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女性养生推拿按摩 > 导航 > 小儿推拿养生

小儿推拿养生

2019-10-12

保健按摩 小儿夜啼怎么推拿

女性养生推拿按摩。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忍饥者长寿,耐寒者体健。”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养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践行的并不多。有没有更好的中医养生方法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保健按摩 小儿夜啼怎么推拿,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导读:做了爸爸妈妈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不过,如果你家有一个夜哭郎那罪可有你受的!不过不用急,让中医推拿来帮你吧!

保健按摩 小儿夜啼怎么推拿

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的一种病证。有的阵阵哭啼,哭后仍能入睡。有的通宵达旦,彻夜不眠,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一般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持续时间数日至数月不定。

病因病机

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恐、食积所致。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拿肚角5~8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或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心经积热:清心火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小肠经100次;掐总筋10次,分腹阴阳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内劳宫50次,揉神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推涌泉100次。

(3)惊骇恐惧: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两分钟;清心火100次,清肝木200次,补肾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摩脊柱2~3遍。

(4)乳食积滞:揉板门100次,补脾土1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捏脊3~5遍,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适宜技术

1.中药:脾寒者可用理中丸加蝉衣、黄连;惊恐者可用安神定志丸;食积者可用消食丸;肾虚者可用肾气丸。

2.耳穴疗法:用压耳法于心、肝、肾、脾、神门、内分泌,辨证取穴分别选取2~3穴,左右交替,中等刺激,10天为一疗程。

3.穴位注射:选足三里、三阴交穴,用维生素B1100毫克(一毫升)和B12250毫克(2.5毫升),注所取穴位内,每日或隔日一次。

注意事项

1.啼哭本身是小儿求生的一种本能,它反映了小儿的不安和需求,故治疗时还应辨一时性啼哭与经常性啼哭。饥、渴、冷、热、尿湿、身痒或包裹过紧等均可产生一时性啼哭,只要去除诱因,其哭自止,不属病态,无需治疗。

2.小而怯弱,避免异声异物,慎防惊恐。

3.平素调护得当,饮食有节,寒温适宜。

4.家长要积极配合治疗,夜间定时叫醒排尿。

扩展阅读

小儿夜啼及早治疗 推拿按摩是关键


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常在夜间啼哭,这种情况虽然很常见,但却一点儿都不正常;小儿夜间啼哭,彻夜不眠,白天依旧如此,久而久之对健康成长肯定有影响;所以小儿夜啼一定要及早治疗,以下是具体治疗手法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病因病机

小儿夜啼多由脾寒、心热、惊恐、食积所致。

中医认为由于中焦脾寒,寒性收引,气血凝滞不通;胎热结于心脾,邪热上乘于心而扰乱心神;偶见异物,暴受惊恐,以致心志不宁,神不守舍;或食积胃脘,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致使患儿阴阳失调,不寐而啼。

推拿治疗

1.治疗原则

该病的治疗原则为安神宁志。中焦脾寒者温中散寒,健脾安神;心经积热者清心泻火,通腑安神;惊骇恐惧者镇惊安神;乳食积滞者消积导滞,理中安神。

2.基本操作

(1)患儿取家长抱坐或仰卧位: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一分钟,按揉人中100次;清肝木100次,清心火100次,揉小天心100次。

(2)患儿俯卧位:自上而下掌摩脊柱3~5遍;捏脊3~5遍,按揉膈俞、肝俞、心俞、脾俞、胃俞、肾俞、命门、腰阳关、膀胱俞,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3.辨证施治

(1)中焦脾寒:补脾土300次,推三关50次,揉外劳宫100次;拿肚角5~8次,顺时针方向摩腹5分钟,振腹一分钟或以透热为度;捏脊3~5遍,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每穴约半分钟;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

(2)心经积热:清心火300次,清肝木100次,清小肠经100次;掐总筋10次,分腹阴阳50次;揉小天心100次,揉内劳宫50次,揉神门100次;清天河水100次,退六腑50次;推涌泉100次。

