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耳养生法

2019-10-12

中医揉耳调经防病

中医春季养生防病知识。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揉耳调经防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中医指出,经过耳朵最重要的经脉是三焦经和胆经,三焦是连缀五脏六腑的,因而按揉耳朵可使三焦经畅通,预防病症发生。而胆经出问题,容易引发耳朵疾病,另外肾开窍于耳,所以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也有关系。由此可见耳朵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以下中医介绍几种按揉耳朵防病症、调经络的方法。

鸣天鼓

天鼓者,指耳中之声。用双手掌掩耳,双手食、中、环三指轻轻叩击风府穴附近36次。此法既可以增强听力,又可以缓解脑疲劳。工作间歇闭目养神之时鸣击天鼓,轻轻松松保持头清耳明。耳部有外伤及中耳炎,暂不宜应用此法。

鸣天鼓的具体做法是:先用我们的手掌心,即用劳宫穴贴住耳孔,把整个手搭在后脑勺上,将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后往下一弹,产生一个弹击的力量,就这样使劲压住听闻穴,然后弹拨后脑壳,弹几次再压紧,然后突然放松,耳朵就会有一种特别清爽的感觉。经常这样做对耳朵的保健作用很大。

旋摩耳轮

以两手掌自上而下按摩耳廓,然后水平方向按摩耳廓前面和后面,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每日二至三次。有清脑醒神聪耳的作用。

耳为宗脉所聚,是一个全息器官,全身脏腑、躯干、四肢在耳朵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身体的疾病在相应部位有异常反应点。因此按摩耳廓对全身脏腑有刺激调整作用。对异常反应点的刺激,对慢性疾病还有辅助的治疗作用。

搓摩耳廓可以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因此而不受伤及有冻疮时,暂不适于应用此法。

振耳道

两手食指指面按压耳道,一按一放,快速震动,使耳道内产生振动,并传至大脑。每次5~10分钟。或是用食指塞耳窍,压耳门,然后骤放各三次。此法可以单独作为一种保健方法,可增强听力,醒脑通窍,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名等疾患。也可与鸣天鼓配合运用增强保健效果。

现代生活中因压力劳累而经常耳鸣的人,经常用此法保健,可以缓解症状,健脑聪耳。耳部有炎症的暂不适于应用此法。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搓耳补肾法 教你防病治病不求人


导读:耳朵是人体重要的听觉器官,每天按摩耳朵还可以起到保健作用,无病搓耳可强身健体,有病还可以起到治愈的作用。是不是很神奇呢?

轻按耳朵有效预防4种常见病

1、失眠

用拇指、食指相对,对压耳廓上的三脚窝、对耳屏、对耳屏后沟等处,重点按压神门、晕点、脑点、失眠等穴位,每部位揉按10~30次,每日2~4次,尤以入睡前最为重要,双耳交替进行,4~7天为一疗程。或用火柴棒代替手法按摩。此法对于改善睡眠有显著效果,在睡前按压效果尤其显著,往往在揉按中就进入梦乡了。

2、痛经

用拇、食指相交,对压耳廓上的三脚窝、对耳屏、耳垂背面外侧部等处,重点按压子宫、卵巢、会阴等对应穴位。要求用力适中均匀,每部位揉按20~40次,每日进行3~5次,尤在痛时为最好,双耳交替进行。

3、预防感冒

用拇指、食指相对压迫耳廓上的耳屏,重点按压外鼻、内鼻、咽喉等对应穴位,要求一压一松,用力适中均匀,有一定痛感,每部位做10~30次,双耳交替进行,4~7天为一疗程。或借助钝头的小木棒或火柴棒,面对镜子,按照耳穴图触压耳廓上的外鼻、耳尖、感冒、枕穴等,以能耐受为度,其它同拇指按摩法。具有很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特别对于那些体弱多病的朋友。

