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经络推拿 > 导航 > 中医养生经络推拿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

中医养生经络推拿。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养生这种件越来越关注,勿以恶小而为之,不注意养生,这种“恶”会报复我们的身体。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小儿肌性斜颈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小儿肌性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歪斜,颜面旋向健侧为其特点的先天性疾病,俗称歪脖。临床上,斜颈分为四型:肌性斜颈,骨性斜颈,眼源性斜颈,神经性斜颈。本节只讨论第1型即肌性斜颈,本病早期(6个月以内)推拿治疗,疗效较好。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出生马上或数日后可发现患儿头向一侧偏斜,一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可触及棱形肿块(部分患儿数月后可自行吸收),继而胸锁乳突肌挛缩,僵硬,头向患侧歪斜及向患侧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随年龄增大,可发生颜面、五官,甚至肩背不对称畸形。

治疗

1. 治疗原则:舒筋活血,软坚散结。

2. 手法处方

⑴用食、中指与拇指拿住患侧肌肉硬节处捏揉10~15分钟。
⑵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患侧胸锁乳突肌起点至止点推揉2~3分钟。
⑶一手扶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部,两手同时向相反方向扳拉,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称斜扳或被动扳拉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然后用双手托拿住患儿头部向上牵引的同时向患侧旋转,称被动转头活动法,反复操作7~10次。

3. 方义:推揉及捏揉肌肉局部能舒筋活血,改善局部血供,缓解肌肉痉挛。被动扳拉及转头活动能拉长伸展挛缩的肌肉,有助于恢复肌肉的弹性,改善和恢复颈部功能活动。

4. 加减治疗

⑴如患儿面部及肩部畸形明显者,加点按太阳、颊车、人中、迎香、风池、肩井、肩髃、天宗等穴各5~10次,以活血通络,改善局部畸形。
⑵患侧上肢活动障碍者:加在患侧上肢施以揉、拿、一指禅推等法2~3分钟,同时点按肩髎、肩髃、臂臑、天宗、曲池、尺泽、手三里、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各5~10次,以加强患肢血供,促进恢复患侧上肢功能活动。

日常护理

1. 家长应尽量及时纠正患儿头颈歪斜的姿势。
2. 使患儿尽可能多地作主动或被动转头及歪头(斜扳)动作。
3. 每次推拿治疗后,可配合10~15分钟局部热敷。

相关阅读

小儿肌性斜颈病


小儿肌性斜颈病这类病症我们很少听说,可能大家也不是很了解,其实这类病症的原因一般是遗传因素比较多,当然后天的也有。那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看看这类病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吧,看看能不能及时的预防治疗。

小儿肌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的疾病。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前者是因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后者是脊柱畸形引起骨性斜颈,以及眼性斜颈、神经麻痹性斜颈等。此文主要介绍肌性斜颈。

治疗原则为舒筋活血,软坚散结。部分患儿早期可于病侧胸锁乳突肌发现一个肿块,质硬。出生后10多天即可发现,也有数月后才出现者。肿块一般呈梭形,有的在半年内可自行消退,以后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条索状突出,导致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并可出现颜面不对称,及代偿性胸椎侧凸。

病因病机

病因未完全肯定,目前有如下说法:

①分娩时胎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至出血、机化形成挛缩。

②胎位不正,影响了一侧胸锁乳突肌的血液供应,引起缺血性改变所致。

③胎儿在子宫内,头偏向一侧,与产程无关。

④感染性肌炎所致。

⑤是遗传性疾病。

治疗方法

治疗以推拿为主。常用手法有:

①推揉法。患儿仰卧位,用低枕或不用枕,自乳突至胸锁端,沿乳突肌作轻快推揉法。

②指揉法。用拇指在肿块周围轻快揉动,再揉肿块,以患儿耐受为度。

③拿揉法。用三指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施术。

④拉揉法。一手扶肩,一手扶头,使患儿头渐渐向健侧肩部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反复数次。并在牵拉至极点处,维持不动数十秒,再用掌揉胸锁乳突肌。

