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 导航 > 饮食养生专家

秋季养生专家有忠告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养生达人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秋季养生专家有忠告,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夏秋之交,艳阳当空,既有炎夏的余威,又有秋干的特点,人们在经过了盛夏过多的发泄之后,体液缺乏,燥感显露,会有不同程度的喉干舌苦、鼻咽干塞等症状发生,一不小心,很容易引发伤风、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因此夏秋之交养生的关键在于防燥。可多吃水果、,少吃辛辣食物,以润清燥;多喝开水、淡茶和汤,以水解燥;心平气和,睡眠充足,以静化燥;加强锻炼,以动御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时节,暑气已消,虽然有时白天还较热,但夜间往往已凉意袭人,有一条谚语说“白露身勿露,免得着凉与泻肚”,就是提醒您做好自我保健。 秋季是由炎夏向寒冬转换的过渡季节,入秋以后,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湿度减小,天气变化快,干燥而多变的气候会给人体带来不适,特别是夏末秋尽,夏火未尽,人们会感到口干舌燥,皮肤皱裂。另外,天气转凉还容易引起胃肠毛病复发。因此,秋季保健十分必要。朋友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预防外感风寒,在干燥的室内经常喷洒些水,保持空气湿润,同时注意饮食调养,加强体育锻炼。(9月) 现在正是由夏季向秋冬季过渡的秋季,气候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景物萧条,空气干燥,人们易受风凉,从而引起头痛、咽干、咳嗽等一系列疾病。秋季养生,饮食上宜滋润而忌耗散,防止秋燥对肺气的损伤,衣着上宜轻装薄素,适当受些寒凉,提高耐寒能力,起居上宜早睡早起,缓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当然,最主要的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才能适应气候环境的千变万化。(10月) 秋季是由夏向冬季转换的过渡时期,天气变化往往会使人措手不及。现代医疗气象学家认为,入秋以后,人们应科学地安排衣食住行,才能避免天气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安全度过“多事之秋”。由于秋天温差大,夜凉白天热,应适时添衣保暖,饮食以清润为宜,多喝开水、淡茶,多吃水果,以解秋燥,秋天天高风劲,阳气渐敛,睡眠应充足,早睡早起,以顺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养成开窗而居、露头而睡的习惯。(10月) 深秋季节昼夜温差大,同时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乍凉还暖。冷暖的不规则变化,常引起各种疾病,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和伤风感冒。这些疾病的预防,关键是要做到在每次冷空气入侵时,注意保暖。(10月) 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昼夜温差悬殊,天气乍寒还暖,冷暖变化极不规则,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最常见的有中风、支气管炎、哮喘、胃病复发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体受冷空气的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促进了血栓的形成,同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所致,因此,秋季保健十分重要。 常言道“御寒锻炼自秋始”,秋季里,为了抵御更加寒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严寒气候的侵袭,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身体的抗寒能力,不要过早地“多穿衣”,注意耐寒锻炼。

扩展阅读

专家讲养生:立春与养生


文/广东省中医院药师 佘自强

廿四节气表示气候变化,物象差异,它的制定综合了天文学、气象学和庄稼生长的规律等诸方面的知识,不仅指导生产,也指导人们的养生。因为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廿四节气紧密相联。这无论是祖国的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的研究都证实了,人的养生要顺从自然,顺从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的变化,顺从廿四节气的变化。所以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根据廿四节气的不同,形成了种种保健习俗,这习俗代代相传,对中华民族的健康起着巨大的作用。

2月4日为廿四节气的头一个节气———“立春”,为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开始。立是见,春是蠢动,是植物开始有生气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这就是说,它表示冬天即将结束,象征春天的开始,可谓“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本知”。

●立春的特点

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日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开始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但虽然立了“春”,可是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在南方,往往立春后便是春雨绵绵、料峭春寒。那就是人们常说的“湿冷”比“干冷”还要冷。所以从气象学术说,12月、1月和2月才是冬天的气候,而在广东,最冷的时候是从大寒后至翌年的惊蛰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中,最湿冷是立春过后到雨水了。