4、肥胖症

用拇指、食指相交,对压在耳廓上的三脚窝、耳甲艇、屏间切迹、耳屏等处,重点按压便秘点、大肠、内分泌、饥点、肾上腺等穴位。要求一压一松,用力适中,均匀。每部位揉按10~35次,每日3~5次,尤以饭前、饭后为主。双耳交替,4~7天为一疗程。也可对着镜子用火柴棒按压,按压强度以能忍受为度。

搓耳补肾 教你如何按摩耳穴防病治病

中医认为,耳朵虽小,但分布着上百个防病治病的穴位。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补肾壮腰、养身延年。

下面教您几招耳部穴位按摩防病治病的按摩方法。

按摩耳穴防病治病

耳廓主要由弹性纤维软骨、软骨膜、韧带、退化了的耳肌及覆盖在最外层的皮下组织和皮肤所构成。耳廓的皮下有极为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分布。别看耳朵小,它上面分布着上百个可以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穴位。中医传统疗法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现耳廓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存在着一定的生理联系,20世纪50年代,法国人诺吉提出了人的耳朵形如胚胎倒影的理论,并在全息理论指导下提出了供耳部针灸推拿使用的耳穴图。

中医讲肾开窍于耳,经常搓耳廓可以防病治病,并能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具体耳部按摩方法如下:

耳部按摩1:时常手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往返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病症。

耳部按摩2:经常提拉耳屏、耳垂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耳部按摩3:多提拉耳尖

用双手拇、食指夹捏耳廊尖端,向上提揪、揉、捏、摩擦15-20次,使局部发热发红。此法有镇静、止痛、清脑明目、退热、抗过敏、养肾等功效,可防治高血压、失眠、咽喉炎和皮肤病。

摩耳的6种具体方法:

1、摩耳轮

双手握空拳,以拇指、食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尿频、便秘、腰腿痛、颈椎病、心慌、胸闷、头痛、头昏等疾病。

2、拉耳屏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自内向外提拉,手拉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3、扫外耳

以双手把耳朵由后向前扫,这时会听到嚓嚓的声音。每次20下,每日数次,只要长期坚持,必能强肾健身。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ABC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中医讲述活血调经中药丹参


【导读】中医讲述活血调经中药丹参: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多为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河南、山西等地。生用或酒炙用。那么就让中医讲述活血调经中药丹参吧。

丹参

【药性】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功效】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燥。

【应用】

1.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产后瘀滞腹痛 丹参功善活血祛瘀,性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善调经水,为妇科调经常用药。其性偏凉,对之证尤为相宜。亦常配川芎、益母草等用药。若配吴茱萸、肉桂等用,可治寒凝学滞者。

中医讲述活血调经中药丹参

2.血瘀心痛,脘腹疼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症 本品善能通行血脉,祛瘀止痛,广泛应用于各种淤血病证。若治血脉瘀阻之胸痹心痛,脘腹疼痛,可配伍砂仁、檀香;治跌打损伤,肢体淤血作痛,常与当归、乳香、没药等药同用;治风湿痹证,可配伍防风、秦九等祛风湿药用。

3.疮痈肿毒 本品性寒,既能凉血活血,又能清热消痈,可用于热毒瘀阻引起的疮痈肿毒等药用。如治乳痈初起,可与金银花、连翘等同用。

4.热病烦躁神昏,心悸失眠 本品入心经,既可清热凉血,又可除烦安燥。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以安神定志。用于热病邪心营之烦躁不寐,甚或神昏,可配伍生地、玄参、黄连、竹叶等。用于血不养心之失眠、心悸,常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 反藜芦。孕妇慎用。

中医秋季养生之防病保健


秋季在防病保健方面,人们一定不要掉以轻心,原因是秋季气候变化较大,若不谨慎起居,便会患病。

秋季的气候,以秋分节气为分野。初入秋令,天气仍然很热,所以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说。但是,“立秋早晚凉”,这时虽然中午炎热,早晚气温已明显下降,一日中温差较大,人们晚间能够安寐。秋分以后的深秋,才是典型的秋凉时节,秋风送爽,云淡天高,气候干燥。若到了晚秋,则秋霜降临,气候已经转冷。

