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午休养生知识 > 导航 > 午休养生知识

午休养生知识

2019-10-12

国医大师谈“午休养气”

【www.ys630.com - 午休养生知识】

吉林省省长韩长赋看望任继学,高度评价了任继学高超的医术,更肯定了他高尚的医德。在任继学仁心济世的同时,也践行了德是寿之本的古训,高尚的医德,正是这位老人的神之所在。

读书定神,午休养气

任继学不仅外表显得年轻,而且至今过目成诵,记忆力极佳。一次学术会议,40分钟的发言他竟然一口气点出了150本古医书和作者,语惊四座。会后一个年轻人到图书馆一一查对核实,无半分差错。所以任继学有中医活字典的美誉。

任继学说,看书一是要静下来,要讲究一心一意研究一个问题,二是看书时在书房把身体坐直了,有益于气血调和、脑子静养,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真气从之,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

任继学认为读书写字能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是因为人的七情六欲是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而读书写字可以洗净缠绕在人们大脑之中的七情六欲。在宁静的书房中,读书可以使人摆脱白天工作的纷繁,也摆脱了情和欲的困扰。

他说起为何现在记忆力不减当年,除了坚持读书学习,勤于动脑之外,还得益于他一个延续了40年的习惯午休。他每天午饭后都要睡一个午觉。他说,午休就是在阴阳交换期间,子午线交换,督脉和任脉交换,阴阳相交,阴维阳维,阴跷阳跷相交的时候,我养一养。

因时而动,随季而食

任继学坚持运动,并总结出一套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漫步运动。比如,他年轻时爱登山,年年上长白山,而且还跟着药农一起采药,很有乐趣。长白山风景宜人,任继学从开满鲜花的山脚走到茂密的原始森林,从繁花似锦的夏季走到硕果累累的金秋,一路走出了好心境,也走出了他健康的体魄,更走出了他清醒的大脑。8年时间,他10次上长白山。

春夏秋冬几番寒暑,任继学也从漫步运动中体会到了漫步与四季的协调。任继学说,养生要分季节,比如春三月,此谓发陈,那些原来潜藏的于地下的青草发芽了,树也发芽了,人体阳气也开始升发了。他说,此时自己不做剧烈的跑步,都是缓步慢慢走,以不过度劳累为宜,因为跑步劳神伤气。

晚年,任继学在他的生活中又新增加了一种养生运动,就是饮食运动,这个运动所指的是他食用的各种食物不是随菜市场的供应而走,而随着大自然四季的演变而变化。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医大师看这处毛就可知你身上的病


男性常常由于自己额体毛浓密颜色深而为荣,认为那是男性特有的象征,证明这样更具男人味。对于女性而言,肌肤柔滑细腻没有汗毛才会让人更加欢喜。那么对于中医来说,解释大有不同,体毛包含很多,如头发,眉毛,汗毛都是我们的体毛,不同的人体毛特征各不相同。所以与我们所认为的单纯的身上的体毛不尽相同,那么这些中医所认为的体毛也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体毛长而浓密或稀少

男人以此为佳,是身体强健的象征,身体强壮表现很有男人味,而这样的男人往往能赢得女人的芳心。如果男人的身体光滑得像女人一样,不但缺乏男子气概,而且精力较弱,很多时在房事方面会心有余力而不足。

体毛浓密

若是女性的话,为人较热情主动,性欲也较为旺盛。

头发色泽枯黄

若头发色泽枯黄,为失运之象。如果十来二十岁便有白头发,可能生殖器有缺陷。

头发粗浓

如果男性的头发粗浓,代表血气旺盛,身体强健。女性头发则以柔软黑润为佳,且不要太浓密。

眉毛疏淡

男性的话,则色欲较重,阳气旺盛。

别不信!中医大师一辈子都不会干这事


清代养生家徐文弻曾在其所著的《寿世传真》中提出了“十忌”,认为养生应当首先从生活入手,避免十大不良习惯。这些戒律在现今也有很多借鉴意义,下面从中医角度来一一解读。

1.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2.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如果一个房间不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系列疾病。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3.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能影响到体 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 而在体内生成湿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4.忌冷着汗衣。 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一出汗衣服会马上变得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是张开的,对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湿很有可能乘虚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

5.忌热着晒衣。 徐文弻认为久晒之衣有热毒,不宜立刻上身。这可能有些夸张了,衣服晒得干爽以后,即使还有一定热度,也不至于对身体健康造成什么危害。当然如果是患有热病还没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适当注意,不要穿刚晒过或烤过的衣服。

6.忌汗出扇风。 这个也要灵活看待,如果是三伏天,身体时刻都有汗,拿扇子扇风取凉是很正常的。这里说的忌汗出扇风是指气温不太高,因运动而出汗时,不要贪凉而扇风,或立刻喝冷饮。扇风虽然很惬意,但风为诸邪之首,带着寒邪或湿邪不知不觉地就袭入体内了。

