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古人养生饮食 > 导航 > 养生到底养什么

养生到底养什么

2019-10-15

古人养生重气质,到底要怎么养?

古人养生饮食。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科学的中医养生是怎么进行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古人养生重气质,到底要怎么养?》,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都知道读书、写字甚至于静坐等等,都是能提高自身气质和陶冶情操的方式,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些都是古人用来养生的方式之一,下面带大家具体来看下古人是如何气质养生的吧。

静坐养筋

中医认为,静则养神。《素问五运行大论》记载:“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所以,静坐可以柔肝舒筋,气血得以收敛、潜藏,则筋膜得养,最终达到养神、养身的目的。对于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快的都市人来说,静坐是非常好的养生方法。

水声养耳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的《西湖纳凉》道出了水声养耳的美好境界。从中医的角度,“肾主水”,倾听水声因而能够收敛肾气,保养肾精。“肾开窍于耳”,水声可使耳道清静,伴着清雅的荷香,令人心旷神怡。

绿草养目

以中医五行理论来看,绿为青色,五行属木,五脏中对应肝,肝开窍于目。由于肝的功能是主疏泄、调畅情志,所以,漫步于青山绿树之中,自然养眼养身。

琴书养指

抚琴与书法都是中华文化瑰宝,也是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在中医看来,抚琴与书法还具有明确的养生保健效果。

观书养心

山水景物为第一自然,而书籍是纸上的风景,通过阅读游记、山水诗也可领略自然之美,此可谓“第二自然”。从中医的角度,心主神明,心为阳脏而主阳气,阅读可以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有助推动心阳,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生机不息。

杖履养足

“足为精气之根”,足底穴位是人体多个脏器的反射区,因此双足与周身阴阳、气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腿足状态差,容易导致气血不畅,百病丛生。老年人选择一根合适的手杖,可以增加腿足的支撑力,提供关节保护,减少损伤。

扩展阅读

古人饮食养生经


饮食勿偏

“凡所好之物,不可偏耽,耽则伤身生疾,所恶之物,不可全弃,弃则脏气不均。”

食宜清淡

“味薄神魂自安”;饮食要“去肥浓,节酸咸”;“薄滋味养血气”。

饮食有时

“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要长寿,三餐量腹依时候”;“食味调和,百病不生。

适温而食

“食宜温暖,不可寒冷”;“食饮者,热勿灼灼,寒勿沧沧。”

食要限量

“饮食有节,则身利而寿登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食。”

食宜缓细

“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

进食专心

“食不语,寝不言”。有利于胃纳消化。

怒后勿食

“人之当食,须去烦恼”;“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良好的精神状态于保健有大益。

选食宜慎

“诸肉臭败者勿食,猪羊疫死者不可食,曝肉不干者不可食,煮肉不变色者不可食。”

餐后保健

“食毕当漱口数次,令人牙齿不败、口香,叩齿三十六,令津满口,则食易消,益人无百病。饱食而卧,食不消成积,乃生百病。

古人养生之道 十要十忌保健康


本文导读:古人有很多养生方法,这些养生方法同样适用于现代的我们,而且也很简单,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养生的十要十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越来越重视养生,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一些养生方法,古人对养生有很多研究,很多养生方法都是不错的,下面我们来看看古人养生十要和十忌。

十要

齿要常叩:齿喜动,故要常叩。

胸要常护:胸即心窝,故要常护。

耳要常弹:即鸣天鼓。可免耳患,故要常弹。

背要常暖:肺系近背,暖则不受风寒,故要常暖。

腹要常摩:歌云:食后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故要常擦。

足要常搓:如前足功,搓脚底涌泉穴,能去风湿,健步履,故要常搓。

津要常咽:如前舌功,常取津液满口,汩声咽之,能宣通百脉,故要常咽。

面要常擦:如前擦面之功,能使容颜光泽,故要常擦。道家谓之修神庭。

目要常揩:每静时能常闭目,用两大指背,两相磨擦,揩眼使去火,永无目疾,故要常揩。

睡要常曲:仰面伸足睡,恐失精,故宜侧曲。又曰:睡则气滞于百节,养生家睡定缩,觉宜伸。

十忌

忌湿地久坐:潮湿气主生疮毒,故忌之。

忌子时房事:阳初生而顿灭,一度胜十度,故忌之。

忌灯烛照睡:神不安,故忌之。

忌早起科头:早多风露之气,科头则寒邪入脑,故忌之。(科头,谓不戴帽子)

