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中医治未病与春季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如何避开有关中医养生的认识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养生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本文导读:中医养生讲求未病先防,身体未发生疾病前就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邪的侵袭,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方法。


中医

一、未病先防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疾病之前,采取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是中医学预防疾病思想最突出的体现。 是故已病而后治,所以为医家之法;未病而充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丹溪心法》)。未病先防旨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病邪侵袭。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1、调养身体,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1)调摄精神: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体现。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反复的、持续的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紊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而在疾病的过程中,情志变动又能使疾病恶化。因此,调养精神就成为养生的第一要务了。

(2)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 。人体通过运动,可使气机调畅,气血流通,关节疏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长寿,而且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4)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素问 刺法论》中有: 小金丹 服十粒,无疫干也 的记载,可见我国很早就已开始用药物预防疾病了。

我国在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的先驱,为后世预防接种免疫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试用中药预防多种疾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马齿苋预防菌痢等,都是简便易行,用之有效的方法。

2、防止病邪的侵袭:

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故未病先防除了增强体质,提高正气的抗邪能力外,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应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污染,对六淫、疫疠等应避其毒气。至于外伤和虫、兽伤,则要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留心防范。

二、既病防变

(一)既病防变的概念

所谓既病防变是指在疾病发生以后,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二)既病防变的方法

1、早期诊断: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 (《医学源流论 防微论》)。疾病初期,病情轻浅,正气未衰,所以比较易治。倘若不及时治疗,病邪就会由表人里,病情加重,正气受到严重耗损,以至病情危重。

因此既病之后,就要争取时间及早诊治,防止疾病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局部到整体,防微杜渐,这是防治疾病的重要原则。所谓 见微知著,弥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医学心悟》)。

如头目眩晕,拇指和次指麻木,口眼和肌肉不自主地跳动为中风预兆,必须重视防治,以免酿成大患。


2、防止传变:传变,亦称传化,是指脏腑组织病变的转移变化。 善医者,知病势之盛而必传也,预为之防,无使结聚,无使泛滥,无使并合,此上工治未病之说也 (《医学源流论 表里上下论》)。

3、先安未受邪之地:既病防变,不仅要截断病邪的传变途径,而且又 务必先安未受邪之地 。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方法,想要身体健康,日常就要注意预防疾病,多做身体锻炼增强体质。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养生五法 治未病防早衰


中医养生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时下很多人也很喜欢用中医的方法进行养生。在这些喜欢中医养生的人当中,有些人是从根本上喜欢的,但有些人不是,他们会这么做,仅仅是因为听到别人说中医养生有多好,有多有效,完全不知道中医养生的原则和方法。下面小编与你一起分享中医的五大养生观。

1、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预防观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观点。喻示人们从生命开始就要注意养生,才能保健防衰和防病于未然。《淮南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金元时期朱溪亦说:与其治疗于有病之后,不如摄养于先病之前。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也不可能返老还童,但防止未老先衰延长生命是可以办到的,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忧患意识一脉相承,《周易。系辞下》云:安不忘危,存不忘亡。这种注重矛盾转化、防徽杜渐的辩证哲学思想是中国古哲学和中国传统中医养生的精华。

2、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中国传统哲学十分强调自然界是一个普通联系着的整体,提出天人相应,天人感应等思想。认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着的。中医养生文化中亦体现出这种原则。

中医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这里明确把天文、地理、人事作为一整体看待。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人生活在自然界,又生存在人事社会之中,不能离开社会群体而生存。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了的客观事实。中医养生从天人相应 和七情六欲等观点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十分重视自然环境和心理因素的作用,并贯穿在病因考查,诊断治疗以及保健预防的各个环节中,如强调养生要顺四时而适寒暑。

同时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共同协调地完成人的生命活动。这种形神合一,以神统形的整体观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统一的整体观。

