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浅谈饮食养生 > 导航 > 中医养生浅谈

浅谈中医养生 了解个中奥秘

【www.ys630.com - 浅谈饮食养生】

调养精神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七情过度,精神过用,可以伤神,以至形体损伤。《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要求我们少思寡欲、胸怀宽广、乐观,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使精神始终保持正常状态,从而使神明而形安。

适宜的生活规律 《上古天真论》中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饮食不节可以伤形,即形食味味伤形;起居失常也可以伤形,即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房事不节,尤能耗伤精血致形败神伤。因此我们不可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不可房劳过度。要有适宜的生活规律,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劳逸适度 《素问宣明五气论》中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之说,疲劳过度会影响健康。然而,不劳动同样会影响健康。华佗云: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气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适当的体力劳动,不但能够锻炼体格,使精神充沛,而且有预防疾病的积极意义。

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就是避其邪气,也就是避免外邪对形体的损害。还应运用气功强身。气功具有舒利筋骨、强身健体、充实精力的功效,起到正气存内、精神内守等良好作用。

中医养生的精髓在于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控御人体自身的情志,以维持平和的状态,颐养天年,可以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扩展阅读

浅谈中医养生几大原则


导读: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中医在中国已有几千的历史,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开始,中医讲究以调养内脏气血,痛经活络来达到治愈治病的效果。中医针灸有是中医理疗中的又一特色,它可以通经活络,止血化瘀,调节经血的作用。

浅谈中医养生几大原则

中医养生内容博大精深,经过历代养生家上千年的开掘、淬炼与发展已日趋完善,大致可概括为食物养生、行为养生、运动养生、药膳养生、精神养生等诸多养生形式,中医养生的精髓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则:

1.中庸之道:中庸原意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用于养生不外乎要求平衡适中,避免极端化、绝对化。如绿豆汤、茄子、柿子椒、白萝卜等本是好东西,可一些伪大师将其功用无限夸大,说其可替代药物行使治疗作用,这就成了十足的谬误。

2.天人合一:养生要符合自然规律,要与时令、环境、社会统一协调。如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内经》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季节为例,人必须顺应四季的规律,应时而动,别跟自然规律对着干。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等。

3.力求简单:有人分析了近千名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后,发现了共同的一点:简单。唯有简单才能长期坚持,最终获得高寿回报。可见,大道至简的人生哲学也适用于养生。难怪中医强调,抓住本质,化繁为简。

4.融于生活细节:一些人出门必坐车,上楼必乘电梯,却在下班后匆匆赶往健身房。

平时若能将养生生活化,融于吃、喝、拉、撒、垂、行、动、坐、卧、走等细节中,方可持久,获得积小善而成大善的最大效果。

5、与纠正恶习结合起来:一些人边练瑜伽、吃药膳、做气功,边照样熬夜酗酒、饮食不规律,养生效果几乎全被不良习惯抵消了。中医讲求冶未病。治未病的要诀之一就是改变不良的生话习惯。药王孙思邈称其为养性,此乃获得健康的又一大法宝。

6、审因施养与辨证施养相结 合:中医强调养生不拘一法一式,突出个体化。你需要重点锻炼形体,他需爱着重调理饮食,我需要重点调理精神,而整齐划一或盲目跟风的养生法则都是大忌。

中医针灸 帮你调出好气色

调理气色、皮肤红润仅仅是针灸美容的一项功能。通过针灸可以祛皱、减肥、祛黄褐斑、祛痤疮、祛色素痣、祛眼袋等,疗效也都很不错。看看中医针灸是如何帮你调理气色的?

