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小儿季节养生 > 导航 > 小儿补血的食物有哪些

小儿惊风治疗偏方 小儿惊风的急救措施有哪些

小儿季节养生。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面对中医养生纷繁的话题,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儿惊风治疗偏方 小儿惊风的急救措施有哪些》,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儿惊风这种病症还是比较严重的,对小儿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因为小儿很多身体方面的功能还没有健全和完善。那么,遇到小儿惊风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赶紧来看看!

煮白僵蚕

组成:绿茶0.5克,白僵蚕、甘草各5克,蜂蜜25克。

用法:白僵蚕、甘草加水400 毫升,煮沸10分钟,加入绿茶,蜂蜜,分3~4次徐徐饮下,可加开水复泡再饮,每日1剂。

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煮木芙蓉花

组成:绿茶1克、鲜木芙蓉花10克、蜂蜜25克。

用法:木芙蓉花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钟,加入绿茶、蜂蜜,分3次温服。每日1 剂。

主治:小儿惊风。

葱白贴心窝

组成:葱白7根、胡椒、栀子各7粒。

用法:后2味细研,与葱白捣烂,贴心窝,外覆盖纱布,24小时除下,有青黑色为见效。

主治:小儿惊风。

全蝎蜈蚣末

组成:全蝎3克,蜈蚣3克。

用法:上药炒枯研细末,每次0.6克,每日两次,用薄荷6克煎汤送服。

主治:治急惊风。

水煎鱼腥草

组成:鱼腥草、黄荆条各30克,钩藤9克。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用。

主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

水煎睡莲根

组成:睡莲根9克。

用法:水煎服,日分2次服下。

主治:治小儿慢惊风。

小儿惊风的急救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未到医院前,都应尽快地控制惊厥,因为惊厥会引起脑组织损伤。

使病儿在平板床上侧卧,以免气道阻塞,防止任何刺激。如有窒息,立即口对口鼻呼吸。

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垫在上下牙齿间以防咬伤舌。可用针刺或手导引人中、内关等穴。

发热时用冰块或冷水毛巾敷头和前额。

抽风时切忌喂食物,以免呛入呼吸道。

结语:通过以上的几种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惊风的偏方以及几种小儿惊风的急救措施,相信绝大多数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了解。如果你还在为小儿惊风而烦恼的时候,就请及时使用一些方法进行治疗哦!以上的偏方请在医师的建议之后在进行治疗。

ys630.coM延伸阅读

小儿惊风的偏方大全


小儿急惊风症状为身体发热,手足惊惕,牙关紧闭,两手握拳,或两手抽搐,眼睛转动僵硬,喉中痰鸣,声如拽锯,不省人事等。遇上小儿惊风不要慌张,以下偏方可治疗小儿惊风。

1.桃仁栀子面治小儿惊风

材料:桃仁25克,栀子20克,白面粉30克。

制作:桃仁洗净、捣泥,栀子洗净、研末;将桃仁泥、栀子末与面粉混合,加入鸡蛋清,调匀。

用法:均匀涂于两足心,用纱布包扎固定。

适用范围:主治急惊风。

2.木芙蓉治疗惊风

材料:鲜木芙蓉花10克,绿茶1克,蜂蜜25克。

制作:木芙蓉花洗净,加适量水,煮沸5分钟后加入绿茶和蜂蜜即成。

用法:每日1剂。分3次温服。

适用范围:用于小儿惊风。

3.菖蒲生姜汁治小儿惊风

材料:菖蒲、老生姜各适量。

制作:将菖蒲、生姜洗净,一起捣烂,取汁。

用法:隔汤温热灌服。

适用范围:小儿急惊风。

这里还为大家介绍一个急救方法:当患儿抽搐大作时,由大人口含生油,用手掩儿双目,当面喷一口,随手用干布抹去油,然后给儿童小便半茶杯饮下,抽搐即止。

小儿惊风散的功效与作用


现代人压力很大,不少朋友的工作是需要长期加班的。长期熬夜加班会很容易导致身体差。而中药方剂其实就可以缓慢的调理人的身体,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小儿惊风散的制作方法。

