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之饮食 > 导航 > 夏季养生之饮食

中医饮食推荐夏季美食之黄鳝食疗

夏季养生之饮食。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很多人生活的不幸,源于没有注意平日的养生。进行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饮食推荐夏季美食之黄鳝食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价值甚高。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此外,还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

中医认为,黄鳝味甘性温,有补虚损,去风湿,强筋骨之功。经过一冬的蛰伏,黄鳝在春季适宜的气候中觅食,到夏季体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这个时候吃不仅味美,而且滋补功能更趋完备。所以,民间就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之说。最常用的就是炖汤了。两三条黄鳝,内脏去掉,切段,加些猪瘦肉和大枣,炖半个小时就可以了,补气养血的效果很好,对体倦乏力、少气、头晕、眼花都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此外,黄鳝体内的黄鳝素A和B具有降血糖及调节血糖生理的功效。对于糖尿病患者,可将黄鳝头晒干,再进行烹调,效果会更佳。wWw.ys630.com

健康饮食提醒:黄鳝死后,体内组氨酸会转变为有毒的组氨,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人吃了后会中毒,因此死黄鳝不宜食用。

yS630.Com相关推荐

推荐:中医夏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在谈到夏季如何进行精神养生时,《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在精神调养上,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正如《医书》里指出的:“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邱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他还强调说,为了避免暑热,不仅宜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说极有见地,心静自然凉也。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黄帝内经》里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一方面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心烦、谵语、神昏等等。在中暑的病人里,不少人可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宜用针灸或手压“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十宣”穴(位于两手十指尖端处),针刺放血。

若是在长夏,天气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这种天气易使人感到心胸憋闷,人们会产生焦躁和厌烦情绪,易诱发精神病。

综上所述,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体验到,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心脏的活动是不一样的。平静时,心脏跳动平稳,激动时,心脏跳动加快。耐心脏之所以与情志有关,又是由于“心藏脉,脉舍神”的结果。脉,就是血脉,血液。心主神明、神志,是通过它营运血液的作用来实现的。血脉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旺盛;血脉亏损,心血不足,则常常会导致失眠、多梦、健忘、眩晕以致精神不振等心理变异。由此看来,夏季精神养生的前提,是要保证“心主血脉”的正常进行。又如何使“心主脉”正常呢?

《黄帝内经》里说:“心之合脉也……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又说:“味过于咸……心气抑”,指出了饮食过咸会给心脏带来不利影响,现代营养学认为,心肌的发育和血脉运行都需要消耗高级蛋白质,要及时补充;而脂肪食用过多,可出现“脂肪心”,又易引起动脉硬化,在饮食中最好选用一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叶、酸牛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等。低盐饮食对预防心血管病大有好处,因为钠盐食用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又易引起高血压等。

体重大重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一定要注意减肥。减肥的办法很多,但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和饮食减肥。特别是经常参加运动锻炼,还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脏大有益处。

总之,夏季精神养生的基础是要保护好心脏;除此以外,在精神方面还要做到“使华英成秀”。那么,又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负的,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和积极的情感。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人们的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绪,如存在急躁、焦虑、忧郁、愤怒、狭隘等情绪时,一定要设法不使之再现,这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管子·内业》里曾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在《黄帝内经》里介绍的圣人,一是“无恚嗔之心”,二是“无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为务”。因此,有计划地进行修身养性之道,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是人们应具备的涵养。

一是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这两点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中医夏季养生之运动保健


夏天由于气温高、湿度大,给体育健身增加了困难,因此,如何健身,是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难题。宋代的大养生家陈直曾在他的《寿亲养老新书》里有较详细的论述:“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糜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晚饭后,则“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出步溪边,邂逅园翁友,间桑麻、说粳稻、量晴核雨探节数,相与剧谈一俏。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悦可入目。”在这里陈直提出了众多夏季健身措施,如属于小劳的汲山泉,抬松枝;属于夏季旅游的步山径、抚松竹;属于戏水活动的弄流泉,漱齿濯足等。除健身外,夏季养生的读书习字、品茶吟诗、益友清谈和观景纳凉等,亦很有益于身体健康。究竟又有那些运动适合于夏季养生呢?

一是提倡旅游。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据此原则,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原因有二:

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海洋由于它固有的特性,形成与陆地上显著不同的气候,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滨却凉风习习。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一般他说,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5℃~0.6℃,所以山上的气温一般都比山麓低,夏季更是如此。而且山上、山下两地相对高度差越多,气温差异越大。

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生活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风向在一昼夜里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白天日出后,有凉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送来清新的空气,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夜晚来临时,风向也随着转成从陆地吹向水面,送走污浊的空气。此外,在海滨空气中,碘、氯化钠、氯化镁和臭氧含量通常较高。其中碘含量是大陆空气含碘量的40倍,不仅能补充人体生理需要,还有杀菌作用。还有,宽广松软的沙滩,为人们进行日光浴和海水浴提供了天然场所。以上海滨气候所具备的特有的综合作用,可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疾患,如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病、结核病、心血管疾患及各种皮肤病都有一定防治作用。因此,夏季旅游最好去海滨休息10天左右,这样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

去山地旅游也有不少好处,一般他说,山地环境对人体健康较为有利的高度范围是中、低山区,即海拔高度在500~2000米左右的区域,它对人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我国著名的山地气候疗养地有庐山、黄山、莫干山、鸡公山、峨嵋山等,这些地区峰峦和山涧起伏,绿树成荫、山花烂漫、草木散发出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清泉汇成壮观的瀑布、飞溅的水滴周围阴离子富集,空气格外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此外,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太阳辐射,尤其紫外线含量充沛,有助于钙、磷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宁静透明的天际或变幻无穷的云海,都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可充分利用山地的自然条件作短期疗养,避暑、爬山、游览和散步,通过这些活动,使心血管功能得到锻炼。

二是最好游泳。夏季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还是游泳最舒服,既锻炼了身体,又可法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首先,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的功能。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820倍,人在水中呼吸要承受13公斤重的压力。为了克服这种压力,呼吸肌必须用更大的力量进行吸气。呼吸肌的力量增强了,肺活动量就会增大,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其肺活量可达5000毫升,而一般人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这样,经过锻炼后,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有良效。

其次,游泳能提高心血管功能。水温比体温低,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6倍,人接触水时常常引起末梢血管收缩,继而发生适应性的扩张。这些因素,能大大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还有,游泳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指挥功能增强,工作后若到水中游泳片刻,不管是谁,皆会感到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周身轻快。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常参加游泳,可使脂肪类物质较好地代谢,避免脂肪在大网膜和皮下堆积形成肥胖病。

