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传统运动养生法 > 导航 > 传统养生学的概念

传统养生学的概念

2019-10-30

传统养生学的道理术法

传统运动养生法。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古今的人们对养生有很多相关的劝谕和诗句,养生在于平日一点一滴的积累,而非一蹴而就!四季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传统养生学的道理术法”,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传统养生学中的“道、理、法、术”层次结构:

“道”为源,为养生之本

“道”,即,它与道家所论的“道”有类似之处,所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它存在于天地间,存在于生命运动中,但它却难被一般人所认识、理解、掌握。虽然养生可以有千法万术,但最根本的是要合于自然,合乎“道”。这个“道”确实存在着,并发挥着作用。

首先,它体现了宇宙间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生命运动变化的客观规律。遵循了这一规律,也就遵循了“道”,体验了“道”。其次,它存在于人们生活之中。所谓大道不繁,道不远人,它是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再次,它是养生的最终体现,存在于人们的具体养生方法中。亦即是说,人们在养生过程中,处处时时反映“道”的内涵,实践“道”的要求,最终合于“道”,达到养生的目的。可见“道”乃养生之源,是养生的总规律。

“理”明“道”,揭养生之秘

“理”,乃养生之理,是养生的理论、道理、原理,是用来解释说明的,也是阐述养生方法、原则的理论。如“天人相应”、“整体观念”、“调谐阴阳”及藏象理论、经络学说等,均是阐明养生之“道”和养生机制的理论要义。它通过详细的论述,能使人们理解养生之“道”,使人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使人们真正认识养生的重要性、可行性、实用性,使人们在一定层次、水准上进行养生实践,而不是道听途说的“养生”,更非“歪理邪说”下的“养生”。

“法”通“理”,立养生规则

“法”,是指养生的法则、方法,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的原则、方法,为具体养生方式、技术提供规范,是某类养生操作技术或具体实践方法的指导性原则。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适宜”等原则要求;“情志养生法”、“环境养生法”、“娱乐养生法”等养生概括。“法”体现养生之“道”,遵循养生规律,为养生实践指明方向。

“术”实用,体养生之“道”

“术”,即养生的具体操作技术、措施,是养生方法、原则下具体实施、操作的内容。它是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之间,符合养生规程的具体要求。这一层次,人人可学,人人可用。

大家所熟悉的导引、按摩、运动等方法的具体操作技术、锻炼方法,如“孙真人按摩法”、“太上混元按摩法”等,皆属具体操作方法、术式,而为人们养生之用。但是在养生实践中,不能为了“术”而追求“术”,而应晓其“理”,通其“道”,所谓“因术以明道,而至于道”,“得乎道”。

相关阅读

秋季时节 教你4招饮食起居传统养生法


养生保健专家提醒,值此时节,大家在生活各方面应该有所讲究,起居宜“早卧早起”,穿衣要“春捂秋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食和防护。

作息:早卧早起预防血管疾病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说,在起居上,应做到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穿衣:春捂秋冻提高抵抗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秋冻”不仅局限于未寒不忙添衣上,还可引申为秋季的一种养生法则。例如睡觉时不要盖得太多,以免导致出汗伤津。尤其是冷水浴,是符合“秋冻”的养生法则,可长期坚持。

饮食:“贴秋膘”和“啃秋”补充营养

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渐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最好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各种各样的肉,如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

除了“贴秋膘”,我国民间还流行“啃秋”。城市里的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的那一刻吃西瓜或香瓜,据说可以防止腹泻。在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防护:暑气难消小心“秋老虎”发威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纬度、海拔跨度都很大,这就决定了各地不可能同时进入凉爽的秋季。由于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因此,民间有“秋老虎”之说。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

气象专家提醒说,“秋后一伏热死人”,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依然很高,尤其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天气依然酷热,暑气难消。为了预防中暑,天文和气象专家建议大家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出门时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仁丹等防暑药品。

