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导航 > 中医养生辨证方法

中医辨证血虚

中医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关于中医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医辨证血虚”,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医认为“女子以养血为本”,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四大险区,处处考验血气的虚实平衡。血气足则身体各“部件”运行正常,一旦血气损耗过多而无法正常工作。试想一下,一张面无血色的脸如何才叫美呢?

“血虚不同于贫血,血虚是由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引起的血液失常的病理现象,中医上指体内阴血亏损,由失血过多、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因所致。”



测一测!你“血虚”吗?

□脸色苍白、萎黄;

□唇色淡红、无血色;

□指甲淡白、无月牙,甚至逐渐变薄、变脆、易断;

□发质较差,干枯易分叉;

□易头晕、眼花、心慌、气躁;

□月经量明显减少、月经期少于4天、月经周期推后7天以上;

□手脚及四肢常冰凉;

□入睡困难,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而且多梦睡眠质量较低。

以上所列的情况,如果有2~3项,就应该引起重视;如果出项3项以上,就得注意生活上的长期调整了,警惕血虚症状。



血虚的5大原因及疗法

1、失血过多

中医认为,肝藏血,肾藏精。女性内分泌失调而致的月经量多和多次流产等引起的失血过多,使得肝肾受到了损伤。体内的精血不足时,需及时就诊,以便尽早进行调经止血治疗,否则会引起大量失血而致血虚状态。

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有形之血难以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在重度贫血状态下,补血要以补气为重。多次流产会损耗肾的精气,女性应有效避孕,尽量少用事后紧急避孕药。流产后多虚多瘀,故宜在补血中加化瘀之品,此时可用当归,既可补血又可化瘀,如配合川芎、桃仁加强活血去瘀,加炮姜以温经止血,组成著名的产后名方生化汤。



2、脾胃虚弱

中医有云:“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指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强弱是决定人之气血的重要因素,饮食有节,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则血液生成自然源源不断。

对症治疗:

补血必须先健运脾胃,脾胃强健则生化之源不绝。但补血的药比较滋腻碍胃,所以在补血同时加健脾醒胃之品,如可以用陈皮煲汤。不吃和少吃一些导致脾胃虚弱的食物,增添一些有助消化、减轻脾胃负担的食物,例如山楂、老陈醋、柚子等。脾胃虚弱的人可以每天有一餐喝粥,如果粥里再放一些山药、大枣等滋养脾胃的效果更好。



3、过度消耗

久思:

思虑过度也会引起血虚,中医说思虑伤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思虑过度,脾胃受伤,气血生化乏源,进而引起血虚。

对症治疗:

所谓“百病由心生,养身先养心。”治疗时应补脾养血,保持心态平和,如用红枣炖羊心,或内服归脾丸治疗。重要的是自我调节,可随时准备些方便而补血的食物来平衡一下。如党参和枸杞子。党参嚼起来有一种淡淡的牛奶糖味道,是所有补药里最没有火性的,长期服用不会上火,同时还可以把气血补足;枸杞子是补精血最好的食物。



久视: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眼睛个头虽小,但却是人体血液消耗的大户,每天相当于拍摄上万张的照片,一些电器屏幕对眼球能量的消耗远远高于书报、花草。中医认为,眼睛得到充足血液才能滋润,经常用眼则使血液消耗过多。

对症治疗:

做眼保健操。通过刺激穴位处的经络,可以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使经络疏通有利于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眼睛疲劳。从现在开始,每天下午拿出5分钟做眼保健操,给眼睛、也是给脑子一个休息调整的时间。

闭目用眼睛写“米”字。具体做法是:闭目,按照“米”字的笔画顺序,利用眼球转动重复写;也可以顺序写完后,再从“米”字的最后一笔倒着写回来。



4、减肥不当

错误的减肥方法让你的身体很受伤,通过药物或刺激某些穴位来强迫排泄,体重确实能减,但减掉的大部分为身体里的水分,而非脂肪。这些体液也是参与构成血液的重要部分,减少了,血也随着少了。

