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养生秘籍 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

冬季季养生的食物。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您是否正在关注饮食养生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孔子养生秘籍 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孔老夫子说: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 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 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 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专家建议: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此外,生姜还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吃多则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专家建议:交际应酬中,喝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喝酒前可适当吃些水飞蓟类制剂或辅肝药,减少肝脏的负担;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时间内喝得特别多的,应注意要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Ys630.com相关知识

孔子养生“八不食”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自有自己的一套养生保健方法,那么孔子是如何养生的呢?孔子晚年养生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述一些关于孔子,一起去看看了解下吧!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八不食养生法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

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家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不撤姜食,不多食

意思是说,每次餐桌之上,都必须要有生姜吃,但是每顿饭都不能多吃生姜。民间有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道出了夏季吃姜的好处,那么姜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让孔子也大为推崇呢?又该怎么吃才正确呢?

专家建议: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趁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此外,生姜还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中医认为应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吃姜的好处是温养脾胃和全身阳气,对冬日畏寒怕冷人群尤为适合。但吃多则易伤阴助火。

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酒量不大,电影《孔子》中他向鲁君请命救下漆思弓后,就有孔子与子路等一班弟子一同畅饮的镜头。不过他都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是所谓唯酒无量,不及乱。

专家建议:交际应酬中,喝酒往往是难以避免的,但酒精是肝脏的克星,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肝衰竭以及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如果避免不了要喝酒,就应注意以下几点:不要空腹喝酒,古语有云空腹盛怒,切勿饮酒认为饮酒必佐佳肴,唐孙思邈《干金食治》中也提醒人们忌空腹饮酒;喝酒前可适当吃些水飞蓟类制剂或辅肝药,减少肝脏的负担;喝酒有度,切忌喝得大醉,以免急性酒精中毒,如在一段时间内喝得特别多的,应注意要定期到医院保健体检。

细品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养生经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

在科学很不发达,医疗保健条件相当落后,人均寿命还不到30岁的春秋战国时代,一生经历坎坷、东奔西走的孔子却享年73岁,这与他平时注重养生保健有很密切的关系。

大德必寿

孔子的精髓是养性。他一贯倡导修身,克己,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提出了道德修养与寿命长短的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是孔子养生体系最突出的特点。他尊老爱幼,斥责遗弃老人的行为。他认为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指出人在少年、壮年、老年三个生理阶段,各有所戒。这就是说,人在年轻的时候要注意劳逸适度,特别是在性生活上,不能贪欲,否则就会损害身体;人在血气方刚的时候,爱争强好胜,但应防止动辄打架斗殴、强力举重等;到了老年,更应注意心身不可过度劳累,即不可贪得,要把名利看淡一些,不要挖空心思去谋取个人利益。这是孔子养性的核心理论。他欣赏清心寡欲的心态,反对患得患失;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他认为骄傲自大、游荡忘返和饮食荒淫这三种情绪有害于健康。他提出三种有益健康之事,即调节行为、道义之善、交好朋友。

孔子在《论语》中指出:仁者寿。他解释说:待人要宽厚大度,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样的人能长寿,他在《中庸》中更加明确阐述:大德必得其寿。这是因为,大德者,必德高望重,安心处世,光明磊落,性格豁达,我们平时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也是这个意思。由于无私,所以终日心平气和;由于宽厚待人,没有嫉贤妒能的忧虑,心里自然泰然自若。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以君子是心胸宽阔、豁达开朗的人,小人是经常局促不安、愁眉不展的人。孔子指出,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了一个能解脱一切的状态,可以做到不为纷烦的世事困扰,能应变一切顺境、逆境,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人若如此修德,则心无思欲,胸怀坦荡,多吉多利,可以使人的潜力得以发掘,素质得以提高,而且人人重德,社会和谐,大家生活在畅心如意的环境里,益身延年是可以做到的事情。

自强不息

孔子的养生观是自强不息,与老子为首的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不同。孔子认为,人们不要消极避世,而应积极进取,追求理想,去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经》,达到韦编三绝的地步;还继续为弟子们上课;发愤的时候忘记了吃饭,高兴的时候扔掉了忧愁;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确实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鼓舞着他,使他不断有所作为,身心得以锻炼,从而获得长寿。孔子63岁时,两度被鲁国驱逐;到卫国又被收监禁闭;在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被楚军团团围困,饿得弟子们爬不起来。而孔子却安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他这种乐观处世的性格,正是他自强不息、有所追求、有所寄托的体现。

