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春季养生宜养肝 > 导航 > 春季养生易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

春季养生宜养肝。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有没有更好的四季养生方法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

春季宜补益正气,以药养肝,清热生津。据此,可选用下列药物。

1.补肾养肝、滋阴助阳药:菟丝子、肉苁蓉、何首乌、山茱萸、女贞子、白芍、枸杞子。

2.补肺健脾、除湿药:党参、黄芪、黄精、防风、白术、薏苡仁。

3.清热生津药:板蓝根、枇杷叶、竹茹、栀子、芦根、石斛、玄参、麦冬、玉竹。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出自《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此为四时调摄的宗旨,它是根据自然界和人体阴阳消长、气机升降(气的升降出入)、五脏盛衰的不同时间的特点状态而制定的四时养生原则。正因为此句话非常重要,一些著名医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高士宗在《素问直解》里说:“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阳之气收,少阴之气藏。”此句的意思是说,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就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不断旺盛起来,不要做损害体内阳气的事;而在秋冬之时,万物敛藏,此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的收藏之势,收藏体内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脏。

而张志聪在《素问集注》里却说:“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之。”此句的解释亦很有道理,如谚语说:“夏有真寒,冬有真火”,即夏天有阳虚内寒之洞泄,而冬天不乏阴虚内热之盗汗。因为阳虚于内,故要养阳;因为阴虚于内,故要养阴,只有这样才能“从其根”。

扩展阅读

春夏养阳


中医认为,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向外走,里面的气血相对的不足了,这个时候人常常会有肝阴不足的状况。中医认为,春气与肝气相通,中医说的肝,就是把人的气血从里面向外调动的主要脏器,而春天正是气血生发的过程,所以说春气与肝气相通。

到夏天的时候,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候外面非常充盈。中医认为夏气与心气相通,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能都有这种体会,夏天天气特别热、汗出得特别多的时候,你会感到胸闷气短,这就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夏气和心气之间有一个相关性。

综上所述,按照中医学的观点,春夏两季对应肝心两个脏器,这两个脏器和春夏两季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我们中医上的养生要遵从四季变化。

春天的时候,气血从里面往外调动,那么在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注意养肝。有很多人一到春天的时候就经常半夜醒来或者睡不着觉,这是因为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归于内归到哪呢?就是归于肝。如果肝血非常充盈,阴阳调和就能睡着,如果肝血不足,阳气就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睡不着觉,即使回去了,1点到3点是肝经旺盛的时候,如果肝阴不足,肝经有热,就把阳气给顶回来了,你就醒了,到5点多钟,肺气旺了,你就又能睡着了。还有就是有些女同志在月经前后睡眠不好,这就是因为血行于下,气浮于上,且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阴不敛阳的时候就不想睡,也睡不着。我常常跟很多同志说,无论男女,春天的时候最好吃点乌鸡白凤丸。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子,起码经过了上百年的实践。这时有些男同志就问我,吃什么乌鸡白凤丸啊,那不是妇科圣药吗?男同志为什么吃啊?其实不是,因为女同志是以肝为先天,以血为主,所以乌鸡白凤丸更多的是使用在女同志的身上。可是男同志在春天的时候,由于你的气血向外走了,这正是肝血不足的时候,你每天早上吃上一粒乌鸡白凤丸,就会觉得身上一点都不疲劳了,春困的感觉就没有了。

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气血都到外面来了,这时也要特别注意。我的建议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同志,应该吃一点生脉饮,因为夏天你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多汗这样的症状。那么在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可以喝一点生脉饮。这是唐代中医大家孙思邈创造的方剂,是治疗暑热非常有效的方子。生脉饮里面只有三味药: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是补气的,五味子是收敛心气的,让你别出那么多汗,麦冬有清肺热的作用。所以,夏天的时候用一点生脉饮,就有助于人们心气的滋养,就可以防止你夏天出现胸闷、气短、汗多等症状。

春季如何养阳


俗话说的好春天养生,秋天养收,夏天养长,冬天养藏,四季养生依据不同的气候,因此也不一样,当春天的时候要怎么养生呢,天然养生专家介绍春季养生要养阳,可以通过饮食去调养,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怎么饮食调养升阳气。

中医养生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一定要去遵循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如果逆反自然就是自寻死路了,春季是万象更新和万物复苏的季节,生物都开始焕发光彩。人的阳气也开始生发,阴气开始渐收。这时候要讲阳气舒发出来就要养阳了。