对症治疗:

多运动,中医说“久坐伤肉、久卧伤气”,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应保持定量的运动,可以慢跑或者散步,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中医认为“多痰、多湿”才导致体内脂肪成堆,而防治这种状态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来强壮脾胃。健脾方法:每天吃7~14枚红枣。枣能强壮脾胃,还可以作为补血的佳品。同时不易被消化的枣皮还会帮助肠道运动,防治便秘。



5、滥用药物

如果你还是喜欢用一些苦寒、清热、泻火的药来驱除火气,长痘了就用一些含激素成分的祛痘药,便秘了就用通便的药……日子一久,不仅会导致皮肤萎黄,体液丢失,还会导致血虚。

对症治疗:

药物保健。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对于一些长痘者,可将天花粉、白芷、川贝母、青连翘,泡水喝或是煎煮后服用,对于各种痘痘都有一定的消退效果,而且不会让你丢失体液导致血虚。



调节血虚 按摩四穴位

经常按摩四个穴位,也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ys630.coM延伸阅读

鼻塞中医辨证


现在的气温忽高忽低非常不稳定,会导致人们在这个环境下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变化,比如最近开始鼻塞,多数和鼻炎有关,会引起头痛,嗅觉减退,甚至还会感觉到鼻腔里发胀,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注意,通和调理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平衡的效果,一般都是用中医为主。

鼻炎是以鼻流浊涕、鼻塞、嗅觉减退,头痛为特征的病证。

又称鼻渊,脑漏。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非特异性炎症,为一种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通过辨证,多分以下五种证型治疗。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风热袭肺:表现为鼻涕黄浊味臭,鼻塞时不时的发作,嗅觉减退,头额胀痛,发热恶寒,咳嗽痰黄,咽干,苔薄黄。

脾经湿热:表现为涕黄浊、量多、味臭,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红肿,头胀痛,肢体困倦,食少纳呆,脘腹胀满,溲黄赤。舌红,苔黄腻。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胆府郁热:表现为鼻流浊涕,色黄而臭,鼻塞不通,不闻香臭,头昏头胀,咽干口苦,耳鸣目眩,两胁胀痛。舌红,苔黄。

脾气虚弱:表现为涕或白或黄,黏且量多,无臭味,鼻塞重,嗅觉差,鼻窍黏膜淡红肿胀,肢倦乏力,面色萎黄,食少纳差,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

肺气虚寒:表现为鼻涕量多、黏白无臭味,鼻塞或轻或重,日久不愈,遇风冷加重,自汗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白。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鼻炎的治疗方法,这里有个区别于西药西医的方法,是中医的纯草本的方子,名字就叫做胡苍子清透法,那么这个方法靠谱吗?有效吗?在《本草纲目》中提到:"胡苍子清透法,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齁蛤、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四声本草》也对这各方法也解释:"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那么又该如何做呢?做法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有点难,主要还是看个人,具体如下:

中医辨证鼻炎,分五种证型治疗,摆脱鼻塞、头疼,鼻炎不再犯!

胡苍子100克,捣碎,川白芷50克捣碎,还有金银花、辛夷花、甘草、鹅不食草、野菊花、薄荷等草本植物药材各30克,同样要捣碎,可以专门用中医的器具将其捣碎,芝麻油一斤,把它们都放到芝麻油里,寖泡3天3夜,然后放到锅里加热,直到药物变成黑色,捞出药物过滤好了,装瓶备用。

用法:每天用这种油涂抹鼻腔,尽量涂抹的深一些并且是均匀涂抹,还要不能中断,一般7天左右开始见效,15天左右效果明显,连续用药一个月左右鼻塞头痛症状基本消除。药油涂入鼻腔时,应尽量涂进鼻腔深部。

