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立夏养生 > 导航 > 霜降各地养生习俗

各地立夏养生习俗大盘点

立夏养生。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四季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各地立夏养生习俗大盘点”,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养生导读:好像春天还没有享受多久,忽然一下子大街上就开始裙角飞扬了。那温暖了一整个季节的春姑娘开始收拾行囊准备与我们来年再见。而夏姑娘,衣袂飘飘地向我们走来,带着繁花似锦,带着炎炎烈日,炙烤着每个人的身心。今天,就是夏姑娘正式到来的日子立夏。

立夏在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2012年的立夏在5月5日10时20分,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标志着春天的远离,夏日的开始,所以这一天古时也称为春尽日,春天结束的日子。而习惯上,人们也常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一、立夏经典食物:立夏蛋。

虽然全国各地立夏这天的传统食俗各有特色,但说起立夏那天最经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里就开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叶末或胡桃壳煮,看着蛋壳慢慢变红,满屋香喷喷。茶叶蛋应该趁热吃,吃时倒上好的酒,内洒些许细盐,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蛋之外,还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只未破的,用彩线编织成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朋友们还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这天最快乐兴奋的事,拄蛋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立夏为什么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女娲娘娘告诉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鸡鸭鹅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节吃蛋的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立夏蛋
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我国传统小吃之一。



二、立夏称人的习俗。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这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三、各地立夏饮食习俗一览。

立夏吃什么在我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答案,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饮食文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各地立夏吃什么吧。

1、无锡民间历来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

三鲜分地三鲜、树三鲜、水三鲜。地三鲜即蚕豆、苋菜、黄瓜(一说是苋菜、元麦,蚕豆,也有说是苋菜、蚕豆、蒜苗);树三鲜即樱桃、枇杷、杏子(一有说是梅子、杏子、樱桃,也有说是梅子、樱桃、香椿头);水三鲜即海蛳、河豚、鲥鱼(一说是鲥鱼、鲳鱼、黄鱼,也有说是鲥鱼、银鱼、子鲚鱼)。其中以尝地三鲜最为普遍。有的地方还有立夏吃霉豆腐的习俗,说吃了霉豆腐就不会倒霉。

2、跟无锡民间对立夏吃什么的习惯相似,苏州地方有"立夏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活人尝食。苏俗立夏还要吃海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馈节"。

3、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就是樱桃、新笋、新茶、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和石首鱼(黄鱼)。其中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二潮鲥鱼被豪门富室弄去解馋,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鲥鱼了。


4、常熟地方人们立夏尝新,食品丰盛,有"九荤十三素"的说法。"九荤"指鲥鱼、鲚鱼、咸鱼、咸蛋、海蛳、麋鸭、腌鲜、卤虾、樱桃肉和鲳鳊鱼。"十三素"指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像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苣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5、浙东农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风俗,就是务农人家左邻右舍互相赠送豆、米,和以黄糖,煮成一锅粥,叫"七家粥",说是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备了果品饼铒,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间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谣写道: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苋菜海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乌米糕的做法:用乌饭树嫩叶揉搓后于清水中浸泡过滤,再和糯粉蒸熟,呈紫乌色,清香扑箅。

6、温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笋和青梅。民间认为,立夏吃淮豆固齿,吃春笋健脚骨,吃青梅养腰,可疰夏。此时正值鲥鱼上而,富者争购,或自尝或送入,视为海珍。普通人家为节省多吃鳓鱼。



7、长沙立夏吃什么呢?昔日长沙农家认为,立夏这天宜下雨,否则夏秋主旱。农谚谓: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雨,虾公细鱼一锅煮(意料塘水干涸)。

