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饮食养生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 导航 >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

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生活中经常流传这些关于养生的名句或者顺口溜,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面对饮食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处暑,那么处暑养生该如何做呢?下文介绍了很好的方法,赶快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了解下吧!

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

处暑是什么意思?处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处暑(公历8月23日,农历六月三十)已过,日夜温差将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养生专家指出,处暑时节后的养生重点是预防秋燥。秋燥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疼痛或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需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发展为疾病。但同时专家也提醒,处暑后本市天气依然闷热,防暑祛湿仍然很重要。

秋燥易伤津亏阴

中医学认为,秋季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从立秋到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秋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色,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秋雨渐少,天气开始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相交,稍为不慎,容易伤风感冒,多种旧病亦随之复发。

每年初秋,中医门诊的患者都会增多,其中不少都是气虚寒底体质的人,症状主要有咳嗽、疲倦、多汗、易感冒、鼻炎、咽炎、胃痛、大便不调等。入秋以后,雨水会明显减少、空气湿度渐渐降低,秋燥最容易引发咳嗽。医生表示,许多人一到秋天就咳嗽不止,不少患者以为是喉咙炎症作祟,自行使用抗生素却收效甚微。这种情况往往是外燥所致,外燥是由外感燥邪所致,常常会有感冒、咳嗽等征兆发生。专家进一步分析,初秋常常为温燥,通常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呼吸不顺、心烦口渴、舌干无苔。

专家表示,此时应该多喝水补津液。但有些人白天喝的水已经够多了,可仍照样出现嘴干唇裂等明显的干燥症状,怎么办?专家建议: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现在还有不少家庭每天都要开几个小时的空调,本来秋燥就不请自来,如果在干燥的空调房中待久了,人体的津液自然会受到更大的损伤,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有条件的家庭可选用空气加湿器,把空气的湿度调高,空气一湿润,皮肤的感受、呼吸都会比较舒服。

养脾胃祛湿是关键

处暑代表什么?虽然处暑过后意味着秋天的开始,但气温上还没真正进入秋天,桑拿天、雷雨天气依然较多,天气闷热,因此近期还要注意防暑祛湿,养护脾胃,夜里不要贪凉,不要多吃冷饮,以预防胃肠道疾病。因为胃喜湿不喜寒。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Www.yS630.coM

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不知不觉地开始吃点好的按中国人的习惯,也就是要吃肉;一些中老年人,还讲究贴秋膘。不过,中医养生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

处暑吃什么?这一时期,还是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水果、谷物、豆类、薯类、食用菌类等食物,少吃高热量、难消化的肉食。否则,如果吃太多的肉食等高蛋白、高脂肪(尤其是高不饱和脂肪)的食物,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同时,过多的热量还容易引起我们发胖,甚至易导致患高血压、心脏病。

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专家建议,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的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加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爬山时温度变化较为明显,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此外,处暑后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登山是一种负重运动,膝关节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特别是在登上一级台阶关节还未伸直的情况下,又继续登另一级台阶,膝关节一直处于半屈状态,这会对关节造成较大的负担。有骨关节炎的患者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对年老体弱者,也不可一味强调登山的保健效果。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防产生不测。

处暑后高发疾病会找上门来,因此大家可加强自我保健,预防疾病。

捶背法可补养肺气

冬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这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的方法。

1、捶背:端坐,腰背自然直立,双目微闭,放松,两手握成空拳,捶脊背中央及两侧,各捶30次。捶背时,要从下向上,再从上到下,先捶脊背中央,再捶左右两侧。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2、摩喉:上身端直,仰头,颈部伸直,用手沿咽喉部向下按摩直至胸部。按摩时,拇指与其他四指分开,虎口对住咽喉部,向下按搓,可适当用力。这种方法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按摩气管两侧防哮喘

处暑后空气开始变得干燥,过敏源较多,极易侵犯一些过敏体质的人,常引发哮喘。由于有哮喘病史的人对大气的温度、湿度等变化极为敏感,而且适应能力弱,极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支气管哮喘。有哮喘病史的应尽量查出可能引起哮喘的致敏原因,避免与致敏物质接触。其次,要随气温的变化,及时增添衣服、被褥,调好空调的温度,防止受凉。还要注意加强营养,重视锻炼身体。

自我保健方法如下:四指并拢与拇指相对应放置于颈部气管两侧,进行有节律性提捏,用力要轻而缓,由上而下,自廉泉穴到天突穴,反复进行12分钟。

总结:综上所述,处暑养生,重在祛湿、养肺、健脾、防燥,具体怎么做,大家可以根据以上说的方法去做哦!