【处方】全蝎130g 僵蚕(炒)224g 雄黄40g 朱砂60g 甘草60g

【性状】为橘黄色或棕黄色的粉末;气特异,味甜、咸。

【炮制】以上五味,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全蝎等三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镇惊熄风。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神昏。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小儿一次1.5g,一日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规格】每袋装1.5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小儿惊风散采用传统的几种纯天然中药材制成,对一些病症有着极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无丝毫的副作用,对一些患者来说,的确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

惊风


小孩体弱,惊风是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的病症,一般情况很多原因都会导致小孩惊风。因为大人照料的时候不太注意,在这类病症高发季节,很多孩子都会发病,下面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惊风的危害,及早的做好预防放置工作。

惊风以急性发作性频繁的四肢抽搐、眼球上翻、斜视、牙关紧闭、痰壅气促,伴有暂时意识不清为临床特征的儿科急证。多由高热或惊吓所引起。又称急惊风。相当于西医的惊厥。可见于任何季节,多见1~5岁的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常有阳性家族史。中医文献中,以惊风为儿科四大证(麻疹、天花、惊风、疳积)之一,如《幼科释迷》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说:小儿急惊者,本因热生于心,身热面赤引饮,口中气热,大小便黄赤,剧则发搐也。《医学正传》也说:盖热盛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也。皆明确指出惊风主要是高热所致。高热解除,惊厥即可停止,神志亦即恢复正常。

在败血症、疫毒痢(中毒性痢疾)、暑湿(乙型肝炎)、中毒性肺炎、破伤风等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高热惊厥,不得视作惊风。如《幼幼集成》说:凡疫疠流行之时,小儿作热,即是时疫(具有流行性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乍有眼目上窜,角弓反张,手足搐掣,不可误认惊风,但以时疫治之自愈。

另有一种慢惊风,见于吐泻或大病久病之后,多为禀赋不足、体质孱弱的小儿。以精神萎靡、睡中露睛、手足搐搦、震颤、缓慢无力为特征,与急惊风相比,有虚实寒热的不同,宜注意鉴别。

病因病机

小儿为稚阳之体,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外感风寒、风热诸邪,热变最速,化火生风,炼液成痰,闭塞清窍,而神昏抽搐之证遂作。亦有因积滞在里,生热生痰,复感外邪而致病者。因暴受惊恐而抽搐者,多不发热,唯惊惕不安,肢端发凉,睡中惊啼而已。慢惊风则多由脾胃虚寒,土败木贼,或津血亏损,筋脉失养而致。

辨治

急惊风古有热、痰、风、惊四证及反、引、窜、视、搦、搐、掣、颤八候之说。实则发病的关键在热,热退则痰定、风熄、惊止,八候则指惊风的不同症状表现而已。总之,表闭宜祛邪开闭,里热当清热泻火,而化痰、熄风、止痉治法随证而施。临床常见以下证型:①风热。证见惊惕抽搐,发热,身有微汗,口渴,咽红咽痛,烦躁不安,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而干,指纹紫红色。宜清热熄风止痉,常用羚羊钩藤汤加减,初起表闭无汗者,合葱豉汤。此型临床最为多见。②暑风。夏季吸受暑热之气,证见抽搐,壮热,汗出,嗜睡,渴喜冷饮,舌红而干,脉洪大。治宜清热泻火,常用白虎汤加味。初起表闭无汗者,可用新加香薷饮合六一散。若见舌绛,昏迷,抽搐,是暑热入营,治宜清营泻热,常用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③积滞。饮食不节,或进食不洁之物,证见恶心呕吐,纳呆,腹胀,大便干结,烦躁不安,身热,惊厥,痰多,舌苔黄腻,指纹紫滞。治宜清热导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加减。呕吐不止者先予玉枢丹。④惊恐。猝受惊恐,心神不安,引动肝风,证见惊啼不已,震颤,抽搐,不能安睡,可以无发热,面唇发青,指凉,指纹黯滞。治宜安神定惊,常用琥珀抱龙丸。