(3)惊骇恐惧:按揉百会100次,摩囟门两分钟;清心火100次,清肝木200次,补肾水300次;掐小天心50次;摩脊柱2~3遍。

(4)乳食积滞:揉板门100次,补脾土100次,清胃经100次;清大肠经100次,全运内八卦5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方向摩腹3分钟,揉脐及天枢100次;捏脊3~5遍,揉龟尾100次,推下七节骨100次。

小儿夜啼的偏方


小儿夜啼的症状这里就不多说了,但夜啼宝宝的妈妈们肯定是十分担心的,下面介绍几个饮食方子解决小儿夜啼问题。

1.山药茯苓汤治夜啼

材料:山药、茯苓各10克。

制作:将山药、茯苓一起放入锅中,加

适量水煎汤。

用法:加糖调服,连服半月。

适用范围:小儿夜啼。

2.浮小麦饮治夜啼

材料:浮小麦20克。

制作:将浮小麦洗净,加适量水煎。

用法:代茶饮。

适用范围:小儿夜啼。

3.茶叶消宿食治夜啼

材料:陈茶叶适量

使用:将茶叶研为细粉末,用水调和成

饼状,敷于夜啼宝宝的肚脐上, 然后用干净纱布固定上。

适用范围:小儿夜啼。

4.甘草小麦大枣汤治小儿夜啼

材料:甘草10克,小麦15克,大枣10枚。

制作:将甘草洗净,切片,小麦、大枣洗净;然后将

二者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约20分钟即成。食用时捡去甘草。

用法: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2次分服

5.莲子百合糊治小儿夜啼

材料:莲子、百合各20克。

制作:莲子去皮,洗净,百合洗净,将二者—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纯成糊状。

用法:月白砂糖拌食,每曰1~2次。

适用范围:小儿夜晚哭闹不安

6.竹叶莲心汤:竹叶3克,莲子心3克,加水100毫升,熬成浓汁,加糖调味,分两

次喂婴儿,可清心除烦。

7.桂心粥:粳米50~100克,煮粥,等粥将熟时,加桂心米3克,粥熟后再加红糖适

量。每日1~2次,温热食。可温中补阳,驱寒止啼。

8.莲子百合粥:莲子(去皮心),百合各适量,共炖成糊,加入白砂糖适量即成。每

日1~2次,湿热食。可补脾肾,养心安神。

8.药敷涌泉穴赶走小儿夜啼

取吴茱萸、栀子各10克,一起研成细末,鸡蛋一个,去黄,用蛋清将药末调和,压成两个硬币大小的药饼,晚上临睡前用药饼敷在孩子双脚的涌泉穴上,用胶布固定好敷一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取下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心经积热引起的小儿夜啼。

通过以上偏方,孩子就能安安稳稳入睡了,妈妈们也不用再担心了。

小儿保健 推拿按摩有奇效


1、预防感冒法: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推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

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阳,预防感冒和支气管炎。一般每日操作1~2次,应注意保持室内温暖,施毕立即穿好衣服。

2、健脾益胃法:先嘱小儿仰卧位,操作者以中指按揉中脘穴(脐上4寸)3分钟,摩腹3分钟;然后改为坐位,施搓摩胁肋2分钟;最后取俯卧位,在小儿背腰部捏脊3~5遍,重点在脾俞穴(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穴(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等部位用力向上提拿;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髌骨下缘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1分钟。本法能健脾益胃,增进食欲,强身健体,促进发育。一般在空腹时施术操作,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小儿夜啼中药方剂


小儿啼哭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病症。这个小儿夜啼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治疗小儿夜啼的中药方剂是什么?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儿夜啼的药膳方吧!一定要仔细的阅读哦!

