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 > 导航 > 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2019-10-19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

小暑节气如何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不在求仙丹灵药,而首在养心调神,养心养性可称是养生之道的“道中之道”!”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围绕养生有非常多的名句流传,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日常生活中关于饮食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现在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节气,在小暑节气里天气在逐渐的变热。大家对于小暑节气的由来了解吗?小暑中的一些习俗大家知道吗?在小暑里的一些食物大家了解吗?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小暑节气

一、小暑的由来

每年7月月份是小暑时节,这天太阳到达黄经105°。有那么依据古语讲过:“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

也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我国自古以来便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来;二候蟋蟀来;三候鹰始鸷。”小暑开始,天气逐渐转热。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但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

在全国地区内,绝大多数的地区在7月的平均气温都开始上升,7月可以说是全年最热的一个月份。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二、小暑的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

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

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吃什么

一、夏天要吃些瓜果蔬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

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黄瓜:《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

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茄子:《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来点维生素

盛夏,气温高、湿度大,如此天气会导致人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科维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营养保健师李诺建议人们,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症状。

补充维生素B1、B2及烟碱酸:夏天饮水量增加,出汗多,维生素B群容易流失。维生素B1负责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体内的能量不足,人会无精打采。维生素B2也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烟碱酸又名维生素B3,和维生素B1、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也是为身体供能量的B家好兄弟,如果缺乏烟碱酸,人们就会焦虑、不安、易怒。

补充维生素C: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夏天的需求会多于冬天,因此,当盛夏时节感到疲乏时,应该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感。

中暑的症状及治疗

一、中暑的预防原则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诊,加强预防可以大减少发病率,中暑的预防应注意几点

1、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以保持充沛的体能,并达到防暑目的。

2、科学合理的饮食。吃大量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动物蛋白质和脂肪,补充体能消耗。切忌节食。

3、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4、合理饮水。每日饮水3升至6升,以含氯化钠0.3%-0.5%为宜。饭前饭后以及大运动量前后避免大量饮水。

二、中暑后的五大禁忌

中暑是夏季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人在中暑之后常常很虚弱,在恢复过程中,应吃些较为清淡、容易消化的饮食,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下面是中暑后的饮食禁忌。

1、忌大量饮水

中暑患者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因为大量饮水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性排汗亢进,使体内水分和盐分进一步大量流失,严重时可导致热痉挛。

2、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肠胃的消化能力。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并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导致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会感到疲倦。

3、忌纯补

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用补法,过早进补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使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复燃。

4、忌偏食

中暑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但可适当佐以鱼、肉、蛋、奶等。以保证人体所需营养成分。

5、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患者大多脾胃虚弱,大量食用生冷食物和寒性食物会进一步损伤脾胃阳气,重者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总结:小暑伊始,天气就要开始真正的热了。一年中天真正热的标志就是小暑了。小暑过后大暑即将登场,在大暑里天气更为炎热。而小暑里的养生保健方法,通过文章的介绍现在大家都了解很多了吧。希望大家在小暑节气里都能够健健康康的、快快乐乐的。

扩展阅读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


小暑节以后,人们的生活马上要转入热的节奏。天气的炎热加上社会生活节奏的提升,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糟糕。今天小编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小暑的节气的一些民情风俗和小暑里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之一,至此以后,天气逐渐的转热。小暑节气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05°时。

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故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

小暑黄鳝赛人参

每个节气都有特有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往往在这个节气里成为特定的美食。就如同“冬至”吃饺子,“夏至”吃凉面,“小暑”这一天的美食是黄鳝。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已把黄鳝列入食谱之中了,不少古人对黄鳝大加赞赏,如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吟咏食物中,有“杂药多剖鳝,和黍半蒸菰”之句,意思是说为吃黍米饭时,须配以莼菜与鳝鱼制作的菜肴为妙。

清人黄家骥在《湘江竹枝词》中也留有“莼菜鳝鱼新产出,桃进春城价更高”的吟咏。

吃黄鳝的传说

那为什么偏要在小暑这天吃黄鳝呢?相传,远在三国时期,“医圣”华佗得罪了曹操,被打入死牢,他痛惜自己的一身医术未能传人,思忖着想把医书交给自己的夫人。看管华佗的人敬仰华佗的医术和乐善好施,便决定为他做传书人。不料走漏了风声,传书人被杀,书也被烧成灰烬。灰烬飞落到水田,恰被黄鳝吃了,从此黄鳝变得特别命大。由此,人们认为黄鳝可以去除百病,免遭灾难。

其他地区饮食习俗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

在山东的临沂地区小暑时节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汤给牛喝,牛喝了能干活,有句民谣如是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小暑时节是台湾第二期稻作秧苗期第一期稻作黄熟的时候也是丝瓜、苦瓜、黄瓜、冬瓜的盛产期台湾周围的海域是属於温水海域,也是温水鱼群的群聚时期基隆北方外海有小卷红魽等渔获,淡水海域则可捕获黑鲷。

所谓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台南县白河镇的莲田盛产莲蓬和莲子,素有莲花之家的白河镇每年都会举办莲花节。

“六月六,晒红绿。”

在小暑时节,各地还流传着不少习俗,尤其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还有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传说故事: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此日群众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在不少农村地区,有“吃新”的习俗。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先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全家围坐一同吃尝新酒。而在城市,一般会买来新米,与家中的老米同煮,辅以新上市的蔬菜。在乡下,一般在小暑过后逢卯日“吃新”。其实,“吃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吃辛”,时间定于小暑节后的第一个辛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但是,由于“辛日”的日期不固定,所以,这个节气逐渐被淡化了。

小暑养生

养生食谱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炎热的天气,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小暑节气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小暑节气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吃“苦”尝“酸”保健康

含有苦味的食品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苔菜等。盛夏时节吃苦味食物,不但能清除人内心的烦恼、提神醒脑,而且可以增进食欲、健脾利胃。但要适量,否则伤胃。

