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养生养肝哪个季节好 > 导航 > 春雨时节养生的方法

春雨时节 季节养生养脾胃

朱德说“锻炼身体要经常,要坚持,人和机器一样,经常运动才不能生锈。”养生从历史上的玄虚传说,已经进入大众百姓视野,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关于四季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春雨时节 季节养生养脾胃》,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动地描述了春雨蒙蒙的景象,预示着春季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一年之始的春季养好脾胃,将给一整年的健康打好基础。

中医五脏功能相关

脾胃和肝脏关系密切

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春季对应的五脏应该是肝脏,可是为什么在春季同样需要调理脾胃呢?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人体五脏的生理功能。肝属木,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脾(胃)属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淮山红萝卜煲鲫鱼

特点:清润鲜美 健脾开胃 消食化滞

淮山平和滋补,四季皆宜。中医认为它健脾胃、补肺气、益肾精、滋养强壮,能除寒热邪气、长志安神、助五脏、长肌肉、止泻痢、化痰涎,尤适宜体虚神倦、食欲不振等。红萝卜有宽胸、健脾益胃的作用。而鲫鱼能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同时春日时宜多进饮鱼汤,因其不腻滞。

材料:

淮山60克、红萝卜400克、蜜枣3个、鲫鱼1条、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

各物洗净。红萝卜刮皮、切段;蜜枣去核;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溅入少许清水。一起与猪瘦肉、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沸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相关推荐

季节养生:谷雨时节试新茶 谷雨时节养生汤健脾祛湿


谷雨前后,气温比较稳定,如民谚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一般天气较暖,雨量也开始比以前增大,前一个节气只是“雨纷纷”而已,在我们南方更是如此。从这节气开始气温升高和雨量增多,人体在这段时间更易困乏。此时我们除了注意锻炼身体外,还要在饮食调理上以健脾除湿为主,特介绍一款——

鲜土茯苓眉豆猪脊骨汤

新鲜的土茯苓配伍眉豆煲猪脊骨,气味醇和清润,具健脾祛湿之功效,为春暖雨湿时家庭靓汤之一,男女老少皆宜。

[材料]鲜土茯苓400克、眉豆80克、猪脊骨500克、生姜3片。

土茯苓,又名刺猪苓、过山龙、红土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光叶菝葜的块茎,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具有解热毒、利水湿的功效,可用于皮肤湿毒、下焦湿热,主治各种皮肤病及泄泻、肾病,现代药理分析它含生物碱、微量脂肪油、植物甾醇、甾体皂甙、鞣质等成分,还发现它适用于多种癌病,主要对消化道的食管癌、胃癌、直肠癌有改善症状的作用。土茯苓多为干品入药,而鲜品多用于食疗汤品上,因其除了有作为药品的功效外,还有鲜美清润之气味。眉豆在广东民间常作为祛脚气水湿之用,猪脊骨有补髓增益之用,合而为汤,更具健脾益气、祛湿利水、消除疲倦、强壮身体之功效。

[烹制]鲜土茯苓刮去外皮、洗净,切块状;眉豆稍浸泡,洗净;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将各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眉豆、猪脊骨可捞起拌入酱油供佐餐用。

谷雨时节,细雨绵绵,桃花绽放,春茶也在这时节前后开始采收。正所谓“阳春三月试新茶”。谷雨采摘的新茶,具有生津止渴、消暑清热、祛病延年的功效,精通茶道的人就常说品茶应品谷雨茶。所谓谷雨茶,是指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再加上经过冬季休养,这时的茶树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中的佳品,不同的是,清明茶虽然冲泡出来的色泽好看,但二三泡之后,味道就变淡了。而谷雨前这段时期的茶,泡起来色泽澄黄,汤色微混,香气浑厚,反复冲泡仍回味绵长。所以,懂茶的人通常会备些谷雨茶饮用。

谷雨一过,春季就要过去了,按照中医“春季养肝”的观点,应抓紧时机调肝气、养肝血。肝气不疏,会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不能上注于目,将导致视物不清,故此时的养生要点重在养肝疏肝、养血明目。平常应该保证情绪稳定,同时可以适当吃些猪肝、鸡肝等以补肝。