新式技法,应用广泛手段多

针灸美容的手段很多,针刺、埋线、走罐、贴耳穴等都属于针灸的范畴,针对患者不同的目的,可以采取不同的针灸方法。比如治疗黄褐斑、雀斑、色素痣时,可以通过针刺治疗。而祛皱和瘦脸时,采用较多的是埋线和走罐的方法,面部嫩肤也可以采用走罐的方法。在治疗不同的病症时,多种手法配合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情况不同,治疗方法有差异

针灸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它到底是什么原理?一言以蔽之,针灸美容主要是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调节脏腑的功能来达到美容的目的。按照西医的理论,是促进微循环、改善细胞代谢,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调节内分泌。

针对目前应用比较多的针灸祛黄褐斑和痤疮,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肺、胃部有热,肝经伴有淤热,不能得到宣泄淤积于内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采取排毒、泄热的方式。而黄褐斑是由于情致淤滞、舒泄不通形成的,因此治疗时须采取舒肝解淤的方法。其他如祛眼袋、祛色素痣、祛皱等,也须根据不同的病情特点和患者个体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选择针灸细节问题莫忽视

选择针灸美容时,一些细节也不容忽视。首先,针灸时的体位对于疗效的发挥非常重要,有条件的话患者应尽量选择卧位,因为卧位比较舒适耐久,可以减少晕针的现象出现。同时,患者在针灸时应保持舒缓的心态。针灸时,还要注意针灸器具是否经过严格消毒,条件允许的话,最好采用一次性器具。

此外,针灸美容并非人人适用,个别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盲目进行针灸可能会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首先,过敏体质的人比如针刺后过于敏感或对酒精过敏的人,一般不适合针灸美容。其次,有皮肤病或溃疡的患者也不适合针灸美容。再次,孕妇禁用针灸。最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以及自发性出血的人最好不要进行针灸美容,以免造成生命危险。

秋季刮痧 防治老寒腿

秋季是关节炎的始发期,很多人的关节在这时开始怕冷,怕风,还疼痛,甚至刺疼。气候转变是关节炎发作的主要原因,其中骨关节病一遇到冷气,就会着凉,关节有刺痛感;而痛风性关节炎一遇到关节受热,使关节周围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疼痛。另外,老寒腿说的是老年人一遇到空气变寒,膝关节就会受寒,疼痛,甚至动弹不得。

中医学说揭开梳头养生奥秘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一首《水调歌头游泳》让很多人认识到毛泽东游泳养生的方式,但养生专家指出,梳头才是毛泽东所钟爱的养生方式。

主席钟爱梳头养生

据《毛泽东遗物的故事》记载,毛泽东喜欢梳头。1945年,毛泽东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在患病期间,毛泽东依然坚持工作。不过,他每天的梳头次数大大地增加了。他常用的梳子就摆在办公桌上,伸手可及。卫士们十分体谅他的痛楚,每当他停下工作小憩时,便马上拿起梳子为他梳梳头。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喜欢梳头的习惯一直未改。刚进北京城时,组织上决定给每位首长添置几套新衣服。工作人员趁此机会也为毛泽东采购了一些必需的日用品,其中就包括好几把梳子、篦子。此后二十多年里,毛泽东每逢工作后小憩时,总是叫上工作人员为他梳头。

毛泽东曾跟李银桥说,银桥,补脑有很多种法子呢。睡上一觉可以补脑,吃红烧肉可以补脑,你每天给我多梳几次头也是补脑噢!在李银桥为他梳头的时候,他告诉李银桥:银桥啊,梳头确实很舒服呢。经常梳头可以促进大脑血液循环,能把有限的营养首先满足大脑的需要。你给我梳一次头,就等于让我吃了一次红烧肉呢!

梳头养生奥秘

其实,梳头养生并非毛主席个人特殊爱好,中医学说对梳头养生早有研究。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而据史料记载,明朝养生学家冷谦,活了150多岁,他将一生养生之法整理为《修龄要指》一书,在书中提出了十六宜,其中第一宜就是发宜常梳。

依据中医的经脉学说理论,人体的经络,内联五脏六腑,外络肌肤腠理,气血调和输养都要靠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经络传导。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其中,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这些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因此头部又有百脉之宗之称。

中国第一部医学巨着《黄帝内经》认为: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也就是中医一直强调的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如果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身体就会出现病变。而梳头,就是通经络的一个有效方式。因此,不少保健和养生专家认为:通经络,勤梳头。

