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老人常见养生误区 > 导航 > 常见养生误区

脉诊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

老人常见养生误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脉诊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本文导读: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但是,现代人对脉诊的认识往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之一,很早以前我国古人就学会了用脉诊这一方法来看病,但是,现代人对脉诊的认识往往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下面我们来看看脉诊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

一、布指技法不规范

笔者曾在观看某省电视台中医健康讲座节目时,清晰地看到某中医专家脉诊时食、中、无名三指布指的特写放大镜头:在对寸、关、尺进行三部九候单诊某一部脉象时,其余二指明显高高抬起甚至离开了寸口部位的皮肤,这一镜头使笔者很是吃惊。无独有偶,去年笔者到市中医院会见同学,竟然也看到了某医生脉诊时和电视节目如出一辙的做法,这使笔者大为不解。难道是我脉诊的布指方法及三部九候的技法错了吗?还是我们某些中医专家忙碌于日常临床的诊疗工作,无暇顾及最基本的脉诊布指技法规范而随心所欲呢?

笔者认真请教了几位老专家,并仔细查阅了现行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和相关文献,在对寸、关、尺进行三部九候单诊某一部脉象时,其余二指虽然不用力,且有微微抬起之意,但也决不能像弹钢琴的手指那样高高抬起而离开脉诊部位的皮肤。现行《中医诊断学》教材也明确规定 三部九候单诊时其余二指微微抬起 。所谓微微抬起,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中医大夫临证三部九候单诊时,自己虽能感到其余二指已有微微抬起之意,而在旁观者看来其手指还未离开脉诊部位的皮肤。

二、单凭号脉断病情

在临床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来诊坐下之后,一言不发地将手臂放在脉枕上,要求医生单凭脉诊就辨出全身哪个脏腑是否有阴阳虚实之证。有极少数中医大夫或为了迎合患者,或为了炫耀自己的脉诊技术,对来诊患者一字不问,单纯脉诊之后就对其处方用药,结果有些用药偏离了病情,使患者对中医的疗效产生了质疑。更有江湖游医之流打着 脉诊绝技 的幌子故弄玄虚,到处行骗,极大地玷污了中医脉诊的学术本质。诚然,在中医临证诊疗中,脉诊无疑是至关重要的诊疗手段,中医大夫单凭脉诊就可以对大部分病证进行辨证分型施治。但是,如果临床中仅凭脉诊而忽视四诊中的其他三诊,这样的辨证诊断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甚至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诊断。

熟读 王叔和 ,不如临证多(此处 王叔和 意指《脉经》一书)。一方面,学习脉诊要多临证,把《脉经》变成诊疗实践指南;另一方面,脉诊也要巧妙灵活地结合其他三诊并相互参考印证,这样才能作出较为正确和全面的诊断,并继之辅以理法方药。但是,脉诊技术再高超,也代替不了望、闻、问三诊。掌握中医脉诊技术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临床实践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三、小小寸口难诊病


去年9月18日健康报《中医周刊》版有人撰文: 中医脉诊的三部九候将左右寸、关、尺部的脉象分别代表心、肝、肾和肺、脾、命门等脏腑,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寸口脉这么短小之处,血液流过同一条桡动脉血管,竟能分别代表不同脏腑的病变,令人不可思议。 这种对祖国医学最基本的诊疗技术的误解,是因为没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分析中医学的缘故。中医脉诊技术和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如古人看天象观云测雨、总结四季二十四节气等自然规律一样,也是古人经过几千年各个历史时期长期的中医临证实践,经过无数中医先辈总结、归纳、整理和不断升华的一种对疾病诊断方法和规律的高度概括。

《黄帝内经》认为,寸口脉为全身经脉之大会。脉之源,始于胃,输布于脾,灌注于五脏六腑而发挥作用后,经过全身百脉而归朝于肺,其间经受了脏腑病变的影响,故能将脏腑病变反映于寸口脉上。而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寸口脉诊这一古老的诊疗方法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被医学界认为是符合现代医学生物全息学理论的。所以,无论是脉诊还是舌诊,都可以对全身疾病进行脏腑或阴阳等方面的辨证论治。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脉诊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知道这三大认识误区后大家对中医脉诊是否多一点了解呢。

ys630.coM延伸阅读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常见的三大误区


现在越来越流行中医养生,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可是中医养生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会走进中医养生中的误区,那么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具备哪些中医养生知识呢?不要着急,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文章中看看吧!