以上说明,游泳的确好处很多,但它也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当你下水之前,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若内脏有严重疾患,女性在期、上节育环、结扎输卵管、人工流产、分娩以后,以及患有某些皮肤病和其他传染性疾患(体癣、足癣、严重沙眼、霉菌性炎、滴虫性炎)的人,一般是不能参加游泳的。此外,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一部分耳聋的人内耳连带有病,也不能游泳。若上述情况皆无,医生表示同意,则可参加游泳锻炼。

此外,游泳应在饭后一小时进行,因为饱食时的胃部受水的压力作用,易引起疼痛与呕吐;游泳前还必须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以避免发生抽筋和感冒:在下水时,不要猛一下跳进水里,应先在水浅的地方用水洗洗脸、洗洗上肢、搓搓胸腹,使身体充分适应时,再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游泳后,若水在耳朵里不出来,可采用侧头低耳跳跃法;游泳后还必须用清洁的水彻底冲洗一下身体,将不洁的水冲去。为了预防眼病,最好滴一些眼药水。

三是玩健身球。健身球因主要产地在河北保定,故又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故适宜夏天练习。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其原因在于:人体五指之上有许多穴位,是几条经络的起止点,而经络则是联系人脑神经和五脏六腑的纽带。常练习者,可通过这些穴位和经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此外,由于铁球与手掌皮肤的频繁摩擦,也会因静电及热效应的产生,起到增进血液循环,治疗周身各部位疾病的作用。怎样运用健身球进行锻炼呢?

(1)单手托双球摩擦旋转:即置双球于单手掌心中,手指用力,使双球在掌心中顺转和逆转。在旋转时手指要紧贴球体,使双球互相摩擦,而不要碰撞。

(2)单手托双球离心旋转。即在上述动作熟练后,逐步达到双球互相离开旋转。手指动作,旋转方向均与摩擦旋转相同,只是将手指伸开,用力拨弄双球,使双球在掌心中飞速旋转,而不碰撞。其速度一般要求为顺转150~200次/分,

(3)双手四球运动。即是在单手运动的基础上,逐步锻炼双手四球运动。方法是:两手同时做单手动作,此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才能做到。此动作难度大,要求高,但效果要比单手运动更好。

(4)用铁球按摩、揉搓、锤击身体的不适部分,可减轻疼痛,也能锻炼手力,对常患肩肿不适、腰酸腿痛的老人大有好处。

(5)用单手或双手虎口使劲握球,或用手掌心使劲握球,有酸热的感觉,经常这样锻炼对提高指力、腕力、握力、臂力均有帮助。

四是钓鱼。

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过去许多文人名士把“烟波垂钓”视为文雅活动。相传,辅佐周文王打天下的姜子牙,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至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的大磻溪,还留有据说是姜子牙垂钓的遗迹。三国的诸葛亮垂钓,为的是转移一下心情,美国总统罗斯福垂钓,为的是放松紧张的神经,每当国会辩论政策之前,他常常抽空前去钓鱼。

夏天,每当你来到水库、池塘边,在繁茂的树荫下,清风吹拂,可阅繁茂生长万物之气态,闻斜阳中蝉鸣,视绿波中“白浮”跳跃……寻得这舒悦和宁静,自然得心地清凉,驱烦抑躁之情志,这是多么惬意啊!而经常体验这种怡乐之情,自然有利于健康,益寿延年。正如陈君礼在《钓鱼乐》中所说:

垂钓湖畔心悠然,嫩柳丝丝挂我肩;

鸟语声声悦我耳,春风微微拂我脸;

湖光水影收眼底,愁情杂念抛天边;

鱼杆拉成弯弓形,上钓鲫鱼活鲜鲜;

村人笑笑问我言:“为啥一钓就半天?”

“钓来锦绣不老春,钓来幸福益寿年!”

的确是这样,经常钓鱼确能促进健康。明代李时珍就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还是钓钓鱼好。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之所以养心养性,是由于垂钓是用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而成的。垂钓之际,眼、脑、神专注于浮标的动静,不声不响,意在丹田,形静实动,它对提高人的视觉和头脑灵敏的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做做空气浴。

以上的运动项目,我们只是举例而已,当然适宜于夏季体育锻炼的项目还有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夏天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但夏天天气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故夏季参加体育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只有合理安排才能收勃好的健身效果。

第一,多吃些碱性,防止酸碱平衡失调:夏季体育活动时,常常汗流浃背,致使体内大量的盐及钾离子也随汗水丢失,而钾离子丢失过多,则可出现肌肉乏力、周身酸楚,心律不齐、嗜睡和精神不振等现象。此外,由于体育活动大量消耗体力,致使体内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蓄积过多,此时血中的碱贮备下降,易引发血液的酸碱平衡失调,为了维持正常的酸碱度(ph),必须增加血液的碱贮备,而碱性以水果为主,水果中的西瓜、菠萝、杏、桃李子、哈密瓜等均富含钾盐。

第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应到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较为新鲜的地方活动,项目有广播操、气功、太极拳等。

第三,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口渴,但不宜过量、过快进食冷餐或冷饮,以防肠血管急骤收缩,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可适当喝些盐开水,最好洗个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中医食疗之助孕妙方