由上可知,秋天是气温多变的季节,热、燥、寒气候皆有,在我国一些地区还以湿为主,如四川盆地。因此,在秋天一定要高度重视防病保健,具体他说,要注意对下列疾病的预防:

(1)疟疾病的防治。

民间有歌谣:“八月谷子黄,摆子要上床,十有九人病,无人送药汤”,这里充分反映了过去疟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性。

疟疾,老百姓又叫做“冷热病”、“打摆子”,此为夏秋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即使是现在,世界上每年仍有2~3亿人得疟疾病,每年因为得疟疾病而死亡的病人竟高达300万左右,可见,在秋天要重视对疟疾的防治。

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由蚊子传播,疟原虫是一种很小的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肝细胞和红血球中,以血红蛋白为营养,当蚊子咬人吸血时,把疟原虫带入人体血液,引起传播流行。

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这在医学上叫做寒战,大约持续几分钟左右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40℃,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危及生命。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第二年春天,还须进行休止期治疗,以达到根治。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中药预防在这方面也大有作用,如常山、鸦胆子、青蒿等均有很好的预防疟疾作用,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灭蚊。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若适当口服些维生素b1片,也能收到防治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由于疟疾的传染来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带虫的人,故要积极治疗疟疾病人和带虫的人。尤其是带虫的人,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中才能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

(2)支气管哮喘的防治。

哮喘的发作,多半是季节性的,每年夏未秋初开始发作,仲秋季节发展到高峰,寒冬腊月减缓。哮喘属于过敏性疾病,秋天气候由热转凉、哮喘患者适应不了这种变化,加上花粉、尘埃(煤气、霉菌、冷空气等等过敏因素的刺激而使哮喘发作。

哮喘,民间又俗称“吼包”,是一种反复发作难治的慢性疾病,所以人们又叫它为“老吼包”。此病各种年龄。不同性别都可患,平均患病率约2%,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得了哮喘以后容易反复发作。

在病人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鼻痒、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迅速出现喘息。因为痰粘稠,不易咳出、往往使患者被迫坐起。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头昏、心跳等症状。发作时间从几分钟到数天不等。

支气管哮喘病的主要治疗措施是:

在刚出现早期感冒症状时,应多饮茶水、亦可用野菊花、桑叶各10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或服中成药银黄片,清热消炎片;

在有哮喘先兆时,可选用非那更片,每次12.5毫克,每日2~3次;扑尔敏片,每次2~4毫克,每日2~3次;

最常用的平喘药是氨茶碱每次0.1~0.2克口服,每日1~3次。“异丙荃肾上腺素0.25%~0.5%浓度的气雾剂喷吸,平喘效果迅速;若哮喘中度发作,病人己不能平卧,必须注射药物以达到止喘目的,同时还要注意消炎,祛痰。

由于哮喘是一种容易发作的慢性病,因此病人在缓解期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要避开过敏源:常见的过敏源有风媒花粉(枸树、蓖麻、蒿草等)、霉菌孢子、屋尘、螨、某些生产性粉尘(如棉尘、蚕蛾的粉尘、山药粉,某些洗涤剂及某些化工厂的刺激气体、药品)等;若哮喘病人知道自己对什么过敏,就应尽量避而远之。若个别对空气中粉尘过敏的,就需集体动手,绿化环境,净化空气。

其次要暑天治疗:从小暑至立秋,人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单位发现,缓解期经用温补肾阳的右归丸为主方进行治疗,预发季节性复发之有效率高达90.8%;若再配合补肺汤或玉屏风散以肺肾双补,其效更佳。

第三应怡情悦性:许多临床资料表明,由于情绪因素而诱发哮喘者,约占30%~70%。情绪诱因包括过度紧张、焦虑,尤其是忧虑、委屈和气恼等,虽然不是哮喘的原发病因,却可影响发作的次数和病情,因而哮喘患者必须作到怡情悦性,襟怀坦荡,避免情志刺激,以免复发。

