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春季养生话 > 导航 > 老人养生话语

老人养生话语

2019-10-15

防病养生话“生姜”

春季养生话。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防病养生话“生姜””,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离姜的食习。《论语·乡党》中就有“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论说。南宋朱熹也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据研究表明,生姜含姜辣素、芳香醇、姜烯、水芳烯、茨烯、氨基酸、尼克酸、柠檬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硫胺素、核黄素、胡萝卜素、纤维素及钙、铁、磷等,而且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等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白”。民间在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并且具有良好的疗效。

治呕吐不止:生姜汁1汤匙,蜂蜜1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

治风寒骨疼、关节炎: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

治胃病发作: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

治产后腹疼:生姜、当归各150克,羊肉1000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食用。

治跌打损伤、腰扭伤: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治晕车晕船: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治冻疮、冻伤: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

治脚汗多: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澡泡脚,每日一次。

治伤风咳嗽、虚寒久咳: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生姜10片,茶叶5克,煎水趁热饮服。

治风寒感冒:1、生姜数片,白萝卜250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2、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微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生姜辛温,故阴虚内热,平素脾胃积热者不宜久服;痔疮、肛裂、便血者忌服。不可以用烂姜,因为烂姜含有黄梓素,可使肝细胞变性、坏死,从而诱发肝癌、食道癌。

Ys630.com相关知识

夏季养生话食补


很多人重视冬令进补,却不知中国养生家一直十分讲究夏季进补,自古便有“补在三伏”之说。7月下旬至8月中旬,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暑气蒸腾,酷热灼身,按中医的说法,暑邪易伤津耗气,由于出汗过多,导致气随津脱,形成气津两虚。夏季进补的原则主要是清热利湿,消暑解毒。对出汗过多、气津两虚者,此时最宜服用西洋参,西洋参的养气滋阴效果甚佳。而阴血虚者,可选用滋阴补血的当归、石斛、首乌、熟地等。

夏季食补宜选下列:莲子、青蛙、荞麦、绿豆、荔枝、大枣、猪肚、猪肉、牛肉、鸡肉、鸽肉、乌龟、甲鱼、蜂乳、蜂蜜、牛奶、豆浆、豆腐、甘蔗、梨等。

药补宜选:西洋参、太子参、黄芪、茯苓、石斛、地骨皮、黄精等。

夏季补益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复方蜂乳、参杞冲剂、人参银耳晶、双宝素、人参养荣丸等。

夏季饮食最忌过食生冷:古代名医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指出:“当时不觉即病,入秋节变多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以为得病之初,不知其由来者渐矣。”

中医养生话“七情”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 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以自寻苦恼。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生姜的防病治病作用


本文导读:生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生姜有调味功效也有防病治病功效,生姜可以防治哪些疾病呢?


生姜在我们的日常烹调中很常见,是厨房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调味品,做菜时加些姜可以让食物更鲜美,煮螃蟹放姜还能去腥味,同时平衡螃蟹寒凉的性质,减轻对胃的刺激,冰冻过的鱼肉海鲜加热前用姜汁浸渍还能返鲜。

除了调味之外,生姜还有有非常高的保健价值,有 小人参 的美称,是祛病保健的良方。

《本草纲目》中介绍说,生姜能发散风寒,煮熟的姜则可以温中和胃。主要功效有益脾胃、开胃气,御百邪、去冷气,降逆气、止呕吐,除秽恶、通神明,祛痰下气、杀虫解毒等等。古代人养生也常常把姜当宝,常常吃姜祛病防病。

而现代医学中,生姜的保健作用有4个方面:

1.抗风湿

据研究发现,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连续食用姜三个月作用肿痛的症状会减少,关节僵硬的现象也逐渐减轻。

2.抗衰老、防氧化

生姜进入体内会产生一种抗衰老的物质,能防止氧自由基对人体的侵害。

3.防治心血管疾病

生姜中的一种特殊物质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有特殊疗效,还能防止动脉硬化。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常吃生姜能抗菌防病


生姜是一种非常好的食材,大多数时候都是作为辅助材料的。那么,生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大家知道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生姜的相关的功效与作用,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生姜的功效与作用

生姜的功效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

功用:为芳香性辛辣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特别对于鱼蟹毒,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

生姜的作用

抗氧化,抑制肿瘤

生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的结构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肿瘤作用;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人斑。

开胃健脾 促进食欲

因为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会减少,因而影响食欲,如果饭前吃几片生姜,可刺激唾液、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进食欲。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饭不香,吃生姜的道理。

人们贪凉,喜爱电扇空调对着吹,很容易受寒,引起感冒。这时及时喝点姜糖水,将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中医认为生姜能通神明,即提神醒脑。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里面就含有生姜的成分,目的就是驱风健胃和提神醒脑。