中医辨证肾虚


肾虚.....这涉及到中医的一个术语,也涉及到临床的证型,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亏虚,一个是肾气虚。

传统医学所讲的“肾虚”概念中的“肾”,不仅指解剖学上的肾脏,而且是一个生理作用相当广泛,与人体生殖、生长发育、消化、内分泌代谢等都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重要脏器。“肾虚”也就是一宽泛的概念,他包括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及消化、血液、呼吸等诸多系统的相关疾病。



肾虚的症状很多,概括如下:

1、在脑力方面表现为:

记忆力下降 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力不足,工作效率降低。

2、在情志方面表现为:

情绪不佳 情绪常难以自控,头晕,易怒,烦躁,焦虑,抑郁等。



3、在意志方面表现为:

缺乏自信 信心不足,缺乏自信,工作没热情,生活没激情,没有目标和方向。

4、在性功能方面表现为:

性功能降低 男子性兴趣降低,性欲降低,阳痿或阳物举而不坚,遗精、滑精、早泄,显微镜检查可见精子减少或精子活动力减低,不育。女子子宫发育不良,如幼稚子宫、卵巢早衰闭经、月经不调,性欲减退,不孕等。



5、在泌尿方面表现为: 

尿频,尿等待,小便清长等症状.

6、肾虚的症状还可能有:

早衰 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与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视力减退,听力衰减。 脱发白发 头发脱落或须发早白,牙齿松动易落等。

7、容颜早衰 眼袋、黑眼圈,肤色晦暗无光泽,肤质粗糙、干燥,出现皱纹,色斑,中年暗疮,肌肤缺乏弹性;嗓音逐渐粗哑,女性乳房开始 下垂,腰、腹脂肪堆积;男性早秃等。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区别

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什么是血虚?什么是气虚?这对中医专业人士来说不是很那辨别的问题。但对多数患者来说却很茫然。“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临床上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从症状上就能进行区分。

1、肾阳虚症状

最常见的肾阳虚症状是腰痛而且发凉以及手脚冰凉、伴有尿频情况。

整个肾阳虚症状大致有以下过程:

男性朋友首先感觉到腰痛,因为腰是肾之府,痛的同时能明显感觉得腰里面发凉,这是最典型的肾阳虚症状。然后会扩展到患者全身,全身都会感觉冷。



2、肾阴虚症状

临床上,肾阴虚症状就更多一些了: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以及爱出汗,都属于肾阴虚症状。由肾阴虚导致阳痿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

此外,补肾要注意一个原则,肾阴虚的情况下火就容易旺,阴虚火旺,如果这时再使用那些温热的壮阳药物,等于是火上浇油,病人热性就更大了。反过来说,假如病人肾阳虚、怕冷,你再用一些滋阴药,等于是雪上加霜,病人同样也受不了。

中医认为,任何事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人的肾也有肾阴和肾阳之分,肾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肾阴虚造成的,也可能是肾阳虚造成的,所以,补肾要查明原因,分型而补。



肾阴虚、肾阳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术语,肾阴虚和肾阳虚也是中医的症,平常讲的肾虚,包括肾阴虚和肾阳虚,也包括了肾脏的阴阳两虚。肾阴虚、肾阳虚涉及到中医基础理论,内容很多。肾阴是物质的,肾阳和肾气是功能的。如果消耗的物质比较多,如肾精,或性生活过于频繁,或劳力(包括脑力、体力)过度,或生下来身体弱,物质基础比较低,出现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记忆力减退,性欲减退,遗精、早泄等等,为肾阴虚的症状。肾阴虚容易出现虚热,中医理论阴虚生内热,容易出现五心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中青年活动量较大,无论是学习、锻炼,物质耗损较多,性欲不特别低,但射精快,或有遗精现象,要补肾阴。肾阳虚有和肾阴虚相同的症状,如,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还有性欲减退,因为是阳虚,中医理论阳虚生外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比较低下,和现代医学上说的雄性激素低下有相同之处。阳虚表现的是外在的,肾阴虚表现的是内在的,肾阳虚有怕冷的症状。肾阴虚易早泄遗精,肾阳虚阳痿较多。共同之处是,腰酸乏力,四肢酸软等是共同的症状。



