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传统养生的方法 > 导航 > 传统养生之饮食养生

传统养生方法之药酒

传统养生的方法。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只有进行科学的养生,我们才能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您是否正在关注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传统养生方法之药酒”,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传统养生方法在最新的养生热潮中开始被逐渐的热捧起来。我国传统养生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是很多人并不清楚传统养生方法到底有那些?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我国传统养生方法之一——药酒的制作和保健功能。

药酒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有蒸馏法、热提取法、稀释法、冷浸法等,家中自制药酒因受条件限制,适合采取冷浸法。市售的药酒价格一般都较为昂贵。如果自己在家中泡制,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变通配方,所以更加适用。

冷浸法就是直接用白酒浸渍药材。先取一只能够密闭、洁净的大口玻璃瓶或瓷缸、瓷坛,将药材切片洗净、沥干,或打成粗粉装入容器中,加入白酒,加酒量约为药材重量的10倍上下。如果是用食物性药材泡酒,加酒量只需5倍重量即可。白酒加入药材后摇匀,密封瓶口或坛口,保存于阴凉避光处。浸泡期间应经常摇动容器或搅动药材,让白酒充分浸润药材,浸泡时间最少要14天以上,有些药材可浸泡数月或1年。如果处方药味较多,一次浸取不完全,可以分两次或多次浸取,但每次加酒量应计算好,不能太多,白酒的总用量应该不变。如果采取多次浸泡的办法,用酒应少量多次,直至浸泡后的药酒颜色变得浅淡,这说明药物成分的萃取比较完全。

浸泡药酒,最好选用55-60度的优质白酒,不能用乙醇(酒精)浸泡,禁用非药用乙醇,因其中有对健康有害的物质。劣质白酒也不能用,甲醇残存量高,酿造原料成分复杂,很难确保药酒的质量。

家中自行浸泡的药酒品种很多,常见的如人参酒、参茸酒、参芪酒、鹿茸酒、洋参酒、红花酒、杜仲酒、枸杞酒、山楂酒、桑椹酒、桔波酒、木瓜酒、乌梢蛇酒等,都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称量泡制,服用剂量应遵医嘱要求。

家中自制药酒方法简便易行,可以根据需要量配制,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能泡酒,例如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中药就不宜用酒来浸取。还有一点,就是作用剧烈或毒性的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毒虫等,不能随便配制药酒。这些药物都有严格、规范的泡制要求,必须由专业中药师操作。

药酒的选用,除了要了解前面所讲的“药酒的适用范围和禁忌”外,还要熟悉药酒的作用,并选用适宜药酒。

(一)药酒的作用

药酒的作用,包含有“酒的作用和药物功效”的双重作用。由于每种药酒都配入了不同的中药材,因此药酒的作用也随之而异。

就其总体而言,药酒的作用非常广泛,既有补益人体之阴、阳、气、血偏虚的补性药酒,也有祛邪治病的药性药酒,其作用也有区别。如以补虚强壮为主的养生保健美容药酒,主要作用有滋补气血、温肾壮阳、养胃生精、强心安神、抗老防衰、延年益寿。以治病为主的药性药酒,主要作用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清热解毒、养血活血、舒经通络等。疾病不同,作用亦异。

药酒,是由酒与药物配制而成。然而药物的配入,是有针对性的和选择性的,都是按特定要求加入的,因此配入酒中的药物不同,其药酒的作用也不同。如药性药酒,是以防治疾病为主的药酒,在配方上都有严格细致的要求,是专为疾病而设的;补性药酒,虽然对某些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主要是对人体起滋补增益作用,促进人体健康,精力充沛,预防病邪袭人。但也有一定要求,是专门为补虚纠偏,调整阴阳而设的。因此每一种药酒都有不同的作用重点,都有其适应范围,难以尽述。每一药酒的具体作用,可参阅应用篇。

由此可见,药酒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另一主要作用,酒入药中,可以反佐或缓和苦寒药物的药性,免除了平时服药的苦涩,也为人们所乐于接受。如有很多善于饮酒的人,常用人们日常食品配制药酒。既有医疗作用,又有滋补保健作用,乃一举两得之功,真可谓善饮也。

