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秋季养生 > 导航 > 简单易行的养生方法

中医教你预防秋季痔疮便秘,简单易行!

中医秋季养生。

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日常生活中关于中医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中医教你预防秋季痔疮便秘,简单易行!,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秋季是痔疮高发季节,一部分是由于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常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其中便秘是导致痔疮发生和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应该怎么预防痔疮便秘呢?

一、防秋燥:秋燥伤肺进而伤大肠

秋燥伤肺进而伤大肠表里”,秋燥伤肺进而伤大肠,肺气不宣直接影响大肠蠕动,就容易引起便秘。

要预防或缓解秋燥引起的便秘,可以用些滋阴润肺的药材,比如生地、玄参、麦冬、北杏等,煲好后加温热的牛奶一起喝下去,会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二、保持体内水润:多喝水多吃性平水果

秋季防燥最简便的一招,就是积极补充水分。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每天蒸发的水分约在600毫升以上,从鼻腔呼出的水分约为300毫升。到了秋天,为了及时补充这些损失,每天至少要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此外,人们也可以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也可以改善便秘。这时天气已经没有那么热了,不再适宜吃寒性的水果,又因天气比较燥也不适宜吃热性水果,吃性平的水果最适合,比如苹果、火龙果等。蔬菜的选择最好选择当季蔬菜,不要选择反季节蔬菜,这个季节比较多的是瓜类。

当然,还可以多进食一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麦片、冬菇、番薯、玉米等,可以增大食物的残渣量,易于产生排便反射。

三、促排便:抓住转瞬即逝的便意

对于大多数便秘患者,不需要药物,从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进行调节;多运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了便意千万不要忍,有时便意转瞬即逝,可能一天内都不会再有便意了;排便时用手按压腹部,增大腹压,促进排便。

便意持续只有几分钟,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捕捉到。排便运动受大脑皮层的影响,意识可以加强或抑制排便。人们对便意经常予以抑制,就使直肠渐渐地对粪便压力刺激失去正常的敏感性,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使得排便难上加难。

四、抗焦虑:焦虑会降低肠道动力

寒冷干燥的冬天要来了,正在受便秘困扰的人们不妨真的给自己的身体放个假。每天规律起居,规律饮食,调整心态,少为工作上的事儿而焦虑,把不正常的排便习惯调解回正常。

原来有的时候便秘也与焦虑有关,人的精神状态紧张,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在血液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肯定是优先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如脑部、心脏、基础代谢,而胃肠就成为最后被考虑的部位。肠道供血不充分,没有足够多的养分供应,“动力”不足,肯定会消极怠工,蠕动缓慢,自然就形成便秘了。

五、多运动:保持血液的畅通

秋季预防痔疮发作,除了注意预防便秘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注意便后保持肛门清洁,使用柔软的纸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洁肛门,有条件的话,最好用水清洗屁股,保持肛门清洁可防痔疮发作。另外如厕时不要久蹲,蹲厕的姿势可使痔静脉充血,时间一长会影响静脉血液回流,引起或加重痔疮症状,更不要边上厕所边看书读报。平时注意多活动,勿久坐久站。每坐45分钟起来活动5分钟,可有效减轻痔疮症状。同样久站负重也会引起痔静脉充血。

ys630.COm精选阅读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痔疮”


痔疮分外痔和内痔两种,外痔长在肛门外边,凸出一块,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当血管破裂发生血栓时,则有剧烈疼痛。内痔生在肛门里面,常有大便后出血,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时间一久,内痔往往脱出肛门之外,轻的能自行缩回,重的不能缩回,由于反复摩擦,以致灼热红肿,疼痛难忍。

在痔疮肿痛出血时,可内服槐角丸、化痔丸、舒痔丸、原方痔疮片等中成药。也可以用地榆15克、槐花10克、苦参15克煎水服。同时配合使用外洗药物;外痔肿痛者,用鱼腥草、马齿苋、苦楝根、芒硝各30克煎水熏洗;内痔翻出肿痛者,用五倍子15克、芒硝30克煎水外洗,采用上述内外兼治的方法,有消痔止血的效果。