立春雨水话养生



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是春天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在这春回大地之际,养生要护肝养阳、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食物。
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这有利于疏肝理气。
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这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不过由于立春后天气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和不剧烈的球类运动。
饮食方面要护阳气。我国很多地方有立春吃春饼、萝卜的习俗,春饼里的韭菜是上佳的护阳食物,而豆芽有滋润作用,都是春天里比较适宜的食物。立春时节应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胡椒、香菜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还要少酸多甘,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梨、桂圆、银耳、萝卜等。
立春后昼夜温差较大,由于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特点适应性较差,加上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但天气乍暖还寒,而且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很容易受风寒。因此立春后是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所以要注意保暖防病。
雨水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此时,天气逐渐回暖,储存在地下水中的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相应的肝气也开始生发,阳气开始浮动,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应注意养阳、养脾胃。
雨水过后,气温逐渐升高,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所以早晚仍然较冷。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则人体营养利用充分,反之则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因此,此时养生最关键的是保护好中焦脾胃,注意保温。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特别是北方,仍然较为寒冷,因此,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上升,避免因为体内能量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一下子往外跑得太多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等较轻松的运动。
饮食方面,春季风多物燥,常会出现皮肤、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等现象,故应多吃新鲜蔬菜、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的水分。由于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季,应少食油腻之物,以免助阳外泄,否则肝木生发太过,则克伤脾土。饮食应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养脾脏之气,可选择韭菜、香椿、百合、茼蒿、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等。另外,少吃羊肉等温热之品。
生活方面要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和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使其达到健运脾胃,调养后天,延年益寿的目的。

春季养生养什么?


和煦的阳光,暖暖的微风,沐浴在春天的美好中感觉一切都充满着生机。专家指出,春季养生在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主任杜发斌指出,春季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此时阳气升发,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在精神、起居、饮食等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

A 精神养生:需做到心胸开阔

在精神养生方面,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忌情怀忧郁,需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B 起居调养:可适当晚睡早起

在起居调养方面,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之说。不少人往往日高三丈,睡意却仍未消。杜发斌说,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按照《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所述:“夜卧早起”,即要逐渐调整生活习惯,由冬天的晚上10时左右睡觉逐渐改为11时左右睡觉,早上要适当早起,这样可以帮助阳气升发。

C 衣着方面:仍需“春捂”

在衣着方面,要注意“春捂”。早春季节乍暖还寒,正是西北风与东南风相互交替的时候,冷暖气流经常呈现出拉锯状态,气候忽冷忽热、变化无常。我国民间强调“春捂”,即是在天气逐渐变温的时候,也不要过早、过急地脱掉冬衣。这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同时,人体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也比较低。因此,强调“春捂”正是为了使人体免遭春寒侵袭,逐渐适应新的气候。“在《千金要方》中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杜发斌建议。

D 运动养生:户外锻炼的大好时机

在运动养生方面,要按《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的“广步于庭,被发缓行”的原则,加强锻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到处是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象,是外出锻炼的大好时机。此时适宜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不仅如此,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能吸收到更多的新鲜空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机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另外,多晒阳光,可以有效地预防流脑、流感、麻疹等疾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

E 饮食调理:需补充热量

在饮食方面,需补充热量,增强身体抵抗力。早春时节,气候仍然比较寒冷,人体为了御寒,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维持基础的体温。因此,早春期间的饮食应该以高热量食物为主。在日常饮食中,除了谷类制品以外,还应当选用黄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可以及时地补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间需要补充一些优质的蛋白质食品,比如鸡蛋、鱼类、虾、牛肉、鸡肉、兔肉等。这类食物都含有丰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强人体耐寒力的功能。

此外,在春季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利于脾胃调养。由于春季肝气旺,会影响到脾,因此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症状。“倘若酸味的食物吃多了,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调养,要选择甘温之品,忌酸涩。”杜发斌说,另外春季饮食最好选择抗病毒性食物。

春季,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比较大,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疾病。因此,在饮食上务必要遵循抗病毒原则。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红枣等食物都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立春雨水到 养生防病需趁早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句农谚道出了初春养生的基本要点。立春(2月4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紧接着的是雨水(2月19日)节气。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正向我们走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大好的春光里,养生和防病都应该趁早抓起。
立春重在养肝护肝
立春过后,气温将渐渐升高,人的阳气也渐渐升发,而讲究顺时养生的中国人,这时候也要选择与这个节气相应的食物来滋补身体。那么这个节气养生注重什么呢?中医表示,春季阳气初生,易食辛甘发散之品,不易食酸收只味,而《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所以立春养生应以养肝为主。
立春养肝护肝可多吃西红柿、荠菜、包菜、卷心菜、胡萝卜、冬瓜、黄瓜、蘑菇等,大葱、生姜、韭菜、洋葱也可适当多吃些,有助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同时,要少吃羊肉及辛辣食物。
另外,立春后应重视防病。春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如果不能对这种变化做出快速调整,就容易被风寒邪气入侵,因此,这个时候最容易感染流行性疾病;同时,随着天气转暖,各种病毒、细菌会快速繁殖,平时注意防病是非常重要的。
雨水重在健脾祛湿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但肝木易克脾土,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损害脾胃。同时,因为降雨的增多,湿气加重,湿邪易困扰脾胃,所以,在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健脾祛湿可多喝粥,另外,枸杞、茯苓、芡实、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也有健脾祛湿功效。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湿,在炒菜尤其是一些如菠菜、芹菜、白萝卜等寒性或凉性的蔬菜时,可以适量放入一些花椒,但容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而且平时也不要吃一些太寒凉的食物。
另外,雨水时节,倒春寒时常不请自来,雨水降临会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不要过早脱去棉衣,以防风寒侵袭,引发感冒、关节炎等。《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膜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而要根据气温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孙思邈也曾说: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民间也有着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等俗语,可见,在这春寒料峭、湿气袭人之际,还是要多穿一些衣服,适当地捂一捂,既是顺应阳气生发的需要,也是为了抵御时邪、预防疾病。