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患病的小儿以白天能安静入睡,入夜则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为特征。

新生儿及婴儿常以啼哭表达要求或痛苦,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被过冷或过热等均可引起啼哭。

此时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潮湿尿布、调整衣被厚薄后,啼哭可很快停止,不属病态。

这里主要指小婴儿夜间不明原因的反复啼哭,由于伤乳、发热或因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啼哭,则不属本证范围。

1.药膳方

酸枣仁15g,柏子仁12g,煎煮20分钟后去渣,加粳米50g煮粥。

2.外治疗法

(1)艾叶、干姜粉炒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熨多次。用于脾寒气滞证。

(2)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量研细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用于脾寒气滞证。乌药、白僵蚕各10g,蝉蜕15g,琥珀3g,青木香6g,雄黄5g,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10g,用热米酒将药末调成糊状,涂在敷料上,敷脐。每晚换1次,7日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治愈。五倍子研末,冷开水和作饼子,纳肚脐以带扎之。

3.针灸疗法

(1)艾灸神阙,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主要症状

小儿主要症状就是一到夜间就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

按中医辨证,啼哭时哭声低弱,时哭时止,睡喜蜷曲,腹部胀满,喜温熨摩按,四肢欠温,吮乳无力,胃纳欠佳,大便溏薄,小便较清,面色青白,唇色淡红,是脾寒气滞证。

如果啼哭时哭声比较响亮,见灯光更甚,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宁,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是心经积热证。

见患儿时作惊惕,紧偎母怀,面色乍青乍白,哭声时高时低,时急时缓,是惊恐伤神证。

结语: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小儿夜啼的中药方剂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没错,这个中药方剂虽然很不错,还是还是要在医师的建议之后在进行服用哦!

小儿夜啼的中药方剂


这个小儿啼哭是一种比较容易治疗的病症,这种病症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对小儿的睡眠有很大的影响。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小儿夜啼的中药方剂以及这个小儿夜啼的护理。

1.简易方药

(1)蝉蜕、灯心草各3g,每日1剂,分3~4次口服,连服2~3剂。用于婴儿病后体弱,余热未尽,虚烦不寐,惊哭夜啼之症。

(2)钩藤6~8g,蝉蜕1~3g,酒白芍药、茯苓各6~10g。舌红苔黄,指纹青紫者加川黄连1~3g,麦门冬3~6g;烦躁不安,指纹青紫者加百合6~10g,生地黄3~10g,每日1剂口服。用于各种夜啼证。

(3)柏子仁10g,蝉衣3g,每日1剂口服。用于各种夜啼证。

(4)苏叶3g,黄连1g,每日1剂口服。用于心经积热证。

(5)蝉衣7个,薄荷1.5g,槟榔3g,枳壳3g,灯心草10茎,每日1剂口服。用于夜啼兼有积滞。

(6)炙甘草5g,淮小麦50g,红枣20g,煎汤内服,不拘多少。用于原因不明,寒热虚实不显著之夜啼。

(7)蝉花(蝉蜕壳头上有一角如花冠者)12g,煎汤内服。用于原因不明,兼症不显著之夜啼。

(8)蝉衣6只(去足),钩藤6节,甘草、薄荷各0.5g,生龙骨、牡蛎各2g,水煎服。用于原因不明之夜啼。

2.中成药

(1)金黄抱龙丸,每次1g,每日3次。用于心经积热证。

(2)琥珀抱龙丸,每次1g,每日3次。用于惊恐伤神证。

(3)一捻金,每次1g,每日3次。用于心经积热兼有乳食积滞者。

小儿夜啼护理及康复

预防护理

1.保持安静,调节室温。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乳母注意保养。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调节小儿饮食,少食不易消化食物。

5.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注意事项

对于夜啼的患儿应积极寻找原因,以免耽误病情,一旦患儿出现发热、吐泻、腹胀、咳嗽、气急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结语:以上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这个治疗小儿夜啼的中药方剂。这种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还是非常的不错的。如果想要接受更好的治疗的话!还是请到医院进行就诊治疗哦!最后祝早日康复哦!

