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气候特点 南方北方气候大不同

春季气候多变如何保健养生。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药物不能替代养生,只有观念和行动结合的养生才是有效的。正确有效的四季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气候特点 南方北方气候大不同”,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同时清明也是祭祖上坟的传统佳节。既然去祭祖上坟,那么就一定要注意天气问题了,那么清明气候特点是什么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清明时节南北方气候差异吧!

清明节的起源,是相传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被大众纷纷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那么清明节气气候特点有哪些?大致以南方雨纷纷北方风干燥为主。

清明节气气候特点:南方多雨水,遇湿渍和寡照危害

清明时节雨纷纷指的是江南的气候特色,这时常常时阴时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令人烦恼和不能忽视的倒是雨水过多导致的湿渍和寡照的危害。

而黄淮平原以北的广大地区,清明时节降水仍然很少。

对开始旺盛生长的作物和春播来说,水分常常供不应求,此时的雨水显得十分宝贵,这些地区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时,适时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降雨明显增加,除东部沿海外,江南大部地区4月平均雨量在100毫米以上,如果冷空气偏强,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小于10℃的低温阴雨天气,日照不足,会给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

华南因地理位置偏南,临近海洋,当受冷暖空气交汇形成的锋面影响时,开始出现较大的降水,称为华南前汛期。

当雨带中遇到热力对流旺盛发展时,会有雷暴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形成较大的暴雨,值得警惕。

 清明节气气候特点:北方干燥多风,预防森林火灾

我国北方,气温回升很快,降水稀少,干燥多风,是一年中沙尘天气多的时段。

北方许多地区4月份的平均气温都达到10℃~15℃。

对处于4月上中旬的清明期来说,这些地区有时气温明显攀升不足为奇。

山林田野草木萌发,恰逢春游、扫墓、植树时节,预防森林火灾十分重要。

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

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

延伸阅读

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


二、谷雨的由来三、2017谷雨节气怎么计算

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

1、谷雨节气的气候特点

1.1、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区之间的过渡地区,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谚语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说,在这两个节气期间,雨水紧缺。谷雨期间,海南岛、川西、广西西部、西北、华北的人们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强、蒸发大、多风沙、空气干,此时的雨水更是贵如油。

1.2、大暴雨

进入谷雨节气,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往往开始明显多雨,而特别是华南,一旦冷空气与暖湿空气交汇,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也就进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云雨中夹裹着的强对流天气,不仅会带来冰雹、雷暴等灾害性,有的还会伴随着短时间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时的雨量可达300或400毫米以上,造成江河横溢和严重内涝,而时间较长的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

1.3、风沙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4月底到5月初,气温毕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气层不稳定,上层风动量下传,锋面气旋活跃,共同引发的大风、沙尘天气比较常见。

2、谷雨节各地风俗

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流行祭海习俗。谷雨时节正是春海水暖之时,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因此,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过去,渔家由渔行统一管理,海祭活动一般由渔行组织。祭品为去毛烙皮的肥猪一头,用腔血抹红,白面大饽饽十个,另外,还准备鞭炮、香纸等。渔民合伙组织的海祭没有整猪的,则用猪头或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旧时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旧时,山西临汾一带谷雨日画张天师符贴在门上,名曰“禁蝎”。陕西风翔一带的禁蝎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见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蝎子逞威风。神鸡叼一嘴,毒虫化为水……”画面中央雄鸡衔虫,爪下还有一只大蝎子。画上印有咒符。雄鸡治蝎的说法早在民间流传。

3、谷雨节气的含义

谷雨,顾名思义,播谷降雨是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指雨水增多,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我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的由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2017谷雨节气怎么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

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夏至节气的气候特点

1、夏至多对流空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不都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丽,常常带来局地灾害。

2、夏至多梅雨天气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这样的天气下,器物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这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卫生,尽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传染病发生和传播。

3、夏至多高温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过了夏至,虽然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天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故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从1951年-2006年的资料来看,北方许多城市的历史极值都出现在夏至后。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夏至养生习俗

夏季阳气盛于外。从夏至开始,阳极阴生,阴气居于内,所以,在夏至后,饮食要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为目的,因此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吕氏春秋·尽数篇》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勿过咸、过甜,宜多吃具有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

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如白菜、苦瓜、丝瓜、黄瓜等,都是很好的健胃食物。

而面条,也是夏至后被推荐的美食之一。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在这里,还要向大家隆重推荐一种食材——生姜。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

1、雨水节气的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

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

2、雨水节气吃什么好

雨水节气总的饮食原则是少酸多甘、健脾抑肝。酸有收涩作用,不利于体内阳气升发。

甘味食物是指本身具有甘甜味道的,如蜂蜜、大枣等。而且,春季多风,气候变暖,要注意补充水分,避免口鼻、皮肤干燥。少吃肥厚腻的食物。

雨水前后宜吃食物:

蔬菜:韭菜、香椿、菠菜、百合、山药

水果:柑橘、苹果

饮品:蜂蜜、牛奶、白开水

代表药膳:

2.1、韭菜炒鸡蛋

韭菜有利于阳气升发,鸡蛋有健脾作用。

2.2、银耳大枣冰糖粥

此粥有健脾益气、清热去火的功效。

3、雨水节气做什么运动好

雨水节气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雨水节气养生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同时由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春练不要太早,防止因早晨气温低、雾气重而罹患感冒或哮喘、支气管炎,雨水节气养生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另外,春练不能空腹,锻炼前应喝些热汤饮。同时运动要舒缓,锻炼前应先轻柔地活动躯体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

雨水节气各人应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清晨、傍晚及节假日,可漫步于芳草小径,舞拳弄剑于河畔林间,或去郊外踏青问柳,游山戏水,赏花行歌,登高望远,身心融入大自然之中,人天合一,无形之中增强了心身健康。

雨水节气如何养生保健

1、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玉米面、高粱面窝头外,每天还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做粥时,咱们可以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小米粥等。

2、尽管理论上降水的机会增加,但气候仍然干燥,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的情况。因此,除了通过足量喝水来补充水分外,每天还要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水分。在南方,蔬菜已经开始上市,最好选择新鲜、应季、深颜色的蔬菜,如豌豆尖、红菜苔、绿菜苔、鸡毛菜等;选水分多的水果,如柑橘、柚子等。

3、动物性食物适量吃,煎炸等油腻食物不吃或少吃。

4、天气转暖,要增加户外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

5、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雨水节气养生的注意事项

1、勿过早减外衣。“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交换于内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按中国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

2、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3、洗头及时吹干。洗头之后应及时用热风机吹干。否则,水湿留于发际中变凉,“同气相求”使湿寒聚于头,由表及里深入颅内,导致头痛。如毛发未干又被冷风吹过,易出现“偏头风”之症。

4、吃食物以平性为宜。今年“倒春寒”容易使人内脏郁热壅阻,因此不易吃燥热食物“火上浇油”。郁热令人“贪凉”,过于食凉,又会“同气相求”使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胃凉、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所以,饮食保持中庸,吃热饭热菜,但不吃慎吃辣椒、不喝少喝白酒等性温、性热的食物为宜。

体质不同,养生方法大不同


导读: 体质差异实际上是指体质养生中因人养生的一个方面。由于人体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心理、生理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的某种特征,这种特征往往又决定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中的倾向性,因此在养生中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今天,小编教你如何因应不同的体质进行养生。

不同的体质,养生方法不一样

一、阴虚体质

身体特点:这种人的体质特点为形体消瘦,手足心热,心中时烦,少眠,便干,尿黄,不耐春夏,多喜冷饮。

养生方法:

1. 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添澹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法。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2. 环境调摄:阴虚者,畏热喜寒,寒冬易过,热夏难当。所以有条件的人,每逢春2020夏季,可到海边、林区、山区去旅游,休假。住房最好选择居室环境安静,坐北朝南的房子。


阴虚体质

3. 饮食调养:其原则要保阴潜阳,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4. 体育锻炼:不宜过激活动,着重调养肝肾,太极拳是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

引起秋季情志变化的气候特点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大暑过后,时序到了立秋。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候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候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季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处在气候偏冷的地域时,就有这种情况。

立秋节气预示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就要来临。当立秋到来时,我国很多地方仍然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气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早晚温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当然,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真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

立秋后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自露后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

1、初秋多雨

初秋,有时碰上暖气团势力较强,气温居高不下,常令人感到炎热,民间俗称“秋老虎”。这一时段我国中南部降水量多,东北部降水量偏少,西北地区最少。南方地区湿热尤重,易出现浙浙沥沥的阴雨天气,俗称“秋拉撤”。

2、仲秋多风

仲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高气爽天气,即所谓“十月小阳春”,空气清新干燥,昼夜温差明显拉大。昼热夜凉,多风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

3、深秋易寒

深秋,北方受冷空气影响较大,全国降雨量普遍减少,气温起伏较大,各地冷暖、晴雨的天气转换过程频繁,气温很快下降.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凉”。

此外,由于现代城市中的绿地、森林减少,加大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环境差别,直接影响了气候的变化和差异,导致城市气温不断升高。夏季的酷暑高温在秋季延续,甚至温度不低于夏季,湿度却降低,使得秋季更显燥热难耐。

清明气候特点 南方北方气候大不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