秋季养生勤梳头

中医理论浅谈秋季养生原则


中医学认为五脏功能必定与自然界相适应,五脏功能的强弱虚实与四时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故提出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之于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金匮要略》即有秋不食肺之说。燥为秋季主气,乃六淫之邪,其性干燥,易耗津液,所谓燥胜则干。津液既耗,必现一派燥象,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烦燥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秋燥伤肺则咳,润燥肃肺为秋令养肺之法则。

秋季养生之饮食原则:

滋阴润肺: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立秋过后,炎热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人们常讲秋老虎,毒如虎,需要多喝水、多吃水果,比如雪梨、鸭梨等。宜多食用和胃补脾、养肺润燥的粥品。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宜酸少辛:《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讲到: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

秋季养生之运动原则:

立秋后,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立秋之后可以逐渐进行一些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耐寒锻炼项目的选择包括:登山、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骑自行车,锻炼者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兴趣来选择。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运动前要热身以舒展肢体,运动中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实践表明,适宜的冷水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效果。专家提醒,洗冷水浴前一定要活动身体至发热,之后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让身体逐步适应,然后再用冷水冲洗全身,且要边冲边摩擦身体。冷水浴适合18至50岁的人群,有关节炎、风湿及心脏病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时至寒露,可相对选择一些运动强度较大的运动,如足球、网球等球类运动。足球古时又称蹴鞠,秋高气爽,正是踢球的好时机。当然,也可进行一些如八锻锦、太极拳等静态运动,以养心静气。

秋季天高气爽,空气清新,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

秋季运动还有哪些好处呢?坚持适当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冷刺激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防止重进轻出的不良循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荤腥油腻食物增多,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然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需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运动时注意保暖。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秋季养生之生活起居原则:

早卧早起:《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可以有效避免秋季高发病血栓的形成。

每天多睡一小时:处暑过后,昼夜温差渐大,此时的养生重点在于要多多补眠,有条件的话可以每天多睡一个小时。节气处暑说明夏天的暑气即将退去,但天气并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夏打盹和秋乏都会在这一时期出现,人会感觉到比较疲乏。另外,昼热夜凉,对人体阳气的收敛有利。古人提出:处暑过后宜遇有睡意则就枕。

注意保暖:俗语云,中秋过后夜夜凉,孙真人云: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适时添加衣物,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晚上睡觉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防止脾胃受凉。但平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秋季养生之防病原则:

秋季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遵循春捂秋冻和耐寒锻炼从秋始的规律,体质较好的人应以轻装薄素为主。体质较差的人应逐步增衣。

心脑血管病开始增多,血栓开始高发。在生活起居原则中已经提到过。

解读“人中”的养生奥秘


导语:很多人都知道中医里面有个经典的急救措施:掐人中,遇到人突然昏迷人事不知的时候,赶紧掐人中。为什么掐人中竟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呢?

我们先来看看人中的位置。人中在哪里?人中不在人体的中间部位,而是位于头部,鼻唇沟的中点就是人中。为什么这里是人中呢?

人法天地而生,天有九星,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九窍是哪九窍?人生气发火的时候会七窍生烟,七窍就是两眼、两耳、两鼻孔,再加上口,正好七窍。另外还有排大小便的两个出口,加起来刚好是九窍。我们来看人中以上的窍:眼睛两只,偶数;耳朵两只,偶数;鼻孔两个,偶数。而人中以下呢?刚好是一个品字三个口,上面一个入口下面两个出口,都是一个窍,奇数。中医讲阴阳,偶数为阴,奇数为阳。中国古代有一部讲阴阳的奇书《易经》,易经里面用代表阳,用--代表阴,人中以上三个阴(--),正好组成一个坤卦,人中以下三个阳(),正好组成一个乾卦。三阴三阳上下相合,合成一个地天泰卦。

过春节时我们常说的三阳开泰,就是这个地天泰卦,泰卦为正月,三阳开泰,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所以《易经》言道:泰者,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那么人为什么会昏迷呢?我们把地天泰卦完全反过来看,上面变成三个阳,下面变成三个阴,合在一起是什么?是天地否卦。