中医养生并不是一味的吃中药,中医养生也并不只属于老人家,很多朋友对中医养生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今天小编就整理除了常见的三大误区,快来看看你是不是也被误导了呢。

中医养生上的三大误区

中医养生是老年人的专属

说到养生,很多朋友认为这是老人家的专属,有时候甚至不屑于听到与养生有关的知识,但事实上养生并非只属于老年人。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身体,到了老了身体出现缺陷或者问题了就拼命的追逐中医养生。其实我们可以认为中医养生是一项身体养护工程,越早开始养生,身体的结构和性能就养护的更好。从这点上来看,青年人养生起到的作用往往比老年才开始养生的效果要显著得多。

养生就只是吃药

很多人常常会向亲戚朋友、有经验的老人要一些中医养生的药方,喝了以后就觉得自己百毒不侵了,也不在乎生活规律,糟践自己的身体,到后得不偿失。中医养生除了日常喝一些调养身体平衡的药物之外,还要注意生活中保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

误听误信速成养生

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人们常常不愿意发很多时间在养生上面,那些不法商贩为了圈钱,速成的养生药方就应运而生了。很多人误听误信现在广告推广的一些养生药品和所谓的速成方法,后的结果是,吃了保健养生的食品和中药方,觉得没有效果,以为是药不行就继续换药或者放弃养生。

养生养生,重在一个养字,我们平常说的养车、养宠物都要细心的养、耐心的养,我们的身体也不例外。所以不要误听误信市面的传言,追逐那些速成养生。

其实,中医养生之道是系统养生,从人的生活规律、饮食习惯、调理内循环、排除内毒、利用自然的药草调理恢复等等一些列方法,长期调养身体,维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从而大限度的减小患病几率,让身体处于平衡之中。凡是违法身体运作的自然规律就是违反养生之道。

中医养生必备知识

以德养生

养生先养德。揣几本美德书刊、交几位良师益友、添几种高雅爱好、多参加公益活动、多几份道德储蓄,使道德养生形成了彩虹般春意盎然的人生风景线。

勤于动脑

心为君主之官,中医所说的心与西医所说的大脑有相通之处,大脑乃生命的活动中枢,五脏六腑的功能及肢体活动都由大脑控制,只有大脑健康,才有可能长寿。

动以养生

养生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都是不错的选择,坚持做这些比较舒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

节制饮食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只有节制饮食,爱护脾胃,脾胃才能不生病,从而吸收足够的营养来补充元气,维护人体的健康。

中药保健

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中药相对于西药的毒副作用较小。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养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养生是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认真总结生命经验的结果。

结语:中医养生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一不小心就会走进养生的误区,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解了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和中医养生的必备知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延伸阅读:拔火罐减肥 这样做瘦身很有效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你知道吗中医体质养生 你是湿热体质吗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的历史起源与方法什么是烟熏疗法 烟熏疗法5大效用中医文化 火针发展史研究

警惕脂肪肝7大认识误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脂肪肝,然而,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很多人还存在着误区,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哪些误区吧。

误区1:脂肪肝不是病

相当一部分人把脂肪肝不当回事,误认为脂肪肝不是真正的疾病,根本无须治疗。其实脂肪肝发展最严重的结果,就是形成肝硬化,肝脏原有的消化、解毒、分泌等功能随之丧失,最后形成腹水,门静脉高压并发大出血危及生命。所以,脂肪肝不但是病,而且是一个严重的慢性肝脏疾病,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误区2:过度担忧

与前者相反,有一部分人一旦被诊断为脂肪肝,则惊恐万分,惶惶不可终日,到处求医问药。要知道,过分担忧不仅对病情无益,反而会增添新的疾病。所以,要正确认识脂肪肝,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误区3:过度治疗

由于治疗脂肪肝有一个相当大的市场,所以大量治疗脂肪肝的药物通过广告宣传扩大影响。很多患者盲目跟风用药、超大剂量用药。但有些药物不但不能治疗脂肪肝,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五成的脂肪肝患者存在过度治疗问题。

误区4:靠水果和蔬菜减肥

脂肪肝患者绝大部分伴随肥胖。很多患者盲目追求减肥,仅以水果、蔬菜果腹。但长期过多进食水果和蔬菜而忽略高蛋白的摄入,反而可导致血糖、血脂升高,有的甚至诱发肥胖。脂肪肝患者应每天均衡摄入各种营养元素,保持摄取和消耗之间的平衡。

误区5:脂肪肝治不好

也有一部分人悲观地认为脂肪肝不可能治愈。虽然目前确实尚未发现治疗脂肪肝的特效药,不过单纯性的脂肪肝是一种早期病变,如果能及时采取措施,肝内沉积的脂肪就会慢慢减少或完全消退。坚持长期锻炼,纠正不良饮食和生活习惯,治愈脂肪肝是完全有可能的。

误区6:降脂药可治脂肪肝

脂肪肝假如不伴有高血脂,就不一定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有脂肪肝又伴有高脂血症患者,需要根据高脂血症发病原因及病情程度,由医生酌情决定是否需要服用降血脂药物。擅自使用降血脂药会有引发药物性肝炎的可能。

