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中医养生穴位知识 > 导航 > 运动养生动形是指

中医养生 白领必备穴位养生指形操

春季中医养生穴位知识。

天天常笑容颜俏,七八分饱人不老,逢君莫问留春术,淡泊宁静比药好。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养生 白领必备穴位养生指形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根据中国传统经络原理,经过长期实践提炼而成,简单易学,无需器材,最适合办公室白领的在工作间隙锻炼,起到养生益智的效果。中医养生 看看白领必备穴位养生指形操。

十二节操先后顺序也不必拘泥,也可因人制宜,任意挑选,持之以恒者,必收成效。

以五指关节尽量伸展为要点。紧握拳,再伸展五指,共48次。

以拇指与食指形成环形为数1,然后拇指顺着中指、无名指、小指用力来回数。十指为经络之十宣,能疏通全身经络之功效,共48次。

以拇指紧扣四指空握拳,然后将四指突然弹出。弹指要有爆发力,可提高指关节的劲度和力度。

双手张开,十指相对,用指尖部相互用力对顶,一紧一松为一次。

双手伸展,十指指缝紧紧交叉。十指指缝系八邪穴,经常练习可防治关节炎、手指发麻、咽喉痛、牙痛等,共48次。

Ys630.com相关知识

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方法


俗话说的好10个人有9个身体是虚弱的,那么身体的虚弱最主要的就是代表肾虚,我们的身体当中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大药库,如果这个药库当中去找一份药物身体会出现很多的不舒服,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式来得到缓解的作用,那么中医养生穴位按摩方法是怎样的,又如何通过中医的观点来认识到自己的身上是否来进行按摩呢。

身体本身就是最大的“天然药库”,哪不舒服,通过穴位按摩可缓解不适感。俗话说,十人九虚。那么按摩哪些穴位可补肾呢? 中医

认为,人体有4大补肾穴位,经常按摩这几个养生穴位,可达到补肾保元的功效。

关元穴

我们身体里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原动力,叫元气。中医认为元气禀于先天,藏在肾中,又依赖后天精气充养,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方法:按摩此养生穴位,可以使肾气活跃,补充肾气。

肾俞穴

肾俞穴也是补肾要穴,它就在我们平常所扎的皮带和腰椎交叉处向上约四指的地方。操作方法为:用手掌拍打背后的肾俞穴,每次拍打百十次,腰部的酸疼感很快就减轻了。

方法:经常拍打此养生穴位,既能培补肾元,又可以缓解腰肌劳损,保护腰部。

太溪穴

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所以肾是人体元气之源。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长江”,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极高的回阳救逆之功。

经常按揉太溪穴,每次每个穴位5分钟左右便可,另外,下午17~19点时按摩的效果更好,按揉时可用对侧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按揉的力度,除了要有酸胀的感觉之外,还要有麻麻的感觉。

通常有不少人会按时每周一的按摩,可以对老年人的身体起到疗效,可是大家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现在很多的中年朋友们和年轻朋友们都是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来治疗肾虚,中医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医养生穴位按摩也是非常的广泛。

中医穴位养生保健好处


现如今中医养生的功效越来越多,不得不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我们的生活当中遇到很多的小疾病的时候,通常我们只想到了如何来求助中医来进行身体的调理,首先在调整的时候,我们要分清楚人们的穴位和保健的方法,中医穴位养生保健的方法,来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吧!

九大养生穴位 中医教你按一按 健康来报到

进入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新时代的人们对生活的的要求不再简简单单的停留在“吃得饱、穿得暖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的层面上,除了吃饱喝足穿暖之外,人们对生活的要求更高层次地体现在深一层的保健养生上。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九大经典养生保健穴位。

九大养生穴位 中医教你按一按 健康来报到

一、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之前上部,胫腓两骨间。

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脚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

用本人之手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

四指并扰,当中指尖着处是穴位。本穴为全身强壮要穴,

也是自古以来养生保健第一大要穴,备受古今养生家、医学家们的重视。

“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就是对足三里的赞誉了。

古人云:三里之灸能却病延年,所以古来把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

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

灸“足三里”能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和抗过敏功能,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丝毫不愧对其“保健养生的第一大要穴”的美誉。

此外,头痛、失眠、贫血、神经衰弱、乳痛、气臌、半身不遂等以及其它各种慢性病,如眼疾、视力减退、鼻病、耳病、过敏性疾病均可灸足三里。

以上介绍了中医穴位养生保健方法,首先在养生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进入了现在生活当中之后,对于平时忙碌的工作和工作带来的压力,不断的加班,劳累身体方面,难免会遭受很多小疾病的危害,我们在注重养生的同时,还要适当的给自己身体放一个假。