7.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8.忌子时房事。 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会使这点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气就不会充足,易生疲倦。

9.忌夏月凉水抹席,冬月热火烘衣。 这两个习惯可能并没有那么大的危害,现在也很少有人烘烤衣服了,但是本条仍然有现实意义,也就是不能图一时的痛快而违反季节规律。夏天不要贪凉,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容易导致出汗不足,气机不能充分打开;冬天也不能贪热,把暖气开得过热,容易导致出汗太多,精气外泄。

10.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在观看 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 有了不平衡也不能随时感知。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针灸养生方法谈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执中著的《针灸资生经》里,记载了用针灸预防多种疾病,如刺泻风门背不发痈疽等。明代医家亦倡导针灸保健,高武在《针灸聚英》里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义。清代潘伟如在《卫生要求》一书中还阐发了针刺的保健作用,他说:“人之脏腑经络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则病。古之人以针灸为本……所以利关节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谓针刺保健,就是用毫针刺激人体一定的穴位,以激发经络之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起来,从而起到强壮身体、益寿延年的目的。此种养生方法,就是针刺保健。针刺保健与针刺治病的方法虽基本相同,但着眼点不同,针刺治病着眼于纠正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针刺保健则着眼于强壮身体,增进机体代谢能力,旨在养生延寿。也正因为二者的着眼点不同,反映在选穴、用针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针刺手法刺激强度宜适中,选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强壮功效的穴位为主。

保健灸法是中国独特的养生方法之一,不仅可用于强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体虚之人的康复。所谓保健灸法,就是在身体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达到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延年益寿的目的。《医学入门》里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可以起到针、药有时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鹊心书》中就有明确的记载:“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

国医养生 教你遏制中风


导读:中风是人们生命的最大杀手,我国每21秒就是一个人死于中风,而中风最关键的就是预防。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医对于中风有什么好的预防方法,日常生活中哪些信号提醒我们可能要中风!

国医养生 教你遏制中风

大师手记

(中风)应早发现、早防治,若在中风之先兆阶段积极地进行干预性防治和调养,防患于未然,才是阻止或延缓中风发病的最关键所在。

--摘自《名师与高徒(一)》

国医释读

张学文教授对于中风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一套疗效卓著的诊疗方案,治愈了众多中风患者。他认为,中风病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早发现、早防治,最好在中风的先兆阶段积极地进行干预性防治和调养。因此,尽早识别和诊断中风先兆表现显得极为重要。为此,张教授将中风先兆临床表现归纳为:年龄常在40岁以上,眩晕昏视,遍身无力麻木,头麻涨痛,一过性晕厥或言謇,步态不稳,神倦嗜卧,健忘,舌紫暗,舌下淤丝淤点,脉弦滑或弦细等。其中,眩晕、偏身麻木无力、舌紫暗、舌下淤丝淤点、脉滑是其最主要的特征。

张教授指出,中风先兆无论是由什么原因导致,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病理变化,即气血失调,血淤形成。因此,他主张在防治上采用各种药物或非药物的手段,促使其经脉疏通、气机调畅,防止血淤形成。基于此观点,张教授创制了清脑通络汤,对于中风先兆有奇效。

【组成】草决明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豨莶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

【功效】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淤阻、脉弦细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健康回音壁

治病不如防病,中风作为一种致残致死率极高的病,给病人及家属带来的痛苦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根源之一。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有条件者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要保持情绪平稳,少做或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的事,如打牌、搓麻将、看体育比赛转播等;饮食须清淡有节制,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适量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

2.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要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关键在于防治高脂血症和肥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脂肪高的食物如肥肉和动物内脏等;适量运动增加热量消耗;服用降血脂药物。

3.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

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4.注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

5.注意气象因素的影响

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诱发中风,在这种时候更要防止中风的发生。

6.多吃果蔬

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据研究,血液中维生素C浓度的高低与脑中风密切相关,浓度越高,脑中风的发病危险就越低。此外,许多果蔬中含有寡糖(又称低聚糖),有减少血流凝集的作用,也可以防止中风。

荐 警惕11个中风前兆

中风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以下是中风的前兆,一旦发现就应该尽快就医检查。

步骤/方法舌痛

老年人出现无显著缘由的舌痛、麻木、活动不便时,多是微血管的炎症反应,也标明可能与血粘度升高相关。

鼻出血

中老年人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即将发生中风的警报。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波动惹起的,不加防止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因而不能麻木大意。

眩晕

忽然自觉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应及早去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中风发生。

补血养气小偏方 补血养气应该吃什么


如果患有血虚的话,将会导致全身性的虚弱、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经不调等。那么,这种症状应该如果治疗呢?治疗的偏方有哪些?补血养气应该吃些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煮乌贼