用野艾治疗痔疮也有较好效果。在七八月间采摘野艾叶子阴干备用。使用时将野艾叶洗净捣烂如泥,外敷或内塞痔核处,每日调敷1次;为了防止脱落,可盖上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此法对各项内痔外翻、充血、水肿、脱出者效果较好,一般敷药3-4次,症状可明显改善;如有出血,可加入少量白芨粉,效果更好。对于外痔,则宜外敷野艾软膏(将凡士林500克加热融化后,加入野艾粉100克,拌匀即成)。

在进行上述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每天定时大便的习惯,平时多喝水,多吃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大便干燥,可在清晨喝一点淡盐冷开水,或用蜂蜜冲开水喝,必要时可服一些轻泻药物,如麻子仁丸。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姜、葱、蒜、辣椒及油炸食品,应戒烟、忌酒。

3.不宜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应站坐交替;平时应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4.经常保持肛门清洁,可用苦参、黄柏煎水外洗。

便秘按摩哪里 中医教你按摩缓解便秘


本文导读:便秘按摩哪里?便秘按摩什么穴位?下面我们来看看能够缓解便秘的穴位按摩方法。


便秘是日常常见的小疾病,现代人饮食精细、运动量少,导致肠胃蠕动变慢,大便在体内的滞留时间边长就导致便秘的出现,在中医看来,按摩可以有效缓解便秘,那么,便秘按摩哪里?按摩哪些穴位能治便秘?下面为大家介绍穴位按摩缓解便秘的方法。

1、腹部打圈按摩

按摩的经络和穴位主要集中在腹部。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在腹部打圈按摩。方法是:仰卧在床上,先用右手五指并拢,以肚脐为中心,面积由小到大,手由轻到重、由慢到快,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旋转按摩腹部100圈。再改用左手反方向按摩腹部100圈,两手轮换交替按摩腹部15 20分钟,以肚皮发红,有热感为度。早上按摩腹部前最好先喝一杯温开水,按摩腹部时间增加一倍为佳。

2、按摩天枢穴

坐在沙发上或者躺在床上,先把两手搓热,再用手掌与手指利用揉,按等手法对天枢穴进行按摩,2分钟后歇息一下,以后再进行1回。

3、按摩天枢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坐在床上或者沙发上,先把两手搓热,再用手掌与手指利用揉,按等手法依次对天枢穴,足三里穴与三阴交穴进行按摩,2分钟后歇息一下,以后再进行1回。

要注意的是因按摩者为产妇或者手术后患者,因此说在按摩时力度要适当的轻柔。如果出现不适感要及时停止,并且去看大夫。

4、按揉肾俞穴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5、大肠俞

属足太阳膀胱经穴,系大肠在背之腧穴。位于腰部,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具有通调大肠气机的作用,可用于燥热伤津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2次。

6、支沟穴

属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位于腕背侧横纹上3寸,尺、桡骨之间。具有清三焦热、通关开窍、疏经活络之效,适用于习惯性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大便未出时,两手重叠在神阙穴(即肚脐)周围,按顺逆时钟各按摩15次,然后轻拍肚子15次。大便将出不出时,用右手示指压迫会阴穴(二阴之间中点),便可助大便缓缓排出,心情要轻松,千万不可焦急。此外,坐在马桶上,静神,深呼吸,引意念于肠,做提肛运动15次,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排便效果。

便秘按摩哪里?上面就为大家做出了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多做些运动,避免便秘。

中医教你按摩治疗宝宝便秘


什么是婴儿便秘?