人们出汗多而易丢失津液,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敛汗止泻祛湿,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炎炎夏季,人们喜食生冷,若在菜肴中加点醋,醋酸可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发生。

精神养生法则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宜少动多静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小暑吃什么

1、一定要吃西瓜

西瓜不但能清热解毒、除烦止渴,而且能利尿,帮助消化,因此,人们一定要吃些西瓜,特别是从事露天工作或在室内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西瓜汁中还含有人体所需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瓜氨酸、丙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磷酸、苹果酸、盐类,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

2、喝碗绿豆汤

绿豆:工作和劳动之余,喝一碗绿豆汤,自有神清气爽、烦渴尽去、暑热全消、心旷神怡之感,这是由于绿豆具有清热解暑、止渴利尿的功效。

3、来根黄瓜

《本草求真》里提到黄瓜“气味甘寒,服此能清热利水”,因此,炎热的夏天多吃些黄瓜是有好处的。黄瓜的含水量为96%~98%,为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它含的纤维素非常娇嫩,这对促进肠道中腐败食物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均有一定作用。冬瓜:有良好的清热解暑功效。夏季多吃些冬瓜,解渴消暑、利尿。因其利尿,且含钠极少,所以是慢性肾炎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孕妇水肿的消肿佳品。它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可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小暑节气到 教你如何正确使用电风扇

4、茄子也不错哦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5、来点维生素

盛夏,气温高、湿度大,如此天气会导致人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继而出现全身倦怠无力、心悸、出汗、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因此科维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高级营养保健师李诺建议人们,可适当服用维生素C和复合维生素B族,以利于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消除症状。

补充维生素B1、B2及烟碱酸:夏天饮水量增加,出汗多,维生素B群容易流失。维生素B1负责将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葡萄糖,葡萄糖提供脑部与神经系统运作所需的能量,少了它,体内的能量不足,人会无精打采。维生素B2也负责转化热能,它可以帮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释放出能量。烟碱酸又名维生素B3,和维生素B1、B2一起负责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也是为身体供能量的B家好兄弟,如果缺乏烟碱酸,人们就会焦虑、不安、易怒。补充维生素C:炎热天气,大量汗液的排出导致水溶性维生素迅速流失,特别是维生素C——夏天的需求会多于冬天,因此,当盛夏时节感到疲乏时,应该补充维生素C,以缓解疲劳感。

总结:关于小暑节气的一些习俗和养生方法,今天小编就大家学习到这里,在炎热的小暑节气里,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因为天气的恶劣,很容易让人中暑,再加上工作频率的加快,你也许于无暇顾及自己的身心健康。小编祝你健康过小暑。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养生的5件事


又到小暑时节,每年到这个时候,天气逐渐的在转热。这也说明了小暑是热天的开始。今天那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暑的一些民间食俗和一些民间传说,以及一些关于小暑的养生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在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中排行十一。它从7月7日或8日开始,至7月22日或23日结束。

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古代有个成语就是说小暑的说:寒来暑往。其实意思就是说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是表示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1.小暑的民间食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2.小暑以后的天气

进入炎热的夏季,美丽的萤火充虫也飞出来了,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

有句俗话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意思是说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旱作物造成损害。

“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说,意为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冲决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涝。

在江南,故农谚说“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江苏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农谚“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三车是指油车、轧花车、碾米的风车,意思是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机会多,主年景不好,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都不动了。

3.小暑民间传说

在六月的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小暑养生

一、小暑节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

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在中医里又叫“卫阳”或“卫气”。这里的“卫”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

炎炎夏季,骄阳普照,地热蒸腾,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养生也宜侧重于养阳才能顺应季节变化。人们在工作生活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这个时候,最好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还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因此,家人要对患者的行动和生活方式给予足够的重视。

俗话说:“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二、小暑节气:养生要过四关

第一关: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

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

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小暑吃什么

吃“苦”尝“酸”

1、含有苦味的食物

常见的有苦瓜、苦菜、芹菜、杏仁、桃仁、茶叶、薄荷叶等。盛夏时节多吃苦味的饮食,不但能消除人内心的烦躁、清醒头脑,还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2、酸味食物

常见的有蕃茄、柠檬、乌梅、葡萄等,可剑汗止泻祛湿,且能健胃消食、促进食欲。夏季对于喜食生冷的人来讲,若在菜肴中加些醋,可有效杀菌消毒,防止胃肠道疾病。

3、适当吃些味甘性凉的食物

如西瓜、黄瓜、冬瓜、茄子、绿豆等,具有清热、去暑、解毒的作用。

总结:小暑是每年的第十一个节气,在小暑里,大家一定要注意天气变化,因为小暑是热天的开始,天气难免多变,时而多雨时而酷热。这也是最容易生病的节气,所以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多多注意防雨措施。在文章里介绍的这些小暑的养生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在小暑里的生活带来帮助。

小暑节气 小暑养生七要诀


现在正值小暑时节,在小暑时节里大家给如何养生呢?小暑节气的气候特点是什么?小暑养生不适宜哪些运动呢?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关于小暑的养生知识。

小暑节气

一、简介

小暑,是第十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热天的开始,小暑大概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或8日,这时太阳将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二、气候特点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代表热的意思,小暑指天气开始变得炎热,但还不是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在大暑时才会最热。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小暑养生

一、小暑养生不宜剧烈运动

1.忌运动过激

中医学中小暑时节讲究养阳气,所以大家要“少动多静”,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及体质比较弱的人应该避免在小暑天气里做剧烈的运动,这样会很大程度上损伤人的阳气。

但是少动并不意味着不能动,在清晨或晚上比较凉爽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进行比较和缓的运动,比如打打太极,散步,慢跑,感觉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运动到大汗淋漓,容易导致脱水状态。

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更要特别注意。

2.忌烈日下运动

运动时间尽量调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时节气候炎热,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烦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这个时候如果还在大白天曝晒容易引起外邪侵袭和中暑。