第四,要重视饮食调养:应多吃萝卜,白萝卜湖萝卜均可。白萝卜可消痰化气、而哮喘病人平时痰多气壅;胡萝个富含维生素a,可增强抵抗力,防止因感冒诱发哮喘。若一些哮喘病人察觉自己是吃了某种食物(如虾、蟹)诱发哮喘,或加重了病情,则一定要严禁这些食物。

第五,应避免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会消耗正气,损伤脏腑,造成抵抗力低下,而成为哮喘发作的诱因。

(3)便秘的防治。

之所以强调在秋天要重视防治便秘,这是因为秋天气候干燥,而燥伤津液,肠道干涩,从而易引起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坚燥、欲便不得、艰涩不畅的病证。它并非大病,若治疗得当或生活调摄适宜,一般容易痊愈。但若治疗不当,滥用泻药,虽可取效于一时,久则反加重病情。便秘重者,可引起腹疼纳呆、恶心呕吐、烦躁失眠;并易引起痔疮、肛裂、便血等病;由于排便困难而过度努挣,尚可诱发疵气,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甚至有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的危险。因此,一定不要忽略了便秘的治疗和预防。

治疗:当针对形成便秘的原因对症治疗。若是热结津亏型,症见小便黄、口臭、苔黄、脉弦滑,治宜清热滋阴,药用生地12克、女贞子10克、火麻仁10克、金樱子10克;若是血虚肠燥型,症见头晕心悸、唇舌淡、脉细,药用生地12克、当归9克、火麻仁10克、桃仁10克、柏子仁10克;若是气滞不行型,症见暖气频频、欲便不得、腹中胀满、脉弦者,药用沉香9克、木香10克、槟榔9克、枳实6克、火麻仁9克;若为浊阴凝结型,症见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药用半夏、桂枝、肉苁蓉、锁阳各10克。除方药外,一些中成药亦可采用,如润肠丸、麻仁滋脾丸、清宁丸、更衣丸等。

预防:首先要饮食有节,因为饮食不节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食物品种选择不当。一般说来,、水果及含油脂多的食物,多能润肠通便,可适当多用;而辛辣干涩之品,多能加重便秘,则应少用。

其次应注意精神起居:因为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气机郁滞,这样就能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使腑气不通,导致便秘加重。因此,便秘病人应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直肠的排便运动产生条件反射而按时大便。

(4)小儿秋季腹泻的防治。

进入秋季时,有些婴幼儿容易发生吐泻,这些进食即吐,每天还排5~10余次的稀便,好似蛋花汤样,明显消瘦,这种病是典型的季节病,医生们称为“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感染引起的婴幼儿腹泻,不但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而且遍及世界各大洲,是一种世界性疾病。

本病发病猛烈,除应及时送到医院诊治外,重要的是做好护理,因为合理的家庭护理对尽快恢复的健康也有很大关系。在饮食方面,要保证的进食进水量,原则是排多少要进入多少。要注意婴幼儿腹部保暖,因秋季气候渐凉,腹部容易受寒,腹泻病儿的肠蠕动本已加快,腹部若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腹泻不仅不会停止,而且还会加重。

预防“秋季腹泻”,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不给小孩喝生水,坚持饭前便后用流水洗手,讲究哺乳卫生。对婴幼儿来说,应积极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品,它含有很多免疫抗体以及杀菌物质和帮助消化的酶、婴儿不易得感染性腹泻,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若一旦发现病人,一定要早期隔离,早期治疗,防止扩大传染。

(5)秋季要重视脱发的防治。

之所以要强调在秋季防止脱发,原因是秋天气候干燥,人们若保养不当,易伤肺气。按祖国医学理论,肺主皮毛,肺气虚则卫外不足、毛发不固。故金秋时节,脱发相对增多,这时如果不注意保养,或盲目用药,将会使脱发加重。

引起脱发不外乎先天遗传的因素与后天的因素。后天的因素很多,所以要尽可能纠正一些不良的习惯以预防脱发:

一要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紧张,每天要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用脑过度和长期失眠者,容易过早脱发;

二要少食油腻、辛辣等带有刺激性的,如咖啡、烟、酒等。避免服药过量及服食有毒物质;