中医养生保健穴位知识


很多朋友都非常的信赖中医养生,中医养生里面很重要的还是穴位养生方法,那么对于穴位按摩养生应该怎么样做呢,到底人体内按摩哪些部位的穴位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养生保健呢,其实穴位按摩养生保健作用还是挺大的,特别是对于很多养生的人群来说,需要掌握一下中医养生保健方面的穴位知识。

关元穴

将手放在脐下,四横指处即是关元穴。中医认为,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通过按摩、振动和艾灸这个穴位,能强身健体、益寿延年。

古人把关元叫做“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则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臧福科教授说,关元穴可以调节体内激素的平衡。

并且,这种调节是双相的,即让亢进的机能减退,让减退的机能增强。因此,按摩、艾灸关元普遍适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疾病的治疗,如肾虚、宫寒不孕、痛经、糖尿病等。健康人每晚睡前用手指按揉关元穴,对身体极有好处。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虎口的位置。在中医的《四总穴歌》里,有“面口合谷收”一句,就是说颜面及口腔的毛病都可以用合谷治疗,其实,合谷的作用远不止如此。研究表明,通过刺激合谷穴,能让身体的免疫机能大大增强,具体而言是使血中的白细胞吞噬能力明显增强,战斗力增加3倍。免疫力提高了,人就会少生病了,合谷穴就在手上,所以说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按按这个穴位。

内关穴

西医称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中枢,中医则认为“心主神明”,心是脏腑中的君主,可见心的地位多么重要。心强大了,人体自然强壮。

通过以上的几种穴位知识的介绍,大家对于中医养生保健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了,其实穴位按摩知识是很重要的,而且多通过穴位进行按摩养生呢,是目前养生人群中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关注中医养生,也需要多关注一下穴位养生保健,多学习一些关于穴位方面的知识。

十二养生穴位中医经络女性养生法


女人养生,什么季节都要关注。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很受推崇的中医经络养生法,它能让女人舒缓经络气血。

小指尖端心脏健康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

拇指尖端呼吸系统健康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具体方法: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具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端,可有效缓解其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拇指尖端,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手掌中央宁心安神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具体方法: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面部红润,减少皱纹,并能宁心安神。

中医养生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导读:秋冬季节又到了,很多朋友特别是女性朋友都开始出现手脚冰凉的症状,这个时候有些朋友就会想到通过艾灸来保健或者治疗一些秋冬的疾病,那究竟什么是艾灸呢?艾灸又是不是人人都合适呢?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中医教你艾灸穴位如何选取

第一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庄礼兴教授提到,艾灸适合治疗的是一些寒性、虚性的疾病,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基本上可以把这些疾病分为四类:

1. 关节性疾病

包括老年人退行性关节炎、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腰椎病、颈椎病等;办公室白领因工作性质导致的腰椎病、颈椎病需要经过医生辨证之后,才可判断是否适合艾灸。证型属于肝阳上亢型的关节性疾病是不适宜艾灸的。

2.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障碍等疾病;另外就是辨证为虚寒型的拉肚子、胃胀、胃痛,也可通过艾灸治疗。

3. 杂病

例如一些常见的妇科、男科疾病,慢性盆腔炎、前列腺炎等。还有一些属于虚寒型的症状如小便清长、腰膝酸软、下腹坠胀等也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

4. 顽固性疾病

包括强直性脊柱炎,一些通过中医的辨证,属于虚寒性的诊断不明,没有办法解释的功能性疾病。

梳头按摩穴位中医养生方法


中医认为,经络遍布人的全身,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气血的调和,都要靠这些经络传导。而通过梳头,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等作用。

人的气血靠经络而通达全身,发挥其生理效应,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而人的头顶有百会穴,就是经络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而得名。而春天梳头非常符合春季养生之要求,因为梳头能通达阳气,宣行郁滞,疏利气血,清利头目,当然也就能强身壮体了。

春季梳头也是有讲究的。第一要全头梳,不论是经头中间还是头两侧,都应从额头的发际开始,一直梳到颈后的发根处,每个部位起码梳50次以上方有效果,上限以自己感觉舒服为准。

二是时间以早晨为佳,因为早上是人的阳气升发之时。

三是用牛角梳、玉梳、木梳最为好。除梳头外,配合揉搓按摩脚部的涌泉穴、太冲穴更好;若有头痛,可配合揉搓按摩手部的合谷穴、风池穴;失眠则配合揉搓按摩腿脚部的涌泉穴、三阴交穴等。

