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

经络养生与运动。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作好了养生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更好。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复杂的联络交会,组成了经络系统,把人体五脏六腑、肢体官窍及皮肉筋骨等组织紧密地联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说,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

二、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经脉系统

1.十二经脉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为此,十二经别不仅可以加强十二经脉中相为表里的两经之间的联系,而且因其联系了某些正经未循行到的器官与形体部位,从而补充了正经之不足。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十二皮部: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于十二经,称为十二皮部。

2.奇经: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阴骄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

(二)络脉系统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

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

相关阅读

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简称灸经),最早记录有关经络内容。《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先秦诸多医学家对其前代医学发展的一次系统的总结。至《内经》时代,经络体系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

《灸经》中只有脉字,无经脉 或络脉之称。其所述脉,是指《内经》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外的十一经脉,而且经脉之间没有相互的衔接联系,也无全身的循环流注。在《内经》中脉既用以指经脉,又用以指血管。络既用以指络脉(如十五络),又用来指血络。古人将经、络、脉三者,看作是病邪可以走行的路径。这三个概念在《内经》时代无实质性区分,具有同质性。故有人认为中医的经脉学说实质是古人对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混淆不清的朴素认识。

经脉与络脉,其中心词在脉上。经与络说明脉中纵行的主干与横行的支路。《医学入门》:经,径也,径直者为经,经之支派旁出者为络。经络一词实际上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经络概念始终包括了血管实体。但经脉的概念却不一定是指血管。

经络系统理论形成的可能途径

古人如何发现了经络,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凿的证据,因此有多种推测。有人认为古人先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穴位,然后按一定的线索将穴位联系起来形成经络,并逐步完善;有人认为首先发现经络现象,在经络的基础上发现穴位,以后又不断充实内容,形成经络系统。

虽然经络系统建立的立论依据不清楚,但从古代文献和现代针灸临床实践以及现代经络研究来看,经络系统可能是在对前人针灸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并通过推演的思维方法而建立起来的,并逐步完善形成经典的经络系统理论。

综合分析发现,单纯依据针刺穴位的得气及循经感传等现象。建立十四经脉循行路线,是不可能的。近年研究发现,显性循经感传等循经现象出现率较低,即使出现也往往只是循经脉的某一段。而经典的经脉的循行路线,不仅长距离跨越躯体多个部位(例如足三阳经从足走头),而且与脏俯均有络属关系。经脉的无穴通道,自非刺所宜,那也就不会有循经感传现象,也不可能是由功能相近的穴位联系起来而形成。如手少阴心经的无穴通路有一支上达头面: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从临床角度来看,更象是一种病理联系的描述或归纳。因此无穴通路可能不是两点之间的直接连线。有穴经脉走行的形成也可能依据针刺的治疗效应。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即是说明经脉的循经治疗效应。

有关络脉的描述,《灵枢经脉》:足阳明之别,名曰丰隆。去踝八寸,别走太阴;其别者,循胫骨外廉,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从胫骨外廉到头项,如此长距离未提及其他解剖部位,如果由循经现象获知络脉循行路径,必然应该描述这两个部位间的走行,因此依据病理联系或针刺治疗效应建立经脉的可能行较大。其中合诸经之气的描述则明显带有推演的成分。

经络实质的研究,首先要研究早期关于经络的论述才能找到最原始的资料,理解经络的最初含义,寻找经络实质研究的有效线索。另一方面,应注意到古代经络理论的历史局限性,应考虑到其描述不准确、不完备、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

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

从古代文献看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经脉与脑在解剖结构上有直接联系。如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再如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灵枢大惑论》中对视觉器官有这样一段论述: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与脑相连的结构可能是对视神经的描述,也许这是《内经》时代接近发现神经的一个例子。

现代研究揭示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经络系统是人体的调控系统,在生理功能上与神经系统有相似性。就经络的实质而言,古人发现的具有一定循行路径的十四经脉是否存在,其实质是什么,才是经络实质研究的核心内容。循经感传以及其他经络现象的客观存在,成为经脉存在的有力证据。古代文献以及针灸临床实践证实,针刺的疗效依赖于得气。有时可出现针感循古典经脉路径传导的现象。由于循经感传提示古典经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研究循经感传现象成为近年研究经络实质的切入点。围绕经络实质的研究,近年已提出多种学说。