原料:鲜乌贼鱼肉250克,桃仁15克,黄酒,酱油,白糖各适量。

做法:乌贼鱼肉冲洗干净,切条备用。桃仁洗净,去皮备用。乌贼鱼肉放入锅中,加桃仁、清水,旺火烧沸后加黄酒、酱油、白糖,再用小火煮至熟烂即成。

功效:本方有养血调经功效。适用于血虚经闭。孕妇忌食。

桑葚粥

原料:鲜桑椹1000克,糯米500克。

做法:鲜桑椹洗净捣汁(或以干品300克煎汁去渣),再将药汁,与糯米共同烧煮,做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日随量佐餐食用。适用于肝肾阴亏消渴、便秘、耳鸣、目暗、瘰疬、关节不利等症。桑椹滋阴补血力强,辅以糯米补中益气,提高疗效。

羊乳羹

原料:羊乳250克,羊脂60克。

做法:羊乳、羊脂放人锅中,煮作羹食。

功效:本方有补虚劳,益精血功效。适用于虚劳羸瘦。本晶温润补虚,对于外感未清及痰火内盛者不宜食用。

里脊粥

原料:猪里脊、粳米各50克,花椒、食盐、茴香、香油皆适量。

做法:将里脊肉洗净,剁成肉末,入食盐、花椒、茴香、香油调拌,待用;粳米煮粥,粥将成时放入上述原料,再煮至肉熟米烂;每日2次。

功效:全方滋养阴血,补中益气,常服可收肌肤滑润光泽之效。痰湿内蕴者不宜服用。

补气养血食物

红米

红米含有丰富的淀粉与植物蛋白质,可补充消耗的体力及维持身体正常体温。它富含众多的营养素,其中以铁质最为丰富,故有补气养血及预防贫血的功效。而其内含丰富的磷,维生素A、B群,则能改善营养不良、夜盲症和脚气病等毛病;又能有效舒缓疲劳、精神不振和失眠等症状。所含的泛酸、维生素E、谷胱甘滕胺酸等物质,则有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尤其对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更是明显。

黄豆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另外黄豆等豆类食物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补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番茄

番茄作为十大补气养血的食物之一,据营养学家研究测定:每人每天食用50克-100克鲜番茄,即可满足人体对几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番茄含的番茄素,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含的苹果酸、柠檬酸和糖类,有助消化的功能。番茄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之一,又有多种功用被称为神奇的菜中之果。它所富含的维生素A原,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能促进骨骼生长,防治佝偻病、眼干燥症、夜盲症及某些皮肤病的良好功效。

结语:以上介绍的几种能够有效补血养气的偏方和效果都还是蛮不错的,如果你也想通过偏方来帮助自己的身体排毒的话!以上推荐的几种偏方就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赶紧按照以上的偏方试一试吧!

中医养生重在养气


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气”的生成复杂,来源不一,分类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动、温煦、固摄、防御和气化。“气”之为病有气虚、气郁、气滞、气阻等,心气虚、肺气虚,肝郁气滞、肺气阻塞等临床常见。《灵枢·口问》对气虚的症状进行过描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鉴于“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中医养生保健总以养气为首务。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的“养气训”,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气

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


二、莫嗔怒养肝气


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养胃气


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四、少言语养肺气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


五、节房室养肾气


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养气训”文字浅显,通俗易懂,读者倘能体会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即可达到黄凯钧所说的“人能留心五养,长寿永年无难也”的境地。

国医养生 教你治疗胆结石


导读: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几千年前就开始有了,它真正病发的原因到现在还不明确。但是胆结石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前期做好预防工作,基本上就不会被缠上。但是如果一旦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办呢?

国医养生 教你治疗胆结石

国医大师吴咸中手记:

从中医的病机来分析,胆石的形成多因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从中医辨证分型上看,与胆道感染相似。若胆石处于静止状态,可表现为有病无证,在胆绞痛发作时表现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现为湿热或毒热。

--摘自《急腹症方药诠释》

国医释读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胆道系统的功用主要为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生理构造或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

据专家研究发现,胆结石的致病原因大多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经常不吃早餐,会使胆汁中胆酸含量减少,胆汁浓缩,胆囊中形成结石。另外,晚饭后常躺着看电视、报刊,饭后立即睡觉,晚餐摄入高脂肪等,也会使胃内食物消化和排空缓慢,食物的不断刺激又引起胆汁大量分泌,这时由于体位处于仰卧或半仰卧,便会发生胆汁引流不畅,在胆管内淤积,导致形成结石。并且,如果经常吃甜食,过量的糖分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时胆固醇合成与积累也增加,造成胆汁内胆固醇增加,也容易导致胆结石。