3、调整阴阳、补偏救弊的平衡观

中医养生学认为阴阳分别代表人体内相对的双方。《内经》说:生之本,本于阴阳,说明人的形成和生长发展的规律离不开阴阳。在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保持阴阳相对平衡,如果出现一方偏衰,或一方偏亢,就会使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紊乱,出现病理状态。人体养生,无论是饮食起居,精神调摄,自我锻炼,药物作用都离不开协调平衡阴阳的宗旨,人的衰老,或为阴虚,或为阳虚,或阴阳俱虚。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故防治衰老,贵在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对称,强调平衡的哲学根底。

4、动静结合的恒动观

中国哲学对动静的辩证关系认识很早,《周易》中就提出动静有常 ,《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蠧,自然界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着的,只有运动,才发生变化,只有运动,才产生万物。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全部过程,始终贯穿着一系列内部矛盾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升降出入。《内经》提出高下相占,升降相因,而变化矣。运动就是自然规律,也是维持人体健康最基本的因素,生命运动的规律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如果人体的升降出入运动发生障碍就是患病。所以中医养生学非常重视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指导防病治病。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是生命存在的特征,人本的每一个细胞无时不刻不在运动着,只有保持经常运动,才能增进健康,预防疾病,以求延年益寿。

与其花钱治病,不如花钱养生,中医养生,未病先防,延年益寿


我们先来看一看城市常见疾病人均住院费用:

这是第16位到第30位,可以看见,费用大约都在7000左右,这还是医保报销之后的。

更常见的,感冒、咳嗽,去医院的话,没有几百块钱是不行的。

在中医的古籍《黄帝内经》里这样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意就是说,生病了去治病,就好像口渴了再去凿井,打仗了才去铸造兵器,不是已经晚了吗?强敌了预防在疾病中的重要性。

却病十要

一要静坐观空,万缘放下,当知四大原从假合,勿认此身为久安长住之所,战战以为忧也。

二要烦恼现前,以死喻之,勿以争长较短。

三要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勿以不适生嗔。

四要造物劳我以生,遇病却闲,反生庆幸。

五要深信因果,或者夙业难逃,却欢喜领受,勿生嗟怨。

六要室家和睦,无交谪之言入耳。

七要起居务适,毋强饮食,宁节毋多。

八要严防嗜欲攻心,风露侵衣。

九要常自观察,克治病之根本处。

十要觅高朋良友,讲开怀出世之言,或对竹木鱼鸟相亲, 然自得,皆却病法也。

饮食养生口诀

谷物豆类和蔬菜, 豆腐绿茶食用菌,

三类食物时常有。 酸奶豆浆骨汤熬;

谷物上好燕荞麦, 外加带皮红葡萄,

美食小米玉米粥。 长期食用寿年高。

常吃番茄炒鸡蛋, 动物食品有规律,

莫忘南瓜胡萝卜。 体小反而品质优。

洋芋红苕苦瓜佳, 虾鱼鸡肉再羊肉,

果王草莓和苹果。 猪肉牛肉排在后。

少吃猪肝葵瓜子, 大蒜吃法有讲究,

泡菜油条方便面。 切后刻钟才用上。

烤牛羊肉臭豆腐, 与氧生成大蒜素,

吃了得癌遭大难。 生熟都能把癌抗。

黑木耳防血粘绸, 食物来源动植物,

食用墨鱼皮肤靓。 主食副食细粗粮。

花生红衣要去掉, 食量三个四六开,

需要补血属另况。 品种优配兼多样。

口诀简单,朗朗上口,各位可以分享、收藏给好朋友哦。

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


平时多对身体进行保养和调理能让我们很好的避免出现一些疾病,其中中医养生是最安全和有效的一种方法,不像很多药物和保健品一样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但是身体出现问题进行调理也是呀掌握好方法,并且平时也要多疾病做好预防,下面一起了解下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

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

1、治病求本

是指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在临床运用这一治则时,必须正确掌握“逆者正治,从者反治”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等情况。

2、扶正与祛邪

疾病的过程,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相互斗争的过程。因而治疗疾病,就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