经络养生操


养生导读:人体经络是健康的总开关。练习经络操主要是为了疏通人体经络,使得血液流畅。中医经络养生操,是根据传统中医学经络理论编创的养生体操,讲究宁神调息,气沉丹田,活动舒缓,达到强身健体、疏通筋络而延年益寿的功效。

历史

中华养生文明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黄帝内经》说: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意思是:五脏是人类生命的根本,如果五脏的功能失调,必然导致各种疾病出现。有效的五脏调理方法,是治病的根本。自古以来,所有养生方法,都是通过对五脏的调理,来达到祛病养生的功效。

一、 腹部运动。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气肚鼓,呼气肚瘪。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

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1、要领:五指并拢、空掌,从腹部左边顺时针方向,圆圈拍打,伴随向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个9呼。

2、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二、下蹲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作用:下蹲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活跃全身所有经络中的气血,加强足六经与督脉的活力,可固肾精、强腰力、积蓄生命阳气,对于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手抓运动。

1、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四、起跳运动。

中医药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要领:双脚起跳,双手在身体两侧从前面往向上挥,同时大声喊出:通的一声。

2、作用:结束动作,能起到气血通畅,五脏调和,阴阳平衡的效果。

结语:中医药包含中医和中药两部分,中医药养生三步曲是:食疗养生、经络养生、中药养生,从而达到: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通畅的四大功效。

五形人如何养生


木形人宜疏肝健脾

体质特点:肤色苍白,头小,面长,两肩宽阔,背部挺直,身体瘦弱,手足灵活。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健脾、清热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山药、玫瑰花、郁金等。

药膳推荐——郁金佛手蜜饮:郁金15克,佛手12克,蜂蜜30克。将郁金、佛手用冷水浸泡20分钟后,入锅,加适量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待药汁转温后调入蜂蜜即成。有疏肝理气、清热解郁的功效。

火形人宜疏肝解郁

体质特点:皮肤赤色,脊背肌肉宽厚,脸形瘦尖,头小,肩背髀腹匀称,手足小,步履稳重,性情急。

饮食调养:宜多服疏肝解郁、清热祛湿的食物,如青瓜、蒜薹、枇杷、杨梅、番茄、扁豆、薏苡仁、木棉花、郁金、猪苓等。

药膳推荐——扁豆苡仁粥:扁豆20克,薏苡仁30克,木棉花30克,猪瘦肉200克,粳米200克。将猪瘦肉洗净,切片,扁豆、薏苡仁、木棉花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成粥。有清热健脾祛湿的功效。

土形人宜健脾祛湿

体质特点:皮肤黄色,面圆,头大、肩背丰厚,腹大,腿部壮实,手足不大,肌肉丰满。

饮食调养:宜多吃清热祛湿、健脾理气之品,如冬瓜、香蕉、菠萝、陈皮、山药、扁豆、薏苡仁、鸡蛋花等。

药膳推荐——半夏山药粥:法半夏15克,鲜山药200克,陈皮5克,粳米200克。将法半夏用温水淘洗数次,以除去矾味,再将山药洗净去皮,切成丁。把法半夏、陈皮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煎取300毫升清汤,去渣后放入淘洗干净的粳米、山药,加适量清水,熬煮成粥。有健脾和胃祛湿的功效。

金形人宜疏肝清热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瘦小,但肩背较宽,方形脸,鼻直口阔,四肢较瘦,动作敏捷,肤色较白。

饮食调养:可多吃疏肝清热、益肺补肾之品,如枇杷、茉莉花、薏苡仁、冬瓜仁、蜂蜜、桑椹、芝麻、花生等。

药膳推荐——薏苡仁芡实橘皮粥: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橘皮5克,粳米200克。将薏苡仁、橘皮洗净,与淘洗干净的粳米一同放入沙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成粥。有疏肝解郁、培补脾肾的功效。

水形人防寒湿入侵

体质特点:体形比较胖,偏矮,头较大,腮部较宽,腹部较大,肤色偏黑,腰臀稍大,手指短,发密而黑,怕寒喜暖。

饮食调养:预防寒湿入侵,避免久居湿地,应多吃健脾祛湿之品,佐以调补肝肾之品,如山药、土豆、扁豆、鲫鱼、猪肉、茯苓、土茯苓等。

药膳推荐——参枣米饭:太子参15克,陈皮6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大枣20克,粳米250克。将党参、陈皮、白术、茯苓、猪苓、大枣放在锅内,加适量水泡发后煎煮半小时,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入药汁及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小火煮成米饭即成。有补气养脾和胃的功效。