姜的吃法很多。喝姜汤,吃姜粥,炒菜时放点姜丝,炖肉、煎鱼加姜片,做包子、水饺馅时加点姜末,既能使味道鲜美,又有助于开胃健脾,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利于肠胃对营养成分的吸收。

有些人吃姜喜欢削皮,这样做不能发挥姜的整体功效。因为生姜皮有加速排汗、防止中暑的作用;还有刺激胃肠道粘膜,增加胃肠道消化液,和脾行水、利尿的功效。

此外,适当吃些姜制食品,如酱姜、嫩姜酸、明姜糖等,对身心健康和防暑,大有益处。

防暑、降温、提神

在炎热的气温下吃一些生姜能起到兴奋、排汗、降温,提神的作用。对于有一般暑热表现,如头昏、心悸、胸闷、恶心等情况的病人,适当喝点姜汤是大有裨益的。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就含有生姜成分,其作用就是健胃、提神、醒脑。

杀菌解毒,消肿止痛

科学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效果更好。在炎热的气温下,食品容易受到细菌的污染,而且生长繁殖快,容易引起急性胃肠炎,适量吃些生姜可起到防治作用。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另外,可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

抗菌防病,治疗肠炎

美国和丹麦的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生姜干粉可缓解晕动病之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效率达90%左右,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的办法防止晕车、晕船,有的用生姜片贴内关穴,有明显的防晕效果。

细菌生长繁殖异常活跃,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肠胃炎,此时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茶用沸水冲泡后饮用,能起到防治作用。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姜能起到某些抗菌素的作用,尤其对沙门氏菌效果明显。生姜还有杀灭口腔致病菌和肠道致病菌的作用,用生姜水含漱治疗口臭和牙周炎,疗效显著。

防晕车,止恶心呕吐

吃生姜具有防止恶心、止呕吐的作用,如果有由于某些运动而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吃点生姜就可以使其骊到缓解。有研究证明,生姜干粉对因运动引起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有效率达90%,且药效可持续4小时以上。民间用吃生姜防晕车、晕船,或贴内关穴,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而有呕家圣药之誉。

生姜的挑选

眼观

在购买生姜时可以看成色,选生姜颜色应挑本色淡黄的,正常生姜外表粗糙,较干。

手捏

用手捏肉质坚挺,不酥软,姜芽鲜嫩的;还可以掰开生姜,如果里面的丝状物是白亮的,就是好的,丝状物是暗黄的不要购买。

鼻闻

用鼻子嗅一下,正常的生姜辛辣味强,若有淡淡的硫磺味或者其它异味,千万不要买。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对于这个生姜的相关功效与作用以及生姜的挑选方法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以及一定的了解了吧!这个生姜真的是非常好的食材,平时可以多吃哦!

冬季养生话食粥的功效与作用


天下第一养生之物当然是粥了,只要我们善于搭配,那么我们肯定是可以做成各种各样养生的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冬季养生话食粥。

冬季养生话食粥

从立冬开始就已经进入冬季了,经过了小雪、大雪,很快就要到冬至了。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冬季人的体内阳气潜藏,因之,冬季的养生要以敛阴护阳为原则。尤其年老体弱的老人要睡得早一些,起得晚一些,最好等阳光比较充足时再进行体育锻炼,以防扰及体内潜藏的阳气而患感冒。感冒是老年人健康长寿的大敌。它可以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重其它疾病,如慢性气管炎、高血压、心脏病等。

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此时正是进补的好时机,无论是食疗或是药力都易于发挥效能。说起进补可有两类,一类为食补,一类为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呼呼、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它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补脾虚、壮筋骨、和五脏之功效,除了煮大米粥外,还可以煮成:

山药粥:山药(去皮)50克,大米50克,蜂蜜、食用油均适量。将山药切成小块用油炒过加入蜂蜜,将大米熬成粥,加入炒过的山药再煮开,即可食用。山药为滋补肾

看了上面关于冬季养生话食粥这种粥品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养生粥主要在增强免疫力,补充人体的所需上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养生防病观点ABC


《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自然观 “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防治观 “圣人不治巳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达到未病先防。

动静观 “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食疗观 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则化源不足,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

怎么用梳子防病养生


梳头提神、防失眠

经常梳头能够促进睡眠。宋朝人郭尚贤在其著作《清异录》中写道:梳头洗脚长生事,临卧之时小太平。对于经常失眠的人士来说,常梳头,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除了改善睡眠,梳头还有助于驱散头部的风湿病邪,促进头部气血循环、营养毛发,减少白发、防脱发,缓解头痛、减轻疲劳。特别是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通过梳头经常刺激百会穴、太阳穴和风池穴有降血压的作用,对血压不稳引起的眩晕症有特殊功效。