忌阴室贪凉:无阳照之室,阴气重,伤人,故忌之。

忌冷着汗衣:汗衣湿后必冷,着之则侵背伤肺,故忌之。

忌热着晒衣:久晒之衣,有热毒,未经退热即着在身,必受毒,故忌之。

忌久观场演剧:久视久听,则神与精俱伤,故忌之。

忌出汗扇风:汗出时毛窍俱开,扇则风邪侵入,故忌之。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古人养生的十要和十忌,身体健康是最大的福气,如果身体不好,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没动力、没冲劲,上面介绍的这些养生方法都是很简单的养生方法,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多。

养生女人要“热养”男人“冷养”


导读:说道养生就不得不提到中医养生,要知道养生最初都是来自于古代中医的,而对于男女该如何养生,在中医里也有一套理论,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女性养生

男冷女热是长寿之道

男人身上的肌肉多,食量大,新陈代谢更快,因此体表要比女人温暖一些。从生理角度看,女人对冷比男人更敏感,男人皮肤里的温度传感器更迟钝,不够知冷知热。所以,即使气温低时,男人身上仍然是热乎乎的,女人身上则是冷冰冰的。

从中医上说,女人生性阴寒,所以怕冷;男人生性阳燥,所以怕热。从生理角度分析,男人和女人生殖系统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的温度差异。男人生殖器官中的睾丸不耐高温,它需要维持比体温低的温度,否则会伤害精子。而女人的子宫像个倒置的梨,属凉性,不注意保暖就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等,所以女人更需要温暖的呵护。

女人热养生

冷是对女人健康和美丽的最大摧残,不仅手脚冰凉,而且面部容易长斑。所以,女人要对自己暖一点。

暖脚促睡眠。

双脚是女人的第二心脏。女性每天睡前用40℃左右的热水泡脚1530分钟,不仅能缓解腰背疼痛,还能促进睡眠。泡脚水不能太浅,至少要没过脚面,连小腿一起泡,效果会更好。怕冷的女性晚上睡觉前,最好穿上保暖的棉袜,帮双脚御寒。

暖食养肠胃。

女人最好少吃寒性、生冷食物,尤其是畏冷、手脚经常冰凉、易伤风感冒,以及处于生理周期的女性更应注意。杨力建议,女性冬天可多吃些大枣山药粥、五色粥等粥品,北芪党参炖羊肉、萝卜排骨汤能温补血气、增强体质和抵抗力,做菜时还可放些姜、胡椒、辣椒等有产热作用的调料。

暖水防妇科病。

做家务最好多用温水。有数据显示,热水是冷水清洁和杀菌效果的5倍,不仅舒适,还能预防关节炎和妇科病。洗冷水澡更是女性大忌,由于水温过低,人体会感到寒冷,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神经紧张等。

男人健康养生要养肝


男性生病后往往不肯就医,导致很多小疾病延误治疗。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些深深困扰着男同胞的疾病,从它们的危害入手,请专家介绍一些较好的治疗方法,让更多的男性朋友能够远离疾病,收获健康。

最先天:男人三包问题

三包问题,大多是先天因素引起的,很多男人认为既然天生就这样,只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但却不知道其背后包藏着大麻烦。

三包问题极易滋生细菌,引起私密处的发炎和感染。还易导致男性功能障碍,造成夫妻生活不和谐。三包问题也是导致男女泌尿生殖系统反复交叉感染及恶变的重要因素。

据男科专家何才春教授介绍,其实,大多数生殖缺陷都是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来矫正和解决的。韩国纳米无痛美容术,是生殖微创整形术的行业新标准,也是患者进行手术的首选。麻醉后患者即进入深睡眠状态,术中首先准确测量,确保术后包皮长度合适,从而保证生活质量。该技术具有轻松无痛、准确美观、安全可靠、延长生活时间等明显优势。

最麻烦:泌尿生殖感染

泌尿生殖系统的反复感染,治疗后容易复发,让很多男性头

疼。该疾病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尿道红肿、增生物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专业彻底的治疗,感染会反复发作,最终导致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并发症及相关组织的恶变,还会造成夫妻双方交叉感染,给夫妻生活蒙上厚重的阴影。

如果患上泌尿疾病应该如何治疗?何才春教授介绍,科技的不断创新,促使一大批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并取得重大突破。成都欧亚男科医院独家引进的CRS2280TWDB电容场热疗系统,排在治疗前列腺炎防守反击利器的第一位,它采用最新的太空智能技术,利用高频透热

及红外光谱聚焦于病灶,产生超强度能量从而改变局部微循环,达到不开刀胜似开刀的效果,被临床专家誉为海谱刀技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院通过对500名慢性前列腺炎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效果统计,治愈总有效率达98.5%,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前列腺疾病的前沿技术。