宝宝夜啼偏方 宝宝夜啼的原因是什么


有宝宝的家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类似的经历。宝宝不知为什么就会在夜里啼哭,而且还不是很好哄。那是因为什么呢?有没有什么偏方能够治疗宝宝夜啼呢?宝宝夜啼的原因又是什么?赶紧来看看吧!

宝宝夜啼偏方

花椒干姜泥

原料: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根。

做法:将三种材料同捣成泥锅热之后,把这三种放入锅中炒,边炒边教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起来等到温度适宜的时候,敷在宝宝的腹部,每晚一次。

干姜粳米粥

原料: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做法: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宝宝夜啼有效。

莲子心茶

原料: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

做法: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宝宝夜啼。

黄连汁

原料: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

做法: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宝宝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竹叶汤

原料: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宝宝为什么夜啼

缺钙

缺钙的宝宝夜间往往哭闹。过去,人们由于缺乏医学知识,认为宝宝夜啼,在外面贴上一张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的字条,宝宝就会好转。这种方法显然是不会有效的。

缺钙的宝宝除有夜啼外,还会有相应的表现,比如宝宝会有多汗、枕秃、方颅、囟门闭合晚、肋骨串珠等等。为宝宝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并让宝宝多晒太阳,宝宝会好的。钙之缘片,内含碳酸钙(含量最高)、维生素D(人体对钙离子吸收的载体),吸收非常好,适宜大众补充。

惊吓

宝宝受到惊吓后,晚上常会从睡梦中惊醒并啼哭,宝宝哭的时候常常伴有恐惧表现,在生活中,不难找到是什么原因让宝宝受了惊吓。解决的方法是安慰宝宝,告诉宝宝没什么可害怕的,并暂时不要让宝宝直接接触使他害怕的物体或人,慢慢宝宝会安稳入睡的。

患病

许多疾病,譬如感冒及各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患病期间,宝宝都会在睡后哭闹。一些慢性疾病,如贫血、结核等,也会使宝宝因为难受而在睡中哭闹。此外,宝宝鼻子不通气、患了蛲虫病等,也常常使宝宝夜间啼哭。由于疾病引起的,只要治好了原发病,宝宝就会安然入睡。

衣被因素

宝宝盖得太厚,会使宝宝因热而烦躁,出现啼哭;被子盖得太少,冷的刺激也会使宝宝啼哭。褥子铺得不平,小衣服过紧或衣服的系带硌了宝宝,会使宝宝哭闹。此外,还应该查查床上有什么东西硌着或扎着宝宝,只要找到原因,宝宝感到舒服了,啼哭就会停止。

饥饿

比较定时的哭闹同宝宝饥饿有关。母乳喂养者,母亲不必拘泥喂奶的间隔时间,当宝宝饿时就让宝宝吃,宝宝吃奶中睡着了,可以弹弹宝宝的小脚心让宝宝吃饱再睡。人工喂养的宝宝,应考虑适当增加喂奶量,并查一下奶的质量,是否加水过多等。

尿憋

大一些的宝宝经训练,已知控制小便,但在夜里他还不会自己起来尿尿,有时宝宝会说尿尿,但很多时间,宝宝是用哭来表示自己要尿尿的。父母只要摸到这个规律,为宝宝把过尿后,宝宝便会继续入睡。如果父母不明白宝宝哭的含意,宝宝就可能尿床。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的仔细阅读,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对治疗宝宝夜啼的偏方以及宝宝为什么会夜啼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里推荐的几种偏方的效果都是比较不错的,需要提醒的是,使用以上的偏方前请在医师的建议下进行治疗服用!毕竟是宝宝!