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道理


有一种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药方。”也有说法说冬吃萝卜赛人参,那为什么冬天一定要吃萝卜呢?这白白胖胖的大萝卜在这个季节吃对我们的身体又有什么好处呢

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师于仁文: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为什么要冬天吃萝卜夏天才吃姜呢?夏天吃姜主要是因为在夏天我们生吃的东西比较多,俗话说寒凉的东西伤脾胃,那么咱们吃一些像姜丝或者说姜糖水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也可以帮助我们胃肠的血液循环以利于食物营养素的消化和吸收。

那么冬天的时候为什么要吃萝卜呢?在冬天我们牛羊肉吃的比较多,牛羊肉都是一些温热的食材,这样反而容易让人产生内热,出现消化不良,气机郁滞现象。萝卜是寒性的可以做到寒热均衡,如果我们适量地吃一些清凉的萝卜,不仅可以消散内热,还有下气宽中,消积导滞等作用,所以在吃这些食物的时候适当的增加一些萝卜作为我们膳食的选择。

再有萝卜里面含有一些比较奇特的营养素,它对我们身体也有很多的帮助。

萝卜里面含有一种非常奇特的物质,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血脂降低血压。它就是萝卜中的葡萄糖异硫氰酸盐,我们适当的摄入这种物质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前提是萝卜不要加热时间过长,否则里面的一些有效物质,比如说维生素C及一些芥子苷还有葡萄糖异硫氰酸盐就会损失过多,所以适当地烹调可以让你获得非常完美的营养。


夏令养生三术


中医养生理论中提到,夏季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心慌头晕、胸闷气短、眼花耳鸣、手脚麻木等症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信号,若不重视,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夏季养生,应注重防三高、护血管、养心脑。

防三高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是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血糖,防三高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降血压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通过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弱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来降低血压。国外研究发现,人体内-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1%,平均动脉压下降5毫米汞柱。
调血脂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刺激胆固醇及其代谢物以皮脂形式分泌排出,在不增加肝脏胆固醇累积的情况下调节血脂。
降血糖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促进胰岛素分泌,对高血糖有改善作用。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2012年糖尿病带来的生活习惯改变》报告指出,糖尿病患者应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食物。
美藤果中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高达92%,是世界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植物之一,且-3、-6、-9不饱和脂肪酸的天然比例更适合人体吸收,被称为长寿果王,是理想的植物膳食营养补充来源。

护血管
夏季水分蒸发加速,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杂质易沉积,致使血管变硬变窄,血液循环减慢,心脑血氧供应不足,易引发心绞痛、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研究发现,补充系列不饱和脂肪酸是保护血管的理想措施。-3(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形成,防止脂质沉积,避免血管狭窄堵塞。-6(Omega-6)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和吸收,降低血管病的发生率,被称为血管清道夫。-9(Omega-9)不饱和脂肪酸能保护细胞免遭自由基的破坏,保护血管壁。

养心脑
夏季温度高,新陈代谢快,心脑负担加重,给心脑补充营养是夏季养生不可或缺的一环。DHA(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是大脑的重要营养物质,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元素,是大脑、视网膜及心肌细胞的重要构成成分,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
美藤果被印第安土著居民食用已有3 000年的历史,曾两度获得巴黎世界博览会金奖,被称为植物脑黄金,是理想的天然植物DHA补充来源。2006年,作为重点研究项目,中科院特别将美藤果从秘鲁引进,经海南、广西、云南三地试种,仅在西双版纳种植成功。

春分饮食习俗暗藏养生大道理


在春季里除了可以郊游、爬山之外,有趣的一件事就是在春分时节立蛋,立蛋虽然是中国的习俗但是已经变为全世界的游戏。春分是一个分隔符,是90天春季的一个中分点,而这只是对于北半球而言是春分,这一天却是南半球的秋分。

在春分这一天我国各地有不同的饮食习俗,其实这些饮食习俗暗藏着很多养生的道理。今天,我们就一同来了解春分饮食习俗,以及吃这些食物对人体的影响。

一、吃春菜

春分吃春菜属于岭南风俗,所谓岭南指的是我国南方五岭之南,也就是现在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一代。