男性健康日男人养生先养肝

喝酒应酬最伤肝

其实,在中国最容易使男人受伤的是应酬。许多30岁到55岁的男士,从脉象看肝肾功能和肠胃功能都不好,再到医院检查大多都是血脂高、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缺血。他们总是问:为什么自己正当壮年,健康却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关键就在应酬时不可避免地喝酒、吃肉、进食太过油腻。长期如此,内脏负担过重,血脂就不能充分代谢,就会沉积,哪里沉积多,哪里就会先出问题。

有报道说,一般人的肝脏24小时只能分解50毫升的酒精,相当于2两白酒,因此,喝酒最伤肝。很多来看病的夫妇都说,他们经常为喝酒应酬吵架。其实吵架解决不了问题,大多数男人都是违心地往肚子里灌酒精,妻子一句老公辛苦了,我给你做一碗醒酒汤吧,效果一定比横眉冷对强得多。

给大家说一个醒酒汤的方子:梨核三个(切四瓣)、紫色葛花10g、葛根20g、枸杞子30g(后下)、炒莱菔子12g(捣)、白萝卜半个(切片)共煮水频喝。

但若是酒后性生活导致浑身无力、出虚汗、头晕目眩、腰痛如折、嗜睡等症状,此方效果较差,需另配中药调理。

熬夜、不吃早餐伤肝胆

除了喝酒伤肝,工作压力大、紧张、熬夜也在伤害男人的肝,尤其是熬夜。中医理论中,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1点是胆经最旺的时候,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最旺的时候。《黄帝内经》讲:人卧血归于肝,有研究表明,人熟睡后,回流到肝脏的血液比工作时多5倍以上,这就是中医讲的血养肝。如果这个时间段在熬夜工作,肝脏就得不到休息,时间长了,血脂、血糖的代谢就会紊乱,就会引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

大家都知道,胆汁可以助消化,如果熬夜不能使胆汁得到浓缩,胆则始终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长此以往,胆的功能就会下降。当你饭后觉得胃胀,经常无故打嗝,胆区(右上腹、右胁下)不适,或右后背酸、胀、困、沉、冷、痛等,这有可能是胆气不舒的症状,西医称为慢性胆囊炎。另外,早上一定要吃早餐,这样,胆囊才会把浓缩了一晚上的胆汁连胆固醇一块儿排出,不至于形成胆结石。要提醒大家的是,早上不要吃油腻的东西,尤其不要吃油炸的东西。

推荐一款经典早餐:一个水煮荷包蛋,一碗豆浆,连豆渣一块煮,一块全麦面包,一盘清炒白萝卜丝(多加姜丝)。煮鸡蛋是最容易吸收的高蛋白食物,连蛋黄一起吃,不会升高胆固醇;豆浆最好是黑豆、黄豆对半,连豆渣一起煮,煮的时间长一点,营养最丰富,也可辅助降血糖。

养生要先养肝吗


我们都知道肝脏在身体结构的重要性,因为肝脏是用于排毒减轻身体中毒的主要器官,所以我们养生首先要进行 养肝。对于经常抽烟以及吃太多酸性食物的你们来说,肝脏的负担是比较大的,你们在平时应该要多吃一些养肝的食物,比如黄豆芽或者香菜等,这样有助于你们预防肝炎的发生。

中医认为,酸能入肝,酸味的东西对肝脏有损害的人来说,比如肝炎患者,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而且食醋还有开胃健脾,激发食欲的作用。但食醋一定要适量,一旦食用过量,就不利于肝细胞的再生修复了。

在24小时中,与肝脏排毒最息息相关的还有运动。它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特别是肝脏的脂肪。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运动可以出汗,而出汗也是一种排毒的方法。

春天要多吃蔬菜和野菜,如黄豆芽、绿豆芽、香菜、春笋、莴笋、菠菜、香椿、荠菜、芹菜、油菜、柳芽等,既能补充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又可清热润燥,有利于体内积热的散发。在春天要尽量忌吃油腻、生冷、黏硬食物,以免伤及肝脾。

春季养肝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运动与心态。专家指出,万木吐翠的春天,正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绝好的方法。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这篇文章详细的为我们介绍了养生是需要养肝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肝脏,这样对于你们养生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养肝,我们可以通过运动以及保持良好的心态来调节它,并且少吃一些对肝脏有刺激性的食物。

古人有训 养生需节食


饮食失度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平衡饮食应当成为现代饮食科学的重要标准,为此,我们了解一下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饮食适量,在节制饮食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和具体方法。被后世称为医书始祖的《内经素问》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饮食过度的危害。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又具体论道: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则腆满闭塞(腹部胀满堵塞),下为飧泄(腹泻),久为肠澼(痢疾)。此后,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家在节制饮食方面,继续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不暴饮暴食

一次食量过大,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于是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者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一日暴、十日寒,给健康和生命造成的危害是难以弥补的。为此,宋代张果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也就是现代科学主张的少量多餐制。

