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法 > 导航 >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治百病的养生方法

2019-10-12

古人饭后养生四法 中医手摩腹就能除百病

中医养生法。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古人饭后养生四法 中医手摩腹就能除百病”,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现代人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还要吃得科学。然而,人们普遍忽视了进食后的养生保健,从而影响饮食的效果,甚至危害健康。现介绍几则古人的食后养生法:

●食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和发挥,有益于健身防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脐部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慢慢走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慢步行,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来不利。

●食后赏音乐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须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固齿,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齿的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对于养生中国古代人对此十分的有研究,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总结出了很多的方法,尤其是在饭后做好四项工作可以帮助你消百病。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也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下面就来学习一下中医饭后养生四法。

食后手摩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食毕摩腹,能除百病。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人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赏音乐 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慢慢走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采不利。

食后须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中医脚底养生12法 让你百病全消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地。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健康的呢?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脚底皮粗肉厚似乎是公认的事实,每天把它踩在身体的最下方,大家也似乎都忽略掉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脚,你会变怎样?如果有双脚,你为什么不发挥它全部的功能呢?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的健康。

二双脚晃动: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九踮脚登楼:生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十脚踩网球: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中医脚底养生十一法让你百病全消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地。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那么,中医是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健康的呢?


男性中医养生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脚底皮粗肉厚似乎是公认的事实,每天把它踩在身体的最下方,大家也似乎都忽略掉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脚,你会变怎样?如果有双脚,你为什么不发挥它全部的功能呢?今天小编就带你去看看,如何通过脚底养生,来促进全身的健康。

二双脚晃动: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实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九踮脚登楼:生日常生活中,踮脚登楼是一个能使人全身得到锻炼的好时机踮着脚尖登楼,有利于调节血压,使人精神饱满与在平地上行走相比,登楼的运动量更大,可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得到锻炼,腰部肌肉和腿部肌肉也得到增强,全身各项功能都有所改善由于在整个过程中都尽可能踮着脚尖登楼,可使脚的前半部得到锻炼,与之相关联的内脏和大脑功能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踮脚登楼时思想要高度集中,当心因迈步不稳而摔倒。

十脚踩网球:在椅子上,用脚转动网球当脚部感到疲劳的时候,用网球刺激脚底,可使之得到缓解开始转动网球时,脚底会感到相当疼痛如果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感就会逐渐变为舒适感,脚部的疲劳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利于消除便秘。

十一刷洗脚底:如何使皮肤白皙又细嫩,是女性最关心的事其实,只要刺激脚底,就可以使皮肤健美具体方法是在洗澡时用刷子摩擦脚底通过刷子的刺激,可促进体内相关激素的分泌天长日久,就能够使皮肤白嫩起来实行这种养生方法,选用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即可,因为天然纤维制成的刷子比较柔软,不会损伤脚底。

跟古人学习饭后养生法


本文导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就想自己更加长寿了,这其中肯定有不少追求的人在,对于养生,古人就对其有诸多的想法了,如: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下面就跟小编学习下古人如何养生。


《摄养枕中方》中记载 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二、饭后先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 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 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

三、饭后再揉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 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 并要求 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 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若 饱食则卧 ,就会 生百病 。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四、饭后听音乐

《寿世保元》中说 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 道家也有 脾脏闻乐则磨 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中医11大脚底养生法 让你百病全消


导语:养生必知:中医11大脚底养生法 让你百病全消!(图)。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帮助治病相应病症。


脚底养生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二、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女性养生关键

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脚底养生法

六、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中医足疗养生11法 保健身体百病不侵


导读:经常做足疗可以保健身体去除百病,那么怎么样做才能达到足疗保健效果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盘点了一些中医脚底养生法以及家庭足疗方法,快去看看学学吧。

中医足疗养生11法 保健身体百病不侵

中医脚底养生,可以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因为脚部特定部位与体内各脏器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脚底部存在着各脏器的反射区,某些脏器发生病变后,可以在其反射区上反映出来。按摩和刺激相应的反射区,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脚底养生有两个特点:

其一是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实行,按压搓和敲击的方法很容易掌握,费时不多。

其二是以中医的理论和诊治经验为基础,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方法如下:

一敲击脚底

每天晚上临睡前用拳头敲击脚底,可以消除一天的疲劳。通过敲击给脚底以适当的刺激,促进了全身的血液循环,可使内脏功能得以增强,尽快恢复精力。

正确的敲击法是以脚掌为中心,有节奏地向四周放射进行,以稍有疼痛感为度。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或椅子上,把脚放在另一侧腿的膝盖上,这样比较容易敲击。每只脚分别敲100次左右,不可用力过度。

二双脚晃动

全身血液循环不佳,就会发生内脏失调的现象,出现诸如头痛、食欲不振等亚健康征兆,简单的脚部刺激便可促进血液循环。仰卧在床,先让双脚在空中晃动,然后像踏自行车一样让双脚旋转,只要持续5~6分钟,全身血液循环就会得到改善,此法还可以使腿肚和膝盖内侧的肌肉得到伸展,彻底消除腿部疲劳。冬天怕冷的人如果在就寝前施行此法,就会感到全身温暖,有助于改善睡眠。

三赤脚行走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使脚掌心获得锻炼的机会。脚掌心是保持人体平衡的重要部位,大凡身体健康的人都具有结实的脚掌心。行走时尽可能让脚心得到刺激,也可以尝试走走卵石路,让5个脚趾不粘在一起,能够自由地分离和运动,是赤脚行走的一大优点,特别是在大趾和二趾之间留有间隙,可使步履变得轻松起来。为了增进身体健康,在家应该尽可能让双脚从鞋袜中解放出来,实行赤脚行走。

四脚底浴光

日光浴是增进身体健康的自然疗法让有第二心脏之称的脚底接受日光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保健效果太阳中的紫外线刺激脚底,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使身体结实起来凡是实行脚底日光浴的人,夏天不易中暑,一年四季不易感冒天气晴好时,每天可以在室外让阳光直接照射脚底20~30分钟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因为大部分紫外线会被玻璃所吸收。

五脚底摩擦

不少患者向医生抱怨说,他们由于心事重重或者烦躁不安,常常躺在床上睡不着觉,辗转反侧,睁着眼睛到天亮。

其实,因为脚底离心脏最远,末梢血液循环不畅时,双脚怕冷,也容易患失眠症。失眠时可以让双脚合拢起来相互摩擦,使血液循环畅通,待脚部感到温暖,便可以在短时间内酣然入睡。方法是仰卧在床上,举起双脚,然后用劲相互摩擦,如果双手也同时进行摩擦则效果更好。只要用力摩擦20次,脚部就会感到温暖,睡意也就来临了。

六揉搓脚趾

揉搓脚趾有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可以用手抓住双脚的大趾做圆周揉搓运动,每天揉搓几次,每次2~3分钟。也可用手做圆周运动来揉搓小趾外侧,只要在课间或睡觉前揉5分钟就行了。由于计算能力是与小脑相关的,而小趾又是小脑的反射区,故而揉搓小趾还有助于增强计算能力。

七按压脚根

长期伏案工作或坐办公室的人容易形成驼背,纠正这种姿势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刺激脚后跟。背部之所以弯曲,是由于支持内脏重量的脊椎两侧的肌肉变得衰弱,只有刺激脊椎两侧的肌肉,才能使背部挺拔起来。脊椎两侧的肌肉通过膀胱经与脚后跟相连结,刺激脚后跟可以纠正驼背的姿势。方法是用手指强力按压脚后跟,直至感到疼痛时为止。

八单脚站立

单脚站立可以起到锻炼脚底的作用。方法非常简单,就是采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踮着脚尖站立。初时也许很不习惯,甚至可能感到非常痛苦,可以先让双脚后跟稍微离开地面一些,习惯以后再踮着双脚的脚尖站立,最后过渡到踮着一只脚的脚尖站立。单脚站立时,可先踮着右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然后再踮着左脚的脚尖站立1~2分钟,反复轮流进行,踮脚时最好双手扶墙或抓紧栏杆,切记要注意安全。

肾气足百病除!秋天,这样睡就能补肾,为冬天打基础!