小儿保健推拿四法


1、健脾法

处方:补脾、摩腹各5分钟,揉足三里100次,捏脊3~5次。

【操作方法】

①补脾:脾穴在拇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自指尖推至指根为补脾。

②摩腹:以掌心或四指并拢,按顺时针方向,揉摩整个腹部。 ③揉足三里: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处。以拇指指腹揉之。

④捏脊: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与食、中二指捏紧脊柱皮肤,边捏拿边向前推进,自长强穴损坏至大椎穴为1遍,每次3~5遍。为了加强刺激,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

2、保肺法

处方:清肺、平肝、补脾、清天河水各5分钟。

【操作方法】

①清肺:肺穴在无名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肺。

②平肝:肝穴在食指掌面。自指根推向指尖为清肝,亦称平肝。

③清天河水:天河水穴在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医者食中二指并拢,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称清天河水。用力要均匀,向前推动,不可歪斜。

3、安神法

处方:平肝、清天河水各5分钟,捣小天心50次,揉摩两手十指面2分钟。

【操作方法】

揉摩两手十指面、用拇指指腹在小儿十指指腹面,按顺时针方向揉之。然后将儿抱起,俯在大人肩部,用食、中、无名三指并拢,轻轻而有节奏地叩拍督脉,自大椎向下经心俞、膈俞、肝俞直至尾骶部,拍2~3分钟,在相当于心肺部位,可改用空掌拍之。

4、益智法

处方:揉二马30分钟至1小时。

【操作方法】

二马穴在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头之间的凹陷中。揉二马是将患儿小指屈曲于掌心,医者以拇指或中指指腹左右揉之。

治疗宝宝夜啼的食疗秘方


小儿夜啼是指婴儿白天嬉笑如常,入夜则哭闹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啼哭不止。那么有哪些办法你能够治疗这种症状呢?接下来小编为你推荐几款食疗秘方,希望帮助您的宝宝安心入睡。

本病多见于半岁以内的婴幼儿。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反应,因为在婴儿时期尚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哭”就是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如饥饿、口渴、衣着过冷或过热、尿布潮湿、臀部腋下皮肤糜烂、湿疹作痒,或虫咬等原因,或养成爱抱的习惯,均可引起患儿哭闹。这种哭闹是正常的本能性反映。有些疾病,如佝偻病、虫病、外科疾病等也可引起婴儿啼哭,均不在本节讨论范围。预防除加强日常护理外,饮食应以乳类、粥食为主。

夜啼形成原因

中医认为的原因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

(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

(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

(3)惊骇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

(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宝宝夜啼的原因

宝宝在晚上睡眠时,出现间歇哭闹或抽泣,这就是夜啼。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地哭,如果他哭个不停,一定是不舒服的原因。经常出现夜啼不仅会使孩子睡眠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也十分影响父母的休息。所以,防止孩子夜啼并不是小事。

引起夜啼的原因很多,父母应该细心地寻找一下,如果怀疑是疾病所致,就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一下,只要找到了原因,及时加以去除,小宝贝一定会甜甜美美地入睡的。

详细来说,婴儿闹夜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环境不适应:

睡眠的地方太吵杂、太闷热,或衣服包被过多或过少。衣服包被过多是最常见的,尤其是刚出生头几个月,因为大人们总认为小宝宝容易着凉,所以穿的多又包的很紧,其实宝宝的新陈代谢率较大人高,怕热,所以衣服包被过多造成宝宝躁热,反而睡不好。

二、身上火引起:

饥饿或上火,都容易引起宝宝晚上哭闹的现象。因宝宝的脾胃娇嫩,胃肠道功能尚未完善,容易出现胃肠积食和积热,容易引起的消化不良、回乳、腹胀、厌食、小便短赤等上火不适,是宝宝夜间哭闹的原因。

三、疾病影响:

感冒、中耳炎、咽喉炎、细支气管炎、肺炎、肠胃炎,少见的如脑膜炎、败血症,都有可能造成宝宝睡不安稳。一部分的感染会合并发烧,且各个感染症常会有本身特殊的表现,所以当合并睡不安稳时,常常父母也已经寻求医师的协助。