秋季换季时节要当心哪些季节疾病


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些季节生病多,另一些季节则生病少。据医生介绍,从疾病发生过程看,内因即人体的抗病能力是关键。人的抗病能力主要取决于免疫系统,如白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堪称对付各种病毒的“特种部队”,这些细胞在各个季节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健康食品)状况。

一年四季中,从11月份到下年的1月份淋巴细胞数量与活力最低,因而寒冷的季节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而在6、7、8月份,淋巴细胞数量上升到顶峰,故病毒无力惹是生非,但细菌却可乘虚而入,故肠炎、痢疾等疾病取代了感冒、支气管炎的地位而成为多发病。只有春、秋季节,人体内免疫球蛋白增多,是一年中感染疾病最少的时期。但可 诱发过敏性疾病,罹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食品)、哮喘等疾病的机会增加。

一些传染病,因其传染媒介受到季节制约而引起发病的季节变化。可分为严格与不严格两大类,前者的典型例子是乙型脑炎、丝虫病、疟疾等入秋当防的主要疾病。所以说,换季之时,亦是疾病转换之时。人们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疾病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呼吸道感染 秋天气候变化复杂,早、中、晚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相差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呼吸道粘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致使粘膜上皮纤毛运动紊乱,功能失调,防御能力下降,抵抗力减退,给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极易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会加重。

因此,在秋季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加强锻炼,增加抵抗力,这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病的多发季节,因天气转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心脏血管负担加大,导致血压增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本身血液的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因此,在秋天,心血管病人应坚持服用治疗冠心病或高血压的药物,定期检查心电图和血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预防感冒等可诱发心血管病加重的疾病。

胃肠道疾病:秋天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数往往会多于夏季,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三个:一是苍蝇在秋季的活力并不比夏季弱,凡吃了被苍蝇污染过的食品,人就容易因胃肠道感染而腹泻;二是秋季天气凉爽,人的食欲增加,加之瓜果大量上市,有的人就暴饮暴食,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三是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腹部着凉,或诱发结肠过敏,使肠蠕动增强而导致腹泻。

防病重在提高免疫力

如何增强免疫力?这也许是人们谈论最多的一个健康话题。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呢?人们在这方面应树立什么样的科学意识呢?

专家认为,积极主动的锻炼、均衡的营养、平和乐观的心境对人的免疫力至关重要。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适度锻炼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增多,进而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消灭病毒和癌细胞,并促使身体释放使人兴奋的应激激素,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同时,运动时,出汗和血液循环加快可帮助身体将毒素尤其是皮肤上的毒素排出。

均衡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而且对预防疾病、增强抵抗力有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B、锌、硒、钙、镁等物质可增加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而这些物质的缺乏,会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发生。卫生部门在一项对近3万名年逾40岁的中年人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人每天服用15毫克的胡萝卜素、30毫克的维生素E和50微克的硒,其死亡率明显下降。5年以上所有死因的死亡率下降了9%,最为突出的是癌症的死亡率下降了13%。

因此,人们的日常饮食应包括蛋白质(豆蛋白、鸡、鱼、蛋和瘦肉等)、高纤维碳水化合物(全麦、面包、燕麦、糙米和其他高纤维制品)、绿叶蔬菜和含果胶较高的水果(菠菜、白菜、甘蓝、芥蓝、芹菜、苹果、梨子、橘子、香蕉等)和必要的脂肪(亚麻籽油、鱼油、豆油、红花油、核桃、芝麻、南瓜籽等)。

精神因素对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托马斯教授对1337位学生进行了长达18年的观察,发现如果人长期处于孤独、矛盾、失望、压抑状态,就会影响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减弱人体的抵抗力。而乐观、愉快及自信对预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进作用。

专家强调,确保日常生活方式的健康与科学,是人们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最佳方式,而靠服用保健品来代替运动和科学防病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有助于增强人体健康的建议:多喝水:虽然不能使人防病,却有助于人体早日康复。多吃含丰富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如黄瓜、芹菜、西红柿、白菜、橘子、西瓜、苹果、梨、香蕉等。

合理的休息

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被称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可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细胞活跃、肝脏功能增强,从而将侵入体内的细菌性病毒消灭。

春雨时节 季节养生养脾胃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