三应注意对头发的护理,每隔3~5天洗发一次,使头发常处于清洁的环境中,少用热水及碱性肥皂洗涤,也少用含氯量高的自来水洗头。

四是平时多做头部的保健按摩,晚上临睡前用头刷将头发刷30下,这样可将头发所粘附的尘垢刷掉,并可以促进头皮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生发、固发和增加头发的光泽。

若已患脱发,当及时治疗。若属血热风燥型,症见头发干燥、疏稀脱落、头皮燥痒、舌红、脉数,可用凉血消风散加减:生地12克、当归12克、白吉利12克、荆芥6克、蝉衣6克、羌活6克、苦参6克、苣胜子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若属脾胃湿热型,症见头发潮湿,状如擦油或水浸、疏稀脱落、苔黄腻,可用健脾养发汤加减:炒白术12克、泽泻12克、猪苓12克、白鲜皮12克、生地10克、何首乌10克、赤石脂10克、苍术10克、羌活3克、川芎3克、山楂18克、虎杖15克。

(6)秋燥慢性咽炎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特别重视对咽喉炎的防治,是由于秋天气候多晴少雨、气候干燥。咽喉炎若在急性期得不到彻底治疗,就会成为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慢性咽炎的主要症状是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津伤、虚火上的所致,治宜滋阴清热,清利咽喉,药用:生地12克、麦冬9克、白芍6克、丹皮9克、贝母9克、玄参6克。甘草6克、薄荷10克、胖大海12克、青果6克。亦可用麦冬3克、甘草1.5克、银花3克、乌梅3克、青果3克,以开水泡,经常服用。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绿豆饮以绿豆、青果、乌梅煮汤加蜜经常服用;雪梨浆以大碗盛清冷甘泉,将梨、荸荠、白萝卜切片,浸入水中,经常服用。或以梨、荸荠、白萝卜取汁服用。

(7)男性秋季不要忘了防阳痿。

原因是男性阳痿病的发病率在秋天常常高于其他季节,据有人统计1102例阳痿病人,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者共有772人,其分布是:秋季386人,占50%;夏季116人,占15%;春季39人,占5%;冬季231人,占30%。说明在秋季阳痿病的发病率高。

阳痿是男性生殖器痿弱不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种病症。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国内的离婚案中,有3/4是由女方提出来的,其中有大部分是因为丈夫患有性功能障碍,尤其是阳痿。

精神因素是引起阳痿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约占发病总数的85%~90%。例如夫妻关系不睦,对女方怀有敌意;或夫妻间的性生活互相配合不和谐,没有得到理想的性满足,对性行为引起反感,导致阳痿发生。环境不适,如一屋内多人居住,时有戒心或有顾虑,也可以导致阳痿。但有不少人发生阳痿,是由于缺乏性的知识,心中恐惧,害怕失败而使女方不满意,于是就形成阳痿;或某次不满意,就误认为自己有阳痿等。由于这类人有疑虑或恐惧心,每次虽有性的要求,但到准备时,思想上又出现紧张、害怕、担心的念头,结果反而使勃起的软缩,不能。除此以外,过度及房事过度,也是引起阳痿的常见原因。房事过多,特别是重复,即一次时,又连续再,由于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引起勃起及射精。日久,勃起神经中枢呈抑制状态,就会产生机能性阳痿。

还有一类阳痿属器质性,目前治疗较困难,原因是由性器官解剖上的缺陷所致。

祖国医学认为此病与肝、肾、阳明三经有关,临床上可分以下几类:

肾阳不足:症见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不举、舌胖润、脉多沉细,当温补肾阳,用右归丸加减:熟地10克、山茱萸8克、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肉桂8克、附子10克。巴戟天10克、仙灵脾15克、阳起石8克、鹿角胶8克。

心脾虚损:症见阳痿不举、心悸健忘、不思饮食、舌淡脉弱,用归脾汤加减;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8克、黄芪30克、桂元肉8克、酸枣仁8克、木香3克、当归10克、菟丝子10克、补骨脂10克。

