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治疗耳鸣穴位

【www.ys630.com - 男性艾灸常用养生穴位】

中医艾灸治疗耳鸣穴位

1、中医艾灸治疗耳鸣穴位

1.1、如果患者是因为外感风热引起的耳鸣,那么就可以重点艾灸听宫,合谷,外关,足临等穴位,这样就能达到利窍复聪和清热祛风的目的。在艾灸时,患者可每艾灸五次作为一个疗程,待一个疗程结束之后,耳鸣就会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1.2、如果患者是因为风火上扰而出现耳鸣,那么就可以重点艾灸听会,太冲,翳风,中渚,侠溪等穴位,这样就能缓解耳鸣症状,还能有效的调理患者身上的面赤,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和咽干等不适症状。在艾灸时,患者可以一个星期作为一个艾灸疗程,每天艾灸一次,每个穴位艾灸五分钟即可。如果患者的病症比较重,还可以适当增加每天的艾灸次数和时间。

1.3、如果患者不确定造成耳鸣的原因,那么就可以重点艾灸听会,听宫,肾俞,中渚,翳风,命门和太冲等穴位,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耳鸣的症状。不过,在调理耳鸣时,患者最好到医院艾灸,因为这样医生才能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来确定艾灸方案,也能让患者通过艾灸调理耳鸣的效果更好。

2、耳鸣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1、药物中毒:损伤内耳神经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可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好转,多不影响听力。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药物过敏或中毒造成的耳鸣,往往是高音调,且呈双侧性。

2.2、耳鸣的原因,也与更年期综合征有关,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严重。但也有少数患者耳鸣的原因不明,需定期观察、检查。特别是单侧呈高音调耳鸣的患者,更应定期去正规医院神经科、五官科检查,以便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3、身体虚弱:这种耳鸣多没有器质性病变,常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差引起。中医认为,它是肾虚的表现。

3、老年耳鸣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3.1、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3.2、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6次,连做2-3日,治疗时要心情淡然清净,方能奏效。

3.3、塞耳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临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一夜,翌晨取出,有一定疗效。

耳鸣的中医辨证治疗

1、取路路通,珍珠母(包),水煎,代茶频饮。5天为一疗程。

2、取九节菖蒲,生甘草,远志、茯苓,浸泡一小时,水煎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

3、取葛根、蝉蜕适量研成粉末,制成水丸,每次6克,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两个疗程即可见效。

4、取柴胡、香附,川芎,龙齿,将上药共研细末,另加麝香1克混匀,制成水丸。每次口服3克,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老年、儿童酌减)。

5、取熟地黄,黄柏,石菖蒲,山萸肉。将上药放入砂锅内加水500毫升,浓煎至250毫升温服,每日一剂,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耳聋疗效较好。

耳鸣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1、外耳病变:耵聍栓塞、活动的异物等、因其接触鼓膜,于头部活动时可引起耳鸣。

2、内耳耳蜗病变 早期梅尼埃病损害耳蜗顶周螺旋器时出现低频耳鸣。耳毒性药物、噪音和老年性耳蜗损害,均可出现高频耳鸣,伴有感觉神经性聋。

3、中耳病变:中耳炎、咽鼓管阻塞、耳硬化症等均为耳鸣的常见病因。中耳鼓室周围的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静脉或动脉解剖异常、动静脉瘘等可引起搏动性耳鸣。

4、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耳鸣原因之一,其中约有10%为高血压。耳鸣常呈搏动性,与脉搏、心跳同步。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缩小、狭窄亦可出现搏动性耳鸣。贫血者因心脏输出量增加引起搏动性耳鸣。

Ys630.com相关知识

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1、耳鸣艾灸什么穴位

艾灸能治耳鸣,可以艾灸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耳鸣是在其他疾病并发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并发疾病,对于功能性耳鸣,需要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戒烟禁酒,可以逐步缓解耳鸣。

