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保健 >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什么季节 > 导航 >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什么季节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中医认为正确的四季养生是什么季节。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正确有效的养生保健是如何进行的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什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饮食人胃,经过脾胃运化,吸收其精华之后,所剩糟粕由大肠传送而出,即为大便。如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粪质干燥或坚硬,即可形成便秘之病。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如阳明胃热过盛,热灼津液,津伤液耗,肠道失润;脾气不足,则气虚而传送无力;肝气郁结,气机壅滞,“气内滞而物不行”,或气郁化火,火邪伤津,亦可使肠道失润;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又主五液,肾阴不足,则肠失濡润,肾阳不足,则阴寒凝滞,津液不通。故四者功能失调,皆为便秘之由。

便秘一病,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肠胃积热者属热秘;气机郁滞或饮食积滞,腑气不通者属实秘;气血亏虚者,则为虚秘;而阴寒凝滞,滞液不行者,称冷秘或寒秘。四者之中,又以虚实为纲,如热秘、气秘属实,虚秘、冷秘属虚。而寒热虚实之间,常互相兼挟或演变。如热秘误治或失治,经久不愈,津液日耗,进损肾阴,而致津液不足,大肠失润,其病由实转虚。气机郁滞,日久化火,则气结与热结并见。气血虚弱者,易受饮食所伤,或情志怫郁,则虚实相兼。冷秘者,乃阳虚阴寒凝滞,但若温燥太过,耗其津液,或阳损及阴,可见阴阳并虚之证。

总之,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是便秘发生的主要机理。

yS630.Com相关推荐

便秘的基本常识及解决便秘的方法


多数健康人每日排便1次,但可以隔日或2〜3天排便1次也属正常。每天大便1〜2次的人数较少,一般都是1周3次以上,尤以2天1次以上的人比较多。正常人在平均2周左右的时间内每天大便,然后1~2天不排便,形成一个排便周期,但每个人的周期不尽相同,这是随着每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的。

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排便很畅,没有什么困难,都属于正常的。如果因为某种原因,粪便在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粪便内所含的水分被过度吸收,以致粪便过于干燥、坚硬,排出困难,正常排便规律打乱,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排便1次,严重者排出的粪便性状像羊屎或兔屎样,呈球状,就称为便秘。

对于单纯性便秘而言,当出现轻症便秘或短时间内发生便秘时,一般没有明显的全身不适,只是在排便时费力、难排,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或不在意。然而,往往就因为经常对轻症便秘的不在意,便秘会不知不觉地逐渐加重,甚至发展成慢性便秘或顽固性便秘。久而久之,则由于粪块在结肠或直肠内滞留,而引起神经反射性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昏、食欲不振、腹胀不舒、口苦、口臭、精神萎靡、全身乏力、睡眠不安或失眠等。

习惯用泻药通便或灌肠通便的患者因胃肠功能紊乱而出现上腹胀饱不适、嗳气、恶心、呕吐、肠鸣、多屁等消化不良症状,甚至可因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而出现轻度贫血和营养不良。如果粪便过于干燥而坚硬,一方面由于粪块停滞在直肠内过久,可形成粪嵌塞,直肠黏膜受压、受刺激而产生炎症,会发生少量黏液便,甚至发生里急后重症状;另一方面还可以引起排便时肛门疼痛,甚至引起肛裂、痨疮、脱肛等。

中医如何调治糖尿病性便秘?


糖尿病患者大多伴有便秘,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血糖使体内缺水,大肠水分减少,引起大便干结,大便困难;若支配大肠的神经病变可使大肠排空减慢而致便秘,另外,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者,活动量小,食用蔬菜尤其含纤维素的蔬菜较少以及为了解除失眠而滥用镇静剂也是导致便秘的原因。糖尿病便秘可采取下列措施解决:

胃肠实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口干口臭,腹胀或痛,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润肠。

方药:麻子仁丸加减:麻仁12克,白芍12克,枳实10克,大黄6〜10克,厚朴10克,蜂蜜10克,甘草6克。

气虚便秘:大便燥结或软,久日不行,虽有便意,努挣乏力,难于解下,挣则汗出,气短,便后虚疲至极,倦怠懒言,语声低怯,腹不胀痛,或有肛门脱垂,形寒面内,唇甲少华,舌淡嫩,苔薄白,脉虚弱。

治则:补气健脾,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汤加减:黄芪30克,陈皮10克,麻仁10克,蜂蜜10克。