急惊风高热昏迷抽搐,有条件者可使用醒脑静或清开灵等注射液。针灸以清热熄风止痉为原则,常用穴位有人中、中冲、涌泉、合谷、太冲、曲池等,取效较捷。

慢惊风的治疗,以扶正为主。常见以下证型:①吐泻亡阳。大吐大泻之后,或苦寒攻下过剂,而致脾阳衰败,土虚木贼,证见手足掣颤,昏睡露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则口鼻气冷,痰声漉漉,出冷汗,大便排出清冷稀水,舌质淡,指纹色淡,亟宜冲开寒痰,破阴返阳,常先用逐寒荡惊汤,继进理中地黄汤。可配合艾灸关元、气海、命门、足三里、脾俞等穴位。②气阴两亏。大病久病之后,气阴亏虚,气失温煦,筋脉失养,而见手足蠕动,或抽搐,兼见神情呆钝,疲困嗜睡,面色不华,身热消瘦,大便干结,舌干红无苔,指纹淡红,脉细数,治宜育阴熄风,用大定风珠加减。

结语:惊风一般来势突然,病情急重,但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见效亦快,预后情况一般良好。慢惊风有关于儿童的禀赋与体质,长期高热或大吐大下后,精气虚损,脾阳衰败,如果不坚持较长时间的调补,那么预后情况会非常的差。

惊风的症状


惊风的症状

1、惊风的症状有爆发壮热、神志昏迷等

惊厥时婴儿表现头转向一侧,脖子往后背,两眼发直或两眼球往一边斜,眼球上窜,嘴吐沫,四肢伸直或抖动,两手握拳。可有便、尿失禁(就是尿裤子)。发病前,多有发热呕吐、烦躁不安、摇头弄舌等。

2、惊风的症状有慢惊风,面色萎黄或青白疲倦昏睡等

抽时神志不清,抽时不喘气,面气青紫。惊厥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自行缓解而停止抽风,如抽风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仍止不住,医学上将此称为惊厥持续状态。抽风停止后婴儿多昏昏沉沉入睡。小婴儿可有口角及眼角抽动,呼吸暂停或呼吸不规则。

3、惊风的症状有抽搐轻微且不曲型

抽风很少只抽1次,往往1次抽止后双反复抽或隔一段时间又抽。值得提醒的是,婴儿入睡后可有局部小肌肉抽动。有时在要醒、尚未没完全清醒时手脚乱动,或在入睡时受声、光刺激可看到婴儿有短暂的、轻微的抽动,这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可错误的当做是抽风。

上面了解完了惊风的症状之后,我们要学会如何照顾惊风的宝宝。护理得当对惊风宝宝是非常重要的。发生惊风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护理不得当对孩子今后的影响。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惊风的护理事项。

惊风的护理事项

1、急惊风发病突然,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在家庭中如果宝宝发生急惊风时,可以采取掐人中、按合谷穴等方法先进行急救,以赢得时间,然后立即到医院进行诊治。

2、慢惊风在急性发作时,常用手法同急惊风,先缓解病情。

3、惊风发作时,可以用裹了纱布的筷子放在宝宝上、下牙齿之间让他咬住,以防咬破舌头。

4、宝宝衣服要宽松,及时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头后仰,托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5、在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扯拉宝宝的手足,以防扭伤四肢筋骨,留下后遗症。

6、小儿惊风的治疗偏方:用麻线把宝宝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宝宝复苏。

了解了惊风的症状和护理事项之后,我们来看看惊风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惊风。万事皆有因。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惊风的原因是什么吧。

惊风的原因

惊厥,俗称抽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围生期最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多见于早产儿。

1、感染性因素: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还有一种是由于发高烧引起的惊厥,叫做高热惊厥。例如3岁以内的小儿,患上了呼吸道感染等病,发高烧的初期,也会发生惊厥。除了感染引起惊厥以外,还有代谢性、中毒性、器官疾病等非感染性原因可引起婴儿惊厥。

