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姜养生 > 导航 > 春天炙养生

春天炙养生

2019-10-12

什么是隔姜炙

姜养生。

饮食贵在节,读书贵在精,锻炼贵在恒,节饮食养胃,多读书养胆,喜运动延生!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实现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什么是隔姜炙”,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导读: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隔姜灸疗的方法应用很广,所以我们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什么是隔姜灸?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类似的灸法还有隔盐灸、隔蒜灸等。

操作方法:用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穿刺数孔;放在应灸的部位,上置艾炷,然后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可易炷再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被灸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

适应症:

隔姜灸疗的方法应用很广,多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泄泻、风寒湿痹和外感表证等。

如胃病(尤其是虚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和内关(在前臂掌侧,当大陵穴与曲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把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约灸45分钟,每日两次。

特别要注意,在施灸过程中,若被灸者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姜片向上提起,或缓慢移动姜片。

ys630.COm精选阅读

隔姜灸为什么有水珠


隔姜灸为什么有水珠

1、隔姜灸为什么有水珠

艾灸灸肚脐的时候出水泡或其他症状,一种的确有可能是湿气往外排,因为不管你用什么样的灸法,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只要不灸就没事儿,一灸它就有可能出水珠,这就有可能会是排湿气;也有一种情况虽然出现水泡,但是大部分都是灸的面积过大,温度过高,造成水分的蒸发,尤其是用灸盒,这是最常见的,因为盒子往那儿一扣,大盒子里面放着艾条,然后下边温度很高,扣在里面跟蒸笼一样,那蒸笼里边的水汽,艾灸身体里边有水汽,温度过高了水汽就跟蒸笼里边的蒸汽就往外出,就在表层有一层水珠。那么很多人就会认为是排湿气,它其实不是排湿气,而是温度过高有汗液蒸发造成的,而且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包括隔姜、隔盐灸灸完以后盐全是湿的,其实未必它都是排湿的,它有可能就是汗液过多造成的。

2、隔姜灸的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0.2~0.3厘米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6~9壮,以皮肤局部潮红不起疱为度。灸毕可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

3、隔姜灸的注意事项

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疱,须注意防止感染。

女人什么情况适合艾灸

1、改善月经不调,提前

月经提前因为脾气不足,脾是血的管理者,脾不好,被管者也会造反,与此同时,脾虚湿阴神经内分泌失调,身体阳气火旺或情志抑郁。

艾灸是通过回阳固脱,温补阳气,来调理脾肾两虚引起的脾气不足,可解郁散肝气达到身体平衡,可改善内分泌失调,让子宫卵巢神经活跃达到改善。

2、月经推后

月经延迟量少暗沉有血块,排出不畅,痰阻,月经淡呈粘液状,月经前后带下多,血虚,苍白,小腹疼痛,唇齿淡,肾虚,腰酸。

艾灸,散寒祛湿提升阳气,改善血块排不出,子宫痰湿太重造成月经不畅,艾有通经络调气血,祛湿活血之效。

3、宫寒不育不孕

失眠多梦,月经过少有血块不排卵(在温度很低的情况下卵巢是不排卵的),白带增多,乳房胀痛,痛经。

艾灸是通过远红外线加艾绒温热子宫,散寒,改善血液循环,灸相应穴位可提升子宫温度和活性。

艾灸什么穴位好

艾灸关元穴

驱寒补阳,也可以灸一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神阙下三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等作用,凡元气亏损均可艾灸此穴,并有很好疗效。现代研究证实,艾灸关元穴还可以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强身固体作用。

艾灸神阙穴

最适合的穴位是神阙穴。艾灸神阙穴,可将初生之阳坚固在体内,慢慢生发生长,为体所用。神阙穴的位置就是肚脐。肚脐位于人体“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最佳作用点。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

隔姜艾灸有什么好处呢


艾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之一,艾灸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了,衍生出隔姜艾灸、隔盐灸、隔蒜灸等多种疗法。而如今中医养生越来越风行,艾灸也被很多养生人士所追捧,特别是隔姜艾灸。顾名思义,隔姜艾灸就是用艾条或艾绒至于姜片上,将姜片至于皮肤上的艾灸方法。那么隔姜艾灸有什么好处呢?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主治病证】隔姜艾灸的作用  

 呕吐、泄泻、脘腹隐痛、痛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等。

如胃病(虚寒性胃痛):取中脘(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和内关(在前臂掌侧,当大陵穴与曲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把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约灸45分钟,每日两次。隔姜艾灸的作用  

  【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来,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注意事项】

 1.隔姜灸用的姜应选用新鲜的老姜,宜现切现用,不可用干姜或嫩姜。

 2.姜片的厚薄,宜根椐部位和病证而定。一般而言,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而急性或疼痛性病证,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3.在施灸过程中若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泡,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隔姜艾灸的好处了,大家不妨尝试一下隔姜艾灸的效果。另外隔姜艾灸虽然对人体保健很有益处,但次数也不能过于频繁,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具体身体状况来合理选择是否艾灸。另外由于隔姜艾灸是以火熏灸,因此在施灸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以免造成局部皮肤的烫伤给生活带来不便。

艾灸隔姜的好处是什么?