⑤再重复①法。

⑥摩面。用掌搓热摩面,先健侧,后患侧。

针灸疗法常用穴位有悬钟、天柱、大椎、中渚、阴陵泉,另加点刺七星台(俞、巨骨、天宗、秉风、曲垣、肩中俞、肩外俞)。

注意事宜

①经常作被动牵拉运动。

②随时纠正姿势,以助矫正。如眠时垫枕,醒时以玩具或喂奶吸引注意力,使患儿头经常向患侧旋转,以助纠正。

③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治疗为佳,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④此病以中医保守疗法为主,如治半年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结语:面对这类病症一般采取的是中医的保守治疗,因为一般情况下西医的药物治疗对于孕妇的伤害性极大。以上介绍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类疾病很是适用哦,大家可以采用,也可以根据医生的遗嘱进行其它的治疗。

肌性斜颈能彻底治好吗


肌性斜颈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病症,作为家长对这些疾病要有科学的认识,因为对小儿的成长发育会造成影响和阻碍,患上这种疾病之后,头部活动会受到限制,而关于肌性斜颈能否彻底治疗其实可以从不同方面出发,通过按摩治疗,舒筋活血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一、临床表现:

患儿生后出现头部活动受限,头部歪向一侧,在患侧颈部可扪及一梭形较硬肿块。随病情发展,患儿头部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偏向健侧,逐渐出现两侧面部不对称,健侧大,患侧小。如不及时治疗,可致颈椎、胸椎发生侧弯畸形,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

二、治疗手法:

1.

让患儿仰卧床边,头向术者,术者坐于床前,一手托住患儿颈枕部,使其患侧颈部朝上,另一手拇指或食、中、无名指在患侧颈部按摩3—6min,用力由轻到重,反复进行,促使肿块消散。

2

轻柔地捉拿挛缩肌肉,并拨筋3~6min,再用拇、食指弹拨患处筋腱10~18次,以利肌肉伸长、松弛。

3.

术者用一手托住患儿头部向后仰,另一手扶住患侧肩部牵拉5—6次后,用扶肩之手的掌部外侧面在患侧颈部做快速磙法,直到皮肤红热为度。

4.

将患儿头部向健侧扳动及旋转,反复8—lO次。注意在操作时应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且不可用力过度,使头旋转超出正常活动限度。

三、注意事项

1.

妊娠期经常检查胎位,发现不正时,应及时纠正。

2.

平H寸注意让忠儿脸向健侧旋转,睡觉、喂奶时用枕头垫于患侧,以利矫正畸形。

3.

按摩后,患侧颈部可放暖水袋,水温40℃左右为宜,如用熔化的石蜡效果更佳,以促进血液循环。

4.

病程较长,按摩连续半年以~l:无效者,或年龄2岁以上者,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斜颈的推拿疗法


【概述】

斜颈即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常见于婴幼儿,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颜面旋向患侧为其特点。

斜颈的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一般认为多因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良,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而血液循环受阻,引起该肌缺血性肌纤维变性;或因分娩时胎位不正,胎儿胸锁乳突肌受产道或产钳挤压致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挛缩,而导致斜颈发生。祖国医学则认为气血逆乱,经脉不通,气滞血瘀是斜颈的发病机制。

患有斜颈的患儿,初期一侧胸锁乳突肌有硬块,约半年后自行消退(有的不退),但以后患侧的胸锁乳突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头部向一侧偏斜、前倾、颜面发育因此而受到影响,导致萎缩而与健侧不对称。

按摩对治疗小儿斜颈有较好的疗效,它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促使肿物消散,改善和恢复颈部活动功能。

【按摩疗法】

(1)取坐位,一手扶患儿患侧肩部,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使患儿头部渐渐向健侧倾斜,逐渐拉长患侧胸锁乳突肌,重复8次。

(2)取仰卧位,用示(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推揉患侧胸锁乳突肌约3分钟。

(3)取仰卧位,用拇指、示(食)指、中指拿患侧胸锁乳突肌3分钟。

(4)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端依次按揉印堂、太阳、地仓穴各

小儿推拿方法


小儿推拿方法

1、小儿推拿方法之治感冒手法

首先调理孩子的肺气,让他的呼吸系统通畅一些,肺气比较旺盛的话,抵抗力也高,孩子就不容易生病。具体方法是拿着孩子的手掌心,整个掌面顺着掌心顺时针逆时针各揉二十下。

孩子如果有头痛的症状,可以试试“开天门”的手法:从两眉中间开始向两边轻轻地推,两边推到太阳穴,孩子会很舒服,这样推十下,然后从孩子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往头顶推到百会穴,两个手交换着往上推,推完后,用条热毛巾敷在孩子额头上就行了。