食行起居有道

孔子同常人一样,生活中琐碎事情很多,他认为都与健康有密切关系。

孔子在饮食方面非常讲究。他说,吃饭要按时,不时不吃,他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有八不食的习惯,注意饮食卫生,即粮食陈旧发霉了不吃,鱼肉不新鲜了不吃,食物变色了不吃,食物变味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不是新鲜的菜蔬不吃,在市场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从而避免了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各种疾病。孔子对饮酒也主张要适度,不暴饮。在起居卫生方面,孔子也有一些有益的讲究,提出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强调睡觉、起坐的卫生。睡觉时必有寝衣,洗澡时必有明衣,坐着狐络做成的垫子,夏防潮冬保暖。

强身健体

孔子推崇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他经常参加的活动有驾车、游泳、射箭、打猎、登山、钓鱼、弹琴等。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他喜好爬山、游泳的写照。孔子还擅长以步当车,周游列国。孔子钓鱼和射鸟并不是为取其物,而在于游于艺。孔子把美妙的乐章比作鲜美的肉肴。听到一首好歌曲,三月不知肉味。他经常随人学唱歌曲,并且经常自己唱歌。他还把武舞(相当于今天的武术)列为教课内容。由此可见,孔子参加这些活动的目的在于陶冶情操,放松精神,锻炼身体。

孔子善抚琴,他在弹琴时,神怀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孔子在咏歌击磐时,能将自己的精神与磬声融汇在一起,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可见孔子的音乐造诣是很高的。

由于孔子的人格高尚,目标远大,博大包容,安定泰和,且以克己修身、食行起居有道来养生,美食精细以颐年,故而身强志坚,不懈追求,自强不息,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他以自身的养生长寿实践给后人展示了一条长寿之路,成为人们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光辉楷模与典范。

孔子晚年的

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不得志,经历了许多政治纷扰,生活纷扰,可是他仍活了7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应该说,孔子是长寿的,这与他晚年有一套养生术有关。

心胸开阔以养性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晚年饮食很讲究,有八不食的习惯,从现在的保健、饮食卫生观点看,大部分也是正确的,要求高的。这八不食分为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很全面,对当代人也是一种启发。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就是吃饭时不要说话,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吃的肉切得越细越好。这是大有道理的。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大大减弱,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总结:看完以上的这些关于孔子讲述,我想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养生保健方法,那么不妨照着以上说的这些去做做看吧!

养生向孔子学习“八不食”


国产大片《孔子》,在发哥的号召力下,让年轻一辈了解了孔子。孔子作为一名中国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值得后人遵循的不仅仅是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年代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孔子依然能得享73岁高龄,其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中医学科主任杨宏志说,养生贵在坚持,古人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在饮食上的要求,颇值得年轻白领借鉴。

八不食

孔子提倡八不吃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这八不食分为三类: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新鲜的菜蔬不吃。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专家建议:所谓病从口入,吃的东西不对,最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冬去春来,天气逐步炎热潮湿起来,微生物活跃,容易引发食物腐败变质,故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吃生冷、变质发霉食物及不洁瓜果;不吃或少吃隔餐食物,有剩饭剩菜应及时放进冰箱,隔餐食物或买回的熟食应重新煮透、热透再吃;生熟食物要分开储存,尽量在2-3天内就吃完,不要储存过久。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在饮食卫生方面的操行,不得不说孔子是我们现代人的典范。

此外,孔子提倡吃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而在《黄帝内经》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岁备物,就是说要遵循大自然的阴阳气采备药物、食物,这样的药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气,气味淳厚,营养价值高。在中医看来,食物和药物一要讲究气,二要讲究味,它们的气味只有在当令时,即生长成熟符合节气的时候,才能得天地之精气,如果不是应季的食物,它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性,那么它的健康价值就会因此改变。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现代社会中的确已经被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所包围,而且已经没法再离开它们了。杨宏志提醒,在食用反季蔬果时,应注意阴阳平衡,夏季阳热较盛应少吃燥热的食物,冬季则应少吃寒凉的食品。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胜就是胜过、超过的意思,气就是主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尽管各种美味的肉类非常之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让肉食总量超过主食的总量。在孔子看来,好好地把握好肉食和其他种类的食物的比例,也是君子饮食要注意的地方。