《易经》言:否者,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万物不通而凋零,人事不知而昏迷,于是就昏倒过去了。所以昏迷时为什么要掐人中?就是为了三阳开泰,天地交通,万物复苏,人自然就醒过来了。这就是掐人中的作用,就是要恢复地天泰卦。

古今医家皆言:医者易也。自古医易相通,搞中医的一定要懂周易,因为中医和周易都是研究人体生命和天地自然的奥秘。医有《黄帝内经》,易有《易经》,我们再从中国古代的另一部奇书《黄帝内经》的角度来看看人中和《易经》的天地否与地天泰。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言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什么意思呢?阴乃重浊之气,重浊之气宜下降;阳乃轻清之气,轻清之气宜上浮。因此《易经》的地天泰卦恰好符合阴气重浊下降、阳气轻清上浮的自然规律,阳在下阴在上,阳升阴降,于是天地交通而万物复苏,这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也就是泰卦。

而《易经》的天地否卦则正好相反,阳在上阴在下,阳在上无法再上浮,阴在下也无法再下降,因此天地无法交通则万物自然凋零,这就是阴阳离绝,精气乃绝,也就是否卦。人一旦出现阴阳离绝的否卦,就很容易突然昏倒人事不知,于是就要赶紧掐人中。掐人中干嘛?返否归泰,刺激阴阳之气重新调和,使得阴气降而阳气升,恢复天地交泰万物复苏的自然景象,人就逐渐清醒过来了。

当然掐人中并不是绝对可靠,也不是唯一有效的急救措施,可是从一个小小的人中穴,我们就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领略到中医文化的玄奥。

7个中医按摩法 气血通畅防病养生


中医养生方法相对于西方的养生方法更适合中国人。中医养生最常用的是保健按摩,通过刺激经络通气血,让身体不会淤积废物,因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今天小编来教大家七个中医养生按摩方法。

按摩头部经脉可让气血畅通

人体头面颈项处穴位最多,共有76穴,占全身361穴的21%。头藏脑髓,髓为肾精所化,为肾所主。脑是神经中枢,是管理全身运动、感觉、语言和内脏活动的最高司令部。面部内应脏腑,为经脉之所会,气化之所通。

人体十四正经,有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任督二脉8条经脉循行起或止于头面,故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精明之府,又为髓海之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诸阳之气,皆上注于头。耳有全身反应区,耳为肾之窍,为十二经脉所灌注,内通于脑。目为肝之窍,心之使。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为之精。鼻为肺之外窍,是肺气出入之门户,司呼吸,主嗅觉。口为脾之窍。延髓是人的生命中枢,位于颈椎管内,支配全身,大部分神经均通过颈部的延髓。

颈椎是头颅的支柱,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流的主要通道。刺激头部能扩张脑血管,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保证头部供血供氧,提高血流量,改善脑细胞的营养状况,防治脑动脉硬化。所以按摩头面颈项部可促进五官气血通畅。

按摩方法解读

十指梳头,掌心摩耳颈

十指环屈成耙状,从前额发际往后梳神庭(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0.5寸处)、百会(位于头顶部正中线距前发际5寸处)等穴,经枕骨向下,十指并拢按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廉泉(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及人迎穴(位于喉结两侧旁开1.5寸,颈动脉搏动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双掌横摩脑

掌心顺摩耳、颈,双手竖捂面,十指并拢着力前额,掌根着力眼眶,两手从两眉中间(印堂穴处)分手横摩前脑,再往头两侧经后脑向下至颈椎,分手绕颈项两侧到喉结处收,掌心顺摩耳颈共50下。

双掌竖摩面

双掌竖捂面,闭上眼睛,两无名指沿鼻梁两侧泪腺沟,两掌心着力面两旁,两拇指沿两耳腮,从前额发际往下拉摩至下巴,手不离面返回上推(印堂)至发际,来回摩擦为一下,共50下。

10个中医健目妙招


学生族和上班族因用眼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眼疲劳。除了用眼保健操、喝花茶以外,还有很多方法能保养你的双目呢。以下小编就介绍10种中医养目的妙招,让你的双眸不再酸涩难耐。

1.药枕健目

在《外科寿世方》中记录了可以健目的药枕,其中包含了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和菊花。