上述内容就是关于传统养生方法——药酒的部分知识,更多详细内容需要大家自行去搜索,有条件的朋友还可以向专业的医生进行一对一咨询和寻求帮助。建议多多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不要依靠药物进补,多多锻炼身体,防患于未然。

ys630.coM延伸阅读

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有什么


现在的人们对这个养生和保健都很关注,因为这样可以得到一个健康的身体,而养生和保健也能让人更健康,现在的养生和保健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用到一些食物来给自己养生,同时还可以用到各种方法来养生,现在的人都比较喜欢采用传统的养生保健方法来完成养生,那么传统的养生和保健方法到底有哪些呢?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面常洗

(一)搓手36下,暖手后上下扫面。

(二)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目常运

(一)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 3次。

(二)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懒视。

耳常鼓

(一)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覆做10下。

(二)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卜卜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槽骨退化。

漱玉津

玉津即津液,口水。

(一)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二)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像将口水带到下丹。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p#副标题#e#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摄谷道

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 。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脚常搓

(一)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二)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

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有个说法,“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虽然有点夸张,不过,散步确实是有益的运动。

以上就是关于这个传统的养生和保健方法,这个也是很多古代人都经常做的养生和保健的方式方法,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的科学还不发达,所用的工具也不多,就只有这样的方法来保健和养生,但是不要小看,这个这个保健养生方法可是有来历的,也是很有效的,希望能帮到各位。

认识传统针灸之“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的产生可追溯至远古的石器时代。其时,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发现用锐利的石块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金属针,以后又根据医疗实践的需要,出现了专门用来作放血治疗的锋针。本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如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也;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地提出刺络放血可以治疗癫狂、头痛、暴喑、热喘、衄血等病证.相传扁鹊在百会穴放血治愈虢太子尸厥,华佗用针刺放血治疗曹操的头风症。唐宋时期,本疗法已成为中医大法之一。《新唐书》记载:唐代御医用头顶放血法,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不能视症。宋代已将该法编入针灸歌诀玉龙赋。金元时期,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并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为流行,针具发展也很快,三棱针已分为粗、细两种,更适合临床应用。杨继洲《针灸大成》较详细地记载了针刺放血的病案;叶天士用本疗法治愈喉科疾病;赵学敏和吴尚先收集了许多放血疗法编入《串雅外编》、《理瀹骈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间仍广泛地应用放血疗法。其价值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

针具的选择

1.三棱针:由不锈钢制成,分为粗细两种,针尖部有三面三棱,十分锋利.粗针长7~10厘米,针柄直径2毫米,适用于四肢、躯干部位放血。细针长5~7厘米,针柄直径1毫米,适用于头面部及手足部放血。

2.小眉刀:长7~10厘米,刀刃长1厘米,十分锋利。

3.临时没有上述工具,也可暂用缝衣针、注射针头、瓷片、刮脸刀片等代替。

施术

1.先将针具煮沸消毒,然后操作者的双手和患者的放血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2.临床常用的放血方法有刺络法和划割法两种。

(1)刺络法:该法又分点刺、挑刺、丛刺三种刺法。点刺有速刺(对准放血处,迅速刺入1.5~3毫米,然后迅速退出,放出少量血液或粘液。该法运用较多,大多数部位都宜采用)、缓刺(缓慢的刺入静脉1~2毫米,缓慢地退出,放出少量血液,适用于腘窝、肘窝、头面部放血)之分;挑刺是针刺入皮肤或静脉后,随即针身倾斜,挑破皮肤或静脉放出血液或粘液,适用于胸、背、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丛刺是用集束针在一定的部位作叩刺,刺数多、刺入浅,以有血珠渗出为度,适用于扭挫伤、脱发、皮肤病等。同时还经常配合拔罐疗法。

(2)划割法:多采用小眉刀等刀具,持刀法以操作方便为宜,使刀身与划割部位大致垂直,然后进刀划割。适用于口腔内膜、耳背静脉等处的放血。

3.在用右手刺络或划割放血的同时,另一手作提、捏、推、按等辅助动作,以配合放血。

禁忌症

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以及晕血者,血管瘤患者,一般禁止用本疗法。

2.贫血、低血压、孕期和过饥过饱、醉酒、过度疲劳者,不宜使用本疗法。

注意事项

1.首先给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2.放血针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针刺放血时应注意进针不宜过深,创口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其他组织。划割血管时,宜划破即可,切不可割断血管。

