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养生

2019-10-30

夏季养生--腹泻慎防乱用药

夏季腹泻的预防养生保健。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有没有更好的四季养生方法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夏季养生--腹泻慎防乱用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夏天,人们往往喜欢吃一些生冷食品,还有人常把剩饭菜加热后吃,这往往导致腹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发生。这是由沙门氏菌和葡萄球菌引起的。呕吐和腹泻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机能,借此将病菌和毒素排出体外。轻者口服一些收敛药物,吐完泻完也就日渐痊愈。因此,一些家庭往往凭着一些保健常识使用一些常备的非处方或处方药物。其实,腹泻重者需要用抗生素类药物甚至需要住院进行治疗,家庭用药治腹泻往往会有一些错误认识:

1.腹泻就用止泻药: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许多肠道传染病发病初期多有程度不同的腹泻,排泄物能将体内的致病菌与细菌产生的毒素排出体外,可减少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当然,如果腹泻次数频繁、持续时间过长,出现了脱水症状,就应该在应用抗生素和纠正脱水的前提下,酌情使用止泻剂。不要一腹泻就吃黄连素,与细菌无关的腹泻,黄连素毫无作用。虽然服药后常常症状缓解,但一般与用药无关。

2.随便使用抗生素:这种做法不妥。因肠道传染病多由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等引起,故在用抗生素时,最好先做大便细菌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再选用对细菌最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强烈提醒: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抗生素,激素。现在咱们使用严重超标!

3.擅自使用止痛剂:有些患者习惯用解痉剂如阿托品、颠茄片等止痛剂,殊不知这做法非常不安全,尤其是患有青光眼的老年人,可使青光眼进一步恶化。对轻度腹痛者可热敷腹部;对腹痛较剧者,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止痛剂。

4.稍有好转就停药:不少肠道传染病患者常以症状为服药依据,即腹泻重时就多服,腹泻轻时就少服,稍有好转就停药。这很容易造成复发,严重者转为慢性腹泻,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症状全部消失后,继续用药两三天,有条件者应做大便细菌培养,待转为阴性后方可停药。

5.急于更换药物:有些肠道传染病患者用药一两天不见好转,就急于更换别的药物。其实任何药物治疗都需要一个疗程,至少3―5天,随便换药,会适得其反。

因此,发生腹泻最好去看医生,按照医嘱用药,以避免陷入用药误区,延误治病的良机。

特别提醒:人们在小儿患腹泻时,常常让小儿忌油。这种做法只适用于急性肠道炎症,一般不得超过3天。

有些小儿容易腹泻,尤其是渗出性体质的孩子,腹泻可持续很长时间,不应当长期忌油。如长期忌油,可使小儿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引起消瘦,还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久之,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忌油还可造成腹泻,易发生在6个月至3岁小儿,称“学步婴儿腹泻”或慢性非特异性腹泻。此与小肠粘膜上酶的活性增强有关。如酰甘酸环化酶使前列腺素增加,促使胃肠蠕动加快,造成腹泻。这种腹泻可用植物油治疗,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可抑制这一过程。婴儿长期腹泻吃些植物油有益无害。乳母严格忌油可使婴儿腹泻,所以也不要忌油。

延伸阅读

秋季咳嗽切记别乱用药



秋意渐浓,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一些“老病”又找上门来。最近,广州市内多家医院的咳嗽、气喘患者都有所增加。医生指出,秋季上呼吸道感染多发、哮喘高发,随着气候逐渐变冷,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也会进入高发期,这类疾病往往有反复发作、病史长的特点。

该如何治疗秋咳呢

医生提醒,即使在药店自选药物治疗秋咳,也要根据病因挑选中成药。

“咳嗽在中医上可分为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燥热咳嗽和痰湿咳嗽等,因此在选用中成药时,因药性不同,也有寒、热、温、凉之分,必须对症服用。如果是风寒咳嗽,用了凉药,就像‘雪上加霜’,往往会用药无效或拖延病情。如果是风热咳嗽,用了热药,则会‘火上浇油’,往往会加重病症。”医生说。

你是哪种类型的咳嗽呢

1.风寒咳嗽
如果咳嗽有痰,痰色白或很清稀、或有泡沫、量多,人感觉怕风、怕冷,多是风寒引起的寒性咳嗽。寒性咳嗽要选用宣肺、散寒、化痰、止咳的中成药,如橘红痰咳煎膏、蛇胆陈皮口服液等。

2.风热咳嗽
如果咳嗽伴痰黏稠、咯不畅、痰色偏黄或喉咙疼、口干,属于热性咳嗽。热性咳嗽应选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中成药,像急支糖浆、十味龙胆花颗粒等。

3.燥热咳嗽
若秋天燥咳无痰、咽喉干燥,可选用川贝枇杷膏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药。

4.痰湿咳嗽
痰湿咳嗽以体弱老人居多,其特点是咳声重浊,痰多而黏腻、呈灰白色,进食甘甜油腻食物后加重,伴有胸闷、食少、体倦、大便稀等症状,宜用理肺健脾、宁嗽祛痰药,如陈夏六君汤、二陈丸等。多痰哮喘者不要服用生冷食物。

对于气候以及食物过敏引起的咳嗽,医生建议市民选用一些健脾补肾、提高免疫功能的中成药,如黄芪颗粒等。

几款有助于清除燥咳的食疗方子

1.杏仁炖雪梨
取甜杏仁15克,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净去皮切片,同放碗内,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置锅内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早晚各一次,连服3~5天。

2.川贝炖雪梨
取雪梨1只洗净,横断切开,去核后放入川贝末6克,然后将两瓣并拢,用牙签固定,放入碗中加冰糖20克,放水适量,隔水炖煮30分钟即可,吃梨喝汤,每日一次,连服3~5日。

3.川贝母冰糖汁
川贝母5克研末,冰糖20克同放碗内,加水150毫升,隔水炖煮20分钟即可,早晚各一次,连服3~5次。
.