2、代谢性因素:有低血钙、低血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6缺乏症、低钠血症、低镁血症等。

3、中毒性因素:有乱用过量的中枢神经兴奋药,如氨茶碱、抗组织胺药物等,农药1605、1059、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中毒,也会引起惊厥。

4、器官性疾病因素:有脑部疾病如脑外伤、脑瘫、大脑发育不全,也有因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

惊风的艾灸疗法


身体疾病有很多,治疗疾病的方法也不少。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惊风的。惊风的症状,许多家长都比较清楚,因为常发生在孩子身上。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中医疗法,就是艾灸疗法。治疗惊风的效果很不错的哟,一起来看看!

技术一

艾灸穴位

水沟、十宣、百会、合谷、太冲(双)、大椎、中脘、丰隆。

操作规程

1、艾炷灸

选用1~2穴,取麦粒大艾炷灸之,温热红润而痉止,即可取下,每穴3~5壮。一般每日治疗一次,必要时,当日可再施用。取穴中着选穴位是水沟,其次是百会,此两穴临床亦可以前顶、印堂代替,作用类似。

2、温针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以毫针刺法治疗后,再于针柄上加艾炷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本法适用于急惊风缓解期和慢惊风患儿且可以与医生合作者。

3、艾条灼灸

每次选2~3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点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烫疮的油膏,如京万红膏即可,润泽皮肤防治发热。④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日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主治突然发病,伴有髙热,烦躁不安,神志昏迷,四肢抽搐,喉间痰鸣,两目上视,舌淡红,笞薄黄,脉弦滑。

技市二

艾灸穴位

水沟、十宣、百会、合科、太冲、脾俞、胄俞、肾俞、肝俞、关元、神闲。

操作规程

1、温针灸

每次选用2~3个穴位,以毫针刺法治;fT后,再于针柄上加艾性施灸,每穴灸3~5分钟,每日1次。

2、艾条灼灸

每次选2个穴位,以细枝艾条直接点灸穴上,以背部及四肢穴位为主,点艾灸后穴位可敷治疗资疫的油宵,如京万红育即可,润译皮肤防治发热。

3、温和灸

每次选用3~1气个穴位,每穴灸3~5分钟.每H2次,本法适宜慢惊风患儿。

主治起病缓慢,精神委弱,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手动,筋惕肉瞒,大便稀塘,小便请长,舌淡,咨白,脉细无力。

惊风的临床诊断

一、急惊风

1.突然发病,出现高热、神昏、惊厥、喉间痰鸣、两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可持续几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可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而危及生命。

2.可有接触传染病人或饮食不洁的病史。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检查有异常改变,神经系统检查出现病理性反射。

4.细菌感染性疾病,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

5.必要时可作大便常规及大便细菌培养、血培养、摄胸片、脑脊液等有关检查。

二、慢惊风

1.具有呕吐、腹泻、脑积水、佝偻病等病史。

2.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面色苍白,嗜睡无神,抽搐无力,时作时止,或两于颤动,筋惕肉瞬,脉细无力。

3.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血液生化、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原发疾病。

结语:能治疗惊风的艾灸疗法,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这种疗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艾灸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医疗法,也属于针灸的一种。希望大家平时多多研究,没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艾灸强身健体呢!

阴虚风动型惊风


对于孩子的疾病,家长们是最关心的。常常四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惊风的症状也是孩子容易患的一种。那么在中医学术中,是如何治疗惊风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阴虚风动型惊风的病症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症状

肢体拘挛或强直或麻木,抽搐时轻时重,精神疲惫,面色潮红或萎黄,形容憔悴,虚烦,易出汗,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质红绛少津,苔少,脉细数。本证多发于急惊风之后。

治则治法

育阴潜阳,滋肾养肝。

方药

大定风珠(《温病条辨》)加减。白芍、地黄、火麻仁、五味子、当归、龟甲、鳖甲、龙骨、牡蛎。加减:日晡潮热者,加地骨皮、银柴胡、青蒿;抽搐不止者,加天麻、乌梢蛇;汗出较多者,加黄芪、浮小麦;肢体麻木、活动障碍者,加赤芍、川芎、地龙;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者,加黄芪、党参、鸡血藤、桑枝。