2、小儿推拿方法之治厌食手法

治疗小儿厌食的推拿,主要是作用于食指。小儿指纹显现于食指掌侧的三个部位,即风关、气关、命关。常用推法,自腕推至肘,为推上三关;自肘推至腕,为退下三关。医生施治时均推左手,取推上三关之法。另外还有这个推拿手法:先找到背上这一条椎体,也就是督脉,从大椎开始沿胸椎、腰椎、尾椎、骶椎向下捋一遍,然后从下面腰椎开始往上提捏卷皮,一直到大椎。再让孩子仰卧,从胸骨上面开始向下推揉,直到肚脐,这时手掌平放于肚脐上,以肚脐为中心手掌定住按揉,前胸后背按摩时间各5分钟。还有就是推板门:找到大鱼际上的板门穴,按揉20至30下,然后沿着拇指外侧缘往上推过腕关节,左右手各推30至50次。

3、小儿推拿方法之通便手法

操作:

用食指或中指揉脐旁开2寸(约宝宝2个手指的宽度)的位置即为揉天枢。揉天枢能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摩腹(同上)。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面自上而下直推背部第四腰椎至骶尾骨端这一直线,即为推下七节骨。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尾椎的骨端即揉龟尾。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

作用:四法皆有通大便之功。合用于小儿便秘。

注意事项:一般饭前时行。每日一次。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4、小儿推拿方法之固表止汗手法

操作:

循拇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拇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脾经。

循无名指末节罗纹面,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肺经。补肺经有补益肺气的作用。

循小指末节罗纹面,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或是旋推指末节罗纹面即为补肾经(注意,是指根向指尖直推),300次。补肾经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肾顶,即小指顶端。按揉小儿小指顶端即为揉肾顶。揉肾机能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作用:以上四手合用,能达益气固表止汗之功。用于自汗、盗汗、多汗。

注意事项:自汗或多汗者,一般早上进行,盗汗可睡前1小时进行。每日一次。外感、发热时可暂停。可用滑石粉或润肤油做为介质。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医者应态度和蔼,细心耐心,取穴准确,手法熟练,操作认真;室内应空气流通,安静整洁,室温适宜,不可过凉过热,推拿后注意避风,以免复受外邪,加重病情;施术前洗手,修短指甲;在严寒季节,医者双手不可过凉,以免使患儿产生恐惧,造成操作时的困难;患儿的姿势,坐卧舒适自然,无论男女,首选左手各部穴位;操作手法,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对易引起患儿恐惧和哭闹的强刺激性手法,应最后操作;为了防止擦伤皮肤和提高疗效,在推拿时必须事先在推拿部位上抹一些爽身粉或婴儿油或植物油,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作用。

小儿推拿多大可以做

小儿推拿适合0-14岁的孩子。

专家建议:所谓0岁,就是指出生24小时后即可。只是各个年龄段的推拿手法和效果还是有区别的。6岁以下的孩子推拿效果是最好的,只要辩证准确,手法到位,效果是立竿见影的。9岁以上的孩子就要配合一些成人手法按摩了。

小儿推拿是一种纯绿色的治疗方式,只要对疾病诊断正确,依照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合理进行施治,一般不会出现危险或不安全问题。应用推拿疗法治疗疾病,不会出现反弹及任何并发症。

