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三月饮食养生 > 导航 > 三月三饮食养生

三月三饮食养生

2019-11-06

三月早春防风邪

三月饮食养生。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三月早春防风邪”,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为春天的主令,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首,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无害的。然而,“春天孩儿面,一天变三变”。若是风太过,则成为风邪,易引发疾病,影响健康。风邪易伤肺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外合皮毛。皮毛腠理为肺的屏障,一旦受到风邪侵袭后,卫气不固,进而使肺受到伤害,导致肺气失宣,肃降失职,不能行气以温煦全身,引起发热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疼痛、咯痰、气喘等病症。风邪为百病之长《黄帝内经·素问·风论》中说:“风者,善行而数变。故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为患,常是侵犯人体肌表,引起恶风畏寒、头项疼痛等症状;风邪稽留于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间,会引发瘙痒难忍的风疹疙瘩;风邪上窜达巅顶易引起头痛头晕等症状,素有高血压的病人血压也随之升高,甚至发生中风;风邪下行侵及腰膝胫腓等处,可引发风痹、行痹、痛痹等;风邪游走于经脉之中,可导致脉痹、面瘫等。此外,风邪还易使人的肢体运动出现抽搐、痉挛、颤抖、蠕动、角弓反张、颈项僵直等异常现象。风邪易与热、寒、湿等邪合而为病春天常见的感冒,往往以风为先导,人体受风与热合邪侵袭,易患风热外感,风与寒合邪则为风寒外感。若湿盛阳微,腠理不密,常引发风湿痹痛。脾为一身气机运化转输的枢纽,受到风寒湿三邪夹杂侵害,消化吸收水谷精微失司,可引起恶心呕吐、胀满不适、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胃病者易复发。风邪影响肝气疏泄中医认为,风为木之气,风气通于肝。肝喜条达,与春天升发之气相应。和风丽日的天气,肝气顺畅,人们会感到心情欢快,精神振奋。若是狂风肆虐的天气,肝气抑郁,人们会觉得情志不舒,心烦意乱,脾气暴躁。有肝病、心脏病、精神病的患者,到了春天如不注意调摄情志,常因心情不好而复发犯病。注重保暖二月春寒料峭,应根据天气变化来增减衣服,爱美的姑娘不要过早地换上裙装,以免受寒风侵害。尤其是年老体弱、大病后、过度疲劳、酒后以及有心脑血管病、关节炎、神经痛等慢性疾病患者,在寒潮大风过境的日子里,尽量少出门,以免遭受风邪之害。调节情绪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扰乱人体的生理功能,妨碍肝气的疏泄,产生烦躁恼怒、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易犯病。因此,人们在春季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放松心灵,乐观开朗。精神病患者要避免各种刺激,注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平时起居有常,作息有时,保证睡眠。膳食合理春季饮食上宜清淡,多吃些新鲜和水果,每天要补足水分,以喝白开水或淡茶为好。坚持运动“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抵御风邪的法宝。因此,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好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氧运动,以增强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方可不为风邪所害。

Ys630.com相关知识

三月花的功效与作用


你知道三月花吗,它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对于一些疾病非常有帮助。今天就带大家来看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报春花科植物滇北球花报春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须状,鲜时白色肉质。叶基生,莲座状;开花期叶丛基部有芽鳞,宿存,阔卵形,长1.5-4cm,宽1-2cm,稍带肉质,先端通常渐尖,无粉或被稀薄的粉质腺体。叶柄近于无或有时与叶片近等长,具宽翅;叶片长圆形至倒披针形,连柄长3-15cm,宽1.5-4cm,果期可长达20cm或更长,先端圆形或钝,基部渐狭,边缘具小牙齿和缘毛,通常极窄外卷,上面被短柔毛或变无毛,下面沿叶脉被毛或近于无毛,老叶下面具粉质腺体或有时被白色或淡黄色粉。花葶粗壮直立,长达叶丛的6倍以上,无毛或被短柔毛,无粉或上部被粉;顶生伞形花序近头状,花直立,有花数十朵;苞片披针形,长5-10mm,先端钝或稍渐尖,基部稍膨大并常被粉,边缘互相覆盖;花梗极短或有时长达5mm;花萼狭钟状,长5-10mm,被粉或粉质腺体,5裂,分裂达中部或更深,裂片窄长圆状披针形,常染紫色,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短缘毛;花冠高脚碟形,蓝紫色或紫红色,极少白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8-12mm,冠檐直径1-2cm,裂片倒卵形,先端2深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3mm,花柱长6-7mm;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mm,花柱长1.5-2mm.蒴果球形,短于花萼。花期3-4月,果期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山坡草地和灌丛中。

【性味】辛;微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主产后恶露不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对于三月花的功效与作用有了一些了解,如果身体出现了什么不适的症状,可以用中药的方法去调理,中医治病的历史久远,可以放心食用。

