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冬季中医养生运动调养 > 导航 > 中医养生的综合调养方法

中医养生的综合调养方法

2019-10-30

中医防春寒注意综合调养

冬季中医养生运动调养。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养生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关注的话题,养生除带给我们好的身体,更有心灵的健康。如何避开有关四季养生的认识误区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医防春寒注意综合调养”,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过度的时期,虽然万物生发,但是气候变化多端,尤其是初春,冬天的寒气暂未散去,如果没有注意保暖,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所以这一时期尤应注意防春寒。

春季万物生发

皮肤腠理疏松易患病

春天人体阳气升发,皮肤疏松,而突降春寒又致皮肤迅速密闭,忽开忽闭,体内调节功能一时难以转变,遂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或触及宿病发作。据最新的医学资料显示,早春为一年中心肌梗塞的高峰发作期之一,这是春寒刺激心肌耗氧缺血指数上升,而造成冠心病负荷加重的缘故。同时,又因冷空气使外表皮肤血管收缩,引起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升高,往往引起脑血管痉挛而发生中风。 所以,适度春捂是保养人体阳气的科学方法。

饮食应注意调养阳气

抵抗春寒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阳气,已达到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们应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阳气以保持身体的健康。中药淮山营养丰富,尤宜春季食用,以它配圆肉炖兔肉,一则能健脾益气,可防春日肝气旺伤脾;二则能补肾益精,可增强人体抵抗力。

初春保健饮食——淮山圆肉炖兔肉

材料:淮山50克、圆肉15克(中药店有售),兔肉40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别洗净。药材稍浸泡;兔肉置沸水中稍滚片刻 ,再洗净(即“飞水”),切块;猪瘦肉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3~4人量。

相关知识

雨水节气养脾胃 初春养生防春寒


雨水节气调养脾胃最重要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应该着重强调雨水节气“调养脾胃”的重要性。因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在五行与五脏的关系中,五行中的土对应于五脏中的脾)《图书编·脏气脏德》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基础。

春天之肝木何以与脾土相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五行相生相克关系传变中,木旺乘土,即肝木过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说由于肝木疏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若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两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难经》称为“逆传”即肝病传脾。所以,春季养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阳气生发的特点,扶助阳气,又要避免伤及脾胃。

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有益气化生营血之功。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营卫、气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又是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而人身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则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的观点。在他的《脾胃论》中:“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并指出:“内伤脾胃,百病丛生”。说明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义总论》说:“夫善养生者养其内,不善养生者养其外。养外者实外,以充快、悦泽、贪欲、姿情为务,殊不知外实则内虚也。善养内者,使脏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饮食常适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饮食调节、药物调养和起居劳逸调摄。

饮食调节:春季气候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唐代养生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春季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黄粥,以补肾。”(鲜地黄150克,捣汁备用,粳米50克洗净,冰糖适量,同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成粥后,将鲜地黄汁倒入粥内,文火煮20分钟即好。)二曰防风粥,用以祛四肢之风。取防风一份,煎汤去汁煮粥。三曰紫苏粥,取紫苏一份,炒至微黄,略有香气时,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杂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药物调养:要考虑脾胃升降生化机能,用升发阳气之法,调补脾胃。

精神调摄:“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因此在精神调摄方面要静心寡欲、不妄作劳,以养元气。

起居劳逸调摄: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初春养生:暖冬过后须预防春寒病

暖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专家提醒人们,在暖冬过后要提防春寒病的发生。气象医学家指出,暖冬气候使得大地水分蒸发快,气候变得异常干燥,容易使人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发涩、皮肤干燥和发痒等症状。干燥的气候还会大大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暖冬过后,必定会有一段时间的春寒。冷暖气流交汇,使得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 猩红热、感冒等疾病。

为此,专家提醒,要预防春寒病的发生,体质虚弱者和免疫力低下的人在冬去春来之时,不要急于脱掉冬装,应多捂一段时间,以缓慢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适应新的气候条件;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居室内应及时除尘通风,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适当做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雨水时节的饮食疗方