调经的方法调经的范围很广,从月经周期的先后到月经量的多少乃至白带的色、质、量、气味都属于观察范围。调经重在肝肾。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傅青主女科》都认为肾是生殖的关键,只有肾气充盈才能月事以时下,才能正常地生育。肾又分肾阴肾阳,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具体地辨证才能分清是壮肾阳还是滋。肾阴。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补肾阴还是肾阳,治不孕主要的焦点集中在肾。(中医里的肾并不是单纯指肾这一器官,而是对类似于生殖生长机能的概括。)中医调经的另外一个焦点集中在肝,因为中医认为肝脏具有统血,藏血,运营周身之血的功能,月经属血,调理月经自然应该向肝下手。所应用的大多是疏肝理气活血的法子。逍遥丸、开郁种玉汤、完带汤、止带汤等都体现了这一法则。调经种子法近十几年来,一些从事调经种子理论研究的专家,通过对复方中药系统的研究,由动物试验和临床总结分析阐述了其客观性。中药调经作用的临床实验表明:通过对不同方药临床治疗不孕症效果分析,显示中药具有双向性调节平衡月经周期的作用,可使月经先期者延长,月经后期者缩短,均趋向正常生理性周期(28-30天)发展,同时对月经周期伴有的经色、经质、经量、行经及自觉症状等方面均明显改善,通过不同临床观察,确证中药具有肯定的调经助孕效果。这和中医种子之法,即在调经之中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助孕方1、红糖生姜汤(主治宫寒)红糖250克、生姜末150克,隔水蒸30分钟,分7份,从月经干净后的第2天开始,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连服7天。服药期间禁止同房。评解:中医有个概念宫寒。直白地说就是子宫寒冷,会影响受孕和胎儿在子宫里安居。但中医所说的子宫不单指孕育宝宝的那个房子,是包括子宫、卵巢、附件在内的多种器官和它们的功能。血是女性身体康泰的根本,有血才有女性一身的体健貌端。而血液运行最要紧的是按时,盈涨亏落有时,方能成孕坐胎。如果血气遭遇寒邪,就会损伤子宫阳气。血液凝滞,子宫虚寒,胎儿容易流产。宫寒的表现是月经推迟、月经量少而且颜色黑,有血块,白带量多,夜尿多。这些女性在准备怀孕前需要先改善子宫环境。2、促排卵汤。(本方主要促使发育成熟的卵泡排卵)当归12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泽兰10克、杞子15克、熟地12克、金樱子15克、王不留行15克、香附9克、红花15克、茺蔚子12克、仙灵脾15克,自月经开始第11天每日1剂连服6天。评解: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一个常见因素,或卵泡不破裂。或过早出现黄素化,这些都直接导致不能正常排卵从而引发不孕。本方滋肾健脾,是促排卵的效验方之一。3、促黄体汤。(本方主要促使黄体生成并能使其分泌足量的黄体酮)龟板12克、丹参15克、旱莲草20克、川断12克、大芸15克、杞子2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0克、巴戟天12克、仙灵脾15克、制附子6克、肉桂3克(另包中服),痛经加重肉桂,血淤者加泽兰。从月经始第17天开始服,隔日1剂,共5剂。评解:大补肾元之方,对黄体生成障碍有一定效验。

中医养生之夏季养生法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黄帝内经》在描述夏天的节气特点时,这样写道:“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意思是说,在夏天的三个月,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物大都开花结果了,所以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

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于湿,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是指空气中的含水量,物体潮湿的程度。空气的湿度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对人体有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秋天,天气凉爽,湿度适中,人的精神倍增;而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生胃肠炎、痢疾等。若湿度太低,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可大量散失,从而使抵抗力下降,易引起感冒。不仅如此,长夏时节由于天气闷热,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物和都容易返潮,甚至发霉、长毛,人也会感到不适。若穿着返潮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诱发关节疼痛,吃了霉烂变质的,就会引起胃肠炎,甚至导致中毒,所以在长夏一定要重视防止湿邪的侵袭。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冷气病发生的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人们由于每天多次出入冷气环境,这样人体多次经受冷适应的条件反射,促使交感神经对肾上腺素的大量分泌,无形中给心脏增加了负担。而在中医理论中,早就有夏季宜养心的说法,因为五脏应五时,具体到夏季是心与之相应。夏季人们室外活动多,活动量也相对增大,加之夏天昼长夜短,天气炎热,故睡眠时间也较其他季节少一些。因此,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汗出亦多。显而易见,在这个季节,心脏的负担是很重的,倘若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很容易使心脏受到伤害。由上可知,夏季人们多次反复出入冷气环境,于心脏是不利的,而心属火,伤心即伤阳气。

第二点是,在久处冷气环境中的人,一旦进入炎热的自然环境时,体内就要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除体温迅速上升外,皮肤开始出汗,而带汗的皮肤又往往粘有许多细菌。当人们再回到冷气环境中时,皮肤和血管马上收缩,细菌很容易利用开张的毛孔进入人体内而引起感染。

鉴于上述情况,人们在酷暑一定不要贪凉,谨防冷气病的发生。办法是:

室内外的温差不宜太大,以不超过5摄氏度为好。室内温度不少于25摄氏度。

入睡时,最好关上冷气机;冷气房里不要长期关闭,有条件时要常使室内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

当在室内感觉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

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还有,要防湿邪侵袭:如前所述,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是损伤脾胃阳气。在盛夏是心与之相应,而在长夏,则是人体五脏之一的脾脏和其相应。所以,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长夏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长夏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大寒凉;亦不要吃的大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这是因为吃辣可以促使人体排汗,在闷热的环境里增添凉爽舒适感。另外,通过吃辣,可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增加体内发热量,从而有助于防止在高温、高湿的时候,人们常有的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现象。

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感受湿邪,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下,指人体下部。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长夏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有些国家对儿童风湿病的研究证明,50%以上的患儿,是由于住在潮湿的屋内造成的。

中医夏季养生之精神调养


在谈到夏季如何进行精神养生时,《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也”,意思是说,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在精神调养上,祖国医学认为“冬季要藏”“春季要生”,而夏季则要放,即精神要充沛、饱满、情绪外向,因为只有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若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正如《医书》里指出的:“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但夏日炎炎,往往令人心烦,而烦则更热,故宁心静神尤为重要。邱处机说:“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应“澄和心神,外绝声色,内薄滋味,可以居高,朗远眺望,早卧早起,无厌于日,顺于正阳,以消暑气。”他还强调说,为了避免暑热,不仅宜在“虚堂、水亭、木阴等洁净而空敞之处”纳凉,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此说极有见地,心静自然凉也。古有歌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

《黄帝内经》里指出:“南方生热,热生火”,而火热主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为君主之官。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五脏六腑皆摇”,这里一方面说明了不正常的情志皆可损伤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说明了,若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特别是夏季暑气当令,烈日酷暑,腠理开泄,汗液外泄,而汗为心之液,心气最易耗伤,即中医所谓“壮火食气”,也正因为“暑易人心”,而“心主神志”,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症状,如心烦、谵语、神昏等等。在中暑的病人里,不少人可陷入昏迷状态,此时宜用针灸或手压“人中”穴(位于鼻唇沟上1/3交界处);“十宣”穴(位于两手十指尖端处),针刺放血。

若是在长夏,天气以湿热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无风,早晚温度变化不明显,这种天气易使人感到心胸憋闷,人们会产生焦躁和厌烦情绪,易诱发精神病。

综上所述,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古人在生活实践中已经体验到,人在不同精神状态下,心脏的活动是不一样的。平静时,心脏跳动平稳,激动时,心脏跳动加快。耐心脏之所以与情志有关,又是由于“心藏脉,脉舍神”的结果。脉,就是血脉,血液。心主神明、神志,是通过它营运血液的作用来实现的。血脉充盈,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旺盛;血脉亏损,心血不足,则常常会导致失眠、多梦、健忘、眩晕以致精神不振等心理变异。由此看来,夏季精神养生的前提,是要保证“心主血脉”的正常进行。又如何使“心主脉”正常呢?