4. 一般放血量为5滴左右,宜1日或2日1次;放血量大者,1周放血不超过2次。1~3次为一疗程。如出血不易停止,要采取压迫止血。

5. 如本疗法仅为对症急救应用,待病情缓解后,要全面检查,再进行治疗。切不可滥用放血疗法。

按语

本疗法通过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为医家临床所习用,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于某些急病重症更有抢救及时,收效迅速,无副作用的特点。本疗法根据经络学说和针刺原理,用针具刺破特定部位或穴位放血,以疏通经脉,调气理血,促邪外出。临床证明,本疗法有镇定、止痛、泻热、消肿、急救、解毒、化瘀等功效。

饮食如何养生 中医传统的饮食养生方法


一、因后天之本,及早食养:

中医认为,脾胃乃人体的后天之本,故食疗养生也需从青年开始,以食疗调理以保养脾胃乃养生延寿之大法。如味甘淡薄也足以滋养五脏,故应少吃生冷、燥热、重滑等饮食,使其不致伤脾胃。如能长期做到顾护中气而恰当的食疗养生,则可祛同延寿。

二、食养关键在于饮食有节:

节制饮食关键在于简、少、俭、谨、忌五字。饮食品种应恰当合理,不可进食过饱,应注意饮食的卫生,宜做到先饥而食,食不过饱,未饱先止等。

三、先食疗、后药饵:

对于老年人,食疗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利长期食用,因其五脏衰弱,气血亏损,加之脾胃功能减退,故对于患慢性病或身体虚弱的老年人更易取得药物所难获得的功效,故应先食疗而后必要时用药较妥。

四、多讲究早食常宜早,晚食不宜迟,夜食反多损的原则:

食宜细嚼缓咽;宜善选食和节制饮食;淡食最宜人;食宜暖;老年人食坚硬或筋韧食物,应食宜熟软。

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概述


养生,即保养生命,又称摄生、道生、保生等,是指通过自我调养的方法来保养生命,使之心身健康,延年益寿。传统养生学,是指在传统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人体生命规律,研究防病延年的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养生经验,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养生观点,为我国传统预防医学和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数千年来,历代的中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不断地积累和总结流传于民间的养生保健经验,并著有大量的养生学专著,促进了我国传统养生学的发展。我国的传统养生学流派较多,各有所长,总体来讲主要分为精神、动形、固精、调气、食养、药饵等六大学派。各学派的养生学说自有体系,各有所长,又兼收并蓄,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保健方法。

科学解读中华传统中医之“神”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神是脑物质细微精深的结构和脑的功能活动。狭义的神为心神,藏于心;广义的神,藏于脑。广义的神既包括心神,还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内容。脑神是各神之首,精神、意识、思维、知觉都是在脑神的作用下产生的;心神、肝魂、肺魄、肾志、脾意亦在脑神的作用下,发挥各自的生理功能;关节的活动,皮肤的感觉,眼、耳、鼻、舌的作用同样都离不开脑神。

中医认为神可以调节人体形体的动与静,精神的兴奋与抑制,情绪的喜、怒、哀、乐、爱、恶,个性的刚与柔、静与噪,身体的屈与伸等等。这是神的调节与控制功能。中医还认为神可调节阴阳,而阴、阳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被看做是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调节阴阳,即调节生命物质运动对最佳有序状态的偏离。气功中的调神是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让生命物质运动处于最佳自稳态,保证身体健康。所以气功家认为养神才能养形,调神是练功的核心。

关于神的物质结构,中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精是我们定义的生命物质,而生命物质当然包括构成神经细胞的各种物质与营养成分,故脑神的物质基础是精。传统中医还认为,神由先天之精生成,当胚胎形成之际,脑髓随之生成,生命之神即已产生和存在。这正是脑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过程。

中华中医认为,形体生成之后,神赖后天水谷精微营养而成长,神的生长发育源于后天水谷精微。中医是通过宏观整体观察并在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理论,缺乏解剖学的依据是中医的一个特点。中医现代化的任务之一,就是把缺少现代科学与现代生理解剖学依据的模糊论述,从运动观视角,用现代科学知识调整过来。在比较研究中,中医神的构成和功能显然与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有本质内在联系,或者说中医的神主要是现代医学中的神经系统。中医有时也把神理解为精神状态。因为它与生命的活力有关,因此可归结为气的范畴。中医的气与神就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概念。