2、艾灸的禁忌

2.1、持续发烧之病人禁灸。

2.2、孕妇禁灸。

2.3、皮肤发炎红肿溃疡部位禁灸。

2.4、皮肤过敏者、皮肤超敏感者禁炙。

2.5、激烈运动后禁灸。

2.6、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2.7、饭后1小时内禁灸(这点不绝对,如果吃的很少,完全没有饱腹感,则可以半小时后就可以灸);禁止一边艾灸一边吃东西。

2.8、过饥、过饱、酒醉禁灸。

2.9、没有自控能力的人禁自行艾灸。

2.10、术后伤口没复原者禁灸。

2.11、阴虚火旺,阴虚阳亢,湿热过重这三种体质人禁灸,应先滋阴、泻火,调整阴阳平衡。

3、耳鸣的症状

耳鸣的出现有时为持续性的,有时为间歇性的,轻时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严重时则扰人不宁。某些生理性动作,如咀嚼、呼吸及吞咽等都可以产生声音,但不能将此看作为耳鸣。

耳鸣临床表现为搏动性耳鸣(患者描述耳鸣为与心跳一致的飕飕声、嘀嗒声或轻叩声,用听诊器置于患者颞部或耳部,常可以听到这种搏动性耳鸣)和非搏动性耳鸣(较为常见,是一种连续而稳定的噪音,如病者所描述之嗡嗡声、蟋蟀声、钟声或摩托声)。

若仅发生一侧性耳鸣,其病变多在传音器官。若双侧耳鸣,而没有其它症状,应考虑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征象,如早期动脉硬化,老年性聋的早期表现等。短暂性的耳鸣常表示病变轻微,属于耳间断性或强度不定的波动性耳鸣,并同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艾灸的注意事项

1、在我们施灸的时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专心致志,并且能够做到坚持不懈,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这样很容易使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艾灸之前要了解穴位,不同的穴位进行施灸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而我们施灸的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做好保暖措施,不要受凉感冒,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缓解耳鸣最有效的方法

1、改变不良习惯

咖啡因和酒精常使耳鸣症状加重;吸烟可以使血氧下降,而内耳毛细胞又是一种对氧极其敏感的细胞,所以缺氧会对毛细胞造成损害。平时要注意少吃肥腻、甜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肾虚耳鸣者,尤要减少温燥食物的摄入量。

2、减少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3、减少情绪波动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中医治疗耳鸣,中医辩证治疗耳鸣


耳鸣简单来说就是听觉系统出现问题,在没有外界声音的刺激下耳朵里出现嗡嗡的杂音,或是其他一些奇怪的声音。耳鸣患者往往还伴有头晕等其他并发症。中医在治疗耳鸣方法主要是辩证治疗。

一: 肝火上扰型

1: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二: 痰浊上壅型

1: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三: 脾胃虚弱型

1: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四: 肝肾不足型

1: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

2: 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五: 风热侵袭型

1: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六: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

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

如何艾灸治疗耳鸣


艾灸治疗耳鸣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艾灸主要是通过控制穴位去治疗耳鸣的,这种方法简单而且实用,所以对于老年人治疗耳鸣是最适合的。艾灸治疗耳鸣的时间比我们采用药物或者手术治疗要慢的多,但是它的效果是比较理想的,不会给身体造成多大的副作用。

艾灸能治耳鸣,可以艾灸耳门、听宫、听会等穴位,耳鸣是在其他疾病并发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对症下药,及时治疗并发疾病,对于功能性耳鸣,需要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劳累,注意劳逸结合,戒烟禁酒,可以逐步缓解耳鸣。

1、用双用手掌堵住双耳之后在立即的离开,这样可以反复的做几次,多做数次后你会发现耳鸣减轻了许多,这样的做法是通过“按摩鼓膜”来达到缓解耳鸣的作用,是个有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2、还有一些别的方法可以缓解耳鸣,像是按摩合谷穴,做法是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指并拢肌肉最高处取穴位,一直到有了发热的感觉,可以起到不错的缓解效果。

3、还有每隔一段时间点揉翳风穴一次,位置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这里按摩的时间可以隔2个小时按摩一次。