2.心静目明

肝开窍于目,调养好肝自然能让眼睛明亮。而肝主情志,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肝的功能。中医有句话叫暴怒伤肝,恼怒发脾气可致肝气上逆,导致头胀头痛、目眩发黑、呼吸不畅、胸胁胀痛、烦躁失眠。也就是说只要是巨大的情绪波动都会伤肝,进而影响眼睛。所以保持心情舒畅,是最有有效的明目方法。

3.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指的是肝和胆同属一个系统,对胆的调理有助于肝的健康。调理胆可以拍打胆经:从大腿外侧根部开始,自上而下慢慢敲打至膝盖处,再反向敲打回大腿根部。每天一两次,每次敲打2-3分钟。敲打时可以用拳头,要稍用些力量,以自己感觉力度足够且不会造成伤害为宜。但需注意的是,夜间11点到凌晨1点请勿敲打。

4.熏蒸调目

历代养生家都重视眼睛的保养,在《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中就有一个清目养阴洗眼方: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4.5g、生地9g和夏枯草9g。将此方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的作用。

5.观绿养目

我们都知道看绿植对缓解眼部疲劳大有好处,中医认为:肝对应的颜色是青色,青色对肝有调养作用,所以看绿色能调养肝。肝开窍于目,调肝就能养目。即使是在凉爽的秋天,南方依然有很多地方的树叶都还是绿的,约上三五好友,既能赏秋景,又能养生养目。

6.茶饮清目

菊花茶:富含维生素A,能养护眼睛,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目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调养效果。

枸杞子茶: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维生素B1、B2、C及钙、铁等,是养眼佳品。

7.饮食护目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饮食调养应注意保肝、护脾之气。

五谷为养:泛指各种粮食作物。五谷中具有补肝益脾的有粳米、糯米、小米、小麦、荞麦、玉米、薯类等。

五果为助:泛指各种干果、水果。其中具有益肝补脾作用的有栗子、核桃、花生、莲子以及新鲜水果等。

五畜为益:泛指动物类食物。其中具有益肝补脾的有乌骨鸡、鸡肉、鸭肉、牛肉、虾等。

五菜为充:泛指各种蔬菜。其中具有益肝补脾的有韭菜、大蒜、葱、山药、芹菜、香菇、黑木耳等。

8.摩手熨目

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这套伴随着舒缓音乐的眼保健操,连同喊节拍的清脆童音,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记忆。马上重拾眼保健操吧,在回忆中保护疲累的双眼。

除了眼保健操,还可以试一试古人按摩眼睛的方法熨目。《圣济总录神仙导引上》说:摩手熨目。其作法是:以双手掌面摩擦至热,在睁眼时,两手掌分别按在双眼上,使其热气煦熨两目珠,稍冷再摩再熨,如此反复3-5遍,每天可做数次,有温通阳气,明目提神的作用。

9.足浴惜目

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更好地控制对眼睛的濡养。

首先推荐的是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不宜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其次是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即可,感觉以中等强烈的酸胀为宜。

10.养脑明目

每天坚持早晚各做一遍小指向内折弯,再向后扳的屈伸运动。每遍进行30-50次并在小指外侧用拇指和食指揉捏50-100次。经常做不仅能养脑明目,还能缓解白内障和其他眼病者的症状。

中医揭秘 人体“永不衰老”的奥秘


导读:我们都知道人体在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都会衰老,直至死亡。但是,你知道吗?中医中有能让你长生不老的秘诀哦,那么,就跟着我们来看看中医的解说吧!