肝郁不舒:症见阳痿不用、胁肋胀痛、脉弦,宜疏肝解郁,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白术9克、茯苓8克、菟丝子8克、甘草5克、香附5克、补骨脂10克、枸杞子10克。

湿热下注:症见阳痿不举、阴囊潮湿,小便赤涩、苔黄腻、脉弦滑,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车前子10克、栀子6克、泽泻8克、木通6克、萆藓8克、黄柏6克、苍术30克、薏苡仁60克。

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采用针灸疗法:取肾俞、命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八髎。每次选3~5穴,毫针刺用补法,或针灸并用。饮食疗法可选韭菜90克,洗净切段,羊肝120克切片,铁锅急火炒熟后佐以醋食用,对命门火衰之阳痿效果好。

(8)姜片虫病的防治。

秋天之所以要提出防治姜片虫病,是由于本病的感染多发生在秋季。姜片虫成虫长约3~7厘米,宽12厘米。活时呈肉红色,形似姜片。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消化道及全身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重者可发生贫血、浮肿和发育障碍等。由于姜片虫病是由生食菱角、荸荠等而感染,因此本病的感染大多发生在秋季这类食物的收获期。特别是在采摘时边采边吃而获得感染的机会更多。对于重症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改善营养和纠正贫血、然后再予驱虫。驱虫药有硫双二氯酚、六氯对二甲苯等。

本病预防的关键是提倡尽量不生吃菱角、荸荠、莲藕,也不要用牙齿啃皮。在生吃时一定要充分洗擦,并用开水烫泡几分钟或在阳光下晒过一天时才吃用。要讲究卫生,不喝生水,接触过水生植物或污水时要洗干净手,防止囊蚴污染。(9)秋季防病要灭蚊。

这是由于蚊子是疟疾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特别是初秋时节,是蚊子活动的“旺季”,也是发生疟疾的高峰季节。对于蚊子来说,其孳生最理想的场所是死水潭、沟、秋季从湿热多雨的夏季过度而来,有不少地方低洼,造成积水不流,成为一潭死水,非常有利于蚊子繁殖。蚊子成为成虫前的卵、幼虫、蛹等三个生活阶段,都离不开有死水的场所。

蚊的种类繁多,全世界共有2000多种。蚊虫喜欢吸血,但只是雌蚊吸血。蚊子不喜欢强光,白天一般不敢出来活动,但一到黄昏时刻,它就从阴暗的角落里,成群结队地飞出来寻找目标,轻轻地停在人们的皮肤上作祟。由于经蚊子传播的疾病较多,故要重视灭蚊工作。一般他说,消灭蚊虫最有效的方法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房前屋时和室内的积水,特别是不流通的沟渠,要及时疏通。对于能够消灭蚊虫的燕子、蝙蝠、晴蜒、青蛙要加以保护,让它们担负起消灭蚊子的重任。

中医按耳法强身健体


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腺体的关系密切。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病变,都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廊的相应部位上来。如果经常锻炼双耳,对局部按摩,拉引刺激,可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和组织间的代谢,调理人体各部及脏腑机能,达到健身强体的目的。

(一)捏揉耳尖法:用双手食、拇指肚捏、揉、抖耳尖端半分钟,有镇静、止痛、清脑等功能。

(二)捏弹耳垂法:以双手食、拇指肚,分别提揉双耳垂,先轻轻捏揉耳垂半分钟,使其发红发热,然后揪住耳垂向下拉,再放手,让耳垂回原形,此法可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老年性耳聋、减少耳鸣。

(三)挽拉全耳法:右手绕过头顶,以食、拇指夹耳尖向上牵拉左耳36下,换左手同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法。此法可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促进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起到保护视力、减轻喉咙疼痛,防治慢性咽炎作用。

(四)双手扫耳法:用双手掌把耳朵由后面带动耳廊向前扫,紧接着再回过来时带动耳廊向后扫,此法可激活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抗病力,可醒脑、补肾、调合阴阳。

(五)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成空拳,以食、拇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擦摩数十下,使至充血发热。此法有保肝、补肾等作用。