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易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这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办法。唐代药王、长寿老人孙思邈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诫道。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重温这些节食训诲或以此劝导孩子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就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饮食不可勉强

出现厌食的原因,一是生理性的厌食;二是病理性厌食;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当努力加餐饭。积极的办法应当是: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关于勉强进食的危害,梁代陶弘景《养生延命录》曾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总之还是伤脾胃,而脾胃被中医视为人体健康长寿的后天之本。所以注意节食,保护脾胃,实在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环节。

进食要定时定量

孙思邈《千金要方》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每食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并且不要过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明代《修真秘要》更说得明确:食欲少而不欲顿,常如饥中饱,饱中饥。这种饮食适可而止、常处不饥不饱状态的节食理论,与现代科学所主张的观点非常一致。

胖人更应缩食

古代养生家有道: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求,常使谷气少,则病不生矣。(语出《太平御览》)。这句话中的科学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肥胖者必须通过削减主食(谷气)来加强元气(脏腑功能),这样才可避免由肥胖而带来的一系列胃肠道和心血管疾患,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节制饮食的问题,早已引起全世界的极大重视。意大利学者考纳娄,于1958年所著《延身健身的可靠秘法》中提出节食延寿说。他自己严格遵守节食原则,每天只吃固体食物360克,喝液体饮料400克,结果他活到100多岁,而在83岁高龄时,据说还能骑马、爬山和写作。美国科学家谢尔登,从1928年开办健身学校达40年之久,通过节食调节生活制度,使数万名各种病弱患者恢复健康。苏联皮茨赫拉乌里教授,在他1975年所著《高加索人的长寿》一书中,为百岁老人制定的饮食原则是:食量适度。

纵观古今中外养生家的经验,都十分强调节食对健康长寿的作用。所以在饮食养生方面,第一是要全面摄食,使营养平衡,第二是要饥饱得中,保持肠胃的正常功能。在这一前提之下,因人制宜地确定合理饮食制度。这便是古代养生家节食观给予我们的启示,也被现代科学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健益寿良方。

古人激发房事的养生术


本文导读:房事是夫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那么要如何过房事呢?古人对过房事有哪些秘诀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般而言,夫妇性交可有两种不同的开始方式:一种是猝然而上;另一种是先爱抚相感,待双方均兴奋时才开始;显然,前者是不符合性卫生的,也易导致矛盾和病痛;后者则能适应夫妇性生活关于性心理生理的要求,使双方享受高质量的性乐趣,但却常不易为男女尤其是青壮年夫妇所习惯采用,如能适应则双方受益无究。

性前嬉主要包括拥抱、亲吻、触抚、情话等调情内容。在中国古代房中术甚为重视这些动作和措施,认为性交前务必先有舒缓轻柔和有序的相互爱抚嬉戏阶段,使情绪和谐、性欲感动。

如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医简《合阴阳》中就曾认为性前嬉是为了达到 男候四至 (即男子阴茎呈现充备、勃起、坚挺、久而发热的四种征候);女子达到 五欲 (即亲吻、拥抱、触抚性敏感区、吮吸舌唇和紧贴缓摇,可使女方产生面颈红晕发热,乳房隆实,鼻出微汗,口津润滑,女阴流液,咽干咽唾等五种性欲感动征象)。如双方分别达到 四至 、 五欲 ,则正式性交时定能气血舒畅,性欲满足。

在另一本中国古代性典《玉房指要》中,也认为此类戏道动作宜从容安详,可先触抚肘窝、腋旁、上肩胛、到颈项、环眼周、抚面颊,再下锁骨上窝,揉抚乳房,经上腹、脐、丹田(脐下三寸处)、阴阜、大腿内侧、外阴、阴蒂(或阴茎)等处以申情爱,相互拥抱、亲吻、吮吸口中津液,唤起对方的性兴奋,其后才正式性交。

书中并指出,这种性交前的 戏道 ,即不违背人之常情,又可益寿延年,也可说是一种性乐趣。古人的这类经验是十分值得注意的。

另外,夫妇性交前除上述嬉戏外,古人还提倡精神情志的适应。

精彩推荐:全球10大长寿食物排行榜 夏季不能多吃的6大水果

古人养生的7个小动作


明代医家胡文焕总结前人健康长寿经验,提出养生“小动作”的健身方法,简单易行。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面宜多擦气血平。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

同时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为运睛,即眼球转动。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以上方法均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动作要轻缓,次数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贵在坚持,必有益处。

超强!古人养生长寿十诀


泱泱世界,上下五千年,许多人梦寐以求长生不老,求仙方,觅仙果,炼金丹结果无一人能逃过死亡的劫数。尽管如此,人类也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使平均寿命不断提高。现将古人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良方介绍如下,只要你身体力行,将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这些保健良方既十分简单,又很容易做到,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十要诀。

