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季节养生观 > 导航 > 中医季节养生观

中医观嘴唇看“中毒”现象

中医季节养生观。

运动可以代替保健品,但所有的药物和保健品都不能代替运动。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如何在中医养生方面行稳致远呢?下面的内容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医观嘴唇看“中毒”现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唇:嘴巴大且嘴角上扬者,相当有自我主张,个性开朗。嘴巴小的人,个性较低调,耐力十足,属于命运长跑能手。嘴唇上厚下薄者个性单纯,有强烈的家庭意识及恋母(父)倾向,下唇厚则重感觉,自我意识强烈,而且相当有鼓吹的能力。

嘴唇暴露你的身体里是否有毒

唇是你身体上所有器官中,第一时间把你身体里的情况暴露出来的窗口。没遮没拦,你身体里的所有良好和不好的情况,一览无遗的暴露出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不健康的唇,那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唇。

健康的唇

:淡红色,圆润饱满而不干燥,无溃疡、开裂、疱疹。

读你的唇

1、颜色

a 嘴唇为红色或是深红色或是紫红色

提示:

你的身体状态还是火比较大,舌头就像是体内能量的指示灯,当你身体里的能量过多时就会因能量过盛而产生火。而且颜色越向着深红发展,代表着体内的火就越大。

常见不适:牙疼、头疼、头晕、便秘、尿黄等

防治方法wWW.Ys630.COm

1 立即减少以下物质的摄入,辛辣食物、糖类、鸡肉、羊肉,它们只会产生的更多的能量,让你体内的火气更旺,导致它的颜色更加深红。

2 尽量不要服用含有人参、大枣等物质的补品,毕竟火上浇油是很危险的事情。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教你观舌头看身体健康


本文导读:舌头的一些状态会反应出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下面就让中医来教我们如何通过从舌头看身体健康。


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细微的变化,舌头上都会有所反应,这也是为什么中医会经常去查看病人舌头的原因。舌头的颜色、形状、润泽度、舌苔都可以反应身体健康状况,中医称之为舌象,其实,自己学学一些中医小知识也可以自我检查舌头看健康,下面就来看看中医教你如何看舌头观身体健康。

正常的舌质: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色淡红,舌体润泽。

看舌头形态,主要是看胖瘦、裂纹、芒刺,舌头状态等。

1、舌头的状态

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为热盛伤阴后期的表现。老年患者在近中风期的两周以内也可以有此表现。自然伸舌,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已发。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舌体伸缩无力,多因气血俱虚,久病损阴耗阳,筋脉失养所致。

2、舌头的裂纹

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舌质暗红而有裂纹者多属体内热胜,可伴有口臭口苦,咽喉痛;舌质颜色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可伴有口干咽燥,心悸气短。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这些裂纹往往常年存在,不随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

3、舌头的胖瘦

舌体胖大,舌边有齿印的,多与水湿停留有关,多属脾虚或肾阳虚。脾虚常常反映消化系统病变,胃肠蠕动功能差,吸收不良。肾阳不足的同时可以伴有腰膝酸软,肢冷怕凉,二便排泄异常。舌体瘦小多属虚证,舌质颜色淡多为气血不足,常伴乏力懒言,倦怠;舌质红绛多属阴虚内热,常伴睡眠不安,心烦多汗。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舌尖与舌边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这些属于肝胆湿热或者心火偏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凡是舌头起芒刺者,均为热邪持续多日,耗伤阴液,可伴有咽喉疼痛、体表疖肿、大便干结等。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对舌头健康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的舌头出现了一些症状,建议找中医就诊调理。

中医教你如何从嘴唇看健康


人的嘴唇其实也是一个反应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指示。不一样的唇色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健康情况。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去人学习一下如何从人的嘴唇看出一个人的健康问题。

一、嘴唇为淡白色

提示:

你的身体里不论是气还是血,都是处于相对匮乏的状态,因为它们都没有充盈到足够让你的唇显示出那种本来该具有的淡红色来。

常见不适:

乏力、困倦、背痛、性欲低下等。

防治方法:

1.加强营养比较高物质的摄入,不要再度挑食,不要再想着减肥,生命比苗条更重要。建议食品:鱼肉、鸡肉、牛肉、羊肉、鸡蛋等。

2.带红色内皮的花生,每天适当嚼服,不限量。干枣,至少一天十五枚以上。

3.不要过度熬夜,那样会加剧你本已不足的能源的破坏性消耗。

12345

读懂你的唇 中医通过观嘴唇看出身体毛病


唇:嘴巴大且嘴角上扬者,相当有自我主张,个性开朗。嘴巴小的人,个性较低调,耐力十足,属于命运长跑能手。嘴唇上厚下薄者个性单纯,有强烈的家庭意识及恋母(父)倾向,下唇厚则重感觉,自我意识强烈,而且相当有鼓吹的能力。