完全食母乳的婴儿每日大便的次数可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者,大便次数较少,每日一次或2~3日一次。如大便次数较少,但其性质及量均正常, 小儿又无其它任何不适,则不能认为是病态。如果大便干燥,量少又难于排出,虽然一天可有2 ~3次,但其总量比平常一次的量还要少,则可视为便秘。

按摩治疗宝宝便秘

当小儿出现便秘后,一般情况下只需按揉膊阳池穴,向下推按后承山穴,并加以按揉腹部就可缓解这种症状。

膊阳池穴为治疗便秘主穴,在腕背横纹上约三指中间处,在此穴位用拇指旋转按揉1~2分钟,可双侧对称同时进行,力度要稍大,进行强刺激,按摩此穴位可以止头痛、通大便。

后承山穴位于腿肚下凹陷中人字纹处,按摩此穴位需要自下而上直推约50~100次,可以起到止抽搐、通经络的作用。

推摩腹部时要用指腹在腹部顺时针方向环转快摩,直至感觉腹部发热、变软即可停下。一般一天按摩一次,5天为一疗程,便秘急性期按摩1~2次即可见效。

预防小儿便秘,一定要让小儿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要改变单一饮食结构,不偏食,多吃粗纤维食物,适量进食高蛋白食品。如果孩子便秘并伴有脱肛或肛裂,就必须要到医院进行诊治了,切不可擅自在家里处理。

中医教你贴耳穴巧治便秘


导读: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艰涩难下,排便次数减少,虽有便意,但排出困难的病证,其病因大多是由于肠胃积热、气机郁滞、阴亏血少、阴寒凝滞所致。耳为宗脉之都,人体十二经脉均汇聚于耳,采用耳穴贴压配合按摩治疗,常会取得不错效果。

主穴:大肠、便秘点、脾、直肠下段。

配穴:热秘加耳尖、肾上腺;气秘加肝、交感;冷秘加肾、肾上腺;虚秘加肾、脾、小肠。主穴每次取3个,配穴每次取两个。

方法:耳廓常规消毒后,用0.5厘米0.5厘米的小块胶布,中间粘1粒光滑饱满的王不留行或莱菔子,对准耳部一侧穴位贴压,每天每穴早中晚各按压两次,每次按压3分钟,以耳部有酸沉麻木或轻微疼痛为度。可留置两日后换另一侧耳部再行更换按压。

除了耳穴贴压以外,患者平时也可辅助按摩水分穴、天枢穴、支沟穴、足三里等。用手指指面向下按压,力度以微有酸胀感为宜。平时需注意应多吃水果、粗纤维蔬菜,并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晨起可空腹喝一杯淡盐开水,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每天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中医教你自我按摩预防感冒


本文导读:春天的气温就像过山车,一会儿冷,一会儿热,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就容易感冒,想要预防感冒,可以试试中医按摩方法。


按摩预防感冒

1、搓手

掌取坐位或站位,两手掌相对迅速搓动,搓到发热而止。

2、擦脸

用搓热的两手掌,擦两侧面部,先上下擦,再旋转擦,各数十次,使脸部发热而止。

3、擦颈

用两手掌擦颈部两侧,主要以手指的掌面着力,向后擦动要快,向前擦动要较慢而用力,来回擦动数十次,使皮肤发热而止。

4、擦点迎香穴

先用两手中指擦鼻的两侧数十次。然后用中指尖点迎香穴,即鼻翼两旁的凹陷处。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酸胀感,再慢慢揉动该穴数十次。点后有鼻子通气畅快的感觉。

5、揉大椎穴

用一手食、中两指,按住大椎穴。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力按住后揉动100~200次。在按揉过程中,可用两手交替揉。

6、点揉风池穴

用两手中指点住风池穴,其他手指可挟住中指助力。风池穴在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先用力点住风池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感,然后用指头揉动数十次。

7、拿肩井穴

用一手的拇、食、中三指,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拿住肩井穴。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拿肩井穴,十分酸胀,提拿数次即可。两手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8、拍胸背

最后用两手一前一后交替轻拍胸背部数十次。


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该处肌肉较丰满,按压有酸胀感。先用力点住该穴,使之有较重的酸胀反应,然后用指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冒的人,每天进行自我按摩,早晚各一次,坚持下来可以预防感冒,同时,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脱下厚衣服。

中医五法教你预防抽筋


导读:平时生活中我们常遇到抽筋的困扰,有时睡觉睡好好的突然就抽盘了,有时运动时也会造成抽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预防抽筋呢?