一、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三遍百病除。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经典文献《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头为精明之府。也就是说,人体的精明活动,完全是靠人体先天和后天的精气来维持。若有病变,则会出现头颈低垂,不能抬起,两目凹陷无光的精衰神乱之象。

现代中医学研究认为:人体之重要十二经脉和四十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汇聚于头部。

头顶中央(即前发际后5寸与后发际前7寸处)有百会、四神聪、上星、头维穴,项后枕骨一带有风池、哑门、医明、玉枕、翳风穴,两鬃有太阳、率谷穴,额前还有印堂穴。如以梳子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针灸性的按摩或刺激,将会起到疏通十二经脉,促进大小周天血液循环,使气血流畅,调节大脑神经功能,增强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脑细胞的衰老,增强记忆力,醒脑提神,还能消除各种劳累疲倦、失眠烦躁、三叉神经痛、偏头痛以及聪耳明目等多种作用,甚至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美容效果。

为此,有人主张日梳五百不嫌多,要求最好晨起后梳一回,中午休息后梳一回,晚上休息前再梳一回,每回以两分钟梳60-100次为宜。只要你持之以恒地梳头,就会感到头清目明,精力充沛,睡眠良好,白发变黑,食欲增加。由此可见,勤梳头的确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单经济的长寿保健方法。

二、脚称第二心脏,常搓涌泉保健康。

脚部乃三阴交之始,三阳交之终,穴位多、位置低、血液少,有第二心脏之称。人的脚有26块骨,19块肌肉,33个关节,50多条韧带,50多万条血管,4万多个汗腺。

祖国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布满了相关全身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主要薄弱环节,容易遭受寒湿邪气的侵袭,可见人体健康与否,和脚部健康关系极大,所以脚部的保健就比其它部位显得尤为重要。

历代医学家认为,脚部保健并对全身健康有益的最重要方法是揉搓涌泉穴(即脚心中央凹陷处)。针炙经典文献《灵枢本输》说:涌泉属足少阴肾经,肾出于涌泉。

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水井中泉水一样,将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涌出,长期不断,经常以热水浸泡后搓此穴,既可以温补肾经,益精填髓,舒筋活络,平衡阴阳,又可以舒通心肾,滋生肾水,抑制肾脏虚火,排泄体内毒素杂物;既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御寒暖体,缓解肌肉紧张,消除各种疲劳,又可以舒肝明目,清肺理气,祛风湿,助消化,通大便,止泻痢;同时,还能治疗头顶痛、疝气、肾炎、性功能衰退、小儿惊风、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心悸、咽喉肿痛、脚裂以及老年性四肢麻木等几十种疾病。

正因为如此,涌泉穴才被中外医学权威誉为健身之穴。

三、日咽唾液三百口,一生活到九十九。

唾液,即口水,呈半透明液体状。《辞海》解释说:唾液腺分泌的液体和口腔壁上的许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为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达1-1。5升。

据化验分析:唾液中含有水分、酵素、尿素、维生素B、蛋白质(粘蛋白、球蛋白)、有机物、氨基酸、硫氰酸盐、碱性离子和钠、钾、镁、钙以及淀粉酶、麦芽糖酶、磷酸脂酶、溶菌酶、过氧化物酶等物质。中医理论认为:唾液从口腔壁涌出后,经舌根、咽喉,肺转肝脏,进肾经,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倡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乾隆皇帝也总结了津常咽的养生秘诀。

现代医学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收缩血管,溶解细菌,灭杀微生物,健齿强肾,抗病毒,助消化等功能。近年来,美国学者发现唾液含有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和皮肤表皮细胞生长的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日本食品研究所发现唾液可以消除从氧气和食物中产生的对人体十分有害的自由基,最为可贵的是,唾液还有很强的防癌效果。

美国乔治亚大学医学院专家的研究表明,致癌作用很强的黄曲毒素和3.4--苯并比及亚硝酸盐与唾液接触30秒后就会消失,并建议每口饭最好咀嚼30次。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学者把它誉为:华池神水、金浆、金津、玉液、玉泉、甘露、清洁剂、天然抗癌剂等。

跟古人学习饭后养生法


本文导读: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就想自己更加长寿了,这其中肯定有不少追求的人在,对于养生,古人就对其有诸多的想法了,如: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下面就跟小编学习下古人如何养生。


《摄养枕中方》中记载 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 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二、饭后先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 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 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

三、饭后再揉腹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 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 并要求 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 ,只要能做到这一点, 令人能饮食,无百病 。若 饱食则卧 ,就会 生百病 。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四、饭后听音乐

《寿世保元》中说 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 道家也有 脾脏闻乐则磨 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重养神