《黄帝内经》里说:“心之合脉也……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又说:“味过于咸……心气抑”,指出了饮食过咸会给心脏带来不利影响,现代营养学认为,心肌的发育和血脉运行都需要消耗高级蛋白质,要及时补充;而脂肪食用过多,可出现“脂肪心”,又易引起动脉硬化,在饮食中最好选用一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花生、生姜、大蒜、洋葱、茶叶、酸牛奶、甲鱼、海藻、玉米油、山楂等。低盐饮食对预防心血管病大有好处,因为钠盐食用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又易引起高血压等。

体重大重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因此,一定要注意减肥。减肥的办法很多,但重要的是体育运动和饮食减肥。特别是经常参加运动锻炼,还可以增强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心脏大有益处。

总之,夏季精神养生的基础是要保护好心脏;除此以外,在精神方面还要做到“使华英成秀”。那么,又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人是有思想和理想抱负的,一个人有了奋斗目标,才能使他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美好的信念可产生自觉的意志行动和积极的情感。生活中有许多活动,如绘画、书法、雕刻、音乐、下棋、种花、集邮、钓鱼、旅游等,均能使人精神有所寄托,并能陶冶人们的情感,从而起到移情养性、调神健身的作用。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绪,如存在急躁、焦虑、忧郁、愤怒、狭隘等情绪时,一定要设法不使之再现,这就要加强学习、加强修养。《管子·内业》里曾说:“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节乐莫若礼,守礼莫若敬,守敬莫若静,内静外敬,能反其性,性将大定。”在《黄帝内经》里介绍的圣人,一是“无恚嗔之心”,二是“无思想之患”,三是“以恬愉为务”。因此,有计划地进行修身养性之道,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是人们应具备的涵养。

一是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这两点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中医秋季养生之饮食调养


秋季,在饮食调养方面,首先要按照《黄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饮食,以防秋燥伤阴。具体他说,下列饮食可供选择。

银耳:又称白木耳,是一种有补益作用的名贵补品。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肝糖,具有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等功效,常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妇女白带过多、老人身体虚弱、消瘦、食欲不好等症,与黑木耳比,其性偏凉、养阴生津作用比黑木耳强。

甘蔗:味甘、涩、性平,有滋阴润燥、和胃止呕、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干便秘、咳嗽痰少;胃津不足干呕;热伤津液所致的口渴心烦,为秋令适宜之食补。

燕窝:属珍贵补品,为雨燕科动物金丝燕及多种同属燕类用唾液或唾液与绒羽等混合凝结所筑成的巢窝,其蛋白质含量特别高,功能养阴润燥,益气补中,有延年益寿之功。适用于肺阴虚所致的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咳血等;对胃阴虚所致的噎膈反胃、气虚自汗亦有较好疗效。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黄等。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适用于阴液不足所致的肠燥便秘,皮肤干燥及肝肾精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头发早白、腰膝酸软;此外,对产后血虚乳汁不足亦有效。

鳖肉:是一种肉味鲜美的珍贵补品,易于消化吸收,促进血液循环,可滋阴凉血益气,常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骨蒸潮热、腰疼、崩漏、带下及气虚下陷所致的脱肛等。

藕:性味甘凉,是止血、生津的良药,富含淀粉、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含维生素c最多。

菠菜:性味甘凉,能滋阴润燥,养血之血,通利肠胃,可用于津液不足之口渴欲饮、肠燥便秘、贫血及衄血、便血等出血症。

乌骨鸡:李时珍说:“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俱乌者,肉白骨乌者。但观鸡舌黑者,则肉骨俱乌,入药更良。……肝肾血分之病宜用之,男用雌、女用雄,妇人方科有乌鸡丸,治妇人百病。煮鸡至烂和药,或并骨研用之。”由此可知,乌鸡被视为妇科圣药,用作秋冬之际药膳,很有功效,功能滋阴清热,补肝益肾,健脾止泻,常用于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对于阴虚之五心烦热、潮热盗汗、消瘦、咽干颧赤、咳嗽效果更好。

猪肺:味甘、性微寒,功能补肺,若是肺虚咳嗽,可用猪肺一具,竹刀切片,麻油炒熟,同米煮粥食;或猪肺洗净后,放入杏仁五钱,炖熟食之。祖国医学认为肺与秋令相应,故猪肺在秋季多食之,“以脏补脏”。

豆浆:是将大豆浸泡,磨为汁,滤去渣,经煮熟而成。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润燥,清肺化痰、通淋。常用于身体虚弱及产后气血不足。久病肺虚咳嗽及痰火哮喘以及淋症。

饴糖:味甘、微温,有补虚、润肺、止咳、缓气止痛的作用。本品富于营养,它是由糯米、粳米、麦、栗等磨粉,经过蒸煮,加入麦芽经发酵糖化而成的糖类,可用于体虚者及小儿、产妇的滋养品;对于肺虚或肺燥痰少、乏力咳嗽亦有疗效;此外,还适用于脾胃阳虚或气虚所致的脘腹疼痛。

鸭蛋:味甘咸,性凉,功能滋阴、清热,可用于阴虚所致的咳嗽痰少,咽干痛,以及肺胃虚热所致的口渴、痰咳、便干等症。

蜂蜜:既是滋补佳品,又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延年益寿。”事实上的确是这样,蜂蜜含果糖39%,葡萄糖34%,这两种单糖均能直接供给热量,补充体液,营养全身。对于津液不足诸症,脾胃阴亏或气虚所致的胃脘疼痛等均有一定疗效。

龟肉:为乌龟的肉,是较好的滋补佳品。既能滋阴降火,还可补血清热。常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咳血、便血;对阴血不足所致的筋骨疼痛及酸软无力亦有效。在使用时要注意不宜与猪肉、苋菜、瓜等同食,可用葱、花椒、酱调味,或用盐调味,亦可用泥封偎熟时食用。

橄榄:为硬质肉果,人酸涩,嚼之余味回甘。其含钙量在水果家族里名列前茅,每100克果肉含钙204毫升。橄榄又分欧洲产和中国产。欧洲产叫乌榄,味甘涩,性平,有开胃消滞、解腥止痢、消炎退肿之功;中国产叫青橄榄,为“肺胃之果”,是药食兼优的果品佼佼者,有清肺利咽、化痰消积、解毒生津的作用,可治疗咽喉肿痛、肺燥咳嗽、食少食积,及河豚中毒等症。秋天气候干燥,若常食二三枚橄榄,有生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之效。

除上述食物能起到滋阴润燥的作用外。一些药膳亦可食用,举例如下:

参麦团鱼(成都同仁堂滋补餐厅方)将一只重约500~1000克重的活团鱼剁去头颈、沥净血水后,放在钵内加入开水烫三分钟后取出,用小刀刮去背部和裙边上的黑膜,再剥去四脚上的白衣,剁去爪和尾,放在砧板上用刀砍开腹壳,取出内脏,洗净待用。

将锅置火上,放人清水和团鱼,烧沸时,用文火烧约半小时捞出,放在温水内,撕去黄油,剔去背壳和腹甲以及四肢的粗骨,然后洗净切成约三厘米见方的块,摆入碗内。

将瘦火腿100克切成小片,生板油25克切成丁,盖在团鱼上面,另将所用调料的一半(葱节10克、生姜片5克、食盐3克、鸡汤250克、绍酒7.5克),兑入适量的清汤注入碗中。

将浮小麦20克、茯苓10克用纱布包后投入汤中,人参5克打成细粉撒在面上,湿棉纸封口上笼蒸至熟烂,时间约2~3小时。 

团鱼出笼后,拣去葱、姜,滗出原汤,把团鱼扣入碗中,原汤倒在手勺里,用剩下的一半调料及味精调味(葱节10克、生姜片5克、食盐3克、鸡汤250克、绍酒7.5克、味精0.5克),烧开时撇去浮沫,再打一只鸡蛋在汤内,略煮后浇在团鱼上面即成。 

本药膳具有滋阴、益气、补虚的作用,对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神疲短气等虚弱病人,有辅助治疗作用。秋季食用,可防止和治疗燥邪伤阴。

蜂蜜蒸百合(《食疗本草学》)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和均匀,蒸令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本药膳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橄榄酸梅汤(《饮食疗法》)将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洗净、稍捣烂,加清水三碗煎成一碗,去渣加白砂糖调味饮。本药膳功能清热解毒、生津止渴,适用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咳嗽痰稠、酒毒烦渴等症。秋天饭后喝碗橄榄酸梅汤,可清咽润燥、生津,以清除燥邪伤肺。

月季雪梨银耳羹(《华夏药膳保健顾问》)用月季花三朵、贝母5克、雪梨2个、银耳50克、冰糖100克。月季花洗净,贝母用醋浸,雪梨切片,银耳泡软时去掉硬根。锅内加水,放人梨、银耳、贝母、冰糖,煮半小时,加入月季花稍煮片刻,随意饮食。本药膳功能益气、滋阴、止咳,适用于肺虚咳嗽、短气干咳等症。

沙参藕粉(《疾病的食疗与验方》)藕粉二匙、冰糖5克、沙参、麦冬、桑叶各10克、生地5克,加在一起煮30分钟,取药液150毫升,冷后放入冰箱底层,充分沉淀,数小时时取出,澄清液倒入锅中,加冰糖,烧沸到糖溶时,用沸液冲藕粉成糊状食。本药膳功能养阴生津、益胃清热,适用于干燥综合症咽喉干燥、口渴、唾液减少;舌面光滑无苔、舌红干燥、口角皲裂疼痛、脱落皮屑等。

上述食物与药膳若能在气候干燥的秋季经常吃一点,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燥邪对人的侵袭。当然,这只是对正常人及血虚、阴虚体质的人而言,若是脾胃功能低下,时常脘腹胀满、大便泻泄的,最好不要吃上述和药膳,因为它们性属偏凉,应该首先调理脾胃功能,在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一点滋阴和药膳。

第二,秋季饮食要“少辛增酸”。所谓少辛,就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这是因为肺属金,通气于秋,肺气盛于秋。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之侵入。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则,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下列可供选择::营养丰富,为水果佳品之一,除供鲜食外,也可作为加工。中医认为,具有生津、润肺、除烦、开胃、醒酒等功用,对消化不良、气壅不通者,可挤汁服之。含糖量高,在100克肉中含糖15克,其中果糖占5.93克。果糖是天然糖类中最甜的一种,在人体内易被吸收利用。含蛋白质0.2克,脂肪0.1克、维生素c5毫克,还有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磷9毫克、钙11毫克,含酸约0.5%,主要为酸。现代医学认为,还有止泻、通便的作用。原因是中含鞣酸、有机酸、果胶和丰富的纤维素等。酸类物质有收敛作用,果胶、纤维素有吸收细素和毒素的作用,所以能止泻;同时,有机酸也有刺激大肠的作用,纤维素可促进大肠蠕动,通大便,治疗便秘。还能预防和消除疲劳,中的钾能与体内过剩的钠结合,并使之排出体外。所以,食入过量盐分时,可吃来帮助排除。因此,吃或饮汁,对高血压患者有益。石榴: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用,适用于久痢、久泻、便血、脱肛、带下、胃积腹痛、疥癣、中耳炎、创伤出血等症。石榴果实营养丰富,成熟时籽粒含糖量达10%~11%,含酸和枸橼酸,维生素c含量比、梨要高出一二倍。甜者如蜜、含糖量很高;酸者,入口齿根生水,酸中泌甜。若是声嘶、咽干者,用鲜果1~2个,去皮,颗粒慢慢嚼服(吐核),每日2~3次;若是久痢久泻,用鲜果一个,连皮捣碎,食盐少许,加水煎服,每日三次。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据《陆川本草》里记载:“葡萄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治腰痛、胃痛、精神疲惫、血虚心跳。”现代医学认为,葡萄果除含有大量葡萄酸、果糖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柠檬酸、酸、维生素c、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钙、铁、磷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的物质。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食多令人泻泄。芒果:性味甘、酸、凉、无毒,具有益胃、解渴、利尿的功用,据《食性本草》记载:芒果“主妇人经脉不通,丈夫营卫中血脉不行。”芒果色、香、味均佳,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糖分,除供鲜食外,还可做蜜饯、果干、罐头。阳桃:性味甘、酸、平,其果能生津止渴,据古代医书里说:阳桃“止渴解烦、除热、利小便、除小儿口烂、治蛇咬伤症。”秋天若患风热咳嗽,用阳桃洗净鲜食;若患小便热涩,用鲜阳桃2~3个,洗净切碎、捣烂绞汁,温开水冲服,日服二次;若患咽喉肿痛,将鲜阳桃洗净生食,日2~3次,每次1~2个。但本品多食伤胃,尤其是平素脾胃虚寒者更要少食。

柚子:性味酸、寒、无毒,功能理中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削肿止痛,适用于胃病、消化不良、慢性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柚子果肉风味,甜酸适口,除供食用外,果皮可作蜜饯。果汁。袖子以含维生素c丰富而著称,每百克可达123毫克,维生素p的含量也较柑、桔、橙略多,因此更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病患者。柚子所含的有机酸,大部分为枸橼酸,而枸橼酸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