ys630.coM延伸阅读

养肝祛湿防过敏 谷雨养生攻略


春季到来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养生,怎样使身体在春天有个好的体魄迎接酷暑的到来,今天小编就通过养生,中医养生,春季养生这几个方面和大家详细的解说一下在春季谷雨节气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养生的工作。

饮食养生

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肝脏气伏,心气逐渐旺盛,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但不能像冬天一样进补,应当食用一些益肝补肾的食物,适当吃一些含B族维生素较多的食物,如小麦胚粉、标准面粉、荞麦粉、莜麦面、小米、大麦、黄豆及其他豆类、黑芝麻等,以顺应阴阳的变化,为安然度过盛夏打下基础。

谷雨养生如何养肝护肝

过了谷雨便意味着春季快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要抓紧时机调理肝血。此时的食疗要点重在养肝清肝、滋养明目。而在众多的蔬菜之中,最适宜养肝的是菠菜。

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止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对春季里因为肝阴不足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目眩和贫血等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谷雨食疗袪湿气

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会让人体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容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头重如裹、关节肌肉酸重等情况,如若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该节气诱发。

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

谷雨前后多食用寒凉性食物

谷雨前后应多食用滋阴的寒凉性食物,如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椹、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

谷雨起居养生

谷雨谨防春季花粉过敏

春季花粉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源。而谷雨天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风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天气忽冷忽热,易感冒,注意保暖。谷雨节气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部位进入体内。

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春捂也应该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又容易生病。

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相当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够了。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另外,由于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出现肩颈痛、关节疼痛、脘腹胀满、不欲饮食等病症。

谷雨运动精神养生

谷雨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

中医中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尤其春日总给人们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此时野外空气特别清新,正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活动为养阳最重要的一环,人们应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项目,如慢跑、做操、打球等,也可以到野外春游,这不仅能畅达心胸,怡情养性,而且还能扩大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使气血通畅,郁滞疏散,祛湿排毒,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素质,减少疾病的发生,使身体与外界达到平衡。

此节气中,肝肾处于衰弱状态,所以应注意加强对肝肾的保养。在精神情志养生方面,还要重视精神调养,应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谷雨节气养生祛风除湿防疾病的中医食谱

三色汤

配料

黄豆芽2两,姜丝20克,红大椒1个,植物油、白醋、湿淀粉、鸡汤、食盐、麻油、味精各适量。

做法

将油锅烧热,下黄豆芽煸炒几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锅备用;将锅内放入鸡汤,姜丝,烧开后把红大椒入锅再次滚开后,将黄豆芽、盐、入锅,再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锅即成。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对筋骨拘挛,腰膝疼痛者更为适宜。

注意

风寒湿痹之人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热痹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姜、葱白、白酒等温热助火之品。

参蒸鳝段

配料

鳝鱼1000克,党参10克,当归5克,熟火腿150克,食盐、绍酒、胡椒粉、生姜、大葱、味精各适量,清鸡汤500克。

做法

党参、当归洗净浸润后切片备用;鳝鱼剖后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再用开水稍烫一下捞出,刮去粘液,剁去头尾,再把肉剁成6厘米长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葱洗净切片、段备用。

锅内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葱、绍酒烧沸后,把鳝鱼段倒入锅内烫一下捞出,装入汤钵内,将火腿、党参、当归、放于面上,加入葱、姜、绍酒、胡椒粉、食盐,再灌入鸡汤,用绵纸湿浸封口,上蒸笼蒸约1小时至蒸熟为止,取出启封挑出姜、葱加入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

温补气血,强健筋骨,活血通络。多用于风寒湿痹引发的腰膝酸痛。

菊花鳝鱼

配料

粗活鳝鱼1斤(两条),白糖2两,番茄酱1两,干淀粉1两,黄酒、白醋、食盐、葱、姜、湿淀粉、麻油、蒜泥各适量,花生油2斤。

做法

鳝鱼宰杀、剖腹去内脏,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长片块,用刀顶头斜批成两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条状(一头不切断)加黄酒、盐、葱、姜浸渍起来,然后再逐个排上干淀粉;将番茄酱、白糖、白醋、湿淀粉一起放入碗内,加适量水调成芡汁。

烧锅置旺火上烧热,锅内倒油1斤,烧至八成热,将鳝鱼抖散入锅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内留少余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芡汁烧沸后淋入麻油,起锅浇在菊花鱼上即成。