立夏以前应插完早稻,农谚谓春插日,夏插时,立夏后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显的生长劣势。头一天插秧时,昔日农户全家会到秧田边田埂上鸣放鞭炮,称开秧田门。长沙乡间插秧有互相帮工的习俗。帮工者进屋应向主人祝贺恭喜栽米树,午餐主人用盐蛋、大鱼、粉蒸肉款待。插田工于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点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爱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说。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领唱,青少年妇女应和。有时两户人家对唱,唱词多为提问式,俗称盘歌子。如果对方对提问不能回答,获胜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领唱者敬酒慰问,群起吆喝致谢。插田收工时,户主向帮工馈赠熟盐蛋、炒黄豆和大块粉蒸肉或腊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脚跨过河。立夏前后常有大风出现,名龙王暴。立夏日发东风,俗以为有水灾,谚谓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日打雷,日后必多雷雨,谚谓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

8、嵊州立夏有斗蛋的风俗这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没有乌叶没关系,可以直接来一碗咸香软糯的糯米饭,来告别春天。


糯米饭
9、闽南家家户户常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后来,红糟即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夏与虾闽南语同音)面。海虾煮熟后变红,与红糟色同,以此对夏季之祝愿。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儿备办猪肉、猪肚、猪腰只、鸡蛋面线等物送给娘家老父母食用,称为补夏。籍此对父母表表孝心。

10、立夏节,上海郊县农民取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用立夏时青嫩的草头和入米粉,油煎成饼,叫做"摊粞",为上海和浦东地区人民所喜食。还把糖梅子、酒酿、咸蛋等作为当令食品,称为时鲜,取以尝口,称尝"三新"。

相关阅读

世界各地过年习俗大盘点


导读:中国过年习俗有贴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那世界各地的过年习俗是怎样的呢?跟着小编来看看,还挺有趣的。下面是根据地方划分,介绍世界一部分地方的过年习俗。

世界各地的过年习俗大盘点

欧洲部分地方过年习俗

英国:在英国,待到午夜降临,人们就开始了传统的大拜年活动,每个家庭都把大门打开,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小黑面包招待来宾。第一个来客通常被认为是新一年运气的象征,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黑发的男人,或是个快乐、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将全年吉利走好运;如果第一个客人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或是个忧伤、贫穷、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遭霉运,会遇上困难和灾祸。他们还举行卜蛋,即是取一盆清水,将蛋清放入水中,从蛋清的形状来卜吉凶。新年打井水是英国中部乡村流传已久的风俗,据说第一个打到井水的人是新一年的有福之人,打来的水则是吉祥之水,所以元旦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拎着桶,向井边进发。

德国:除夕之夜,人们会点起灯,放起烟花爆竹来镇妖除魔、辞旧迎新。新年钟声响起前,很多德国人会爬到椅子上,待钟声传来,就跳下来跑到椅子背后,以示甩去灾祸。在德国农村还流传着一种风俗爬树比赛,参加竞技比赛的人听到讯号,迅速从家中奔到树下,据说爬得越高运气就越好,所以每年爬得最高的人会被誉为新年英雄,受到其他人的羡慕。此外,他们还会在钱夹里放几片鱼鳞,因为鱼鳞是新年吉祥物,预示着财源滚滚;不少人还把马蹄铁钉在墙上,用来驱妖辟邪。

法国:认为除夕这天家中如有余酒,来年定交厄运。因此,宁可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酒喝个精光。法国人把元旦这一天的天气看做是新的一年的年景:刮南风,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一切顺利;刮西风,有一个捕鱼和挤奶的丰收年;刮东风,水果将高产;刮北风,则是歉收年。因此,元旦这一天的天气预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

希腊:在克里特岛上,外出拜年时要带上一块大石头,把它放在地板上,向主人恭贺新喜说:愿你家有一块象这块石头一样重得金子。

瑞士:过年时成群结队跑到雪山去,认为在冰山雪地里游玩,能忘掉人间烦恼,又有沐浴去旧的意思。

瑞典:新年里,许多人燃烧用草扎成的小鹿,里面装了鞭炮和烟火,以示除旧迎新。

西班牙:过年时,人们手上一定要拿一枚金币;没有金币则用铜币代替。认为小孩在元旦那天打架、骂人和哭泣是不祥之兆,因此,这一天几乎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除夕夜12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声,人们便争着吃葡萄,如果能按钟声吃下12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平安如意,而且每颗葡萄还有不同的含意,如第一颗求平安、第五颗和睦、第六颗避难、第七颗祛病