古医籍《寿世保元》有诗云: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大意是:人欲延年百岁,首先要敛气保精以养其内在精神。的确,养神是养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精神健康,才能真正长寿。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乃人身之三宝,是祛病延年的内在因素,精与气又是神的物质基础。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神在人体居于首要地位,惟有神的存在,才能有人的一切生命活动现象。古代养生家强调指出:神强必多寿。这里所说的神强实为脑神健全之意。只有脑神健全,才能主宰生命活动、脏腑协调、肢体运动、五官通利,使全身处于阴阳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所以说,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又在于养神。

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们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排除杂念。保持心地纯朴专一,顺乎天理,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他们认为善摄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祸患何由而致也。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

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五脏所伤则精神涣散,精神涣散则神志衰减,神志衰减则诸病丛生。以上三者又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现代医学也证实,人类疾病有50%~80%是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如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衰弱等。

对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所谓养神,主要是指注意精神卫生。要做到安静平 和,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如果人们只注意养身,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不善于养神,是难以获得健康长寿的。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不多见,而胸怀开阔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进入老年之后,由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性格情绪等都会发生改变,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从养生角度讲,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养身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

总之,养生宜着重精神。神的充耗与安乱,关系到人的健康长寿,故养生应当养神。人们若能遵循古训,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中医重养生,西医养医生,背后的真相令人深思


1

中医治病调整体 西医治病治结果

现在的医学称为市场医学。市场医学是个怪物,因为医学是要命不要钱的;市场是要钱不要命的,结合起来不就成了怪物吗?我认为,医院里的医生大都不是医生,因为,医生是看病的,但他们很多不会看病!

你一来到医院,他们就只是给你开检验单,先叫仪器给你看病。这不是明着告诉你:我是不会看病的。你要先去给这些仪器看,然后我才会给你开药方。

而且,看病看错了,跟他没一点关系也没有。天底下哪有这样病给看错了与看病医生没关系的便宜事呢?因为病不是他看的,而是仪器看的;吃药吃坏了也跟看病的医生没关系,因为药是制药公司生产供应的,跟他们没关系。

而开单子谁都会开,何必要读医科大学呢?仪器看病后,回单上指出的只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对治疗来说,还是没有用的。医生根据这个结果开药方,实际也是不对的:治病怎么能治结果而不治原因呢?全人类都被西医忽悠了!

我曾认识了一个叫吴仁君的朋友,坐在我诊所里说笑。他说自己从未生过病,什么都不懂。四年前,那天检查身体,医生说他得了糖尿病,要他马上住院。住院后问医生:你们准备给我用什么药?医生说:用胰岛素,这药效果好。他就问:既然这药效果好,那要用多少时间能把病治好。医生说:这药是要用一辈子的。

他觉得不懂,就问:既然要用一辈子的,那为什么要我住院?总不会住一辈子的院吧?这不是说明这病你们是治不好的了。于是,他决定不治而出院。出院后,去吃中草药,现在痊愈已四年了。我想,幸好他没用上胰岛素,上钩者,想再摆脱就难了。

胰岛素被认为是治糖尿病最好的药了,但是用胰岛素降糖,还不如用饿肚子降糖有效。凡是用胰岛素降糖的患者,必须一天复一天地打个不停,而且,隔一段时间要增加剂量,不增加就无效。增加多了自己的胰岛功能就给搞坏了。这就是本来病人没有低血糖症的,打久了胰岛素的患者,就会常发低血糖症了。

人的胰岛本来是用于控制升血糖和降血糖的,用久胰岛素的患者,最后的结果就是都要做血透,而且,这血透也是一做起来就做个不停,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糖尿病在医院里设有专科,也就是有专门治糖尿病的专家。然而,没有人质疑这些专家:既然当了专家,这一辈子肯定治愈了很多病人吧,可滑稽的是:一个也没有治好过!专家当然比普通医生要好,如果没有治好一个病人的医生可以升为专家,那么,升为专家的条件就不是治好病,而是别的什么了。

现在医院里的医生升级,不是看治好病人有多少,而是看他的论文,可见这论文的“价值”了。现在医院的科室越来越多,专家当然也越来越多,基本上都是靠论文升级、治不好病的专家,而不是能治病的专家。那么我们就会更容易明白为什么医院里的医生,都要病人吃药吃到死为止的原因了。

把疾病分为内科、外科还有话可说,但是,分成几十个科目就不能算是治病的了,除了做手术,没别的用处。

现在各大医院的外科医生也都变成了一个个技师,专门负责做手术。这个手术做好做坏是他们的责任;但是,这个手术做对做错,跟他们没关系。因为这是你到医院,要求他们做的。

在外科医学全面把控的医院里,做手术的越来越多,不该做的都尽量给你做,进医院好手好脚行动敏捷,出院变成残废的人更不在少数,甚至是送了命也可能,但你已经签了合约,证明后果跟他们是没关系的。

当然,残废也有很多是因为使用抗菌素造成的。因此,我们的社会,每年残废人要增加400万。这是因为我们弄错了一个概念,把技师称为医生。

这个概念的错误,为什么会增加残废率呢?因为,医师的责任是维护生命与健康,而你生了病便去问外科专家,专家为了生意,便会“创造”种种理由说服你做手术。你一上当受骗,上了手术台,就下不来了。因此,我奉劝患者,术前细思量是最重要的。医疗的水深着呢!