所谓的春菜指的是野生苋菜,其和人工培育出来的苋菜相比较而言,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有所差别,所以野生苋菜的口感更好。

苋菜的茎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而其根、果实甚至是全草都可以入药,具有明目、利尿、通便和去寒热的功效。

苋菜在中医看来属于一味中药,在春季食用能够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和治疗拉肚子,对于春燥引起的上火、口舌生疮和脾胃不适具有调理作用。

而从苋菜富含的营养元素来看,其中含有容易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K等物质。

另外,苋菜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减肥、防便秘和促进排毒,有长寿菜的美称。

二、吃萝卜

在江苏一带还有春分吃萝卜的说法,萝卜可以是生吃、包包子、做春卷等。

春分之所以提倡吃萝卜,是因为萝卜性味甘、凉、辛,入肺、胃经,能够做到消食、化痰、通气和解毒。

另外,萝卜中木质素能够提高人体巨噬细胞的活力,起到抗癌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而其中含有的维生素C既可以抗氧化,延缓衰老又可以美白,增强血管韧性。

春季人体容易出咳嗽、咽干、便秘和皮肤黝暗等问题。食用萝卜,一方面萝卜能够清热生津,降低春燥对身体的影响,另一方面,萝卜中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还可以改善便秘和皮肤问题。

而且春季是病毒肆意的季节,吃萝卜可以提高人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小雪节气养生有术


11月22日是我国传统节气小雪,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小雪节气,在养生方面都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您整理了多方面的注意事项:

小雪节气养生概述

农历:十月(小)初六

风俗:因气温急剧下降而开始降雨,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时已呈初冬景象。谚云: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小雪雪漫天,来年必丰产。果园清得净,来年无病虫。小雪过后是加工腊肉的最佳时期。

起居: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所以应调节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经常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多晒太阳,多听音乐。清代医学家吴尚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

我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另外,起居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的发生。

饮食: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结,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

适宜吃降血脂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这个季节宜吃温补性食物和益肾食品。温补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狗肉、鹿茸等;益肾食品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另外,要多吃炖食和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等。

小雪节气之养生

廿四节气的小雪,它是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时开始。它是寒冷开始的标志,一般在中原地区已开始下雪了,而在我们南方地区则已是明显的深秋时分,秋风瑟瑟、秋雨阵阵了。

小雪,望文生义,表示降雪开始的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民间曾有:十月立冬小雪涨,斗指己,斯时天已积阴,寒未深而雪未大,故名小雪。这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到了北风吹,雪花飘的隆冬,此时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初雪,虽雪量有限,但还是提示我们到了御寒保暖的季节。

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朋友更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这个节气里我要着重和患有抑郁症的朋友们讲讲如何在光照少的日子里学会调养自己。这样的气温下佐餐靓汤宜用莲藕煲鲤鱼,它有滋补气血、滋阴补肾之功效。

秋日是莲藕收成的季节,现代营养学认为莲藕是含铁量较高,且又含大量的维生素C和纤维的食物,故对糖尿病等一切体虚之人颇为适宜。秋日也是鲤鱼最肥美之时,故莲藕煲鲤鱼是深秋时养生汤品之一。

材料:莲藕500克、鲤鱼1条(约400~500克)、生姜3片。

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千般灾难,不越三条也就是说,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不外乎三种:即内因(七情过激所伤)、外因(六淫侵袭所伤)、不内外因(房室、金刀、跌扑损伤、中毒)。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了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的变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出现七情变化,这种变化是对客观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属正常的精神活动,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情况下并不会致病。

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下,才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使脏腑气血功能发生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正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人的精神状态反映和体现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而精神心理活动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可以说是产生精神疾病的关键。

因此,中医认为精神活动与抑郁症的关系十分密切,把抑郁症的病因归结为七情所致不无道理,那么调神养生对患有抑郁症的朋友就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养生学的道理术法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