秋天补肾可为即将到来的严寒冬季打下基础,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因此是补肾的好时节。

睡觉补肾

中医认为:睡觉补肾最出奇效,但一定要懂得方法及注意事项,方能领受其妙。怎样睡觉最补肾呢?有两种方式:一是还阳卧,二是混元卧,一起来看看吧。

1、还阳卧

身体自然平躺,髋关节放松,腿似环,两脚心相对,脚后跟最好直对着会阴(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大腿根部附近,掌心向着腹部。仰卧由于着床面积大,压迫力较小,身体更容易放松,身体的放松加上一定的姿势,可以很快的把阳气和肾气充盈起来。

肾阳气相当于命门的真火——一个生命力的大小关键,就是看命门的阳气是否充足。摆这个姿势,就是为了更有利于肾阳气的充足,此式补肾的作用明显。

2、混元卧

把还阳卧再提高层次的练法是混元卧。两脚心相对,腿似环,两手重叠或交叉轻轻的放在头上,手心对着头顶百合。

这个姿势既能补肾气又可放松头部,对失眠、神经衰弱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上面两臂围成一个圈,可以使肾气不往生殖器上走,而是拉到中脘的深处;下面两腿围成一个圈,有利于周身气血沿腿循环到身体的当中。

这两种姿势,都会拉紧肝经和肾经,起到锻炼肝经和肾经的。大家不妨试试。

艾灸穴位保健

人到中年以后,身体机能就开始衰退,为了保证人体正气充足,阳气不亏,进而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中医认为,常艾灸并按摩关元穴及腰眼穴可起到补肾的功效。

1、关元穴


“关元穴”位置:脐下四指处。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3寸的位置,又称为下丹田,具有培补元气、强壮身体的作用。

2、腰眼穴

“腰眼穴”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揉腹按摩 百病能治兼减肥


揉腹按摩养生之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既适宜于儿童被动治疗,又适合于中老年人自我保健。揉腹按摩可选择在晚上入睡前及早上起床前各进行一次,如有午睡习惯的也可在午睡起床前再进行一次。揉腹的方法简便易行:两手指合并自胸肋下上下来回按摩20次,然后交替用左右两手掌交合,即左手掌叠于右手掌上和右手掌叠于左手掌上,分别以,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绕脐周揉腹按摩各50次,按摩时轻度用力,以不引起腹部疼痛或不适即可。

如是临睡上床前和起床后,还可先压腿,内外旋以活动踝、髋关节,再用两手半握拳,用两虎口分别以顺、逆时针揉、按摩两肾腧穴,再活动腰部。然后再行腹部按、揉、摩。

中医认为,腹为五脏六腑之宫城,腹为阴,背为阳。胃居上为阴中之阳,脾居下为阳中之阴,肝气升,肺气降,肠为腹中之空腔,为辅助吸收和排泄之功用。揉腹按摩,可通和上下、协理阴阳之气机,又能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诸积。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揉腹按摩可使肠胃及腹壁肌肉强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肠蠕动功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实践表明,揉腹按摩对消化、内分泌、心脑神经、呼吸诸系统 疾病,特别是对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糖尿病、肾炎、高血压、肺心病、冠心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注意的是揉腹按 摩前,必须排空小便,并且不宜在过饥和过饱的时候进行。如有 胃肠穿孔和腹部急性炎症或是恶性肿瘤时,不宜作此揉腹按摩。

中医教你按摩手指 祛除百病


手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据中医经络学说,人的五指指尖各有经穴,而且分别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如果有一个指尖感到特别疼痛时,表示与此经穴相关的内脏已有了某种毛病。反过来讲,如果你的身体出现了某种毛病,也可以通过按摩手指来治疗。那么这五根手指分别都能治疗什么呢?

脱发刮小指

小指对应人体小肠经,所以经常脱发、小肠吸收不好的人,可以刮刮小指。

偏头痛、肩颈痛刮无名指

无名指对应人体三焦经,所以经常偏头痛、肩颈痛的人,说明气血运行不好,可以刮刮无名指。

脾胃不好、心慌刮大拇指

大拇指对应人体肺经,肺主纳气,如果肺不好,那么心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大拇指对应的是心、肺器官。当出现心慌、胸闷等情况时,可用手刮大拇指外侧并往外拉。另外,肺不好,容易影响脾胃功能,所以脾胃功能差的人,也可以做此动作。