怎么饮食调养升阳气?春天阴消阳长,因此养生的时候要多吃一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其中,时令蔬菜,这有利于提升阳气、不会伤阴,比如热性较平和的桂圆、山药、大枣、红糖、小米、茯苓、莲子、薏仁等等,食用后都能够调养扬起。春季的饮食上不要吃过多寒凉的食物,要是有喉咙疼痛上火迹象可以喝金银花茶。同时,初春饮食上不宜大补,应以助阳为主,可多吃些生姜、韭菜等。

调养升阳气的饮食推荐:

韭菜炒鸡蛋、韭菜饺子:韭菜可以壮阳,具有“止泄精,归肾壮阳,暖腰膝”的作用,初春二月的韭菜是最好的,而且韭菜温而益人,在晚上吃滋阴补阳,天然养生专家介绍韭菜还有对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有较好的功效。还能够让本来就阴虚的人去除夜间烦躁。


怎么饮食调养升阳气?天然养生专家详细的为您介绍了,相信您了解了怎么饮食调养升阳,专家说要多吃一些温补的新鲜蔬菜、水果,此外,春季养阳还要注意保暖、注意睡眠、注意心情等等,这样全方面的齐下才有利于调养身体。


秋季阳消阴长 宜养阴养肺养胃


夏热秋凉,由热到凉,为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期,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人体的阴阳消长,养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昨天下午,在福田区委会堂举行的“和顺-”名人名家中医药文化讲坛上,市中医院院长杨卓欣为市民作了以《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秋季养生有三大原则:宜养阴、宜养肺、宜养胃。

秋季阳消阴长注意养生

秋季阳消阴长,气候变化对生理上会有一些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有些人表现为贪吃贪睡、精力不济、睡眠易醒白天疲倦等;在情绪上,也容易出现抑郁等症。

秋季如何养阴?杨卓欣指出,燥为秋季的主气。燥邪伤人,易伤人体津液,出现燥象。如:口干、咽干、便干、皮肤干燥等。秋天寒凉,宜加强营养,多吃温热之物,以达“温阳则阴不穷”的目的;对于素体阴亏者来说,进食养阴滋液之品,如阿胶、龟板等;秋冬主收主藏,应审慎安排,适度为宜,以蓄养阴精,不可纵欲,耗伤阴精,导致折寿。

秋季如何养肺?杨卓欣说,肺为娇脏,主呼吸,性喜润而恶燥。当秋季空气湿度下降之时,肺首当其冲,宜被燥邪所犯,阴液易伤,轻则干咳少痰、痰粘难咯,重则肺络受伤见痰中带血。秋季的气温降低,使得素有哮喘、支气管炎病史的人易复发或加重。

秋季养肺要注意“常笑”、“勤沐浴”、“常补水”和“通便”。中医认为“忧伤肺”,笑能宣发肺气,驱除抑郁,还可加快循环,使心肺调和,有益身心健康;沐浴有利血液循环;秋季干燥,因此每天适宜饮水2000毫升;“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功能失常,便秘,则肺气壅闭,气逆不降,导致咳嗽、气喘、胸闷,可多吃玉米、芝麻、白木耳、萝卜等帮助通便。

秋季如何养胃?杨卓欣说,秋季养胃要注意:一、保暖,特别是胃部保暖;二、静养,保持情绪的舒畅,减少消化道溃疡的发生;三、运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复发,促进身心健康;四、调养,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有营养、定时定量,不宜过冷、过硬、过辣,戒烟酒。

食疗按摩预防流感

秋天也是容易感染流感的季节,那么中医预防流感有何高招呢?

杨卓欣首先开出了两道食疗方:

第一个食疗方是养阴的姜蜜茶。鲜姜是具有辛辣味道的温性食品,蜂蜜有养阴润燥的功效,二者结合,姜的辛辣有发散作用,可以帮助蜂蜜的滋润到达肌肤,而蜂蜜的甘味滋润可以改善鲜姜辛辣伤阴的作用,共同起到辛温润燥预防感冒的作用。方法:鲜姜3片、蜂蜜1汤匙,开水冲泡饮用。

第二个食疗方是润肠的蜂蜜柚子茶。肠道的润滑通畅可以强健肺的功能,从而预防感冒。蜂蜜和柚子是润肠的最佳搭档。方法:柚子维生素C含量高,蜂蜜选香味较淡的,可以突出柚子的果香味。将柚子皮薄薄地剥下(不要白瓤),切成细丝,柚子肉用搅拌机粉碎,加入清水和冰糖熬至黏稠,晾凉后加入蜂蜜,搅拌均匀就做好了。想喝时盛2—3勺,用温水冲兑。

