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养生

2019-10-30

初春养生注意保暖调身心

小雪养生保暖。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如何进行四季养生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初春养生注意保暖调身心》,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一年之计在于春,初春对于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应该为自己的身体打好底子,迎接全年的挑战。春季怎样养生才能达到防病健身之目的呢?专家表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阳气升发,养生应该以养肝为主。

养肝调畅情志疏理气机

肝脏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大连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原所贤介绍,春季养肝得法,将为整年的健康安寿奠定良好基础。

原医师介绍,情志养生是养生的重中之重,肝在情绪主怒,因此生气发怒易导致肝脏气血淤滞不畅而成疾。心情舒畅乐观才会使人健康,因此在初春时节,应注意调控情绪,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通畅,让今年有一个好的开头,并顺势保持下去。

防病注意保暖及时诊治

春天是净化调养身体的最佳季节,也是旧病易发的季节。此时气候由寒转暖,万物复苏,病毒、细菌同时活跃起来,一些传染病也在悄悄地开始传播。这一时期气候干燥、风多雨少的气候特点,使人体鼻黏膜过于干燥,鼻腔内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出血,直接影响机体的抗病能力,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春季保养中需要预防疾病和慢性疾病如支气管炎、咽炎、肺炎、哮喘、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流感和感冒的发生。原医师介绍,三月,由于春季刚到,气温容易出现异常反复,稍不注意就会患上感冒影响到自己的健康。一旦患上感冒应及时就医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肺炎、支气管炎等,甚至发生病毒性心肌炎,所以切不可轻视流感。平时应注重根据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也可通过饮食和锻炼的调养增强免疫力,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解困生活规律升发阳气

俗话说,春困秋乏,春天很多人都会感到恹恹的,提不起精神。春困虽不是病,但也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如对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工作繁忙的白领、需精力集中的司机等。

原医师介绍,春困是自然气候、气温回升而产生的一种暂时生理现象,可通过自身调节减轻春困。起居方面要注意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晚上11点前应做好休息的准备,足够的睡眠有助消除疲劳。一般情况下,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不宜过多,也不易减少。

调养饮食少酸加强锻炼

“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天来临要注意多食碱性食物,中和体内酸性产物,消除疲劳。不可多食寒凉、油腻、黏滞的食品,更不可过多饮酒。最好每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小白菜、油菜、柿子椒、西红柿、胡萝卜、卷心菜、菜花、柑橘、苹果等。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含钾的食物,如鱼、肉、鸡、低脂奶制品、豆类、海带、紫菜、瓜子等。另外,香葱、香菜、花生这些很香的食物,很适合迎春的时候吃的,因为它们都可以促进阳气生发,适应春天的自然规律。

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时节,应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适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如清晨信步慢行、做操、跑步、打太极拳对于振奋精神十分有益。

相关知识

冬季养生诀窍 保暖饮食 滋补身心


冬季即将来临,不少人都会有口干鼻燥等不适症状,冬季饮食养生还是最注重润肺,今天介绍冬季饮食的养生方法,冬季合理调整饮食,保证人体的营养充足。

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较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人的食欲也会大增,为了满足人体营养所需,必须保证一日三餐的合理营养搭配。

冬季人体处于寒冷状态,对热能的需求增加,因此冬季应多食脂肪性的食物,脂肪性食物有抗旱耐冻的功效。

冬季的健康饮食是保证食物的多样化,多食可增加热量的食物,例如动物肝脏、肉类,另外也得保证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多补充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冬季应多吃热量高的食物,但过于燥热的食物不能多吃,例如葱这类的刺激性食物,冬季也不能多吃生冷的食物,以免伤脾胃。

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提倡早晨喝完粥,以温补身体,若在粥中加入红枣、赤豆等佐料会使人感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

冬季晚餐后可喝一小口酒,具有养阴健脾的功效,其次多吃核桃、板栗等养生食物,对身体也有一定的滋补功效。

冬季虽然很少排汗排尿,但也应保证大脑和身体对水分的需求,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每天还是要保证2000毫升的水。

冬季不少人都会有手脚冰冷之感,怕冷与身体缺钙、缺矿物质有一定的关系,严重会影响心肌、血管的伸缩性,因此,冬季不妨奶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

春季养生 注意保暖别受凉


春季养生讲究“春捂”,也就是当气候从冬季进入春季时,应该注意保暖,不要受凉,如果过早地减去棉毛衣服,寒气就会乘虚而入,伤及人的阳气,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就会缠身难愈。

