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四季养生 > 端午话饮食养生 > 导航 > 端午话饮食养生

又话“端午”

端午话饮食养生。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耳。”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接受养生的理念,要作生活的主人,我们必须注意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又话“端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节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天长节、诗人节、香包节、解粽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记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就叫做端午。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宋景为了讨好皇帝,避五字的讳,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端午节是我国2 000多年来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尤其是农家都悬钟馗像,贴午时符;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小儿则头戴虎形帽,佩戴五颜六色的香囊,涂雄黄,以防邪祟的侵犯。还有的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编成五彩丝,五彩丝象征五色龙,名为百索,也称为长命缕,传说可降服鬼怪,系在儿童的脖项、手腕或足踝上。五月五日有两个五字,古称作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也有食五黄、插五端之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它的由来有很多的传说。
纪念屈原
这是最普遍的说法,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他忧国忧民,却遭到奸佞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屈原于农历五月初五,悲愤难捱,跳入湖南的汨罗江而死。民众为屈原精神所感召,在这天划龙船寻找屈原的尸首,并将粮食、肉粒用竹叶包裹后投入江水中,以防蛟龙水兽、鱼虾吞食。沿袭至今,便有了今天的端午赛龙舟和吃粽子的风俗习惯。据文献记载,到了唐代,过端午节已十分盛行,当时的朝廷追封屈原为忠烈公,并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传谕各地纪念屈原,并在端午节那天进行较正统的纪念活动。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宰相,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矣,赐子胥死之。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此说法在江浙一带较为流传。
纪念孝女曹娥
有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的故事。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17天,在农历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百越民族祭祖
根据大量出土文物考古研究证实: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据专家推断这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释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繁衍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也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消毒避疫
根据古籍记载以及历代传说,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毒月,阴阳争,血气散,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因为农历五月以后,天气渐渐炎热,因此蚊虫苍蝇孳生,传染病很容易发生。而到了端午节时阳光最为炽热,百毒齐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也就是五种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山丹来去除各种毒害。并且流传了许多在这一天驱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习俗。所以端午节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的卫生节。
端午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相传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粽子是端午节的特有食品,现如今粽子的种类繁多,就造型而言,有三角形、锥形、枕头形、棒形等;就口味而言,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吃食蘸白糖、玫瑰酱),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就米料的选择多是用纯糯米制成的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就辅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和花色品种的,有莲蓉、豆沙、五仁、栗蓉、枣泥、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等等;粽叶的选择则因地而异(南方用鲜竹叶,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
精美粽子两款
小枣糯米粽
原料:糯米2 kg,粽叶200 g,小枣100 g,葡萄干适量,丝草30根。
制法:1. 糯米淘洗干净静置2 h,小枣、葡萄干清水洗净,粽叶入沸水锅烫煮后用清水浸泡。
2. 取粽叶两张,折叠成漏斗状,放入2颗小枣、3粒葡萄干,舀入50 g糯米,将粽叶上端折叠裹紧,呈三角形。然后用丝草扎紧防散。
3. 锅内放入水,将粽子整齐排入锅内,用旺火煮3 h转微火焖煮2 h即成。
特点:清香扑鼻、吃口软糯。
金银五仁粽
原料:糯米1 kg,黄米1 kg,五仁(核桃、瓜子、花生、松子、芝麻)适量,粽叶200 g,丝草30根。
制法:1. 将粽叶入沸水锅烫煮后用清水浸泡10 min,取出后放入清水中待用。
2. 糯米、黄米分别淘洗干净静置2 h,五仁洗净。
3. 取粽叶两张,折叠成漏斗状,舀入25 g糯米放入适量五仁,再舀入25 g黄米,然后将粽叶上端折叠裹紧,最后用丝草扎紧。
4. 锅内放入水,将粽子生坯整齐排入锅内,水要浸没粽子,用旺火煮3 h转微火焖煮2 h即成。
特点:黄米似金、糯米似银,吃口黏糯,营养丰富。
制作粽子的几个要领:
1. 米要洗净、泡透。
2. 粽叶要泡软。
3. 包裹粽子时量要适中、个头均匀。
4. 要捆扎结实。
5. 煮制时水要加足,水要没过粽子。
6. 煮制时间充足。大火、小火要合理运用(大火烧开,小火长时间焖煮)。要煮熟、煮透(一定要焖煮)。

精选阅读

端午话养生 五个方面要注意


养生导读:端午节就要到了,这时不但要记得吃粽子,养生保健也不能忽略。端午话养生,粽子不能多吃,不妨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来助消化;可用中草药避毒祛邪,起居、穿衣、运动要有所讲究,还要保持好心情!