血虚阴亏便秘: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形体消瘦,咽干少津,面色不泽,心慌头晕,唇甲淡内,舌质淡或舌红少津,脉细或细数无力。

治则:养血滋阴,润燥通便。

方药:润肠丸加减:当归12克,生地20克,麻仁12克,桃仁10克,枳壳10克,瓜蒌仁15克。

注意事项

(1)适当地休息及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2)舒适的环境,适当的睡眠,不用或少用镇静剂。

(3)多食绿色新鲜蔬菜,不饮浓茶。每天争取食用新鲜蔬菜500〜1000克。多吃粗杂粮,少吃精米精面粉。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知是什么


有症状的塘尿病以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为特征,这些症状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古籍中已有记载,归于消渴病的范畴。消渴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阴虚燥热”,主要涉及肺、脾(胃)、肾三脏。


1、禀赋不足,五脏柔弱

中医理论十分重视机体内在因素的作用,若先天机体阴虚,再受燥热所伤,阴愈虚而燥热愈炽,则愈耗伤阴液,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消渴。

2、情志不调,郁久化火

历代医家对消渴的发病十分注重精神因素。认为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伤阴,上耗肺津,中伤胃液,下损肾水为消渴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之一。


3、饮食不节,蕴热伤津

饮食不节,长期患食肥甘,纵酒厚味,喜食辛辣,或饥饱无度,食积停滞,损伤脾胃,尤其在先天不足、机体阴虚时,损伤脾胃津液,可致胃火亢盛,胃热则消谷善饥,胃火上耗肺津而口渴多饮,下损肾阴致津不化气而多尿,因而在肾虚的内因和饮食不节的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消渴的病理过程。

4、外感六淫,化热伤阴

机体正气不足,易受六淫之邪侵袭。外邪伤人,首先犯肺。六淫之邪犯肺化热生燥,耗伤肺阴,由肺燥胃热肾虚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出现消渴症状。


5、劳逸失度,房劳伤肾

过度劳累,以妄为常,则易耗脾气,健运失司,水谷精微无以濡养脏腑,生化无源,气血虚亏。津血同源,血虚津亏,五脏阴液不足,脾不为胃行其津液。胃津虚乏,则胃火亢盛,火灼津伤,而出现胃热、肺燥、消渴之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阴血暗耗,心神失养致消渴。

总之,消渴病之所以发生,不外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耗伤肺胃肾之阴,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病。

便秘的中医食疗


(1)胡桃粥:胡桃10个,粳米100克。

①将胡桃肉捣碎,粳米洗净。

②粳米、胡桃肉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

每日一次,作早、晚餐食用。大便稀薄者忌食用。

(2)桑椹芝麻糕:桑椹30克,黑芝麻60克,麻仁10克,糯米粉700克,白糖30克,粳米粉300克。

①黑芝麻放入锅内,用文火炒香。桑椹、麻仁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

②将糯米粉、粳米粉、白糖放入容器内,加药汁,清水适量,和成面团,做成糕,在每块糕上撒上黑芝麻,上笼蒸15-20分钟即成。

每日1次,早、晚餐服用,适宜老年人肠燥便秘者。

(3)桂花核桃冻:石花(洋菜15克),核桃仁250克,糖桂花少许,菠萝蜜适量,奶油100克。

①核桃仁加水磨成浆。

②锅内放入清水250毫升,石花15克,用中火烧至糖溶化,加白糖拌匀;再加核桃仁浆拌匀;最后将奶油放入锅搅匀;转用文火煮沸后,出锅倒入容器内。

③核桃仁糖浆晾凉后,放入冰箱内,待核桃仁糖浆冻结后取出,用刀划成菱形块,装盘,撒上桂花,淋上菠萝蜜,再浇上冷甜汤或汽水即成。

当甜点食用,适用于无力性便秘者食用。

(4)猪油蜜膏:猪油100克,蜂蜜100克。猪油放入搪瓷杯内,加蜂蜜,用文火烧沸后,停火晾凉。将油与蜂蜜搅均匀即成。每日2次,每次一汤匙。适用于肠燥便秘者食用。

(5)芝麻粥:黑芝麻6克,粳米50克,蜂蜜少许。

①烧热锅,放入芝麻,用中火炒熟,并有香味时,取出,粳米洗净。

②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八成熟时,放芝麻,蜂蜜,拌匀,继续煮至米烂成粥。

每日2次,作早、晚餐服用。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6)红薯粥:红薯50克,小米50克。

