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古人养生智慧 > 导航 > 三支养生汤

古人养生稳固“三支点”

古人养生智慧。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怎么才能作好中医养生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古人养生稳固“三支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物理学上有三支点的稳固性,古人在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稳固性的三支点。

三戒 春秋时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为纵欲、斗殴及贪婪,均可危害健康、损伤人的身体,导致病患滋生,甚至威胁生命。

三去 与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提出,养生须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必须去除极端的、过分的、奢侈的欲望。这既是讲的道德修养,也是养生保健的准则。

三有 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指出,一个人若想少生或不生病,健康长寿,必须在生活上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作有序,反之,则易生病。因为,暴饮暴食,姿食肥腻,睡眠不足,不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无规律等,是酿成多种疾病的诱因。

三寡 祖国医学总结古代养生经验,概括为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中医历来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精充、气足、神旺是人体健康的标志;而精亏、气虚、神弱,则是产生疾病与人体早衰的根源,所以,注意重视保养精、气、神,做到三寡,是健康长寿的要诀。

三慎 古代的,还提出贵在慎食、慎药、慎激动。尤其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做到这三慎。临床上发现,在饱餐一顿美味佳肴之后诱发急性胰腺炎、心肌梗塞而死亡的病列并非罕见,因情绪激动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急发者也时有发生。此外,目前市场上保健药品多如繁星,如不根据自己体质的具体情况选用,或滥服人参、鹿茸等补药,常常事与愿违,产生毒、副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危害,影响健康。

yS630.Com相关推荐

古人有训 养生需节食


饮食失度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平衡饮食应当成为现代饮食科学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了解一下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此后,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在节制饮食方面,继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暴饮暴食

一次食量过大,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于是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给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为此,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这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办法。唐代药王、长寿老人孙思邈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诫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重温这些节食训诲或以此劝导孩子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就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饮食不可勉强

出现厌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病理性厌食;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关于勉强进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总之还是伤脾胃,而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所以注意节食,保护脾胃,实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

进食要定时定量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明代《修真秘要》更说得明确: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

胖人更应缩食

古代养生家有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这句话中的科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这样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制饮食的问题,早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重视。意大利学者考纳娄,于1958年所著《延身健身的可靠秘法》中提出节食延寿说。他自己严格遵守节食原则,每天只吃固体食物360克,喝液体饮料400克,结果他活到100多岁,而在83岁高龄时,据说还能骑马、爬山和写作。美国科学家谢尔登,从1928年开办健身学校达40年之久,通过节食调节生活制度,使数万名各种病弱患者恢复健康。苏联皮茨赫拉乌里教授,在他1975年所著《高加索人的长寿》一书中,为百岁老人制定的饮食原则是:食量适度。

纵观古今中外养生家的经验,都十分强调节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所以在饮食养生方面,第一是要全面摄食,使营养平衡,第二是要饥饱得中,保持肠胃的正常功能。在这一前提之下,因人制宜地确定合理饮食制度。这便是古代养生家节食观给予我们的启示,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

古人激发房事的养生术


本文导读:房事是夫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那么要如何过房事呢?古人对过房事有哪些秘诀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般而言,夫妇性交可有两种不同的开始方式:一种是猝然而上;另一种是先爱抚相感,待双方均兴奋时才开始;显然,前者是不符合性卫生的,也易导致矛盾和病痛;后者则能适应夫妇性生活关于性心理生理的要求,使双方享受高质量的性乐趣,但却常不易为男女尤其是青壮年夫妇所习惯采用,如能适应则双方受益无究。

性前嬉主要包括拥抱、亲吻、触抚、情话等调情内容。在中国古代房中术甚为重视这些动作和措施,认为性交前务必先有舒缓轻柔和有序的相互爱抚嬉戏阶段,使情绪和谐、性欲感动。

如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医简《合阴阳》中就曾认为性前嬉是为了达到 男候四至 (即男子阴茎呈现充备、勃起、坚挺、久而发热的四种征候);女子达到 五欲 (即亲吻、拥抱、触抚性敏感区、吮吸舌唇和紧贴缓摇,可使女方产生面颈红晕发热,乳房隆实,鼻出微汗,口津润滑,女阴流液,咽干咽唾等五种性欲感动征象)。如双方分别达到 四至 、 五欲 ,则正式性交时定能气血舒畅,性欲满足。