经络养生方法 四式经络操疏通经络


练习经络操主要是为了疏通人体经络,使得血液流畅。中医经络养生操,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经络理论编创的养生体操,讲究宁神调息,气沉丹田,活动舒缓,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筋络而延年益寿的功效。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如何练习经络操。

一、 腹部运动。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肚鼓,呼气肚瘪。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

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1、要领: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个9呼。

2、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二、下蹲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作用: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手抓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四、起跳运动。

中医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要领:双脚起跳,双手在身体两侧从前面往向上挥,同时大声喊出:通的一声。

2、作用:结束动作,能起到气血通畅,五脏调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结语:中医药包含中医和中药两部分,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

中医经络与保健方法


中医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医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治疗方法,吃药只吃中药,不需要打针不需要做手术,中医常见的治疗方法除了按摩理疗,刮痧还有的就是针灸,针灸是一套很常见的经络治疗保健法,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也不同,那么中医经络与保健的方法有哪些呢。

大部分家庭自我按摩只能达到放松肌肉的目的,因为普通按摩的手法只能使力量达到皮层和肌肉,而经络按摩运用的弹指手法、力度运用,则可以达到筋骨层,这样才能真正疏通经络,保健养生。

感冒:双手按提风池穴

中医认为,感冒是因风邪入侵人体的经络,它尤其喜欢堵在风池穴。

先取风池穴。它位于颈部,在枕骨之下。刘源林介绍,市民可以用手在颈部摸索,感到两骨之间有凹陷处即是。

方法:双手的大拇指按着左右两处的风池穴用力向下压,接着拇指向上提,每次按1~2分钟。

落枕:左右手揉捏脖子

落枕是入睡时并无症状,但是早晨起床后却感到颈部明显酸痛或者行动受限。除了睡姿不能长时间头部侧偏外,还应注意保护颈部不被冷气直接吹到,否则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阻痹,就会落枕。预防和缓解落枕可以做如下经络按摩,调节气血。

方法:先用一边手横着覆盖颈部,运用五指的力量先向下按压后再往手背方向,沿着脖子拨揉1分钟;换另一只手再重复上述动作。或按手上的落枕穴,该穴位位于手背上的食指和中指骨之间。

阳气不足:逆经络向上搓背部

夏日炎热,每个人不可避免会吹凉风、喝冷饮。中医认为,过食寒凉会伤及阳气,阳气不足时不仅人无精打采,还可能使病邪趁虚而入。经络按摩保健时,可以从腰部往上来回搓背部以增补阳气。中医认为,逆经络走向是“补”法。

在大部分的眼里真就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这里面是有大学问的,学会了一套针灸不仅仅整个过程都很复杂,而且,还要找对正确的穴位,避免错了穴位扎到了经络,神经那么严重的就会发生了,所以想针灸还是要通过专业的手段学习才可以进行。

人体经络与养生方法


人体经络与养生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经络养生是中医医学技术上比较传统的一种学术。许多疾病都是可以通过经络养生来缓解和改善,尤其是风湿痛风这种问题。就算没有炎症或者疾病,也是可以通过经络养生来保健的。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可以帮助人体经络养生的一些办法!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

按摩法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除了以上这些经络养生办法可以缓解改善之外,还可以将手掌搓热之后按摩身体或者是面部;还可以用手掌拍打身体的一些部位,尤其是清晨起床的时候,有利于身体排毒;还可以按摩虎口或者是按摩脖子、脖子以及颈椎的位置,都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经络与生命同存


养生导读: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人体运行的通道,包括两部分,其中直行的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个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经络是气血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无气息了,经络也就消失了。

经络是中医的灵魂,它内连脏腑,外连四肢。有了经络,人是一个有机整体;没有经络,人就是一堆零部件的简单组合。《内经》上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主,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一、人体经络是阴阳五行五色五味的缩影。

人体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1)手太阴肺经2)手阳明大肠经3)足阳明胃经4)足太阴脾经5)手少阴心经6)手太阳小肠经7)足太阳膀胱经8)足少阴肾经9)厥阴心包经10)手少阳三焦经11)足少阳胆经12)足厥阴肝经人体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1.督脉2.任脉3.冲脉4.带脉5.阳跷脉6.阴跷脉7.阳维脉8.阴维脉你清楚自己的身体吗,我们全身的经络就好像山川大河一样,川流不息奔腾无阻。五脏六腑,层次分明,如同博物馆陈列的珍贵器物一样,各得其所且各司其职。你知道阴阳五行、五色、五味这些东西都跟我们的经络有关系吗?