意大利: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人们燃放爆竹和焰火,震耳欲聋,硝烟弥漫。午夜时,家家户户都可以将可打碎的东西,如瓶瓶罐罐,甚至澡盆,扔出门户外摔个粉碎,表示辞旧迎新。

比利时:在农村,元旦清晨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动物拜年。他们走到牛、羊、马、狗、猫等旁边,向它们说:新年快乐。

葡萄牙:葡萄牙的斗牛之风很盛。他们以斗牛来迎接新年。每年元旦前后十天,内是斗牛的高潮时期。主要市镇都有斗牛场。成千上万的葡萄牙人扶老携幼,潮水般涌向斗牛场,以一睹斗牛士的风姿为快。

意大利:意大利的除夕,是一个狂欢之夜。当夜幕降临时,人们纷纷拥向街头,燃放爆竹和焰火,甚至鸣放真枪实弹。爆炸之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遮天蔽日;男男女女唱歌跳舞,欢乐无比。午夜时分,家家户户都将屋里的一些可打碎的西东--坛坛罐罐,瓶子花盆,甚至洗澡盆等,扔出户外摔个粉碎。平时不小心打碎一只碗就会遭到斥责和打骂的小孩子,此时,可以任意打碎西东。这是意大利人摔摔打打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方式。这种近乎疯狂的热闹场面,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晨。

其他大洲的过年习俗也非常有趣呢,继续看。

美洲部分地方过年习俗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元旦庆祝别有特色,新年来临之际,大街小巷到处都摆着玫瑰花,几十辆鲜花装点的彩车载着身着礼服的妙龄少女徐徐而过。人们会在节日期间选出当年的玫瑰皇后和玫瑰公主,在对美的赞赏中迎来新年。

巴西:新年钟声敲响后,巴西人高举火把,蜂拥登山,他们争先恐后地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金桦果,这个活动被称为寻幸福。据说,只有不畏艰险的人,才能找到这种罕见的果子。在乡村地区,新年期间还有一个独特的风俗习惯---互相揪耳朵,人们在元旦见面时,会使劲揪住对方的耳朵,表示祝福。

阿根廷:阿根廷人认为水是最圣洁的。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智利:智利人每年除夕整夜不睡觉,男女老少穿着华丽衣服,等到教堂午夜钟声一响,就拥到公园或广场去,三五成群地跳舞狂欢。他们多半跳民间舞,一边跳,一边燃放鞭炮和焰火,直到天亮方止。元旦日早饭过后,热闹场面再度出现。人们纷纷去亲友家拜年,或者到娱乐场所去玩。

墨西哥:墨西哥人过年时,如果他们的女儿年过十七,仍未找到对象,就失去自由恋爱的权利;父母往往将女儿作为贺年礼物,送给任何一个男人,女儿不能拒绝。所以墨西哥的女孩子们最怕过年。墨西哥的还有一个新年习俗有点怪,人们在新年到来的时候是禁止笑的。墨西哥人把一年分为18个月,每月有20天左右,按传统习惯,如果想获得好运气,一年最后五天内是不能笑的。

亚洲部分地方过年

日本: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日本人在新年期间,常以龙虾作为装饰品。他们认为,龙虾长须,弯腰驼背象个老人,象征着全家人延年盖寿,长命百岁。

柬埔寨:柬埔寨以释迦牟尼诞生日为纪元,每年佛历五月,公历四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为新年。新年期间各寺院都挂起佛教的五色旗帜和白色的鳄鱼像旗帜,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到寺院朝拜,并在长老指点下在寺院周围筑起五个或七个沙丘,预祝五谷满仓。