在另一本中国古代性典《玉房指要》中,也认为此类戏道动作宜从容安详,可先触抚肘窝、腋旁、上肩胛、到颈项、环眼周、抚面颊,再下锁骨上窝,揉抚乳房,经上腹、脐、丹田(脐下三寸处)、阴阜、大腿内侧、外阴、阴蒂(或阴茎)等处以申情爱,相互拥抱、亲吻、吮吸口中津液,唤起对方的性兴奋,其后才正式性交。

书中并指出,这种性交前的 戏道 ,即不违背人之常情,又可益寿延年,也可说是一种性乐趣。古人的这类经验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另外,夫妇性交前除上述嬉戏外,古人还提倡精神情志的适应。

精彩推荐:全球10大长寿食物排行榜 夏季不能多吃的6大水果

古人养生的7个小动作


明代医家胡文焕总结前人健康长寿经验,提出养生“小动作”的健身方法,简单易行。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面宜多擦气血平。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

同时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为运睛,即眼球转动。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以上方法均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动作要轻缓,次数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贵在坚持,必有益处。

超强!古人养生长寿十诀


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跟古人学习饭后养生法


本文导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就想自己更加长寿了,这其中肯定有不少追求的人在,对于养生,古人就对其有诸多的想法了,如: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下面就跟小编学习下古人如何养生。


《摄养枕中方》中记载 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二、饭后先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 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 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

三、饭后再揉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 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 并要求 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 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若 饱食则卧 ,就会 生百病 。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四、饭后听音乐

《寿世保元》中说 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 道家也有 脾脏闻乐则磨 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支嗽


病名见《不居集》卷十五。

①即支饮。

②即支咳。

七款止咳食疗方治咳嗽

春季是咳嗽高发季节,咳嗽久拖不治很容易引发一些肺炎等严重疾病,那么咳嗽怎么办呢?咳嗽吃什么好的快?今天小编给大家盘点了一些咳嗽食疗方法以及其它一些咳嗽偏方。

对症食疗方

蜜饯萝卜梨一枇杷饮一杏仁粥一梨丝拌萝卜一柿霜糖一杏仁饼一秋梨白藕汁一石膏粥

◎首选食材:萝卜

属性味甘、性凉。

功效生津开胃、润肺化痰、祛风涤热、平喘止咳、顺气消食。

存放干燥、阴凉处。

挑选以外皮光滑、无黑心、无糠心、不抽薹、颜色鲜亮无萎蔫皱皮者为佳。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有声为咳,有痰为嗽,既有声又有痰者称为咳嗽。它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有把呼吸道过多的分泌物或异物随着气流排出体外的作用。发病多见于老人和幼儿,尤以冬春季节为最多。以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百日咳,支气管扩张等。

蜜饯萝卜梨

原料:白萝卜1个,梨1个,蜂蜜50克,白胡椒7粒。用法:将白萝卜、梨洗净切碎,放入碗中,倒入蜂蜜,放入白胡椒,装锅蒸熟为度,将白胡椒拣出,分2次温服。功效发散风寒,止咳化痰。

附注白胡椒辛热,有温中散寒之功效,可发散风寒之邪;萝卜下气化痰、宽中消食;梨可润肺止咳;蜂蜜味甘性平,有补中润燥之功效,可补益脾胃,以增化痰之力,又有润肺止咳之功效。蜂蜜可缓胡椒辛辣之太过,胡椒辛散可防蜂蜜甘腻滞痰之弊。

此方是治疗风寒咳嗽的良方。

枇杷饮

原料:枇杷10克,鲜芦根10克。用法:枇杷叶去毛,洗净烘干,鲜芦根切片,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用武火煮沸,文火熬煮20~30分钟即成。温热顿服。功效祛风清热,止咳和胃。

附注芦根甘寒,入肺胃二经,清泄肺热、润燥止咳,且兼透散风热;枇杷叶苦平,既能清肺化痰、下气止咳,又能和胃止呕。本方对风热咳嗽,兼有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者,尤为适宜。