嘴唇暴露你的身体里是否有毒

唇是你身体上所有器官中,第一时间把你身体里的情况暴露出来的窗口。没遮没拦,你身体里的所有良好和不好的情况,一览无遗的暴露出来。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不健康的唇,那么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健康的唇。

健康的唇:淡红色,圆润饱满而不干燥,无溃疡、开裂、疱疹。

读你的唇

1、颜色

a 嘴唇为红色或是深红色或是紫红色

提示:你的身体状态还是火比较大,舌头就像是体内能量的指示灯,当你身体里的能量过多时就会因能量过盛而产生火。而且颜色越向着深红发展,代表着体内的火就越大。

常见不适:牙疼、头疼、头晕、便秘、尿黄等

防治方法

1 立即减少以下物质的摄入,辛辣食物、糖类、鸡肉、羊肉,它们只会产生的更多的能量,让你体内的火气更旺,导致它的颜色更加深红。

2 尽量不要服用含有人参、大枣等物质的补品,毕竟火上浇油是很危险的事情。

3 产生了这么多不适时,需要要药物来帮个忙了。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肉桂2g,水煎服。这个方子是古代的名方增液汤。对于上述不适有明显的缓解治疗作用,可以在清理人体火的情况下,同时补足阴液,让我们不再是干柴,不再见火就着。

中医健康观养生指导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次第展开的。了解中医学的健康观,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保健和调养。

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这种理论始终都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形神合一观认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这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不谋而合。

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中医学中的正气是相对邪气而言的,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虚衰。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当邪气侵袭时,若邪气弱不足以与人体正气相抗衡时,则邪气被正气驱逐、消灭或暂时潜伏在体内,均不会发病;只有当邪气较重而能同正气抗争以引起较强的反应时,人体才出现证候(症状、体征等),即为发病。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分别代表一定属性的物质和功能,如人体内的气为阳,血为阴,兴奋为阳,抑郁为阴。平是正常的意思,秘是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表示阴阳既各自处于正常状态,也具有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阴平阳秘作为人的健康态,体现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如酸碱平衡、血糖平衡、代谢平衡等。此外,阴平阳秘还体现在人体活动的一种有序稳态上,这类似于现代科学所指的内稳态。内稳态是指人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如人体的体温、血压、血液内的酸碱度、血糖浓度等均为内稳态所调控,如果我们的身体达到这种稳态的话那就是健康的状态。

夏天出汗现象看身体健康


本文导读:夏季的高温导致我们容易出汗,但是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出汗时间、部位、多少都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夏天出汗现象看身体健康。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 盗汗 。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这类人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按出汗部位分:

一是头汗过多

若头面部多汗,同时觉得肢体沉重无力、上腹胀满、口渴等,多为积食,可通过减少进食量、吃清淡饮食缓解,也可吃点消化药。孩子睡眠时出现轻微头汗属正常现象;但若伴有睡眠不实、烦躁不安、易惊吓、头发稀少等表现,要及时诊治。此外,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也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虚。

二是手足心多汗

如果手足心多汗伴有手脚心热、口咽干燥等,多属于阴虚有热;若手足心多汗伴随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有积粪的热证,可服用通便药;若有手足心多汗伴随口干、牙龈肿痛等,多属于胃热,可服用清胃热的中药,如牛黄清胃丸、清胃黄连丸等。

三是心窝、胸口多汗

多见于一些脑力工作者,这些人常伴有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睡眠差,多梦的表现,属于思虑过度,导致心脾虚,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此外,若在夏季闷热的环境中,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胸闷、恶心、心慌、四肢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升高的情况,一般属于中暑先兆,应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补充一些淡盐水,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症状不能恢复或严重者,要及时就医。

传统中医学角度一些常见出汗现象的解释:

1、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 自汗 。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

2、盗汗。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绝汗。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4、头汗。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