缅甸:缅甸人在每年的阳历四月上旬过新年。除夕晚上也是全家守岁。当首都响起隆隆炮声,其他城乡随之也炮声四起时,新年便来到了。缅甸人是用泼水来庆祝新年的,所以,新年也叫泼水节。他们泼的水是用贝叶浸泡过的。贝叶是缅甸古代佛教徒用来抄写经文的树叶,据说它可以驱邪治鬼。泡过贝叶的水被称作圣水,泼洒在大地上、人身上,将会驱走一切妖魔鬼怪。节日期间,男女老少都身穿漂亮衣服,去参加泼水、舞会等活动。此时,也正是青年男女们谈恋爱的好时候。假如遇到称心的人儿,就用圣水向那人迎头泼去,对方如果也乐意,双方便手拉手肩并肩地到幽静的地方谈情说爱,订下终身。

朝鲜:朝鲜人民过年时,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吉祥如意的对联。以前有的人家还在门上贴着寿星或仙女的画像,以求上天保佑,赶走鬼魅,赐给幸福。元旦的黎明,他们把一些钱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街头,表示送走邪恶的魔鬼,迎来福星高照;黄昏,人们又把全家人一年里脱落的头发全部烧掉,据说这可以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享受美酒佳肴外,还必定要做一种药饭。这是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而成,与我国的八宝饭极为相似。据说,吃这种饭,可使家里人丁兴旺,曰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印度: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印度一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元旦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以禁食一天一夜来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开始直到午夜为止。由于这种怪异的习俗,印度的元旦被人称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有的地方,新年期间举行残酷的徒手格斗,失败者往往折臂断腿;胜利者却一举扬名,成为姑娘们追求的对象。

印度尼西亚:新年期间,人人穿上新衣服去拜访亲友,借此机会检查自己过去一年里有什么过错,尤其是有什么对不起亲友的地方,请求原谅并给予指教。在互相检讨、互相勉励中,共同祝福新年进步。

泰国:泰国人多信佛教,四月一日是佛历元旦,他们就把这天定为新年元旦。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举行庆祝会,以首都曼谷最为隆重和热烈。庆祝会在一个占地数千亩的草地上举行,会场四周安装着数以万计的电灯,夜幕降临,电灯齐明,如同白昼。会场南面,设一佛坛,坛四周有念经房和音乐亭等;其他三面则设有戏台、杂技台和临时商店等等;会场中央还搭了一个彩票台,新年彩票就在元旦这天开彩发行。这种热闹场面要持续八、九天才结束。

菲律宾:十二月三十日是菲律宾民族英雄何塞黎萨尔的就义日。人民为了纪念他,便把这一天定为新年元旦。人民以非常热闹、隆重的形式欢度新春。他们在公路上遍搭牌楼,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群众自己组织的歌舞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沿街游行,引来万千看热闹的观众。孩子们在公路旁燃放爆竹,更增加了节日气氛。他们的爆竹是土制的,就是在一个竹筒里装上煤油,点火使它爆炸,响声比我国的鞭炮声还要大。这种欢乐气氛要持续一个星期才告平息。

伊朗:伊朗实行的是伊斯兰历,它的月份与季节没有固定的关系,同一个月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季节,因此,伊朗新年是不固定的。元旦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口都堆着一些干草,晚上一齐点着,称为祝火。火在伊朗象征吉祥,它可驱邪逐厄,迎来福神。全家每个人都要从祝火上跳过去,这就可以免除疾病,得到幸福。

埃及:埃及人把尼罗河涨水的这一天作为新年的开始,称为涨水新年。在埃及的一些地方,元旦这一天,要供上大豆、扁豆、紫苜蓿和小麦等农作物的颗粒,还有一些绿色植物的小芽,以象征丰裕。献给神的东西越多,新年的收成就越多。