1)经络与阴阳

中医将经络中内属脏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称为阴经。它与脏对应的腑又有紧密的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腑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外面,阴经在四肢的内面。


2)经络与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资的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内经》将五行学说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于是五行与人体脏腑对应起来,其中经络对应关系为: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

肝经太旺的人平时都容易生气,因肝经主怒。若是女士的话就易得乳腺增生,因肝经要经过乳房;肝经有异常的话同时影响到脾经,又因木克土,所以她同时也会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腹胀或胃疼等病。

3)经络与五色

青、红、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的经络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根据经络与五色的对应关系,建议心经虚的人,即心慌心悸的人多穿红色衣服;肺经虚的人,即平时常感冒的人多穿白色衣服;肝经虚的人,即平时胆小的人容易被惊吓的人多穿青色衣服;肾经虚的人,即平时怕冷的人多穿黑衣服。

心经、夏天、红色在五行里都是属火,所以中医提出红色衣服为夏天着装的首选,不少人认为夏天穿白色衣服最好,其实穿红色的最好,因为红色的可见光波最长,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保护皮肤并防止皮肤老化,这个结论又印证了中医理论的博大精深。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气血与经络的关系

1.气血是经络最主要的功能

以此实现人体整体的物质能量交换。根据生物学基本原理,任何生命的基本活动都是物质交换。例如:人的呼吸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天”之间的物质交换;消化系统及功能,实现了“人”与“地”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些都是人与自然界的物质交换。细胞层次的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的。现代医学生理学已知心血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担当体内的物质运输重任。而担当物质交换的毛细血管(直径~8微米)与组织细胞之间的平均距离是20~50微米,它们中间充满了细胞外液,血液与细胞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交换。

2.经络是气血的通道

想进行交换就必须有一个好的通道,通道则是经络。如果经络不通即将於阻形成疾病。这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例如:血瘀滞到心脏就是心梗,肺气不通就会导致肺部的疾病,如 肺结核、肺炎、肺纤维化、严重者会形成肺癌。肾主纳气,如果经络不通,无法收敛,固摄不住肾脏中的精液,精液不足,无法转化成血液,会导致肾脏疾病及骨关节疾病,导致瘫痪。

3.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在人体静止时,血液归于肝脏收藏,如果经络於阻,血液回不到肝脏,会导致肝血虚,血压不正常,心脑供血不足以及肝脏疾病。所以经络不通、气血供应不及,会导致五脏六腑受损直至功能瘫痪,导致人体机能死亡。

气血的四虚

1.气虚

就是说,这个人身体内的气本来就不足,气化功能弱,不能气化掉身体内的脂肪,古人给这类胖子取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叫做“脂人”。

2.阳虚

指人的阳气虚弱,从而引起气化功能变弱,古人称这类胖为“肥人”。

3.痰湿

指人体内的气本来不虚,可是由于身体内有痰和湿,这两样东西一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引起了身体气虚。古人称这类胖子为“膏人”,《说文解字》中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说,凝聚在一起的肥肉叫脂,松软的肥肉叫膏,膏人就是身上的肥肉松松垮垮。

4.湿热

指身体内的湿和热相结合,阻碍了身体内气的运行,从而造成了气虚。古人称这类人为“肉人”。《灵枢卫气失常》中说:“肉人者,上下容大。”这类胖子圆乎乎的,浑身上下,一眼望去全是肉。

气血不足的食疗法

1. 气虚食疗法

益补食品:牛肉、羊肉、枸杞、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忌食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忌食食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

2. 血虚食疗法

补益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忌食物品:荸荠、大蒜。中医认为,生藕性寒,有清热除烦之功,特别适合因血热而长“痘痘”的患者食用。煮熟后由凉变温,有养胃滋阴,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食补佳品,特别适合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表现为肌肤干燥。