长寿老人的共性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只要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理论上人可以活到150岁。

《内经上古天真论》中也说过: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出现过许多高寿的老人,细细分析他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就很容易发现这些高寿老人的共性:

怡然养性

就是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性情。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就可年皆百岁,而动作不衰,养性之理。

长寿老人大多性格开朗,性情平和,很少生气,遇事心胸豁达,极少与人发生争执,为人厚道,不在小事上计较。其中的秘诀就是知足常乐,衣食随缘,与世无争,不计较一时一事的荣辱得失。

修心养德

德是指道德、品德及修养。长寿者无不品德高尚,对社会、工作、家庭等有责任感,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义务。

每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平时注意心理平静稳定,就能够做到心胸开阔,乐观豁达,不计贫富,不怀恩怨,甘于淡泊,修身养性。

亲情和睦

妻贤子孝,亲情浓浓,特别是夫妻和睦,使老人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

许多事实证明,家庭内部由血缘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亲情关系对于老人非常重要,亲情和睦能让老人感到物质上有依靠,生活上有关照,精神上有寄托。

由亲情关系促成老人心理、生理、精神上的愉悦、幸福和满足感,是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生活自律

包括生活上和行为上的自律。许多百岁老人从年轻时就养成了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睡眠时间充足,坚持适量劳动,经常运动,生活规律,生活勤俭。

当然许多长寿的老人还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好、气候适中、空气清新、饮食健康等诸多原因。

但是我想,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往往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

比如中国新疆、日本的长寿老人多,那我就想方设法地要搬到中国新疆、日本去居住,这肯定是不现实的,不如就从自身着手,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

人过40,阴气过半

现代社会里,为什么人过中年,有些人依然精力旺盛、身强体壮、健步如飞,而有些人却开始感觉四肢无力、腰膝酸软、委靡不振呢?

有些人已经六七十岁了,依然神采奕奕,身轻骨健;有些人才四五十岁,却老气横秋,衰态尽露;有些人鹤发童颜,能活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以上;有些人却疾病缠身、英年早逝。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其实这一切的根源,先要从肾谈起,因为肾气虚衰始于中年。《黄帝内经》中阐述: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人体生、长、壮、老。当女性35岁,男性40岁后,人体健康的根本肾气就会开始逐渐虚亏。精虚、肾虚,古人谓之阴虚。

人到了40岁以后,无论你是谁,都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到了这个年龄,我们的精血都会虚亏。

《黄帝内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人过四十阴气自半,就是说人到了40岁以后,因为你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很好地去保养,我们体内的物质基础就减少了,而且它还不是少了一星半点儿,它少了差不多一半。

《黄帝内经》中说了许多关于肾的话题:肾藏精、生髓通于脑;肾主温煦;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腿为肾之路);肾主水、司膀胱开合。

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一旦肾气虚衰,心、肝、脾、肺都会受其影响而虚损,所以在精力、抗寒、腰腿、排尿等多方面就会出问题。

就容易出现疲劳、过早衰老、睡不好觉、特别怕冷、腰腿酸痛无力、尿频尿急等问题,令健康和长寿大打折扣。

中医认为,肾主骨,骨造血,(头)发为血之余。所以,骨骼、牙齿、头发是肾的外在表现。

如果骨骼坚硬、牙齿坚固、头发乌黑有光泽,就是肾中精气旺盛的表现;而骨骼松脆、牙齿动摇、头发枯槁花白,是肾中精气衰败的表现。

由此可见,肾对我们的生命和健康是多么重要,因此,中医一直认为肾是人之根本,生命力完全靠肾的功能来增强。

基本上每个人都是这么一个生长规律。所以说女性的绝经期一般来讲是在49岁左右,当然这不是一个绝对的数值,有些人可能身体好一些,再加上保养得好一些,可能50多岁还有月经,或者60多岁了还能生孩子,也不是不可能。

也有的人因为保养不好,所以可能30多岁或者40岁出头月经就没有了。下面我再具体结合现代医学人体的各个系统谈谈40岁之后身体的变化。

人到中年的困扰

人的生命曲线从40岁开始逐渐下滑。年过40岁的人,由于工作与家庭的压力、运动的缺乏,再加上年龄的增长,身体就像一台运转已久的机器一样,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身体机能开始衰退,从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呼吸系统(上焦)

40岁的中年男性朋友由于呼吸道黏膜逐渐出现萎缩,会大大削弱呼吸道对污染空气的净化作用。

肺活量及输氧能力的下降,会使人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疲劳感;再加上肺泡间质纤维量增加,肺的可扩张能力下降,肺活量减少,最大通气量减少,从而使中年人的呼吸功能降低。因此,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此外,由于空气及环境污染,一部分中年人长年累月地吸入粉尘、化学物质等,再加上香烟危害,因此,中年人易发生呼吸系统肿瘤,如肺癌等。