3、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胜偏衰的结果。因此,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促进阴平阳秘,乃是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

4、调整脏腑功能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腑与腑,脏与腑之间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因此,注意调整各脏腑之间的关系,使其功能协调,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5、调理气血关系

气血是各脏腑及其它组织功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气血各有其功能,又相互为用。调理气血是以“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为原则,使它们的关系恢复协调。

6、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由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体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必须把这些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以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上面就是对中医养生治未病的原则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对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是要掌握好方法,并且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另外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不能自己盲目的食用药物,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中医养生 防春病5方法最高效


导读:虽然刚立过春,但是最近无复无常的气温为春病的横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各种春季流行病开始肆意横行。那么中医养生预防春病有什么好方法呢?春季养生保健要警惕哪些假性感冒呢?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 防春病5方法最高效

虽然到了立春节气,可意想不到的寒流仍易导致春寒病的发生,这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威胁极大,它可使高血压病人发生脑中风,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忽冷忽热的气候还易使儿童遭受百日咳、猩红热、感冒等疾病。因此,春季养生保健,要预防春季病的袭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春季病。

方法一:春捂得当

中医养生理论强调春捂,一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冬藏阶段,代谢功能、抗病能力较低;另一依据是受严寒的激发,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分泌量都大大增加,以维持人体产热的高度均衡。当春天来临时,随着气温变暖,体内产热逐渐减少,代谢也随之变化,这时负责保持体内恒温的下丘脑和体内各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应变能力需要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才能调节好。

究竟应该捂到什么时候,则要看个人体质的强弱,不能强求一致。老弱者预防春寒要适当多捂一段时间。

方法二:莫急脱衣

立春一过,有些人认为春天到了,于是就急急忙忙地脱下冬装,俏美起来,殊不知这对人体保健没有一点好处。很可能使人体防御功能进一步被摧毁,导致流感、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或使原有的疾病加重。

方法三:除尘通风

居室紧闭一冬,会有不少灰尘积聚,早春除尘通风,能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预防疾病。

方法四:饮食壮阳

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当春之时,食应减酸宜甘以养脾壮阳。老弱者要注意春季进补,可多吃些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鸡、鸭、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野菜,不但能健脾壮阳,也利于消化。

方法五:活动锻炼

室外锻炼,能吸收到更多新鲜氧气,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使肌体更迅速更准确地调节好体温,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抵御和杀死多种病菌病毒;阳光中的紫外线还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促进肌体对食物中钙和磷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起到防治皮肤癌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作用。

春季保健 需警惕6大假感冒

假感冒之一:甲型流感或季节性流感

虽然都叫感冒,但流感和普通感冒从症状和传染性上却表现不同。医生表示: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症状轻,流感症状重;普通感冒传染性低,而流感传染性强,经常在一个家庭、一个办公室,甚至一个学校出现群体发病。

普通感冒主要有鼻塞、流鼻涕、咳嗽和打喷嚏等鼻咽部症状,而流感鼻咽部症状轻,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等。通常,普通感冒一周痊愈,流感病程可能更长。

假感冒之二:过敏性鼻炎

病人会出现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并伴有轻度发热,乏力头疼,但对抗病毒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药却有抗性。和感冒相比,过敏性鼻炎病人的鼻部症状更严重,流清鼻涕、鼻痒程度重,时间长,有时会持续一两个月。

假感冒之三:月子病

在产后出现关节酸痛、怕风、畏寒等类似感冒症状,有可能是产后受了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组织导致,民间也称为月子病。为此,妇科主任医师华玲表示,产妇在产后短期内尽可能别吃冷饮、用冷水,尤其关节处更要注意保暖。

假感冒之四:大叶性肺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造成,会出现高烧、打寒战、咳嗽等类似感冒症状。大叶性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病人都会发热,并且在进行X光检查时,肺部可见明显的本质性变化。受寒、疲劳、醉酒、淋雨造成的感冒,都可能诱发大叶性肺炎,因而避免受寒及过度疲劳是很有效的预防措施。