经络如何养生 经络养生初级介绍


经络的分类中医根据经脉有无脏腑所属,把人体的经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脏腑所属的,称为正经。人体六脏(包括心包)六腑分别发出一条经脉,所以正经共有十二条,称十二正经,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正经之间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相应的经脉之间也有表里络属关系。

另一类经脉是没有脏腑归属,也没有表里关系的经脉,共有八条,称为奇经八脉,它们分别是:任脉,督脉,带脉,冲脉,阴桥脉,阳桥脉,阴维脉,阳维脉。

经络养生方法介绍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

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

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

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经络病机


由于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当人体感受外邪或由于其他原因而导致气血失调时,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

因此,学习经络病机,应与脏腑气血病机相互参照。经络所反映出来的病理变化,一方面与各经脉所络属的脏腑的病理变化有关;另一方面与各经络的循行路径和经脉气血运行通达与否也有关。一、十二经脉病机经脉各有不同的循行路径,当致病因子侵袭机体后,机体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变化,经络就会通过它所循行的有关部位,反映出各种症状和体征来。例如,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桡侧,沿食指桡侧上行,循臂入肘,上肩,其分支从缺盆(锁骨窝)向上到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所以当手阳明大肠经有了病变,就可能出现齿痛、颈肿、肩胛及上臂痛、食指活动不灵活等,甚至出现红肿灼热或寒冷感等。因此。在学习中应当熟悉各经脉的主要病证。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皆有一定的络属关系,因此,十二经脉有病就会影响到相应的脏腑,从而出现脏腑的病理变化。如足太阴脾经人腹属脾络胃,并与心、肺及肠有直接联系,故足太阴脾经有病,则会引起脾胃升降失常,纳运失职之候,如胃脘痛、呕恶、纳食减少、腹胀便溏,或完谷不化,或黄疸、肿胀等。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并与肝、肺、心等脏有直接联系,所以足少阴经有病,就可出现水肿、泄泻、腹胀、阳痿,以及眩晕、目视模糊、气短,心烦等症。所以分析经络的病理变化,必须与它相络属的脏腑联系起来。

(一)经气虚实病机经络气血的虚实是经络病理变化的一种反映。经络的气血偏盛,可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过亢,破坏各经络、脏腑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而发病。经络的气血偏衰,则能引起与其络属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发病。如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其经气盛则身热、消谷善饥、小便黄赤、癫狂等;其经气虚,则现寒栗、肠鸣胀满及足痿、胫枯等。因此,经络的气血盛衰,可直接影响着与其相络属脏腑的气血衰盛。

(二)经气郁滞病机在正常情况下,经气通达则经脉气血的运行畅达。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是由于经气不利,影响及气血的运行,常可累及所络属之脏腑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生理功能。例如,表证常有遍身肌肉酸痛的症状,就是由于外邪束表,机体浅表经络的经气不畅所致;足厥阴肝经的经气不利,常是形成胁痛、瘿瘤、梅核气、乳房结块等的主要原因。五官九窍,乃五脏之外窍,故经气不畅也常影响到孔窍,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肝开窍于目,肝郁化火,经气郁滞,则现目赤肿痛等;肾之经气不能上充于耳,则出现耳聋等。此外,情志的变化,也常常影响到经脉气血的运行,出现不同的病理变化。如抑郁伤肝,肝失疏泄,常可出现胁痛;思虑伤脾,脾之经气失畅,则不思饮食等。经气不利,经络的气血运行不畅,又是某一经络气滞、血瘀的主要成因。在经络病变中,最早出现的是经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然后才会导致血瘀等病变。

(三)经气逆乱病机经络的气血逆乱,主要是由于经气的升降逆乱,从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的上逆或下陷而致病;反之,气血的运行失常,亦必然导致经气的逆乱,二者常互为因果。经络的气血逆乱,多引起人体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发为厥逆。如足太阳膀胱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人络脑,故足太阳经的经气逆乱,则气血循经上涌而致头重而胀,甚则发为眩晕欲仆,昏不知人。经络的气血逆乱,又可导致与其络属的脏腑生理功能紊乱。例如,足太阴脾经的经气逆乱,可以导致脾胃功能紊乱,以致清气不升,为泄泻;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发为霍乱吐泻。另外,经气的逆乱,又是导致出血的原因之一。如气火上逆所致的咯血、吐血、衄血,实质上也与经气上逆有关。如肝火犯肺所致的咯血,实际上就是通过肝经的火热,引发经气逆乱,上犯于肺所致。