三月青的功效与作用


三月青,其实也就是三叶青。很多的人其实并没有听说过三叶青这种植物。但是对于中医来说,其实是非常熟悉三叶青这种药材的。很多的时候,三叶青其实是可以在生活当中使用的。很多的人其实并不是很熟悉三月青的功效与作用。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还希望大家能够使用三叶青。

三叶青怎么吃抗癌最好

可以直接煎服,但单单靠水煎并不能把三叶青的药效析出,并且新鲜的三叶青难采集,药房的三叶青因储存时间过久,色味发生变异,其有效成分大部分已失去活性。

新鲜的三叶青煎服对于治疗小孩扁桃体炎及高热惊厥疗效较好,但是对于治疗肿瘤就效果不大了,三叶青的抗肿瘤效果必须采用真空、冷冻、干燥的新工艺提取其有效成分,需要根据药性进行配伍,达到药性平和协同,互补增效的目的。

三叶青是什么

有人称三叶青有抗癌的作用,真的是这样吗?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三叶青。三叶青,为葡萄科三叶崖爬藤的块根。

可以作为医疗所用的三叶青一般都是地下块根的干品。

它的形状一般是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表面呈棕红或者棕褐色,切面类白色或粉红色,味微苦性平。

其含有的总黄酮、总多酚、多糖三类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化痰的作用,可用于小儿高热惊风、百日咳、疔疮痈疽、淋巴结核以及毒蛇咬伤等。

那么,有人传言三叶青可以抗癌,这是真的吗?三叶青是不是具有抗癌的作用?专家说,这是肯定的,三叶青中含有多种抑制各种癌症细胞的增殖、促进癌细胞的凋亡的物质,其中以乙酸乙酯提取物最为显著。

此外,药理实验也发现,三叶青具有提高细胞免疫力和抗氧化功能;三叶青对乙肝病毒有较强的活性,是一味保肝的良药。

三叶青应用中必须注意安全,有混入毒性饮片生川乌的报道。专家说:“生川乌含有的双酯型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毒性。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川乌的断面有一圈波浪状的形成层环,味辛辣,舌头会发麻。”

容易与三叶青混淆的另一味中药叫土圞儿,又叫黄陂三叶青,与三叶青颇为相像,为豆科土圞儿的块根,味甘性平,虽然不像生川乌那样具有毒性,功能主治与三叶青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别,自己采挖三叶青要注意鉴别准确,避免误用。

最后,专家特别提醒,作为一味药材,应用总有适宜与禁忌,虽然毒理研究表明三叶青安全无毒,但还是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三叶青的作用

对照组的兔由静脉给与四点四氯荧光素-I,测量不同时间内家兔肝区放射性。实验组的兔先给与三叶青后再给四点四氯荧光素-I,然后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实验组肝区放射性最大吸收时间平均较对照组提前8分钟,放射性最大吸收百分数平均值较对照组增加5分钟,肝区放射持续时间平均值较对照组延长6分钟。放射性开始下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延迟14分钟。从上面结果初步可以看出,三叶青有加强肝脏功能的作用。

三叶青的功效

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主治:白喉,小儿高热惊厥、痢疾、肝炎。外用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子宫颈炎,蜂窝织炎,跌打损伤。

药用价值

中药材三叶青的用药部位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青的块根、果实或全草,全年可进行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疾病。

1.治疗病毒性脑膜炎

取干燥块根,成人5钱,小儿3钱,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104例,服药3剂后86.5%的病人症状体征即行消失,服4剂后全部治愈。但停药后每易复发,故治愈后须连续再服几帖以巩固疗效。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此外,该品也可应用于其他病毒性疚病,如乙型脑炎、病毒性肺炎、黄疽型肝炎等。

2.治疗急性交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取三叶青块根加工制成注射液,每支2ml,每1ml含生药2g。每次2-4ml肌肉注射;每天2-4次。共治84例,除胆道感染曾合并应用清热利胆中草药外;其余均以三叶青为主,部分曾加用对症治疗,结果治愈52例,好转12例,无效20例。

3.预防及治疗癌症

取3年以上成熟期,个体饱满无皱皮,肉质呈银白色块根,低温冷冻干燥后进行,300目破壁处理,制成饮片,每包2g,每日三次,每次一包。

三叶青属葡萄科藤本植物,生于山谷疏林中或石壁阴湿处,性凉、味甘、无毒,主要以块根入药。《贵州草药》载三叶青有散热、理气、补脾的作用,主治高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咽喉炎、肝炎、胃炎、子宫颈炎、淋巴结核、败血症及病毒性脑膜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三叶青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总结:以上是对三叶青的有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叶青的却是一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但是小编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自己随便食用,最好在医生的建议和帮助下使用。最后,希望大家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中医指南:阳春三月踏青更健康


本文导读:阳春三月春暖好开,这个季节是适合外出游玩的季节。外出踏青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能使人开阔心胸,陶冶情操,而且能增长见识,强身健体,对身心健康极为有益。那么春季踏青有什么好处呢?饮食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俗话说 人活一口气 ,一句话道出了呼吸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因此,爱护身体绝对少不了对肺的保养。