假感冒之五:乙型脑炎

会出现发烧、头疼、咽痛和咳嗽等假感冒症状,流涕轻微。乙脑的流行季节与蚊子的肆虐期完全吻合,一般从5月起,到当年10月底止。病人在发烧、头疼的同时,有恶心、呕吐、嗜睡现象,7-10天后热度才退,其他症状缓慢消退。最主要的预防手段是接种乙脑疫苗,其次是灭蚊。

中医治未病,远离亚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当今世界上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已成为普遍的社会问题,而调治亚健康状态则是中医学在21世纪对人类的新贡献。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中医学认为首先是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其次才是治病。这里所谓的未兆,即未有显着疾病征兆之时;所谓羸劣,即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是有病,这正是现代人所说的亚健康状态。《内经》也明确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治未病为先的原则,并把阴平阳秘的阴阳和平之人作为身心和谐的健康标准。中医调养亚健康的方法中医调养的历史和中医学一样源远流长,内容广博。中医调养的方法包括以下诸方面。

1针灸调养以传统的经络学说为依据,以中医学的脏腑、气血、阴阳、补泻等理论为指导,运用一定的操作器械(针或艾炷),通过特定的手法,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穴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中医康复领域,既可治疗病伤残疾,也可用作常人保健。2.体育调养(导引)生命在于运动。在古代,体育调养称为导引,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用以防病治病。其特点是形、意、气三者相结合,即运动肢体身躯以练形,锻炼呼吸以练气,并以意导气行。体育调养形式多样,有体操、五禽戏、太极拳、球类和器械运动、跑步、武术等。运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防病抗病能力,以至延年益寿。3.药物内治调养以中医辨证施治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为依据,应用中药方剂内服的手段,对亚健康、慢性病、伤残者进行调养治疗,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具体可从辨证调养、补虚疏壅、依体质特点调养三方面着手。4.药物外治调养这是指以中草药煎煮、捣烂或燃烟之后,通过对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进行熏蒸、浸浴、贴敷等以实现康复的一种调养方法。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机体感受温热的物理作用和药物对经络的直接作用,以流通气血、调节阴阳、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病调养的目的。5.饮食药膳调养药食同源。饮食药膳调养是指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或以各种食物与药物配伍组方,应用不同的烹饪方法制成药膳,长期服食以达到治病养生的一种方法。食物和药物都有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具体应用时,也要遵循辨证用食的原则。6.起居调养中医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能调养人的形体和精神,使形神合一,阴阳和谐,从而健康长寿。正如《内经》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反之,就会导致体弱多病。7.情志调养通过一定的手段激起病者某种情志变化,以达到控制其病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的一类方法。中医学认为,情志之病必以情治,针药难效,正所谓心病还须心药治。《内经》中提出悲胜(制约)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怒等,情志调养就是利用这种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避免情志致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并要积极配合文娱、音乐、香熏等其他疗法。8.按摩调养医者运用手掌、手指或器具在人的体表的一定部位施以不同手法的揉按,使其经脉宣通、气血和调,以达到补虚泻实、扶正祛邪、促进身心康复的目的。按摩常用的手法有按、摩、推、拿、揉、捏、摇、弹、击、振、 等方法,另外还有足部按摩的调养方法。9.物理调养运用色、声、香、水、蒸气及冷、热(火)等物理因素,以促进身心健康。物理调养的作用有的是全身性的,有的是局部性的,强度及起效时间也各不相同,一般需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方能提高疗效。物理调养常用的方法有色彩疗法、香气疗法、冷疗法、热疗法、磁疗法、声疗法等。

饮食防控糖尿病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多由素体脾虚,复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诱发。病发后造成肺燥、胃热、肾虚,主要以燥热偏盛、阴津亏虚为病机。针对病因病机可采取适当的饮食调护。