柠檬:味极酸、甜,具有生津、止渴、祛暑、安胎等功用,柠檬酸是各种水果中所含有机酸的一种,以柠檬中含量最多而命名。各种柠檬型饮料如柠檬茶、柠檬汽水、柠檬露、柠檬果汁以及一些风味,均须借助柠檬酸才能获得柠檬的特殊芳香和甘酸气味。

因柠檬酸可以与钙离子结合成一种可溶性络合物,从而缓解钙离子促使血液凝固的作用,故高血压、心肌梗塞患者常饮柠檬饮料,对改善症状大有益处;此外,柠檬酸还具有防止和消除皮肤色素沉着的作用,从而成为制作柠檬香脂、润肤霜和洗发剂的重要原料。

山楂:性味酸、甘、微温,营养极其丰富,每100克鲜山楂果肉中,维生素c就多达89毫克,在水果中居第三位;尤其是其含钙量,每100克果肉含85毫克,也名列前茅,非常适合小儿、孕妇对钙质的需求。据北京中医学院统计,在常用的中药里,用山楂做的成药达49种,丸、散剂46种,片剂3种。山楂之所以使用广泛,是由于山楂有散瘀、消积、化痰、解毒、活血、提神、清胃、醒脑、防暑、增进食欲等功效,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十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疗效。

以上仅是以水果为例来说明常吃些酸味的在秋天有益,当然还有些在秋天吃大有好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在秋天要适当多食些酸的,这样就能增加肺的功能,以防肺气太过而伤肝。

秋天饮食调养主要是做到上述两点,此外还要防止“秋瓜坏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们把它称为天生的“白虎汤”,但是当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还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学家还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那么,秋天究竟该喝什么粥较好呢?

甘蔗粥(《养老奉亲书》)用新鲜甘蔗,榨取汁约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本药粥功能清热生津、养阴润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的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黄精粥(《饮食辨录》)选用干净的黄精10~30克,煎取浓汁时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时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药膳功能补脾胃,润心肺。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饮食减少、肺虚燥咳,或干咳无痰、肺痨咳血。

玉竹粥(《粥谱》)先将新鲜肥玉竹5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于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入冰糖,稍煮一二沸即可。本药粥滋阴润肺、生津止渴,适用于肺阴受伤、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阴虚低热不退,并可用于各种类型心脏病患者心功能不全时的辅助食疗方法。

沙参粥(《粥谱》)先取沙参15~30克,煎取药汁,去渣,入粳米煮粥、粥熟时加入冰糖同煮为稀薄粥;或用新鲜沙参30~60克,洗净后切片,煎取浓汁同粳米、冰糖煮粥服食。本药膳功能养胃、润肺、法痰、止咳,适用于肺热肺燥。于咳少痰,或肺气不足、肺胃阴虚的久咳无痰、咽干,或热病后津伤口渴。

珠玉二宝粥(《医学衰中参西录》)先把生薏苡仁60克煮至烂熟,而后将生山药60克捣碎、柿霜30克切成小块,同煮成糊粥。本药粥功能补肺、健脾、养胃,适用于阴虚内热、劳嗽干咳、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一切脾肺气虚的病症。

生地粥(《饮膳正要》)将生地黄25克(鲜品)细切时,用适量清水在火上熬沸约半小时后,滗出汁,再复熬一次;合并药液浓缩至约100毫升,备用;将75克粳米淘洗时,煮成白粥,趁热时掺入生地汁揽匀,食时可加白糖少许调味。本药膳具有滋阴益胃,凉血生津之功,可用于阴虚潮热、盗汗、久咳、咳血、食少、消瘦、热症心烦、口渴以及睡起目赤、良久难消等症。

以上所述的秋天喝粥的确有益于健康,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内虚,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于身体很有好处。原因是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前人对此颇多赞誉。如《本草经疏》誉粳米为“五谷之长,人相须赖以为命者也。”《随息居饮食谱》谓:“粳米甘平,宜煮粥食,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贫人患虚症,以浓米饮代参汤。病人,产妇粥养最宜。”

中医推荐胃下垂食疗秘方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中医治疗多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以下中医为大家推荐10种治疗胃下垂的食疗秘方,希望可以帮助胃下垂患者。

(1)肉馅馄饨:取嫩肥羊肉和黄母鸡肉各200克,斩为泥,加入生姜末15克,食盐、黄酒各适量搅匀为馅,取面粉适量按常法包为馄饨,每晨空腹服。内热盛者禁用。

(2)核桃炖蚕肾:取核桃仁100-150克和略炒过的蚕肾50克,共置碗内,入屉,隔水炖熟服。健胃收敛有良效。

(3)兔肉炖山药:取兔肉100克,洗净,切块,入碗内,酌加食盐、黄酒、姜末,再加入山药粉30克,入屉后隔水炖熟即成。适用于胃下垂内热盛者。

(4)甘薯煮番茄:取红色甘薯200克洗净切片,入屉蒸熟后装盘,另取一锅,放入少许清水烧沸,后加入白糖和番茄酱各适量。再沸后浇在甘薯片上即成。分顿服食。适于胃下垂体虚乏力者。胃酸多者不宜。

(5)羊骨粥:取羊脊骨1具,捣碎,与清水2500毫升文火煎煮约60分钟,去骨,入粳米200克,共煨粥,可酌加葱白煮熟取食。每晨空腹服。适用于体虚、胃下垂、食欲不振。

(6)鸡肝粥:取雄乌鸡肝1具,生姜末少许,粳米50克,按常法共为稠粥。日服1次,空腹服。可补脾养肝、益筋生气。

(7)猪脾粥:将党参15克、桔红6克洗屈,水煎取汁。再取粳米100克,洗净,猪脾1具,洗净切片后,共入药汁中,再加入生姜、葱白、清水各适量,煨炖至猪脾熟时即右。每日1次,空腹服食。用治胃下垂,症见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倦怠消瘦。

(8)鲫鱼黄芪汤:取鲫鱼1尾,洗净去杂,与黄芪40克、炒枳壳15克加水共煨汤。日服2次,食肉饮汤。可补中益气。用治胃下垂、脱肛等。

(9)荸荠茯苓汤:取鲜荸、红萝卜各250克,茯苓15克、生姜2片,加水炖煮。宜先将荸荠煨熟后再加入后三味共煨。调味服食。可清热利湿。

(10)芪豆羊肝汤:取黄芪15克,以布包好,与黑豆50克、洗净的羊肝1具,共炖至羊肝烂熟,去黄芪,羊肝切片后再入汤中,酌加食盐略煮即可。日内2次分服,连服5-7日。可温中散寒、益气升提。用治脾胃虚寒、胃下垂。

