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饭后养生 > 导航 > 中医养生洗澡晚上10点

中医养生洗澡晚上10点

2019-10-12

中医养生指南:饭后10症状要当心

冬季饭后养生。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医养生指南:饭后10症状要当心》,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扩展阅读

中医提醒饭后10症状要当心


:生活中有很多人经过一顿美餐之后往往会出现一些诸如泛酸、烧心、嗳气、腹胀等胃癌不适的症状,如果身体经常出现这些不良的症状就有可能是我们的胃肠道出现了问题,有可能是患有慢性的胃肠道疾病,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饭后养生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总之,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要经常留意生活中饭后是否会出现以上的症状,如果是经常性的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时间长了影响身体健康。

菜鸟指南 艾灸养生10禁忌


导读:艾灸是帮人们达到养生保健的好手段,但是很多人艾灸时却状况频发,这是为什么?艾灸养生怎么做才正确呢?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

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

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

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

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控血压艾灸养生法

日本有老年时灸曲池,促耳聪目明,预防中风的习俗。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曹小织介绍,药灸曲池穴对血压确实有良性的调节作用。血压异常者进行曲池穴保健灸后,明显提高每分钟心搏出量,平均收缩压,同时明显降低总外周阻力,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主治中风。灸疗的方法有很多种,普通人用直接灸的方法可以起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患者首先端身正坐,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然后用75%酒精棉球消毒,用红药水点个点,打好记号。取极细的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圆锥形艾柱,然后把它直立放置于穴位之上,再用线香从顶尖轻轻接触点着,使之均匀向下燃烧。

第一支燃至一半,即用手指掐灭,或快速捏起;第二支仍在原处,燃至大半,有痛感即去掉或按灭。每次一般灸9次,至发红或起小水疱即可。还可根据病情选辅穴,头痛、头晕、耳鸣取太阳、合谷、三阴交;心悸、失眠取神门;还可辨证选取内关、列缺等。

血压降至正常后再巩固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患者使用艾灸,应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结语:艾灸是非常简单的操作方法,想要达到最好的养生效果,艾灸禁忌一定要牢记哦~千万不要疏忽大意而使健康受损!

饭后出现这10种情况 当心是病


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饭后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者。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平卧或身体前屈或腹压增加时更明显),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反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可能性大。

9、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10、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上述10种症状解读只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依据。如果您真有胃肠不适的症状,应尽早去医院诊治。还要啰唆一句,如果你此前从未做过胃镜检查,胃部不适反复发作,即使医生说不建议,最好还是做个胃镜或肠镜,这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对于养生中国古代人对此十分的有研究,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的方法,尤其是在饭后做好四项工作可以帮助你消百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食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人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赏音乐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慢慢走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采不利。

食后须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中医“五劳”要当心 解“五劳”健康养生习惯


我们都知道如果长时间的处于疲劳的状态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的,那么对于我们身体疲劳应该怎么做呢?中医上面讲的五劳就是我们疲劳情况的反正,那么中医又该怎么做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中医五劳的情况非常常见,如果我们不好好的调理的话就会出现身体状况下降的,不利于健康的。

中医“五劳”要当心

久视伤血

中医讲,肝主藏血,开窍于两目,肝得血而目能视。反之,如果用眼过度,长久视物(如棋盘、电视、书籍等),就会损伤肝目,使体内精血减少,从而出现视物不清、眩晕等不适。

因此老年人好看书看报约三十分钟就要适当休息,远眺或按摩眼部可大大缓解眼部的疲劳,也可防止眩晕的出现。对于经常用眼的人,就要多吃些补血、补脑的食物,如桂圆、黑豆、莴笋、红枣、花生、核桃、枸杞等。

尤其是每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们更好好好的调理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养好肝的,久视伤肝的情况要不得的。

久卧伤气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维持生命延续的能源。中医讲“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也就是说,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久,就会导致气滞血瘀、气血亏虚。

因此,正常的卧床休息或睡眠是十分必要的,可以使体内气血充盈、精力旺盛,但是,如果每天卧床的时间过长,缺乏适当的外出行走、锻炼,就会使气血衰退,五脏元真之气循环受损,进而造成身体懒散、精力不济的状况。

因而,我们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规律睡眠的习惯。当然,对于久病卧床的老人,就应当多吃些补气的食物,如人参、太子参、蜂王浆、桃等。

久坐伤肉

人体中皮、肉、筋、骨、脉各有所主,其中,脾主肌肉四肢,如果久坐而不活动,会使脾脏功能受损,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许多人在久坐后会感觉身体困倦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如果你经常加班在办公室久坐的话,好多吃一些莲子、山药、薏苡仁等食物,安坐三四十分钟后起来走动走动更好。

久立伤骨

许多老年人在长久站立后,会感觉骨关节疼痛。他们对久立的危害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也就是说,骨骼由肾脏主管,长久站立不仅会使骨骼的运动、屈伸功能产生障碍,出现关节疼痛、变形、骨折,还会造成肾脏的损伤。中医说“缺啥补啥”,因此可多吃些排骨,喝点儿骨头汤。

久行伤筋

中医讲,肝主筋,其华在爪。意思是说,筋附于骨节,营养来源于肝脏。由于筋的收缩舒张,全身的肌肉关节活动自如。如果长时间行走,就会使筋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进而损伤筋骨及肝脏。因此久行后可多吃些鸡肉、鸭血、菠菜等补一补。

​肾炎的症状,出现这些要当心!