功效

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对体虚乏力,风寒湿痹,痔疮等患者尤为适宜。

结语:通过上文我们了解到中医养生应该注意的东西,和在春季我们可以学做养生食物,在食疗中让我们的身体更加的的强劲。大家不妨试试上面的食谱学做养生小菜哦。

立秋多吃养肺防燥食物


立秋多吃养肺防燥食物

今天终于迎来了立秋时节,虽说立秋没那么热了,但是不要忘记秋后还有一伏。提醒,在饮食调养上,应以养肺防燥为主,适当多食辛凉清润及酸甘饮食。

因为秋天以燥气当令,而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故应注意养阴润肺,抑制温燥之物。可多吃冬瓜、苦瓜和丝瓜。

1.冬瓜

冬瓜含水量最高,并且几乎不含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少,故热值低,属于清淡性食物,含水量高达96%以上,由于冬瓜性凉,能清热解暑、利尿通便,有助于人体清废排毒,连皮一起煮汤,效果更明显。

肥胖者、维生素C缺乏者、妊娠水肿、肾脏病水肿、脚气、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但服滋补药时不宜食冬瓜,久病不愈者或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便溏泄泻者应慎食。

2.苦瓜

苦瓜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在瓜类蔬菜中较高,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每100克高达84毫克,居瓜类之冠。

苦瓜中还含有粗纤维、胡萝卜素、苦瓜苷、磷、铁和多种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能清热解暑、清心明目、解疲乏。苦瓜中含有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儿童生痱子,用苦瓜煮水擦洗,有止痒、祛痱的功效。但孕妇、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3.丝瓜

丝瓜汁被称为“美人水”。这是因为丝瓜中含有防止皮肤老化的维生素B1和使皮肤白皙的维生素C等成分,能保护皮肤、消除斑块,使皮肤洁白、细嫩。它性味甘平,有清暑凉血、解毒通便、祛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下乳汁等功效。

立秋以后更应当注意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增加纤维和水分,所以此时不宜以肉食为主,即便“贴秋膘”也要注意荤素营养搭配。此外秋季空气中湿度小,皮肤容易干燥。因此,在整个秋季都应重视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

秋季养生指南 处暑养生防秋乏秋燥


防秋乏

随着炎夏的淡出,天气转凉,人们应该感觉舒服,可为何出现了种种困倦疲乏的感觉呢?原来,在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综合气象条件下,人体会有不同的反应,这种生理变化实际上是身体机能的一种自动调节,以便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而这种调节需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加上夏天的高温、高湿、低气压天气,使人的体能消耗透支,秋乏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换言之,秋乏是人体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自然反应,也是人体在秋季气象环境中得以恢复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防范策略:秋乏虽不是病,且会随着节令的更替而自然消除,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是必要的。

1、适当锻炼:散步、爬山等都是不错的项目。

2、早睡早起:改掉夏季晚睡习惯,力争晚上10点前入睡。

3、调整饮食:一是食谱力求清淡,避免油腻,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二是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维生素能将体内疲劳时所存积的代谢物尽快排出;三是多吃含钾食物,如干果、豆类、海产品等,钾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四是多吃含咖啡因的食物,如茶、咖啡、巧克力等,可增强呼吸的频率与深度。

防秋燥

从现代医学看,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中医则归罪于气候变化,认为夏季流汗过多,体内水分储备不足,到了秋天,燥热病邪趁虚入侵人体,首先犯肺,先伤肺津,次伤胃津,如继续发展可耗伤肝肾津液,致使种种失水症状闪亮登场。

防范策略:秋燥致病主要是耗伤人体津液,故防治的关键在于滋阴润燥,透解燥邪。妙招之一就是借助于食物之功,即在坚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适当向能养阴、生津、性味甘润的食品倾斜。具体说来,一是清热祛燥的粗粮杂豆类,如麦片、黄小米、玉米、绿豆、白芸豆等;二是应季的蔬果类,如萝卜、绿叶蔬菜、芋头、南瓜、黄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枣、荸荠等;三是滋阴润燥的荤食类,如鸭肉、河鱼、河虾等。

秋季养生重在养肺 五美食润肺防秋燥


现在已经进入秋季,虽然天气有所转凉,但要警惕秋燥伤人,燥气加重极易伤肺。因此秋季饮食进补重在养肺。那么秋季养肺吃什么呢?下面小编向你推荐5款美食,润肺防秋燥,一起来看看吧。

1、银杏鸡丁

材料: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鸡肉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再在锅内倒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补气养血,平喘止带。本方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证患者之膳食。

2、莲子百合煲

材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3、柚子鸡

材料:柚子(越冬最佳)1个,公鸡1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净,柚子去皮留肉。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放入汽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4、糯米阿胶粥