大雪时节养生 中医推荐三种穴位养生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大雪节气来临,寒风瑟瑟,草木凋零。有的人会变得情绪低落、精力不足、懒慵乏力、嗜睡、食欲旺盛、注意力无法集中、对事物兴趣下降、希望独处等。这种现象称之为冬季抑郁症。从中医来看,素体肾阳不足,清阳不升,导致脑窍阴浊弥漫。下面介绍三种穴位养生。

大雪养生穴位

大椎穴

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至阳穴

位置:至阳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下凹陷中,属督脉。

功效:壮阳益气。至阳穴有理气宽胸、疏肝和胃、利胆退黄、宽胸利膈作用。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反复斜擦至阳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天宗穴

位置: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功效:舒筋活络, 理气消肿。

按摩方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中医穴位养生 腧穴的分类及养生功效


腧穴是什么?人体的奇经八脉看似毫不相干,却又息息相关,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其实腧穴不是指人体的单一穴位,而是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的统称。下面是关于腧穴的分类与腧穴的作用的讲述,希望可以提高大家对于腧穴的认识。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

我国最早的经典医籍《黄旁内经》一书,便论及了腧穴的部位、名称、分经、主治等内容,从而为腧穴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针灸甲乙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著,该书集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为腧穴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随着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针灸学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针灸工作者对腧穴的作用以及一些规律性联系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有效腧穴,使腧穴学得到不断地充实和提高。此外,还对穴名、拼音以及经穴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等的统一,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一切对腧穴学的发展,认识的深化和理论的充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腧穴的分类:

人体的腧穴很多,大体上可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分述如下:

1.经穴

凡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的腧穴,称为十四经穴,简称经穴。这些腧穴,因其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所以与经脉关系密切,不仅具有主治本经病证的作用,而且能反映十四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病证。经穴随着人们的医疗实践,也经历了一个由少至多的过程。《灵枢本输》篇在五腧穴上冠以所属脏腑之名。《素问气府论》统计腧穴数目上冠以诸经脉气所发者字样,说明《内经》为腧穴的分经已奠定了基础。从其经文来看,虽屡有三百六十五穴之说,但实际上其所载有穴名者仅一百六十穴左右。《甲乙》用分经分部方法详载穴名、穴位,共得三百四十九穴。《千金翼》所载与《甲乙》相同。到《铜人》、《发挥》等书时才有所增加,其穴名数达到三百五十四穴。而后《大成》已载有三百五十九穴。《逢源》一使经穴总数达到三百六十一穴。现将历代具有代表性针灸医籍及所载经穴总数汇表如下。

①《铜人》、《发挥》增加单穴2:灵台、腰阳关系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双穴3:膏肓俞、厥阴俞系出自《千金方》;青灵出自《圣惠》。

②《大成》增加双穴5:眉冲出自《脉经》;督俞、气海俞、关元俞均出自《圣惠》;风市出自《肘后》。

③《逢源》增加单穴1:中枢;双穴1:急脉;皆出自《素问气府论》王冰注。

2.奇穴

奇穴,是指没有归属于十四经的腧穴,因其有奇效,故称奇穴。又因其在十四经以外,故又称为经外奇穴。《灵枢刺节真邪》称奇输。它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有明确位置,且有名称的称为有名奇穴;一些仅有明确位置,但尚未定名的则称为无名奇穴,前者占绝大多数,后者为数较少。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多数对某些病证有特殊疗效,如百劳穴治瘰疬,四缝穴治小儿疳积等。

历代文献有关奇穴的记载很多,如《千金方》载有奇穴一百八十七个之多,均散见于各类病证的治疗篇中。《奇效良方》(简称《奇效》)专列奇穴,收集了二十六穴。《大成》便专列经外奇穴一门,载有三十五穴。《类经图翼》(简称《图翼》)也专列奇俞类集一篇,载有八十四穴。《针灸集成》(简称《集成》)汇集了一百四十四穴。这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

奇穴的分布虽然较为分散,有的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的虽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但却与经络系统有着密切联系;有的奇穴并不指某一个部位,是由多穴位组合而成,如十宣、八邪、八风、华佗夹脊等;有些虽名为奇穴,其实就是经穴,如胞门、子户,实际就是水道穴;四花据《针灸聚英》(简称《聚英》)指出就是胆俞、膈俞四穴;灸痨穴据《聚英》指出就是心俞二穴等。