预防抽筋

中医五法预防抽筋

抽筋疾病总是叫人毫无防备,一时之间痛的上蹿下跳,那怎样不抽筋?中医教你5大方法!

1、饮食均衡

注意饮食平衡,特别是从饮食中补充各种必需的营养成分。如:喝牛奶和豆浆可以补钙;吃蔬菜和水果可以补充各种微量元素。

2、改变姿势

孕妇要经常改变身体姿势。每隔1小时左右活动1次,临睡前可用温水洗脚和小腿,还可根据身体的特殊需要,补充包括钙在内的营养成分。

3、注意保暖

夜里抽筋的人,尤其要注意保暖。不妨试一试在睡觉前伸展一下肌肉,尤其是容易抽筋的肌肉部位。

4、经常锻炼

经常锻炼身体,防止肌肉过度疲劳。运动前做好充分的预备活动,伸展开腿部、腰部、背部、颈部和两臂的肌肉。增加运动量不可过急,应该遵守每星期增加10%的原则。

5、多喝水

经常喝水,不要等到口渴的时候再喝。大量出汗时应该补充营养强化型的运动饮料。

所以,你现在知道不抽筋的方法了吗?有效的放抽筋方法能帮你减少抽经疼痛。

告诉你运动时腿抽筋怎么办

对于爱运动的人来说,了解运动时腿抽筋应该怎么处理方面的生活小常识是很重要的。在进行骑自行车、爬山、游泳等运动过程,出现腿抽筋的情况是常见的。如果运动时抽筋情况处理不当,会导致抽筋变得更加严重。

骑自行车抽筋

骑自行车时,如果出现身体抽筋情况的话,首先要尽快把车速减慢下来并停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发生。如果是小腿抽筋的话,先用一只手握住脚趾,然后往后拉,而另一只手则压住膝盖部位,让腿部尽量伸直。这样反复几次,直到腿抽筋消失为止。如果是大腿抽筋的话,先把大腿弯曲起来,双手抱住弯曲的腿部,呈抱膝状态,然后放开,让腿部伸直,这样重复动作,直到腿部复原为止。

除了腿部抽筋外,骑自行车时出现手指、手臂等部位抽筋情况也是会有的。处理手指抽筋的方法十分容易,只需手部握拳,然后松开、再握拳,这样重复到抽筋消退为止。而手臂抽筋除了握拳外,也要配合手关节的屈伸。握拳同时将手臂曲起,然后再伸直手臂,也是来回重复动作,直到手臂复原为止。

登山抽筋

在登山时,人体会比较容易出现肌肉抽筋的情况。这与身体盐分流失、身体受寒、登山姿势不正确等因素有关。当出现肌肉抽筋时,先拉伸抽筋部位,让抽筋部位处于伸直状态,然后双手轻轻按揉患处的肌肉。同时,也要补充盐分和水分,帮助减缓抽筋程度。

游泳抽筋

游泳抽筋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容易危及到生命危险。游泳过程中出现抽筋情况时,先闭起并沉进水中,用手抓住脚部的大拇指,接着用力往上扳折,注意膝关节处要伸直。如果闭起过久时,可以先浮出水面吸入空气,再沉入水中重复动作,直到抽筋缓解后,马上到岸上进行休息。另外,在游回岸上的过程中,抽筋一侧的腿部不宜多度用力,否则会造出再次抽筋的情况。

孕妈妈怎样对付小腿常抽筋

怀孕后尤其是怀孕五月以上的孕妇常发生小腿抽筋。其症状往往是在睡梦中,因小腿抽筋而痛醒,那孕妇小腿常抽筋怎么办?