中医有句话叫 肺为娇脏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也就是说肺是最

容易受到外来有害物质侵害的脏器。

这是因为,正常人24小时吸入空气约1万升,而空气中含有各种微生物、过敏原及其他有害物质,由此可见养肺的重要。

要想促进肺功能,最根本的就是全面增强体质,坚持锻炼身体。步行是最简便、安全的运动,体质较弱者可以从慢速散步开始,每日步行500―1500米,开始时可用自己习惯的速度走,然后用稍快的速度,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和距离。每天锻炼半小时左右,也可采用隔天锻炼一次,每次锻炼一小时以上。

另外,上下楼梯、慢跑、太极拳等运动也对肺功能有益。对于居住在城市而又无活动场所的人可通过上下楼梯进行锻炼,开始时可只上一层楼梯,然后根据体力和呼吸功能的情况逐渐增加强度,间歇进行,每日1―3次。

慢跑能使全身得到运动,可防止肺组织的弹性衰退,速度自己掌握,强度以边跑能边与人说话、不觉难受、不喘粗气为宜,要求跑后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体质弱者可减量。太极拳是一种增强体质的健身运动,又是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

初练时从简化太极拳开始,早晚各练一次,每次练2―3遍。打拳时要求思想高度集中,形意相合,动作要柔和缓慢,体态要放松自然,呼吸要匀细深长,不能憋气。

呼吸功能锻炼应尽可能在户外进行,要持之以恒,有规律,这样才能增进肺功能。另外,呼吸肌的针对性锻炼可增强呼吸肌肌力和耐力,改善肺功能,加大呼吸幅度,有助于减少解剖死腔的影响,提高肺泡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呼吸肌锻炼包括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性呼吸体操等。

养肺,除了主动锻炼,还应避免不良刺激,如烟草、空气污染、油烟、异味等。另外,在空气污浊的城市里呆久了,去郊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也是一种养肺的办法。因为郊外的空气中可吸入颗粒少,负氧离子丰富,对肺的保健大有好处。不过,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人,踏青时要格外注意规避过敏原,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戴口罩。

少酸多甘调饮食


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食酸收之味。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草药和食品,草药选择枸杞子、郁金、丹参、元胡等,食品选择辛温发散的大枣、豆豉、葱、香菜、花生等,可灵活地进行配方选膳。

加强保健防疫病

天气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流脑、麻疹、猩红热、肺炎也多有发生和流行。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消灭传染源;二要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三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三月泡根的功效与作用


许多的中药材都生活在田园街头,很少有看到真正的中药材,其实像三月泡根主要分布的地区是很多的,相信大家也都见过功效是可以消炎,对于许多人出现的骨折,以及手指的断裂,可以达到接骨的作用,还能祛风活络,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疏林、溪边、路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叶:消炎,接骨。用于断指。根:祛风活络,清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

复方1、断肢再植:三月泡(鲜叶)、鲜连钱草、鲜四季葱跟(煨软)、白糖各等量,将断指复位后,用上药捣烂外敷,固定。每天换药1次。或加穿心莲和蒲公英,可进一步控制感染和肿胀。

2、牙周炎:三月泡嫩梢、车前草各1两,捣烂取汁涂患处。

3、风湿关节痛:三月泡根1~2两,水煎加酒或与猪脚炖服。

原形态小灌木,有细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细弱,被腺毛和柔毛,并散生皮刺,刺尖微弯。单数羽状复叶,簇生或互生,叶轴及柄均被腺毛及钩刺;托叶条状披针形;小叶3~5片,(幼苗以5小叶为多见)稀为单叶;小叶片卵形、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幼苗的小叶片较窄长)长2.5~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平截,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两面散生白色柔毛,下面并疏生腺毛。春季开花,单生小枝顶端,花梗长3~6厘米,有柔毛、腺毛和小刺;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尾尖,反曲,外面有腺毛,两面密生绒毛;花瓣5,近圆形,白色,边缘浅波状;雄蕊多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鲜红色。

三月泡[图]的功效与作用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也更重视养生。很多人都知道中药三月泡[图]对身体有好处,能够治疗很多很多疾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别名】企晃刺、野杜利、竖藤火梅刺、饭消扭、割田藨

【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 蓬虆 Rubus hirsutus Thunb.[R. thunbergii Sieb. et Zucc.],以根或叶入药。夏、秋挖根,洗净晒干备用,叶多鲜用。

【原形态】小灌木,有细而横走的根状茎。茎细弱,被腺毛和柔毛,并散生皮刺,刺尖微弯。单数羽状复叶,簇生或互生,叶轴及柄均被腺毛及钩刺;托叶条状披针形;小叶3~5片,(幼苗以5小叶为多见)稀为单叶;小叶片卵形、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幼苗的小叶片较窄长)长2.5~7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基部宽楔形或平截,边缘有不整齐重锯齿,两面散生白色柔毛,下面并疏生腺毛。春季开花,单生小枝顶端,花梗长3~6厘米,有柔毛、腺毛和小刺;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先端尾尖,反曲,外面有腺毛,两面密生绒毛;花瓣5,近圆形,白色,边缘浅波状;雄蕊多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鲜红色。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溪边、路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和广东等省。