而中医里讲所有的疾病,如果不是外力创伤,几乎都是内科病。明代陈实功,写了本《外科正宗》中说“气盛兮,顶自高而突起;血盛兮,根脚束而无疑。高肿起者,忌用攻利之药,以伤元气;平塌漫者,宜投补托之剂,以益其虚。”

内热甚者,量加消毒清剂;便秘燥者,必须通利相宜;使脏腑得宣通,俾气血自流利……冬要温床暖室,夏宜净几明窗。饮食何须戒口,冷硬腻物休餐。痈疽叫属外科,用药即同内伤。脉虚病虚,首尾必行补法;表实里实,临时暂用攻方……”虽说是治外科病的,句句都是内治法。

这说明,中医不管身体哪里生病了,都是通过辨证论治进行整体调理,而不是把它看作仅仅是体表皮肤上某处的疾病,不是与西医一样以为只要用手术切除了就完事。

2

西方医学为什么不讲养生专讲治病?

人类建立了社会,也就需要解决生病的治疗问题,因而产生了医学。医学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维护健康和祛除疾病,解除疾病带来的痛苦或生命的威胁。

医学既然是研究人的生命健康的学问,那么首先要解决的是对“生命健康”这四个字的认识。生命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活着的一段时间,健康是人在这段时间中不生病的表现。生命健康就是人在活着的这段时间里没有生病的痛苦。

我们老祖宗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先讲养生,养生就是养护生命不使生病。但人的一生中,免不了要生病,生病就需要治疗,因此,医学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才是治病。

养生,就是养护生命使之健康不生病,不生病就不需要治病了。但是,现代医学专讲治病,社会上就产生了一帮子靠治病发财的利益集团。没有病可治就发不了财,因此,这个利益集团就最反对宣传养生。这是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矛盾的关键之所在。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两样矛盾的不可调和性,这才有中西医结合之产生。其实,在西医的绝对话语权之下,中西医结合的实质,就是中医被消灭。

科技部中医战略研究组组长贾谦有句名言:“中西医结合是消灭中医之路。”这话幸好是在今天说的,如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他就可能被枪决。

全国办起了多多少多少中西医结合的医院?有多少中医被结合了看来是无法计算了,但有一点卫生部无法告诉全国人民,全国还剩下几个单靠辨证论治的中医?过去叫中医学院,现在叫中医药大学,连名字也给改了。别以为这一改,让你高升一级了,没人知道众师生们让这顶高帽子给大大忽悠了,含意可深着呢!

西医没有药就做不了医生,所以,他会觉得药是最重要的。但这药又不是他自己研制和生产的,这药怎么用没有说明书他动都不能动。

中医是觉得医与药不是一个档次,没有药仍可行医。我年轻的时候,药被没收了,我就用针灸行医。现在有许多时候,我的患者会打电话说自己碰到什么问题了,问我如何解决,我就在自己的知识范围内告诉他怎么办。所以说,中医以医为重,西医以药重于医,把医与药并列,实质是取消中医的一种阴谋。

3

西方医学研究常被卷进赚钱的行列

自从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西方的医学研究背离了以维护人类健康为目的的轨道,被卷进了赚钱为目的的行列,叫做医学市场化。市场化之后的医学研究和实践,不再关心人们的健康,而是如何出名,成为权威。权威统治下的西方医学,没有一片净土,成为一个谎言的世界。

历史是一面明镜,它照出了西方医学的一生。它的历史面貌、历史发展、历史医疗方法等,所有的演变过程,都说明:现代医学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大骗局。“精心设计”不是某个人认真的设计,而是说这个医学吸血鬼已经“得道”成精。

漫长的历史使它成了“精怪”,它已经能够与任何生命一样地具有自组织能力。养生是西医的大敌:你养生,你健康,你不生病,我的药卖给谁?他们研制化学药物、制作医疗仪器、玩病弄病控病,都不是为了我们的健康,而是为了出售药物和医疗器械。

世界上没有一个骗局是不会被揭穿的。但由于人的寿命太短,而医学骗局之迷人眼花的时间太长,当人们发现受骗已经晚了,人到老年,已经没有精力愿意再争论是非了,那就随它去吧!就这样一代拖一代,于是,一个又一个世纪过去,而骗局越摆越大。