即使是身体强壮的人如此运动,也会极大地耗损体力。

3.尽量做到心平气和

老话说得好“心静自然凉”,小暑养生要控制好情绪波动,心烦的时候可以听一听抒情和缓的音乐,修养身心。

心情躁郁容易伤肝,在闲暇的时候做些自己喜欢的事,忘记一切压力。心理暗示法对调整心情有很大的作用,当感到烦躁时在脑海中想象令人愉快的画面,如一望无际的草原。

打坐冥想也是一个极佳的方法,每天闭目养神20分钟,将思绪抛到脑后,引导自己向积极的事物去想象。

二、起居养生有讲究

高温下人们总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来降温,有的人习惯在夏天直接睡在地上,这种做法不太可取,容易引起风湿或肌肉酸痛等疾病。

高温下许多男生都喜欢打赤膊,其实当气温超过体温时,打赤膊反而会感到更热。

1、睡眠充足

夏季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宜。定时起睡最好,可保护生物钟不受影响。

定时,是体内生物钟准点运转的基本要求,可形成神经系统的动力定型。一旦形成“动力定型”,则人们的行为便有了预见性和适应性。这是对环境的最好的适应。夏季养生应有个夏季的作息时间。

一旦规定下来,便要自我约束,决不无故违反,即使节假休息日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动力定型”。

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小暑时节,应该遵循定时起睡的原则。

2、调节生物钟

虽然个体差异很大,但大多数人可能是这样:即晚上22:00~23:00点就寝,早上5:30~6:30起床。

午饭后半小时进行短时午睡:此外,三餐及锻炼、用脑、休闲的时间均应明确。这种“定时”在夏季尤其重要。炎热的天气影响人们的睡眠,尤其使人睡得不深不甜。

但是一旦养成了定时就寝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上床不久即可入睡,并很快转入深睡,早晨也容易自然醒来,而且醒后有舒适惬意感。

如此,即使在炎夏,人体生物钟也不会“错点”。

3、避免在外露宿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

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4、不坐湿板凳

另外,“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

木头,尤其是久置露里的木料,如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在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在小暑节气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头上。

小暑吃什么

炒绿豆芽

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绿豆米粥

熬制米粥时加绿豆适量,有清热、解暑、去瘟毒之功效。特别是在炎炎署日其效果颇佳。

小暑节气多吃茄子

《本草纲目》上说“茄子味甘、性寒、无毒。主治寒热、五脏劳损及瘟病。吃茄子可散血止痛,去痢利尿,消肿宽肠”。

《医林纂要》称茄子“宽中、散血、止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茄子中丰富的维生素p,可增强细胞间的粘着能力,能防治微血管脆裂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因此,常吃茄子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对慢性胃炎等也有一定治疗作用。

小暑节气多吃玉米

玉米在夏季食用,对脾胃气虚、气血不足、心烦不宁皆有疗效。

《本草推陈》认为玉米“为健胃剂,煎服亦有利尿之功”。

玉米含有天然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能力,能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抑制及延缓皱纹的产生,延缓衰老。

玉米对便秘、肠炎、肠癌、动脉硬化、高血脂、冠心病等都有预防及辅助治疗的作用。其中玉米须还可以用来治疗高血压。

总结:小暑节气是养阳的好时节,再文章里小编也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养阳的好方法。其实在小暑里的养生技巧还是比较好把握的,因为,小暑节气里天气还不是太热。不像大暑节气似的,希望大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养生。

小暑养生 小暑节气的“暑事”


小暑(Lesser Heat),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暑事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小暑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2009年7月14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避暑

夏日,并不是处处炎热:满眼的绿树浓荫,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软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徐徐的海风,是人们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风景区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轻轻的山风,宜人的温度,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在农村,人们习惯利用早晨做农活,夜晚在庭院里看电视;在城市,人们喜欢夜晚逛商场上影院、喝清凉饮料,乘有空调的汽车。可见,避暑、消夏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警报、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预报,等等。虽说老生常谈,但仍需提醒。

暑假

小暑期间天气虽然炎热,但学生们却盼望着它的到来。因为从这时起,暑假开始了。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动内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学生的最爱。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不时打破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尤其是北方的海滨、山地的景区,往往是他们出游的首眩

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区,不要选择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区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风景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

小暑节气的习俗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延伸阅读:

小暑吃什么 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养生五行人小暑养生法则小暑养生 小暑养生过六关小暑吃什么 小暑养生必过六关小暑节气 控制好情绪勿中暑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的饮食习俗和养生原则

小暑节气 跨过6个关卡安度小暑


小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今年的7月7号就是小暑了,那么在这么炎热的一个节气里,我们该注意什么呢?接下来就一起跟随小编去看一看。

小暑节气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slight heat)。《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

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在这一节气中,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小暑的简介

气候与农事

小暑前后,除东北与西北地区收割冬、春小麦等作物外,农业生产上主要是忙着田间管理了。早稻处于灌浆后期,早熟品种大暑前就要成熟收获,要保持田间干干湿湿。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应根据长势追施穗肥,促穗大粒多。单季晚稻正在分蘖,应及早施好分蘖肥。双晚秧苗要防治病虫,于栽秧前57天施足送嫁肥。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大部分棉区的棉花开始开花结铃,生长最为旺盛,在重施花铃肥的同时,要及时整枝、打杈、去老叶,以协调植株体内养分分配,增强通风透光,改善群体小气候,减少蕾铃脱落。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季节,适时防治病虫是田间管理上的又一重要环节。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我国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常常出现的伏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及早蓄水防旱显得十分重要。农谚说:伏天的雨,锅里的米,这时出现的雷雨,热带风暴或台风带来的降水虽对水稻等作物生长十分有利,但有时也会给棉花、大豆等旱作物及蔬菜造成不利影响。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小暑的农谚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 ℃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前后,华南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歉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

小暑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跨过6个关卡安度小暑

第一关:饮食关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不可挑食、偏食。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周教授建议,夏季应多食用低糖、低盐、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的食物,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

对策: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小暑的习俗

第二关:情绪关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此外,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需引起重视。值得一提的是,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的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等也与情绪有很大的关联。