材料:阿胶30克,糯米50—60克,红糖适量。

做法:先用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后放入红糖,稍煮二三沸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三天为一疗程。间断服用,连续服食会有胸闷气满不舒之感。

功效:养血止血,可治于阴血亏虚所致的头晕眼花、面色无华、心慌心悸、失眠健忘、月经后期、经少色淡、经闭不行、漏下不止、胎动不安、胎漏下血、久咳咯血、吐血衄血、大便出血及肺结核咯血、支气管扩张出血等。

注意:感冒时及胸闷腹胀、纳呆苔厚腻者,不宜服。

5、人参百合粥

材料:人参3克,百合1—25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将人参研末;百合剥皮去须,洗净切碎;后共与粳米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搅匀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益气滋阴、润肺安神。气阴两虚所致的心悸气短、烦渴神疲、久病形瘦、失眠健忘、心神不宁、食欲不振、久咳声低、干咳少痰,以及神经衰弱、癔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百日咳等而属气阴亏虚者。

注意:外受风寒及发热、舌红苔黄、便结尿黄等实热所致咳嗽,均不宜服。

“雨水”养生 需要健脾祛湿


今天是2014年2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在雨水时节,阳气萌发,人们容易肝强脾弱,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健脾祛湿呢?请看看下面文章的精彩解读吧。

雨水养生

湿气重 健脾祛湿调饮食

雨水节气空气湿气过重,很容易导致湿邪困扰脾胃,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朱小霞称,中医讲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养护,健脾祛湿。

薏米、莴苣、莲子、韭菜、百合、红枣、桂圆等祛湿类食物有促进水湿排出的作用。朱小霞还指出,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越不运动,体内淤积湿气就越多,时间久了,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病症。平常可通过跑步、游泳、瑜伽、太极等运动,来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春捂应对倒春寒

雨水节气,降雨增多,天气也逐渐转暖而湿润,但此时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天气变化无常,可能会有严重的倒春寒。

人们都知道要春捂,但春捂要讲究方法,掌握好捂的尺度。 朱小霞说,春捂重点 捂腿和脚,寒多自下而起,雨水时节着装要注意下厚上薄,

注重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寒性腹泻,而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提阳气 漱口吞津按腹部

此时养生应逐渐从 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朱小霞表示,每日上午10时前后及晚上睡前可按摩腹部来提升阳气。

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可强壮脾、胃、肠,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又可排除脾胃湿毒,腹部保暖,提高睡眠质量。

除此之外,漱口吞津有助养阳。朱小霞说,唾液有灭杀微生物、健齿助消化等功能,其中含有神经及表皮生长因子,对升阳健脾很有好处。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咽,每日36次即可。

健脾的食物

大枣

《本草纲目》说:大枣气味甘,怕年,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

蜂蜜

《神农本草经》说:蜂蜜能安五脏,补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久病,和百药,久服强志健身,延年益寿。

薏苡仁

《本草纲目》说:惹孩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

胡箩卜

中医认为,胡萝卜可健胃行气消食,凡脾虚食停、畅、食欲不振以及久痢不愈者,可做辅助食疗。另外,还有些颇能健脾健胃的中药,有空闻的时候,配上合适的食物,提一锅美味又养人的好汤也是上佳选择。

黄芪

《本草正义》曰: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宣。

党参

味甘、性乎,功能补中益气、益血生津,为平补保健之品,久服令人长寿。

黄精

味甘、性平,能补脾润肺、补益肾精、强筋骨、鸟须发、抗衰老。

茯苓

味淡,功能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唐代药王孙思盛扔茯苓久服百病除。

健脾养胃粥

1、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结语:通过上文对于雨水节气里的养生方法的介绍,相信大家都了解了吧。在湿气较重的时节,我们要学会正确的健脾方法,希望小编推荐的那些有益于健脾的食物和食疗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水节气养生3法则 健脾祛湿重养阳


雨水是24节气之一,顾名思义这段时间将会春雨绵绵,那么日常养生要注意啥?雨水一多人体就容易湿邪入侵,那么雨水养生要吃些啥?