重阳节各地习俗大盘点


导读:九九重阳节到,你了解重阳节各地习俗吗?除了常见的登高、赏菊、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外,重阳节各地习俗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重阳节各地习俗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人们对此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因此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几千年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主要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当然,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后,增加了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等内容。

除了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独特的重阳节风俗。

就贵州而言,如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重阳节时要打糯米粑粑,磨豆腐,祭家虎,不少地方还流传着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的民谚呢。另外,贵州一些地方有将米花、黄豆、茶叶、炒米等一锅煮,做成豆茶的习俗,听说种类颇多,如清豆茶、红豆茶、白豆茶等。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重阳节在香港是法定的假日。香港开埠以来,节日一般依据华人风俗而放假,其中清明是春祭,重阳放假,顺理成章作为秋祭,故重阳拜山是香港人特久的风俗。重阳到,香港市民或举家登高,或扫墓祭祖。由于香港的主要墓园都在山上,扫墓的同时也实现了登高,颇切合时节。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潮州人过重阳节不但有放风筝的习俗,还会制作美味的油麻团作为祭品。放风筝,潮州人叫做放风禽或放风琴。这是因为风筝都是以飞禽或相似飞禽的形状制作而成的,所以有此称谓。因为油麻团的团,潮人在这里读缘,团正好与缘的读音相同,因而古时候的潮人,便有了在重阳节结缘的重要习俗,其意是结个良缘。

以上是整理的重阳节各地习俗,想要了解更多重阳节的习俗,请继续关注。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大盘点


导读:清明节到,全国各地清明节的习俗不一,每一个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如北京清明吃寒食十三绝,广东清明扫墓叫行清等。具体各地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小编为您介绍。

各地清明节的习俗

1、北京

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只能吃凉食了。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大多是一些小吃,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2、浙江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叫挑青。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清明节这天,还要办社酒。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没有宗祠的人家,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3、广东

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行清与踏青不同,踏青是郊游,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分了猪肉,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吃完了这些菜肉,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4、重庆

重庆人在清明这天,也有吃寒食的习俗。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扫墓一般都在郊外,相当于春游,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祭奠先人后,大家一起吃掉,又有耍的又有吃的,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用以招魂,俗称挂青。俗话说,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是否有挂青,成了一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是否兴旺发达,是否父慈子孝的标志。

5、江苏

常州人清明节一大早,家家户户门框上要插柳条和桃花枝,以鲜艳的红绿祛除隔年的邪祟。而小孩子则是把柳枝编成圆形环圈戴在头上,或把柳枝连叶带皮捋到顶梢,成一柔软可以抖动的柳球。也有人家将艳丽的桃花插在檐下的门环上,以示清明临门,平安报春,藉以辟邪,带来福祉。

除了这些,清明节当天,常州人早饭会吃没有馅的糯米大团子。大团子是春节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着,要一直吃到端午节。清明那天,拿出大团子,切成一片一片的下锅用油煎,根据自己的口味放糖或盐。也有人家会放点柳叶在里面,意为添青。常州人还有在清明节吃青团子的习俗,做青团子要到田头路边去采一种叫绿茱头的野生植物叶子,回来后洗净,揉出绿汁液来,经过滤煮沸后和米粉而做成青团子。

各地清明习俗不一样,还有很多有趣的清明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6、河南

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馓子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时叫寒具。寒食节禁火寒食的风俗在大部分地区已不流行,但与这个节日有关的馓子却深受世人的喜爱。枣糕又叫子推饼,河南一些地方用酵糟发面,夹枣蒸食。他们还习惯将枣饼制成飞燕形,用柳条串起挂在门上,可以冷食,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在河南的一些地方,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节吃粽子、中秋吃月饼一样重要。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据相关专家介绍,清明吃鸡蛋习俗,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7、湖南

长沙将扫墓称为挂山,有前三后七之称,即清明节的前三天后七天为扫墓期。扫墓祭祀有先后顺序,一般都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拔除墓地杂草,插上挂山条子在墓前拜祭,最好是下午3点前完成扫墓祭拜。