①红薯洗净去皮,切成一寸长,五分厚的小块。小米淘净。

②小米、红薯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7)拌菠菜:将菠菜100克洗净,放入沸水中焯约3分钟,捞出沥水后切段,酌加芝麻油、食盐、味精拌匀即成。适用于大便不畅者。

(8)首乌粳米粥:取何首乌30克,水煎浓汁,去渣后与粳米100克,清水适量共煨粥,调味服食。日服2次。适用于便秘、失眠者。

(9)土豆汁饮:取鲜马铃薯(土豆)250克,洗净去皮,捣烂绞汁。每日晨起空腹饮服15毫升。用治便秘。

(10)牛奶鸡蛋饮:将鸡蛋1枚去壳,放入牛奶250毫升中搅匀,煮沸后待温,加入少许蜂蜜即成。晨起顿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者。

(11)炒竹笋:取竹笋250克,去皮切片,用植物油50毫升按常法炒熟。佐餐,可常食。适用于经常便秘。

(12)萝卜汤:将萝卜250克洗净,去皮切块,煮汤服。适用于习惯性便秘者。

(13)杏仁粥:取杏仁10克,煎汁去渣,与糯米50克,清水适畏共煨粥。每日2次。适用于大便不畅、咳喘日久者。

(14)煮猪肠:将猪肥肠1根洗净后纳入黑芝麻100克,升麻15克,两端扎紧。将肠放入锅中,酌加生姜、黄酒、食盐、清水,文火煨熟即可取食。适用于便秘、脱肛者。

(15)决明子茶:取决明子30克,水煎代茶,频饮。适用于便秘、目糊者。

(16)松仁散:将适量松子仁研末,调入蜂蜜15毫升,顿服。用于大便不通者。

(17)炒核桃仁:取适量核桃仁,微炒后捣烂,加入少许白糖拌匀即成。日服2次,每服20克,热开水送下。适用于便秘伴痔疮者。

(18)黑芝麻糊:取黑芝麻75克,蒸熟后捣如泥,加入蜂蜜90毫升调匀,用热开水冲化即成。日内2次分服。适服于慢性便秘伴高血压者。

(19)姜汁菠菜: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盐2克,酱油15克,麻油3克,味精1克,醋1毫升,花椒油1克。

①择去菠菜黄叶,削去须根保留红头,再折成6-7厘米的长段,用清水反复淘洗干净,捞出沥去水待用。生姜洗净后捣汁待用。

②锅内注入清水约1000毫升,烧沸后倒入菠菜略焯,约2分钟即可捞出沥去水,晾凉待用。

③将姜汁和其它调料拌入菠菜,拌匀后即可食用。佐餐食之。

通肠胃,生津血。适用于肠燥便秘有较好疗效,也可供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20)蜂蜜香油汤:蜂蜜50克,香油25克,开水约100毫升。

①将蜂蜜盛在瓷盅内,用筷子或小勺不停的搅拌,使其起泡。

②将开水约100毫升,晾至温热(约45℃)时,徐徐注入蜂蜜香油的混合液内,再搅匀使其3种物质成混合液状态,即时服用。

早晨空服饮用。蜂蜜补虚润肠,与香油同用润肠之功更雄。加水作汤,用于津亏便秘,热结便秘,习惯性便秘,服之立效。

(21)二仁通幽汤:桃仁9粒,郁李仁6克,当归尾5克,小茴香1克,藏红花15克。将上5味合煮于砂锅,30分钟后去渣即可。代茶频饮。润肠通便,行气化瘀消胀。主治因血脉瘀阻、阻膈大便,以致腹部胀满,大便不通之症。

(22)黑芝麻土豆汁:土豆和黑芝麻各适量。先将适量土豆洗净,捣烂绞取汁浆(量在1/3到1/2杯,150克以上);再取黑芝麻数勺,用土豆汁冲服。每早空腹服半杯。增强大肠蠕动。主治大便秘结。

(23)凤髓汤:松子仁30克,核桃仁60克,柏子仁30克。将松子仁、柏子仁、核桃仁捣烂研膏,用熟蜜拌之。每日1次,每次6克,用温开水送服。以15-20天为1个疗程。生津润燥。主治因津伤液燥而引起的大便秘结。尤宜于老年人便秘。

(24)四仁通便饮:甜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10克。将四仁共捣烂,加开水500克冲泡,加盖片刻。当茶饮用。润肠通便。为老年津枯液少,阴虚所致的便秘者的理想辅助饮料。