四、睡眠时间安排不当:

有的孩子早晨起不来,到了午后2~3点才睡午觉,或者午睡时间过早,以至晚上提前入睡,半夜睡醒,没有人陪着玩就哭闹。

五、睡前情绪兴奋:

如查在睡前逗笑或惊吓婴儿,让其情绪突然亢奋,会因为兴奋而晚上无法入睡,进而哭闹。

小儿夜啼食疗偏方

啼哭是婴儿一种本能性的反应,因为孩子小,不会说话,只能用啼哭来表达要求或痛苦,如 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疾病疼痛等,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只要满足其要求,消除其 痛苦即可使其停止啼哭,这些均不是所说的夜啼。所谓夜啼是指婴儿每至夜间啼哭,而白天 一切如常,体检也无异常发现,即通常所说的“夜哭郎”。祖国医学认为,夜啼的主要原因 有:脾胃虚寒,寒痛而啼;心经积热,热烦而啼,以及昼有所惊,因惊而啼等。

1、脾胃虚寒

特点是每至夜间啼哭,伴有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部发凉、睡喜伏卧,食少 纳呆,大便稀薄。治疗宜温中散寒。

(1)葱姜红糖饮:葱根2根,切断,生姜2片,红糖15克,水煎开3分钟,热饮频服。

(2)骨关生姜煲:鸡骨头、猪骨头各250克,生姜50克,入醋少许,加水炖煮1小时,取汁食 用。

(3)饴糖糯米粥:粳米或糯米常法煮粥,将熟时入饴糖适量,并可入葱丝、姜丝少许,频服 。

(4)韭菜饮:韭菜汁、姜汁各等份,开水冲服。

2、心热受惊

此类在夜啼中最多见,特点是夜啼而伴有面赤唇红,烦躁不安,睡中易惊,尿 黄便干等。治疗宜清心安神。

(1)红小豆煮水代茶饮。

(2)莲子饮:莲子心3~5克或莲子30~60克,煎水加冰糖代茶饮。

(3)蝉衣竹叶煎:蝉衣7个,竹叶1把,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饮。

(4)龙眼芡实粥:龙眼肉10克,芡实10克,粳米100克,共煮成粥,取汁频服。

(5)冰糖百合龙齿饮:是将鲜百合20克洗净,加龙齿30克,冰糖适量,文火煮汁,到百合熟 烂为止,取汤汁代茶饮。

(6)小麦粥:小麦30克,粳米60克,大枣5枚,同煮为粥,频服。

小儿夜啼五种治疗偏方

小偏方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饮数次。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入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其他疗法以及预防护理方法

外治疗法

将艾叶、干姜粉炒热,用纱布包裹,熨小腹部,从上至下,反复多次。或用丁香、肉桂、吴茱萸等量研细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用于脾寒气滞证。

针灸疗法

1.艾灸神阙 将艾条燃着后在神阙周围温灸,不触到皮肤,以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连灸7日,用于脾寒气滞证。

2.针刺 取穴中冲,不留针,浅刺出血。用于心经积热证。

推拿疗法

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用于惊恐伤神证。

预防护理

预防

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孚L母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护理

1.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2.婴儿无故啼哭不止,要注意寻找原因,如饥饿、过饱、闷热、寒冷、虫咬、尿布浸渍、衣被刺激等,除去引起啼哭的原因。

总结:通过以上文章的叙述,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如何治疗夜啼症了吧。宝宝是每位父母的心头肉,如果看到宝宝哭,父母心里肯定也很难受,那么您不妨试一试小编的食疗偏方吧,效果真的很好的哦。

中医推拿按摩有助小儿益智


本文导读:每位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想让自己的孩子在以后的道路上能够优于其他的孩子,下面了解下中医推拿按摩对孩子智力的帮助。