对策: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小暑与大暑保健之道

第三关:湿热关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养,以防咳嗽、气管疾病的反复发作。而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对策:

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第四关:睡眠关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提高。

对策:

保证足够的睡眠。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小暑节气如何防暑 小暑养生全攻略

第五关:养阳关

首先是暑天容易伤气,这将导致体力、元气不足,机体功能下降。例如,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人就容易伤津脱液;免疫机能一旦下降,感冒、肠胃疾病往往乘虚而入;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脏功能容易混乱。简而言之,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夏令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以防到了冬天阳气不足。

对策: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小暑奔大暑 情绪勿中暑

第六关:健身关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对策:

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很适合夏季进行。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结语: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一年最热的天气开始了,我们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身体,保证水分,避免中暑,小编推荐的小暑节气该做的事大家一定要做,这样才能安然度过小暑。

小暑节气 4个夏季养生之道


暑及热的意思,小暑及小热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夏天,因为夏季太热,还有一部分的人则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里有好多好吃的。比如说,西瓜、桃子、黄瓜等好多好吃的。那么,如果你对小暑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你对夏季养生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跟我一起来学习吧。

小暑节气

小暑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排行十一。差不多在每年的7月7日为小暑,在小暑时,太阳到达黄经105°。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表示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最热的时候,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籍《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这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热到极点。

在小暑节气中,全国各地流传着不少的习俗,尤其是在阳历7月7日这天。

农历六月初六有很多节名,如“姑姑节”,此时正值农闲季节,农村妇女得闲要回娘家看父母;如“翻经节”。

据说始于唐朝,寺院藏经在这一天要翻检曝晒;如“晒衣节”,人们在这天要把衣服(书籍)拿出来晾晒,谓之“晒龙袍”,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还有天贶节,“贶”的意思是赐赠,即天赐之节。

传说故事:这一天,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此日群众有吃“炒面”之俗,即把新麦炒熟磨成面粉,用水和红糖调食,俗称“吃炒面”,传说吃了一夏天可以不拉肚子,去暑气。

在农村,还有“吃辛”这么一个习俗。就是将新收割的米,先做成饭供给五谷大神和祖先吃,然后全家人再坐一起,共同吃尝新酒。

而在城市,一般会买来新米,与家中的老米同煮,辅以新上市的蔬菜。在乡下,一般在小暑过后逢卯日“吃新”。其实,“吃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吃辛”,时间定于小暑节后的第一个辛日。

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但是,由于“辛日”的日期不固定,所以,这个节气逐渐被淡化了。

夏季

一、要点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夏季养生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冬至重病”。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古书上所提及的“心”。

实际上是相当于今天人们常说的“精神”)按中医的“五行”说,夏季是“火旺(夏主心,夏天心火很旺)、土相(脾胃处于‘盛’的地位)、木休(肝处于相对的‘休养’状态)、水囚(肾易‘亏’)、金死(肺易‘虚’)”。

心“火”一“旺”,“火克金”,所以容易造成“肺(金)虚”;本是“肾水”克“心火”,而“心火”很“旺”时,就容易出现“心火”对“肾水”的“反侮”现象,故“肾水”易“亏”。

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夏天,防止“肺虚肾亏”很容易接受,而对于正处于很“旺”地位的“心”是否要重点保养,就往往掉以轻心了!平日里的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也很重要,晚上不能睡的太晚,早上要在6点30分左右起床进行锻炼。

二、原则

健脾除湿。湿邪是夏天的一大邪气,加上夏日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藿香、莲子、佩兰等。

清热消暑。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酸角、菊花、薄荷、金银花、连翘、荷叶等来祛暑。

补养肺肾。中医认为,按五行规律,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以及酸收肺气药,如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如用鲜芝麻花常搓易冻伤处,可预防冬季冻疮;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和鼻炎。

三、心理

夏季养心情就特别烦躁;现代人到了夏天,虽有条件使用空调,但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也容易心神不安。更何况,空调并非万能用品,只有学会自我调节才是上策。

那么应怎样进行自我调节呢?《内经》说得好,应“夜卧早起(稍晚一点睡觉,是为了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是为了顺应阳气的充盛。

睡眠不足可适当午睡),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切勿因厌恶长日而心情烦躁,滥发脾气),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要精神饱满,成就夏季应有的秀美,并充分宣泄),若所爱在外(就像你面对所爱的对象。

情志应充分外露而不需内藏)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才是适应夏天的气候,保护长养之气的方法)”。妙就妙在:通篇讲的是“气”。夏季养生的关键是使人“无怒”,“气旺”可充分地、正常地“宣泄”,但不能“乱”。

心情烦躁就是“乱”,就是“逆”,就会使“神志”受伤,如秋天生疟疾即由此而来。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到了夏天,一方面可在客观上利用饮食起居的调摄而保健(这在杂志上已有许多宣传),另一方面则不可忽视主观上的调息静心。

到了夏天,不妨有意作一些可以使人心旷神怡的活动:适当地晨练,适当地娱乐,适当地避暑休养,适当地男欢女爱……总之,入夏之时,养“心”为上,养“心”为先。谨记马克思所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

四、饮食

饮食注意收发,对应节气而食用。平时挑食需要注意。饮食对于养生来说,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比如蔬菜瓜果存在着南北差异,吃异地的瓜果容易引起身体不适。

养生更偏向于中医,但是百度的词条更教条一些,误让人理解为必须这么做才能养生。最大的变数在于自己的身体因素决定了,什么时候吃哪产的什么食物。

而不是像西医打这针就能怎样。如同吃菜一样。大家这段时期狂热的追求养生,视为心动。容易受损。

以下这些是一些小项,根据个人的需要自行选择。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

夏季养生食谱蔬菜。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4 、民间俗称: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应多吃些姜,姜是暖的食物,夏天人身体毛孔张开多食用姜有利于湿寒气排出。