专家建议: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恶食意即挑食、偏食,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按照营养保健要求,膳食中不可忽视食物纤维,膳食上不偏食,荤素结合,粗细搭配。这样就可能获得较为全面的营养,它将极大地促进健康。

《皇帝内经》中说到兹食肥甘足生大疔,意思是过量吃肉就会产生疮疡类的疾病,现代研究更是发现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癌症慢性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专家认为,饮食不能没有节制,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每餐应1/3是素菜、1/3肉、1/3主食,这样的食物搭配最合理。肉类多了容易产生毒素,损害肝胆,对于有炎症、肝胆功能不好的人来说,更应减少吃肉,甚至是戒肉。

春吃“春菜”保健康,“不时不食”生病少!


春三月,天地俱生,大自然给我们准备了大量的新鲜食材,从土里钻出来的荠菜、春笋、韭菜、菠菜;从树梢顶出来的香椿芽、枸杞叶;就连水里的鲤鱼,在经过了一冬的半休眠停食期,体内的脂肪消耗殆尽,肉质也更为紧实鲜美。

为了不辜负这份春天的味道,每个家庭都有几款喜爱的春日美食,如香椿炒鸡蛋、油闷春笋、菠菜蘸酱、枸杞叶瘦肉汤……这些都是大自然搭配的食疗菜谱,清了冬天的湿热,助了升发的阳气。

下面就给你们介绍几款时下最流行的春菜吃法,快回家试试吧。

1、香椿

天气转暖,细菌也更加“活跃”。香椿性凉,味苦平,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的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同时,香椿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有助于润滑肌肤,也是个美容的好手。

香椿炒鸡蛋是一款适合春季的食疗菜,香椿味浓,味道香辣鲜美。

香椿炒鸡蛋做法:

将香椿头洗净,用开水烫一下,再捞出放入冷水变凉,再切末;将鸡蛋磕入碗内,加入香椿、盐、料酒,搅成蛋糊,翻炒至熟即可。

2、春笋

每逢春季,春笋这鲜灵的“素食第一品”总让人惦念。春笋笋体肥厚,美味爽口且营养丰富,有“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好处,其富含不溶性膳食纤维,经常吃可以预防便秘。

春笋本身没什么特殊味道,是一个百搭菜。配在荤菜里,可吸附肉的香味,还能吸附油脂解油腻。“油焖春笋”是一道特色传统风味菜肴,鲜嫩爽口,鲜咸而带甜味,让人百吃不厌。

油闷春笋做法:

春笋洗净,去皮,笋肉切细条,将切好的春笋在沸水中焯一下取出;炒锅倒油烧热,放入春笋翻炒,加生抽、白糖调味;倒入少量汤汁,旺火烧开,小火焖10分钟,待汤汁稠干即可。

3、春菠

菠菜虽然一年四季都可食,但以春季食用最佳。“春菠”鲜嫩异常,最为可口,其营养价值很高,有清热除烦、通便的食疗功效,对防春燥颇有益处。

食用菠菜时宜先放入开水中焯几下再进行烹调,这样能去除春菠菜含有的草酸与涩味,有利于人体吸收春菠菜中的钙质。

菠菜蘸酱做法:

取鲜菠菜250克,开水煮几分钟捞出,放入冷水中冲凉;用手挤出多余的水分后装盘,淋上你喜欢的酱汁。这道膳食可配的酱很多,比如鸡蛋酱、葱花酱、虾酱等,根据个人爱好选取即可。

4、荠菜

荠菜性味甘平,具有清肝调脾、和血利水的功效。荠菜中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钙、胡萝卜素等营养素含量较高。

荠菜有宽叶和锯齿叶两种,一般锯齿叶的荠菜味道更浓郁,口感也更好。荠菜做法多种,可拌、炒、腌食、做馅、煮粥等。

荠菜做馅最好吃:

要说鲜,还是用新鲜的荠菜加猪肉做馅料最好吃,既不油腻也不寡淡,做成饺子馅是很多人的选择。

5、枸杞叶

都知枸杞是个好东西,却少有人知道枸杞叶。枸杞叶味甘、苦、性凉,可以和肉作羹或煮水代茶饮,有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生津补肝的功效。

在春风里,人们眼睛总觉得干涩,皮肤也变得干干的。为此给大家推荐一款枸杞叶汤品,常食用可明目、抗衰老。

枸杞叶猪肝汤做法:

取枸杞子叶200克、猪肝200克,枸杞子些许;将所有的材料都洗干净,在滚开的水中放入猪肝,等其变颜色之后立即捞出来待用;放水入锅,加入姜丝,等水开了之后加入枸杞和枸杞子叶,加入焯过水的猪肝,调味后水烧开即可食用。

孔子养生之道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勤于治学,自强不息,文绩卓著,德侔天地。综观孔子的圣言范行,他的长寿之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一、自强则刚

与道家提倡的清静无为的思想相反,孔子提倡的是自强有为。众所周知,孔子有一句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是以运行不息为健的,人也应当效法上天,自强不息。孔子最见不得懒 散的学生,斥责其朽木不可雕也。懒散使人四肢不勤,思想怠惰,精神涣散,萎靡不振,难尽天年。

古语云:流水不腐,户枢不合。静止便意味着停滞,停滞便意味着消蚀,西方哲人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包括体力和脑力的运作,孔子认为,人生一世,应当树立远大的志向,有所追求,有所作为,不懈努力,力求进取。唯有心强才能体健,体健才能保证事业有成。

孔子一生艰苦奋斗,精进不息,青少年时代勤干苦读,博览群书,学业超群;中年后东奔西走,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致力于教育,编纂典籍。在人牛的征途上,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矢志不移的进取精神。他之长寿,正在于将养其身与有作为密 切结合在一起,精神作用于身体,健康的体质保证和激励苦地完成了超乎常人的成就。正因为孔子具备了 这种真积力久(荀子语)的精神,有着积极进取的心 理和健康的体魄,故而能谱写出辉煌的生命乐章。

二、大德必寿

孔子提出:仁者不忧,仁者寿,大德必寿的名言。他认为,有德之人,注重德性的修养,自我人格的完善,心地光明,以仁待人,精神爽朗,邪气难侵,有 益于健康长寿。小人则相反,由于其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纤巧势利,耗心伤神,必然有损于身心健康,与长寿无缘。故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思是说:君子的心胸平和宽广,浩气长存;小人却经常处于患得患失、局促忧愁的心境状态,难得心理平衡与安宁。

孔子一生,十分注意养德立德,主张推行忠恕之道,为政以德,造福于民。他最鄙视贪官污吏,提出 损者三害,即:骄奢得意有害,游乐忘返有害,沉溺于酒色有害。孔子在鲁国任大司寇期间,廉明清正,两 袖清风,受到广大百姓的爱戴。当时,鲁国的国君鲁定公,喜爱淫歌妖舞。齐国为了腐蚀削弱鲁国,投其所好,送去八十名美女歌妓。鲁定公终日沉迷于酒色淫乐之中,不问政事。孔子屡屡动谏无效,一气之下,便辞去大司寇的职务,离开鲁国,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周 游列国之行。

孔子周游列国时,见到齐景公,齐景公仰慕他的学识与品德,要将凛丘那个地方送给他,作为他的养生之资,几千婉言推辞,没有接受。他回来对学生说,无功受禄不可为,不义之财不可受,并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养生之道 揭秘圣人孔子长寿秘诀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听说过圣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在政治、文学等领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的思想精华。其实孔子留给我们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养生知识,只不过被我们忽略掉了而已。那么大家知道孔子的是什么吗?孔子在饮食方面又是怎么养生的呢?想了解的朋友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圣人孔子一生都在经历政治以及生活的纷扰,坎坷一生,却依旧长寿。活到了73岁,这在古时候是非常高寿的。孔子的长寿与他晚年坚持的一套养生术有关。