(四)经气衰竭病机经络的气血衰竭,是指由于经气的衰败至终绝,气血也随之衰竭而出现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由于各经循行部位不同,所属脏腑的功能各异,故各经的气血衰竭时所出现的证候各有特点。如,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行于背,其气外营一身之表,故太阳经气衰竭则目失其系而戴眼(眼睛上视,不能转动),筋失其养而拘挛抽搐,卫外无能而绝汗出。

由于十二经脉之经气是相互衔接的,所以,一经气绝,十二经气亦随之而绝。临床上通过观察经络气血衰竭的表现,即可判断病变的发展和预后。二、奇经八脉病机奇经八脉联系于十二经脉之间,起着调节十二正经的气血的作用。所以,奇经八脉的病理亦关系到全身。

(一)督脉病机督脉上络于脑,下络于肾,总督一身之阳。所以,阳经的病证多关系于督脉。另外它与冲脉同起于胞中,所以其病理又常与妇科疾患有关。故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其女子不孕(《素问骨空论》)。他如背寒伛偻、椎尻气坠、脊强癫痫等,亦责之督脉。

(二)冲任病机任脉与冲脉,同起胞中,上络于唇口,隶属于肝肾。冲任二脉的病理,主要反映在性机能及生殖机能方面。如男子先天性性器官机能异常,责之冲任。故曰:其有天宦者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灵枢五音五味》)。冲任病理在妇科方面尤为重要。冲任为病,如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流产、恶露不尽、乳汁减少,天阉、须不生,疝瘕、奔豚、虚劳失精等。故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素问骨空论》)。

什么是经络?


经络学说的产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且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20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了系统的记载,《内经》以外的一些非医学著作中也有零星的记载。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路径,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理论是古人在长期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般认为,其形成与疾病的症候、针感的传导、按摩和导引的应用以及古代解剖知识的结合等有关。这一理论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络系统密切联系周身的组织和脏器,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曾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的重要性,可理解为经络系统有三方面的功能:在生理方面,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功能;在病理方面,有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功能;在防治疾病方面,有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功能。

经络在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防疫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整体的医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医学家自觉地应用当时的科学,即五行(金、木、水、火、土)学与天文地理中的天、地、日、月、星、辰、山川、地脉及天人合一思想等取得的丰硕成果。

A 经络在哪里

《黄帝内经》讲人体有经络,“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经络看不见,它到底在哪里呢?人与人之间是有安全距离的,在人体内部细胞与细胞也并不是亲密无间,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缝隙就组成了经络。人体内部经络纵横交错无处不在。经络通道起什么作用?经络是人体输送营养的主渠道,也是细胞排泄废物杂质的通道。全身细胞需要的营养在经络里传递,全身细胞代谢产生的垃圾通过经络运出。经络里走的是什么?经络里走的是人体的组织液。

什么是组织液?人体和外界地球一样有三山六水一分田,人体重的 60%是水。40%的水在细胞里,5%的水在血液里,其余15%流动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经络通道里,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称为组织液,也叫体液。

组织液里有什么?组织液里有人体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尤其包括各类活性菌,还有清除体内垃圾需要的清洁剂。

人体经络就像现代化城市里的道路交通。道路上跑的是什么?是汽车;汽车里装载的是什么?是生产和生活物资;送到哪儿?送到需要的部门和单位;道路越通畅,城市的物流、信息流越发达。在我们的人体内,经络越通畅,细胞活力越强:经络里流动的是什么?是组织液;组织液里有什么?有营养;送到哪儿?送到全身各个脏腑和器官。

B 经络运行的动力是什么

经络运行的初级动力,依赖食物在消化系统里释放的热量和气体。这些热量和气体持续时间比较短,推动组织液向周围扩散。经络运行的终极动力来自膀胱化气。膀胱化气推动组织液周流全身,供给细胞营养,营养供应及时,人体世界就充满灵秀气质。

膀胱是干什么的?

