天,寒潮的主力部队将抵达南京,与暖湿气流激烈碰撞,全省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将掀起高潮。其中预报南京可达到大雨,白天温度只有5到6℃,加上风大湿度大,体感可能只有3℃左右。建议大家今天出门时还是穿上棉衣,体弱者最好戴上围巾和口罩。

今天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春分。不少人感觉,往年的春分,都是一派大好春光,我们也已经脱下了厚重的棉袄。但是今年似乎就暖了几天,羽绒服一直都不敢收起来。这是不是有点反常啊,这个天什么时候才能暖和起来呢?记者了解到,南京平均入春日是3月24日。而去年12月11日,南京才入冬,为近42年来最迟,冬天才过去100多天,还没达到123天的冬天平均值。所以冬天还未过完,大家先别着急。由于正处于冬春交替的时候,北方冷空气还比较活跃,所以3月也是寒潮频发的时段。今年3月中旬以来,我们已经接连迎来了两场寒潮,温度起伏不定,南京尚未达到入春的标准。

以往的经验看,南京春分节气的日平均温度能达到10.5℃。根据气象部门对于未来一周天气的预测,从周三开始,全省天气转好,且近期无冷空气骚扰,温度将稳步回升,南京的温度也有可能就此稳定下来,入春也是指日可待。

南京天气

近期南京天气:今天阴有中到大雨,5℃~8℃;明天阴转多云,2℃~8℃;后天多云,1℃~12℃

秋季养生必喝六种滋补汤水


本文导读:秋季,气温虽然没有夏季的炎热,也没有冬季的寒冷,但是也是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人们要调理的身体的话,不妨选择一些滋补养生的汤水,以下6款是秋季养生必喝的汤水。


1.沙参玉竹蚬鸭汤

用料:本汤取北沙参30克,玉竹30克,蚬鸭一只,味料适量。

制作:先将蚬鸭剖杀,去除毛及内脏,洗净血污,砍成粗件备用。北沙参与玉竹分洗净,然后将上述汤料同放进汤煲内,先用中火,后用文火焖煮一个半小时,加味料。

功效:本汤既有沙参、玉竹的滋阴清肺,养胃生津,又有蚬鸭的补中益气,和胃消食,三者合用,既清又补又养,对于热邪未尽,阴津微伤,虚火上升之体,实乃清补之良汤。

2.银雪耳蜜柑汤

用料:本汤取银雪耳20克,鲜蜜柑200克,冰糖100克,水淀粉适量。

制作:先将银雪耳放清水中浸发,然后隔水蒸一小时,取出备用。鲜蜜柑剥去外皮,取出柑肉,并去除柑橘络。将汤锅置旺火上,加进适量清水,再放进隔水蒸好的银雪耳以及鲜柑肉、冰糖,待煮沸后,用适量水淀粉勾芡即可。

功效:本汤能养阴润肺,滋润肌肤。

3.杏剑猪肺汤

用料:本汤取南杏仁12克,剑花干品30克(鲜剑花250克),蜜枣2枚,鲜猪肺500克。

制作:先将鲜猪肺用清水灌洗干净,切粗件;南杏仁用温水稍浸,去外皮,洗净;剑花用清水浸润,洗净;以上各物准备就绪后,将南杏、剑花、蜜枣、猪肺,一同放进瓦煲内,加适量清水,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煮1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既能消暑清热,又能润肺治咳。清补双备。

秋季养生必备六大养颜滋补汤


一、竹荪排骨汤

原料:排骨300克,干贝3个,香菇5朵,冬笋1根,竹荪约10根,蛤蜊约10粒,盐1/2茶匙

做法:

1、先将竹荪用热水泡发,以冷水冲洗干净;

2、姜切片,葱切断;

3、排骨凉水下锅,用开水焯过,捞出冲洗干净置一边备用;

4、将砂锅中放清水,放排骨、少许料酒,葱和姜,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煲一个半小时;

5、放入竹荪再煲30分钟。放盐和胡椒粉调味,最后撒香菜末即可。

功效: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二、黄芪鳝鱼汤

原料:鳝鱼500g,黄芪30g,生姜,红枣,食盐、味精、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将黄芪、红枣洗净;鳝鱼剖去肠杂,洗净,切块;

2、油、盐起锅放人鳝鱼、生姜,炒至鳝鱼半熟;把黄芪、红枣、鳝鱼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

3、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2小时,加食盐、味精、胡椒粉调味。

功效:补气养血,健美养颜。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

三、红枣山药汤

原料:红枣10粒,山药300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做法:

1、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后切成小块;

2、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3、这时,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4、煮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功效: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这两者美容的佳品再加上超级润补的桂圆,好喝又养颜。