牙齿变白用小苏达 25个中医养生秘方


养生导读:中医养生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25个中医养生传统秘方,以及告诉你一些中医养生误区,赶快到下文看看了解下吧。


中医养生秘方

牙齿变白用小苏达 25个中医养生秘方

下面就来给大家推荐二十五个中医的养生传统秘方。

1、牙齿变白: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上一点小苏达,刷三次后牙齿洁白如玉,牙锈自然脱落。

2、怎么戒烟:槟榔一只,钻个小孔,再往小孔里灌入一点烟代油用水泡两天取出凉干,想吸烟时,闻一下就不吸了,谁闻都可以戒烟。

3、 怎么醒酒:醋、白糖、茶叶水各100克,醉酒以后,立即喝下,可达迅速醒酒,多喝醒多更快。

4、怎么戒酒:取生杏仁二两少量味精化成水,然后浸泡二在放在酒里两滴,一同少喝,可以戒酒。

5、 怎样除去口臭:每天放几片茶叶在口中嚼三遍,这样可使你口中保持清香,三天后除去口臭。

6、 嗓子哑了怎么办:醋精50克,白糖50克,用凉水250克搅拌均匀后,慢慢饮用,一天即可,严重患者晚上增加两次。

7、 大便干燥怎么办:将小手指粗大葱一节,蘸少许香油后,插入肛门,上下抽动,常年干燥用醋精。

8、 牛皮癣:半斤米醋浸泡一两去皮的松树籽,泡二天后,一日擦三次,效果更佳。也可用一匙桔皮粉加半匙香油调勺涂抹。

9、 牙痛绝招:用桃仁放在火上烧热以后放在痛牙上咬,如此几次永不牙痛。

10、 鼻子流血怎么办:当鼻子大量流血时,患者放平躺下,将鼻眼相反的手高举,穴位自动封死,血立即可止。

11、 鱼刺卡喉:用陈醋漱喉部,然后慢慢咽下,反复几次即可治愈。

12、脚气小窍门:米醋一斤,将醋倒入盆内,浸泡或浸洗,每日两次,每次约一小时,消炎杀菌,可治脚气,又简单,见效又快,轻者四天根治。

13、病后耳聋、耳鸣:大蒜味猫鼻猫自尿。猫尿滴耳三次一次两滴可根治病后耳聋。耳鸣可将蛇皮焙成灰,吹入耳中,连吹三次可治耳鸣。

14、控制糖尿病新方法:新鲜玉米粒一斤。加水适量煎煮,至玉米开花后分四次,每天喝一碗,此方不能去根,只能控制病情。可以降低血糖。有浮肿尿量增多的患者服用,效果特别好。