精、气、神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前面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剖析只是引玉之砖,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更进一步的分析与推敲,尤其是与基因遗传物质相联系,还会有更广阔的认识天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精、气、神的现代科学的基本界定。精是生命物质,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神主要是人体的神经系统。由于中医是一门用朴素自然哲学指导的应用科学,因此在其理论体系中,有许多是由行医经验推测出来的东西,有些完全是猜测。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中医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加以调整。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化建构任务是艰巨的,但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科学解读中华传统中医之“气”


按照中医的定义,气包含在精的广泛含义之中,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气亦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物质;与此同时,中医又认为气是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功能。气像精一样,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源于父母,名曰元气(原气),后天之气得于自然之气与饮食水谷精微之气。气的功能主要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

中医对气的理解与现代科学物质论认识相去较远。气既是物质,就不能是脏腑的功能,物质与功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从中医理论中气与精的关系看,精是气之母,气依托于精,有精才有气。气行畅通,人体健康这层意思表明,气应理解为物质精的活力。但精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中对应理解为生命物质,因此气在现代科学中应是生命物质的活力。就这一层面理解,气与阳又有相同的含义。这也正好符合中医的思想体系。中医说,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均起激发和推动作用,这正是生命物质活力的功能,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气功中的运气就是通过思维的电磁作用(神经电流)激发经络中生命物质的活力,使其运行畅通。生命细胞的活力越强,人体的生长发育、血液循环、津液输布自然也强;生命细胞的活力降低,则气的推动力减弱,自然出现脏腑功能降低,人体生长发育迟缓,血行不畅,水液滞留等多种病理变化。这就是现代科学对气的推动作用的理解。气的推动作用与我们定义的生命驱动力相关。

气的温煦作用可以用生命物质运动最佳自稳态理论去解释。如果气被看作生命物质的活力,与物质的热运动直接相关,而物质的热运动正是人体体温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医所说的气虚即是生命物质(细胞)活力降低,从而使热量减少,温煦作用降低,脏腑功能减弱,血液循环不畅,津液输布与代谢滞缓等表现出来的症状。临床表现为畏寒喜暖、四肢不温、瘀血、水肿等症状。所以我们说补气就是补生命物质的活力,就是通过药物让生命物质的活力增强。

气是生命细胞的活力,气盛则是生命细胞活力旺盛。生命细胞活力旺盛,则防御外邪的能力就强。如果外邪从体表入侵,体表生命细胞活力旺盛,不易受到侵害,则外邪御于体表,否则外邪就会由体表侵入,并深入到体内,影响体内深层生命细胞的活动机能。中医常说体内正气与邪气之争,实际上是体内生命细胞保持正常活力与外邪破坏正常活力之争。人体显然有保持生命细胞正常活力的机能,所以中医认为不管邪气潜于体表何种部位,总有正气与邪气相争,并战而胜之。让生命物质保持正常活力和相对有序的运动状态,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本能。

把生命细胞的活力理解为中医的气,气的固摄作用也能得到现代科学的解释。固摄,主要是对血液、津液等的运行、代谢过程的维护调节作用,防止其流失。生命细胞的活力正常或旺盛,就能使身体各组织代谢机能正常运行,体现整体生命力旺盛。前者是微观机制,后者是宏观表现,微观与宏观统一。把生命物质的活力理解为气,气的气化作用可以得到合理解释。所谓气化即生命物质活力的转化。人体代谢过程旺盛,则生命物质间运动的转换也就正常,从而保证了生命物质运动的活力,保证了人体的健康。

几种自制养生药酒的方法


养生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个人每天都在探究最适合自己养生方法,有的人喜欢每天早上喝一杯温开水,彰显自己的养生之道,有的人喜欢喝各种各样的花茶,品味自己的养生之道,还有的人喜欢煮各种各样的粥,照顾家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摸索的养生之道,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新的方法,绝对适合各位爱好喝酒的同志们,就是如何自制养生药酒。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本来,酒是一种最佳的溶媒,很多用别的加工办法难以将有用成剖分出的药物,大多可凭借酒的这一特性获取出来。中医以为久患疾病必将致使正气亏虚、头绪淤阻,因而各种缓慢虚损疾病常常存在不相同程度的气血不畅、经脉滞涩的疑问。药酒中富含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养强身之物,加上酒自身辛散温通的成效,有利于各种缓慢虚损性疾患的防治。向咱们介绍以下几种药酒:

1.首乌益寿酒:何首乌10克,黑芝麻10克,黄精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杭白芍10克,黄芪10克。

【配法】将上药共煎成浓汁,过滤去渣,兑入25度500毫升高粱白酒内。如多配可按份额类比。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50毫升。

2.丹参酒:丹参10克,檀香、木香、砂仁各5克,赤芍、党参各10克。

【配法】将上药共捣成粗末,参加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弄清去渣,以不见杂质为佳。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毫升。

【主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有活血化淤、益气强心作用。

3.养血安神酒:茯神10克,炒枣仁10克,五味子5克,夜交藤5克,秫米5克,白芍5克,琥珀粉5克,桑葚5克。

【配法】诸药共研细末,兑入25度白酒500毫升,浸泡2周过滤去渣。

【服法】每晚服30—50毫升。

【主治】长时刻失眠,入眠难,醒得早,多惊慌梦,日久体弱,记忆力差,神疲乏力等症。

4.玉屏风酒:黄芪15克,防风10克,白术15克,柴胡10克。

【配法】诸药共研细末,兑入低度白酒500毫升,弄清后去沉渣。

【服法】每日3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体弱畏风或气候改动时易伤风者,有补气扶正、抗风寒、防伤风之成效。

5.枸杞子酒:枸杞子60克,桑葚子20克,百合20克,莲子10克。

【配法】将上药兑入500毫升低度白酒内,浸泡2周,弄清去渣,不去掉原药亦可。

【服法】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

【主治】补肾益精、安神滋阴,治水肿胀满、腰背酸痛等症。

6.生脉酒:党参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5克,龙眼肉20克。

【配法】将上药浓煎去渣,兑入低度白酒500毫升。

【服法】每日3次,每次15毫升。

【主治】为强心复脉剂。可补气敛汗,对气短、口渴、脉衰弱等症有用

自制养生药酒的方法其实也很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摸索,根据自己的口味去改进,反正适合自己的就可以啊,毕竟养生才是王道嘛!

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方法


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的方法我们建议大家应该都有一点了解,因为夏季失水比较多的季节,我们在生活中最好是要多喝水,而且不要喝太冷的水,并且你们不要懒床以及要注意性生活等,饮食要注意饮食,少吃热气的食物多吃清苦的食物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的方法。

1.夏季失水多,应多喝水

喝多点水,而且是温水比较好,每天要喝七八杯白开水。身体要随时保持水分和补充水分,水在人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明,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器官、肌肉、血液、头发、骨骼、牙齿都含有水分,夏季失水会比较多,若不及时补水就会严重影响健康,易使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加速人体衰老。另外矿泉水、冷茶,牛奶,苹果汁是理想的解渴饮料。

2、应时起居

夏季则宜晚睡早起,中午尽可能午睡。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

3.保健要“养阳”

炎热夏季,很多人会患空调病,人们白天夜里都开着空调,室内外温差可以达到十几度,加上大量食用冰品冷饮,肯定会伤阳气。因此,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不要过多吃冰冻及凉食,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4.饮食清补,多吃“苦”

在饮食滋补方面,热天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而应选择具有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

甘凉清润的食物:小麦、高梁、青稞、豆腐、白扁豆、黑芝麻、马铃薯、白菜、莴苣、龙须菜、菠菜、冬瓜、西瓜等。健脾养胃、滋阴补气的食物:菠菜、藕、茭白、西红柿、胡萝卜、鸡蛋、苹果、牛奶、葡萄、莲子、桑椹、蛤蜊,鹅肉、青鱼、鲫鱼、鲢鱼、大麦粉等。

相信大家对于四季养生之夏季养生的方法应该有一定认识了吧,希望大家在夏季的时候可以正确的利用文章介绍的内容。夏季是比较炎热的季节,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要注意预防中暑的症状以及要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并且多注意运动。

传统养生方法之药酒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