梳头养生,最好早晚各一次。用梳子顺着经络方向,从前额正中开始,以均匀力量,向头部、枕部、颈部梳划,然后再梳两侧,动作不要太慢或太快。一般每次梳100下左右即可。

梳背防背痛

中医常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办公室白领经常久坐不动,久而久之就会肌肉僵硬,气血不畅,腰酸背疼,尤其是背心窝,总觉得应该用什么硬物顶住才觉得舒服。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梳背或梳柄经常拍打背部或按摩背部,便可以起到按摩背部穴位的效果,从而顺通经脉,促进血液循环。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市白领不妨在办公室的抽屉里备一把梳子,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拿出梳子敲拍背部,缓解工作疲劳,随时保持旺盛精力。

常梳手可强身

很少有人了解梳手的作用,其实梳手大有玄机。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理论,在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经络有6条,相关的穴位有23个,还有经外奇穴34个,其中,比较重要的穴位有劳宫穴、鱼际穴、少府穴等。经常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

专家提醒,梳手需要注意三个方面:首先要选用圆头梳梳手,尖齿梳容易划破手心皮肤;其次梳手前,要在手心抹上一层护肤油脂,以润滑梳子与手心,避免梳齿扎疼手心;在梳手时要从手心梳起,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然后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每天坚持梳手按摩,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梳背压颈防感冒

现代研究表明,按摩大椎穴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它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无论是手三阳经还是足三阳经,都有络脉分布到大椎穴处,和督脉相交会。

用梳背或梳柄常按摩大椎穴,可以提高身体免疫能力,预防感冒、疟疾、咳嗽、颈椎病、肩背痛等疾病。

特别在秋冬季节,气温骤变,尤其容易引起感冒,因此要经常用梳背按摩大椎穴,远离感冒,保护身体健康。

选择梳子有诀窍

专家提醒,用梳子养生必须选对材料,一般来说,以天然材质的角梳、木梳等不产生静电的梳子为宜,尼龙、塑料的梳子容易产生静电,对头发、皮肤有伤害,不宜使用。同时,还要注意梳齿疏密程度,梳齿疏密要适中,并且齿端不能太尖锐。最后,要经常清洗梳子,时时保持梳子的清洁。

怎么按摩耳朵养生防病


中医养生建议大家,不妨学学清代的长寿皇帝乾隆的保健方法――耳常弹。在工作间隙,或上下班途中,将耳朵揉一揉、拉一拉,每天只需花几分钟,不仅可使身体的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还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疲劳消除。

首先是摩擦耳廓。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这样可以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别看方法简单,对于缓解上班族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很有效果。

摩擦完毕,该上下提拉耳朵了。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此法对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的人有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功效,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可防治头晕、眼花、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症,是美容要法。

最后,再对全耳进行一次总动员:用食指指腹自耳部三角窝开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10余次,使之发热,这一手法对内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具体部位的按摩,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些疾病。

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健鼻养生巧防病


小小的鼻子,是五官中最惹人注目的一环,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鼻子作为人体与空气打交道的第一关口,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既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及各种脏物侵入的第一道防线。由此可见,鼻子的保健不容忽视。给鼻子“洗洗澡”在现代化大都市中,人不可避免地要与饱受灰尘、二氧化硫等各种废物污染的空气打交道。而空气中的污染物正不停地吞噬着鼻腔粘膜的健康。大气中的灰尘,在鼻腔内留下了太多污垢,在得不到有效清洗的情况下,粉刺、雀斑使鼻子变得面目全非。因此,要经常给鼻子“洗洗澡”。在此特别推荐冷水浴鼻,尤其是在早晨洗脸时,用冷水多洗几次鼻子,可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子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预防感冒及各种呼吸道疾病。鼻外按摩此法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与食指,夹住鼻根两侧并用力向下拉,由上至下连拉12次。这样拉动鼻部,可促进鼻粘膜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正常分泌鼻粘液。鼻内按摩将拇指和食指分别伸入左右鼻腔内,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向下拉若干次。此法既可增加鼻粘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保持粘膜正常。在冬春季,能有效地减轻冷空气对肺部的刺激,减少咳嗽之类疾病的发生,增加耐寒能力,拉动鼻中隔软骨,还有利于防治萎缩性鼻炎。“迎香”穴位按摩以左右手的中指或食指点按“迎香”穴(在鼻翼旁的鼻唇沟凹陷处)若干次。因为在“迎香”穴位有面部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的分支,是面部神经和眼眶下神经的吻合处。按摩此穴即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治鼻病,还能防治面部神经麻痹症。“印堂”穴按摩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的指腹点按“印堂”穴(在两眉中间)12次,也可用两手中指,一左一右交替按摩“印堂”穴。此法可增强鼻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能力,并能刺激嗅觉细胞,使嗅觉灵敏。还能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防病养生话“生姜”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