艾灸是日常生活比较常见的一种身体保养方式,艾灸不仅可以治疗一些身体疾病,同时也可以达到预防身体疾病的效果,而正在艾灸的同时隔一片姜对身体也是非常好的,艾灸的时候隔姜更能发挥艾灸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加强艾灸的药效,对身体非常好。

艾灸隔姜的好处是什么?

1、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来,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艾灸肚脐放姜有什么好处

2、可以治疗女性妇科病,男性肾虚等,肚脐叫神阙穴,神阙是人体大学,艾灸肚脐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3、驱寒驱湿,可以缓解痛经,例假不正常等问题,对于妇科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不过如何重要的地方一定要用好的艾绒或者艾条灸,这样效果才明显。

艾灸肚脐的排毒反应

1、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2、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一般灸段时间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3、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休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不要晚上艾灸太晚。

艾灸肚脐放姜有什么好处

4、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5、灸时、灸后屁增多,说明原来脾胃不好,现在灸的通常了。

6、灸后便秘,此是腹部灸的有点过了,可以适当减少时间和火力,另外注意多喝水,可以加上天枢、大肠腧来调理。

7、灸后经期延长或量少,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艾灸初期,可以适当减少火力和时间、多喝水,适应艾灸后,会逐步缓解。

8、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隔姜艾灸的作用有哪些呢


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理疗保健方法。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如今艾灸的发展已经有多个分支,隔姜艾灸就是其中一种。其实隔姜灸就是在艾柱下面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将新鲜姜和艾结合起来施灸,可以很好的避免直接灸分寸掌握不好容易起泡、遗留疤痕的缺点。那么隔姜艾灸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血不足、运行不畅就容易衰老生病。那么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当今社会大多爱美女性,在着装上喜爱露脐装,在春秋季节容易使风寒之邪入侵丹田,在夏季喜欢吹空调,又喜欢吃冰冻的食物,使大多数女性形成了寒凉体质,出现了畏寒肢冷、手脚冰凉、痛经、脾胃虚弱等亚健康状况。

   隔姜灸:取生姜一块,切成厚约0.3厘米厚的姜片,(或一元钱硬币的厚度)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牙签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病人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移到附近穴位,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

   隔姜灸到非常热的时候,必须经常移动,否则皮下就会烫起水泡。被施灸人员,一定要常常提热的信息,而施灸人员,一定要听取被施灸的指挥常常移动姜片。(这个操作仅限于背部,自己不能操作的部位)隔姜灸热的渗透力非常强,隔姜灸不仅仅有艾热的参与,同时还有姜的有效成分参与,所以用于温经散寒

   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尤其对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痿、早泄、不孕、痛经、面瘫、麻木、萎症及风寒湿痹等,疗效可靠。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隔姜艾灸的作用了。虽然隔姜艾灸好处很多,但要注意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个隔姜艾灸的,应该根据具体病情灵活运用,因为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部分的精血。另外

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的一种灸法。隔姜灸的灸法类似于隔盐灸以及隔蒜灸等。把红花油抹在施灸的地方,可以避免皮肤被灼伤,还可以增强艾灸活血化瘀,这样对散寒止痛功效,具体操作的方法也比较简单,基本上一学就会了,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吧。

一.隔姜灸的操作及作用有哪些

隔姜灸就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类似的灸法还有隔盐灸、隔蒜灸等。隔姜灸,在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即有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之后在明。张景岳的《类经图翼》中提到治疗痔疾“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在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和李学川的《针灸逢源》等书籍中有亦有载述。现代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二.主治病证

如胃病:取中脘(在上腹部,当脐上4寸,前正中线上)、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处)和内关(在前臂掌侧,当大陵穴与曲泽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穴,把生姜切成约0.2厘米厚的薄片置于以上各穴,取捏成宝塔糖样大小的艾炷置于姜片上施灸,每穴1炷,大约灸45分钟,每日两次。