古往今来的医家认为:肾虚证是老年人患病、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健康的本质在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指人在正常情况下,五脏、六腑的功能,营卫气血,四肢百骸,十四经络都能阴阳协调,达到相对平衡。平衡是健康的象征。

人到老年之所以衰老,原因是因为人的机体出现了:气血虚衰,精神耗损,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肾阴不足,肝火上亢,毒素积蓄经络不通的生理状态。



早期有效地调补人体的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失调,及时排出毒素纠正肾虚证是延缓衰老,预防老年病的关健所在。《内经》中认为,“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可以造成人体的衰老。著名老中医岳美中认为:“人之衰老,肾脏先枯,累及诸脏。”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说:“人生至六十、七十以后,精血俱耗,平居无事,已有热证,何者?头昏目眩,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寝少,足弱耳聩,健忘眩运,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但是老境,无不有此……所述前证,皆是血少。”说明精血衰耗毒素积蓄经络不通是人体衰老的原因。

肾虚正表现出了老年人肾精亏乏的自然规律。要促使老人走向健康长寿之路,必须益肾排毒早期调补肾虚之症。防老宜从30岁开始,抗老宜从40岁开始,延龄宜从60岁开始。针对肾虚症,应及时诊治。



3、肾气虚症状

症状包括容易疲倦、气短、腰膝酸软、小便频密(夜尿多)、舌淡。

男性患者可出现滑精或早泄,女性患者会白带清稀、胎动易滑。

治疗应先补肾,由于肾有阴虚、阳虚、精虚、气虚的不同,补肾就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等等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用药.



女性肾虚自测:

对照下面症状,你可以测出自己是不是肾虚。 如果你有2个以上方面出现问题,应及早去检查。 

1.全身方面:

全身倦怠、头脑不清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典型表现】

工作效率明显下降,上司已明显表达了对你的不满。

无精打采。上班仅仅1个小时,就胸闷气短,盼望早早回家休息,但上床后又睡不着。

记忆力下降。昨天想好的事情,今天怎么也记不起来。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脾的“运化”功能正常,疾病的预后良好。



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脉搏充盈。如果脾的“运化”功能减退,会出现以下两类症状:一是对食物消化功能减退,表现为没有饥饿感,食欲减退,食量减少,食后脘腹胀满,尤其在劳累后,腹胀明显加重。消化功能减退,必然使营养吸收减少,其结果是面色萎黄,肌肉消瘦,全身无力,舌色淡白,脉搏无力。其次,脾对水液的“运化”功能减退,可见大便稀薄不成形,劳累后下肢浮肿,入睡后口角流涎,舌胖大,舌边有齿痕等。


脾的第二个功能是“升清”。何谓“升清”?“升”就是向上输送之意;“清”是指体内的营养物质。脾的升清功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营养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头部,保持头部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升清功能正常的人,表现为精神振作,思维敏捷,耳聪目明,不易疲劳。升清功能减退,头部供养不足,就会出现精神疲倦,脑力不济,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目眩,或饭后困倦欲睡,或一时性两耳如塞,或入睡后两目闭合不全等。二是清气有“托举”脏腑组织的功能。人体的脏腑及其他组织器官之所以能够维系在体内相对固定的位置,与脾的升清功能有关。当这一功能减退,会出现“清气下陷”的症状,如内脏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清气下陷”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症状,如饭后就想大便,喝冷饮或稍食油腻即泄泻,疲劳时尿液浑浊等。说明“清气下陷”使部分营养物质通过大小便流失。