现在大家应该学会了怎么用穴位方法治疗耳鸣了吧。当患者发现自身有耳鸣出现时,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耳鸣的出现使我们感觉到异常的不舒服,甚至到了严重的时刻,更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还有精神和睡眠的情况等,所以进行早期的治疗和预防也比较的重要。

关于文章介绍的艾灸治疗耳鸣方法,希望你们可以好好的学习一下,在有时间的可以教你们的父母治疗。我们都知道老年人很容易会出现耳鸣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身体机能出现了退化导致的,所以我们采用穴位治疗的方法是相当不错的。

艾灸什么穴位能治耳鸣


艾灸什么穴位能治耳鸣

1、艾灸什么穴位能治耳鸣

肾俞、命门、听宫、听会、翳风、中诸、太冲。

1.1、用双用手掌堵住双耳之后在立即的离开,这样可以反复的做几次,多做数次后你会发现耳鸣减轻了许多,这样的做法是通过“按摩鼓膜”来达到缓解耳鸣的作用,是个有简单又方便的方法。

1.2、还有一些别的方法可以缓解耳鸣,像是艾灸合谷穴,做法是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二指并拢肌肉最高处取穴位,一直到有了发热的感觉,可以起到不错的缓解效果。

1.3、还有每隔一段时间点艾灸翳风穴一次,位置位于耳垂后方的凹陷处。

2、外感风热型耳鸣艾灸方法

症状表现:双耳鸣响如蝉噪,耳中发胀,鸣声不绝,伴有寒热,头痛,有时鼻塞如聋。

灸疗原则:清热祛风,利窍复聪,主要取穴手足少阳、手阳明经穴。

灸疗穴位:合谷穴、外关穴、听宫穴、足临哭泣穴。

艾灸方式:艾柱隔蒜灸,上方每穴施灸3壮,艾柱如半枣核大,隔日一次,5次为1疗程。

3、风火上扰型耳鸣艾灸方法

症状表现:卒然耳鸣、头晕,头痛眩晕,面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怒则耳鸣更甚,或夜眠不安,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悬数。

灸疗原则:清肝泻热,熄风通窍,主要取手足少阳、足厥阴经穴。

灸疗穴位:听会穴、侠溪穴、太冲穴、中渚穴、翳风穴。

艾灸方式:艾灸温和灸,每穴5-10分钟,每日1-2次,7-8日为1疗程。

自我按摩法治疗耳鸣

1、先用食指和大拇指轻柔地按摩听会穴(在耳屏的前下方与小豁口平齐,张嘴时凹窝处)5分钟左右,约350~400次。

2、击天鼓50次。即两掌搓热,用两掌心掩耳,十指按在后头部。再将食指叠在中指上,敲击枕骨下方,使耳内可闻及类似击鼓的声音。

3、用已搓热的两手掌心捂住两耳,手掌与耳朵完全封闭,然后两掌突然松开,这样重复捂耳30次。

4、用食指和大拇指,先从上至下按捏耳廓,然后从下至上按捏,这样反复按捏至双耳有发热感,共按捏耳廓100次。

5、按摩合谷穴(伸臂,俯掌,大拇指、食指两个手指并拢,在肌肉最高处取穴)80次。

缓解耳鸣有效的方法

1、缓解耳鸣要减少脂肪的摄入

大量摄入脂类食物,会使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大,引起动脉硬化。内耳对供血障碍最敏感,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时,会导致听神经营养缺乏,从而产生耳聋。中年人每日脂肪总摄入量应控制在大约40克,应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蛋黄、鱼子酱、油炸食物等富含脂类的食物。

2、缓解耳鸣要减少情绪波动

神经衰弱引起的耳鸣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生气、情绪失控和焦虑不安时,就会造成自律神经异常,全身紧绷,血管异常收缩,以致内耳缺血,引起内毛细胞萎缩、变性等病变,如能自我调适,以平常心面对一切,能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则症状会自然消失。