【按摩方法】

1、推五经:小儿坐势或仰卧势,用左手托儿左手使手心向上,右手五指并拢合儿掌上,从其掌根始,沿手掌顺指根向指尖推去,反复操作100次。

2、捏十王:捏小儿右手拇、食、中、无名、小指各20次。

3、揉二人上马:用拇指端揉小儿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5分钟。

4、摇四肢关节:摇四肢腕、髋、踝关节各20~30次。

5、捻十指及十趾:用拇、食指指面捻小儿十指、趾各3~5遍。

6、捏脊:小儿俯卧势或横卧在家长双腿上使其背朝上,用双手拇、食指面捏脊3~5遍,重提肾俞、脾俞、心俞各3~5次,按揉肾俞、脾俞、心俞穴5~10次,然后将中指置督脉大椎穴上,食、无名指分别置足太阳膀胱经风门穴上,自上而下反复推10遍。

【注意事项】

1、本法适宜于3周岁以下的幼儿,可每日1次,连续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再做第2疗程。


2、本法亦适应于五迟、五软、解颅或脑病后遗症,要长期坚持,每隔两个月休息1周后再继续进行。

3、对五软的患儿可适当选用补心养血或补肾养肝的方剂。

4、对智力差的儿童要同时进行行为指导,开发智力,树立其对治病的信心。

小儿脾虚怎么推拿


小儿脾虚怎么推拿

1、小儿脾虚怎么推拿

小儿脾虚可用你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用右手的大拇指顺着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了,反复100次。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但不是整个大拇指。向心为补,离心为清,所以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经了。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把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经上,清50次即可。摩腹孩子的胃、肠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会感觉舒服很多。揉足三里。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左右腿各揉1分钟。

2、小儿脾虚的症状表现

脾是人的基础,属土,所以是根基,脾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器官。小儿脾虚可能表现有湿疹、黄水疮、鹅口疮、黄疸、手脚潮湿,这是表征。还会引起便秘、腹泻、痰多咳嗽、这是内症。缺乏微量元素在西医看来可以引起的问题,也是因为脾虚,吸收不好,所以脾虚直接的问题是消化不良,吸收不好,如缺钙会引起的佝偻病、盗汗、易惊,脾虚的症状还有盗汗、发育迟缓、特别是肌肉不多、肥胖、睡觉不宁、露睛。延误补脾时机造成的后果,主要是发育不好、脾虚易感、甚至咳嗽哮喘。

3、治疗小儿脾虚的偏方

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小儿蒸热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又方 : 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又方 : 用黄雌鸡一保,炙过,以盐、醋涂上,煮熟吃下。

小儿脾虚的四个阶段

1、刚出生,一部分孩子在母体里郁热,出生后表现为胎毒、如黄疸、鹅口疮等。这实际上是脾热引起的胎毒。这是第一个脾虚的机会。

2、第二个是3个月左右,这时候因为食量增加,而且一些家长长期过量喂养,造成脾胃积劳成疾。也有因为母乳不耐受的原因,也有饮食过分的原因。可用薏米粥可以去除湿热,虽然慢,但能起到长期的效果。

3、第三个脾虚的机会是添加辅食之后,吃得多,而且和外面接触多,容易积食、着凉等原因导致腹泻。这时候主要是帮助消化,吃益生菌和其他帮助消化的东西。

4、第四个机会是1岁以后,宝宝有了自主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此前脾胃没有调养好,宝宝现在暴饮暴食,会导致脾虚。在这个阶段,这类宝宝容易表现出爱发烧,特别是表现为热症的发烧,如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情况。这时候要注意的是控制饮食,及时发现积食情况。

小儿脾虚的饮食调理方法

预防小儿脾虚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不过食零食等。脾胃虚弱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流质蛋白饮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家庭用药可选小儿化积口服液以达到清热消食的作用,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该药有清热、消食、通便的作用。家长要切记,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保健按摩 小儿夜啼怎么推拿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