5、夏日多喝红豆薏米汤可排除身体湿寒气、利尿。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

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物质。

1、补充充足维生素,如多吃些如西红柿、青椒、冬瓜、西瓜、杨梅、甜瓜、桃、梨等新鲜果蔬;

2、补充水和无机盐,特别是要注意钾的补充,豆类或豆制品、水果、蔬菜等都是钾的很好来源。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等都有较好的消暑作用。

3、适量地补充蛋白质,如鱼、瘦肉、蛋、奶和豆类等都是最佳的优质蛋白。

夏季养生小常识

1、夏季应坚持“晚睡早起中午休”。早上空气新鲜,起床后到室外活动有利于健身;中午气温高,适当午睡可补充夜眠不足。居室要经常通风、洒水,亦可辅以台扇、吊扇及空调器以调节温度,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最高不超过30℃,湿度在60%上下。

窗户宜悬挂淡绿色或浅蓝色窗帘,以增添阴凉幽静的感觉。据有关研究发现,树木遮阳的墙壁表面,温度可低8℃左右,有藤蔓植物的阳台温度可保持在5℃左右,因此,适当的在室内种植一点绿化植物,可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和温度的适宜。

2、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人体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夏季不宜露宿,不能以地面、阳台为床,不能正对扇、当窗而眠,避免面神经炎等疾病的发生。

3、夏季饮食应以清淡、新鲜、易消化为主。

多吃如蔬果、蛋类、豆制品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要多喝白开水或含微量元素的矿泉水。

也可自己制作一些清凉食品,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凉粉、龟苓膏、赤豆糕、酸梅汤、菊花茶等,既能解暑祛湿、健脾益肾,又能抑菌杀菌、预防肠道病。

古人云:“调息静心,尤如兆雪在心。”因此,炎炎夏日,既要保持思绪平静、心气和畅、情志愉悦,更不可急躁激动,不做剧烈体力活动,少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和行走。

一注意保持睡眠充足。良好的睡眠能增强人体抗老防病能力,夏季天气炎热,容易令人睡眠不足或睡得不香。保证足够的睡眠是夏季保健的重要环节。

二是冷饮莫多食。过量地吃冷饮会刺激胃肠蠕动,缩短食物在胃肠内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也会引起胃肠痉挛、腹痛等。

三是木上不宜久坐。古云“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头(如椅、凳等)含水分较多,经太阳一晒,散发的潮气,易诱发痔疮、关节炎等疾病。

总结:小暑将至,大家一定想问小暑是什么意识?自上文中,大家可以找到答案,现在如果你知道了小暑的含义,和一些夏季养生的方法,那你的夏季生活将变得很是美好,再也不用为那些不愉快而发愁了,愉快的度过炎热的夏天,你还在等什么。

24节气之小暑养生宝典


7月7日为廿四节气的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日暑热程度的节气。

气候特点此时,暑气上升,气候炎热,但还没有热到极点。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最热的时期。可是这节气正值初伏前后,而一般在入伏以后,暴雨形成的洪水,又称为伏汛。

在我们南方早已从炎热进入了漫长的酷热阶段了,这地区亦有句气候上的民谚,就是热极生风。往往酷热一段时期又来一场台风,所谓的台风季节就是这时南方气候的特点了。

小暑的养生小暑之时,南方已经十分炎热了,人们最容易感到的是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应该按五脏主时,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此时人们亦可晚睡早起,情志愉快不怒气,适当活动,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些活动如游泳、听音乐等,尤其是音乐悠扬舒缓的旋律、节奏、音调,对人体都是一种良性刺激,能改善大脑及系统功能,协调各系统器官的正常活动,促进血液流通,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提高人的修养,难怪古人在此节气云: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矣。

中医养生与治病方面有冬病夏治之说,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风湿痹症等,

这时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我省乃至全国的中医医院都在这小暑到大暑节气内的三伏天日,开展贴药发泡的天炎治疗。这种治法年年坚持则效果更明显。

小暑气节又是消化道疾病多发的时节,在饮食调节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冷饮冷食不宜过多,一切都应以适量为宜。此时节又是红眼病多发、高发期,注意这类的传染性疾病。还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慎防中暑。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与情志调节一样,才能与夏长之气相适当。广东尤其在珠三角一带的民间,在小暑大暑的那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苡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灯芯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以应节解暑。同时此节气的汤水尤为重要,因出汗和挥发多,且胃口亦差。佐餐的汤品宜粉葛煲鱼汤、咸柠檬煲老鸭、冬瓜荷叶苡米煲排骨、昆布海藻煲猪鷍、冬瓜冬菜滚泥鸅鱼咸酸菜蚝豉干煲猪月展等,多吃水果也是有益的防暑方法。

小暑节气杂谈

小暑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从7月7日或8日开始,到7月22日或23日结束。此时正值初伏前后。小暑的到来,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农谚有小暑交大暑,热的无处躲的说法,但小暑并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故农谚又有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的说法。

小暑,重在理解暑字。在新华字典中暑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

有句成语:寒来暑往。小暑、大暑与小寒、大寒都是直接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小暑、大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

◆ 小暑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俗话说:热在三伏。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第28天,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2008年7月19日,进入三伏中的头伏。

从《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除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安徽的大部分地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大暑外,大多数省份的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比8月要高,7月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实际上很热。

◆ 避暑

夏日,并不是处处炎热:满眼的绿树浓荫,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软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徐徐的海风,是人们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风景区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轻轻的山风,宜人的温度,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在农村,人们习惯利用早晨做农活,夜晚在庭院里看电视;在城市,人们喜欢夜晚逛商场上影院、喝清凉饮料,乘有空调的汽车。可见,避暑、消夏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 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警报、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预报,等等。虽说老生常谈,但仍需提醒。

◆ 暑假

小暑期间天气虽然炎热,但学生们却盼望着它的到来。因为从这时起,暑假开始了。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动内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学生的最爱。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不时打破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尤其是北方的海滨、山地的景区,往往是他们出游的首眩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区,不要选择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区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风景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