便秘刮食指

食指对应人体大肠经,对应器官是大肠、胃。所以经常便秘、腹泻的人,应该刮刮食指。

晕车失眠刮中指

中指对应人体心包经,晕车一般是心包经不好。因此,在上车前几分钟或有晕车情况时,可以刮刮中指。此外,睡眠不好的人,也是心包经的问题,也可经常做此动作。

全身健康拍拍手掌

很多人都知道,足底有很多穴位,经常泡脚可以养生。殊不知,手掌上也有很多穴位,且有很多经络。因此,要想身体健康,多拍拍手掌。

腰酸腰痛拍拍手背

中医有全息的理论,认为在足部或手部分布着体内各个脏器的反射区,如手背对应人体腰部,所以经常腰痛、腰酸的人,应该多拍拍手背。

具体方法是:一手手掌拍另外一只手的手背,交替拍。

关于手的经络,你学会了吗?试着在手上按摩,祛除疾病吧!

中医火灸疗法治百病


一、灯草炙

灯草火灸,是用灯芯茶油,点燃后快速在特定穴位的皮肤进行烧灼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廉价、快捷的特点。

施灸方法:首先选好穴位,并作记号。局部消毒后,取灯芯草3-4cm长一根,将一端浸于茶油中(若蘸油太多可用吸水纸吸去浮油以免油滴上烫伤皮肤)。术者用右手拇食指、捏住末浸油的一端,将蘸油的一端点燃,待火略变大时,即迅速烧灼穴位,一触及皮便立即离开,此时常有“啪”的声响,火即灭。灸处多有粒状伤痕,应注意清洁,防止感染。一般两天内即可自行愈合,如下愈者,局部可涂万花油或烫伤药膏即可。

适应症及取穴

1.婴儿腹泻:长强穴。

2.小儿吐泻腹痛:神阙(以盐填满,在盐上灸之),于背脊对肚脐两旁各5分处,大敦、脐周、长强、内关。

3.小儿惊风:百会、印堂、人中、承浆、脐周、神阙(隔姜灸)、曲池、合谷、少商、中冲。

4. 小儿夜哭:百会、印堂、哑门、喉下、脐周、合谷、太阳、风池、心俞、风府、神门、中冲。

5. 小儿生倒竹,于根、尾及分叉处灸之。

6. 扁桃腺炎:角孙、力高。

7. 流行性腮腺炎:角录穴。

8.鼻衄:少商穴。

9.发热:少商、中冲、十宣、大椎、合谷、曲池。

10.惊阙:人中、合谷、太冲、足三里、印堂、大椎、风池。伴有昏迷加十宣。

11.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2. 心悸:内关、膻中、神门、间使、足三里。

13. 昏厥:人中、少商、中冲、内关。

14.全身水肿:内关、脾俞、肾俞、期门、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章门、阳陵泉、腹溜、内关、照海、公孙。

15.头面虚肿:上星、人中、合谷。

16.腹水:支沟、膈俞、肾俞、中脘、期门、水分、天枢、气海、章门、腹溜、三里、内关、公孙。

17.四肢浮肿:曲池、内关、合谷、水分、期门、章门、足三里、腹溜、内迁、陷谷。

18. 咳嗽:百劳、风门、肺俞、膏盲、肾俞、中脘、列缺。

19. 哮喘:定喘、肺俞、膏盲、天突、中府、俞府、膻中、三里、丰隆。

20. 呼吸困难:天突、膻中、内关、列缺。

21.头痛:百会、风池、太阳、合谷。

22.偏头痛:攒竹、头维、率谷、风池、百会、列缺、公孙及手背、与食指次节关的中点。

23.前额头痛:上星、头维、印堂、攒竹、合谷。

24.枕后头痛:攒竹、头维、风池、后顶、后溪、天柱及手背、与无名指次节关节的中点。

25.巅顶头痛:攒竹、头维、百会、四神聪、上星、至阴、太冲及手背、与中指本节关节的中点。

26.眩晕:攒竹、上星、百会、风池、内关。

27.咳血、吐血:百劳、大杼、风门、上星、膏盲、肝俞、列缺、至阴。

28.呕吐:鸠尾、手足心或天突、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内关、支沟、膈俞、脾俞、胃俞、足三里、绝骨。