脾的第三个功能是“统血”。“统血”是指脾能使血液稳定地在血管内流动而不溢于脉外,这是脾的“控制、固摄”功能。当脾的统血功能减退,就容易发生出血,如皮下出血而见青紫瘀斑点,或消化道出血而见呕血(咖啡色呕吐物)、便血(柏油样大便),或妇女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

综上所述,当脾的三大功能减退,出现上述各类症状,均可诊断为“脾虚”。但每个人的表现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造成脾虚的原因很多,一般多由饮食失调,久病重病,身心过度疲劳,或好逸恶劳,缺少运动等原因所致。经调查统计,脾虚多见于小儿和中老年人。

现代研究证实,脾虚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对外防御能力减退而经常感冒、腹泻,对内防突变能力减退而易患癌症。与脾虚有关的疾病有消化不良、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贫血、慢性结肠炎、小儿营养不良、重症肌无力、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轻度脾虚可通过饮食调养纠正,宜常吃红枣、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糯米粥、小米粥、牛肉汁、蜂王浆、麦芽糖等健脾食品。

治疗脾虚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丸等。

此外,平时饮食宜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或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一般以次日没有疲劳感为宜。

中医辨证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证候。 多由久咳耗伤肺气或久病引起肺虚或气生成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咳喘无力 气短 动则尤甚, 痰多清稀;声低懒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或有恶风自汗、易感冒;舌淡苔白、脉虚。

病机分析:本证以咳喘无力气短和全身功能减退为诊断要点;肺气亏损故咳喘无力,气短动则气促肺气不足,输布水液功能减弱水液停聚肺系,聚而成痰随肺气上逆所以痰多清稀; 肺气虚则声低懒言;面色淡白神倦疲乏;舌淡苔白脉虚为气虚之征,肺气虚不能卫外腠理不固故自汗恶风。防御功能减退因此易感冒。

相似证候辨别:虚证;应与心气虚鉴别;心气虚常伴气短少气及汗出之症,多有心悸怔忡、脉搏异常,咳嗽易感冒则应与风寒束肺。外感鉴别后者病程短为新病一般虚象不严重,当然兼证例外。



辨证注意点:①最主要是咳喘;②相对次要是少气、痰、胸痛、汗;③要排除其脏腑受累肺脏,可能见有肺定位证候 再加上气虚证定本证便可成立。

中医辨证各型便秘


辨证施治

一 实秘

1.肠胃积热

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畅通便。

方药:麻子仁丸。 方中大黄、枳实、厚朴通腑泻热,火麻仁、杏仁、白蜜润肠通便,芍药养阴和营。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玄参、麦冬以滋阴生津;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服更衣丸以清肝通便;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鳞丸以通腑缓下,以免再秘;若热势较甚,痞满燥实坚者,可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另外尚可辨证选用当归龙荟丸、黄龙汤、凉隔散等。

2.气机郁滞

症状: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失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六磨汤。 方中木香调气,乌药顺气,沉香降气,大黄、槟榔、枳实破气行滞。可加厚朴、香附、柴胡以助理气之功。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腹部术后,便秘不通,属气滞血瘀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瘀。

3.阴寒积滞

症状: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呢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药:大黄附子汤。 方中附子温里散寒,大黄荡除积滞,细辛散寒止痛。可加枳实、厚朴、木香助泻下之力,加干姜、小茴香增散寒之功。若心腹绞痛,口噤暴厥属大寒积聚者,可用三物备急丸攻逐寒积。

二 虚秘

1.气虚

症状: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便难排出,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

方药:黄芪汤。 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火麻仁、白蜜润肠通便,陈皮理气。若气虚较甚,可加人参、白术;若气虚下陷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扬;若肺气不足者,可加用生脉散;若日久肾气不足者,可用大补元煎。

2.血虚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

方药:润肠丸。 方中当归、生地滋阴养血,火麻仁、桃仁润畅通便,枳壳引气下行。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润滑肠道。