【性味】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叶 :消炎,接骨。用于断指。 根 :祛风活络,清热镇惊。用于小儿惊风,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外用适量。

【附方】1、断肢再植:三月泡(鲜叶)、鲜连钱草、鲜四季葱跟(煨软)、白糖各等量,将断指复位后,用上药捣烂外敷,固定。每天换药1次。或加穿心莲和蒲公英,可进一步控制感染和肿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中药三月泡[图]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适当的食用三月泡[图]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男人春季需小心风邪侵体 中医教你五招防风邪


春季风邪侵体易致病

中医讲,风邪为六淫之首,意思是说,风邪是诸多外感因素的先导,寒、暑、湿、燥、火等大多是借助风邪而侵及人体的,风邪无处不到,极易侵犯人体,引起多种疾病。

风邪与人的体表接触,最易侵犯人体。而且风性善动,无处不到,变化多端,可引起各种疾病。例如风邪从经脉侵入,可伤于胃肠,也可直中脏腑之腧,病位广泛。

风邪首先爱侵犯肺,风与寒夹杂,导致风寒感冒,表现为头痛、畏寒、流清涕、咳白痰等;风与温夹杂,会导致风热感冒,表现为咽干、嗓子疼、口渴、咳黄痰等。

风还会伤血管,这是风与淤血“伙同作案”的结果。当体内有淤血的时候,血栓会四处游走,堵在脑子里就是脑卒中;堵在心脏,就会心绞痛发作,甚至心梗;堵在外周小血管,就会发生肢体苍白、紫绀、发凉,甚至坏死。

风与湿邪协同,主要损伤关节,形成“痹症”。特别是风、寒、湿夹杂,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关节疼痛、畸形、晨僵等症状。

颈部、肩膀、肘部、膝关节等处,软组织本来就少,如果反复受风,则会导致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老寒腿等。

4、饮食防风邪

随着春天的到来,人体阳气也在升发。保护阳气对抵御风邪非常重要。

最易行的保护人体阳气的办法是,在早春,多进食温辛类的饮食,如红枣、山药、韭菜、春笋等。

其中韭菜是最好的补阳食物,煎鸡蛋、煮韭菜粥、炒韭菜豆干,包韭菜饺子……非常方便食用。

中医教你五招防风邪

1、防风避风

首先要注意防风避风,提倡室内白天通风,但夜间一定要关好门窗,莫让虚邪贼风侵入。

风邪侵袭头部的症状为头胀、头痛,严重的还可引起眩晕。这是内风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所致。预防头风注意不要让头部着凉,洗发后要及时吹干。

2、慢脱衣

有人看到春天气象万千,花红柳绿,气温渐渐回升,就急着脱去厚重的衣物。特别是一些男性,更是要风度不要温度,早早穿上了轻薄的春装。

其实,这样的做法,很容易因寒冷而降低自身抵抗力,使风邪趁虚而入,患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是别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所谓“春捂秋冻”即是此意。

3、户外锻炼需防风

春季晨练时防止风邪侵袭,就要注意选择背风的地方,比如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吹;不要太早外出,最好等太阳出来;在锻炼前穿上棉质运动服并进行热身活动,等运动开始后可以酌量减衣;控制运动强度,不要练到大汗淋漓;如果出汗过多,可以换上透气性较好的衣服,不要穿背心、短裤,避免皮肤在冷风中暴露太多,以免打乱体内的热量均衡,锻炼结束后,要及时擦汗穿衣。

你知道春三月如何养生吗?


阳春三月,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到处充满着欣欣向荣的生机。但是,阳气渐生的春季阴寒尚未退尽,尤其是早春时分,大部分时间气温仍然偏低。而且春天处于寒温交替之际,气候变化频繁无常,忽寒忽暖,或阳光明媚,和风送暖,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即便一日之中,昼夜之间,温差也是波澜起伏,晨晚凉,夜间寒,白昼暖。面对着乍寒乍暖,温差悬殊的春季气候,应该如何注意自身的保健呢 ?

人体应该顺应这种气候的变化,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以衣着为例,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际,宜先减下衣,后减上衣;以饮食为例,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不仅能驱散风寒,还有助于激发体内的生发活动;以药物补养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春季宜服益气升清之品,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等之类;对于平时容易怕冷,夜间小便较多的阳气虚弱的人而言,可在春季服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以起居为例,日昼为阳,黑夜为阴,春季白昼渐长,宜晚睡早起以迎阳气;以运动为例,动为阳,静为阴,春季宜适度增加运动量,以微汗为宜,不要出大汗,免耗伤阳气。