29.吐酸:风市、大杼、上脘。

30.呃逆:内关、中脘、天突、人中、少商。

31.胃脘痛:大陵、内关、足三里、大都、公孙及拇趾节背侧关节处。

32.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脘、建里、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

33.胃下垂:百会、中脘、合谷、足三里、梁丘、气海及胃上穴。

34.慢性胃炎:中脘、下脘、期门、气海、天枢、合谷、足三里。

35.遗精,白浊:膏盲、心俞、肾俞、气海、天枢。

36.中风不省人事:风门、合谷、内关、申脉。

37.半身不遂:肩井、肩髃、手三里、曲池、阳溪、脘骨、合谷、环跳、风市、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绝骨、申脉。

38.痢疾:腹痛、天枢、气海、外陵、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公孙、内庭。里急后重加阳陵泉。

39.泄泻腹痛:中脘、天枢、气海、石门、关元、足三里、大肠俞、三阴交、公孙。

40.便秘:神门、大肠俞、足三里、里内庭。

41.急性肾炎:三焦俞、肾俞、阴陵泉。

42.慢性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腹结、水道。

43.肾盂肾炎:三焦俞、肾俞、命门、膀胱俞、中极、三阴交、会阴。

44.隆闭:关元、中极、水道、合谷、关冲、阴陵泉、三阴交、膀胱俞。

45.脱肛:百会、天枢、内关、命门、承山、长强。

46.风气:太阳、眼小角、地仓、合谷、内关、曲池、鱼三里、长强、肩胛上、肩胛下,人中,承浆。

47.月经不调:照海、天枢、气海、中极、带脉、肾俞、足三里、行间、三阴交。腹痛加天枢。

48.闭经:关元、带脉、太冲、三阴交、隐白、水泉、合谷。

49.崩漏:百劳、鸠尾、曲池、合谷、子宫、血海。或隐白、三阴交、足三里、曲骨、急脉、梁丘、阳陵泉、中极、关元、气海或大敦穴。

50.白带:曲骨、天枢、三阴交、大中极。

51.胎盘或死胎不下:中极、内关、三阴交、至阴、照海、合谷。

52.产后风:乳根、上人丹田、曲池、三里、关元、关元旁、照海。

53.乳痛肿痛:肩井,鱼际、少泽、临泣、合谷、太溪。

54.外阴瘙痒:下关元、中极、曲骨、会阴、血海。

55. 乳汁不足:膻中、乳根、三阴交。

56. 皮肤瘙痒:至阳、屋翳。上身加手三里,下身加血海,皮疹瘙痒加局部。

57. 头痛:角孙。

58. 急性结膜炎:耳垂或太阳穴。

59. 麦粒肿:背部皮疹。

二、药条灸

将动、植物药焙干,研粉,先取一半药粉加水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再加入另一半药粉调成膏状,待温度适宜时,用手工搓成艾条大小的药条,晒干备用。

施灸方法:本疗法采用温和灸法,将药条的一端置火上烤热后,直接灸于患病局部的皮肤或特定的穴位上,至病人感到有灼热感时提起,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发热、潮红为度,每天施灸1-2次。用于寒湿引起的疾病,如非炎症性肿块,顽癣及皮肤瘙痒,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一般5-7天可以痊愈。

三、骨 灸

是以药用动物的骨头烤热后,快速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穴位的皮肤上。本疗法多用于治疗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四、药棍灸(又叫神火疗法、火功疗法)

瑶话叫“人苗”。

药棍:是用某种植物药如吹风藤,铭吻藤,毛杜仲藤,牛耳枫枝叶等的根或茎枝,砍25厘米长左右,晒干后浸泡入特制的药液中49天,取出阴干备用。

施灸方法:把药棍的一端置于炉火,或酒精灯,或蜡烛火上燃烤,吹息明火,留下暗火,用3-5层纸包上暗火,隔纸灸于患病局部或特定的皮肤穴位上。至病变局部有灼热感时离开,灼热感过后再灸,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局部皮肤潮红,患者有舒适感为止。

适应症:本疗法常用于治头痛,风湿痛,骨质增生,乳腺小叶增生,肩周炎,落枕,四肢麻痹、瘫痪,腹痛,健鞘囊肿,脂肪瘤,感冒发痧,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哮喘,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等。

古人饭后养生四法 中医手摩腹就能除百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