三.操作方法

取生姜一块,选新鲜老姜,沿生姜纤维纵向切取,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据穴区部位所在和选用的艾炷的大小而定,中间用三棱针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其放在穴区,置大或中等艾炷放在其上,点燃。待患者有局部灼痛感时,略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一般每次灸5~10壮,以局部潮红为度。灸毕用正红花油涂于施灸部位,一是防皮肤灼伤,二是更能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功效。近年来,亦有针灸工作者采用隔姜行化脓灸法,对某些病证有较好的效果。其施灸方法及灸后护理可参照化脓灸法。

哮喘炙什么穴位


二、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1. 清淡饮食2. 室内保持清洁3. 保持心情愉悦4. 加强体育锻炼三、哮喘的饮食注意事项

哮喘灸什么穴位

1、灸法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膏肓、天突。

操作:艾炷如枣核大,可直接灸5~7壮,也可用隔药饼灸每穴3~5壮,以皮肤微红为度。化脓灸,传统上在小暑至白露施治。用细艾绒经压碾制成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灸治,每穴5~9壮,灸后敷以膏药,保持疮口清洁,并有20~30天的化脓期,间日灸治一穴,每疗程取3~4穴。每年夏季做一个疗程。

2、耳针

取穴:平喘、肾上腺、肺、支气管、皮质下、神门、内分泌、交感。

操作:每次2~3穴,以毫针刺,留针5~10分钟;或用埋针、埋药法,留针24小时,每次选穴3~5个,两耳交替使用。缓解期可用压丸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以巩固疗效。

3、穴位注射

3.1、扑尔敏穴位注射

取穴:定喘、肺俞、天突、膻中、中府、孔最、丰隆、身柱。

操作:用扑尔敏注射液2毫升加注射用水至5毫升,取背部一穴配孔最,或取胸部一穴配丰隆,两组交替。每穴1毫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2、胎盘注射液注射

取穴:足三里、定喘。

操作:用胎盘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等,每次取1~2穴,每穴注射0.5~1毫升,逐日更换。本法适用于缓解期。

4、穴位埋线

取穴:大椎、肺俞、膻中。

操作:在选定穴上,皮肤作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后,用缝皮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位下肌肉层内,一般选用3~4穴,大部分用胸背部穴位,适用于哮喘的缓解期。

5、皮肤针

取穴:发作期治标,以胸腰部、前后肋间为主,配肘窝、大鱼际、小鱼际、剑突下、气管两侧、大椎、内关、足三里、孔最。缓解期治本,以肺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部、前后肋间、中府、俞府、太渊、膻中为主,配刺气管两侧、后颈、胸腰部及上腹部;以脾经症状为主者,刺激胸腰上腹部为主,叩刺气管两侧及颈、骶部、胸椎1~5、俞府、气海、膻中、中府。除上述外,凡有阳性反应物发现处(条索、结节囊肿等),以及异常反应区亦为重点刺激部位。

操作:发作期,每日治疗2~3次,用重刺激。缓解期,每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以后隔日1次,21次为一大疗程,均为中等刺激。

温馨提示您:以上是专家对哮喘病针灸时的6个穴位的全面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哮喘病针灸穴位的问题,可与我们网站专家联系咨询。

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

1、清淡饮食

尽量避免冷食、冷饮。发作期针对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尽量不吃辛辣及鱼腥海味等食品,特别是对已知的可诱发哮喘发作的食物应禁止食用。这些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比较重要。

2、室内保持清洁

室内要常通风换气,保持清洁。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中强调患者应经常晾晒被褥、换洗床单,以避免螨虫孳生。不要在家里养猫、狗、花、鸟等。这也属于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

3、保持心情愉悦

哮喘的日常注意事项还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

4、加强体育锻炼

哮喘患者在缓解期应适度参加体育锻炼,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并调整紧张情绪,这些都有助于减少哮喘的发作。

哮喘的饮食注意事项

1、辣味现在很盛行,许多人爱吃辣味食物,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群,对辣味食品是很热衷,甚至出现了没有辣味的菜肴就吃不下去饭,对于一些哮喘患者来说,还是尽量少吃辣味和辛味的食物,减少哮喘的发生。

2、减少摄入一些含有防腐剂等添加剂的方便快捷食品如超市中的方便面、香肠等等,这类食品引起哮喘的发病不在少数。

3、对花粉过敏哮喘患者,要慎吃水果,因为水果和花粉有一些相对应的联系,比如对对猪草过敏的人,不宜吃哈密瓜、西瓜、香蕉等所以患者要积极到医院检查过敏源,确保饮食的安全,而且最好去医院做过敏源的检查,针对过敏源做相应的预防。