长沙府清明插柳,称为记年华。插柳的习俗始于唐代,本意是为驱疫避邪,后来又有了装饰的意思。传统习俗看来,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的疾病写在风筝上,放飞风筝,象征着带走秽气。

8、湖北

在湖北武汉,不管有多忙,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务,回老家给先人祭祖,当地俗称上坟。当地上坟包括坟前祭拜、送纸钱、献花、添坟等流程。祭拜前,由家中长者或长子首先除去先人坟墓上的枯叶杂草,另外拿出几张黄纸钱,以土石压于坟头,意在向外人显示家中仍有后人。前期工作完成后,当地人会在坟前划好上供范围,摆上香楮、元宝纸钱、鲜花祭品等,然后按辈分为祖先烧纸钱。

由于受到寒食节禁火影响,在湖北恩施、咸宁等地,人们会在坟墓附近的小树上或坟地竹竿上悬挂纸钱,叫做标墓。祭祀过的坟墓纸幡飘飘,而没有纸幡的坟头多是些未祭祀的孤坟了。

9、广西

横州乡民清明节取柳叶及田螺浸水洗眼睛,据说可使眼睛明亮。兴仁县扫完墓后,以白纸作长幡挂在墓头,称为标坟,又叫挂青。开阳县扫墓时,由值年主祭备酒食以祭。祭毕,亲友就近饮宴,称为野餐。

梧州乡民大多数都是在清明节当天和后面的几天去扫墓,只有一少部分的乡民是在清明节的前几天就扫好的。

10、福建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方式是,清理完坟墓环境后(如杂草、树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拜祖先。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小编还要为你介绍4个地区清明的习俗,看看它们与你家乡的习俗有什么不同。

11、山西

扫墓时,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烧香、不焚纸,只是把冥钱、纸帛等物挂到坟头上或坟茔旁的树枝上,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这种民俗可能是来源于寒食节禁火的习惯,也可能是出自干旱的春季民间防火的意识。

不过,山西北部多数地方的民俗却截然相反,人们却要将冥钱等物烧尽,认为烧不尽就转不到先人手中,也有一些地方,如:大同等地,人们则习惯于白天上坟,晚上在家中焚纸。此外,晋西北的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菜,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12、山东

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清明时节,在济南城乡,还流传荡秋千的习俗。清明节这天,男女老幼,身着新衣在绿杨深外,或在街前广场,立木为架,上袈横木,下悬二绳,绳下横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两绳可前后上下飘荡,极富乐趣。

13、四川

清明节插杨柳是全国各省份差不多的习俗,而四川地区独特之处在于,除了将杨柳枝挂在门口、坟前,爱美的四川妇女还会在清明节这天将柳条戴在头上,叫做柳叶符。由于四川产竹,竹子在清明节期间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清明这天,家家户户会请道长画上纸符,挂在竹子上,然后挂到坟头,作为清明上坟的一个必要仪式和步骤,是为挂青。

火神门祭火神,这也是四川地区比较独特的习俗之一。清明前一天是寒食节,人们把家里的火都灭了。人们在清明当天专门去火神门祭拜火神,回来以后再重新生火。

14、海南

文昌、琼海等地一些村庄,一般不在清明节扫墓,而是在冬至那天扫墓。在给先辈烧香时,最为讲究的还要属海口府城地区,先长辈后晚辈,辈分顺序是不能搞乱的。而西部地区,如儋州等地,过清明时以人多为荣,不分男女老少,只要能到,人越多越好。那些终日生活在船上的渔民,在清明时节,往往会在船头燃放鞭炮,祈求先人保护风调雨顺,后辈平安。

海南人扫墓时,以猪、鹅、鱼、糕果点心祭祀,焚香化宝。也有同姓居民抓猪拉羊到始祖坟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孙繁荣。清明祭祖分两种,先为祭己祖,以一户或几户为单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放好三牲、干饭等祭品,人人跪拜。后为祭众祖,以几十户或几百户为单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参加。将备好的祭品带到先人坟墓祭拜,清除杂草,添上新土。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各地习俗大盘点