3、缓解耳鸣要注意呼吸调节

呼吸调节也很方便,每晚睡觉,取侧卧(左右都成)双手中指紧塞双耳孔,放松身体,呼气时(吸气不管)将气送至足心(注意力放在足心),如果你有鼻塞,不出三分钟即可通气(鼻腔和耳腔相通的,故能治耳鸣),每晚做十分钟即可。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胃病非常不好受,胃酸、胃胀气等症状,胃病一犯,饭也不能吃,全身不适,治疗胃病有很多方法,今天小编教大家一招,用艾灸就可以治疗胃痛,当时见效哦,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温灸中脘、神阙治胃病

还有些上了岁数的人,由于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受生活条件所限,吃得不好,导致老了以后经常出现恶心、干呕、闹肚子等肠胃不适。像这种睛况就需要长期调理了,一般要连续灸五六个疗程,10 天一个疗程,每次灸20-30分钟,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这时候,您就要用到隔姜灸,就是把姜片扎孔,搁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然后对准姜片艾灸。姜的辣气进入体内后能对付顽固性的消化不良。

我们在使用温灸治疗胃病的时候,如果再在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按摩几分钟的话,效果会更加的好的哦。

用耳朵治胃病

对付胃病,您还可以找到耳朵上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哪儿疼点哪儿,一会儿胃就“焐”得热乎了。

对于一般的胃病,在耳朵上找痛点,忍住痛,点按几分钟就会缓解。一般说来,胃病越严重,点起来越疼。

您如果赶上出差在外、跟朋友聚会或者正在工作中急性胃疼犯了,手边又暂时没有醪糟、艾条,做脚上的胃反射区又不方便,就可以直接点耳朵上的胃区,找到最痛的地方直接点压。

有的时候,您自己觉得是胃疼,其实可能是贲门疼、幽门疼或者是十二指肠疼。此时,自己光凭感觉没法儿辨别,那在耳朵上就能找得准了。点按这几个地方,哪个点最疼,就是对应的哪个脏器出了毛病。

如果你实在自己不想下手,忍受不了疼的话,可以采用贴耳豆的方法,在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反射区贴王不留行籽。

您也可以把云南白药的保险子打成粉,包裹住王不留行籽再贴,或者直接把王不留行籽和云南白药都打成粉,加点水,制成小的膏药贴在耳朵上的胃区。

治胃病具体方法

1.艾灸中脘30分钟,或者每天用暖水袋焐中脘穴30~40分钟;经常肠胃不适者要长期调理,隔10天灸一次。连续做5-6次;顽固性肠胃不适可隔姜灸。

2.按摩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每天按摩2分钟。

3.在耳朵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上找痛点,贴耳豆2~3天,或每天点按10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

多胃病患者大多是因为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

从中医来讲,胃病并不是单单因为胃不好造成的,因而,养胃还要兼顾脾、肝。蒙教授指出,除戒烟酒外,注意饮食是重点。

健脾胃

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

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

中医专家指出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功能的健康与否又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中医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先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多中医药功效。但有利也有弊,专家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胃病的症状有轻有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

据专家介绍,胃病须“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烟酒等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作息方面,一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广大胃病患者,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是胃病患者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能保留鲜叶的85%以上,绿茶中的成分,对于防衰老、抗癌、杀菌、消炎等确实有效果,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

但过敏体质者喝绿茶易呕吐,而且绿茶中叶绿素含量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故胃病患者最好别喝绿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少,经过“熟化”刺激性较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饮用。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

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

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注意,患有胃病,千万别喝绿茶!