15、 睡觉打呼咬牙 睡觉时口含桔皮一块,含十五分钟后吐出3-5次可根治的呼咬。

16、 脚臭、脚出汗:白矾研成细末,擦脚掌心10分钟3-4次脚以后不再出汗不臭。可保持七八个月。

17、 癫痫(羊角疯): 蚯蚓一条,白矾半两放入大碗中用开白水冲开。一次一碗晨起空腹,连喝十天。

18、 口腔炎症:每天早晚吃梨一个,慢慢咽下,保持3-4天,立即好转。病情严重的也可以用本方治疗。

19、冠心病:黄豆50克,煮熟加食盐适量多吃连吃3-4天,此方对控制冠心病不发展,特别理想,犯病以后再用此方。

20、治偏头痛窍门:用白色的萝卜皮贴在两面的太阳穴上,每晚贴20分钟,可达速效,头不痛就不用再贴了,此方主治头晕脑涨。

21、治痔疮偏方:尿素三两放盆中开水冲开后将毛巾放入沾湿后拧干放凳上腾。一次十分钟一天三次,边腾七天。可治内外痔,便血脱肛。

22、 急速催奶:芝麻炒熟,加入盐少许,最好是产前10天就开始吃,进餐时作副食,可快速增乳汁,吃得越多奶来的越快。

23、治失眠小窍门:将大葱白切碎放在小盘内,临睡前把小盘摆在枕头边便可安然入睡,连续几天可根治,常年睡不着觉者,边疆治疗5天便可去根。

24、心脏病:每天早晚各吃菠萝50克,5-7天效果最佳,2年左右不会犯病,犯病以后,再接着吃一次,病重者每天吃二次,可以稳固病情。

25、 视力减弱怎么办:杏皮晒干撕碎作个小枕头可醒目养神。对视力减弱。见风流泪近视远视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健康养生必知的中医养生秘诀

要健康长寿,关键是把养生知识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下面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不妨一试。

1.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有一首诗中写道一眠万事了,无喜亦无恼,何物是真物,身在即为宝。

2.坚持几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3.践行八字诀,终生不懈:童心、蚁食、龟欲、猴行。童心,要童心未泯。蚁食,要少吃。现在许多人的问题是吃得太多、太好,又不运动,食物堆积在身体里。龟欲,要心境淡泊。猴行,要多运动,锻炼身体。

中医养生 带你了解看脉象的要点


脉象的六大要点

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力

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

脉率有徐疾之别。

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形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

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

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幅

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

中医养生 带你了解看脉象的要点


脉象的六大要点

脉体

脉体,有长短、阔窄之分。

脉长而阔者,健壮之人,气血旺盛,或因夏季阳气隆盛,脉可阔长。病脉之阔而长,可因邪气鼓荡气血,使气血激扬,搏击于脉乃阔而长。正虚者,气血浮动,脉亦可阔长。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体短而窄者,一因邪遏,气血不能畅达鼓击于脉,致脉体短窄。或因正气虚衰,无力鼓搏,亦可脉体短窄。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力

脉力分有力无力,当以沉候为准。无论浮取脉力如何,只要沉取无力即为虚,沉取有力即为实。

沉而无力者,阳气、阴血虚衰也,无力鼓击于脉,致脉按之无力。沉而有力者,因邪扰气血不宁,搏击血脉而脉力强。若亢极不柔者,乃胃气败也。

脉率

脉率有徐疾之别。

疾者,儿童为吉。病脉之疾,可因邪迫,气血奔涌而脉疾;亦可因正气虚衰,气血惶张,奋力鼓搏以自救,致脉亦疾。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徐者,可因气血为邪气所缚,不得畅达而行徐;亦可因气血虚衰,无力畅达而行徐。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律

脉律有整齐与歇止之分。气血循行,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脉律当整。若有歇止,则或为邪阻,气血不畅而止;或为气血虚,无力相继乃见止。二者—虚—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幅

脉来去(即脉之起落)之振幅有大小之别。常脉振幅大者,气血盛。病脉之振幅大,或因邪迫,气血激扬而大;或因里虚不固,气血浮越而脉幅大。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别之。

脉幅小者,可因邪遏或正虚,致脉来去之幅度小。二者—虚一实,当以沉以有力无力分之。

脉形

气血调匀,脉当和缓。因时令之异,阴阳升降敛藏不同。脉有弦钩毛石之别,此皆常也。若因邪扰或正虚,气血循行失常,脉形可有弦、紧、滑、代之殊。弦紧皆血脉拘急之象,或因邪阻,或因正虚,经脉温煦濡养不及而拘急。滑乃气血动之盛也。或因气血旺,脉动盛而滑,如胎孕之脉;或邪扰,激荡气血,涌起波澜而脉滑;或正气虚衰,气血张惶而脉滑。二者一虚一实,当以沉取有力无力分之。

脉代者,因寒暑更迭而脉代者,此为常。若脏气衰,他脏之气代之,脉亦更代,动而中止不能还,因而复动。

脉之变化多端。无非是构成脉象的七要素之变动。七要素的变动,无非是气血的变动。气血之所以变动,无非邪扰和正虚两类。故气血为脉理之源,虚实为诊脉之大纲。倘能知此,则诸脉了然胸臆,不为变幻莫测之表象所惑。

浅谈中医养生 了解个中奥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