此外,畅通经络保护身体的易感部位,也可以提升自身抗病的能力。杨卓欣传授了两种简便易行的预防流感的按摩方法:一是捏脊(强壮阳气),方法:自脊柱最下端沿正中线向上直到肩膀平行处,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交替捏,并提起脊柱正中两侧3厘米内的皮肤,从下向上移动捏提,反复3次。二是按揉穴位(强身),方法: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穴。睡前或是醒后用几分钟按揉一下,就可以很好地激发体内卫气,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提高睡眠质量四大法宝

秋季易困也易醒。秋季如何睡眠养生?杨卓欣指出,提高睡眠质量有四大法宝:

一是提倡睡子午觉。“子、午”时候是人体经气“合阴”及“合阳”的时候,有利于养阴及养阳。晚上11点以前入睡,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候休息,最能养阴,睡眠效果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觉只需在午时(11点—13点)休息30分钟即可,因为这时是“合阳”时间,阳气盛,所以工作效率最好。

二是睡前减慢呼吸节奏。睡前可以适当静坐、散步、看慢节奏的电视、听低缓的音乐等,使身体逐渐入静,静则生阴,阴盛则寐,最好能躺在床上做几分钟静气功,做到精神内守。

三是适当地补益心阴。睡前可吃一点养心阴的东西,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桂圆肉等。因为人睡觉后,心脏仍在辛苦地工作,所以适当地补益心阴将有助于健康。

四是睡前用温水泡脚。这样可以促进心肾相交,对阴阳相合有促进作用,可令睡眠达到最佳境界。

对于一些失眠的市民,杨卓欣也给出了一些建议。他说,中医讲“百病皆生于气”,克服失眠的首要一点就是心理调节。不妨写个纸条挂在墙上,提示自己:给心情放个假。同时不要过分依赖药物,长期服用易成瘾和形成耐受,且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选择中药调理、物理疗法、中医针灸等方法辨证施治,效果不错。失眠病人可以结合一些食疗方法,如每天喝小米粥以调养胃气,以清淡适量为佳。

一、抵御失眠的食疗方

小米枣仁粥

材料:小米100克,酸枣仁15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临熟时入酸枣仁末,搅匀。食用时加蜂蜜,每日用2次。

功效:本方具有补脾润燥、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等症。

二、失眠的穴位按摩方法

1、擦涌泉穴

部位:足底心,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

方法:用手小鱼际肌部摩擦,左右交替,早晚各100次。

要领:临睡前洗足后推拿或早上起床前推拿。用左手小鱼际肌部擦右足涌泉穴,右手则擦左足涌泉穴;用力宜轻,手贴足心皮肤来回摩擦,频率宜快,摩擦的距离稍长,以足心透热为佳。

2、按揉印堂穴

部位:两眉头连线的中点

方法:用中指罗纹面按揉100次。

要领:手法宜轻,带动皮下组织作顺时针方向按揉,意念集中在印堂穴,起诱导作用。局部有轻松感。

3、按揉太阳穴

部位:眉梢与目外毗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方法:用两手食指罗纹面同时按揉100次。

要领:手法宜轻柔,带动皮下组织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揉,精神放松,意念集中。

4、按揉内关穴

部位:腕横纹上2寸,桡侧腕屈肌腱、掌长肌腱之中。

方法: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左右各100次。

要领:拇指罗纹面按于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揉,手法宜深沉用力。局部有酸胀麻感。

5、按揉神门穴

部位: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端。

方法: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左右各100次。

要领:手法用力适中。局部有酸胀感。

6、以中脘穴为中心,按摩胃脘部

部位:脐上四寸,前正中线上。

方法:以中脘为中心用手掌面按摩200次。

要领:手掌面紧贴于胃脘部作顺时针方向的按摩,用力宜轻柔,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局部有温热感,并层层透入至腹腔深部,以透热为佳。