以中医的观点来分析,胆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期肝气郁结,进而化湿蕴热,湿热交阻,从而致使胆液蒸熬凝结成石。一般来说,当胆石处于静止状态时,可表现为有病无证,但在胆绞痛发作时,就会表现为肝郁气滞。如并发感染,则表现为湿热或毒热。作为急腹症专家,吴咸中教授曾经治愈过不计其数的胆石病患者,以下两剂方子是他临床常用的,相关病友可以作为参考。

1.茵陈胆道汤

【组成】茵陈78克,栀子39克,黄芩39克,枳壳39克,木香39克,大黄39克,金钱草78克,柴胡3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100毫升。

【功效】清热、利胆、排石。

【主治】肝、胆管结石病。

【方解】方中茵陈、栀子清热利湿,柴胡、黄芩舒肝清热,枳壳、木香理气止痛,金钱草清热利湿排石,大黄通里攻下。

2.胆道排石汤1号

【组成】柴胡、郁金各12克,金钱草30克,广木香18克,枳壳12克,大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疏肝理气,利胆排石。

【主治】气滞型胆石病。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金钱草清热利湿,郁金活血止痛,木香、枳壳理气止痛,大黄通里攻下。

健康回音壁

胆结石是急腹症的一种,它引起的胆绞痛犹如刀扎般剧痛,令病人极其痛苦。一旦发作,可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指压穴位止痛

令病人脱去衣服,俯卧,用大拇指或手掌使劲按压肝腧、胆腧、脾腧3个穴位。按压后如果绞痛仍不止,可加用蒸或煮热的毛巾对右乳房下方的期门穴和剑突(心口)下胃脘部进行热敷,疼痛即可止住。

2.香烟炙烤侠溪穴

侠溪穴在第4、5趾间根部的脚背处有压痛的位置。点燃一支香烟(艾条更好),在此穴位上炙烤(注意不要太近,以不伤皮肤为度)。炙烤的时间长短,依病人反应而定。若开始烤时觉得不热,就烤到感觉热为止;若开始即感觉热,就烤到觉得不热为止,疼痛即可缓解。

中医治疗胆结石5大处方

中医处方(一)

【辨证】肝胆湿热郁结,横逆中土。

【治法】利胆排石,益脾止痛。

【方名】胆道排石汤。

【组成】柴胡9克,太子参15克,白芍15克,金钱草30克,郁金草12克,蒲黄6克,五灵脂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邓铁涛方。

午休有什么好处呢


午休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午睡是很多人每天都需要坚持做的,因为午睡之后我们感觉身心疲惫的现象才可以改善好,而很多午睡过后的人才觉得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感觉非常的有精神,也更有力去面对,这样工作和学习下来就会获得比自己想象更好的利益,特别是在进入了夏季的时候,身体疲劳严重必须要午休,那么午休对身体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每天午睡,有益心脏。

研究发现,与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的人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会降低40%。午睡45分钟还能降低血压。专家认为,其实并不需要长时间午睡,当有困意的时候低下头闭目养神效果也很好。

在12-13点间午睡,避免体重增加。

有研究比较了睡眠模式和肥胖症之间的关系后发现,每晚睡眠5-7个小时的人比那些每晚睡眠7-9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50%;每晚只睡2-4个小时的人,肥胖可能性增加了73%。12-13点间,大部分人的体能都会出现衰退,最适合午睡。也不要太晚午睡,下午15点后午睡就会影响到晚上的睡眠质量。

没有床也要打个盹,有助女性健康。

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女性觉得自己太疲劳了,以至于连性欲都没了。24岁的男性如果每天睡眠时间不到5个小时,其体内的睾丸激素水平只相当于15岁的男孩。睾丸激素水平下降会降低性欲和在性生活中的“操作能力”。睡眠和性生活一样,不一定非要局限在床榻上。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午睡,坐在办公桌前也能偷睡片刻。如果条件受限,无法在沙发上睡,在地面上铺个瑜伽垫或健身垫也能解决问题。

午睡前来杯咖啡,提高警觉性。

缺乏睡眠会导致驾驶员、倒班工人等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上升。有研究结果显示,10分钟的有效午睡会大大增强人体的警觉性。研究发现,午睡前喝杯含咖啡因的饮料会让困倦的驾驶员提高警觉性,这种效果要比单独喝咖啡或单独睡觉更明显。这是因为咖啡因的有效成分需要30分钟才能进入大脑,所以在午睡之后,就会因为咖啡因在体内的浓度升高而充分提高警觉性。

虽然说午睡对人的身体好处多多,但是午睡的时间我们必须要掌握好,午睡时间不能太长,但是也不要太短了,太短了没有休息好,但是如果午睡时间太长了,那么还会出现身体更加疲乏的现象,这样就感觉好像没有休息一样,午睡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在饭后马上就开始午睡,这样会长胖。

国医大师谈“午休养气”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