夏季用药四忌


[导语]第一,忌过度服用发汗药。夏季人体本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可能导致休克等危重症状。第二,忌过度服用温热药。温热药用来治疗寒证,夏季大量服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

第一,忌过度服用发汗药。夏季人体本易出汗,此时再服大量发汗药,势必大汗淋漓,可能导致休克等危重症状。

第二,忌过度服用温热药。温热药用来治疗寒证,夏季大量服用常会出现发热、出血、疮疡等病变。即使必须使用,也只能减少剂量,缩短疗程。

第三,忌过度服用滋补药。夏季滋补药不易吸收,只有消化功能完善的人才能使用,否则会出现腹胀、不思饮食等现象。

第四,忌采用发疱等外治法治疗时用药。通过外敷药物引起发疱等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是中医治疗法之一。但是,夏季人体汗多,体表细菌繁殖快,易破损引起皮肤感染,所以忌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

寒冬养生 慎防精神感冒侵扰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纷纷添衣御寒,但常常忽视一点,因为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大幅减少,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容易压抑各种情绪,长时间累积会产生包括抑郁症等“精神感冒”,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这种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无精打采、失眠多梦等症状。

冬天来了,气温下降了。在寒冷的冬季,人们纷纷添衣御寒,但常常忽视一点,因为天气寒冷,户外活动大幅减少,大部分时间呆在室内,容易压抑各种情绪,长时间累积会产生包括抑郁症等“精神感冒”,影响正常的工作和休息。

冬季是抑郁症的多发季节,这种症状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无精打采、失眠多梦等症状。另外,冬季的低温、干燥天气,对一些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哮喘)还有不利影响,患有这些疾病的人,在阴冷的冬季,常常会有一种凄凉的感觉,担心病情会越来越重,因而情绪低落。一些老年病患者还常常在心理上就把冬季视为一个“坎”,总怕自己过不了冬天,从而产生一些消极情绪,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尤为普遍。

事实上,这些症状是可以消除的,关键是解决好心理问题。如加强体育锻炼、外出活动、登山等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注意饮食营养,多吃一些高热量的肉类,多喝绿茶、咖啡等饮料;在北方地区,白天适当多晒太阳,晚上适当增加照明的亮度。

秋季腹泻与夏季腹泻的区别


夏秋季节是腹泻的高发期,夏季是以细菌引起的腹泻为主。由于天气热、湿度大,适合于一些细菌生长,人们吃生冷食物较多,容易引起腹泻。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感染常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一般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腹泻,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呕吐,有的还有咳嗽,腹泻每日10余次不等,发热和呕吐持续约2天,但腹泻可持续约3~5天,或一周,少数可达二周,大便为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呈黄绿色或乳白色,可有少量粘液,无脓血,无腥臭味。秋季腹泻严重时可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

秋季腹泻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所以服用抗生素有害无益。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病毒、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同时辅以肠黏膜保护剂治疗。

病程中,家长应做好饮食喂养和口服补液。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水应该耐心,少量多次地喂,积少成多,逐渐就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对口服补液不耐受,或腹泻程度加重,就应该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

防治原则应重视饮用水卫生,做到勤洗手,并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2020夏季中暑用药原则


1、预防中暑要出行带好防晒工具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时至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做好防晒措施。室外活动要避免阳光直射头部,避免皮肤直接吸收辐射热,带好帽子、衣着宽松。

2、预防中暑要准备防暑降温药品

此外,在炎热的2020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3、2020夏季养生注意事项

晚睡早起中午打个盹。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保健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应保证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让一下午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早、晚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又能补养身体。在蔬果方面,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吃;体质虚寒的人最好少吃香蕉、雪梨、西瓜、柿子等寒凉类水果。除了饮食清淡,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如何预防运动中暑

在高温和高温度天气运动比较容易发生中暑。其主要症状为无力、头昏眼花、面色苍白,严重者浑身出汗,体温较高,甚至昏倒。

救治措施是:揉捏人中穴,进行降温,补充水分和盐分,可使其恢复神志。如施行以上措施不见效,属重度中暑,应马上送医院诊治。

预防运动时中暑可采取以下措施:

有些人对高温天气极不适应,容易产生敏感并产生有关症状,这些人切忌在高温环境中参加户外运动。这些人包括肥胖者、年老体弱者、体能状态不佳者。

正午及以后的两个小时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运动应避开这一时段。

注意补充水分,同时补充淡盐水。

身体不适最好马上停止运动。

忌大量饮水。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2020夏季中医养生方法有哪些

解暑不当反倒中暑,中医会把中暑问题分为“阳暑”和“阴暑”,阳暑问题,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出现的中暑现象,而阴暑问题,则是引致大部分中暑现象的原因,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通常是都市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

宜吃消暑瓜类,对于夏日季节消暑最佳食材,当数瓜类最适宜了,例如冬瓜、笋瓜等,配合中药材如白扁豆 、扁豆花,不但能袪湿解暑,更能补脾开胃以消暑热。其中味甘性寒的冬瓜,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之效。如在暑热或感冒期间进食冬瓜,可带来解热治疗的作用。由于冬瓜性偏凉,属虚寒人士者,应尽量避免进食。

不宜吃燥热食物,在夏天一定不能吃太多太热的食物,例如羊肉。体质弱少吃寒凉食物,绿豆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止渴健胃的功效。从食疗的角度来说,食物的温热、寒凉等天然属性要与摄食者的体质状态保持一致,才能起到保健作用。

夏季养生--腹泻慎防乱用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