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冬季养生汤四种 > 导航 > 四种运动养生技术

四种常用刮痧法介绍

冬季养生汤四种。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四种常用刮痧法介绍》,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 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 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多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4.放痧法wwW.Ys630.COm

又称刺络疗法,是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法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多用于重症急救。

(1)泻血法 消毒被刺部位,左手拇指压其下端,上端用橡皮管扎紧,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mm深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

(2)点刺法 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人皮肤l~2mm深后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2)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刮痧养生 详解中医刮痧的四种方法


刮痧是中医自古流传下来的按摩疗法中比较典型的一种,那么刮痧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家是不是都非常想知道,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下中医刮痧的方法有哪些,一起去看看吧!

刮痧的方法

1.刮痧法

在中医刮痧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是刮痧法,因为它在临床上的应用最多,而且作用也最为明显。

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

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

直接刮痧法指的就是用热毛巾擦洗已经被刮过的部位的肌肤,然后在均匀的涂抹上一些刮痧的介质,并且用刮痧的工具直接接触肌肤,这样就可以在特定的部位反复进行刮拭,一直等到皮肤下面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

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不但手法灵活,而且还能够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施治部位,例如头痛、身体乏力以及发热等症状,都是可以通过自行施治来解决,是一种非常实用且实用广泛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4.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是以针刺静脉或点刺穴位出血,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法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多用于重症急救。

(1)泻血法

消毒被刺部位,左手拇指压其下端,上端用橡皮管扎紧,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mm深后出针,使其流出少量血液,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胭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

(2)点刺法

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人皮肤l~2mm深后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多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中医刮痧有四种 刮痧只是其中之一


刮痧是中医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刮痧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痧胀玉衡》记载关于刮痧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放痧法、搓痧法、刮痧法及淬痧法。

刮痧的痧字从沙衍变而来,最早沙是指一种病证。刮痧使体内的痧毒,即体内的病理产物得以外排,从而达到治愈痧证的目的。因很多病症刮拭过的皮肤表面会出现红色、紫红色或暗青色的类似沙样的斑点,人们逐渐将这种疗法称为刮痧疗法。民间刮痧法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选取刮拭部位,基本上采取哪疼刮哪的阿是穴取穴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感冒、发热、中暑、急性胃肠炎、其它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初起,肩、背、臂肘、腿膝疼痛等一类症证。刮痧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外治法,以其有立竿见影的疗效,既在民间流传不衰,也被医家广泛重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刮痧方法的具体介绍。

《痧胀玉衡》记载关于刮痧的方法主要有四种:

放痧法:在委中穴或在十指尖放血,就是放痧法,也叫刺血疗法或放血疗法。

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及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症,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之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大小腹软肉内之痧,用食盐以手擦之。

搓痧法:用手指撮拧、拿捏、提拉患者的皮肉,使局部充血或现出血点,此法若用于治疗痧症,则叫撮痧法。

淬痧法:在头额和胸胁出现小出血点或小充血点,用纸捻或大个的灯草蘸上少量香油点燃, 然后用火头直接粹到痧点上,火头爆出一声响即熄灭, 再点燃去粹烧其他痧点。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


【导读】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拔罐是我们中医中用于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拔罐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帮助患者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但是究竟拔罐是站着的还是坐着拔好呢?拔罐都有哪些体位呢?下面一下来了解一下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吧!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

许多疾病都可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慢慢吸出病灶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目的,从而达到治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另外,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头痛、咳嗽、眩晕、眼肿、气喘、腹痛等毛病。

体位一:坐立位

坐立于木凳上,暴露后颈及背部,有利于吸拔颈肩和腰背脊椎两侧,以及大腿前上侧膝部等部位。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

体位二:侧卧位

侧卧位可根据治疗的时实际需要,将两下肢均屈曲或一腿屈曲,另一腿伸直。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吸拔胸胁。髓和下肢内外侧等部位。

体位三:俯卧位

背面而卧,或头转向一侧或向下,下垫枕头,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肌肉放松,呼吸自然,暴露背部、下肢,有利于吸拔腰背、脊椎两侧,以及下肢后侧等部位。

拔罐时常用的体位有四种

体位四:仰卧位

仰面而卧,头下垫枕,下肢平伸或膝下垫枕,上肢自然置于躯干两旁,或屈肘置于头部两侧,肌肉放松,暴露胸。腹部及上、下肢前内侧,有利于吸拔前胸、腹部、上肢、下肢前侧等部位。