(25)肠耳海参汤:猪大肠300克,黑木耳20克,海参30克,调味品各适量。将猪大肠翻出内壁用细盐搓擦去污秽之物,洗净切段;海参用水发好切条状;木耳温水发好洗净;三者共放锅中加水及调味品文火炖煮30分钟,大肠熟后饮汤食肠。佐餐食之。滋阴清热,润肠通便。适用于阴虚肠燥之便秘的治疗。

(26)苏子麻仁粥:火麻仁、紫苏子各40克,粳米50克。将两药淘洗干净,烘干打成细粉,加入热水适量,用力搅匀,倾取上清药汁备用;粳米淘净入锅内,加入药汁,用中文徐徐煮熬成粥即成。每日1次,佐餐食用。润肠通便,养胃阴,益胃气。用于老年津亏便秘,产后便秘和习惯性便秘等症。

(27)郁李仁粥:郁李仁6克,薏苡仁30克。将薏苡仁淘净备用;郁李仁研碎,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煮10分钟,去渣留汁,加上薏苡仁,注入适量清水,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1次,早餐食用。润燥滑肠。适用于大肠气滞,大便燥涩不通。

(28)柏仁黄精蜜酒膏:柏子仁100克,黄精100克,蜂蜜250克,白酒250克。先将柏子仁放入白酒内浸泡,6-7小时后取出晒干待用;黄精捣碎加清水适量,文火煎取浓汁,再放入柏子仁继续文火熬至浆糊状,加入蜂蜜搅熬成膏;凉后盛入玻璃瓶中蜜封备用。每日1-2次,每次2汤匙,空腹服,用温开水或温黄酒送下。润肠通便。适宜于老年人大便秘结者食用。

(29)蜜胡桃:蜂蜜100克,胡桃(核桃)肉100克,香油250克。将香油放锅内烧至七成熟,分次放入胡桃肉炸至黄酥,捞出控干油后捣成细末,加入蜂蜜搅成糊状,放干净容器内保存。每日1-2次,分5-10次服完。滋阴润燥。可治疗老年性大便秘结。

(30)麻仁栗子糕:芝麻仁、火麻仁各适量,栗子粉、玉米粉各30克,红糖少许。将芝麻仁、火麻仁淘洗干净,晾干,研末,与栗子粉、玉米粉、红糖拌匀,加水适量,和面成糕,上笼用武火蒸45分钟即可。佐餐食用。补脾健胃,益肾宽肠。适用于因肾气不足所致的便秘等症。

风病是什么病


风病其实说的就是风症。其实这是中医上的一种说法,患者主要是因为外感风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症状。患者可以选择中医治疗。但是因为大家不知道风病的主要症状,而且风病也会和病毒感染、受凉、疲劳等有一定的关系。那么,如果患有了风病的话,该如何治疗呢?

风症:外感风邪或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虚风内生所致的证。包括外风证和内风证。

内风分为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外风与内风,从治病因素到治疗方法,均不相同,然其间也存有一定的联系。外风可以引动内风,内风也可兼挟外风,因此施治时也须内外兼顾。“风症”是中医说法,这个“风”并非自然界中的“风”。在中医的理论中,细菌、病毒感染,受凉,血管阻塞,疲劳等引起的疾病,都可以归纳到“风症”中。

而耳鸣是由于听觉系统(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脑的听觉中枢)受到异常的刺激所致。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科通过查体、验血等检查确定原因,针对性处置,以免延误。

凡是风症,都未能逾越八卦的八味之气,所以制定了顺气散,先服此药,再修定风药。此方:人参7g,白术7g,茯苓7g,甘草3g,青皮7g,陈皮7g,白芷7g,乌药7g,水煎服。此方是气顺风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在H2O的分解下,聚夺该植物中的氧,青皮顺内氧道,陈皮开外之CO2之道、白芷是解肌纤维孔道壅塞、乌药为生物碱,兴气而通内外。

风症大部分是由于皮肤外感等因素引起。它一般都是受凉引起的,所以建议平时一定要注意保暖。而且饮食上也注意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果自觉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就诊医院进一步系统检查,明确诊断。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便秘的你要注意了,中医告诉你是什么原因!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中医体质不同,适合使用的养生保健法也有区别。对于阴虚者来说,最容易出现的身体健康问题,就是便秘了。便秘不是小问题,长期的便秘会影响健康,那么,阴虚者该如何治疗便秘?