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从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也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较量,所以广大读者朋友近段时间还是要注意保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养生康复门诊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要记住,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防倒春寒 春捂要恰到好处

雨水节气是春节里面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最容易出现倒春寒的节气,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如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很多读者朋友因为要预防倒春寒就首先想到春捂,但是春捂也要捂的捂要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养生专家郭海英教授介绍说,春捂主要的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比如日最高气温超过22℃的时候,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被厚厚的棉衣一直捂着,以防捂过头使人上火、血压升高。

一般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就需要捂,得知冷空气即将到来,就提前一两天先增添衣物捂起来。具体的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此外,老百姓们有句保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使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雨水湿气重 健脾祛湿食芡实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贵如油的春雨通常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健脾祛湿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

原料是排骨500克,芡实30克,莲子20克,苡仁30克,陈皮5克,姜1块。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芡实、莲子、苡仁放在清水里浸泡清洗,然后把排骨剁成小块,水开之后,焯一下,然后把排骨、芡实、莲子、苡仁、陈皮和姜全倒进砂锅里,用大火煮开,煮开之后,改用小火炖两个小时,最后放点儿盐,这道芡实莲子苡仁汤就可以食用了。芡实和莲子有健脾益肾的作用,苡仁健脾祛湿,陈皮,醒脾行气开胃。

准备养阳 睡前摩腹加提肛

民间有句俗话叫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很多读者朋友会觉得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晚上睡觉不再像冬季那么冷了,这主要是因为人体此时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时间,特别是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比如阳虚怕冷睡不着还多梦。

那么如何在睡觉前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按摩腹部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睡眠质量。

还有一个方法是提肛,可固精益肾、提振阳气。其具体做法是:平躺床上,两手并贴大腿外侧,两眼微闭,全身放松,以鼻吸气,缓慢匀和,吸气的同时,用意提起肛门,包括会阴部,肛门紧闭,小肚及腹部稍用力同时向上收缩;稍停2-5秒钟左右,放松,缓缓呼气。呼气时,腹部和肛门要慢慢放松。这样一紧一松,做9次。一般若能坚持提肛一年以上,即可见效。

雨水养生 注意保护阳气

2月19日,太阳到达黄经330度,这天即是一年当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雨水,斗指壬为雨水,东风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另外,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的健康的重要因素。

因此,雨水养生除了要注意疏肝理气、扶助阳气外,调养脾胃也是一大要点。

拥有保健科学和中医专业双学位的闫珉川提示,在雨水节气前、中、后三天服用雨水养生汤,对润和脾胃大有益处,可调整脏腑气血的微小失衡,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具体做法:取银耳15克,核桃仁15克,小米适量、枸杞30克煮粥;并于每日上午10时服用200毫升即可。

雨水时节,推荐几款营养美味的养生食谱。

桂圆阿胶红枣粥

配料:粳米100克、桂圆肉20克、阿胶10克、枣(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涨,沥干水分;取一只大杯,倒入开水,将阿胶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将小杯子坐于开水中直至阿胶溶解;桂圆肉去杂质,洗净,红枣洗净去核;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和桂圆、红枣,用中火煮至水分剩余三分之一;加入粳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入融化的阿胶搅匀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补肾强身、活血养血、润肤美颜。

凉拌双耳

配料:水发银耳、黑木耳各100克,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适量。

做法:水发银耳、黑木耳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沸水焯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控干水后装盘。依个人口味将上述调味品放入碗中用冷开水调匀,浇在双耳上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红枣首乌粥

配料:何首乌50克、粳米100克、红枣5枚,红糖适量。

做法:将何首乌置于砂锅中,加水1000毫升,水开后用文火再煎15分钟,去渣取浓汁500毫升,将粳米、红枣放入砂锅内煮粥。粥成后,放入红糖适量调味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春天,是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五个节气。雨水是立春后第一个节气。

雨水的来临表示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而人体相应的就是阳气开始浮动,但这会导致一些人的身体根基不稳,中焦空虚,小儿多会表现出体虚的病症。

因此,我们应根据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注意养阳、养脾胃。

结语:日常调养和饮食调养是养生保健最主要的两个手段,新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雨水,想要为健康打好基础,那么雨水养生3法则一定要牢记哦~

小满养生清热祛湿 健脾养胃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今年5月21日,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北方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它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小满节气之后人们比较关注气象问题,因为它既是收获的前奏,也是炎热夏季的开始,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

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着夏季的闷热、潮湿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

首先,说一下防热病的问题。由于小满过后全国各地的气温不断升高,此时人们如果生活无规律、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定时或过食辛辣油腻,往往就会产生内热。这样外热、内热交加,很容易让人出现一系列热病,例如:精神紧张、熬夜加班会造成心火过旺,引起失眠和口舌生疮;而饮食不当、过食辛辣会造成胃肠积热,导致便秘和口腔溃疡等等。

预防热病应从三方面人手:

一是要多饮水,且以温开水为好。以促进新陈代谢、内热的排出;最好不要用饮料代替温开水,尤其是不要喝太多的橙汁,有人以为橙汁是去火的,其实不然,多喝橙汁可生热生痰,加重内热。