胃下垂康复汤在四原则基础上,根据胃下垂病机,通过加强排空、将胃升提、排气酸收、增强平滑肌兴奋、升降相依,五法合用,胃体自然回升,取得很好效果。

中医食疗失眠 美食让你不再难眠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失眠的原因主要为脏腑机能紊乱,尤其是心的温阳功能与肾的滋阴功能不能协调、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等,可以用药用灵芝煮水喝得以调理,改善失眠症状。避免失眠应少喝妨碍睡眠的咖啡和茶,少喝酒。

中医解读失眠

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恼,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及工作、学习和生活。历代医家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以七情内伤为主要病因,其涉及的脏腑不外心、脾、肝、胆、肾,其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阴阳失调为病之本,或阴虚不能纳阳,或阳盛不得入阴。正如《灵枢大惑论》所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灵枢邪客篇》指出: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不瞑。可见,阴阳失和是失眠的关键所在。

中医食疗失眠

药补不如食补,失眠者食疗方如果采用得当,会有一定催眠功效。

①远志枣仁粥:远志15g、炒酸枣仁10g、粳米75g,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适量清水锅中,加入洗净的远志、酸枣仁,用大火烧开移小火煮成粥,可作夜餐食用。此粥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之功效,可治老年人血虚所致的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②鹌鹑枸杞粥:鹌鹑蛋10只、枸杞15g、核桃仁15g,将鹌鹑蛋蒸熟去壳,枸杞浸泡数分钟,核桃仁炒熟碾碎,加适量大米慢火煮成粥。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失眠症。

③双仁粥: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红枣10枚,大米适量,加水煮成粥,空腹饮用。有补脾养心、健胃益气之功效。适用于心脾两虚失眠症。

④五味子蜜饮:五味子30g、蜂蜜20g,将五味子洗净加适量水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汁转温后加入蜂蜜,搅匀,分次服用。有宁心安神、养阴润肠之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型失眠症,对伴有心悸者尤为适宜。

⑤多吃含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如桃子、苹果、胡桃、荔枝、玉米、笋干、芹菜、藕等,有利于清肠,小肠和心相表里,肠清心火则不旺;同时吃点养心安神的食物,如桑椹、龙眼肉、大枣、银耳、木耳、百合、莲子、牛奶、蜂蜜等均有助于睡眠。

黄鳝的食疗方 补血养脑就吃黄鳝


黄鳝,可能很多人觉得可怕,因为它滑溜溜的,样子看起来还像蛇。别看它样子恐怖又丑,它吃起来可是相当的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可以补血养脑。给大家推荐两个黄鳝食疗方。

鳝鱼中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它是构成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而且是脑细胞不可缺少的营养。

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在此为大家介绍两款药膳。

1.鳝鱼1条(去内脏),党参l5克,当归9克,牛蹄筋l5克,炖熟去药,调味食。功能补气血,健筋骨。适用于气血不足,筋骨软弱乏力者。

2.鳝鱼约150克(去内脏),姜汁10~20毫升。先将鳝鱼削好装碟,姜汁、花生油拌匀,待饭(1~2人量)煮至水分将干时,把黄鳝放饭上,收火焗15~20分钟即食。功能补血健胃。适用于病后贫血,消瘦,疲乏者。

小提醒:鳝肉性甘,温,故病属热证或热证初愈者不宜食。

喜欢吃黄鳝的朋友们,可以做做黄鳝药膳。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补脑或者补血。觉得黄鳝腥味重者,可用生姜大蒜、料酒去味。如此美味的食物,如此有营养的食物,不吃就可惜了。

枸杞你还在泡水喝?那就太浪费了,营养物质都没有被利用好。一种食物配枸杞使用让营养翻倍。食物之间搭配食用可以促进吸收,营养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什么配枸杞营养翻倍呢?——黑豆。

黑豆枸杞粥

黑豆味甘、性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营养物质,有补肾强身、活血利水、解毒、滋阴明目的功效。枸杞性味甘平,能够滋补肝肾、明目、养血、增强免疫力。

枸杞含有胡萝卜素、甜菜碱、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磷、铁等成分,对慢性肝炎、中心性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疗效显著,还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

原料:黑豆100克,枸杞5克,红枣10个。

做法:锅中加适量的水再倒入黑豆、枸杞子、红枣,用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原料熟烂,即可食用,每日早、晚服食,可长期食用。

提示:黑豆枸杞粥要每天喝,才能见效。但枸杞不可过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最好不超过20克。有感冒、发烧、炎症、腹泻等病症熬粥时不要放枸杞子,仅用黑豆即可,也可用决明子代替枸杞子。

枸杞别与绿茶一起喝

枸杞保健最常见的用法是干嚼、泡水。泡水喝时要注意,不能与绿茶同服,可上午喝茶,下午喝枸杞水。取枸杞20~30克,开水冲泡,加盖焖20~30分钟后,吃泡软的枸杞,并喝水,宜长期坚持。

这几类人吃枸杞有害无益

枸杞的性味甘平,中医认为,它既能够更好的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和养血、还能增强人们的免疫力。枸杞里面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它们能够更好的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对于现代人来说,枸杞最实用的功效就是抗疲劳和降低血压。枸杞还能够更好的保肝、降血糖、软化血管、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对脂肪肝和糖尿病患者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枸杞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枸杞可分为三个部分来使用,枸杞叶可用来泡“枸杞茶”喝;红色果实“枸杞子”可用于做菜或者泡茶;枸杞根又称为“地骨皮”,它一般当作药材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菜的时候加入枸杞子要注意烹调方法。烹饪枸杞的时间不能太长,应该在炒菜或者煲汤收尾的时候放入枸杞,这样就可以防止大量营养成分流失。枸杞也不适宜长时间地清洗,如果长时间清洗的话就会让它里面的营养成分流失,建议在温水里稍洗一下就可以了。任何滋补品都不能过量食用,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枸杞比较合适。

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十分强烈,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在日常饮食中大量摄取肉类会导致面泛红光的人最好不要吃。正在感冒发烧、身体有炎症、腹泻等急症患者在发病期间也不宜吃。

任何一种滋补的中药都有适应人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我们平时在食用枸杞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同绿茶一块喝。黑豆配枸杞效果最是好。有条件的朋友们在家多给自己做做黑豆枸杞粥吧。

汇报工作,一开口,上司的表情就有点不对劲了;和姑娘相亲,一开口,直接就没戏了;和朋友胡吹乱侃的时候,还没讲到高潮呢,朋友就找借口转身走了……

都是嘴里有异味惹的祸!