●立春的养生

俗话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这概括了立春的养生内容和特点。人们经过秋冬的休养,到了春季要开始劳作了。故春季的养生要顺应春天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中医五行理论认为春属木,与肝脏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升阳护肝,而护肝又以调节心情为主。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越,又有利于阳气生长。如《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其意为,若在春天不好好养生,违背了春天之气,体内的少阳之气不能生长,就要发生肝气内郁的病变。同时立春后其气候特征是以风气为主令,而风邪既可单独作为致病因素,也常与其他邪气兼夹为病,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一是伤人上部,如伤风感冒中常见的头颈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痒痛等;二是病变范围广,风邪善行数变,变化无定,上下窜扰,逆上可直达额顶,犯下可侵腰膝胫腓;三是“风胜则动”,凡见肢体运行异常,如抽搐、痉挛、颤抖、角弓反张、颈项强直等往往责之于风,列为风病。故《黄帝内经》又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所以这节气内特别注意防范感冒、流行性的传染病、风湿病和心脏血管疾病等。在饮食宜忌上,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说过:“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也就是说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之品,以养育脾脏之气。宜多吃韭菜、百合、豌豆苗、荠菜、大蒜、茼蒿(即广州话“茼菇”)、春笋、荸荠、甘蔗、淮山、番薯、大枣、茨实等,忌食洋葱、花椒、肉桂、茴香等,还有贝类海鲜品也应少吃,因为这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容易引发急性肝炎等疾病。

养生汤水宜以滋阴养肝、补肾益气为主,但由于春日多变,要注意多方面,如在养肝方面宜枸杞子猪肝汤;湿冷驱风时宜饮用胡椒根三蛇汤、川芎白芷炖鱼头;防风湿痹痛时宜饮用鸡血藤、黑豆煲猪骨汤等。

家有偏方驱走感冒咳嗽


导读:如今流感盛行,感冒咳嗽等情况在我们身边常有发生。对于经常感冒咳嗽的人来说,要怎么才能治好这样的病症呢?感冒咳嗽吃什么好?有没有好一点的感冒咳嗽偏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一种保护性神经反射,通过咳嗽产生呼气性冲击动作,能将呼吸道内的异物或分泌排出体外。持续性咳嗽是肺部疾病的前兆,要注意区分。

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则伤肺,就是说身体一旦受了寒,饮入寒凉之品,均可伤及人体的肺脏,而咳嗽多因肺部疾患引发的肺气不宣、肺气上逆所致。此时如饮食仍过凉,就容易造成肺气闭塞,症状加重,日久不愈。

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咳嗽多会伴有痰,痰的多少又跟脾有关,止咳的方法。脾是后天之本,主管人体的饮食消化与吸收。如过多进食寒凉食物,就会伤及脾胃,造成脾的功能下降,聚湿生痰。

感冒咳嗽吃什么好,治疗感冒咳嗽的偏方有哪些:

感冒咳嗽偏方一:白胡椒面、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条一碗,加入葱白及白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自愈。此方辛温解表,发散风寒。可治疗风寒袭表引起的伤风感冒症。

感冒咳嗽偏方二:核桃仁25克,葱白5克,生姜25克,茶叶15克。将核桃仁、葱白、生姜一起捣烂,同茶叶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一碗半煎煮。去渣一次服下,盖上棉被卧床,注意避风。此方解表散寒,发汗退热。治感冒发热、头痛无汗。

感冒咳嗽偏方三: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3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一。此方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感冒畏寒、周身酸痛等症。

感冒咳嗽偏方四:豆腐500克,红糖、白糖各100克。把豆腐当中挖一窝,纳人红、白糖,放入碗内隔水蒸30分钟,一次吃完,连服4次。此方清热、生津、润燥。治咳嗽痰喘症。

对于感冒咳嗽吃什么好,你现在有一定的认识了吧?上述的几个感冒咳嗽偏方不仅仅可以让你把这个病症根治,还可以起到预防感冒咳嗽、养生保健的效果哦!

中医儿科专家:宝宝秋季防病养生,注意这三点!