孔子曾以三十而立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概括他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的话就是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行为能把握得住,也能放得开,进入一个人能解脱一切的状态,这时,不为世事所困扰,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 但这又不是看破红尘,消极避世,而仍然是积极进取,追求理想,享受生活乐趣。所以孔子晚年还致力于编撰《春秋》,不倦地学习《易》,以至韦编三绝,还继续给弟子上课。

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的学生子路:你们的孔夫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人。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后对子路说:孔子这个人啊,发愤时可以忘了吃饭,高兴时什么忧愁都扔掉了。他啊,连快要老了自己还不知道。(《论语。述而》)应该说,正是这种开阔的心境使孔子获得了长寿。

饮食讲究以养生

孔子在晚年的生活特别讲究饮食,他有八不食的习惯。而且从现代的养生保健以及饮食卫生方面来讲,都是非常正确的。这八不食总共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色味方面: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

二、食物质量方面:粮食陈旧了不吃,鱼和肉不新鲜了不吃,不时新的菜蔬不吃。

三、制作方面: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佐料放得不妥的饭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

这八不吃,对饮食卫生的要求也是非常全面,可以启发我们当代人。 孔子还很强调吃相,他说:食不语,寝不语。也就是吃饭时不说话,睡觉时也不说话。孔子有句名言: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指粮食,脍指切碎了的肉。整句话就是说要多吃经过精加工的粮食,肉切得越细越好。其实这里面包含了很多大有道理。老年人的牙齿不好,肠胃的消化功能也较差,食物太粗,肉不切细,不煮烂,便咬不动,会引起消化不良症。

孔子晚年坚持了这一饮食原则,保证了营养的摄人,是他长寿的重要保证。 孔子的这句话还可作另一种理解,那就是老年人要多食用美食。美食就是经过精巧烹调,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能刺激人的食欲,使人胃口大开。现代很多营养学家都主张:保健食品应该是美食,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应提倡家庭美食。 家庭也可以制作美食。美食精细以颐年,对老年人来说,这不是一种奢求,而是养生的需要。

孔子食经中暗藏长寿奥秘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孔子认为,人生的哲学,不在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而在于实践仁的道德,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仁人君子。他主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要求:士志于道,而耻衣恶食者,未足与论也。他认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孔子不提倡耻衣恶食。其中恶食是与饮食上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上的科学配膳、平衡配膳的理论是一致的。他还明确提出:肉虽多,不能胜食。意即席上肉类食品虽多,但吃的数量不能超过饭量,这明确地告诉我们主辅食品要合理搭配。只有主辅食品搭配合理,才能充分吸收动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使人得到合理的养分,有利于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经常饱食(尤其是肉食过量),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消化液供不应求,容易造成消化不良。久而久之,还会使血液过多地集中在胃肠,导致心脏、头脑等重要器官会产生缺血现象,使人感到困乏,不利于身心健康。

诚可知,目前有些人认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无休止地常食、多食,结果产生了富贵病。民谚云:食要七分饱。意为不能贪食,食得太饱,所以孔子提出的食不求饱也正体现了节食益寿的饮食观点。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春秋战国时期,不仅食品品种很丰富(但并不是不多),而且对饮食也已经很讲究了,孔子的饮食观很具有代表性。明代张岱《圭饕集序》中写道:中古之世,知味唯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二字,已得饮食之征。至熟食,则概之失饪不食;蔬食,则概之不时不食。四言者,食经也,亦即养生论也。

孔子后来发迹,做了鲁国上卿及鲁国大司寇,俸禄都是六万斗谷子,在当时已经是很富裕了(相当于现在高级白领阶层的待遇),但当时孔子并不因为生活富裕了而过奢侈的生活,他对饮食很讲究,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精细,粗之反;脍,细切鱼和肉,反复用不厌二字,极言讲究之致。

这里有一段插曲,清代曹臣栋《逸经》引《吕氏春秋》载:文王嗜菖蒲菹,孔子闻之,缩项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这一插曲仿佛有点可笑,但是既然有益,又何必怕人说笑话呢。众所周知,菖蒲的根是苦的,非常难吃。所以孔子要缩着头颈(难吃的样子),吃了三年才习惯。不过,据《孝经》记载:菖蒲益聪。这就回答了孔子为何吃菖蒲之事,由此可见,孔子主张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恐怕也不全是着眼于味道好这一点,而看重营养,即养生的。

在饮食卫生上,孔子还有八不食。即食钮而蚀,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意思是说粮食陈旧了或变味了,鱼和肉腐败变质了,不吃。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不好,不吃。烹调不得当,不吃。不新鲜蔬菜,是指蔬菜要采摘及时,譬如春韭夏苋,无非是吃个鲜嫩。过时而采,形如柴草,又有什么味呢?