阴虚体质的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比较多,但多数都与阴亏燥热有关。比如这类人容易便秘、生口疮,还有一些代谢比较旺盛的病,像甲亢。同时,阴虚体质的人也有患上高血压和失眠的倾向。

对于女性来说,要注意的是月经量少、后错,甚至闭经等月经病,因为阴虚血少了,量跟着就少,还迟迟不来,或者干脆不来了。

尤其应该提醒注意的是,阴虚体质者出现因脾弱导致的便秘的几率较大。脾气的功能减弱了,胃肠蠕动就会减慢,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变得十分缓慢。一方面,这是因为阴虚内热的人多喜欢喝冷饮,从而损伤了原本正常的阳气,导致脾气功能减弱。另一方面,阴虚质的人由于自身阴液亏虚,会本能地加强肠道对水的吸收。

那么,阴虚体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应当避免熬夜。熬夜不但损伤了阳,也消耗了阴,会让阴虚体质雪上加霜。另外,中医有句话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跟夜间养阴一个道理。秋冬时期阴气比较盛,我们应该因势利导来养阴气,尤其是晚上睡好觉,节制房事,惜阴保精。

其次,阴虚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所以,这类人要时刻记得宁静安神,控制脾气,否则会因情绪过激,暗耗阴血,易加重阴虚质。

要想有效防治便秘,在日常生活中,你就要多加注意饮水,注意饮食的健康搭配,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其次,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这对于防治便秘来说,也是很有效果的。

正确坐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正所谓站有站像坐有坐相,一个人不论到哪里,尤其是在站立或者坐着的时候,都不能特别随便,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就好像躺在自己家的沙发上一样懒洋洋的躺在那,肯定会被人认为这个人是非常邋遢的,一点素质都没有。尤其是小孩子,更应该从小培养其正确的坐姿与站姿。那么,正确坐姿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坐姿要点

1、入坐时要轻而稳,走到座位前,转身后,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是裙装,应用手将裙摆稍稍拢一下,不要坐下后再站起来整理衣服。

2、面带笑容,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

3、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

4、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

5、双膝自然并拢,双腿正放或侧放。

6、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7、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

8、谈话时,可以侧坐,此时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

9、坐,作为一种举止,同样有美与丑、优雅与粗俗之分。正确的坐姿能给人一种安详庄重的印象。

10、坐是举止的主要内容之一,生活中无论是学习、参加会议、会客交谈、娱乐休息都离不开坐。

11、男士坐姿:双腿并拢,上身挺直坐正,两脚略向前伸,两手分别放在双膝上。

12、女士坐姿:坐正,上身挺直,两腿并拢,两脚同时向左或向右放,两手叠放,置于左腿或右腿上。

中医如何认识便秘


在中医中,便秘有很多名称,如“大便难”、“后不利”、“脾约”、“阴结”、“阳结”、“大便秘”、“大便燥结”、“肠结”等。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有关联的,是整个机体活动的一部分。它们以经络为通道,在各脏腑组织之间,相互传递着各种信息,在气血津液环周全身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非常协调的统一整体。脾与胃通过经络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滋养全身,故脾胃共为“后天之本”。脾主升,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两者相反相成,共同完成饮食物的转化过程。如果脾气不升,则胃气就会失降,会出现纳差、恶心、腹胀、便秘等症;如果饮食不节,使胃失和降,则会影响脾的升清,使运化失司,出现腹胀、腹泻等症。同样,胃与小肠、大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过程的密切配合。小肠接受经胃腐熟及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后,进一步消化,清者(即精微物质)上输于脾,经脾转输于全身,以起营养作用,水分则吸收后成为渗入膀胱的尿液。浊者(为食物的糟粕)下达于大肠,经大肠的传导与糟化,再由肛门排出体外。所以,传化水谷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受纳、消化、传导和排泄,虚实更替,宜通而不宜滞,即食物在胃肠内必须更替运化,而不能久留。当胃内有实热,消灼津液,则可导致大肠传导不利,便秘不通;而大肠燥结,便闭不通,就会影响胃的和降,出现恶心、呕吐、食少等症。

中医将大肠归属于腑。大肠居于腹中,其上口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大肠接受经过小肠后所剩下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形成粪便,经肛门而排出体外。另外,大肠传导糟粕的功能与人体内的津液有密切的关系。当肾虚津液不足或肠胃积热灼伤津液时,均可使大便传导不利,使大便干涩,引起便秘。

中医学认为潮湿天气应预防“湿邪”


导读:南方多数地区清明节前后,潮湿的空气让人体由内到外都有不适反应。中医学认为,湿邪是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