五谷为养

要想阻断诱发糖尿病的饮食因素,就必须保持传统的饮食结构。即《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菜为冲,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只有兼而取之,合理调配,入腹之食物才能起到滋养机体的作用,而不是害则成疾。

谨和五味

五味即食物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味对五脏有特定的亲和性: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强壮身体。而五味偏嗜,久则会引起相应脏气偏盛偏衰,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粗细结合

主食要五谷相杂,粗细结合。患者往往发病前过食精米、精面,忽视粗粮的保健作用。病发后唯恐加重病情,又过分追求粗粮,忽视细粮滋补脾气之用。这样不仅不利于保养脾胃之气,同样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寒温适宜

寒温一方面指食物入腹时的温度要适宜。适宜的温度是胰岛素发挥最佳生理作用的一个条件,过热或过凉都会直接影响胰岛素正常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有效控制血糖。另一方面指食物的寒热属性,也要相互调和。消渴以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为主,应适当食用寒凉之品以泻热保津,如芹菜、绿豆、西瓜等。尽量避免过食温燥之品,如羊肉、狗肉、鹿制品、花椒、辣椒、茴香等。



饮食有节

定时进食:有规律地定时进食,可使脾胃有张有弛,协调配合,食物有条不紊地被消化、吸收与输布。如果食无定时,则会使脾不散精,物不归正化,可致血糖增高。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一日三餐,对消渴病患者来说,三餐要做到早餐早,中餐好,晚餐少。有资料认为早晨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至早餐后仍以不同的分泌速度维持在较高水平,夜间从18时左右维持相对低的基础量。所以早餐早可防发生低血糖,晚餐少可防血糖在夜间过高,中餐好可以保证足够的营养,又不至于使血糖过高。

定量进食:《内经》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也,讲的是过饥的害处。《内经》还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说的是过饱的弊端。中医认为饮食过量,脾胃负担过重,食物积于肠胃,日久损脾伤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易于转变为消渴病。由此看来过饥和过饱都不利于控制血糖,稳定病情,是故饮食当定量,不可过饥或过饱。

情志调畅

《灵枢》说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肤,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是故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人之当食,须去烦恼。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此必须要调摄精神,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于控制病情。

饮食宜忌

糖尿病发生后,针对燥热阴亏的病机特点,应尽量多食性凉而降糖之品,如绿豆、苦瓜、黄瓜、南瓜、鳝鱼等。



糖尿病患者应禁烟戒酒,因为吸烟可使火毒内熏,饮酒则内生湿热,二者均有辛温燥烈之弊端,能伤津耗液。饮酒还会打乱和干扰饮食控制计划,对糖尿病患者实属不利。此外,还应避免过多食用甜薯、土豆、藕、山药等淀粉含量高的根茎类食品。如有并发痈疽、疮疡、皮肤瘙痒等,则应忌食鱼、虾、蟹、竹笋、猪头肉、公鸡肉等荤腥发物。

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物就可以达到的。药物的治疗效果还有赖于患者对自身行为的管理与控制,养成良好的饮食方式与饮食习惯是患者进行有效的自身管理和控制的基础内容。通过合理得当的饮食管理,可以明显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有利于胰岛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的作用,还可以使肥胖患者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只有长期合理地坚持饮食疗法,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这也是预防和控制病情反复、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常见食物防妇科病


每个女人都是一支绽放的鲜花,需要精心的呵护和照料。饮食对女人的健康有很大影响。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女性吃下列食物可预防妇科疾病,轻松做个健康女人。

经期不适 喝些加蜜热奶

下腹疼痛、腰膝酸软、身体倦怠及睡眠不安等症状,是女性经期经常遭遇的身体不适。专家建议,女性在月经期间每晚临睡前喝一杯加蜂蜜的热牛奶,可减轻或消除经期的种种不适。因为牛奶中的钾可以舒缓情绪,并具有减轻腹痛、防止感染、减少经血量的作用;蜂蜜中所含的镁可镇定中枢神经,帮助消除女性在经期中的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霉菌性阴道炎 多吃蒜类