4、哮喘患者可以喝豆浆,因为豆浆中含有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这两种物质可以防止收缩,对预防哮喘的发作有很好作用。

5、哮喘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平时要有意识的多喝水,无论缓解期或是发作期哮喘患者要有规律的补水,水对抑制哮喘患者的发作有很好的效果。

6、平时要多吃一些有助于自己心情好的食物,以帮助病情恢复,比如香蕉、全麦面包、南瓜、菠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脾虚炙什么穴位


二、脾虚的食疗方法三、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脾虚炙什么穴位

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水液,当脾虚就会运化不了水液,就形成湿;另外环境因素也会引起身体湿重。艾灸五穴位可帮助温通经络散寒祛湿,在《神农本草经》中有记载:“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祛寒止痛之功效,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所以,艾灸能够温通经络,散寒祛湿。

1、脾虚炙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2、脾虚炙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脾虚炙解溪穴

解溪穴位于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这个穴位是全身祛痰祛湿的穴位,对于解除下肢的水肿有较好的效果。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能够很好祛湿。

4、脾虚炙丰隆穴

丰隆穴位于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为鼓起的位置,针对这个穴位祛湿,效果较佳。

5、脾虚炙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的位置,属于养生保健的穴位。长期对关元穴施灸或者艾灸有助于调理气血、补肾固精。每日可以艾灸10-15分钟,能够帮助祛湿。

脾虚的食疗方法

1、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2、香菇牛肉汤:首先将香菇泡发好,然后用粉面将瘦牛肉的外层裹好,在锅里面煮汤,待煮沸沸后放入香菇,然后再将牛肉片放进去,最后加入适量味精、食盐、香油,煮沸之后就可以了。

3、炒牛肚土豆丝:熟牛肚50克切丝,土豆(马铃薯)80克,切丝后以清水淘洗掉表面淀粉,油锅热后加入少许葱丝和碎蒜,遂入肚丝土豆丝爆炒,并点入适量牛肉汤和盐、味精,土豆丝丸成熟即可。

4、扁豆馅包子:鲜扁豆两份,鸡肉一份,剁碎后加盐、味精、鲜姜汁和花椒水拌匀作馅,以小麦粉起面作皮,捏成包子后,置笼中,旺火蒸20分钟。

5、百合粥:做法很简单,首先准备好百合、莲子和薏米各适量,然后把它们一起放到锅里面同煮成粥,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调味就可以食用了。

脾虚的病因有哪些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治疗脾虚的食疗方脾胃是人体纳运食物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腑,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食”。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隔疝是怎么引起的


膈疝是膈肌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膈肌在发育的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完全闭合,可能就会形成裂孔,它的形成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可能是因为腹内压力比较高的原因,它的症状表现也是比较多的,比较严重的常常容易导致脏器坏死,容易引起穿孔或者是休克等多种危害。

隔疝是怎么引起的

膈疝的形成,除先天性膈肌融合部缺损和薄弱点外,还与下列因素有关:1.胸腹腔内的压力差和腹腔脏器的活动度。各种引起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均可促使腹腔脏器经膈肌缺损和薄弱部进入胸内。2.随着年龄增长,膈肌肌张力减退和食管韧带松弛,使食管裂孔扩大,贲站或胃体可以经过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后纵隔。3.膈疝按有无疝囊分真疝与假疝,通常按有无创伤史把膈疝分为外伤性膈疝与非外伤性膈疝,后者又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类。非外伤性膈疝中最常见者为食管裂孔疝、胸腹裂孔疝、胸骨旁疝和膈缺如等。

临床表现

膈疝临床症状轻重不一,主要决定于疝入胸内的腹腔脏器容量、脏器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胸内压力增加对呼吸循环机能障碍的程度。大致分为两大类:1.腹腔内脏器疝入胸内而发生的功能变化如饭后饱胀、嗳气、上腹部或胸骨后烧灼感和反酸,这是由于贲门机制消失后胃酸反流到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或食管溃疡;严重时可出现呕血和吞咽困难。胃肠道部分梗阻可产生恶心、呕吐和腹胀;严重时发生肠胃道完全性梗阻或绞窄性梗阻时出现呕血、便血、腹痛和腹胀,甚至脏器坏死、穿孔、出现休克状态。2.胸内脏器因受压而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腹腔脏器疝入胸内,患侧肺受压和心脏被推向对侧,轻者病人感胸闷、气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和发绀。

什么是隔姜炙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