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刚步入春季,切忌减衣过速,不可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肺气肿等的发生。春季气候既非大寒,又非大热,以风为主。风为六淫之首,风性善行而数变,所以春风看似温暖拂面,却不知其中暗藏杀机。风不仅使人毛孔开启,护卫体表的功能减退,还可携寒带热裹湿,由外入内,所以此时人们应该捂衣保暖,以防风邪侵袭机体。《内经》提出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因此着装要内松外紧,柔软保暖。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肝属木,与春季相应,主疏泄升发,故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故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因此在饮食上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此时,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如山药、薏米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扁豆、芡实等;或疏肝理气之品,如用陈皮、菊花、玫瑰花、甘草泡水代茶饮,不宜饮酒过量,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病中或病后恢复的患者,应以甘淡、素净、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可选用大米粥、莴苣叶粥、莲子粥、青菜泥、腐乳、肉松等;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此外,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侧耳根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作用,应不失时机的择食。

居住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古代养生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此时人们应该抓紧时机,多在阳光充足、绿地覆盖率较高的地域活动。春天温暖的阳光可杀灭细菌、病毒,预防骨质疏松;绿地能调节气温、湿度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起到防风、降尘、杀菌、降低噪音及缓解神经紧张,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益处。可是人的一生大约有一半以上的时光是在房间里度过的,所以居住环境直接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此时人们可以通过营造适宜的居处小环境来改善其生活的大环境。如种植花卉草木,养金鱼水草,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还可保护健康。同时应勤开门窗,加强空气流通,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们的不利影响。此外,幽雅的居室布置能使人摒弃奢华浮躁,调节情绪。春天居室装饰应以暖色调为主,如黄色、粉红、嫩绿等色彩鲜明的颜色,有助于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促进新成代谢。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是进行体质投资的大好时节,因为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裹着厚实的棉衣,体温调节中枢和脏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之活动的减少,肌肉和韧带缺乏锻炼,人们容易感到疲乏。风和日丽的春季,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吸收自然界的精华,充养脏腑,化生精血。这时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如果是为了防止各器官系统机能过早衰退,改善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可选择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等耐力性强的项目;如果是为了放松精神,消除疲劳,可选择动作柔和,有节奏的项目,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自我保健按摩等;如果是针对某些慢性疾病,可进行专门性的医疗体育法,如胃下垂患者可作腹肌锻炼等。需要提醒的是,春季气候,冷暖变化较快,早锻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热的时候,可适当减衣;运动时不宜大汗,以微汗为好;一些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免发生运动创伤或其它疾病;另外,春季也是各类病菌繁殖生长的旺盛期,参加户外运动,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不洁的环境场所。

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春季的气候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而数变,如同孩儿的脸,一天能够变几变。如早上日出无风,温度适宜;中午阳光明媚,气温骤升;午后却突然起风,傍晚则寒风凛冽,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大而迅速是春天的特点之一。尽管去年是暖冬,但不少人为追求舒适的温度,仍经常使用空调,使得应该充分收缩的毛孔和积蓄的能量得不到应有的储备和潜藏。在步入春季后,皮肤毛孔按照惯例开始变得疏松,鼻粘膜对变化多、速度快的春风也难以适应尤其是早春风寒的入侵,只要稍不留神,体虚者就极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因此,扶正和祛邪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春季每天应该早起,到住地绿化多的地方或公园去,在大树下呼吸新鲜氧气,这对鼻粘膜、肺的健康十分有利;还可做吹笛样的呼吸锻炼,不断提高肺活量;同时对鼻腔周围皮肤进行按摩,提高鼻腔对邪气的防御能力。对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体虚者,平时每天可用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煎汤代茶;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蜂蜜、人参、太子参、黄芪、山药、黄精、银耳等扶正气的药物或食品,这对增强体质是大有裨益的。另外春季应注意保暖,注意劳逸结合,外出时要带好雨具;老人与儿童避免到人多、空气浑浊的地方去。一旦患病,尤其是老人与小孩,切忌自己滥用抗生素,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春季一到,为什么胃溃疡、肝病容易复发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的脾气特别急躁 ?为什么从自然界角度来讲,一方面春天气候温差大而多变,另一方面大自然万物复苏,进入生长的季节,人的神经、血管、内分泌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恢复与自然界的平衡。对于适应性较差的人,就容易产生情绪抑郁、心情不畅的状况,出现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症。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就是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发作;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郁症患者易复发;高血压、中风患者也易发病。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多种因素,但是情志波动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尤其在春天。所以,春季调节情志十分重要。克服情志波动的最好方法在于增加休闲活动,如可以进行植树、养花、弹琴、下棋、书画、钓鱼或短途旅游等活动,努力做到心情舒畅、人际关系融洽。

荠菜的功效 三月里的灵丹妙药


荠菜又名地菜,俗称“百岁羹”,是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荠菜的耐寒力和生命力极强,严冬刚过,初春时节,荠菜就已在大江南北的田埂、草地、溪边露出了头。

荠菜:三月里的灵丹妙药

荠菜作为药用,最早见于陶弘景《名医别录》,谓其能“利肝和中”,《本草纲目》谓其能“明目益胃”。中医认为荠菜性平,味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降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研究发现,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低血压、健胃消食。同时,荠菜中丰富的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白内障等眼疾。荠菜含有大量的粗纤维,食用后可增强大肠蠕动,促进排泄,从而增进新陈代谢,有助于防止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