针灸疗法

慢惊风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枢、气海、足三里、太冲,其中太冲穴施捻转泻法,余穴皆用补法,用于脾虚肝亢证。取穴脾俞、肾俞、章门、关元、印堂、三阴交,诸穴均用补法,用于脾肾阳虚证。取穴关元、百会、肝俞、肾俞、曲泉、三阴交、太溪、太冲,诸穴均用补法。

惊风,一种中医病名。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又称惊厥,俗名抽风。任何季节均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威胁小儿生命。所以,古代医家认为惊风是一种恶候。如《东医宝鉴.小儿》说:小儿疾之最危者,无越惊风之证。《幼科释谜.惊风》也说:小儿之病,最重惟惊。本病西医学称小儿惊厥。

病因

1、急惊风

急惊风病因以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为主,偶有暴受惊恐所致。外感六淫,皆能致痉。尤以风邪、暑邪、湿热疫疠之气为主。

2、慢惊风

慢惊风多见于大病久病之后,气血阴阳俱伤;或因急惊未愈,正虚邪恋,虚风内动;或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肾两虚,筋脉失养,风邪人络。

结语:上述就是小编介绍的惊风的相关知识,大家看完之后应该对其所有了解了。上述主要说的是阴虚风动型惊风的中医治疗法,提到了治则治法还有方药,希望大家能够回去尝试拿些药吃,前提是要在中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小儿疝气治疗偏方


一、小儿疝气治疗偏方

小儿疝气验方1

验方组成:田鸡(青蛙)4只(去头及内脏)黑豆120克。

功能主治:小儿阴囊疝气。

用法用量:炖服,每日一剂。

附注:疝气指少腹附痛、牵引睾丸及睾丸偏大等病患。

小儿疝气验方2

验方组成:松树蚂蚁窝1个,大枫叶香茅草各240克。

功能主治:疝气。

用法用量:煎水外洗,每日二次。

附注: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多伴有气痛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小肠气”、“小肠气痛”或“盘肠气”。临床上常见的有腹股沟直疝、腹股沟斜疝、脐疝、股疝和切口疝,按临床表现可分可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其中可复性和部份难复性疝通过内服药物配合手法复位可以治愈,如为嵌顿性疝甚至发展成绞窄性疝的,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小儿疝气验方3

验方组成:龙眼核8克,荔枝核8克,黄皮果核6克,小茴香4克。

功能主治:治小儿疝气。

用法用量:上药为一剂量水煎,3岁以下儿童煎一次分3次服,日服2—3次。3剂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治愈,重者酌加艾炙,二疗程可能治愈。

二、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疝气

1、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2、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3、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4、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5、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6、清小肠2分钟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三、小儿疝气症状有哪些

“疝”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的,以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发病率高。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通常在腹内压力增高的情况下发生。

在小儿脐部形成向外突出一个核桃大小的肿物,外表呈球形或半球形,顶端有一小瘢痕,摸上去柔软是婴儿疝气症状之一。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在白天,小孩跑跳时肿物会由小变大,但是无明显痛感。晚上时会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也是婴儿疝气症状表现。

但在哭闹、运动、咳嗽、解便后等情况,肿物变的特别大,摸上去较坚实,腹痛加剧并出现呕吐、腹胀、排便停止等情况均是婴儿疝气症状。在婴儿啼哭时腹压增高,该变化更为明显,皮肤也变得较薄。由于婴儿腹壁及疝环均较柔软,嵌顿甚为罕见。

婴儿疝气症状以上就是编者为大家介绍的,正常肚脐的形状应该是凹陷的,但是如果婴儿有一个凸凸的肚脐,除了可能有脐疝气的情形之外,也可能有其他合并症发生;若有其他异常情形,如发育迟缓、腹腔有肿块等均是婴儿疝气症状,就必须尽快就医诊治。

小儿惊风治疗偏方 小儿惊风的急救措施有哪些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