经常食用蒜类的女性不容易患上霉菌性阴道炎。因为大蒜中富含蒜素、大蒜辣素等物质,它们是含硫的天然杀菌物质,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在阴道内的过度生长和繁殖。

卵巢癌 多吃高钙食物

大量调查发现,摄取足量钙质的女性比摄取钙质较少者患卵巢癌的概率减少54%。因为充足的钙质有助于控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因此,女性应注意适当补充高钙的食物,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妇女每天钙的摄入量应达到1000毫克。这就需要每天坚持喝牛奶或奶制品,常吃豆制品、小虾皮、小鱼、海带及荠菜等食物。

乳腺癌 常饮红酒

研究表明,红葡萄皮和葡萄籽里含有一种天然的抗癌物质,可避免雌激素水平过高,刺激乳腺组织,使其发生恶变。因此,女性每天喝适量的红葡萄酒(一小杯即可)或吃一些葡萄,其中的天然成分有助女性预防乳腺癌,同时还可预防心脏病。

宫颈癌 摄取叶酸

通过对患宫颈癌高发地区的女性进行调查发现,体内叶酸含量明显不足的女性,不仅在怀孕时容易引起胎儿的神经器官发生畸形,还会使她们患宫颈癌的危险增大。因此,女性应当适量补充叶酸,包括服用叶酸补充制剂和摄取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小白菜、苋菜、韭菜、鱼、蛋、谷、豆制品、坚果等,有效预防和减少宫颈癌的发病率。

8款女人养生防妇科病药膳


所谓药膳即是药物和食物的结合产物,不仅可以防治百病,而且又可作为食物,保健强身、延年益寿。今天针对一些妇科疾病向大家推荐几款药膳饮食秘方,从此不再惧怕妇科疾病。

1、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

失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神经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子宫出血,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失去正常规律,月经过多或周期延长,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多发于青春期及更年期。针对这一病症小编推荐大家食用黑木耳膏。

【黑木耳膏】

【配方】黑木耳250克,核桃仁10枚,红枣10个,生姜60克,白酒500克,蜂蜜适量。

【制作】先将红枣(去核)、核桃仁、生姜捣成泥状,与木耳、酒、蜂蜜拌合到一起,存放半天。等酒渗完后,放入盘子用笼蒸1小时即可。

【用法】每次吃15可,每日3次。常用。

【功效】养血活血,补虚生精。

【主治】用于月经量少,伴心慌气短、面色萎黄者。

【出处】《偏方大圈》

2、痛经

很多女性朋友都会有痛经的苦恼,小编向大家推荐韭菜红糖饮,对痛经效果很不错哦。

【韭菜红糖饮】

【配方】酱菜300克,红糖80克。

【制作】将韭菜洗净,捣烂绞汁,加入红糖煮沸即可。

【用法】趁热服用,分早晚2次,经前连服3~5天。

【功效】温经助阳,散瘀止痛。

【主治】适用于一般性痛经症。

【出处】经验方。

3、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即指月经前后出现的一些全身症状,如头痛头晕、烦躁失眠、乳房胀痛等,严重者可影响到工作和生活,小编推荐茉莉花饮。

【茉莉花饮】

【配方】茉莉花5克,白糖10克。

【制作】茉莉花沸水冲泡,加入白糖拌匀。

【用法】每日1剂,代茶饮。月经后半期每日喝。

【功效】清心安神,疏肝解郁。

【主治】用于经前期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

【出处】经验方。

4、多囊卵巢综合症

这种综合症简称为pCO,一般原因是由于月经调节机制时常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少、闭经、不孕、多毛等,这里小编推荐比较热性的小茴香当归饮。