眼下的天气,正是凉风习习、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之时。同时,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也是宝宝极易生病的季节,这不,很多宝宝已经开始感冒、发烧、“咳咳咳”。

河南省儿童医院中医科主任韩雪指出:“《皇帝内经》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宝宝的日常起居饮食也要顺应时节,这样才能达到身体健康、少生病的目的。

阳气收敛日常起居要注意

入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日常起居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

起居注意保温保湿。秋季干燥,气温寒冷,对呼吸道黏膜都是劣性刺激。所以保护呼吸道要从秋季开始,不仅注意室内温度,还要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干燥把呼吸道水分带走,促使黏膜干涩、皲裂、变薄,失去防卫能力。

坚持户外活动。户外运动和冷空气的刺激对于增强孩子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很有帮助。秋季,家长们可以选择风小,阳光充足,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让孩子在户外运动。

补充蛋白质“贴秋膘”正当时

秋季,孩子胃肠功能增强,消化能力变好,可以适当的给孩子“贴秋膘”了。

给孩子多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的食物能增强抵抗力,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可弥补夏季大量出汗造成的损耗,适当补充含热量高的食物抵御寒冷。妈妈们在秋季可以让宝宝多吃一点富含优质蛋白质的肉类、禽蛋、鱼虾、豆制品。宝宝通过这些食物,可以摄取到足够的蛋白质,身体才会变结实。

养肺润燥减少宝宝咳嗽

秋季宝宝容易出现口干舌燥、风寒咳嗽、大便干结等情况,为健康埋下隐患。韩雪主任指出,饮食要顺应时节,多吃时令蔬菜水果,多给宝宝吃养肺润燥的食物,饮食保健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重点。

可以选择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秋梨、萝卜、山药、冬瓜、莲藕、南瓜、红枣、核桃等。另外,妈妈们也可以用上面提到的食材,为宝宝多煲一些汤,要尽可能少食用葱、姜、蒜、韭、椒等辛味之品,缓解气候干燥对孩子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多给孩子吃苹果、橙子、葡萄、石榴等时令性水果,都是提升免疫力的良好来源。秋天正是各类蔬果丰收的季节,顺应时节,享用大自然的馈赠,给宝宝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马一禾)

(免责声明:本图文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

养生专家传授中医养生要诀


头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头为精明之府,人体之重要12经脉和40多处大小穴位,以及十多个特殊刺激区均会聚于头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银针,对这些穴位和经脉进行所谓针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头的确是一项积极保养人体精、气、神的简便易行的长寿保健对策。

脚底为第二心脏,常搓涌泉益健康

中医学认为脚上的60多个穴位与五脏六腑的12条经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布满了相关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但由于脚底部离心脏甚远,抵抗力低下,是人体的先天薄弱环节,客观上为寒湿邪气的侵袭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说脚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显得尤为重要。经常温浴后搓涌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咽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医认为,唾液是人体精华,贮于丹田,再化津还丹,遂成精气,起到和脾健胃、濡润孔窍、润泽四肢五脏、强肾补元、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的作用。所以常咽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谷道一百遍,治病疗疾又延年

谷道,又称肛门。撮即上提收缩也。通俗地讲,就是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孙思邈在《枕中方》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认为肛门周围的肌肉应时常处于运动状态,才能养生健体,尤其对防治痔疮有特别疗效。

朝暮叩齿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养生法。中医学认为经常叩齿能强肾固精、平衡阴阳、疏通气血,使局部经络畅通,延缓衰老。

随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来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内脏的一种养生保健法。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勤揉腹,即可以调整脾胃、通和气血、增补神元、敷养肾精、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伤之百症。

人之肾气通于耳,扯拉搓揉健身体

中医认为,耳为肾之上外窍,双耳灵健则肾经通,肾气充足,肾精盈满,则听觉灵敏。扯拉、按摩、搓揉、点捏耳朵,实际上就是对双耳进行各种形式的物理刺激。

消疲健美伸懒腰,血运畅通最为高

所谓伸懒腰,就是指伸直颈部、举抬双臂、呼吸扩胸、伸展腰部、活动关节、松弛脊柱的自我锻炼。

安心静坐延年寿,调身调息加调神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与健康二者紧密相连。凡情绪乐观开朗之人,可使其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外来病邪的抵抗,同时在平静的情绪状态下,方可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因此,古人的摄生之道之一便是安心养神。

中医典籍 专家讲解秋季的四大经典养生方


秋补正当时

俗话说秋天进补,春天打虎,可见秋天是一年中最适合进补的季节。夏天过后,进入了秋季,人体内营养库的储存经过夏季的消耗有待补充,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也有待调整。从气候看,秋季是冷热交替的季节,自然界阳气逐渐衰弱,阴气慢慢生长,各种疾病开始进入高发阶段,人体还要准备接受漫长寒冬的考验,所以不要错过秋季进补的良机。中医专家建议,即使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秋季也应该拿出一个月的时间来调理身体。