二是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冬瓜、苦瓜、丝瓜、芦笋、水芹、藕、萝卜、西红柿、西瓜、梨和香蕉等,这些果蔬都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还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等;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热之品,如动物脂肪、海鱼海虾、生葱、生蒜、辣椒、韭菜以及牛、羊、狗肉等。

三是要生活规律、多运动,尽量不要加班加点,运动以每天早、晚天气较凉快时为好,以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最为适宜,应避免剧烈的运动,这样既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又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止内热的产生。

其次,再谈一下防湿病的问题。

小满时节,由于雨量的增加,各种皮肤病(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易发生。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和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要致病因素。

预防湿病同样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应该特别注意饮食调养,日常饮食应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要经常吃点具有清热、健脾、利湿之效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莲子和山药等;忌食海鱼、羊肉、狗肉以及冷饮等,因为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而中医认为脾是主管人体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会加重皮肤病;原来有皮肤病的人平时可多喝些粥(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以调理脾胃、促进体内湿热的排泄。

二、注意不要被雨淋,要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以免外感湿邪。防止脚气、湿疹和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

三、穿着衣物应选择透气性好的,以纯棉质地和浅色衣服为最好,这样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避免湿气郁积。

四款养生粥对症祛湿 茯苓粥健脾祛湿


小满过后,天气变的越来越湿热,我们很容易被湿邪侵袭,身体非常容易湿气重,如果这个时期不做好排湿降火工作话,我们的身体就非常容易生病。那么夏季该如何去湿气呢?从饮食下手方可改善,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为大家推荐四款养生粥,赶走湿气精神一夏,一起来看看。

冬瓜粥利尿祛湿

冬瓜100克,粳米100克。冬瓜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和粳米一起放入沙锅加水,文火熬煮至瓜烂米熟成粥即成。冬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并能利尿祛湿,同时也是消暑佳品。此粥根据口味可做成甜或咸的,最佳食用时间是每天上午和下午的餐饮时间。

茯苓粥健脾祛湿

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薏米红豆粥消水肿

需要的材料有薏米还有赤小豆,首先先将准备好的这两个材料泡上几个小时,然后放入锅中用足量的水烧开。

让薏米和赤小豆在锅里闷半个小时,再加火,烧开后再闷半个小时,赤小豆粥就煮成了。有高压锅的,直接泡后煮压一会就可以。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这道菜具有非常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等功效。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夏天正好是暑气连天的时候,内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

参芪粥祛湿

需要准备的材料是,15g的黄芪和党参,60g的炒薏米,15g炒扁豆,2个红枣,还有100g大米。

先将薏米、扁豆炒至微黄,红枣去核,用清水洗净黄芪、党参并放入砂锅内,加水煎汁。药汁熬好后,去除药渣,将炒薏米、炒扁豆、红枣肉、大米一同放进药汁中煮沸,后用文火煮成粥。功效:黄芪、党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薏米、扁豆能够祛湿,做成能够养胃的粥,可补中益气,健脾祛湿,缓解湿盛带来的身体不适。

春季吃什么祛湿 十款养生汤健脾祛湿


进入春季,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具体表现为倦怠、手重脚重、食欲下降。由于湿气停滞于体内,故症状多为身体沉重、四肢困倦、乏力或头重等。如果湿气延伸至关节,便会出现疼痛或活动不便等风湿症状。中医认为,脾虚湿困时应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常饮春季健脾祛湿汤,可以帮你远离疾病。那么春季健脾祛湿汤有哪些呢?下面小编推荐十种做法。

1、白菜干茶树菇扁豆薏米汤

材料:白菜干、茶树菇各30克,扁豆、薏米各20克,鸡骨架200克,蜜枣2个,姜3片。

做法:白菜干洗净后浸泡20分钟,茶树菇洗净稍浸泡,鸡骨架用开水焯两分钟,扁豆和薏米洗净,之后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炖盅或者瓦煲内煲,加入2000毫升清水,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白菜干是白菜晒干而成,具有消燥除热、通利肠胃、下气消食的作用;茶树菇具有补肾滋阴、健脾胃、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能力的功效;扁豆和薏米都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此汤能清肝润肺,健脾祛湿,汤味清香鲜美。

2、淮山薏仁瘦肉汤

材料:白茯苓8克,薏仁10克,扁豆10克,淮山10克,大枣10克,猪瘦肉100克。

做法:猪瘦肉切块,其他材料洗净一起放入煲内,加入400毫升清水,大火煲滚后,小火煲9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白茯苓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薏仁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的作用,扁豆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淮山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的作用。此汤具有较好的健脾祛湿作用,尤其适合过敏性体质、湿气较重的人饮用。