(六)按摩耳屏法:以食、拇指肚夹耳屏(耳中心部),不分凹凸高低,按摩捏揉半分钟,重点按摩耳甲腔、耳甲艇,其属心、肺、呼吸道和消化、泌尿系统反射区。然后用双手中指插入耳道口,指肚向前对准屏内侧,顺逆时针旋转23圈后拔出,如此反复,具有调整理气血,开九窍、益五脏、健美、抗衰老的功能。

月经不调 中医教你养血调经


月经不调 中医教你养血调经,在众多的医学专家里面,陈玉琴老师对于女性疾病的认识有一个新的高度,她擅长通过敲胆经等治疗方法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而对于其他的女性小毛病如月经不调等,她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将通过陈玉琴老师的真实行医经历,来了解如何调节女性的月经状况。

长时间不来月经

现在要讲的第一件事,是关于女生的月经问题。女生有月经,这是一个生理问题,而且从一开始人类形成,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现在呢?不一样了,就变成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就很多女生月经不正常,甚至于有的时候两个月不来,半年不来,甚至还会有的女生一年多都没有月经。那这些没有月经的女生,也是到处看病。这个看病了以后,好象用现在的补品补啊,也不解决问题,情况也是很明显的。

我就遇到这样的一个病人,这个病人是一个日本人,26岁,这个26岁的女生已经结婚了。那么已经结婚的女生对先生来说,当然也喜欢她能够怀孕生子,现在连月经也没有了,这个事情是不是很大条?所以她就去看医生,先看的是西医,然后做了检查,很明确的贫血。所以西医认为你贫血才没有月经。

那么在医学的概念里面,贫血的原因就是缺铁,所以她吃了三个月的铁的合剂。但是在三个月的合剂吃下来以后,月经还是没有,所以医生就说一定是你吸收铁的能力不够,所以就改了,改成什么呢?改成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以后三个月下来,月经还是没有。就让她去看汉医,汉医看了以后,还是没有结果,这样搞来搞去就搞了一年左右了。那么这样一来以后,他的先生在我们大陆,在我们中国做生意,打工,然后就让她太太到中国来看病。

在中国古时候也有女性月经不调,或者有问题,那么中药有很多古方,这个古方下去以后,一般也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但是这个女生到了我们中国以后,吃的中药也是有很长一时间,还是没有疗效。为什么一个女人会没有月经,才26岁,是不是很奇怪?后来几个朋友介绍以后,我们就见面了,我一看她以后,我就告诉她:你的问题不是在于你营养不够,也不是在于你其他任何地方,你的问题就是仅仅在于你睡眠时间不对。

这个问题为什么睡眠时间不对?她是每天,在五年里面,每天是做夜生活的小姐,每天8点钟去上班,早晨5点钟下班,,她把人体造血的时间全部放在上班的时间上面。白天她睡了很多,但是这个睡的很多,违背了人体的生存规律。人并不是24小时都能造血。这样讲了以后,她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她说:睡觉有那么重要吗?我说;睡觉很重要,你去睡就可以了。

但是她不愿意,她说一定要压,我告诉她:我告诉你的话是正确的,你去做就可以了。但是她一定要压,她好象以为我两个手动过了,就以为会有血。我说:我的推拿是推不出血来的,血一定要自己造出来的。这个东西好象对全世界的人都有效。结果她一定要压,我说,你一定要我压,我还是告诉你听,你一定要去睡。那么我们两个人构成了口头的协议:她同意去睡,但是一定要帮她压。

第一次压的时候是在她朋友家里压的,压完以后,下次约在她家里压。一个礼拜过了以后,我到她家,她问我:你看我的血有没有多一点?我告诉她:不用问我。把你的手掌翻过来,自己看自己的手掌。那么我说这个话对大家也有用的,如果你本来血气很少的人,敲胆经啊,早睡觉啊,你就看自己的手掌,这个血多起来了以后,手掌的颜色会变,手背上的血管也会变。那么她听了我的话,把手掌翻过来看,原来这个太太的手掌是什么颜色呢?是苍白的,可以说指腹连一点点红色也没有的,但是一个礼拜下来以后,她的指腹呢,有点黄色,还不是红的,是黄色的。