刮痧治疗高血脂的四种方法


导读:高血脂除了可以吃药治疗,其实刮痧也有很好疗效。下面介绍刮痧治疗高血脂的四种方法:

刮痧治疗高血脂方法一:刮拭头部、手足全息穴区

方法1:每天以刮痧的方法之厉刮法依次刮拭额旁1带、额旁2带、额顶带中1/3段1-2次。

2:经常用刮痧的方法之面刮法刮拭手掌和足底心脏、肝脏、脾脏的全息穴区。

提示:心脏为身体的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肝胆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脾脏负责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刮拭这3个脏腑的全息穴区可以促进相应脏腑器官的功能

刮痧治疗高血脂方法二:刮拭胸部全息穴取、刮拭背部全息穴区

方法:

.1:用面刮法和刮痧的方法之双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背部心脏、肝脏、脾脏的脊柱对应区。再用平刮法从内向外刮拭左背部脾脏体表投影区、右背部肝脏体表投影区和胸部心脏体表投影区。

2:用刮痧的方法之单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胸部正中,用平刮法从内向外刮拭左胸部心脏体表投影区、左胁肋部脾脏体表投影区和右胁肋部肝脏体表投影区。

四种新的刮痧疗法让你更健康


编者按:刮痧(Skin scraping)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牛角、玉石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下面介绍刮痧的四个新方法让疗效更显著。

1、充分利用刮痧的诊断作用和防病作用:

坚持保健刮痧,未病先防,提前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最好的防病治病方法。

2、正确掌握刮痧的方法和补泻手法:

体质强弱不同,病情轻重不同,发病时间长短不同,刮拭手法要有区别。

3、选取刮拭部位要正确:

哪疼刮哪是民间刮痧的方法,只有根据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刮痧的效果才会显著。

4、要用专用的刮痧板和刮痧乳、刮痧油:

因为专用刮痧板的形状是根据人体的解剖形态设计的,适合人体经络穴位和全息穴区的刮拭,达到应有的刺激强度。刮痧乳的润滑性好,加之其中含有益于皮肤的中药成分,可以保护皮肤,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小编提醒:

1、重症、疑难病症应在医生指导下刮痧。

2、认真学习刮痧疗法的注意事项,掌握适应症、禁忌症。

3、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对于严重的脏腑功能失调、骨关节明显变形等病症刮痧起辅助治疗作用。

4、可以按照刮痧教材中各种病症的提示部位去刮拭,前提是明确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刮拭效果不明显时,要请医生诊断清楚,再刮痧治疗。

四种虚弱体质及其它中医养生法


这里介绍一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良体质的养生方法。

疲劳乏力气虚体质的保健法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

1.饮食保健

常用的补气的食物可选用小米、粳米、糯米、莜麦、扁豆、菜花、胡萝卜、香茹、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猪肚、鸡肉、鸡蛋、鲢鱼、鲨鱼、黄鱼、比目鱼等。这些食物都有很好的健脾益气作用。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例如人参大枣粥:

配方:人参3克,大枣5枚,大米60克

制作:大枣去核,与人参、大米同煮为粥,佐餐用,可经常食之。

功效: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诸证。

2.药物保健

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灵芝、五味子、大枣等。平时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高血压者忌服人参、西洋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

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用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保健功等,气功可练六这诀中的吹字功,常练可以固肾气,壮筋骨。

面苍色白血虚体质的保健法

介绍四种不易被察觉的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是女人的的健康杀手,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妇科疾病,有些妇科疾病是有很明显的表现症状,比较容易察觉,从而及时治疗;但有些却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的,下面给大家介绍四种会隐身的妇科疾病。一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这些隐形的妇科疾病。

妇科疾病一、宫颈糜烂--70%不需要任何治疗,也没有不适感觉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极其常见的慢性宫颈炎症,原因很复杂:宫颈在性生活中受到轻微损伤、避孕套的机械摩擦、深度清洗、人工流产、宫内节育环、细菌侵袭,都有可能使宫颈发生炎症。不过,绝大多数宫颈糜烂不需要任何治疗,也没有不适感觉,很多人是在妇科查体时发现的。

健康路标:

虽说不一定需要治疗,却不等于当它不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每年接受一次妇科检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宫颈涂片检查。这种检查非常简单,毫无痛苦,却能查出90%以上的宫颈癌--最常见的妇科癌症之一。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炎症加重的征象:白带增多;颜色由透明状变成白色或黄白色、脓性或带血;有异味。性生活中发生出血,既有可能因为宫颈炎症加重,也可能是早期宫颈癌的征象,千万不能大意!一旦出现了这些症状,就应当预约妇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

妇科疾病二、慢性附件炎--很常见也很隐蔽

很常见、却又很隐蔽的妇科疾病,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有些人会有轻微的下腹痛,伴有不容易觉察的白带增多。多数是在妇科检查中发现的。

原因很多:

分娩、性生活过频、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症、流产,以及生殖器手术等等。这肯定不算什么严重的病,只是,如果附件炎反复发作的话,即便不太严重,也有可能造成输卵管堵塞,继而发生不孕症。至于这种可能性会落到谁头上呢?却是一个连医生也无法预料的事情。

健康路标:

如果检查出附件炎,不用紧张,一般经过两到三个疗程(每个疗程10至20天)的药物治疗,就可以完全治好。加上物理治疗效果更好。

自查外阴小帖士:

望,观察阴道分泌物。

闻,嗅分泌物、经血或外阴部散发出的气味。

触,正常感觉应是光滑、柔软的。

宫颈糜烂通常不影响怀孕和生育。但有些人怀孕后由于激素变化,会稍有加重,不过,对胎儿基本没什么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特别容易引起宫颈的感染,同时,也是造成宫颈癌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病毒能够通过性生活传播,因此,开始性生活的年龄比较早、或性伴侣超过两人,患宫颈癌的危险指数将大大增加,要格外注意定期检查。

妇科疾病三、乳腺增生--检查就能放下心来

很多次遇上这样的病人:惊恐万状地找到我,告诉我:发现乳房上有一个肿块!乳腺癌吗?其实,一检查就能放下心来。绝大多数乳房肿块根本无害,例如,乳腺增生。

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每次月经中间开始感到乳房发胀、疼痛,并逐渐加重,到月经前最明显,等到月经来了胀痛感就消失了。乳腺增生比较直接的原因是胸罩过紧,乳房长期血液循环不良;精神过度紧张也可加重。这是一种良性病变,偶尔也有发展为乳腺癌的,但为数极少。

健康路标:

选用合适的胸罩,每天晚上睡觉时充分放松乳房,不要轻易用丰乳产品。中药对乳腺增生也会有帮助。

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生完宝宝之后亲自哺乳,而且坚持半年以上。不仅为孩子带来最天然、最健康的粮食,对乳腺增生也有极好的治疗效果。

每次月经后一星期进行乳房自我检查--自检,并不等于寻找什么病态的东西,而是逐渐熟悉自己的身体,了解乳房摸上去的感觉,以便出现异常时能进行迅速识别并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妇科疾病四、子宫肌瘤--2/3将终生相安无事

这是最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发生率之高,颇为惊人:大约三分之一的成年女性子宫里存有或大或小的肌瘤。很多小的肌瘤,不但没有任何症状,甚至连妇科检查也无从觉察,而是做B超时偶然发现的。

其中大约2/3的人,终生相安无事,绝经后雌、孕激素水平低落,肌瘤便随之逐渐萎缩、消失;但也少部分人会因此出现一些麻烦--月经增多,经期延长,严重甚至因此而发生贫血。

中医常用三种退热法


讲到发烧,恐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对发热的诊治,中西医学有不同的方法。但两者相比,中医诊治发热更富有特色。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讲具体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观察一种生活现象,如果我把一个高热的病人比作一壶正在烧开的水,退热就是要使这壶水冷却下来,你想有几种方法?