24节气民俗: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时节避暑吃炒面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夏季,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民间常这样形容小暑:六月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 ,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 小暑热,果定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等等。

民间习俗

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书记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这是宋代皇帝在伏天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之因,故称天贶节。

民间还有:晒书画、衣物等习俗。传说此日出晒后,虫可不蛀。故有:六月六,晒红绿这说语。

三伏日吃抄面、进汤饼的目的

旧时有六月六,吃炒面的习俗。这是古时六月伏日吃面的演变。最迟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就已盛行。《魏氏春秋》上说:三国时,人称傅粉何郎的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其面至白乃非傅粉也。《荆楚岁时记》中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这说明魏晋已后,六月伏日进汤饼,已明确为的是辟恶。

小暑时节,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惯。另外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

过去民间还有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沾边儿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相关阅读:

本周推荐好食材 小满节气养脾胃

"未病先防"从24节气小满开始

小满还未满 预示丰收的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适合饮用十种祛湿食物

五种果汁助于谷雨节气排毒养颜

节气养生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


7月23日就是大暑节气了,北京的桑拿天也开始增多。专家提醒,暑天可适当食用茄子、苦瓜、南瓜等,西瓜是这时最好的保健水果。

清热祛暑多吃西瓜

北京中医医院内科某主任医师指出,大暑后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人的心气易亏耗,尤其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容易出现出汗、头晕、心悸、乏力、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大暑时节要多喝绿豆汤、温开水、西瓜汁、酸梅汤等;水果以西瓜为好,有清热祛暑、利尿消肿作用。

防伤津耗气常食苦瓜菊花

专家还提醒,暑天易伤津耗气,饮食应清淡营养,适宜吃清拌茄子、炝拌什锦、绿豆南瓜汤、苦瓜菊花粥等。要少吃辛辣油腻的辣椒、羊肉、牛肉、狗肉等食物。更应让精神放松,生活要有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度疲劳,避免精神紧张和急躁易怒。

蒸煮食疗多食薏米莲子

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指出,我国一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说法,因此在该院有清热化湿方、防暑降温方等食疗方。市民也可在家通过蒸、煮方式食用药食同源的材质,如薏米、莲子、赤小豆、绿豆、杏仁、山楂、生姜等,达到调理内脏目的。

小暑节气从穴位入手护佑脾胃


小暑节气,气温升高,天气闷热,容易让人情绪变坏,诱发疾病。小暑时节如何养生?如何做好冬病夏治呢?一起看看小暑节气的养生经。

小暑节气在中医养生中的地位

在节气中,小暑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专家介绍,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凉风,所有的风都带着热浪。暑是炙热的意思,小暑自然为小热,还没有热到极致。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是伏天,中医认为,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人体的饮食、运动应该有与此季节相对应的改变。从小暑至立秋这段时间称为伏夏即三伏天。

冬病夏治具体是指哪些病?

冬病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容易在冬季加重的病症,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梅气)扁桃腺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还有老年畏寒症,以及属于中医脾胃虚寒类疾病。夏治指夏季这些病情有所缓解,并趁其缓解时采用辩证施治,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方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治疗方法有辩证施治,内服中药,针灸按摩,贴膏药等方法,从而达到一定的疗效。

1)针灸按摩:能醒穴、温经、通络等作用。如:天突,中、肺俞、心俞、大椎等穴。

2)药物常选用:辛温芳香,逐瘀温阳,驱寒等功效药物;如:白芥子、苏子、麻黄、桂枝、竹沥、地鳖虫,姜汁等。

适合小暑节做的运动有哪些?

医师建议,夏季适宜游泳、散步、郊游等活动,能起到健脾、养生、生津之效。

游泳健身运动,早在《诗经》中就有泳之游之的词句,游泳既能消暑取凉,又能从中得到乐趣与锻炼。专家建议,游泳要注意不要空腹游泳或者饭后立即游泳,而且游泳时间不要过长,以半小时为宜,下水前要做些适当的运动热身。

散步、郊游,能让人节欲守神,善于满足,以保持乐观的情绪,戒燥戒怒,努力培养自己处事不惊,遇事不乱的心态。如《内经》所说更宜调息净心,常好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心热矣,做到心静。

小暑节气从穴位入手护佑脾胃

温补扶正四大穴

因为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肾一虚,正气则虚,邪气则盛。因此扶养正气贵在温补脾肾。但中医很多专家更主张补脾胃,认为脾胃的强弱是决定寿命的关键。《景岳全书》中说: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通过调理脾胃,能够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对整体状态进行调整,可以防止衰老。

中医认为,温补莫过于灸法,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艾灸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古人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灸法,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健身延年。

灸哪里才能温补脾肾呢?宋代医家窦材《扁鹊心书》的一句话: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穴、命门穴、气海穴、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4个穴位是温补脾肾、扶养正气、延长寿命的要穴。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是元气出入的关卡;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是阴中之阳、元气之海;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能养脾胃;

命门(位于第二腰椎下两肾俞之间)顾名思义,是人体的生命之门,具有温煦、推动五脏六腑之阳气的作用。

每天对这4个穴位艾灸10~20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宜,可强壮元阳、理脾和胃,增强抗病能力。平时忙碌的人也可以多按摩这几个穴位。

助人为乐足三里

从中医经络学来看,足三里穴是胃经的合穴,合穴即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治脏腑疾患,尤其擅长治疗腹部疾患。足三里穴可谓是一个多面手,有通调百病的效果,尤其是脾胃方面的问题。《四总穴歌》中有这样一句口诀说得好: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肚腹脾胃方面的问题都可取它来治。

不仅如此,足三里穴还是一个长寿大穴。若经常刺激足三里穴,还有防病健身、抗衰延年的功效。现代人平时应酬特别多,饮食无规律,夜生活过于丰富,再加上平时工作压力大,因此胃肠方面最容易出问题,如胃痛、胃胀等,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多刺激足三里穴。

如何取穴呢?站立,把同侧手掌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四指向下,食指按在胫骨上,中指尖所指的地方即是此穴。