肾炎是一种高发性疾病,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肾脏出现异常就会对人体带来很大的影响,出现肾炎会造成多尿,或者是无尿,十分影响身体健康,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还会发生尿毒症或者是并发症,对身体非常不好。

肾炎的症状有哪些

起病多突然,但也可隐性缓慢起病,大多数人在发病前一个月有感染病史。尿液改变是最明显的症状,多以少尿开始,或逐渐少尿,甚至无尿。可同时伴有持续时间不等的肉眼血尿,持续存在的镜下血尿。约半数病人在开始少尿时出现水肿,以面部及下肢为重。水肿一旦出现难以消退。部分病人伴有高血压,也有在起病以后过程中出现高血压,一旦血压增高,呈持续性,不易自行下降。肾功能损害呈持续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

肾炎的早期症状

急性肾炎急性起病前1~3周有呼吸道或皮肤链球菌感染史,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化脓性皮肤病等。慢性者多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多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水肿、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可能有轻度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和疲劳等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如果发现突然发现持续存在晨起面部和下肢水肿,尽快到医院检查。

分类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其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链球菌感染,而其他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亦可引起。

2.慢性肾小球肾炎

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3.急性间质性肾炎

又称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为主病理表现的急性肾脏病,肾小球、肾血管一般不受累或受累相对较轻。临床表现为急性肾损伤。常见原因有药物过敏、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及病因不明等。

4.慢性间质性肾炎

是一组以小管萎缩、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间质损害的机制可涉及遗传性、免疫相关性、感染性、血液系统疾病、中毒、代谢紊乱、尿流机械梗阻及肾移植排异等多方面因素。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损害及进展性慢性肾衰竭。

5.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由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体后、导致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疾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表现为无症状性尿检异常,也可表现为肾病范围的蛋白尿,可伴不同程度的血尿。肾脏损害病理类型多样,儿童以膜性肾病常见,成人则可表现为膜增殖性肾炎或膜性肾病。

中医养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导读:人体有很多穴位,所有的穴位中日常保健作用最大的只有10个要穴。常按这10要穴可以疏通经络、减轻身体疲劳、延年益寿。那这10个要穴在哪里呢?中医经络养生常按什么部位保健康呢?

中医养生 常按10大日常保健要穴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

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

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

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

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

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

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

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

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中医养生10点建议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胆汁+必要时间内(晚天黑后~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饭后的10大症状须提高警惕


导语:一顿美餐之后,有人甘之如饴,有人却会出现局部的疼、痛、胀,或是泛酸、烧心、嗳气等症状。可千万别小看这些吃饭时出现的感觉,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没准还能帮你更早地辨别出一些隐藏颇深的疾病呢!

中医养生指南:饭后10大症状要当心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泛酸,胃口不好,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中老年人要考虑到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

2、进食时有胸骨后受阻、停顿、疼痛感,且时轻时重。这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3、饭后出现泛酸、烧心、嗳气、胸骨后痛,要考虑胃食管反流病。

4、饭后上腹痛,或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症状持续多年,常在秋季发作,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或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诱发,可能是胃溃疡。

5、常常于饭后2小时胃痛,或半夜痛醒,进食后可以缓解,常有泛酸现象。可能有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6、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尔会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现,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脐上或心口处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7、吃东西不当或受了凉后发生腹痛、腹泻,可伴有呕吐、畏寒、发热,可能是急性肠胃炎、急性痢疾。

8、饭后立即腹泻,吃一顿泻一次、稍有受凉或吃东西不当就发作,时而腹泻时而便秘,腹泻为水样,便秘时黏液较多,有时腹胀有便意而上厕所又无大便,数年并未见消瘦,则患慢性过敏性肠炎的可能性大。

9、稍吃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饮酒,或一进餐即会腹泻,有的在腹泻时或腹泻前伴有腹痛、肠鸣,腹泻后腹痛感会减轻,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

10、吃了油腻食物后有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右侧肩部的,可能是患了胆囊炎或胆石症,尤其是喜食油腻食物、肥胖、不吃早餐的人更要注意。

中医养生指南:饭后10症状要当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