导读: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六月六是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叫法不一,有洗晒节、天贶节、晒谱节、洗澡节等名称。到底六月六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

六月六是我国汉族和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各地区节日内容和起源不同,又有多种名称,有洗晒节、尝新节、晾经节、虫王节、姑姑节、天贶节等。布依族、侗族、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叫法,甚至有称为小年的,可见其隆重程度。

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六月六的叫法及习俗。

1、晒秋节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2、天贶节

北宋真宗时,诏定六月六日为天贶节(贶,即赐),谓此日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并于岱庙修天贶殿。六月六为天贶节,寺院藏经阁在这一天要进行翻检暴晒,后来沿用到民间。百姓们认为六月六晒衣服、晒书籍、给家畜洗澡,能使衣服晒后不蛀,书籍晒后不霉,家畜洗后不生虱子。

3、晒谱节

农历六月初六,农村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习俗,同时是中国传统的晒谱节,我国民间流传着六月六,晒家谱的习俗。当天,有家谱人家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晒谱祭祖活动,一是为了团结宗亲,二是教育后人勿忘先祖,更深地了解自己的姓氏文化。

4、洗澡节

每年农历六月六这一天是水族的洗澡节,只有独山县温泉乡的居民有条件过。水族同胞从五六十里地外赶到温泉乡的温泉洗澡,多则上万,少则数千,热闹非凡。

5、晒红节

西向客家人仍保留着过六月六的习俗,并称之为晒红节。每年当天,凡嫁出的女儿都要回娘家团聚;各家各户拿出衣物、棉被、书籍曝晒,从此不再发霉;人们开展祭祀活动,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6、禾苗节

桂东是种中稻地区,农历六月,正上禾苗生长的旺季,预防虫灾十分关键。所以,桂东的先人把六月六这一天当作禾苗节,世代相传,利用舞稻草龙、抓虫王、祭田神等形式来祈求消灾辟邪,五谷丰登。

7、姑姑节

中原一带称陆月陆为姑姑节。麦稍黄,妞看娘。每年收麦前,青黄不接的时候,闺女都会去看望母亲,麦收后老母亲则会带上新麦面食物到闺女家问问收成如何,倘若收成不好,老岳母就要为难女婿了。因此时为麦收后农闲期,故有六月六,走麦罢的说法。

六月六是什么节日?六月六,不同地区的习俗不一样,下面小编继续为您介绍六月六的传统习俗。

8、嫘祖节

在新郑始祖山上有座嫘祖庙,是供俸黄帝元妃嫘祖娘娘的。相传,嫘祖是蚕桑丝绸的发明人,他被后人尊称为蚕神、祖神、和人文女祖。当地还传说,农历六月初六是黄帝和嫘祖成亲的日子,每年这一天当地民众都要举办隆重的庆典活动,以纪念这位人文女祖的大功大德。如今,新郑每年都要在六月六日举办嫘祖文化节,以示对先祖的敬祀。

9、花儿会

花儿会是土族传统节日,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主要的花儿会五峰山花儿会流行于青海互助一带,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于五峰山举行。每逢节日,方圆数百里的群众、成千上万的民间歌手和正在热恋之中的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花儿会上,尽情地赛歌。

10、晒衣节

农历六月六,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金坑瑶寨的传统节日晒衣节。当地红瑶(瑶族支系)妇女在屋外挂出鲜艳的民族服装晾晒,企盼去除晦气。同时,当地红瑶群众穿上节日盛装,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表演红瑶迎亲、瑶族姑娘绣女红等具传统民族特色的节目。

11、洗象节

农历六月初六,在元明清时期的北京城,这个日子是洗象节。每年的这一天,看大象洗浴曾是北京人的一大乐事。象来啦!象来啦!,还是北京象来街这一地名的由来。自古以来,大象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古人以象寓意太平有象与万象更新。