3.阴虚

症状: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通便。

方药:增液汤。 方中玄参、麦冬、生地滋阴生津。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蒌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增水行舟。

4.阳虚

症状: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晄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则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通便。

方药:济川煎。 方中肉苁蓉、牛膝温补肾阳,润肠通便;当归养血润肠;升麻、泽泻升清降浊;枳壳宽肠下气。 若老人虚冷便秘,可用半硫丸;若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若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还可辨证选用理中丸、四神丸、右归丸等。

【转归预后】

若便秘日久,可引起肛裂、痔疮,并影响脾胃的细化功能,甚至浊气上逆,变证丛生。年老体弱、产后病后体虚便秘,多为气血不足,阴寒凝聚,治疗宜缓缓图之,难求速效。总之,便秘若积极治疗,并结合饮食、 情志、运动等调护,多能在短期内康复。

【预防与调摄】

对于习惯性便秘,应保持心情舒畅,增加体力活动,注重饮食调节,并按时登厕。

中医脏腑辨证方法


 

中医方面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都是需要先做辨证的,通过中医辨证可以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到底该如何来治疗疾病,中医脏腑辨证是用来治疗肝脏类型的疾病,脏腑也就是五脏六腑,如果在辨证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地方都没有任何问题的话,那么我们才能够放心自己的身体,这样的现象也是最健康的时候,那么中医脏腑辨证方法有哪些?

肝病辨证

(一)肝血虚证

指血液亏损,肝失濡养,以眩晕、视力减退、经少、肢麻手颤等及血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1)肝病症状:

a.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或夜盲(血虚不能上荣头目);

b.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血不养筋,虚风内动);

c.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肝血不足,冲任不充);

(2)血虚证:面白无华,舌淡,脉细。

(二)肝阴虚证

指阴液亏损,肝失濡润,阴不制阳,虚热内扰,以头晕、目涩、胁痛、烦热等为主要表现的虚热证候。又名肝虚热证。

(1)肝病症状:

a.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阴虚不能滋养头目);

b.胁肋隐隐灼痛,或手足蠕动(阴虚肝络筋脉失养);

(2)阴虚证:面部烘热或颧红,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鉴别:肝血虚与肝阴虚均属肝的虚证,均有头晕等表现。但前者为血虚,无热象,常见眩晕、视物模糊、经少、肢麻手颤等症;后者为阴虚,虚热表现明显,常见眼于涩、潮热、颧红、手足蠕动等症。

这些就是属于中医脏腑辨证的各种方法,如果治疗疾病之前先做这个脏腑辨证的话就可以彻底的检查清楚自己的疾病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疾病,这样也更好的治疗疾病,让疾病更快的改善,而中医方面的脏腑在做辨证的时候一定要严格的按照这样的要求来决定辨证的目的。

中医辨证根治痘痘


疾病防治导读:夏季皮脂分泌旺盛,代谢旺盛,局部菌群失调,造成毛孔堵塞。中医管痘痘叫痤疮,将痤疮主要分为以下三型:

肺经蕴热型:主要表现为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象浮数等症状。





脾胃湿热型:主要表现为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血淤痰凝型: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舌暗苔薄,脉涩。多见于长期的慢性痤疮患者。



辨证治疗:

肺经蕴热型,治疗以清肺凉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是枇杷清肺饮,主要药物有:枇杷叶、桑白皮、知母、黄芩、银花、赤勺、生地、生石膏、生甘草等。

脾胃湿热型,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常用的方剂是芩连平胃散,主要药物有:黄连、黄芩、白术、厚朴、蛇舌草、茵陈、六一散、生甘草等。

血淤痰凝型,治疗以活血化痰、软坚散结为主,常用的方剂是大黄蛰虫散,主要的药物有:大黄、蛰虫、水蛭、蛇舌草、桃仁、红花、益母草、陈皮、白术、生甘草等。







日常调理:

吃:在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牛羊肉、辣椒、煎炸油腻的食物,以及特别甜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糖类增加脂肪,皮脂也随之增加)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绿豆汤(清暑解毒)。

喝:可以用玫瑰花、月季花、凌霄花泡水喝,达到舒肝理气,清肝火的作用。

膜:金银花、野菊花、黄芩(清热除湿),加一点清水,制成面膜。每天或隔天用皆可。


中医辨证胃气虚


胃气虚证:指胃气虚弱,胃失和降,以胃脘隐痛或痞胀、喜按,食少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本证多因饮食不节,思虑、劳倦过度,或吐泻日久等,导致胃气虚弱,胃气受纳和腐熟水谷的功能减弱,胃络失养,胃失和降而致。

临床表现:胃脘隐痛或痞胀、按之觉舒,食欲不振,或得食痛缓,食后胀甚,嗳气,口淡不渴,面色萎黄,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证候分析:本证多因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劳倦过度,久病失养,其他脏腑病证的影响等,损伤胃气所致。胃主受纳、腐熟,胃气以降为顺。胃气亏虚,受纳、腐熟功能减退,胃气失和,气滞中焦,则胃脘隐痛或痞胀,不思饮食;胃气本已虚弱,食后不负其消化之任,故食后胃脘胀满更甚;病性属虚,故按之觉舒;胃气失和,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则时作嗳气。胃虚影响及脾,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气血虚少而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萎黄;全身脏腑机能衰减,则气短懒言,神疲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为气虚之象。

本证以胃脘痞满、隐痛喜按,食少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中医辨证减肥治疗方


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早有记载,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中医根据成因把肥胖分为以下几类:

1. 腹型肥胖:因肝气过剩引起,多伴有便秘及高血压倾向。

2. 虚胖:因肾功能太强或太弱引起,多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3. 脂肪型肥胖:因血气过盛引起,容易引发心脏病。

4. 病态肥胖:因血气不足,脾脏阳气太盛引起,产后肥胖、激素性肥胖属于此类。

5. 气胖:因三焦经异常引起,属精神压力型肥胖。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药无副作用,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

中医认为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为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气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有兼血瘀、气滞者。标本虚实之间,可有侧重、错杂,故症候复杂多样。临症时应详案症候、舌、脉,抓住重点,审证求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精心遣药,职守善变,方能取得满意疗效。

以下介绍中医减肥的几种方法。

(一) 化湿法:用于因脾运不健,聚湿而为肥胖。症见腹满、苔腻、脉沉细。

(二) 祛痰法:用于痰浊肥胖。症见气虚胸闷、嗜睡懒动、苔白腻舌胖、脉滑。

(三) 利水法:有微逐与推逐之分。症见肥胖浮肿、少尿、腹胀、苔白、脉细沉。

(四) 通腑法:以轻泄为主。多用于嗜食肥甘厚味所致肥胖。症见实证肥胖,大腹便便,大便干结,行动不便,动则喘息,苔黄厚,脉实。

(五) 消导法:用于食欲无进型肥胖。症见肥胖懒动、腹满积食、苔白。一般消肉积用山楂,消面积用神曲,消食积用麦芽。合而为三仙饮,对营养过剩性肥胖有一定效果。

(六) 疏肝利胆法:用于胖肥,兼用于肝郁气滞或血瘀等症。症见肥胖兼有胁痛、急躁、眩晕、倦怠、腹胀、舌苔黄质红、脉弦。常选温胆汤、疏肝饮(柴胡、郁金、姜黄、薄荷)等。

(七) 健脾法:肥胖以健脾补胃为正治法。症见脾虚气弱,胃纳减少,体倦胖而无力,苔白质淡,脉细弱无力。常用方如参术白术散、异功散等。

具体你该用什么药方,最好还得面诊才行,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中医辨证血虚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