5、偏汗。俗称 半身汗 。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

6、冷汗。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中医养生保健面面观


中国传统的延年益寿之法称为卫生、养生、厚生或道生。卫生是保卫生命之义;养生是养护生命之义;厚生是厚待生命之义;而道生则是要求以上诸法皆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诫人们要遵循自然界和宇宙的规律。所谓养生就是根据生命规律,采用养护身心,保持或增进健康,减少疾病,以延年益寿的一种措施,也就是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所谓的保健活动。养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中华民族在维护人类健康和种族延续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传统性和延续性。由于养生活动涉及到研究人的生命现象,其内容自然会贯彻到日常生活诸多方面,这就必然涉及到各种文化现象,因此古代养生的内容多分散在许多文化范畴之中,如医药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武学文化等。历代养生家由于各自的实践和体验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养生活动在调节饮食起居、服用药物、采用医术(针灸、按摩、推拿等)、练习武术气功、修养精神、节制欲望、修养品德等方面各有侧重,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中医养生的基本内容与特色中华民族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1.顺其自然: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强调在养生过程中要符合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人要与自然环境统一,也要与社会统一。正如《黄帝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2.形神兼养: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调摄,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保形全神。3.动静结合: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主张运动健身,但中医养生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正如《周易外传》所说动静互涵,以为万变之宗,《类经医易》所说天下之万理,出于一动一静。4.综合和审因施养: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另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辨证施养。养生之术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其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美术艺术文化等内容。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中西养生保健活动的大融合保健一词是现代名词,即有保持健康、保卫健康之意。与传统文化养生一词有相似之意。但西医保健的具体活动方式与中医养生还有些不同之处:保健多为群体活动,如开展群众卫生,除害灭病,接种疫苗,环境保护等群防工作;而养生多为个体行为活动,因人为异。较少进行群体养生活动,因为养生是建立在审因施养或辨证施养基础之上的。尽管如此,保健与养生的对象基本是一致的,即是面向健康的人,特别是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知出自何时、何地、何人,把养生与保健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尊称为养生保健。现在见有养生保健书刊、养生保健学术团体,乃至养生保健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等。这是一件自然而然,被医界、药界和保健品界欢迎的现实。这是当前古今中外,医药卫生学术与技术大交流、大融合、大汇通的结果。

中医观耳辨身体健康情况 看耳朵皱纹知心脏健康


中医观耳辨身体健康情况 看耳朵皱纹知心脏健康

闻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看一个人的外表,判断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就拿我们的耳朵来说,耳朵的出现的一些变化和身体是息息相关的哦。下面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通过耳廓,其实也就是外耳部分来诊断疾病,在我国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而且很多医学书籍上,也有很多关于“察耳”、“望耳”、“观耳”、“诊耳”的记录。《灵枢·本脏篇》云:“高耳者肾高,耳后陷者肾下,耳坚者肾坚,耳薄不坚者肾脆”。

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曰:“凡耳轮红润者生,或黄,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簿而白,薄而黑者皆为肾败”。耳廓皮肤,是全身体表的一部分。现代医学把耳廓,比喻为缩小了的人体身形,人体各组织器官,在耳廓上都有相应的穴位,当体内器官组织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特定部位,就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和反应。

癌症引起耳朵对应变化

正常生理情况下,耳壳、耳轮、耳甲腔、耳甲艇光滑、整齐、色泽均匀、无异常隆起;当耳郭及其耳穴出现异常表现,改变或失去了正常的组织结构特点时,就要考虑到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如果耳部相应区,出现异常,包括色泽、形态和感觉的改变,特别在耳郭或耳穴部位的局部隆起、结块,以及其皮肤色泽的改变,如花斑、色素沉着等,常可提示内脏恶性肿瘤的存在,尤其对肝癌、胃癌、食管癌及肺癌的确诊率很高。

耳穴异常与肿瘤的关系,也是近年来研究最为关注的一种现象。研究发现,如果内脏有肿瘤,耳壳相应穴位的电阻就会降低,通过肿瘤探测仪可以发现肝癌、胃癌、肺癌,准确率可以达到50%以上。

恶性肿瘤除上述肉眼可见的耳部变化外,尚可在相应的耳穴部或区域,出现痛敏、热敏、局部皮温升高、电特性发生异常变异等现象,并且可通过耳穴电探测法,进行检查、定位。有关方面,临床上对50000余人次的人群普查,发现该法灵敏度较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大多数肿瘤的普查初筛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对上消化道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看耳朵皱纹知心脏健康

为什么能够通过耳朵上的皱纹,就能够知道他们的心脏是否健康呢?我们先仔细观察,有些人年老后,在耳垂处,从耳朵口向外下方,有一条斜行皱纹,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皱纹,实际上,这意味着动脉硬化、心脏缺血。