3、苡仁冬瓜鸭肉汤

材料:苡仁30克,芡实20克,陈皮6克,鸭肉、连皮冬瓜各250克,生姜、精盐、胡椒粉、植物油适量。

做法:将苡仁、芡实、陈皮加适量清水浸半小时备用。将鸭肉去皮去脂肪洗净,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切成块状,与生姜一起放入烧热的油锅中略炒,然后加入苡仁、芡实、陈皮、精盐、胡椒粉,加适量水煮汤,煮约45分钟后加入连皮冬瓜再煮1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去湿,利水消肿,理气化痰。

4、祛湿豆煲扇骨汤

材料:祛湿豆、扇骨、花生、陈皮。

做法:祛湿豆和花生洗净,用清水浸泡一小时;猪扇骨洗净,斩大块,汆水捞起;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将8碗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湿、利肾去水。

5、金针滚鲩鱼片汤

材料:金针120克、鲩鱼肉片150克、鲩鱼脊骨80克、姜丝6克。

做法:金针切根部、稍浸泡;鲩鱼片用生油拌腌片刻。在锅中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和姜,武火滚沸后下金针和鱼骨滚约20分钟,弃鱼骨,下鱼片片刻,下盐便可。

功效:有滋阴、健脾、开胃、利湿热之功。

6、山药茨实薏米汤

材料:怀山药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做法:先用水浸泡怀山药,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去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7、薏苡仁冬瓜猪肉汤

材料: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

做法: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功效:具有健脾祛湿的功效。

8、祛湿豆淮山猪骨汤

材料:祛湿豆50克、干淮山30克、眉豆30克、猪脊骨250克、鸡爪6只、生姜3片、水适量。

做法:各物洗净,鸡爪除净黄色硬皮,猪骨斩大件,汆水捞起,将水倒入瓦煲煮沸,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品尝。

功效:健脾祛湿、解困利水。

9、荷叶薏米煲瘦肉汤

材料:莲子、薏米、扁豆、干淮山、瘦肉、荷叶。

做法:将莲子、薏米、扁豆和干淮山洗净,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个小时;瘦肉洗净,切块,汆水捞起;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荷叶有升发阳气之效,加上健脾祛湿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气潮湿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与不爽的感觉。

10、三豆鳅鱼健脾祛湿汤

材料:泥鳅300克,红豆30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生姜5片。

做法:将泥鳅放入清水,吐净泥土后宰杀,去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以大火烧热后加入素油,放入泥鳅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油煎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以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

功效:泥鳅具有温中益气、祛风利湿、解毒、利尿等作用,红豆补血、利尿、消肿,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此汤有清暑祛湿、健脾益肾的功效。

春季喝什么汤养生 11款养生汤养肝祛湿健脾


春季喝什么汤养生?春季养生以养肝、祛湿、健脾为主,所以春季养生汤煲汤食谱也要以此为好。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十一道春季养生汤煲汤食谱,帮你养好身体!

1、老鸭笋汤

材料:老鸭1只(约750克),笋尖150克,枸杞少许。

做法:将老鸭洗净,去除鸭头、鸭尾及肥油,切块用清水漂20分钟,将水沥干。笋用水泡软后洗净,掐头去尾,取中段切丝。将所有原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清水1500-2000毫升,大火煲滚,转小火慢煲4小时左右,起锅加盐调味。

功效:春季天气干燥,容易虚火上升,此汤可滋阴补肾、强身健体、清理肠胃。汤品性寒,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饮用,可起到助消化和缓解便秘等作用。

2、牛肚薏米汤

材料:牛肚250克,薏米30克,扁豆30克,盐适量。

做法:先将牛肚用沸水洗过,然后用刀刮去黑膜,洗净备用;用清水将薏米、扁豆洗净,备用;汤锅加入清水,并将牛肚放入,待煮沸后用小火炖至牛肚软;加入薏米和扁豆,再煮半小时;将牛肚捞出切成条,再放回汤锅中,以适量盐调味即成。

功效:健脾,祛湿。牛肚健脾益胃,理虚补损;薏米有健脾祛湿,排脓舒筋等功效。两者合而煮成汤,性质平和,不寒不燥,具有健脾祛湿之功效。

3、苋菜豆腐鱼头汤

材料:苋菜600克、豆腐2块、大鱼头1个(约600克)、姜丝适量。

做法:各物分别洗净,苋菜切段;豆腐切块;鱼头去鳃,起油镬爆香姜,煎至微黄时溅入少许热水。在瓦煲加入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下各物滚沸后改文火煲约45分钟,下盐便可。