雨水时节空气湿润,又不燥热,正是养生的好时机。雨水后天气转暖,然而又风多物燥,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可多食红枣、淮山、莲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此节气时北方食疗以粥为好,如莲子粥、淮山粥、红枣粥等;而南方特别是珠三角一带的食疗多以汤为好,如猴头菇煲鲜鸡汤、云苓淮山煲瘦猪肉汤、菠菜滚牛肉片汤、淮山北芪猪横脷汤等;也宜气温湿冷时以炖汤养脾胃,如冬虫夏草炖水鸭、眉豆花生炖鸡脚、杞子淮山炖猪月展肉等。中药材调养时要考虑脾胃功能的特点,如用生发阳气之法来调补脾胃,可选用西洋参、沙参、决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时节,人体的肝阳、肝火、肝风会随着春季的阳气升发而上升,所以更应特别注意肝气的疏泄条达。自然界一派生机,特别是南方万物欣欣向荣。养生者亦须振奋精神、勃发朝气,志蓄于心,身有所务。

下面介绍几款简单易得的饮食疗方:

(1)仙人粥

配方:制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枣3~5枚.红糖

做法:将制首乌煎取浓汁,去渣,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粥将成时,放入红糖或冰糖少许以调味,再煮一会儿,沸即可。

此粥有补气血,益肝肾之功效。通用于肝肾亏损,发须早白,血虚头昏耳鸣,腰膝软弱,大便于结,以及高血脂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痫,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病症。

(2)银耳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3)菊槐绿茶饮

洁净的菊花、槐花、绿茶各5克,放入瓷杯。用滚开水冲泡,加盖后浸泡10分钟,不时代茶饮用。可清热去火。

入秋养生金律:补水 防燥 调养


天气虽已入秋,但盛夏的高温并未完全退去,需要当心“秋老虎”的余威袭来。健康专家表示,此时正处于夏秋交替阶段,市民不但要继续防暑,更要注意补水、防燥和调养。

关键词1 ——补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严苏纯博士表示,办公室白领一族经常“喝错水”,盛夏天气酷热难耐,许多白领经常过多或过量得摄入珍珠奶茶和碳酸饮料,甚至每日饮用饮料来代替水,这种做法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哪些补水方式最健康呢?

A、最营养直接的补水方法:自制粥汤

夏秋交替时,最好的补水方式莫过于喝没有冰过的粥、羹、汤、浆之类的液体和半液体食品,它们既含有少量淀粉又有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少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同时,粥汤类还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在夏天保持较好的消化吸收功能,避免营养素的缺乏。室温的粥汤不会刺激肠胃造成血管收缩,稍热的粥汤还能促进排汗,比冰过的冷饮更有利于身体散热。

B、最快速便捷的补水方法:喝饮料

含咖啡因的提神饮料不宜作为补水饮料。咖啡因会增加钙的排泄,增加肾结石的危险。碳酸饮料会让皮肤的排汗量减少,不利于身体散热。加之,碳酸饮料的营养价值极低。因此,相比之下,饮料应优选低糖和无咖啡因的。高温天气下可以准备一些电解质饮料,也就是含有一些钾、钠、钙、镁元素的低糖饮料,这些饮料对补水较为有利。

C、最美味多样的补水方法:吃水果

年轻白领喜欢用水果代替正餐,而仅靠水果减肥是不可取的,身体长期缺乏蛋白质、缺少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势必造成营养匮乏,甚至引起某些疾病。还有些人喜欢用水果代替蔬菜,水果维生素含量远低于蔬菜,白菜、菠菜的维生素C含量要比苹果、桃等果品高出10倍。专家提醒,食用水果应遵循八字原则,即新鲜、时令、多种、适量。

关键词2——防燥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肝。根据中医学“燥则润之”的养生原则,可多食用一些蜂蜜、芝麻、乳品之类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作用的食物,以保护肠黏膜和肠道功能;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大有帮助;患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食物。此外,秋季也是肠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因此要特别注意卫生。体质较差的白领可以吃一些预防性的中药,如板蓝根、马齿苋等煎剂,对肠炎、痢疾的流行可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3 ——调养

在秋季养生中,离不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秋天养生一定要突出一个“养”字。夏秋之交,昼夜温差大,气温忽高忽低,往往是疾病多发的“多事之秋”。针对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饮食起居既要防暑,又要注意御寒。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中午天热的时候应减少外出,可以喝点清凉解暑的绿豆汤,遇事保持心平气和,少生闲气。

起居调养

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再吹空调、电扇,也不宜对着门窗睡,避免受到冷风侵袭,最好加条毯子或薄被。

饮食调养

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如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

运动调养

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这时做好心理调节很重要,积极参加运动是不错的方法,慢跑、散步都可以让心情开朗起来。