端午话养生

端午节前后有季节转换的特点,长江流域将进入梅雨时节,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也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季节。从人与自然协调相适应的角度而言,应该注意科学养生,避免一些有害致病因素的侵袭。

一、吃粽子搭配醋、茶、豆浆和乌梅汤

端午佳节粽飘香,总是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但对于患有慢性病或是爱美想减重的民众而言,可得小心粽子惊人的热量!营养师表示,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以一颗裹蒸粽为例,热量就约有1000大卡,成年女性吃了半个裹蒸粽就相当于摄取了一天1/3的热量,加上内馅多为胆固醇较高的食材,对于部分慢性病患者更应该酌量摄取。

在品尝粽子时尽量减少酱料的沾取,且要搭配天天五蔬果的健康观念,摄取五份蔬菜及水果,以平衡肉粽内所含的高油脂及补充不足的营养素,进而达到健康的均衡饮食,避免过了一个端午佳节,身上多了一层一层的游泳圈。

专家也建议可在品尝粽子后喝点茶叶。饮茶的保健功效虽然最近几年已陆续获得证实,但一般民众普遍有个错误的认知,认为只有特定茶种才能油切,但其实只要是茶类都可以减少体内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其中也以发酵程度较低的绿茶、包种茶及乌龙茶油切效果最好。

美食达人发明了粽子新的吃法,就是和豆浆一起吃,每天早上一个粽子一杯豆浆,对于上班族来说是既营养又便捷。由于粽子多半是用糯米制作的,在食用中务必控制数量,每次食用不宜超过60克为宜。吃粽子时最好能同时配喝茶水或豆浆等,以帮助吞咽和消化。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每天食用一个大肉粽或蛋黄粽等,摄入一定量的脂肪,可以有效的保持皮肤的弹性,增加肌肤的光泽度。

如果想要快速润肠,可以适量的饮醋,由于醋的酸性成分与胃里的消化液差不多,因此,可以起到刺激肠胃、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食用时每次不要超过1小汤匙,食用后紧接着饮一杯温开水。端午以后暑热渐盛,这个时候喝一杯凉爽的乌梅汤不仅可以解暑,还能增进食欲、改善乏力心烦等症状。和粽子一起食用,还能缓解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二、中草药避毒祛邪

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保持室内清洁卫生,起到消毒预防疾病的作用。民间有种说法:艾草可以治百病、招百福,挂在门上可以祛除各种毒物,使人身体健康。所以古人称艾可以避邪,至今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端午之后湿热渐盛,各种真菌、细菌大量繁殖,人体湿热出汗,空气中的过敏原增多,蚊虫活跃,日照增强。于是,各种皮炎、湿疹、手足癣、荨麻疹、白癜风等皮肤类疾病开始多发。专家强调,将菖蒲、生艾叶、佩兰等香草混合,煎水洗澡,可以预防以上提及的皮肤病。菊科的佩兰有香气,煎水沐浴有解热清暑、化湿健胃、止呕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预防感冒,防止蚊虫叮咬的作用。

为防治疾病,很多地方都有喝藿香的习俗。藿香有祛暑、止吐、治霍乱腹痛、驱逐肠胃充气等功效。以它入药的藿香正气类制剂,更是备受专家推崇。

三、夜卧早起、穿衣简单凉爽

端午节前后如何才能养阳呢?《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夜卧早起与春天的养生原则是一样的,但是相对于春天来说,此时日照时间更长,白昼时间更长,所以睡觉应更晚一些,早上起得更早一些。当然也不能太晚,如果超过11点还不睡,那就不好了。最好是在十点半以前就寝。如果感到困的话,中午可以补个觉。按照子午流注的观点,午时是人体合阳的时候,此时休息也有利于人体阴阳的转化。总之一句话,你只要跟着太阳走,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就可以了,这样才利于人体阳气向外生发。

健康专家表示,酷暑季节,简单、凉爽、美观、能保护皮肤是着装所要遵循的原则。要想穿出健康,那就要穿着适当,并注意选择衣料,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

炎炎夏日,当衣料已经无法再省略的时候,你就要从衣衫的材质上下功夫了。而在众多材质中,纯麻、纯棉、丝绸类材质不仅迎合潮流口味又具有极佳的降温功能。因此,如果你不属于热带型人,那么这类面料的衣衫绝对应该是首选。

专家指出,夏天选择宽松、吸汗的衣服。尤其居家不必讲究,可以尽量选择凉爽宽大的衣服、衣服的质地最好是棉质的,不仅柔软、透气,而且吸汗性强。色彩上,可以选择清爽宜人的浅色系列,如白、淡黄、淡粉、浅绿、湖蓝、瓦灰、银灰色等。

四、运动养生推荐健步走

赛龙舟、蹴球、珍珠球、斗草都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在端午节开展的体育运动。从古至今,端午节是一个提倡运动的节日。中医将精、气、神称为三宝,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运动养生正是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调呼吸以练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筋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

中秋话养生


中秋是气候转换的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加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引起感冒、咳嗽。除上呼吸道毛病外,有些人会有皮肤干燥、腹泻、便秘、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那么,

中秋有哪些基本原则呢?