功效:中医还认为苋菜能清热、解毒、润肠。配以豆腐滚鱼头,有健中补虚、祛除头风、清热通便的功效,是春日有益的家庭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又价廉物美、烹制简单。

4、淮山薏米生鱼汤

材料:生鱼1条、淮山15克、薏米15克、陈皮一小块、瘦肉100克、姜3片。

做法:洗净宰好的生鱼,斩成几段;淮山和薏米洗净;陈皮用清水泡软,刮去白瓤;拍裂一小块姜,热锅,用姜块在锅上擦一遍,放两汤匙油,待油六成热下鱼,煎至微黄;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煎好的生鱼和其它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品尝。

功效:健脾去湿,养阴补虚,解春困。

5、猴头菇鸡汤

材料:猴头菇50克、灵芝25克、鸡300克、淮山25克、炒薏米25克、陈皮四分一片、姜两三片。

做法:先把猴头菇、淮山用淡盐水浸1小时,沥干水,再稍稍浸一浸水,再沥干,反复两三次。鸡肉飞水后,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与姜片、陈皮同放入瓦煲,武火煲滚,再将其余材料一同放进瓦煲内,煲约1.5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即可。

功效:补脾益气、助消化,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

6、牛蒡玉米淮山汤

材料:牛蒡、玉米、淮山。

做法:淮山洗净,削皮,切滚刀块;牛蒡洗干净,用刀背刮去表面的皮,斜切厚片;红枣洗净,拍扁去核;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20分钟,转文火煲一个半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增强体力,通便排毒,润泽肌肤,润燥利咽。

7、鲜蘑菇炖鸡

材料:鲜蘑菇200克、嫩母鸡1只、葱1条、生姜3片。

做法:蘑菇温水浸泡半小时;鸡宰洗净,去脏杂、尾部;葱切段。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1250毫升(约5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3~4人量。

功效:蘑菇鲜美清香鲜嫩,正是民间谓之不时不食的好食材。中医还说它理气开胃,并有抗癌、降压、降血糖的功能。以它炖鸡,鲜美醇香可口,有健脾开胃、益气降压的作用,为春日时男女老少皆宜的家庭靓汤。

8、荠菜豆腐汤

材料:荠菜150克、豆腐150克、干香菇20g等。

做法:豆腐切方块,香菇用温水泡发切条、荠菜洗净切段备用。加入适量水,烧开后放入豆腐、香菇,调入盐,搅拌均匀,盖上锅盖。加入水淀粉勾芡,待汤汁变浓后淋入芝麻油即可。

功效:常吃荠菜可利肝气,能够明目,吃荠菜对脾气暴躁、血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有好处;有凉血止血的作用。豆腐与荠菜搭配,不仅十分美味,还很适合春日养生防病。

9、党参鳙鱼汤

材料:1500克新鲜鳙鱼,30克党参,适量的料酒、食盐、大葱、生姜、草果、陈皮、桂皮、植物油、鸡汤。

做法:首先准备一个纱布袋,将党参、草果、陈皮、桂皮、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再装进纱布袋中。接着处理干净鳙鱼,去除内脏洗净,往锅里加适量的油,将鱼稍微煎一下。再往煲里加适量的鸡汤,然后把药包、葱、料酒、食盐和鱼都放进去煮即可。

功效:这款党参鳙鱼汤可以起到扶脾养胃、补中益气的作用功效,有助调理肠胃。

10、枸杞猪肝汤

材料:枸杞子50克,猪肝400克,生姜2片,盐少许。

做法:清水洗净枸杞子。猪肝、生姜分别用清水洗干净。猪肝切片,生姜去皮切2片。先将枸杞、生姜加适量清水,猛火煲30分钟左右。改用中火煲45分钟左右,再放入猪肝。待猪肝熟透,加盐调味即可。早晚各一次。

功效:补虚益精,清热祛风,益血明目。预防肝肾亏虚所引起的黑眼圈。

11、银耳淮山排骨汤

材料:排骨500克、银耳15克、淮山20克。

做法:把排骨、淮山洗净,银耳用水泡开。将排骨、银耳、淮山放在锅中,加水适量,用高火煮10分钟,改中火再煮30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胃益气,适宜慢性胃炎见纳差、乏力者食用。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春季健脾祛湿养生汤”专题。

处暑养生 祛湿养肺健脾防燥要兼顾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