大量研究表明,耳垂处小小的皱纹,同动脉异常是紧密关联。耳垂上出现皱纹,是已经得病时动脉,正在展开的过程的局部表现。耳垂是耳朵上由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没有软骨,是耳朵上惟一肉多的部位。当动脉出现硬化时,耳朵同其他一切组织一样,得到的血较少,而耳垂,是耳朵对这种缺血现象感觉,最为敏感的部分,因而,在耳垂上就出现了皱纹。

耳朵色暗发紫循环障碍

耳垂厚而肥满的人,容易患脑溢血。用手揉耳翼便会泛红的人是多血质的人。天气寒冷时耳朵,呈现出紫红色或暗紫色,同时,身体肿胀部分有溃疡现象的人,是属于糖尿病体质的人,如果不采用糖分燃烧法治疗的话,很难使身体恢复正常。

耳朵会不会长恶性肿瘤

耳朵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会长恶性肿瘤,但其发生率较低,较为少见。在外耳有乳头状瘤。其表面高低不平,呈棕黄色如肉芽样。此病初起属良性,但可恶变为乳头状癌。此外尚有盯腺的恶性肿瘤。

中耳癌以原发者为多,且多有慢性化中耳炎史,少数可继发于外耳,鼻咽、颅底或腮腺部位的癌肿。检查时可见耳道深部肉芽样新生物,质脆易出血,耳道内流血脓性分泌物,耳鸣,听力下降。一些患者直到出现面瘫,还误以为是中耳炎。因此,对长期流血脓,耳内有易出血息肉状物者应先作病理切片,伴有面瘫者更应加以警惕。X线摄片、CT扫描对确定原发癌肿和病变范围是有帮助的。禁止在理发摊使用末经消毒的工具挖耳,积极防治慢性脓性中耳炎,对防止交尺感染引发乳头状瘤和减少中耳癌肿的发生,是极为重要的预防措施。

中医观耳察病识健康

我们如何对耳朵进行观察?主要从颜色、光泽,形态变化,定位诊断等几个方面把握进行。

(1)望耳廓的形态

正常耳廓肉厚而润泽,无隆起物,耳廓血管隐而不见,耳轮光滑平整。中医认为,耳廓较长,耳垂丰满,是肾气充沛的象征。肾气充足者多健康长寿。耳廓异常则是有病的表现。常见的耳廓异常有下面几种表现。

耳廓相应部位产生形态改变,有一结节状隆起或见点状凹陷、圆圈形凹陷、索条样隆起及纵横交错的线条等形状,常见于肝病、胆石症、肺结核、心脏病、肿瘤等疾病。如肝硬化的患者,在耳廓肝区处多可呈现隆起和结节,边缘清楚。耳廓相应部位出现高于周围皮肤的点状隆起,见有水泡样丘疹,俗称鸡蛋疙瘩,颜色可红可白,常见于急慢性气管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阑尾炎、急慢性肾炎、膀胱炎等疾病。耳轮出现粗糙不平的棘突状结构,常见于腰椎、颈椎骨质增生等疾病。

耳垂上有一条自前上至后下的明显皱褶的斜线纹(可以单耳,或双耳同时发生),常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有资料表明,冠心病患者耳垂有皱纹的比没有皱纹的死亡率高。例如,冠心病伴耳垂有皱纹的患者8年死亡率最高,占78%;有耳垂皱纹而没有冠心病的患者8年死亡率(72%),较有冠心病而没有耳垂皱纹的8年死亡率(57%)要高。耳垂活组织检查发现:患者耳垂弹性蛋白质含量较正常人低。体内弹性蛋白质低说明有动脉硬化。针灸图显示出耳垂皱纹中某一点与心脏相连。

(2)望耳廓的色泽

正常耳廓色泽微黄而红润。全耳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亦见于贫血病;全耳色青而黑,常见于剧痛患者。耳朵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以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耳垂经常潮红,为多血质体质者。由于受寒,耳垂变为紫红色,就会肿胀发展为溃疡,还容易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另外,当脏腑或躯体发生病变时,在耳廓的相应部位也会出现各种变色的阳性反应。其规律是:急性炎症性疾病的阳性反应呈点状、片状红晕、充血、红色丘疹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阳性反应点多数呈白色点状、片状或呈点状白色边缘红晕等;肿瘤疾病的阳性反应呈结状隆起,以暗灰色点状、片状形态出现。对耳廓上出现的变色,先与对侧耳廓对照,是否在相应部位也有(双侧存在阳性反应有诊断意义);再用探棒触压,有压痛者为阳性反应。这样可以提高“观耳察病”的准确性。

中医观嘴唇看“中毒”现象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