荠菜的药用价值很高,它的根、花、子均可入药。全株入药,具有明目、清凉、解热、利尿、治痢等药效。花和子可以止血,治疗血尿、肾炎、高血压、咯血、痢疾、麻疹、头昏目痛等症。

荠菜适合春季食用,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挑选不带花的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荠菜根的药用价值很高,食用时不应摘除;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荠菜可宽肠通便,便溏者慎食;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荠菜;荠菜做菜时,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常用荠菜食疗方

荠菜枯草汤鲜荠菜、夏枯草各50克,水煎2次,每次400毫升水,煎20分钟,两次混合,取汁,分2~3次服用。适用于高血压者。

荠菜炒荸荠荠菜250克,荸荠100个切片。锅烧热,放油,旺火炒至熟,下精盐,炒匀。适用于妇女血有瘀热、月经量多、头晕面赤、烦躁易怒、大便秘结等。

荠菜拌豆腐荠菜250克,水豆腐300克。水豆腐切小块,用开水略烫,捞出。荠菜用开水烫熟,凉后切成细末放在水豆腐上,加入麻油、精盐和味精,拌匀。适用于高血压、便血、尿血、肾炎、水肿、目赤肿痛等。

荠菜鸡蛋汤新鲜荠菜240克,鸡蛋4个,精盐,味精,植物油适量。荠菜去杂洗净,切成段,放进盘内,将鸡蛋打入碗内,拌匀。炒锅上旺火,放水加盖烧沸,放入植物油,接着放入荠菜,再煮沸,倒入鸡蛋稍煮片刻,加入精盐,味精,盛入大汤碗内即成。可补心安神、养血止血、清热降压。

春季温度湿度变化大,易烦躁。普遍特征为身体无明显病痛,但就是感觉心烦气躁。其原因在于温度湿度不稳定、人体难以调适,导致内分泌及交感神经功能失调。适当选用一些中药调补,可减缓烦躁。

食疗:春天调补安心神粥

合欢钩藤饮解郁

取钩藤、合欢皮各10克及决明子2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即可,有助降火清热、解郁除烦,茶饮建议于当天喝完,并在晚上9点前饮用完毕,以免因夜尿影响睡眠。

龙骨牡蛎茶除烦

龙骨、牡蛎可强肾益精,并具镇定安神、除烦的功效,各取50克加700毫升水,以大火煮开后,再转小火煮30分钟后饮用,同样于当天晚上9点前喝完,避免夜尿问题。

百合金针汤定心

百合、金针有助安神宁心、除郁缓躁,猪肉则可滋阴润燥、补肾,可搭配煮成汤品。将750毫升水煮开后,加入百合30克,猪肉丝及干金针各50克,煮熟后食用,每天喝1碗。

除了以中药茶饮、汤方缓解外,一些蔬果如包心菜、猕猴桃、南瓜等也有助于安神定心,同时适当运动并避免油炸、高糖分甜品等食物。

春天里发生在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具备了风和燥的特点。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用中医食疗以及一些自然辅助疗法,也能纠正人们春天的“燥”性。

中医食疗缓解春天常见小毛病

伤风感冒:少吃羊肉多喝水

开春之后,通常流感病人比冬季还多,轻则恶寒头疼、鼻塞流涕、周身酸楚、咽干咳嗽少痰,重则高热头疼、口鼻干燥、鼻涕带血。病人自己都能感到呼出的气都是热的,这是春天感冒的典型特点。

最简单的预防方法就是多喝白开水。保持饮食清淡而富营养,冬天人们喜欢吃的羊肉,春天应少吃,因羊肉性温热,会在春天加重干燥的程度。一旦出现症状,如果是因为受凉引起的,早期可喝姜糖水把寒气驱散;如果是因为饮食积滞,夜间被子太厚,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捂着了”,“上火”而致,感冒的同时还有鼻子干燥出血,可用白茅根和芦根各15克煎汤代茶饮用,用梨榨汁,或梨和冰糖煮水服用。

咳嗽哮喘:饮食易清淡

春天是气管炎、哮喘、肺炎的好发季节,原来有这些病的患者更易复发。老年人和儿童容易发生肺炎。预防以上疾病,饮食易清淡,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另外前面针对感冒的食物疗法也适宜。

中医食疗缓解春天常见小毛病

口腔咽喉病:多吃甘润多汁的水果

咽炎患者常感觉咽部干痒或有异物堵塞感,可含化喉片或喝一些清咽茶,吃一些甘润多汁的水果如梨、柑等。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与春天干燥,饮食缺少瓜果、蔬菜和维生素等有关。一般而言,补充一些维生素B2,复合B族维生素、叶酸,多吃些粗粮,新鲜蔬菜可愈。