春季注意预防倒春寒 老年人更要小心


倒春寒是一直非常常的天气现象了,在春季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了,虽然这样的情况是很常见的了,但是我们并不能太随意了哦,在这时候是需要我们尽量预防的了,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就更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如何预防倒春寒吧。

在倒春寒期间,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会明显提高。另外,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故倒春寒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人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老年人应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口与鼻部)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特别敏感,不仅是要注意身体的保暖了,对于一般都会裸露在外的部位我们也是要注意保暖的了,否则我们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身体问题了,会让老年朋友们在到倒春寒的时候苦不堪言。

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正是万物萌芽,草长花开的好时光,也是开展体育锻炼的黄金季节。老年人清晨起床后,散步、慢跑、做操、打拳,假日里结伴踏青春游等,可以增强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

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不要过度疲劳和紧张。室内要经常保持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闲时还可养花、种草。门窗要常开,使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新鲜,这对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节制烟酒,低盐饮食。倒春寒期间,老年人应多食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加强药物治疗(指患心脏病者),这对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大有益处,这类型的食物都是可以帮助我们发热的了,可以帮助我们人体抵御低温,对于容易出现的倒春寒问题可以有效的预防。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倒春寒的情况了,可以发现倒春寒的情况是我们在春季生活中特别常见的问题了吧,因此上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些预防的方法我们就不能错过了,是可以帮助老年朋友们有效的预防倒春寒问题的哦。


冬季天冷注意防中风


天冷小心中风,中医师提醒,想要对抗血管老化、降低中风机率,必须从日常饮食做起,减少油炸及高胆固醇食物,建议适当运用活血消脂药膳,如木耳袪瘀汤,或是紫菜化瘀磨菇汤,为血管壁扫除阻碍、保持血流顺畅,就能让脑血管远离梗塞危机,缓解中风发生风险。

基本上,天气寒冷一般人自然吃得比较多,一不小心就造成血糖及血脂升高,而上班族以外食居多,饮食油腻、缺少纤维质,另肥胖族群或因为天气冷,高油炸饮食不控制,易造成暴饮暴食习惯,以及老人家不喜欢活动,让脂肪囤积导致肥胖等,都是促使中风发生的诱因。

血虚易中风 小心爆血管

以中医的角度来看,严重血虚的人容易引发中风,尤其平日水喝得少,或经常熬夜,都很容易造成血虚。

当血液浓度变高、变稠,若再加上血管硬化、失去弹性,很容易就会爆血管,或是堵塞在最细最小的脑血管中,而形成中风。

血管健康又与饮食习惯息息相关,例如吃太多油炸、高胆固醇的食物,就容易使血液凝结,或使不好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上,不但增加动脉硬化的可能,也容易引起脑血栓,或是栓塞性脑中风,千万不可小觑。

多吃碱性食物 除体内多余油脂

预防中风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着手,饮食需以低油、低脂、低盐、高纤为健康原则,尽量避免食用动物性脂肪,多吃蔬菜,也就是要多吃硷性食物,尤其是颜色愈深的绿色蔬菜,硷性愈强,去除体内多余油脂的效果也愈好。

初夏注意精神调养 要有好心情


初夏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炎热的时候了,而且这时候我们的阳气也是比较盛的,所以在这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产生各种身体问题,这是容易对大家健康造成影响的,因此在初夏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精神调节的方法才行,那么具体初夏如何调养,一起看看吧。

初夏的时候需要小心,这时候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了,这时候的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所以初夏的时候就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这样自然对我们初夏健康是有好处的,所以说大家在初夏的时候就要注意有好的心情才行。

而且初夏的时候还要注意去预防中暑才行,如果这时候我们出汗多,那么就会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补充水分,加强防护。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恢复体力,忌用冷水洗澡,尤其是大汗后,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所以初夏的时候应该小心,降暑的同时我们还要避免寒气的影响,所以在初夏的时候我们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营造平静的心境,力求“心静自然凉”,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特别可以进行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这都是不错的调节方法,大家可以试试。

初夏的时候大家要注意养成好的心情,这是初夏的时候我们养生需要小心的,在这时候我们很容易出现心情烦躁的情况,这是容易对健康造成影响的,所以在初夏的时候要学会合理方法调节,上面介绍的这些情况大家要重视,好的心情在初夏很重要。


中医防春寒注意综合调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