现代人只知道它是一个储尿器官,殊不知它的重要功能关系人的生老病亡。《黄帝内经》讲:膀胱主化气、司百川。膀胱化气打通经络,给全身细胞输送营养。祖先在《内经图》中把膀胱比喻为人体中的一口锅,叫“半升铛内煮山川”。人体主要的营养供应源是膀胱。

C 膀胱是怎么化气的

膀胱是人体内水的加工总厂,是体液的平衡器。人吃进食物以后,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经过肠体细胞的加工,生成细腻的物质释放到腹腔里形成液体。腹腔里的液体被膀胱吸纳下来,经过膀胱的加工,一部分清净的物质转化成气体,进入经络,成为用来供应全身细胞的主要食物,这些气液就是人体的组织液。经络循环带回细胞排泄的废弃物,由膀胱回收,膀胱再加工之后体液中那些浑浊不清、有害无用的物质通过尿道排除体外。膀胱化气的同时,从水中分解出氧气,营养物质和氧气一起供应细胞生存和繁殖。所以说,膀胱又是人体的造氧机,它能补充血红细胞携氧的不足。器官得到及时、充足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就能维持正常的功能。

D 膀胱化气需要什么条件

膀胱化气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要有充足的生物电作动力,第二要有种类齐全的细菌作原料。

膀胱在生物电的作用下才能把液体加工成气体,肾是人体最强大的发电场。肾过滤血液的同时产生电能,血红素燃烧的过程就是发电的过程。肾所发的电,通过输尿管送到膀胱里来,正负极一对接膀胱就有了充足的动力能源。膀胱有电开始旋转,将体液气化生成更精细的营养物质供应全身。

膀胱加工的组织液当中应该含有360种活性菌。人体的骨细胞、淋巴细胞以细菌为食物。菌种齐全,菌群丰富,组织液营养就是全面的,人体山川秀美才有保障。

细菌在哪儿生活呢?细菌主要在大肠里繁殖。细菌繁殖能力很强,大肠细胞把细菌加工成精细的活性物质,释放到腹腔里供给膀胱,膀胱加工就有了原料。

E经络是怎么循环的

人体经络分阴阳,阴经流注于肌体内里,阳经流注于肌体浅表。经络循环离不开电,每一个脏腑器官都发电,但电能大小不一样。器官自身的生物电旋转使阴经的组织液内行被吸纳流回到器官组织周围,滋养器官并且为器官发电降温。器官周围的组织液又在肾电的作用下流入阳经,参与全身体液大循环。这就是电行带动气行的道理。人体经络循环从膀胱开始又在膀胱处结束。

F 经络为什么能决生死处百病

如果经络不通了,就会有一部分组织液长时间滞留在身体某处,36.5℃的组织液,里面含有大量的活性物质,滞留不动24小时不就变质了吗?细菌过度繁殖就引发了炎症;同时相邻区域的细胞长时间得不到组织液,细胞与细胞之间失去了液体的间隔保护,挤压碰撞在一起相互摩擦,就引发了疼痛,这就是中医常讲的“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道理。鼻炎、肩周炎、关节炎、肾盂肾炎、心肌炎、心绞痛等症,都与经络不通有关系。

经络不通,细胞需要的营养送不到,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

骨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会发生挪位转移,骨腔长刺引起骨质增生和椎管狭窄,同时骨髓造血功能下降,血液病接踵而来;

脉管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生产不出黏滑的液体,脉管萎缩失去弹性,引发动脉硬化和高血压;

脑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造成神经传导障碍,视力听力下降、失眠、记忆减退、手脚麻木;

心包细胞得不到营养供应,产生不出滋养心脏的营养液,心脏泵血发电没有降温水,心脏功能开始紊乱;口腔三腺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腺体萎缩,造成口干舌燥、牙齿不坚;

胰脏细胞营养供应不足,造成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

膀胱化气是轻盈向上的,如果膀胱不化气了,浑浊的液体往下沉,人的下肢会出现水肿,生殖系统也将受到侵害。男人的前列腺增生、阴囊潮湿,女人的子宫肌瘤、宫颈糜烂,都与膀胱气化功能减弱、营养供应不到、毒素侵害太多有关系。