秋季进补,一般称为引补或者底补。因为一方面是在为冬季进补打基础、做准备,所以秋季必须健脾胃,使经过夏季消耗的身体逐渐强壮起来,以接纳冬天的滋补。另一方面,秋季要调整脏腑的功能,增强身体抵抗力,以适应渐渐寒冷的气候,预防冬季疾病。此时可以选择气血双补的方法,帮助气血通畅,促进身体脏器功能。而且,女性随着社会责任增加,身体、心理压力也会增大,一些补血、养血帮助女性抗衰老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乌鸡白凤丸最补女人

出身来历:妇科调补名方。目前已有百年历史,是古书《寿世保元》中收录的方子,这本书的作者是明代太医院的御医龚廷贤。万历年间,鲁王妃患膨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经太医多方治疗,均不见效,生命垂危。后来龚太医开了一个方子,王妃终获痊愈。皇帝特赐龚廷贤医林状元匾额一块,誉为回天国手。

名方组成:由乌骨鸡、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白芍、川芎、生地、熟地、香附、鹿角胶等20味中药制成。

有何功效:乌鸡白凤丸中最主要的药物是乌骨鸡,《本草纲目》认为乌骨鸡有滋补身体虚劳羸弱的作用,特别是对女性的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症尤为有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乌鸡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赖氨酸、蛋氨酸和组氨酸,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和抗衰老。其他药物中,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川芎、香附滋补肝肾,养血调经;人参、黄芪、山药、甘草补气健脾;鹿角胶温肾助阳,益精养血;鳖甲、天门冬、银柴胡滋阴清热。多种药物配合,发挥了气血双补、阴阳兼顾、肝肾同调的作用,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滋补方子。

我们怎么用

1、调理月经:月经不调有多种原因,乌鸡白凤丸主要对气血两虚、阴精不足所引起的月经不调效果明显,一般表现为月经量少、颜色淡、质地稀,患者身体瘦弱、乏力气短、头晕、面色发黄或没有光泽。

2、产后调理:产后女性会出现血虚的情况,导致面色苍白、心慌、疲乏无力,乌鸡白凤丸有补气养血的作用,非常适合女性在这个阶段调理使用。不过,最好在出血停止后使用,因其中的香附、丹参、川芎等药物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会延长出血时间或增加出血量。

3、预防早更:中医认为,女性肾气不足时容易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因此滋补肾气可以预防早更出现,并改善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

4、男性也能用:中医的方子讲究的是对证,没有男女的限制。男性患上气虚或血虚类型疾病时,也可以服用乌鸡白凤丸,例如慢性肝炎、胃下垂、盗汗、前列腺增生、阳痿。

特别提醒:在有外感期间,或者体内有湿热的人,不能服用乌鸡白凤丸,此时应该以驱邪为主,滋补的药物要慎用。

四物汤最养颜

出身来历:中医养血第一方。最早出自唐代《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记载,当时有位蔺道人隐居在一个小山村,机缘巧合,他把治疗外伤的经验传授给了邻居,后来这位邻居成了外科高手,并把道人传的方子出版成书,就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其中就有四物汤,因为活血、养血效果很好,这个方子就广泛地用开了,后来更成了中医养血类方剂的祖方。

名方组成:四味中药:当归、熟地、川芎、白芍。

有何功效:四物汤是既能补血养血,又能活血调经的常用方剂,血虚者可用来补血,血瘀者可用来活血。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女性因月经不正常而影响生活,四物汤可帮助活血化瘀、排除血块,并减轻腹胀腹痛,使经血排出顺畅。此外,四物汤更可补充铁剂,减少月经来潮时的贫血、头晕目眩及经血不出的状况。

另外,四物汤可以滋润肌肤、防止老化。四物汤的方中组成多为温补的行血剂,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服用,有助于气血通顺,减少手脚冰冷症状,并使脸色红润、肌肤光滑,减缓生理机能老化,使人看起来更为年轻。

我们怎么用

1、生理期调理:台湾女生普遍习惯用四物来调养身体,大S、吴佩慈都很推荐四物汤。你可以在生理期结束后喝四物汤,早晚各一次,连续喝一周,有助于补血养血,让身体恢复过来。