【小茴香当归饮】

【配方】小茴香30克,当归20克,枳壳25克。

【制作】将小茴香炒焦研成粉状,当归、枳壳一同煎汤取汁。

【用法】用药汁冲服小茴香末,每次3克,每日2次,经前连服5天。

【功效】温经散寒,理气通经。

【主治】用于月经迟来,小腹坠胀疼痛等病症。

【出处】《偏方大全》

5、阴道炎

现在女性患阴道炎的比例在逐年上升,阴道炎的主要表现为白带出现量、色、质的异常,通常是由一些病菌所导致,这里小编推荐一种饮食疗法,既可以作为一种菜,又可以治疗阴道炎。

【苦瓜焖鸡翅】

【配方】苦瓜250克,鸡翅4个,豆豉30克,姜汁、料酒、味精、白糖、食盐、豆粉、蒜泥、葱段菜油适量。

【制作】鸡翅洗净剁块置于碗中,淋入姜汁、料酒,加白糖、盐、豆粉拌匀。将油烧热后下蒜泥、豆豉爆锅,加入鸡翅炒至将熟时,放苦瓜条、葱段,再炒几下,兑入半碗清水,文火焖30分钟,出锅时加味精即可。

【用法】分顿或连续食用。

【功效】清肝祛湿,解毒止痒。

【主治】用于温热下注型阴道炎,症状多见于白带多,色黄味臭瘙痒,同时伴有口苦心烦者。

【出处】《家庭食疗手册》

6、子宫颈炎

子宫颈炎在已婚妇女里几乎半数以上的都会患这种病,多数是由经期、性生活不洁引起的,小编推荐白果豆浆。

【白果豆浆】

【配方】白果7枚,豆腐浆500毫升。

【配方】白果肉捣烂置于碗中,将豆浆煮熟,立即冲入白果内拌匀。

【用法】分2次趁热服用,连服1周。

【功效】利湿收涩,健脾止带。

【主治】适用于白带量多,绵绵不断,色黄白,质稠等,属脾虚失固者。

【出处】经验方

7、盆腔炎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的炎症,分为慢性和急性,严重会有寒战高热、下腹疼痛等症状,小编推荐银花莲子汤,清热解毒,很适合治疗阴道炎。

【银花莲子汤】

【配方】银花30克,牡丹皮30克,莲子50克,白糖50克。

【制作】将银花和牡丹皮水煎去渣取汁,加入莲子再煎煮至熟烂,加白糖拌匀即可。

【早晚】吃莲肉饮汤,7日为一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炎。

【主治】用于热毒内扰所致急性盆腔炎的辅助治疗。

【出处】经验方

8、女性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泌尿伸直系统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率高的特点,女性感染后可引起诸多合并症。饮食疗法小编推荐莲子六一汤。

【莲子六一汤】

【配方】莲子60克,生甘草10克,冰糖适量。

【制作】莲子去心,与甘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煎煮至莲子熟烂,加冰糖即可。

【用法】吃莲肉饮汤,每日1剂,连服1周为一疗程。

【功效】清心养阴,通利小便。

【主治】用于淋病之尿频急,小便赤浊或兼有虚热烦热者。

【出处】处仁斋直指方

新型艾滋病如何防


导读:艾滋病对很多人而言都觉得特别恐怖,特别是最近网络曝出的新型艾滋病更是让很多人寝食难安,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型艾滋病?艾滋病如何预防?艾滋病的早期症状有什么?

新型艾滋病如何防

什么是新型艾滋病?

这种疾病其实名叫查加斯病,也被叫作了新型艾滋病。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造成、由昆虫叮咬传播的热带疾病。被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心脏和食道组织发炎,约四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心脏或肠道过度肥大,进而引起心跳骤停或猝死。

很显然,有如当年艾滋病被报道时的情况,微博上引起了网友们的新一轮恐慌。博主小鹏灬发出疑问是不是T病毒啊,生化危机啊?。而由于新型艾滋病是通过昆虫传播,更加引发了某些怕虫网友的惊呼,博主粤工程学院-11汽电A表示最讨厌虫子之类的东西,现在又出现艾滋病虫子,让我们怎么活啊!