小儿便秘中医推拿疗法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1. 肠胃积热素体热盛,过食辛辣厚味,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津液耗伤大肠失润而干涩便秘。2. 气机郁滞性格孤僻(易怒好恼,久坐少动)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便秘。3. 气血亏虚4. 阴寒凝滞素体阳气不足,过用苦寒之品,大病久病后失养阳气虚少,寒自内生寒凝肠胃大肠传导无力便秘。 临床表现 1. 热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干口臭;唇红烦渴,小便短赤,腹部胀痛,纳食减少,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色紫。2. 气秘此型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好哭易怒,舌苔薄腻,脉弦,指纹滞。3. 气虚秘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难下,汗出气短,面色白,形瘦乏力,神疲气怯,身懒少动,纳食不香,晚上腹胀,喜按,嗜睡,睡时露睛,舌淡苔薄,脉虚无力,指纹色淡。4. 阴虚秘大便秘结,面色无华,毛发稀疏,枯黄少泽,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多梦少寐,烦躁哭闹,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指纹淡紫。5. 阳虚秘大便坚涩,排出困难,面色白,四肢不温,喜暖恶寒,精神萎靡,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可见脱肛,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中医推拿治疗1. 治疗原则:调腑和中,润肠通便。2. 手法处方:推脾经,运内八卦,清大肠,摩腹,拿肚角,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3.方义:推脾经,清大肠,摩腹,运内八卦健脾调中,理气助运,润肠通便。拿肚角,揉天枢调腑宽肠,行气通便。推下七节骨,揉龟尾调腑导滞,泻下通便。4. 加减治疗⑴热秘: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脏腑实热,荡涤肠腑积滞。⑵气秘:加平肝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理气解郁,调中通便。⑶气虚秘:加推三关,按揉足三里,捏脊,推脾经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助运通便。⑷阴虚秘:加揉二人上马,补肾经,水底捞明月,推脾经用补法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⑸阳虚秘: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摩关元,推脾经用补法,以温阳散寒,调中通便。

小儿咳嗽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咳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因造成肺失清肃,而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证候,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都可引起咳嗽,临床上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 风寒咳嗽咳嗽,白痰,发热,恶寒,无汗,咽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2. 风热咳嗽咳嗽,黄粘痰,发热微恶寒,微汗出,咽喉红肿而痛,鼻塞,流黄浊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红。3. 阴虚咳嗽久咳,干咳无痰,盗汗潮红,五心烦热,烦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红。4. 痰湿咳嗽久咳,痰多泛呕,胸闷气促,头沉神疲,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暗红而滞。5. 肺热咳嗽咳嗽气粗,面赤唇红,咽干口渴,烦躁便秘,痰粘色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红。6. 肺虚咳嗽久咳,咳声无力,神疲气短,自汗纳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治疗1. 治疗原则:宣肺理气,调理肺脾,化痰止咳。2. 手法处方:清肺经,调脾经,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推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揉肺俞。3. 方义:清肺经,揉肺俞,调脾经调理脾肺,调脾以化痰,调肺以理气。推揉膻中,揉掌小横纹,揉乳根,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运内八卦调理气机,并有加强及调和其他手法的作用。4. 加减治疗⑴风寒咳嗽:加治外感四大手法,掐揉风池以疏风散寒,解表止咳。⑵风热咳嗽:加推天柱骨,清天河水以清热解表降逆止咳。⑶阴虚咳嗽:加揉二人上马,水底捞明月,改调脾经为补脾经以滋阴润肺。⑷痰湿咳嗽:加摩腹,按弦走搓摩,揉丰隆,捏脊,改调脾经为补脾经以健脾助运,化痰止咳。⑸肺热咳嗽:加清大肠,退六腑,推脊柱,按弦走搓摩以清肺泻火,降气止咳。⑹肺虚咳嗽:加推三关,捏脊,改清肺经及调脾经为补肺经及补脾经以补益肺气,宣肺止咳。