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尤其是遇到潮湿天气时。所以,在雨季里,人们容易出现胸闷脘痞、呕吐恶心、眩晕、小便不利、大便不畅、腹泻、水肿、下痢赤白、淋浊、股癣等病症。要避免受到湿邪的侵扰,在梅雨季节应做到以下保健措施。

避免外湿伤身 尽量少待在潮湿的地方。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抽湿机或在墙角放置干燥剂,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阴雨天气时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以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

合理饮食排湿气 潮湿往往与寒一起来,所以要注意保暖,不要受凉,也不要吃太寒凉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湿食物,适当温补,让湿气随大小便外排。

请勿早晚洗头 在日常生活中,最易引湿邪上身的就是洗头、淋雨等。晚上洗头,又不充分擦干的话,湿气会滞留于头皮,长期如此,会导致气滞血淤,经络阻闭,头皮局部有麻木感,并伴有隐约的头昏头痛,容易引起感冒。

早晨出门前洗头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头发没有擦干,头部的毛孔开放着,出门容易遭受风寒,轻者也会患上感冒头痛。若经常如此,还可能导致大小关节的疼痛,甚至肌肉的麻痹。

如果您有晚上或早晨洗头的习惯,一定要注意擦干再睡或者擦干再出门。女士洗完澡后一定要注意擦干身体和头发,避免寒邪和湿气乘虚而入,以免罹患头痛、颈腰背痛。

头摆动是什么病_头轻微的晃动是什么病


头摆动是常见现象,不过一般情况下,头是不会再没有意识的情况下摆动的,通常都是认为的摆动,不过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头摆动的原因是很多的,尤其是一些不自主的摆动,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头不自主的轻微晃动最好是引起重视,积极进行治疗,查清楚病因对症进行治疗。

头轻微的晃动是什么病?

头部不自主的晃动,常常出现在老年人,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叫做特发性震颤,大部分病人有家族史,也有少部分人是散发的病例,除了头部不自主的晃动以外,还可以出现双手的抖动,很少出现步态的异常,少量饮酒以后可以明显的改善症状,这是特发性震颤的特点之一。

第二个原因,有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初期表现。帕金森病可以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步态的异常,以及面部表情的消失。所以出现头部不自主的晃动,应该及时的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进行检查,明确原因以后针对性地处理。

帕金森病的初期症状

震颤、僵硬、动作迟缓。患者手、腿持续地出现不受控制的震颤,尤其在静止时最为明显。震颤多由一侧的手或腿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同一侧身体。手、脚肌肉变得僵硬,患者在伸直或弯曲手、脚时,会发觉该部位出现较大的阻力,动作好像转动齿轮般困难。这种僵硬会导致肌肉酸痛或者身体无法伸直。动作迟缓包括书写困难、字体愈写愈小,长时间呆坐而不变动坐姿,起步、停步时均有困难,脸部缺乏表情。

帕金森病的中期症状

由身体一侧发展至两侧;药物疗效出现“开关”现象,在两次服药期间,因药物未能产生效果而失去互动能力,像关上电源一样;走路及姿势受到影响,步行时脚步不能提起,行走拖地;失去平衡,容易跌倒,步行时双手缺乏摆动,因此患者习惯在起步后,即以急促碎步向前冲,以保持重心平稳;转身体的速度变慢,但病人仍可保持自我照顾的能力。

帕金森病的晚期症状

病情进一步恶化,走路明显受到影响,甚至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病人失去自我照顾的能力需要他人护理;说话及吞咽出现困难;身体出现一些“不自主的动作”即“异动症”;四肢关节扭曲变形。

帕金森病的其他症状

除了以上主要的症状外,帕金森病患者也会有一些其他的症状:语言障碍,患者语言能力受到影响而出现音量低、速度慢、发音困难等问题;吞咽困难,吃饭下咽困难,流口水、饮水时容易呛咳等;皮肤油脂分泌过多,如油脂面;关节肿胀;体重下降;严重便秘,小便失禁;性能力受损;经常打瞌睡;抽筋及肌肉疼痛;情绪抑郁;晚间睡眠时经常惊醒。

整个过程都是递进的,从症状上来看,初期的时候病症较轻,这个时候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好的时期,所以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帕金森病的趋势,那么就要及时就诊,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胃痞病是什么病


胃痞病是什么病,这是很多人要问的问题,胃痞是中医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就是慢性胃炎造成胃粘膜委缩,引起一系列症状。胃痞在治疗上要三分治七分养,平时不能吸烟不能喝酒,也不能吃辛辣的食物。休息对治疗胃痞也很重要,这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胃痞病是什么病。