第一,小腿抽筋原因:

1.体内钙缺乏。正如我们所知,胎儿骨骼生长所需的钙全部依赖孕母提供,因此,孕母每天必须保证约l200毫克~1500毫克的钙摄入量。若母体钙摄人不足,必将造成血钙低下。而钙是调节肌肉收缩、细胞分裂、腺体分泌的重要因子,低钙将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导致肌肉收缩,继而出现抽筋。由于夜间血钙水平常比日问低,故抽筋多在夜间发作。

2.怀孕期间走得太多或站得过久,腿部肌肉负担增加,导致局部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就会引起肌肉痉挛。但是,也不要认为睡得越多就越好。睡眠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循环减慢,使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堆积,也有可能诱发肌肉痉挛。

3.寒冷因素,如冬季夜里室温较低,睡眠时盖的被子过薄或腿脚露到被外;或睡眠姿势不好,如长时间仰卧,被子压在脚面,或脚面抵在床铺上,造成血液循环不良,也是引起抽筋的原因。

第二,孕妇小腿常抽筋怎么办?

如果你的小腿抽筋了,立即伸展小腿肚肌肉:伸直你的腿,从脚后跟开始,然后慢慢向胫骨(小腿内侧的长骨)的方向勾脚趾。虽然开始的时候可能会疼,但是,这样做可以减轻痉挛,疼痛也会逐渐消失。你可以试着按摩肌肉,或者用装着热水的瓶子热敷,来放松痉挛的肌肉。来回走几分钟,对缓解小腿抽筋也可能有帮助。

如果你不是偶尔的小腿抽筋,而是经常的肌肉疼痛,或者你的腿部肿胀或触痛,应该去医院检查。这可能是出现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征兆,需要立即治疗。虽然血栓很罕见,但是怀孕期间发生的危险会稍高些。

中医教你如何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今天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教你来预防耳朵疾病?

耳朵是人体五官当中的听觉器官,但耳朵疾病在困扰着很多人群。预防耳朵疾病,中医教你以下几招!

耳朵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如果听力丧失,相当于与世隔绝。据了解,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至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其实,除了先天性的听力丧失外,许多耳病在生活中是可以预防的。你常掏耳朵吗?

1、戒除掏耳朵的习惯

掏耳可引起耳道和鼓膜损伤,有时还会并发感染,使听力下降。

2、洗头、洗澡时防止水流入耳内

因为皮肤和鼓膜在水中浸泡,加上耵聍(即常说的耳蚕、耳屎)的刺激,容易引起外耳炎。若原来有鼓膜穿孔者,水入耳内可引起中耳炎复发。

3、夏季游泳前需作体格检查

有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耵聍栓塞、鼓膜穿孔等疾病者,必须在矫治之后才宜游泳。

4、耳廓外伤、冻疮时要严格防止感染

特别是绿脓杆菌感染,因为此细菌可引起耳廓软骨膜炎、软骨坏死,最终导致耳廓畸形(菜花样耳)。

5、远离噪音和爆炸现场

例如放爆竹,因为较大的噪音可引起噪音性耳聋,而爆炸声会造成爆震性耳聋。

6、远离烟酒和耳毒性药物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为它们对听神经有毒害作用。

7、避免打击头部

更不可掌击耳部,击打头部可并发听力损害,而掌击耳部可引起鼓膜破裂,生活中,因外力打击而造成耳朵功能受损的情况屡见不鲜。

8、擤鼻涕时要掌握正确的擤鼻方法

应左右鼻腔一个一个地擤,切勿将左右鼻孔同时捏闭擤鼻,因为鼻腔后部与中耳腔有一管腔(咽鼓管)相通,擤鼻不当可将鼻腔分泌物驱入中耳腔,引起中耳炎。

9、是否适合坐飞机

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者,不宜乘飞机旅行,否则可能引起航空性中耳炎,出现耳痛、鼓膜充血、中耳积液,甚至听力下降。

10、谨防其他疾病

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耳聋者,临床上首推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也可引起,故对有这些病的患者应监护其听力。

11、定期检测听力

老年性耳聋是人类机体老化过程在听觉器官的表现,出现的年龄与发展速度因人而异,其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所以,老年人应定期检测听力。

对新生儿应常规进行听力筛查,发现有听力障碍时应及早干预治疗。

中医教你预防秋季痔疮便秘,简单易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