就像一个说谎者,开始时只说了一句谎言,为了圆这句谎言,不得不再造十句谎言去圆它。再而,为了圆这十句,又需要造一百句。谎言越来越多,就不得不组织成一个全是谎言的体系。这就造成了整个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无法弥补的漏洞。

医学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命健康,它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养生;二是治病。由于现代医学的干扰,以致这个目的大家都不很明确。中医文化就是在这样自毁的状态下顽生强长。

西方医学犯错误的根本道理:把躯体解剖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

我的父亲是个西医,我本来也很相信西方医学。后来我读了《现代医药中的错误》和陈树祯的《顺势疗法》,开始了独立思考,找到了西方医学之所以犯错误的根本道理:是生命生病,不是身体生病,因此,把躯体解剖作为医学的基础课程是方向性的错误。

思考现代医学的历史,就会觉得,没有什么东西要比现代医学更为强大。它不仅有钱,更厉害的是有权,还有一整套系统的骗人的理论,骗了国人一百年!

假设把西方医学也看成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生命活动,顺着它的历史轨迹看它的发生和发展,就知道它的整个脉络。从古代医学,变成了今天的现代医学,它也是逐渐离开医学的轨道的。近代才完全地变了形,成为怪物——市场医学。

市场医学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利益系统,所以,美国医学博士门德尔松说:“现代医学不是艺术家也不是科学,它是一种宗教。如果没有信仰,现代医学就不能生存。我相信90%的现代医学从地球上消失,即90%以上的医院、医生、医疗设备和药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这马上就会大大地增进我们的健康。”

市场医学建立起这么的一个靠信仰而生存的“宗教”,除了它的一套骗人的理论系统,还必须汇集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靠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做成的链条箍住这个群体。

4

西方医学漏了养生,只剩下治病

2500年前,希波克拉底的《古代医学》有着与中医《内经》一样的光辉,同时也反映出东方与西方的不同。而由于社会发展的路线不同,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医学。

中医治疗以治未病为上策,把疾病控制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注重饮食的摄生,寒、温、暑、湿的保养。所以,中医有“三分治、七分养”之说。中医研究也不是以病为本,而是以人的健康为本。治病之本不是用药,而是提高人的防病能力、抗病能力和提高调节系统运行能力。

西医呢?多是以外科手术和化学合成药物疗法的对抗医学之路。把人看作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医疗的责任就是坚决与疾病作斗争,对内采用手术剥离清除病灶,对外采取杀菌抑菌的方法,对病灶毫不留情地斩尽杀绝,甚至有时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极端措施。

因为单纯针对人的独立的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对抗治疗,而忽视了人体生命的整体特征和生命的无穷奥妙,已经成了现代医学致命的弱点。越分越细的医科,互相越来越陌生的各门类医务人员,限制了现代医学继续有效发展的空间。

有一个很有名气的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他却常向人抱怨:“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简直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作为一位清醒的医者,他表达出了医疗“繁荣”背后的隐忧。从医生个体来说,就医的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病人越来越多,则说明医学发展走入误区,重治疗轻养生,医生“只治不养,越治越忙”。

医学技术看起来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失败,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美国心脏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死了,被打捞上来的也是奄奄一息。

更糟糕的是,落水者与日俱增,越捞越多。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施救,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人“落水”。

从以上所述,我们就会明白,从希波克拉底那个时候开始,西方与东方的医学已经分道扬镳,西方医学漏了养生、治未病这一个大节,只剩下治病一节,逐步走向只在躯体上找病治病这一死胡同,其结果就是病人越治越多,病也越治越重。

5

医学接下去的时代,必然是中医的

早在一百年前,法国科学院院长马根迪说:“医学是一个高明的骗子,我知道它叫作科学。它确实叫作科学,它是无与伦比的科学!医生若不是骗子就是经验主义者。我们的无知依然如故……我现在必须坦率地告诉大家,首先,我对世界上的医学一无所知,我也不知道有谁真正通晓医学……”

马根迪是一个医生,生理学家,由于他所取得的成就,被推举为法国科学院院长。他说自己对医学一无所知,也不相信除他以外的人有医学知识,不是谦虚,是他坦诚地告诉我们,西方医学实质只是一个骗局。

现在西方已逐渐觉悟,医学要从疾病转向养生,转向健康研究的方向。这不是走回头路吗?这说明,西方医学研究在古代没有打好基础,现在只好重新补课了。但是,医学基础课没这么方便,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这期间中医也花了漫长的时间。因此,西方也只能向我们中医学习。所以,医学接下去的时代,必然是属于中医的!

古人养生重气质,到底要怎么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