按摩时,用大拇指或中指在足三穴里处按压,每次5~10分钟,以有酸胀、发热感为宜。很多上班族长时间坐着,难免感觉体乏肢酸,可在休息时敲打足三里穴,再辅以按摩涌泉穴。每次5~10分钟,即感疲劳顿消,步履轻盈。

总的来说,一般的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从足三里穴调治。此外,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产后乳汁不足等,也可以通过每天按揉此穴来缓解。

腹泻克星有天枢

天热出门在外,或贪食冷饮,或饮食不洁,常导致腹泻。李志刚说,有些人一腹泻就吃止泻药,殊不知,很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不同程度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和进入胃肠道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减少对人体的毒害。此时若使用止泻剂,无疑是闭门留寇,会隐藏真正的病因,延误治疗。这时针灸穴位便体现了优势。腹泻病位虽在肠,但五脏六腑是相互联系的,一旦其中一个出现问题,都会牵连肠腑,导致大肠的传导功能和小肠的泌别清浊的功能失常而发生腹泻。

若是因不洁饮食或感受寒冷发生腹泻,可以通过简单的穴位疗法来缓解。其中,天枢穴就是一个代表。天枢穴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也就是说,你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清与泌浊,营养精微被吸收了,糟粕之物则排出,可以说它是一个中转站。

天枢穴在肚脐旁2寸处,为胃经要穴,也是大肠经的募穴,是阳明脉气所发之处,具有健脾和胃、通调肠腑的功效,能治疗很多疾病,如胃痛、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月经不调等。

一般来说,便秘用摩法,即用手掌摩此穴周围,顺时针揉,以助肠蠕动;还可用两拇指点按天枢穴,尤以左侧天枢穴为要,从而促进排便。而腹泻属于寒性,可用灸法。灸时躺在床上,两天枢穴各灸20分钟,同时再灸神阙穴(即肚脐)数分钟。

除了天枢穴外,还可灸关元穴和气海穴,这两穴都有培本固元的功效,对缓解腹泻也很有功效。腹泻时,我们还可以用生姜切成薄片敷在穴位上,再在上面进行艾灸,可以治疗过敏性结肠炎。

多吃什么食物能防中暑?

专家介绍,现代医学临床观察到,凡是中暑的病人都有低钾的现象,因此炎热的夏季为了防中暑应当多吃些含钾的食物,如海带、紫菜、土豆、西瓜、香蕉等。多吃含维生素B、C、D、A的食物,比如如胡罗卜,甜菜,杏仁,甜瓜,西红柿,草莓,猕猴桃等。

盛夏宜食的食品

绿茶:性味甘、苦、凉,预防恶性肿瘤,养颜美肤。

芝麻:性味甘、平,防止骨质疏松,增强头发光泽。

白果:性味辛、甘、温、有小毒,防止白浊,白带,小便频数等。

豌豆:性味甘、平,富含膳食纤维,有效防止便秘。

糙米:性味甘、平,整肠利便。

陈皮:性味甘、酸、凉,消淤血,亦可理气化痰止咳。

绿豆:性味甘、寒,清热解毒、清暑利尿。

菊花:性味苦、辛、凉,治潮热、明目、清热解毒。

莲子:性味甘、涩、平,健脾固肠,治心悸、虚烦、失眠。

黑豆:性味甘、平,解毒净血、改善过敏体质。

红豆:性味甘、酸、平,可强心消除疲劳,预防脚气病,肾脏病、浮肿。

小暑节气 控制好情绪勿中暑


小暑节气已至,大家做好小暑的养生方法了吗?在炎热的天气里大家该追寻怎样的呢?小暑的一些由来和古诗词中对小暑的描述又是怎样的呢?如果你很感兴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小暑的故事吧。

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左右。古语有话说:“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淤极点,故名也”。小暑时节太阳到达黄经为105度。

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的大部分。

由于这段时间的雨量集中,所以防洪防涝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大署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署旱”“小暑打雷,大署破圩”的经验总结。

在小暑的节气里,天气若是吹南风,则在大署时必定是干旱无雨,换句话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否则在大暑时节必有大旱;而在小暑时节如果打雷,则在大暑时节里必定有大水。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包括台湾地区的小暑节气,正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小暑时节,正是萤火虫开始活跃的季节,芦苇下、草丛中都是萤火虫的发祥地,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就像天上的星,闪闪移动,在徐徐的风中,伴随着人们度过漫漫长夜。

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正因为是忙季,我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在古代的老子《道德经》中就有这样一句来描述小暑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荀子则进一步指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素问·保命全行论》亦云:“天复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道教经典《太平经》也反复论及重命养身、乐生恶死的主张。指出:“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所以要珍惜生命。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为此提出了“自爱自好”的养生学说,即“人欲去凶而远害,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说明,只有通过自我养护和积极锻炼,才能得到长寿之躯。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我们应按五脏主时,夏季为心所主而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因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之下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过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然,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 “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小暑养生

一、注意开胃

由于炎热,蚊虫蟋蟀都知道找个地方避暑,天气热的时候人也会变得厌食和蔫蔫的。所以在夏季我们的食欲和精神都会开始有所倦怠,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在中午的时候最好补充下睡眠,补充我们的精神,让我们不至于那么倦怠。

二、多吃清爽蔬菜

从小暑开始,我们要开始调整我们的饮食了,夏季喝东西可以喝些绿茶红茶之类的,饮食可以吃些绿豆粥,菜尽量以蔬菜为主,不一定说要吃清淡的,可以吃些爽口的,凉拌菜可以多放点醋,黄瓜,莴笋,木耳,苦瓜也是夏季的经常吃食。

三、切记吃辣

吃东西要注意,夏季别觉得天气热就贪凉,其实我们的身体里是比较偏凉的,所以饮食的时候要记得别太凉,因为夏季人容易腹泻拉肚子,所以我们要谨慎辛辣和寒凉。适当的解暑是可以的,但不要太贪凉或者辣。即使拉肚子了,也不要乱吃药及时就医。