饮食宜忌

中秋节前后气候稍凉,空气中普遍缺乏水汽,在饮食上,应少食辣椒、葱、韭菜、蒜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白木耳、梨、鸭肉、乳品等食品。体弱的老人还可以多喝一些粥来益胃生津。

中秋节期间,应注重饮食平衡,以保证营养全面。专家提示,不宜过量食用寒凉瓜果,以免造成腹泻,同时,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以防造成大便干结等症。

咋吃月饼

螃蟹和月饼是节日期间的经典美食,但食用不当会有害健康。专家指出,普通人吃月饼应有所节制,若暴食过量,有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出现剧烈腹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不超过半块月饼,儿童和老人酌情削减。

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佳品。但螃蟹喜食小生物、水草及腐烂动物,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均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食用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吃蟹不注意卫生,会使人致病甚至中毒。所以,吃
螃蟹要注意:

忌吃生蟹:

螃蟹的体表、鳃及胃肠道中布满了各类细菌和污泥。吃蟹要蒸熟、煮透,一般开锅后再加热30分钟以上才能起到消毒作用。

忌吃死蟹:

死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扩散到蟹肉中,分解蟹肉中的氨基酸,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吃死蟹可能诱发呕吐、腹泻。除此之外,垂死的蟹也不宜购买。

忌吃久存熟蟹:

存放的熟螃蟹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螃蟹宜现烧现吃。万一吃不完,剩下的一定要保存在干净、通风的地方(最好是冰箱中),吃时必须回锅再煮熟、蒸透。

忌吃太多:

蟹肉性寒,不宜多吃。脾胃虚寒者尤应引起注意,以免腹痛、腹泻。一般吃蟹一至两个即可,吃完蟹后最好喝上一杯姜茶祛寒。


1 2

端午习俗


端午的习俗

1、端午习俗之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

2、端午习俗之赛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帝皇,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也属于游戏之类。

3、端午习俗之游百病

据说游就百病不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讲究的,这天男不做农活,女不做针线,做了叫“扎百病”。就是说把百病的根子扎下了,所以在天水农村,男人赶早备足牛羊饲料,女人忙备吃的和穿的,游百病的主要去处是集镇、寺庙。不去那里心中如今年白过了一般空落一般酸楚,要去也不易,山村里人要翻山越岭,要走几十里山路。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 穿新衣, 在中午一时左右, 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 非常快乐。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老年人称为“游百病”及“洗百病”,不出去游百病及洗百病的人,一年到头就不会获得吉利。

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屈原是楚国的贤臣,相传,他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灭亡便投入汨罗江自尽。他死后,当地百姓都非常悲痛,纷纷前往江边凭吊。渔夫们划起小船,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入江中,希望让鱼、虾、蟹不要啃食屈原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害怕饭团被蛟龙所食,就用树叶包住饭团,在外面缠上彩丝,久而久之,就发展为现在粽子的模样了。

专家考证,粽子只不过是民间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说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后人附会而形成的,仅反映民众的心愿而已。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

端午节养生保健的几点建议

1、端午养生粽子不可多吃,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食品,味道很好,让很多人都流连忘返,可是在夏季粽子、黄酒都不可多吃、多喝。原因就是不好消化,严重影响我们的肠胃,对身体及其不好。

在这里,小编要和大家说有四类人最好不好吃或少吃粽子,他们分别是:心血管病患者、老人和儿童、胃肠道病患者、糖尿病患者。

2、多喝清凉的茶品,端午节期间天气是非常炎热的,在我们走亲访友的时候不免会发生中暑或受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多喝些清凉的茶品,如绿茶、薄荷茶、菊花茶等,少吃油腻的食物,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3、运动养生仍是重点,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人体生理气血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宜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除了药物及食疗,平和心态,也应加强运动。

春季话保健


春季气候变化多端,因时制宜地进行预防保健,可有效地减少春季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1、着装适宜

因为春季气候时冷时热,气候变化极为频繁,因此应当避寒风,天气稍暖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要着装适宜,注意保暖,以防外邪的侵袭。

2、早睡早起

春天宜早睡早起,不要恋床,以免久睡越发困倦,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春眠太久,容易加速脑血栓的形成。

3、控制房事

春季来临时,万物复苏,对于人来说,**能力也有增强趋势,因此,切忌因房事而兴奋过度,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利。

4、防止瘟疫

春季万物苏醒,生机无限,种种病毒、微生物的活力也增强,是春季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要注意开窗通风,注意防寒,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能力。

5、调理饮食

春季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宜甘甜少酸,饭不宜过饱,酒不可过量,年糕米团不宜多食。春日进补以补肝为主,当归猪肝汤、枸杞猪肝汤、韭黄炒羊肝等,均可根据各人喜好选用。

6、适时外出

春季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空气新鲜,万象更新,宜多到户外活动,到山青水秀的郊外旅游,心情舒畅,心胸开朗,肝气条达,有利于身体健康。

立秋话养生


风俗: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禾谷开始成熟。谚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则有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起居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在这个节气,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应早卧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饮食《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又话“端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