四、枸杞红枣赤豆汤

原料:杞20克、红枣80克、赤小豆100克、冰糖30克、清水适量。

做法:

1、赤小豆洗干净,用清水浸泡24小时;大枣和枸杞分别用清水冲洗干净备用;

2、把以上材料一起加入汤煲中,加足清水;

3、大火煮滚;转文火放入冰糖;

4、继续煲约50分钟,如果用焖烧锅,这一步就直接放进保温桶;

5、直至红小豆酥烂就可以了。

功效:消渴补血,补中益气,润心肺,且能有效改善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湿疹痱子的状况。

五、银耳雪梨炖瘦肉汤

原料:银耳、雪梨、瘦肉、蜜枣。

做法:

1、将瘦肉洗净,沸水略煮后切;

2、再与洗净的银耳和切块的雪梨、蜜枣放入炖盅内,加水300毫升,隔水炖1小时即可。

功效:养阴润肺,生津润肠,降火清心。

六、黑豆首乌鳝鱼汤

原料:黄鳝100g,黑豆90g,何首乌9g,红枣,生姜。食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

1、将泡好的黑豆洗净,黄鳝去除内脏洗净,用开水焯;

2、何首乌、红枣、生姜分别洗净;

3、将全部原料一齐放人沙锅内,加清水适量;

4、开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煲2-3小时,加食盐、味精即可。

功效:补肝益肾,同时也是很好的抗衰老靓汤。

相关阅读

美鱼汤 秋季饮食养生必备

七款秋季防病养生必备食谱

秋季滋阴补阳十款养生粥

最适合秋季平补养生的药膳

秋季养生粥让女人肌肤细嫩

喝汤滋补小心6大误区


误区一:喜欢喝刚煲好的热汤

刚煲好的汤往往很烫,而很多人却偏偏喜欢喝这种很烫的汤,认为喝进去更暖胃暖身。其实,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温度,超过此温度则会造成黏膜烫伤甚至消化道黏膜恶变,因此50度以下的汤更适宜。 

误区二:喝汤去“渣”

有人做过试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说,无论煲汤的时间有多长,肉类的营养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汤里。所以喝汤后还要吃适量的肉。 

误区三:汤泡饭

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将食物嚼碎后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是不断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能帮助消化和吸收, 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将饭泡软了,就算不咀嚼也不会影响吞咽,所以吃进去的食物往往还没经过唾液的消化过程就进入胃了,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部不适。 

误区四:爱喝“独味汤”

每种食品所含的营养素都是不全面的,即使是鲜味极佳的富含氨基酸的“浓汤”,仍会缺少若干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必需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因此,提倡用几种动物与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汤,不但可使鲜味互相叠加,也使营养更全面。 

误区五:饭后才喝汤

这是一种有损健康的吃法。因为最后喝下的汤会把原来已被消化液混合得很好的食糜稀释,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正确的吃法是饭前先喝几口汤,将口腔、食道先润滑一下,以减少干硬食品对消化道黏膜的不良刺激,并促进消化腺分泌,起到开胃的作用。 

误区六:喝汤速度快

喝汤速度越慢越好:美国营养学家指出,如果延长吃饭的时间,就能充分享受食物的味道,并提前产生已经吃饱的感觉。喝汤也是如此,慢速喝汤会给食物的消化吸收留出充足的时间,感觉到饱了时,就是吃得恰到好处时。而快速喝汤,等你意识到饱了,可能摄入的食物已经超过了所需要的量。 

小编提醒:在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中,汤是既富于营养又最易消化的一种。有一项研究表明,在6万多名接受营养普查的人中,那些营养良好的人,正是经常喝汤的人。不过,因为汤汁能在小肠中均匀分散,营养物质很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喝汤有着使人发胖的潜在危险。很多人以为,喝汤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殊不知,只有科学地喝汤,才能既吸收营养,又避免脂肪堆积。因此,健康喝汤要避免以上误区。

健康的汤什么样?

为了避免喝汤时摄入过量的盐分,建议亲手做一些无盐或少盐的汤。在外就餐时,不能掌握汤的咸度,最好少喝汤。长时间炖煮的汤,嘌呤、脂肪含量非常高,“三高”病人尽量少喝。炖汤中如加入绿色蔬菜,煮得太久还会使蔬菜中营养素流失,而汤中钾和草酸盐含量都会增高,慢性肾病患者喝了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那么,什么样的汤才是健康的呢?专家提醒,一是要淡,少放盐;二是熬煮时间不能太长。素菜汤以食材稍微变软最佳,煲肉类汤1小时左右就好,最长不要超过2小时。三是熬肉汤前,将肉类用沸水焯一下,可有效减少嘌呤含量。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出伏天气转凉,养生滋补六误区!》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夏季养生六大误区”专题。

出伏天气转凉,养生滋补六误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