那么,“春捂”应该注意什么?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减少衣服不要急

春季气温回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常常不能准确预测气温变化,再加上气温可能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更容易导致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发生,甚至使原本身体的疾病更加严重。

因此,春季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脱掉厚衣服。外出时可以随身携带一件外套,以防早晚突然降温。

“倒春寒”别小看

春季是常见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等过敏性疾病,一遇到气温突变,或者粉尘飞扬,症状就会出现;再加上“倒春寒”,往往让身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不可小视,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初春不仅要保暖防病还要多运动


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养生和保健非常的关注了哦,当然了,养生和保健的工作做好了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的有帮助的了,春季已经到了,我们在春季的时候养生和保健要注意哪些呢?其实我们在春季的时候,一定要多运动的哦,运动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运动养护

春季,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

保暖防病

春天,虽然天气有了明显的转暖了,但是我们初春时节还是非常的冷的了,并且初春时节有很严重的倒春寒的现象了哦,我们一定要做好我们的保暖的工作了哦,千万不要因为天气的不断的不化导致我们人体的感冒和发烧的哦,尤其是我们老年人,初春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预防疾病的准备的哦。

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用棉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春天百花争艳,花粉随风飞扬,过敏性哮喘患者最容易发病。其预防方法是:坚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讲究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运动对于我们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了,我们在生活中多进行锻炼,能够帮助我们身体的强健的哦,并且还能够帮助我们拥有美好的心情的了哦,当然了,适当的运动还能帮助我们缓解生活的压力的哦,但是我们在初春时节一定要做好保暖和防病的工作的哦,初春时节倒春寒是非常的严重的了。


冬季养生要注意给身体保暖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有资料表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温度为1℃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量的1/3,4℃时为1/2,-15℃时高达3/4。可见,为了减少体热的散失,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正如俗话所说: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否则,头部暴露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嘴歪、胃肠病复发,甚至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常发生。


背暖
背部是人体防寒的重要屏障。中医称背为阳,腹为阴。背是督脉经和足太阳经循行的主干线。督脉总管全身之阳经,为阳脉之海;足太阳主人身之表。两经分布在背部的众多穴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相关。如背部受凉,则风寒之邪从背部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而导致生病,或使病情加重、恶化和旧病急性发作。那些有鼻炎、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风湿病、肠胃炎、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冬季加穿贴身背心益处很大。


身暖
进入冬季,人们应随着外界气温的变化而及时加穿衣服。每天收看天气预报,注意有无寒流,关心防寒保暖,避免寒气侵入体内引发疾病。棉衣内胆宜选用份量轻、保温性强的丝绵、羽绒、羊绒、晴纶棉等材料。平时要多到室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使气血流畅,循环无阻,新陈代谢加快,躯体温暖,以提高耐寒能力适应气候转变。


脚暖
热从头散,寒从脚起。人体最先感到冷的是脚。脚对头而言属阴,故阳气偏少。脚远离心脏,又长时间下垂,血流缓慢,循环不畅,血供不足,且皮下脂肪薄,保温性能差。所以,人全身脚的温度最低。脚受凉后,不仅易生冻疮、皲裂,还会通过神经反射,酿致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功能下降,引起鼻咽部隐藏的病毒、细菌得以乘机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感冒、扁桃体炎,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肠胃病、痛经、腰腿痛等旧病急性复发。因此,冬季要保持鞋袜干燥温暖,并常换洗晒。还要少坐多走,促进血流通畅,临睡前用温热水浴脚后再按摩脚掌心10分钟,以增强养生保健功效。


室暖
冬季里,居室需要采用取暖设备,使室温保持在15℃以上,因为室温如果过低,则人体尤其是老年人易受寒气侵袭,导致引发呼吸系统和心脑血管系统病患,产生严重后果。


食暖
冬季寒气当令,饮食宜温暖,忌寒凉。应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如牛肉、羊肉、狗肉、兔肉、鸡肉、牛奶、鸡蛋等,但不可多吃熏烤煎及辛辣物品,火锅也不可多吃。要喝淡红茶,适量喝点红葡萄酒。不喝冷饮料,以免伤害脾胃消化功能,或引起肠胃病复发。

冬季注意身体保暖的同时要注意情绪保暖


一、天气寒冷要注意身体保暖:

寒冬,每当气温骤降时,许多器质性疾病患者会大大增加,诸如流行感冒的迅速传播;慢性气管炎和肺心病患者的症状加重;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患者病情加重;肝硬化所致的食道静脉出血的发生;高血压病人因血压升高,诱发心肌梗塞和中风,甚至发生“猝死”等。