经络不通,细胞代谢的垃圾排不出来,会有一些废物杂质甚至是毒素长期堆积在体内,逐渐集结成增生的组织,发展成囊肿、肉瘤、结石、息肉等。

G如何改善膀胱功能加速经络循环

人的肌体衰老和慢性病变,都与经络不通、细胞营养供应不及时有关系,归根结底是膀胱功能弱了。祖先在《内经图》中说,只有“一粒粟中藏世界”,才能“半升铛内煮山川”。什么是藏世界的食物呢?含有信息、能量和质量,神、气、形兼备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藏世界的食物是有灵性的,生命活力强,含有丰富的固体氧。我们现在吃到的食物精细粮食多,诸如精米、白面、蛋糕、面包,这些食物吃进人体,到小肠就被吸收完了,大肠就没吃的了,大肠里的细菌得不到食物供应就会饿死,导致菌种不全。细菌生存需要我们人类吃颗粒较粗的五谷杂粮,还有带壳的食物。带壳的食物含有固体氧,阳光照过以后通过光合作用把氧气储存起来,经过胃的酸化和小肠发酵,进入大肠释放出来供给细菌需要。我们现在吃到的很多果菜是在大棚里种植的,光照不足,因此很多细菌也窒息死亡了。人体生态链断链了,于是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慢性病。

要远离慢性病害,就要认识人体运行的客观规律,配合器官工作,吃身体细胞需要的食物,而不是我们的“馋嘴”所喜欢的食物。大肠健康了,膀胱化气就有了充足的原料,肾也会得到能量,因为一切细胞需要的能源都是我们吃进身体的食物转化的。这样经络循环才会周流不息。

养生注重经络


经络对于人体来说,有平衡阴阳、营养全身的能力,所以经络学在中医里拥有至高的地位。专家提示,只要我们平时能经常想着它,就不必在病时抱佛脚了。

经络对人体的重要性

有人称之,经络在人体像个互联网。经脉深藏在人体内,把持着各个脏腑的家政大权;络脉是经脉上的细小分支,彼此通联直达体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俨然像个庞大的互联网。穴位是网上的一个个站点,气血是通行在各站的机车,永远高挂免停牌,一旦停了,只能由医生来兼任网管了。

提示:中医认为,血是运送营养物质的基础,气是营养物质产生的动力,而经络行使的是运送气血的职能,只有贯通全身,才能濡养所有器官和组织。如果气血分配不均,就要纠正局部偏盛或偏衰;一旦脏腑染病,所属的经络穴位会发生相应改变,从而在人体体表上有所反应。

7法保持经络的畅通

●5字调息通五脏:每天清晨,用鼻子吸气,嘴呼气,默念:嘘、呵、口四、吹、呼字,不要出声。每个字音对应一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心,口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

提示:这是利用调节呼吸来调匀气息,疏通五脏。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目,常念呵可以泄心火等,长久坚持,会有一定作用。

●三线放松通经络:平卧在床上,将身体分为三条线,分别自上而下放松。第一条线(两侧):头顶-头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手。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钟;第二条线(前面):面部-颈部-胸部-腹部-两大腿-两膝部-两小腿-两足背-十个脚趾。意念在脚趾部保持1~2分钟;第三条线(后面):后脑部-枕部-两小腿后部-两脚跟-两脚底。意念在脚心涌泉穴保持1~2分钟。

提示:意念沿经络走向放松。实际上这是推动气血沿经络走一遍,检查通畅程度,对疲惫或失眠者有效。

●莲花坐活动韧带: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大腿的腹股沟处,双手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面;然后换右脚。

提示: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人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肉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轻揉耳轮通肾气: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至耳轮充血发热。

提示:中医认为全身精气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耳,耳朵上布满了全身穴位,所以按摩耳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身穴位。

●梳头促进血循环:用手指或木梳从额头前至枕后,从两侧的颞部至头顶进行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提示:人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玉枕、风池等近50个穴位,对这些穴位进行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血流,疏通经络。

●薄荷茶味疏经络:取干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入杯中,直接冲入开水。

提示:用于泡茶的有欧薄荷、绿薄荷和苹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络之效,但是薄荷性凉,不易久服。