口臭在让人越来越尴尬的同时,也让人越来越自卑。于是乎,不得不秉持着“沉默是金”的原则。可是渐渐发现,上升机会少了,恋爱成功率低了,连跟好哥们的关系都渐渐淡了。

◆为什么口臭要找上门?

1、口腔生病了

通常有牙周炎、牙龈不好、牙周病等疾病烦恼的人,口腔内的细菌特别容易滋生和繁殖,这些细菌分解食物残渣时会发出食物腐败的味道,口臭就来了。

2、唾液分泌少了

众所周知,唾液是有杀菌功效的。

而生病了没法吃东西、节食减肥、心理压力大等情况会导致唾液分泌减少,老年人唾液腺的功能减弱、女性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情况也会使唾液的分泌量降低。一旦唾液少了,就没办法及时杀死口腔内的细菌,那些厌氧菌正好趁此机会大肆繁殖,形成口臭。

3、辛辣臭味食物吃多了

抽烟抽出一口“大黄牙”,喝酒喝出一张“酒精嘴”,这些事例比比皆是。

因为食用葱、姜、蒜、咖喱等刺激性调味品、因为吃臭豆腐、臭鸡蛋等臭味食物而引起口臭的事情,也很常见。

◆这些东西泡茶喝,赶走口臭

口臭很尴尬,可光靠不说话,显然是下下策,赶走口臭才是上上之举。可怎么去除口臭呢?给大家推荐两种中药泡茶喝的去臭方法:

第一款:金银花茶

方法:金银花、千张纸各1克,罗汉果2个,开水冲泡5分钟后,当茶饮用。

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缓解口腔疾病;千张纸能够润肺疏肝、滋养身体;罗汉果则可以生津止渴、化痰止咳。

第二款:柠檬桂花茶

方法:糖桂花2勺,新鲜柠檬2片,用60℃左右的清水冲泡,当茶饮用。

医书记载桂花能“治口臭及视觉不明”,健脾益胃,排出毒素;而柠檬能够强健牙龈,改善口腔环境。

许多人都曾用过花茶治疗口臭,但效果均不明显,因为大多数花茶除臭的原理都是“以香掩臭”,只能治标,一旦停用,口臭又来了。

而金银花茶和柠檬桂花茶这两者不仅茶香扑鼻,最重要的是能够缓解口腔疾病、促进唾液分泌,从根本上解决口臭。

当然,上述的花茶再厉害,也抵不过你抽烟喝酒吃大蒜。想治口臭,就戒了吧。

本篇文章版权归三九养生堂所有,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秋季上火 推荐四款中医食疗


上火后别盲目泻火

要想缓解上火症状,建议大家还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可多喝水、粥、豆浆,多吃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百合、银耳等润肺生津的食物。同时,还提醒家秋天要尽量少吃或不吃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秋天之所以容易上火,是因为空气干燥、湿度低造成的。空气干燥湿度低,一般人会因为气温降低而减少了水分的补充,但人体表面的水分发散速度却相对快了,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痛、皮裂、便秘、痔疮等‘上火’症状。但有上火症状出现后,千万不要无师自通地吃泻火药,因为一些脾胃虚寒的人食入泻火药后会伤到胃。如果真需要吃药,也要遵医嘱。”

山药糯米粥

配料:山药、荸荠、大枣、糯米

做法:1、山药去皮洗干净切成片备用;鲜荸荠冲洗干净削去外皮,切成丁;糯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大枣洗干净备用。2、取锅放入冷水,加入以上材料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炖约1个小时后即可饮用。喝的时候可以放些白糖来调味,但量不能太多。

适用人群:这款药膳比较适合那些因为秋燥而发生干咳、便秘的人群。但糖尿病患者食用时,要记得从一天的饮食中扣除这些热量。

丝瓜肉片汤

配料:精瘦肉片50克、鲜丝瓜25克,盐、味精、清汤少许

做法:1.瘦肉洗净切成薄片备用,丝瓜去皮切成片备用;2.炒锅洗净放入少许的清汤煮沸后放入瘦肉片,等煮沸后撇去上面的浮沫,之后加入丝瓜、盐、味精等稍煮片刻即可饮用。

适用人群:这款药膳比较适合因为秋燥而引起的心烦气躁、干咳等症状的患者。

百合炖芦笋

配料:百合100克、鲜芦笋50克

做法:1.百合掰成瓣,撕去内膜,用盐水浸泡后用清水洗干净备用,芦笋洗干净切成段备用;2.炒锅洗干净加入适量的水和百合煮到七成熟的时候,加入切成段的芦笋,煮熟后即可饮用。一天一次即可。

适用人群:这款药膳比较适合那些因为秋燥而流鼻血、口干舌燥甚至心生烦躁的人。

玉米红薯粥

配料:玉米面50克,红薯500克,金丝枣20枚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切成小块和红枣一起入锅,煮至红薯七八成熟时,把玉米面中加入一点凉水,使之成糊状,倒入锅内,改小火煮。小火煮十来分钟后起锅。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间要不断搅动,以免煳底。

适用人群:这款粥非常适合因为秋燥出现便秘的人食用。这是因为红薯中含的维生素比较多,有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的作用,而玉米中含较多的植物纤维素,也有润肠通便之功效。

中医推荐美白食疗方


如果贫血现象不是十分严重,只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

中医认为,血是水谷经过气的作用转化而成的,血与气的关系密切,不仅血的生成与气有关,而且血的运行也需要气的推动。

因此,气虚常常会导致血虚,血虚亦有气虚存在,因此,补血时要兼顾到补气。

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茶中含有鞣酸,饮后易形成不溶性鞣酸铁,从而阻碍了铁的吸收。其次,牛奶及一些中和胃酸的药物会阻碍铁质的吸收,所以尽量不要和含铁的食物一起食用。

补血类食物多味甘质腻,容易碍胃,故应用时多配用行气健脾的食物,如砂仁、萝卜等。湿证、脘腹胀满者及便稀者忌食。

水果也可助补血

荔枝:味甘酸、性温

功用:补脾养血,生津止渴,理气止痛。

葡萄:味甘酸、性平

功用:补气血,强筋骨,利小便。适于血虚便秘,脾虚食少等症。

龙眼肉:味甘、性温

功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宜于脾虚证兼有心悸、失眠、健忘等。

专家提点

1、感冒者忌食。

2、热证、阴虚火旺者忌食。

3、胃腹胀满、食少便稀者忌食。

中医饮食推荐夏季美食之黄鳝食疗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