四、防蚊虫

小暑过后,会边下雨边升温,而雨水和高温也会有很多蚊虫细菌的滋生,我们家里的卫生要好好打扫,饭菜也不要做太多,当天吃好,不要剩菜,家里的垃圾每天要清理掉,出门的时候尽量带好花露水和防蚊虫叮咬的喷雾,尤其是孩子的娇嫩肌肤。

五、阴阳调和

养生,我们都知道,讲究阴阳调和,夏季保护我们体内的阳气。这个时候 最好少运动,多静。也就是说,剧烈的运动不是夏季的首选,要运动的时候最好选在早上或者晚上,慢跑和瑜伽都是很好的。夏季的时候要选择散步,尽量选择清凉的山间林里去,多行走在大自然里。

六、心要静

在夏季炎热的时候,让自己不要生气,让自己尽量的心平气和,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和心情,不然很容易伤肝和诱发疾病,要保证我们的心脏机能。

七、刮痧防暑

三伏天湿气重,易出现呕恶头昏等病症,可采取刮痧办法。具体是用刮痧板或酒精消毒过的纱布,上下刮背脊两侧,或肋骨两侧或额头,出现紫暗色即可,也可涂上清凉油刮。或服用藿香正气丸(水),多喝绿豆汤、荷叶、藿香代茶饮,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淡盐水。

八、冬病夏治好时机

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防暑降温小常识

一、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

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因此,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开水。

二、口渴后不宜狂饮

劳动和运动大量出汗后,不宜大量饮用白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糖)水,因为大量出汗后使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不及时补充盐分,则使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三、减少外出

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时-15时左右,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非出去不可,应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衣着以浅色为好。

四、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五、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的代谢需要。

六、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七、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八、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九、不宜佩戴金属首饰

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佩戴时,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会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

总结:小暑时节,天气虽然很炎热,可是人们的社会生活节奏却没因此而停止。大家在小暑节气里更是忙碌了,农民在小暑节气里是最忙的时节,各家各地的农民们争先恐后的在天地里忙碌着,为了今年的好收成。小编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

小暑养生 小暑养生3要素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暑马上就要来了,7月7日的到来便是小暑的归期。小暑的到来,预示着我国很多地方要进入炎热的夏季了。不过这些天由于降雨的原因,天气还不是太热。那么,关于小暑的养生知识你了解多杀呢?在小暑天里我们吃什么好呢?下面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养生

饮食:清淡为主

天气闷热,会有很多人感到厌食。有关专家说,在小暑季节里,大家的饮食要尽量的以清淡为主。

最重要的是注意营养均衡,因为炎热使人的代谢能力相对变差。任何一种营养物质都要适量摄入,为了清淡不沾荤腥只能让人抗高温和疾病的能力下降。

有关专家建议,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多吃点 “苦”,苦瓜、芹菜等,具有消暑清热、促进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作用。同时,饮食要有节制,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

起居:少动多静

人们常说,“热在三伏”。其实依照中医上的理论,小暑季节应该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夏季养阳,所以当人们在工作劳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保护好人体内的阳气。

有关专家提醒,高温天气下,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脏器的供氧力明显变弱,一定要注意养“心”。起居有常,适当运动,多静养。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利用午睡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

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夏季人体能量消耗很大,运动时更要控制好强度。运动后别用冷饮降温。

另外,盛夏最易发生的就是中暑。中暑主要是因为气温高、所处环境通风条件差,体热来不及向外发散所致。平时要注意多喝水,少外出以避暑气。

情绪:心态平和

有关专家说,在中医上,夏季理论上认为属火,在这个季节人容易烦躁,常常会出现疲劳、胸闷和睡眠不好等症状。

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人体温度过高,容易引起内分泌改变和心态不稳定,让人感到烦躁不安、思维紊乱,易激惹、易怒甚至行为失常等,表现为失眠、健忘、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等。

但夏季也是最适合养心的季节。怎样才能养心,做到心绪平静呢?霍医生说,有规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绪。

如果失眠,可以在仰卧或侧卧时,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杂念后,心静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进入高温炎热的天气后,要养成不抽烟、少喝酒、适当控制体重、优化饮食结构等生活习惯,保持平和、快乐的心态。

小暑吃什么

炒绿豆芽

[配料]新鲜绿豆芽500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素炒豆皮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蚕豆炖牛肉

[配料]鲜蚕豆或水发蚕豆120克,瘦牛肉250克,食盐少许,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牛肉切小块,先在水锅内汆一下,捞出淋水,将沙锅内放入适量的水,待水温时,牛肉入锅,炖至六成熟,将蚕豆入锅,开锅后改文火,放盐煨炖至肉、豆熟透,加味精、香油,出锅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补虚强体。

西瓜番茄汁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返回99健康网首页

黄鳝

俗话说,“小暑黄鳝赛人参”,各地经典菜肴几乎都有以黄鳝为原料的。黄鳝生长在水岸泥窟之中,最滋补、最味美的莫属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

另外,这个时期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根据冬病夏治的说法,此时用黄鳝滋补更能起到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的作用。

莲藕

不少朋友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每到夏天,稍不注意,就会流鼻血,去医院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医生只是叮嘱道:多吃点莲藕就可以了。

果真没过多久,问题自然消失了。其实,这里边也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在空气干燥、补水又不足的时候,常吃莲藕可以凉血、滋阴、清热,解决流鼻血这种麻烦可以说是小菜一碟。

对老年人来说,夏藕更是补养脾胃的好食材。此外,莲藕也是高血压、肝病、食欲缺乏、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者的保健食物。

小暑是什么意思

在六月的小暑时节里,民间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关辐射最强的日子。

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

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相传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

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总结:现在文章已经看完了,大家对小暑这个节气的了解有多少了呢?相信肯定了解很多了,其实小暑虽然闷热多雨,不过只要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注意一下科学的养生习惯和合理的饮食起居,就一定能清爽一夏,安然自乐。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专题。

小暑节气 关于小暑节气的养生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