2、改善月经过多:四物汤是养血的祖方,并由此衍生出无数的子方、孙方,其中较著名的是桃红四物汤,增加桃仁、红花两味,专治血虚血淤导致的月经过多,还能对付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3、补身养颜:你可以将四物汤当作调料,用红枣、枸杞、冰糖掩盖浓重的中药味,再加入鸡肉、排骨等肉食,做成滋补药膳,可以帮助气血通畅,使脸色红润、肌肤光滑,补身又养颜。

特别提醒:四物汤虽然平和,但是也是药物,所以只有在血虚瘀阻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当身体没有气血阴阳上的偏差时,不要服用。

十全大补汤最解疲劳

出身来历:气血双补名方。说起十全大补汤的来历,要远到宋代。宋朝的皇帝非常重视健康,让各地的老百姓向朝廷献医书或医方,然后命令太医局医官整理出书,于是就有了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成药方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这部书里收录的很多方子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使用,十全大补汤就是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方子。它在韩国也很有名,我们经常可以在韩剧中看到用十全大补汤调理。

名方组成: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芪、肉桂10味中药组成。

有何功效: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有补气的作用,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可以补血、养血,再加上温补的黄芪、肉桂,成为一个温补气血的进补名方,对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虚损、面色萎黄、肢膝无力、精神倦怠都很有效。

我们怎么用

十全大补汤用法比较多,可以作为滋补药直接吃,一般药店都有成品出售,名为十全大补膏或者十全大补丸,也可以加肉类食材做成药膳食用。

1、缓解疲劳:现代社会人们压力大,身体和心理负担都比较重,因此很容易导致气血不足。韩国人特别喜欢用十全大补汤来舒缓神经、解除疲劳,很多传统茶饮店将它制成一款茶品,更方便人们随时饮用,补充体力。

2、术后调理:一般在手术中,会导致身体气血受伤,往往术后可能出现气血两虚的情况,有时甚至影响手术伤口的恢复。此时用十全大补汤的原料加肉食煲汤,每天服用,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促使身体恢复加快。

3、预防癌症:日本人经过研究,认为十全大补汤有抗癌作用,也可以作为放疗、化疗及术后康复的辅助用药。你可以直接从药店买用料更讲究的十全大补膏,每天早晚各服用一茶匙,帮助身体调理气血。

特别提醒:十全大补汤偏于温补,如果有手脚心发热、夜间经常出汗、口干舌燥、舌质偏红舌苔少的症状,说明是阴虚的人,不宜服用,否则会火上浇油。此外,感冒时不宜服用补药,以免使病情变得复杂。

八珍糕最宜秋养

出身来历:御用健脾方。明朝中医外科大师陈实功一生注意脾胃的保养,寿命达到了80多岁,他留下八珍糕这个方子,并称赞它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清朝御医将这个方子献给了乾隆皇帝,他服用后,不但说好,还一直坚持服用。据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上用人参底簿》记载,乾隆经常服用八珍糕,如果没有了,还亲自朱批让太监们赶快去做,可见非常重视。

名方组成:陈实功的方子是:人参、山药、茯苓、芡实、莲肉、糯米、粳米、白糖、白蜜。清朝御医献给乾隆时,增加了白术、白扁豆、薏仁三味药,这就是现在的八珍糕。

有何功效: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是生活更加不规律,因此脾胃出现的问题更多调理身体从脾胃开始,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在八珍糕中,山药、莲子肉、薏米、茯苓、白扁豆、芡实都是补脾的食物,在补足脾胃之气的过程中,它们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这些食物药性平和,补养非常和缓,很适合消化功能不良腹泻的人食用。

我们怎么用

1、秋季调养:南方很多地方都有八珍糕成品,例如苏州的方子据说是经过清代名医叶天士审定的,西塘、绍兴的八珍糕是当地的传统小吃。秋天的早晨,每天吃一块八珍糕,可谓是这个季节最好的保养方法。

2、四季补脾: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劲,吃下的食物才能更好地吸收。中医认为,脾胃虚弱的人四季都可以食用八珍糕补脾。原料有人参6克,茯苓、白术、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薏米各100克,粳米面、糯米面各200克,白糖200克,白蜜适量。将各种原料碾碎,和粳米面、糯米面拌在一起,蒸成糕饼,经常食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

秋季养生专家有忠告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