胃痞相当于西医中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该病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1~5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更甚)、烧心、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没有特异性,胃粘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中医临床接诊的病例一般都已经明确了诊断。有人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胃痞”、“虚劳”、“胃脘痛”等,个人意见这样的对号入座既无必要,也不妥当。如果诊断明确,径直称“慢性萎缩性胃炎”即可,换个中医名称,对临床辨证和治疗似无帮助。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常见的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以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根据消化不良症状的病因,将消化不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未经调查的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的主诉,但未经过内镜等检查的患者。已调查的消化不良指已经接受过内镜检查。如排除了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上消化道肿瘤等器质性疾病,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也就是被认为没有器质性疾病可以解释其消化不良症状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胃下垂。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临床诊断以X线、钡餐透视、B超检查为主,可以确诊。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在十多年的临床工作中,本人接治了大量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积累了较多经验。个人认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曰替代方法,而应该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纠正病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都是肯定的和显著的。

糙皮病是什么病


每一个人的皮肤情况都是不同的,一般都取自父母的遗传因素,肤色粗糙程度等等和后天的保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很多女性朋友都是比较注重自己的皮肤护理,但也有一些皮肤怎么护理也看起来特别的干燥,这很可能是由于糙皮病的原因导致的,那么糙皮病是什么病呢?

糙皮病也称为尼克酸缺乏症,主要是烟酸也就是尼克酸缺乏造成的,在国的发病率比较低,烟酸的主要来源是饮食中的动物肝脏、蛋类、豆类等,所以经常吃玉米的人,饮食中烟酸的含量比较低,就容易患病,糙皮病有一定的地域差异,但是季节差异并不明显,其病死率多是合并其他合并症,单纯因为糙皮病死亡的很少。

(一)皮肤

皮炎为本病最典型症状,常在肢体暴露部位对称出现,以手背、足背、腕、前、臂手指、踝部等最多,其次则为肢体受摩擦处。急性者皮损初起时颜色绯红发痒,甚似晒斑,但与周围皮肤有一清晰界线,边缘略高起,中心部病损较著;其后肤色迅速转变为红褐色,有明显浮肿,可伴有疱疹及表皮破裂,形成渗出创面,易诱发继发性感染。病情好转时浮肿及红色可渐退,愈时有大块脱皮,其后出现新生的粉红色皮肤增厚;也可变薄呈萎缩状,边缘有色素沉着。

慢性病例浮肿较轻或不显著,但色素沉着更深,在易受磨损处如肘、指节、膝等部位的皮肤往往增厚,呈角化过度,肤色棕黑,与其周围不同,并有干燥、脱屑现象。另一表现为小腿前部及外侧有鱼鳞样皮肤变化,甚似其他慢性营养不良表现,病变部位常有色素沉着。

(二)消化系统

以舌炎及腹泻最为显著。

1、舌炎

早期舌尖及边缘充血发红,并有蕈状乳头增大。其后全舌、口腔粘膜、咽部及食道均可呈红肿,上皮脱落,并有表浅溃疡,引起舌痛及进食下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患病较久时舌乳头萎缩、全舌光滑干燥似牛肉样,常伴核黄素缺乏的口角炎。

2、腹泻

早期多患便秘,其后因消化腺体、绒毛的萎缩及肠炎的发生常有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糊状,量多而有恶臭,也可带血,如病变接近肛门可出现里急后重。腹泻往往严重和难治,可合并吸收障碍。

(三)神经精神系统

早期神经精神症状较轻,可有头昏、眼花、烦躁、焦虑、抑郁、健忘、失眠及感觉异常等表现,但之后可进展到神经错乱、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幻觉、意识模糊、谵妄,甚至导致死亡。周围神经炎的症状如四肢麻木、烧灼感、腓肠肌压痛及反射异常等均可出现。有时有亚急性脊髓后侧柱联合变性症状,可能与其他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但本病与脚气病有所不同,本病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后者以周围神经为主。其他症状女性可有阴道炎及月经失调、闭经;男性排尿时有烧灼感,有时性欲减退。

本病常与脚气病、核黄素缺乏病及其他营养缺乏病同时存在。

解析病机证素的概念及特点


中医文化是我们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病机证素也是中医文化的一个重要原理。所谓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疾病某一证候的病理特点,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要素,交叉组合成为证候的名称,也是辨证的基本单元。中医文化 解析病机证素的概念及特点。