2.接受刺激,防治疾病

《素问五脏生成篇》说: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指出腧穴不仅是气血输注的部位,也是邪气所客之处所,又是针灸防治疾病的刺激点。腧穴防治疾病的关键就是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腧穴在防治疾病方面可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论述:

(1)近治作用

这是一切腧穴(包括十四经穴、奇穴、阿是穴)主治作用的具有的共同特点。这些腧穴均能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及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球后各穴,均能治眼病;耳区的听宫、听会、翳风、耳门诸穴,均能治疗耳病;胃部的中脘、建里、梁门诸穴,均能治疗胃病等。

(2)远治作用

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本规律。在十四经腧穴中,尤其是十二经脉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涉及的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脏腑的病证,有的甚至具有影响全身的作用。如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同时能治外感病的发热;足三里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病证,而且对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甚至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3)特殊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某些腧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重性的良性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又能通便。心动过速时,针刺内关能减慢心率;心动过缓时,针刺内关又可使之恢复正常。此外,腧穴治疗作用还具有相对的特异性,如大椎退热,至阴矫正胎位等,均是其特殊的治疗作用。

3.阿是穴

就阿字而言,《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是痛的意思,因其按压痛处,病人会阿的一声,故名为阿是。阿是之称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掐)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其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简称《玉龙经》)称不定穴,《医学纲目》称天应穴。其名虽异,而其义皆同。溯本求源乃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这类腧穴既无具体名称,也无固定部位,而是以痛处为穴,直接进行针刺或艾灸,有的往往有比较固定位置的效果显著。

《灵枢五邪》说: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素问缪刺论》也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说明或痛、或快、或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有阿是之意。近代又称压痛点、压敏点,但不一定是阿是穴。有的经穴或奇穴亦以压痛取穴。如《灵枢背腧》:肾腧在十四焦(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说明取经穴时,也可按压痛点取穴。又如奇穴中的阑尾穴、胆囊穴等,莫不以所在的一定部位上再以压痛,或特殊感应为准而刺之。就是说经穴或奇穴,亦可应用阿是之法取之,但应与阿是穴相区别,不能混淆。

腧穴的作用:

腧穴的作用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反应病证以协助诊断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两方面。

1.反应病证,协助诊断

《灵枢邪客》说: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张介宾《类经》注说: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于四肢八溪之间有所结聚,故当于节之会处索而刺之。说明腧穴在病理状态下具有反应病候的作用。如胃肠疾患的人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有时并可在第五至第八胸椎附近触到软性异物;患有肺脏疾患的人,常可以在肺俞、中府等穴有压痛、过敏及皮下结节。因此,临床上常用指压背俞穴、募穴、郄穴、原穴的方法,察其腧穴的压痛、过敏、肿胀、硬结、凉、热,以及局部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并审其皮肤的色泽、瘀点、丘疹、脱屑、肌肉的隆起、凹陷等来协助诊断。这就是《灵枢官能》察其所痛,左右上下,知其寒温,何经所在,以及《灵枢刺节真邪》用针者,必先察其经络之实虚,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的具体运用。近来,在利用腧穴协助诊断方面又有新的发展,如耳廓中耳穴的测定,对原穴用导电量的测定,对十二井穴用知热感度的测定等,通过仪器对这些腧穴的测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经络、脏腑、组织器官的病变,为协助诊断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医穴位按摩保健养生的手法


中医按摩是一种中医养生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历史悠久,至今还被人们所青睐,但是穴位按摩也是有着一些讲究的,不能随意进行,那么应该怎么进行穴位按摩才能起到保健养生的作用呢?接下来我们就请权威专家为大家讲解一下吧。

3大穴位按摩的保健作用

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著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压,中医认为属手太阴肺经的拇指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改换拇指来按摩会让效果倍增。

太阳穴

位置: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阳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阳穴与面部神经大有关联,中医认为太阳穴能利于排水消肿,对由于体内循环不畅而引起的面部水肿和因过度疲劳带来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轻轻揉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同时辅以对额头和眼眶的按摩,随时随地进行。

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功效:它不仅可以让脸部血气循环畅通,更兼具紧实皮肤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两侧的腮部,因此俗话常说的“喜欢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脸美人”也并非全无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穴道,一边吐气一边压6秒钟,重复4~5组。

那么,穴位按摩应该注意什么呢?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

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穴位按摩保健养生的手法的相关文章了,看了以上文章之后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应该怎么进行这种手法来起到保健养生的效果了,这样自己也可以在家里进行按摩啦。

中医养生 白领必备穴位养生指形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