●老丝瓜引导经络:老丝瓜1条,切碎炒至微黄,研成细末,每次10克,用热水过服。

提示:老丝瓜筋络贯穿,类似人体经络。借老丝瓜气来导引人体经络,使气血通顺。

中医经络疗法


经络学习和一般我们走足底按摩和一般按摩保健最大不同是,这个能治病,普通按摩只能简单保健身体。而且,学习经络按摩需要专业老师手把手教,否则看一百遍书,自己也找不准穴位。

一般人觉得经络神奇或者是迷信,其实不然。譬如,一个从没见过电的人,看见电灯的明灭,一定觉得很惊奇。其实那些埋在墙里、地下的电线就象人体的经络,只不过我们看不到,或者目前的仪器不能有效检测到。而这些穴位就象电灯的开关,他们掌控着人体线路的开合。所以,如果那里有病了,通过调整相关线路上的开关和阀门来调理人体的能量,达到治疗的目的。

先来说下足少阴肾经。一般人都知道肾是先天之本,对人最为重要。肾主水、主纳气、主骨。就如同地球上的水,有了水才有生命。人体也是个小宇宙,同样,水对人体一样意味着生命之源。所以肾气的衰旺,对人健康至关重要。

肾不好,人体的病症表现有如下现象:脊背痛、脚下无力、足跟痛、足冷、面色暗黄、眩晕、面肿、气促、气急、心烦、健忘、精神不振、腹胀、排便不畅、月经不调、遗精、阳萎、尿频、耳聋、耳鸣、眼花等。

此经循行(走向)从脚底涌泉走下肢内侧后面,沿胸腹中间、截止到锁骨下缘。

在这条经中有几个重要、知名的穴位,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涌泉。但此穴在脚底,一般情况下不好按。我介绍一个比它还重要的穴位太溪。

首先说下穴名。中国古人取名都非常智慧,也很有意思。太溪中太有大的意思,溪为溪水意思。是说肾气起涌泉到此汇成大的溪流。

此穴可治一切肾病。(并不是包治好一切肾病,而是对肾有关疾病有保健和治疗作用)另,按此穴还可治疗糖尿病。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下具体位置吧。一般来说,穴位如果没有老师教授,很难按准,这可能也是所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特点,须有老师带。但这个穴位相对比较容易找,相信一般人应该可以找到。

具体位置:它在脚内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就是脚内踝骨下面。如果你按下去,有酸、胀、麻、甚至疼的感觉就对了。没有这个感觉,在附近、前后调整下,一般都能摸到。记着,用力方向别垂直下去,稍倾斜点,对着内踝骨下缘按,一般就有了。

另一个重要的经络是手厥阴心包经。具体就不讲了,重点给大家说下其中最重要一个穴位内关。可以说,一切心脏疾病,都可按它。

比如,谁家有心脏病人,可长期按此。尤其重要是,突发心脏病时,可按此急救。

说下具体位置:在腕横纹上2寸,手臂中间两筋中间位置。这其中有几处关键点:2寸并不是让你拿个皮尺去量两寸。中医中有同身寸概念,就是每个人的寸都是不一样的,应按每个人身体某部分为标准去量。比如一寸,你自己的这一寸是指你大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一般三寸,指自己四指(除大拇指外)并拢后,四手指的宽度。

另外,有的人腕上有两道横纹,计算时以下面那道来量。即,拿自己大拇指在手腕下面横纹量两下,臂内侧中间那个点就是。想验证是否准确,还上感觉下自己是否有酸、胀、麻、疼的感觉。只要在这个位置,大致调整下,应该都能找到。

如果心脏不好的人,建议可以每天按揉此处。

在我们学习完此课,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时,有个女孩激动的说,她的手已经有10多年不能用力握紧,这次学习中,被老师点按几下后(因为学习中,每个重点穴位,杜老师都给大家点按,好让每个人能准确找到),竟然可以握紧了。看着她激动样子,我们都觉得好神奇!

顺便提下,教课的杜斌老师以前也是学西医出身,后觉得中医神奇,改学中医经络。他治疗的病人各样都有,以后有机会介绍几个病例,非常有意思。

这两个穴位,对人体重要,也相对好找。相信的人,可有机会点按,或给亲人按揉,对身体很有帮助。不信的人,就当看热闹了!

经络概念与经络系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