总结:看到文章中治疗胃痛方法有很多,耳朵治疗法,还有艾灸治疗法等等,这些治疗胃痛还是有效果的,大家不防一试。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中医治疗胃病 艾灸穴位治疗胃痛

温灸中脘、神阙治胃病

还有些上了岁数的人,由于年轻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或者受生活条件所限,吃得不好,导致老了以后经常出现恶心、干呕、闹肚子等肠胃不适。像这种睛况就需要长期调理了,一般要连续灸五六个疗程,10 天一个疗程,每次灸20-30分钟,每个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这时候,您就要用到隔姜灸,就是把姜片扎孔,搁在中脘穴和神阙穴上,然后对准姜片艾灸。姜的辣气进入体内后能对付顽固性的消化不良。我们在使用温灸治疗胃病的时候,如果再在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按摩几分钟的话,效果会更加的好的哦。

用耳朵治胃病

对付胃病,您还可以找到耳朵上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哪儿疼点哪儿,一会儿胃就“焐”得热乎了。对于一般的胃病,在耳朵上找痛点,忍住痛,点按几分钟就会缓解。一般说来,胃病越严重,点起来越疼。

您如果赶上出差在外、跟朋友聚会或者正在工作中急性胃疼犯了,手边又暂时没有醪糟、艾条,做脚上的胃反射区又不方便,就可以直接点耳朵上的胃区,找到最痛的地方直接点压。

有的时候,您自己觉得是胃疼,其实可能是贲门疼、幽门疼或者是十二指肠疼。此时,自己光凭感觉没法儿辨别,那在耳朵上就能找得准了。点按这几个地方,哪个点最疼,就是对应的哪个脏器出了毛病。

如果你实在自己不想下手,忍受不了疼的话,可以采用贴耳豆的方法,在上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几个反射区贴王不留行籽。您也可以把云南白药的保险子打成粉,包裹住王不留行籽再贴,或者直接把王不留行籽和云南白药都打成粉,加点水,制成小的膏药贴在耳朵上的胃区。

治胃病具体方法

1.艾灸中脘30分钟,或者每天用暖水袋焐中脘穴30~40分钟;经常肠胃不适者要长期调理,隔10天灸一次。连续做5-6次;顽固性肠胃不适可隔姜灸。

2.按摩足部的消化系统反射区,每天按摩2分钟。

3.在耳朵的胃、食道、贲门、幽门和十二指肠反射区上找痛点,贴耳豆2~3天,或每天点按10分钟。

中医如何治疗胃病

多胃病患者大多是因为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比如,有人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上腹部饱胀或钝痛的情况,却总以为就是没吃好,胃有点不舒服,自己吃点药或是忍忍就过去了。实际上,正是这些忽视,导致了疾病的不断发展,严重了,甚至有癌变的可能。从中医来讲,胃病并不是单单因为胃不好造成的,因而,养胃还要兼顾脾、肝。蒙教授指出,除戒烟酒外,注意饮食是重点。

健脾胃

中医认为,初春饮食应以辛温、清淡为主,因为辛温能够祛寒,清淡能够利湿,这样可使人体抗拒风寒、风湿之邪的侵袭。例如可经常用薏苡仁、山药、大枣、茯苓、芡实等煮粥,以起到健脾补气的作用。而油腻、生冷、酸涩、黏硬和大辛大热的食物,会助热生火,伤害脾胃,要忌食;蔬菜、水果可避免“上火”,要多吃。

养脾肝

春天肝旺,容易克伐脾土而引起脾胃病,而酸味是肝之本味,故此时应减酸味,增甘味。唐代名医孙思邈就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建议可在春季多食用大枣、山药等。中医专家指出肝气升发过度,会引起脾胃病旧病复发。而肝功能的健康与否又与人的精神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中医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

先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多中医药功效。但有利也有弊,专家提醒,胃病患者忌喝绿茶。胃病的症状有轻有重,最常见的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症状则为上腹部烧灼痛,特别是在两顿饭之间,早餐或在饮用橙汁、咖啡之后发生。

据专家介绍,胃病须“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经全面检查确诊后进行系统治疗,并配合精神、饮食、烟酒等方面进行调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生活作息方面,一天三餐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