日本有句民谚:鬼已有十八岁,粗茶已有粗泡时。所以蔬菜采收要掌握时令是很重要的。杜园菜之所以可口,除了土膏露气的好处外,现采现炒现吃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肉切得不合规(如肉压切成糜状),不吃。调料(酱)放得不当(太淡或太咸了),不吃。从市场上买来的酒(怕有掺假)和肉(不卫生),不吃(喝)。这些与现代饮食卫生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可借鉴。

唯酒无量,不及乱

诚可知,孔子是个酒徒,酒量很大,但他能自我遏止,适量而饮。

《论语》记有唯酒无量,不及乱之句,意即只要饮酒不限量,但却不至于醉。《论语子罕》还记载有这么一段话:子曰:入则事公卿,出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在外侍奉国君和大臣,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努力去操办,喝酒不被酒所醉倒,这些事对我来说是没有什么困难的。

众所周知,酒少饮有益,多饮伤身,这些都是被古今医学及大量事实所证明的。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不仅对吃很讲究,而且还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寝不言中的食不语是饮食卫生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常听老人说小人吃饭不要讲话,其原理即在于此。

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但能享有73岁高龄,这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

孔子的抗寒养生诀

除了教育家、思想家这些名号外,孔子还是一位养生专家。在战乱年代,孔子得享73岁高龄,这和他对抗寒冷的密切相关。

吃肉一天不超二两

《论语》中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席上的肉虽然多,但不能超过吃饭的量。由于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经常是肉类唱主角,但冬天人们的运动量明显减少,肉类最易在脏腑内积食积热,多吃反而会导致体力下降。建议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过二两。

大冷天更要多吃姜

《论语》还把生姜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不撤姜食,不多食。其实在严寒的冬季,生姜的保健驱寒功效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喝杯姜红茶。

煮食可以精细一些

《论语》中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冬天适当把蔬菜或肉类的烹饪过程做精细,更有利于肠胃吸收。

孔子的音乐养生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生大师。他的音乐养生法,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孔子有很高的的音乐素养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一方面说明韶乐美妙,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追求高雅的音乐境界。不仅如此,孔子还亲自参加音乐教材的编写,他亲手编订了《乐经》,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编订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和净化的过程。

孔子对音乐的养生功效十分推崇

《论语述而》就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见解: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孔子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孔子认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高尚情趣,并使人心悦神和,有益于身心健康。

正是因为孔子认识到音乐的养生功能,使得他成为一名音乐发烧友。

据《论语》记载,孔子除了遇到丧事不唱歌之外,他几乎天天曲不离口。周游列国时,孔子被困在陈蔡,随从的弟子许多都病倒了,唯独孔子每天依旧弹琴唱歌。子路生气地责问老师:这种情况下,先生还有心思唱歌,这样做对吗?孔子没有回答,等唱完一曲,他才说:我告诉你,音乐的陶冶可以让君子不倨傲,可以让一般人忘掉恐惧。你们是我最亲近的弟子,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子路听了孔子的话,豁然开朗,高兴地和孔子一起弹起琴来。

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

他自己作曲,并把个人情感付诸琴韵之中。他在弹琴时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足见弹琴对孔子的身心调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还把琴艺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晓音乐的有七十二人。正是注重了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塑造了孔子强健的体魄,才使得他能在那战乱年代,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拼搏,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代伟人。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对儒家圣人孔子的的详细介绍,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孔子是如何进行养生的都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了吧?从孔子的养生方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养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养生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也就是在养生了!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孔子养生秘籍 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冬季季养生的食物”专题。

孔子养生秘籍 应季的食物“不时不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