7、按揉三阴交穴

部位:内踝高点上三寸,胫骨后缘。

方法:用拇指罗纹面按揉,左右各100次。

要领:拇指罗纹面紧贴胫骨内侧面后缘按揉,手法用力适中,局部有酸胀感。

秋冬进补还是要养阴


说起秋冬养阴,许多读者也许不太了解,但要是说起冬病夏治,相信许多人都不会陌生,每年夏天一到三伏那一段时间,市内各大医院中医科便是车水马龙,等待敷贴的病人早早排起了长队。由于冬病夏治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因而深受患者欢迎。事实上,秋冬养阴与冬病夏治原本是一对孪生姐妹,只是由于冬病夏治早为人知,而秋冬养阴尚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在疾病的调理以及保健养生中,如果能将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便是这种思想的结晶。春夏两季阳气盛,阳虚之人,此时养阳可得天助,这便是冬病夏治中药敷贴的理论基础;而秋冬两季阴气盛,阴虚之人需滋阴养液,四季均可补,为何以秋冬最佳?这好比一株干渴的鲜花,春夏养阴犹如中午浇花,浇下去的水分会被蒸发掉一大半;秋冬养阴好比傍晚浇花,同样多的水分不但不会被蒸发,还可兼得晨露的滋养。可见,无论是秋冬养阴还是冬病夏治,均巧妙的运用了天时之利,自然事半功倍。

那么,哪些人宜在秋冬养阴呢?中医认为,久病伤阴,许多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慢性肾病、更年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疾病均有不同程度的阴虚表现,养阴补虚是这类慢性疾病调理的重要原则,常用的补虚方剂有六味地黄丸等,其中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沿用千余年的养阴经典名方,方以熟地、山药、山茱萸“三补”和丹皮、泽泻、茯苓“三泻”组成,补泻结合,调理阴阳,滋补肝肾之阴,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类阴虚疾病,秋冬两季坚持服用,可有效改善久病阴虚体弱的症状,增强体质,缓解春夏病情。

春季五攻略 养阳护阴炼身体


春季养生常识有哪些?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必然条件,生命活动必须适应自然变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的理论观点,所以人必须适应自然变化而选择合适的起居运动方式,进入春季,我们要选择最适合春季养生的方法,这样养生效果才能事半功倍,下面一起来看看春季养生必做的五件事。

适当春捂保阳气

春季是气象因素变化无常的季节,不要骤然脱去厚衣,古有“百草回芽,百病发作”的说法。传统的中医认为风为百病之长,春季多风病,“春捂秋冻”就是预防疾病的经验总结。让人有个适应过程,不因气温的急速变化而致寒邪侵入,适时“捂”好令阳气旺,抗外邪的能力自会增强。

养阳护阴炼身体

春阳舒发,人体的气血调和,经脉松弛。古人特别强调春季里万物生息繁衍,人们应关爱生命,在友善人际关系的同时也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元代的养生学家邱处机在他的《摄生消息论》一书中就贯穿着法时养生的理论。他主张走出户外锻炼身体,不能久卧贪睡。但要控制运动量,不做剧烈的运动,舒缓柔和,动静结合,既能吸纳春阳之气,吐故纳新,又不致使阳气受损。春季里阴气下沉,阳气升发,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活跃,体内的内阳与外界自然之阳相互增长。因此,春季养生应以动静结合,养阳护阴。

乐观进取顺生机

“天地以生,万物以荣”,经过漫长的严冬禁锢,冬去春回,阳光明媚,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从户内到户外,从城区到郊外,回归自然,迎着春风,拥抱绿色沐浴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青草绿竹,蝶飞虫鸣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个季节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就是早睡早起,不但要放松情绪,也得宽松形体,乐观向上,勇于进取,生活要有规律,适应自然生发之意。心情愉悦,身体健康,自然就增强了疾病的抵抗能力。

养肝护脾饮食宜

春季是肝旺之时,饮食应养肝护脾,以平补为主,切忌大热大辛,宜食用富有蛋白质和维生素类的易消化食品。多吃新鲜菜蔬,春天里人体需要多种营养,又是蔬菜的淡季,品种稀少,有些小菜往往被人忽略,但这些小菜对人的健康特别重要,小看不得,如春韭、菠菜、苜蓿、荠菜等。

踏青郊游复活力

尽量多做户外活动,踏青郊游尤为合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人随春生,平添好动向上的心情。野外散步可以调气血,养精神,去烦恼,达到宁静致远之功。阳光充足,紫外线照射有利于钙的吸收,这对老年人和儿童更为重要。应当注意,春季里乍暖还寒,气候异常多变,年老体弱,患慢性病的人易受风寒引发宿疾,应适当穿衣。(王济宪)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季养生 春季进补宜用中药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