小儿疳积中医推拿疗法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是一病证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证重。积滞是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焦,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职,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津液干涸,形体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 积滞伤脾(积滞)面黄肌瘦,神疲纳呆,腹痛胀满拒按,呕吐酸馊食物或溢奶,口有酸臭味,烦躁哭闹,夜眠不安,可伴身热,有时夜间两腮红赤,大便干结或溏泄秽臭,小便混浊如米泔,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指纹紫滞。2. 脾胃虚损(疳证)面色萎黄或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困倦无力,或烦躁哭闹,睡卧不宁,睡时露睛,四肢不温,食纳量少,腹部凹陷,发育迟缓,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指纹色淡。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补益气血。2. 手法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3. 方义: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运内八卦健脾开胃,助运和中。其中运内八卦理气和中,与补脾经相配,一补一消,一守一行,既补益脾胃之气,又调理中焦气机,使全方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可保证中焦气机畅通。推四横纹,摩腹理气消积,和中散聚。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补虚,其中捏脊取其调理脾胃,强壮身体,补益气血之功,本法为治疳积专用法之一。4. 加减治疗⑴饮食伤脾(积滞):加揉天枢,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以加强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的作用。⑵脾胃虚损(疳证):a.证属虚热时:加清天河水,补肾经,水底捞明月,揉二人上马以滋阴补虚,清热除烦。b.证属虚寒时:加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肾经,揉关元以温阳散寒,培元固本。

小儿呕吐中医推拿疗法


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常见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由于小儿胃脏娇嫩,贲门松弛,如果喂养不当,可出现少量乳汁溢出,此称溢乳,不属于病态。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 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迟,指纹色红。2. 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粘滞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3. 伤食吐呕吐酸溲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色紫而滞。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祛邪和胃,降逆止呕。2. 手法处方:调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突,推天柱骨。3. 方义:调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健脾和胃,消食助运。揉中脘,摩腹行气调中,消食导滞。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揉天突降逆止呕。4. 加减治疗⑴寒吐: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摩百会,以温阳散寒。⑵热吐:加清天河水,清大肠,退六腑,以清热泻火。⑶伤食吐:加揉四横纹,分腹阴阳以消食化积,和中助运。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发热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发热

1、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发热

治疗小儿发热的推拿手法主要作用在头、颈、手、背四个部位,分别有推攒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偏风寒者可加推三关、拿风池,掐揉二扇门;偏风热者则加推脊、推天河水。

1.1、头部的推拿--推攒竹(开天门)

定位: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1.2、颈部推拿——拿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操作:以拇、食、中指或单手拿。

1.3、手部推拿--清天河水

定位: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1.4、背部推拿——推脊

定位:大椎穴至长强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2、小儿发热的中药外治治疗

外治方一:柴葛解肌汤

柴胡12g、葛根9g、黄芩9g、羌活6g、白芷6g、桔梗6g、芍药6g、石膏3g、甘草3g、用姜汁调贴大椎。一天一次。

外治方二:退热散

大黄、山栀子、僵蚕各10g,牛膝5g,细辛2.5g。用姜汁调贴双涌泉。一天一次。

外治方三:贴肚脐

栀子,知母,石膏,滑石用柴胡针或藿香正气液调和贴肚脐,效果非常良好,(一般没超过三天的)。

3、小儿发热的原因

3.1、短期发热(发热2周)

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

3.2、长期发热(发热≥2周)

3.2.1、感染性发热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

3.2.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

小儿发热后饮食如何安排

夏季小儿发热,体温增高,常有口渴喜冷饮的症状,特别喜欢吃冰淇淋、雪糕、棒冰、冰冻汽水等冷饮食品。但是,食用这类冷饮后发烧孩子的胃会急速紧缩,容易使小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不吃主食,导致营养不良的病症。所以冷饮是不能在发烧时给孩子吃的。

小儿发热后消化不良,宜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忌食油腻食物,如油炸糕、炸猪排、油煎馒头、奶油蛋糕、肥腻的猪肉、羊肉、带油的鸡汤、鸭汤及用油煎油炸的各类食物。在炒蔬菜时也不宜放油太多。油腻食物妨碍小儿的消化,常可引起食欲减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小儿发热怎么办

1、室内温度要适宜

室温过高不利人体散热,会增加患儿烦躁;过低则易使小儿受寒,一般室内以20℃左右为宜;防止空气对流直吹患儿。

2、应多休息

小儿发烧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多、进食少,身体虚弱应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各种刺激;衣被要适当减少。

3、口腔护理

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口腔自我清除能力减退,易使食物残渣滞留,便于细菌繁殖而引起口腔炎、齿龈炎等,所以对发热小儿还应做好口腔护理,可用消毒棉蘸3%硼酸水轻轻擦洗口腔或用淡盐水含漱,早晚各1次。

小儿肌性斜颈中医经络推拿方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