12、尝新节

尝新节又称半年节,这时地里稻谷虽然还未成熟,但已丰收在望,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因此尝新节就成为农家除春节外最重要的热闹节日,主要是感谢祖宗和天地神灵,祈求庇佑五谷丰登。六月六尝新节庄严而隆重,家家备办香烛钱纸,将鸡鸭鱼肉和新采的稻穗瓜果蔬菜,恭恭敬敬地祭供在供桌上,焚香祭祀,祭拜天地祖宗,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13、赶歌节

苗族六月六苗语叫奏月奏,又叫赶歌节,苗语叫够傻或情人节,是湘西苗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到这一天,苗族男女老幼,特别是年轻人,身穿节日盛装,三五成群,从各个苗寨来到歌场,结伴对歌,互诉衷肠,会亲访友,叙谈家常,是苗族人快乐而美好的日子。

六月六,每个地区对此节日的叫法、庆祝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庆祝方式都离不开 晒衣物、蒸面食等内容。在六月六这天,你不妨来试试这些有趣的习俗!

盘点江苏各地立秋习俗


导读:很多江苏地区保留着古老的立秋习俗,你了解吗?江苏立秋习俗有很多,如啃秋、摸秋、立鳅等,你知道吗?下面小编为您介绍江苏立秋习俗。

江苏立秋习俗

1、啃秋:江苏各地

立秋有啃秋的习俗,相传明代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长了瘌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瘌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结果瘌痢疮果真好了。因此人们就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因此,现在江苏人,到了立秋时候,就会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因为人们相信,立秋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

2、吃绿豆百合汤:苏州

老苏州在立秋这一天还要吃绿豆百合汤。苏州人比较讲究,吃喝也是跟着时令走。绿豆百合汤是清凉解暑的物品。尽管立秋后还可能出现秋老虎,但是,老苏州一般在立秋后几乎不再喝绿豆百合汤了,所以就在立秋这一天喝个够。

3、摸秋:盐城

立秋之夜,盐城北部地区传有摸秋的习俗。这天夜晚人们可以在私人或集体的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俗称摸秋。丢了秋的人家,无论丢多少,也不叫骂,此俗相传始于元代。

相传元末,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参加起义队伍的将士都是农民出身,他们饱受元军的兵燹之苦,对兵扰深恶痛绝。这支队伍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一天这支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旷野露天宿营。少数战士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此事被主帅发觉,天明便准备将那几个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发开脱战士的过错,有一老者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战士因此话而获赦免。那天正好是立秋节,从此留下了摸秋的习俗。

4、洗温水澡:苏州

在立秋这一天,老苏州有早上洗温水澡的传统,有的时候,还会从院子里的薄荷树上剪下数片薄荷叶,放在泡澡水里。立秋早上洗澡,一个秋天就不会生痱子。立秋过后,老苏州连丝瓜、茄子也不吃了,甚至有吃秋丝瓜会耳聋的说法。

5、立鳅:无锡

无锡人有一种有趣的说法,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6、祈福:常州、盐城

在常州的武进地区,立秋会举办秋会纪念猛将菩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时候,常州经常发生蝗虫灾害,在立秋当天农民也会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驱赶蝗虫。在常州东门外还有喝立秋水的习俗,就是在立秋时刻,全家老小各饮一小杯加点红糖的温开水,据说喝了可以消除积暑,秋天时就不会拉肚子了。在盐城的民间也流传着争秋夺福的说法,这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7、称水:宿迁、淮安

以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涝。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8、贴秋膘:南京、扬州、泰州、连云港

立秋这天,老扬州有用秤称人的习俗。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没什么胃口,要瘦掉一些。立秋后,人们胃口渐渐转好。贴秋膘,也称抢秋膘,即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以上是江苏立秋习俗,想要知道更多信息,请关注。

各地立夏养生习俗大盘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