病机证素的概念

所谓病机证素是指辨识证候的病机要素,能概括体现疾病某一证候的病理特点,是决定证候诊断的基本要素,交叉组合成为证候的名称,也是辨证的基本单元。

病机证素主要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等,反映了疾病不同阶段的病理特点。病理因素常见有风、寒、湿、暑、燥、火(热)、瘀、水、饮、痰、毒等;病位涉及内外表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病性主要指阴阳虚实、标本缓急。

病机证素的特点

病机证素可由单一病理因素或两种以上病理因素相互兼夹、复合交叉而成,具有演变、转化的特点。由此构成单一病机、兼夹病机和复合病机。兼夹病机由单个病机(单一病理因素)组成,是两种以上的单行病机之间的兼夹,虽有主次,但无质变者。复合病机则是形成具有新特质的病机证素。如湿热病机不同于单纯的湿和热,瘀热病机不同于单纯的瘀或热,尚有自身的致病特性。

病理因素在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疾病发生的重要中间环节,决定疾病的性质、演变及转归。病理因素是疾病病变过程中由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从中医学理论体系而言,属病机概念的范畴。在疾病过程中病理因素常相互兼夹、复合为患,从而表现为不同而复杂的致病特点,是多种急难病证的病机特征。因而病机证素的核心内容是病理因素,结合病位从脏腑病机和气血病机等分析其病理变化,以确定疾病的证候性质。

辨证分型与病机辨证的区别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证的概念被定义为: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证候反映疾病的阶段本质,表明了证候的时相性特征。

辨证是辨析、识别证候,在全面而有重点地搜集四诊素材的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推理、综合判断而得出证候诊断,是通过重点辨别当前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思维认识过程。证候研究是当今中医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运用传统中医辨证方法,结合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数学、神经信息学等技术手段,开展辨证思路与方法、证候量化及规范化、证候分布规律、证候本质等研究,有关证候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也相继出台,制订了系列证候诊断标准。但因疾病的临床征象及病理机制错综复杂、动态变化,采用传统的辨证分型方法,每使各种标准的证候类型不一。有文献对抑郁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结果显示证候类型极为繁杂,如抑郁症有75个,慢性肾功能衰竭达到148个。传统的分型施治及对证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导致临床辨证的机械、僵化,失却了中医辨证的灵活性,影响临床疗效。

辨证分型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辨别、区分证候类型。将证候分型作为辨证论治的核心,临床按证型分别立法施治。但难以显示理论在辨证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出证的动态演变。病机辨证则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分析病机,以病机要素确定证名。以审证求机作为辨证论治的核心,通过辨析病机立法施治。

证素与病机证素的区别

诊断学家朱文锋教授提出证素的概念,认为证素即辨证的基本要素。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四诊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辨证方法与辨证纲领的核心,是辨识和确定证候的本质,即辨别证素。根据证素的基本特征和临床实际,筛选出约50项共性证素,即:病位证素19项,如心、神[脑]、肺、脾、肝、肾、胃、胆、小肠、大肠、膀胱、胞宫等;病性证素31项,如风、寒、暑、湿、燥、火[热]、痰、饮、水停等。据此建立的证素辨证体系是根据证候,辨别证素,由证素组合为证名。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约800个临床信息规范、量化;50项证素的规范、基本特征、判别和组合规律;由证素组合成的约150个常见证的诊断标准及判别方法。证素辨证体系是先辨有限、固定的证素,再确定复杂、多样的证名,清晰明了易于掌握,体现了辨证的复杂性、多样性。

我们提出病机证素的概念,倡导构建以病机证素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病机证素包括病理因素、病位、病性,其核心是病理因素和脏腑病位。辨病机证素便抓住了病变的机理,它不仅能够辨识病变当前的证,更能把握病势,掌握病机的演变规律,预测病变的发展预后,从而为论治提供依据,避免以证套症、分型施治的僵化思维。

证素辨证体系是通过辨识病性与病位确立证名,揭示的是辨证的普遍规律,缺乏特异性,意在计量辨证,使之标准、规范。而病机证素辨证体系强调的是辨证的活化,通过审证求机,针对病证的特异性、可变性、病机之间的因果互动、演变发展,组合成证。进而以证带病,病证结合。由于不同的疾病有其特殊的病理基础和病机演变规律,辨病有助于识别不同疾病的特异性,深化辨证,而结合辨证又能分析解决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因此,病证结合、以证带病、以病带证的研究方法更符合临床实际,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认识疾病,提高临床和科研水平。

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