皮肤瘙痒: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

春天最常见的皮肤病是春季皮炎,光感性皮肤病、荨麻疹,还有干燥性皮肤瘙痒症。多吃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等。还可以用银耳加冰糖炖汤,也可以用莲子、百合、银耳和大米煮粥,都是既能润燥,又能保养皮肤的食疗方。

溃疡穿孔:少吃甜酸忌生冷

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活跃,胃液分泌增加,如果情绪波动,酗酒嗜烟等,都可以引发溃疡病或旧病复发,严重的可能出现胃穿孔。因此原来就有溃疡病的人在春季要注意吃易消化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和油炸食物,少吃甜酸,忌食生冷和烟酒,保暖防寒,保持情绪稳定。上述的百合莲子粥也是溃疡病人的首选。

便秘:吃润肠食物

春天干燥温热,人容易便秘。每天早上喝一杯凉开水或淡盐水,晚上喝一杯蜂蜜水;或每天吃六七个大枣,既能养血润燥,枣的粗纤维又有很好的通便作用。春天的菠菜也是很好的通便食物,用开水焯一下后再凉拌食用;另外煮白萝卜的水也有很好的润肠作用。其他食物如海带、芹菜、韭菜、红薯等都含有粗纤维,能增加肠道蠕动,缓解便秘,也能减少直肠癌的发生。

春三月经络堵 穴位畅通全身之气


春三月(农历正、二、三月)是万物萌发的时节,也是调养身体五脏的大好良机。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性,因而春季养生应该顺应阳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

中医讲:肝为身体之将军,主抓身体内的两件大事。但很多人都以为肝的问题只能找肝经上的穴位,其实今天教大家转换思维,如果你补好脾经上的这几个穴位,而且这几个是对补肝血,通肝经有帮助。

黄金刮痧部位:脾经3个重要穴位

1、血海

本穴为脾血归聚之海。本穴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肌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属足太阴脾经,刺激血海可治疗皮肤干燥。

皮肤干燥多由血虚生风或血行不畅、瘀滞经络所致,刺激血海可补血行滞,血足脉通,阴阳调和,皮肤干燥自止。

刺激血海对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也有满意疗效。

2、阴陵泉

本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合穴在五行中属水,水穴与肾与膀胱的水液代谢有关,刺激阴陵泉有促进脾、肾、膀胱运化输布水液之功,可保持皮肤润泽。

3、三阴交

本穴在内踝骨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处,属足太阴脾经,具有运转气机、补益气血、健脾利湿、舒肝补肾之功效,对面色无华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刮痧要刮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有效果呢?对这三个穴位进行刮痧到感觉酸、麻、胀、甚至轻微的疼痛,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还可以结合拔罐,可以让养生保健效果更好。

如果穴位找不准,也可以用一个艾灸刮痧罐,根据脾经地走向,在脾经上走罐艾灸,遇到结点、大穴或痛点就停灸一会,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从脾经的起始点隐白顺着经络往上走,到太白穴和公孙穴处可重灸。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为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有很多,但多灸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也可以按揉,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公孙穴的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的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疏散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淤滞造成的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

如果您有妇科方面的问题,请在公孙穴处停灸或按揉。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出酸水的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

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

第二步:到商丘穴处可停灸一会,因为商丘穴是人体自然的消炎穴。而且它还能预防痔疮,和肾经的复溜穴合用,效果更好。

脾经上的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的,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也就消除了。所以,走罐走到商丘穴这个地方,要多灸一灸,把气血引下来。

第三步:继续往上走,走到三阴交处再停灸一会,“三阴交”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的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的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

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的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是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灸或按揉三阴交穴,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揉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

走到漏谷穴处也要停灸一会,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吃下肚的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多灸漏谷穴就可以治疗。漏谷穴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

很多朋友整天上完班回到家,觉得腿肚子酸麻胀痛,放到哪儿都不合适,这时您就需要多灸漏谷穴,在白天的时候就点揉,尤其是在上午9点到11点脾经气血最旺的时候揉。这样晚上回到家时,腿就不酸了。

第四步:顺着经络往冲门方向走,在地机、阴陵泉、血海处重灸。

治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灸地机穴

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的最高点正对着的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的意思。因为脾属土,土属大地,而且人体的后天之本都靠脾胃来供应,所以灸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的运化功能。

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灸地机穴来防治。

祛湿,治各种炎症、水肿:灸阴陵泉穴

顺着胫骨一直往上,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的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

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的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灸按阴陵泉穴就好。

专治瘙痒、调节血液循环:揉血海穴

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的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灸罐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

“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的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把多余的血分配到少的地方去,把淤滞的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的,一个是调血的,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

第五步:记得一直顺着经络走,因为罐口很大,顺着经络大概位置走也能灸到脾经上的穴位,所以不用担心穴位找不精准。

第六步:走到乳房处停灸一会,乳腺也是我们要保养的重点。

第七步:如果有咳嗽,气逆,胸胁胀满现象。走到周荣穴处可停灸一会。

第八步:从周荣穴往下走到腋下的大包穴(脾经的最后一个穴位),与各脏腑有着最广泛的联系,故名大包。“大包”就是大包大揽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伤、急性脖子扭伤、急性肋间神经痛,大包穴都能治。