天气寒冷导致以上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由于气温的降低和气压的升高,可导致交戌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反馈性地引起毛细血管的舒缩反射,毛细血管的阻力加大。这对于循环系统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等都是极为不利的。

气候寒冷可使血液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如血沉加快、血凝时间缩短、血液粘性增大等等。这些都是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帮患主肌梗塞和冠心动脉硬化者的死亡率在冬季较高。

寒冷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这与脑溢血和中风的发作等关系甚大。

严寒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机能失调,可引起免疫反应的异常,如免疫球蛋白A减少,自体免疫反应增强等,常诱发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患。

寒冷的刺激可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这与溃疡病的发病有重要关系;胃的迷走神经反射可使胃酸分泌过多,同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胃及十考指肠粘膜血管痉挛,使其抗酸能力大大减弱,促使胃及十二指肠粘膜受酸性消化液的浸蚀而形成溃疡。

天寒使得随皮肤出汗排出的代谢废少,因而加重了肾脏的负担,尿毒症等泌尿系统疾患发生死亡者多出现于冬季。

因此,体质较弱和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应重视冬季,以利平安过冬。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治疗有关疾病,注重心理保健,科学安排衣食住行,亦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一些补药。

二、天气寒冷要注意情绪保暖;

医学专家研究发现,气候对人类心理、生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日前,从北京市各大医院心理科传来消息,入秋后,各医院抑郁症的门诊量显著增加。心理学家认为,这与气温不定、花木凋零、草枯叶落,使一些人心中产生凄凉、苦闷、垂暮之感有关。

抑郁症好发于秋冬季

时下正是抑郁症的高发期,这个时期高发的抑郁症在临床上称为“冬季抑郁症”。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许天红说,冬季抑郁症是指有一些人一到冬季,情绪就变得易怒、忧郁、易疲劳,精力衰退,注意力分散等。

造成冬季抑郁症的原因是冬季阳光照射少,人体的生物钟不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出现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据近年来国外研究发现,人大脑里腺体松果体对阳光十分敏感,当太阳光强烈时,松果体受到阳光的抑制,分泌出的激素少。反之,当阳光强度降低时,松果体兴奋,分泌出的激素就多。而这种激素有调节人体内其他激素含量的“本领”。当它分泌多时,人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在血中的浓度降低,这两种能唤起细胞兴奋的激素减少,使得细胞兴奋性降低,变得不活跃,人就会处于抑制状态,情绪低沉,总感觉疲惫。

依据冬季的气候特点,比如:天亮得晚黑得早、风大、人们的表情比其他三个季节都严肃等都是导致抑郁的暗示。因此,一到冬天,抑郁症患者就呈现季节性增长趋势。

坐班族易患冬季抑郁症

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尤其是体质较弱或极少参加体育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产生冬季抑郁症,许天红讲。医学研究也发现,冬季抑郁症通常起病于成年期,平均起病年龄是23岁,女性是男性的4倍。

许天红告诉记者,仅他一个人一个月就接待了上百名冬季抑郁症患者,最多一天就看过二十多人。患者以青年为主,主要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人群。

他发现,在这些患者中,有些人仅仅是轻微的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轻度心情不佳、忧伤到悲观、绝望,认为生活没有意思,高兴不起来。出现焦虑症状,导致食欲、睡眠等生活能力下降。同时还会出现精力缺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运动迟滞。但是,轻微的情绪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宣泄或加以疏导的话,就会积郁成疾,很可能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

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办法

对付冬季抑郁症,许天红建议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加强日照和光照,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照射一定量的太阳光或明亮的人工光线,可以减少冬季抑郁症病人的自杀念头。当阴雨天或早晚无阳光时,尽量打开家中或办公室中的全部照明装置,使屋内光明敞亮。人在这种光线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活动,可调动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感。

其次,当冬季出现阴天、雪天之时,人们应增加糖类摄入,以提高血糖水平、增加活力、减轻忧郁,但糖尿病患者除外。

再有,此时人们可以适当服用复合维生素B类、谷维素等可调节精神情绪。此外,咖啡、浓茶等有一定的提神作用,能减轻或消除忧郁现象。

最后,在工作之余,到室外空气清新、场地宽敞的地方散步、跑步、练太极拳、跳健身舞等,都能调动情绪、缓解抑郁状态。

初春养生注意保暖调身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