我想至少有3种:

首先,要把炉火关掉,以减少产热,这叫釜底抽薪;

其次,应把壶盖打开,或将开水搅拌,以增加散热,所谓扬汤止沸;

再次,可往开水中兑入冷水,甚至冰块,所谓热者寒之。

其实,这三种方法在中医的退热治疗中都十分常用。下面就来具体讲讲这三种退热方法的应用。

1、釜底抽薪法

相当于中医通腑泄热法,即用苦寒通便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高热而有便秘的病人。如病人出现高热汗出,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起刺,脉滑有力时。此犹如锅下柴多火旺,抽去柴薪则火熄热退。故常用大黄、芒硝等药,或将其配入清热方剂中,以通利大便,泻下热结,使邪热从下而去,可达到去火退热之功;再者,通便去火,又能保护阴液,犹如防止火太旺而将水烧干,限制体温上升,这也有利于退热。

2、扬汤止沸法

相当于中医疏散退热法,即用药性辛散的药物来达到退热的目的。它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发汗退热法,适用于表证发热的病人,常见发热与恶寒怕冷同时并见,无汗或有汗不畅,这是由于体表受外邪困遏引起的发热,因受邪性质的不同和病人体质的差异,又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无汗,且兼有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喉不痛,脉浮紧等;后者发热明显,一般有汗,且兼有头痛,口渴,咽喉肿痛,脉浮数等。发汗退热法宜根据寒热之异来选取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辛温发汗药,如麻黄、桂枝、羌活等;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药,如柴胡、升麻、薄荷等。通过发汗散邪,使邪热外达,发热随之减轻,从而达到退热之效,符合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体若燔炭,汗也而散的治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尤其有效。

常用刮痧方法及其特点


刮痧方法的分类:刮拭方法主要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1.刮痧法

为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刮痧部位通常在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摩擦。按手法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1)直接刮法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2)间接刮法在刮拭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问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2.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夹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夹痧法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肤和肌肉夹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夹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夹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由此而来。

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问,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10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如果病情较重,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扯痧疗法。扯痧疗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红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3)挤痧法对因痧引起的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身体某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指用手指在患者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3.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人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多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常用刮痧工具及其特点


刮痧工具包括刮痧板和润滑剂。工具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刮痧治病保健的效果。古代用汤勺、铜钱、嫩竹板等作为刮痧工具,用麻油、水、酒作为润滑剂。这些工具取材方便,但目前已较少应用。现多选用经过加工的有药物治疗作用、没有副作用的工具,可以明显提高刮痧的疗效。

1.刮痧板

刮痧板是刮痧的主要工具。目前各种形状的刮痧板、多功能刮痧梳很多,有水牛角制品,也有玉制品。水牛角质地坚韧,光滑耐用,加工简便。水牛角性味辛、咸、寒。辛可发散行气、活血润养;咸能软坚润下;寒能清热解毒,因此具有发散行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药性与犀牛角相似,常为犀牛角的代用品。玉,性味甘平,入肺经,润心肺,清肺热。《本草纲目》认为:玉具有清音哑、止烦渴、定虚喘、安神明、滋养五脏六腑的作用。古人常将玉质品佩戴在手腕、颈部及胸部。水牛角及玉质刮痧板均有助于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

水牛角和玉制品的刮痧板,刮拭完毕可用肥皂水洗净擦干或以酒精擦拭消毒。为避免交叉感染,最好固定专人专板使用。水牛角刮板如长时间置于潮湿之地,或浸泡在水里,或长时问暴露在干燥的空气中,会发生裂纹,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刮毕洗净后应立即擦干,最好放在塑料袋或皮套内保存。玉质板在保存时要避免磕碰。

刮痧板一般加工为长方形,边缘光滑,四角钝圆。刮板的两长边,一边稍厚,一边稍薄。薄面用于人体平坦部位的治疗刮痧,凹陷的厚面适合于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适合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还有适合经络全息刮拭方法的刮痧板,一侧短边为对称的圆角,其两角除适用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适合作脊椎部位及头部全息穴区的刮拭。

2.润滑剂

刮痧的润滑剂多用兼有药物治疗作用的润滑剂。以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镇痛作用,同时又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及渗透性强、润滑性好的植物油加工而成。药物的治疗作用有助于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植物油有滋润保护皮肤的作用。

刮痧时涂以润滑剂不但减轻疼痛,加速病邪外排,还可保护皮肤,预防感染,使刮痧安全有效。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润滑剂有活血润肤脂和刮痧活血剂两种。活血润肤脂的作用较为广泛,因为活血润肤脂为软膏制剂,不但润滑性好,而且涂抹时不会因向下流滴而弄脏衣服,容易被皮肤吸收,活血润肤作用持久,特别适合于面部美容刮痧,可作刮痧和美容护肤两用。

四种常用刮痧法介绍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