但更多的网友还是提出了有建设性的建议,博主汤雨竹提出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保证用血安全。

如何预防新型艾滋病

虽然新型艾滋病起于美洲,但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由于现在人口出入境频繁,随时就可能把病原体携带回国。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此种疾病的昆虫也有可能进入我国。防患于未然,是最重要的一步。

家庭防护

浙江省寄生虫研究所研究员陆绍红表示:家庭住所周围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卧室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放下蚊帐;家中可喷洒DDV、灭蚊灵,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家中做到这些,基本可以杜绝大多数叮咬人类的寄生虫。

个人防护

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任爱民表示:维生素B经人体新陈代谢,从汗液中排出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气味,可以驱虫,因此可以多食糙米、豆类、干果、硬果、花生仁、水果、绿色蔬菜、奶类、河鲜、海鲜等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而用适量薄荷或西红柿的叶,揉出汁涂于人体裸露的皮肤上,可以防止蚊虫叮咬。

疫区防护

由于公务或私人旅游进入疫区时,必须遵守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深圳市疾控中心主任程锦泉表示:由于现在尚未出现针对新型艾滋病的疫苗,只能知道它通过血液传播,所以防虫工作仍然是进入疫区后的重点。疫区尽量穿着长袖衣裤,裸露部分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注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一旦出现无诱因的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早期症状,务必及时就诊,以便排除。

那些你不注意的虫媒病

疟疾

是由雌按蚊叮咬人体,将其体内寄生的疟原虫传入人体而引起的。疟疾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脑、肝、肾、心、肠、胃等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一旦引起急性溶血,可以导致死亡。

乙脑

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原体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鼠类为主要的传染源,主要为动物源性传播,经革螨和恙螨在鼠间传播,对保持、扩大疫源地起重要作用。症状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

脚趾疼防痛风病


脚趾疼小心痛风病

痛风之所以会引起脚趾疼痛,是因为手指、脚趾、耳廓等部位体温相对较低,血液循环相对较差,容易使尿酸盐在这些关节周围沉积,所以这些部位是痛风发作的最常见位置。痛风石沉积,严重的更会引起局部溃疡,不易愈合,还会引起关节变形或慢性症状,足部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病人穿不上鞋等严重问题。

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说,痛风石可以累及足弓、踝、膝、腕和肘等关节处,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症状,此外还可以出现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和心率加快等。

痛风还可以引发泌尿系统(如肾、输尿管、膀胱)结石,出现血尿、肾绞痛以及急性肾功能不全。痛风病人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随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增加,且也常会引起肾脏病变,发生肾衰竭等,这也是引起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痛风却很少累及脊柱、髋或肩等部位。

痛风患者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尤其是海产品和动物内脏,严格戒酒,多喝碱性饮料。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防止肥胖,肥胖不但会使尿酸合成亢进,造成高尿酸血症,也会阻碍尿酸的排泄,易引起痛风,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痛风患者应接受降尿酸药物治疗,并积极治疗合并。

夏季应做好防“冬季病”


临床医学表明,某些冬季常发或特别严重的病,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此应从初夏开始就做好冬季的防病祛病。

各类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热时消失。因此,在夏季不要洗冷水浴或游泳,不要夜间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地板,最好不穿短衣裤与裙子,以免风寒湿气伏积于经络之中。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这类病人中有冬发夏止的,有冬天厉害、夏季缓解的。在

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慢性腹泻,如肠炎、结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常受寒后腹痛腹泻,冬天尤其严重。胃痛与各种腹痛患者中也有不少属虚寒型的。往往夏季病情稳定深秋后发作,故夏季除注意上述禁忌外,还须忌过食各类瓜果及冷饮冷食,免伤脾胃之阳气。

头痛:头痛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为头风病,每感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洗头后应及时吹干头发。此外还须禁止直接对着电风扇或空调冷风长时间吹。

逢冬怕冷:

逢冬怕冷不论属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除注意少食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免伤阳气外,还须注意不使其出大汗,以免伤阳气。

中医养生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