此外,专家特别提醒广大胃病患者,中国人都爱喝茶,但是胃病患者最好喝红茶,因为绿茶是没有经过发酵的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能保留鲜叶的85%以上,绿茶中的成分,对于防衰老、抗癌、杀菌、消炎等确实有效果,是其他茶叶无法比拟的。但过敏体质者喝绿茶易呕吐,而且绿茶中叶绿素含量较多,对肠胃刺激较大,故胃病患者最好别喝绿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少,经过“熟化”刺激性较弱,较为平缓温和,适合饮用。尤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喝红茶时加点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喝茶的时间最好在饭后,因为空腹饮茶会伤身体,尤其对于不常饮茶的人来说,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还会引起心悸、头痛等“茶醉”现象。

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晚上还是以少饮或不饮茶为宜。俗话说“十人九胃病”,胃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注意,患有胃病,千万别喝绿茶!

总结:看到文章中治疗胃痛方法有很多,耳朵治疗法,还有艾灸治疗法等等,这些治疗胃痛还是有效果的,大家不防一试。

中医艾灸什么穴位治疗汗多


中医艾灸什么穴位治疗汗多

1、中医艾灸什么穴位治疗汗多

艾灸的穴位有内关、合谷、三阴交、太溪。可以采取温各灸的方法,用艾条在穴位上方灸,以感觉到皮肤温热为度。每个穴位10到15分钟,每天一到两次。在时间的选择上,可以选择出汗多的时候及时艾灸,这样既可以增强疗效,又可以亲自见证艾灸立杆见影的治疗效果。

2、汗多可能是哪些疾病的征兆

2.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有甲亢的病人新陈代谢加快,容易出现怕热多汗,或者伴有身体消瘦、心率增快、心慌心悸、精神紧张、难入睡、眼球突出等症状。

2.2、中暑

现在夏天快到了,如果在烈日高温下出现大量出汗,伴有乏力、发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首先考虑中暑的可能。

2.3、低血糖

如果长时间剧烈运动,空腹时间太长,或者有些糖尿病病人过量服用降糖药物,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大汗淋漓、以颈后部及发际线部位为主,皮肤湿冷,可同时伴有心跳加快、颤抖、恶心、眩晕、乏力、视力模糊等症状。

2.4、狐臭

腋下部位分布大量汗腺,如果这个部位汗液分泌太过旺盛,且气味很大,就要考虑狐臭。

2.5、脏病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中老年人,突然发作满头大汗、心前区绞痛,或伴有脸色苍白或灰白、四肢发凉、意识模糊等症状,应首先怀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发作。

3、如何防止汗多呢

3.1、少喝酒:酒精会使皮肤里的血管膨胀,增加身体的热量。

3.2、擦点酒精:酒精会压缩毛孔,可以在几个小时内阻止流汗。这种方法只能偶尔使用,因为过度擦酒精会引起严重的皮肤干燥和刺激。

3.3、撒一点爽身粉:有时只是喷洒一些爽身粉,可以帮助你吸收身体的过多水分,使你感觉干爽。

3.4、浸凉水:浸泡在凉水里面会暂时抑制住流汗。将有影响的部位在凉水里浸泡30分钟,会使毛孔收缩,足以在3小时内不会流汗。

3.5、治疗情绪紧张的药物:对于经常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的患者,可以选用谷维素、溴剂等内服药物,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从而减少因情绪紧张所引起的出汗增多。

每天汗多喝水多好吗

1、汗为心之液体,活动后、天热出汗属于正常现象。多了饮水后能恢复则属正常,对人没有害处。如果经常出汗,容易感冒,则是气虚引起的,可服用补气药物。如是睡后汗出,醒后即止则属阴虚,可服用养阴药物。

2、出汗是身体的一种正常代谢,汗液过少恰恰是不好的,会加重肾的负担,并且会导致过多的毒素在体内聚集,危害身体健康。不过有的人特别容易出汗,而且汗液量大,那就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避免身体缺水缺盐。在有功能反应之下容易出汗、无论一天出多少次汗,只要出汗后除了需要多喝水补充之外、没有任何不适的,都算正常。

宝宝汗多如何护理

1、首先应该寻找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

2、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

中医艾灸治疗耳鸣穴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