最后有人问,不爱吃饭,特瘦,还能灸小腿脾经吗?实际上,灸脾经既管胖也管瘦。灸它可让瘦的人长胖、胖的人减肥。总之,灸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导读:天热时我们都希望能有阵阵凉风拂面,可是生活中风真的能这么听话吗?风对我们的健康会造成哪些伤害?如何避免风邪入侵呢?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如何避风邪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此养生名言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对于自然界能使人致病的风邪,要及时躲避。

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使人致病的六种淫邪,而风为六淫之首,其性善行而数变,四季皆能伤人。人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人们常患的伤风感冒,就是被风所伤而致一人体受了风寒之邪,会使气管炎、胃痛等病发作或加重;如果风邪与寒邪一同阻于经络,关节、肌肉之间,则会形成痹症,使人患上腰腿痛,歪嘴风(面神经麻痹症)的发生也与风邪有很大关系。所以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对老年人米说,危害更大。因为老年人身衰休弱,极易受到侵袭。特别是老人入睡后,腠理疏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显著下降,稍有不慎,就会因风致病。

吹风致病还可能引发不少严重的后果?即使是普通的伤风感冒,也常会诱发呼吸道、心脑血管等系统的疾病。一场由感冒引起的肺炎,可能会夺去一位平素健康的老人的生命,因而切不可等闲视之。

在我国,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避风的重要性。早在金末元初,山东登州道士兼养生家丘处机,在其著作《摄生消息生论》中,就告诫人们不要贪凉吹风,并提出避风如避箭的养生经验。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提出不要当风而立的观点。多年来,很多长寿老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都把避风防凉作为重要的的养生方法之一。如我国现代著名武术家王子平先生,享年92岁。他生前常告诫家人和朋友,不仅避开飞沙走石的大风,还要当心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穿堂风、门隙风、顶门风、脚底风、脑后风等,并提醒人们,不要汗出当风,即:要在出汗后立即脱衣吹风。

为了保护身体的健康,少生疾病,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虚避风祛害,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中医养生 视卧坐立行也能养生

自古中医就有五劳所伤的说法: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但只要合理安排五劳,并养成良好习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以看养血

看些有益的书籍、电视节目以及观赏山水风景等,可以使人精神愉快、脾胃健康,血液生化也就充盛,这就是视养血的道理。不过久视则伤血,必须重视掌握分寸。

以坐养神

适当地静坐休息,能促使人心平气和、毛发光泽、皮肤润泽、睡眠良好等。入座时,应注意动作要轻、要稳,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上身正直,自然放松,下肢自然屈曲,不要含胸弓背,更不要跷二郎腿。坐一段时间后应起来走动一下,使被牵拉的肌肉和韧带得以放松。注意千万不要猛然坐下或快速起立。

以卧养气

冬季睡眠讲究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是多养阴气,待日出而作。使人体阴平阳秘,以防外感并发他病,或引发宿疾咳喘。冬季睡眠还要做到暮卧不覆首,以利呼吸通畅。

以立养骨

适当的站立能使气血下行,血压降低,精神振奋,使全身舒适。

站立时,身体应自然、平稳、端正,两上肢自然下垂,挺胸收腹;上身不要倾斜,两下肢均匀受力,不宜固定某一侧。为了保持正确的姿势,应经常进行适度的全身性活动,以维持肌肉、骨骼、关节、韧带的正常功能。

以行养筋

正午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人体自身的阳气也达到一天中相对较旺盛的状态,此时在阳光下散步,也容易激发人体的阳气。使全身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对身体的新陈代谢都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行走时身体应注意挺直,上肢自然摆动,步幅均匀有力。老年人如果行走困难,应借助手杖或由他人扶行。在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以进行快走和慢跑锻炼。

古人主张从哪些方面进行养生

体育锻炼

导引、按跷和吐纳术等在古代养生中占有重要位置,它包括近代医疗体育中的气功、按摩、大气疗法,以及拳术和日光浴等。汉初道家淮南子的吐故纳新,嵇康养生论的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的调息法,以及后世的静息疗法等,可以说都是现代气功疗法的前身。三国名医华佗谓: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因创五禽戏以锻炼身体。

古人亦很重视煦照阳光的益处,甚至在夏季亦劝导人们要无厌于日,认为空气可疗百病,强调室内要空气流通,经常去室外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来疏通气血,增强健康。关于按摩导引术,有的主张,发宜常洗,面宜常搓齿宜数叩浊气宜常呵,清气宜常吸,背宜常暖,心腹宜常摩肢节宜常摇,手心足心腰 眼宜常搓,皮肤宜常淋浴。

笔者认为,坚持体育锻炼,能改善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能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灵活性,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骼老化变脆。

近年来,国家体委编制的意拳站桩功疗法,又新编了胃下垂操,呼吸操和关节操等,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医疗体育系统,为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月早春防风邪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