杏仁粥

原料:杏仁(去皮尖)15克,粳米50克。用法:将杏仁、粳米加水2碗,煮至粥熟,趁热分服,令其微汗出。功效散寒止咳,化痰下气。

附注杏仁苦温入肺经,有下气止咳之效;粳米健脾益胃。合而为粥趁热服,盖被令微汗出,取祛风散寒之效。

梨丝拌萝卜

原料:白萝卜250克,梨100克,生姜少许,麻油、精盐、味少许及调料,拌匀凉食。功效清热化痰,生津润燥。

附注萝卜辛甘凉,能清热下气化痰;梨味甘微寒,能清热化痰、润燥生津;生姜辛散,解表宣肺。本方甘淡,药性平和,对从燥咳嗽是较好的辅助治疗之剂。

柿霜糖

原料:柿霜、白糖各等量。用法:柿霜、白糖入锅,加水少许,文火炼至挑起呈丝状,不黏,稍冷后倒入涂有熟菜油的瓷盘中,压平.切块,随时含咽。功效清肺润燥,止咳化痰。

杏仁饼

原料:杏仁(去皮尖)40粒,青黛3克,柿饼1个。

用法:杏仁炒黄,研为泥状,放入青黛拌匀,放入掰开的柿饼中摊匀,用湿泥包裹,煨热:分2次早晚分服。功效清肝润肺止咳。

附注杏仁宣肺降气止咳,为治咳之要药;青黛清肝降火凉血;柿饼润肺止咳止血,亦能矫青黛之苦味,使易于食用。

石膏粥

原料:生石膏60克,粳米50克。用法:以2000毫升水煮石膏,煎成l000毫升取汁去渣。将淘净之米入汁煮粥,粥成即可食用,分2次温服。功效清热泻火,止咳定喘。

支咳


支咳 病名。又名支嗽。证见咳嗽引痛心下硬满。见《诸病源候论咳嗽病诸候》。

五个养生食谱 防治咳嗽有高招

虽然已经到了春暖花开之时,但是气温始终不能稳定。早晚温差大,会影响我们身体。感冒,咳嗽,发热,生病的一条龙形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免不了被这多变的季节气候所苦恼,今天呼啦啦降温以后感冒就与你不分家了,然后咳嗽也形影不离地来到。如果出现这种咳嗽症状的话,我们在看病吃药的同时,也可以用一些食疗的方法来缓解身体的难受之处。

风寒咳嗽型

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兼有头痛恶寒、发热无汗等。

对症饮食:葱白糯米粥 长3厘米肥大葱白5段,糯米50克,生姜5片,米醋5毫升。将前三味洗净,共煮为粥,粥熟后加米醋,每日两次,趁热服用。有散寒解表、温中止咳的功效。

风热咳嗽型

表现为咳嗽气粗、痰黄黏稠、咯痰不爽,兼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等。

对症饮食:桑菊茶 桑叶、菊花各10克,白砂糖适量。将桑叶、菊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加盖焖15分钟,再加入白砂糖适量,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有疏风散热、宣肺止咳的作用。

燥热咳嗽型

表现为干咳连声,咳甚则胸痛,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鼻燥咽干等。

对症饮食:梨羹 生梨1个,川贝母3克,冰糖适量。将生梨洗净,切碎,加川贝母、冰糖炖水,饮服,每日两次。有清热宣肺、润肺止咳的作用。

痰湿蕴肺型

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白黏腻、胸脘满闷、恶心纳差等。

对症饮食:二陈汤粥 茯苓、半夏各9克,陈皮6克,粳米50克。先将前三味药煎取药汁,去渣,然后加入洗净的粳米煮粥。此为1日量,分早、晚两次空腹食。有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

肺阴虚型

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午后潮热、口干颧红、失眠盗汗等。

对症饮食:银耳百合汤 银耳、百合、沙参各10克,冰糖20克。将银耳用凉开水浸泡至涨大变软后,放入沙锅中,与百合、沙参、冰糖一起加水以文火炖煮1小时即可。有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的作用。

古人养生稳固“三支点”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