我也问她:你是怎么睡的?她说:我七点睡到早上七点。我当然很满意。那么下个礼拜又去了,去了以后呢,她的手掌的颜色变成桔黄色,第三个礼拜去是桔红色,第四个礼拜去,门一开,她还没有看到我,就在门背后就说:我月经来了。那么她说了这句话以后,我很感谢她,原来这个客户我是不要她,为什么我不要她呢,不愿意去帮她做推拿?因为我觉得,对我的研究没有什么帮助。你的问题很明白,就是去睡觉就好了嘛。而且你也没有胆囊问题,也没有睡眠问题,能睡也能吃,也能吸收,那你睡了就好了,我干嘛要来帮你做这些事情。

人体按摩穴位图 常揉五部位防病


医学专家认为,人们若经常对身体的五个部位进行刺激,就能有效地防治疾病,健身强体,益寿延年。下面,分别对这五个部位做简单介绍。

一、前胸

摩擦前胸可增强身体免疫力。科学家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肢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穴上至须部下至心窝部穴位100至200次,可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二、脊柱按摩

脊柱可滋养全身器官。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两条最大的经脉中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使气血运行、血脉流畅,滋养全身器官而健身。

三、腋窝

刺激腋窝可促进血液循环。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时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得到养分和氧气的交换,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专家们称之为腋窝运动。

四、肚脐

肚脐常被养生学家营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团穴,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玄病健身、益寿延年。

五、脚底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为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保健的重要性。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

中医宝典:春季防病喝“三粥”


入春以后,风成为春季的主气。风邪多从人体的皮毛而入,是六淫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常为寒、湿、燥、火(热)等邪病的先导,故为“六淫之首”,“百病之长”。

因此,春季里如果能有效地阻止风邪引发的风寒、风热和风燥,就能使机体免受旧病或新疾的侵扰。我国古代医辑《千金方》中记载:“春时宜食粥”。本文为读者推荐三个粥方,如能常食之,定可起到防病和保健的作用。

地黄粥

原料:鲜地黄5 000克,白蜜、粳米、酥油各适量。

制作:地黄洗净捣汁,每500克汁加入白蜜120克,熬成膏状收贮,封好,每次用10克。将粳米约50克煮粥,粥熟时加入地黄膏10克,酥油少许。于每日早晚空腹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润肺。适用于肺、肾阴虚,干咳少痰,咯血,阴伤便秘等症。如为补肾肺用,可在粥中放入熟羊肾,切碎同食;如在粥中加花椒、姜则有温中祛寒、回阳通脉之效。

防风粥

原料:防风12克,葱白2克,粳米60克。

制作:将粳米洗净加水适量煮成稀粥,加入防风药液(提前煮好),葱白(洗净切碎),文火稍煮,调味食用。

功效:辛温解表,祛风散寒。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重者,症见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周身酸痛等。因其能发表、祛风除湿,所以可用于老人周身骨节疼痛、头痛目眩等症。食用时忌油腻、生冷之品。调味宜清淡。风湿热痹症者不宜食用。

紫苏粥

原料:紫苏叶6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制作:沙锅内加入适量水,放入紫苏叶,煮沸1分钟,去渣取汁备用。将粳米淘洗干净,另行烧水,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时,再加入紫苏叶液和红糖,搅匀即成。

功效:紫苏叶味辛,性温,有散寒解表、行气宽中、解郁化痰等功效,能扩张毛细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发汗,其浸液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苏叶与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解表作用。对于体弱者、偶感风寒者有效。风热感冒、体实或咽喉肿痛者不宜食用。

中医养生防病六大观点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对于 中医养生防病的面面观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

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意志观

“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若伏若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

精气观

“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室,积精全神。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养生小漏洞

在日常生活中,健身不一定需要多少投资,也无需太多的时间,只要我们加以留意,便有许多简便易行的方法乃至日常的习惯动作,可以作为良好的健身手段。

中医揉耳调经防病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