误区7:大量用药降转氨酶

有些伴有转氨酶升高的脂肪肝患者大量服用降酶药物。实际上,除其他肝脏疾患或人为因素引起转氨酶升高外,绝大多数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肥胖有关。有资料表明,体重每降低1%,转氨酶就下降8%,而体重居高不下者转氨酶往往持续升高,即使是应用保肝和降酶药物也难以奏效。

以上就是脂肪肝的七大误区,那么患上脂肪肝,该如何正确对待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有脂肪肝的糖尿病人应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总之,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

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最后,药物辅助治疗,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且不留后遗症。值得指出的是,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做起,尤其是独生子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活动又少,一旦变成小胖墩,恐已有脂肪肝了。

可防止脂肪肝的6种食物

1、燕麦 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酸、甘油三酯。

2、玉米 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3、海带 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汗中的胆固醇;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4、大蒜 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五、苹果 含有丰富的钾,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肾虚的脉象是怎样的?怎么脉诊好


在临床上,肾虚是男女人群身上都可能出现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中医在对肾虚确诊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号脉来实现的。那么,肾虚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肾虚的脉象:

沉脉

肾虚的脉象总体来说是沉脉,特别是尺部的脉沉。沉脉的脉象是: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沉细数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体细,脉搏快(一呼一吸超过5次),为沉细数脉。脉沉细数为肾阴虚的典型脉象。沉迟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慢(一呼一吸不到4次),为沉迟脉。脉沉迟为肾阳虚的典型脉象。

沉微

脉搏在沉的同时,脉搏跳动微弱无力,甚至似有似无,这种脉象叫沉微,重的叫脉微欲绝,是肾阳虚脱的脉象。

脉诊的方法:

中医的诊脉方法共有三种,即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现在最常用的是寸口诊法。

寸口脉即桡动脉,在手掌掌横纹后的桡侧(拇指侧)的桡动脉搏动处。切脉部位以掌后高骨(即桡骨茎突)为标志,正当高骨的部位是关脉,关脉的前部(即靠手掌部)为寸脉,关脉的后部(即靠肘部)为尺脉。因为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切脉的指力分为浮(即轻取)、中(即中等指力)、沉(即重按)三候,所以也将这种诊脉方法称为“三部九候”脉法。寸口诊法的脏腑定位是:左手的寸脉——心与膻中;左手的关脉——肝、胆与膈;左手的尺脉——肾与小腹;右手的寸脉——肺与胸中;右手的关脉——脾与胃;右手的尺脉——肾与小腹。

足疗的三大误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将足疗作为自己养生保健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在生活过程当中很多人选择的足疗方法其实是错误的,而且很容易陷入吃足辽的误区,这样子不仅不可以发挥它的保健作用反而会给自己的身体健康,带来伤害那么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足疗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足疗是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保证身体健康,预防和解决一些疾病的方法,但是如果你不注重一个正确健康的方式,那么就会适得其反反而会伤害到自己的健康,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重视这些原则。

误区一 力道越大越好

大家都会觉得,足疗推拿越重越好,在足疗推拿的时候,会让按摩师傅按重一点,可大家不知道,按摩的太重,也是不好的。

适度的足底推拿可以延年益寿,对身体健康有益,但凡事要适度,过犹不及。足疗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是泡脚,即足浴,然后才是足底按摩。足底按摩在足疗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是最多的,也是最有效的。

其中,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力度过小则无效果,反之则无法忍受。对于足底按摩力度的拿捏,还是以舒服为好。身体健康的人,忍痛力比较强,很虚弱的人忍痛力就很弱。

误区二 足疗人人适合

足部按摩治疗是一种非药物疗法,是通过对足部各个反射区的刺激,使得体内的生理机能得到调整,起到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防病、治疗的保健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足疗推拿。

女性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按摩,有出血倾向的人,在进行足底按摩时,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内出血。在按摩时应避开骨骼突起处及皮下组织较少的反射区,以免挤伤骨膜,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患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等人群最好不要进行足疗推拿,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孕妇,如果按摩不当,可能会导致流产。

此外还要注意,在饭后1小时内,最好不要做足疗。按摩后半小时,应饮用300~500毫升温开水。按摩时,不要让腿部直接受风,按摩后,也不要马上用冷水洗脚。

误区三 自己也能做

很多人为了图方便,就会在家里面做足疗。但是,大家不知道,足疗推拿不是抚摸,专业人士才能找准穴位,所以还是不建议在家进行足疗推拿。若想在家足疗养生,不如简单买个木桶,睡前泡泡脚。可以选择面积大、高且深的木桶,这样泡脚的时候能使小腿完全浸泡在水中,较为舒适。

以上就是关于足疗人们经常会出现的一些错误,不知道你在生活当中是否也会犯这种错误呢?如果有的话那么应该及时的改正,这样子才可以充分发挥足疗带来的保健功效和降低那些不必要的影响。

女性补血的三大误区


1、只吃红枣可以补血效果甚微

红枣本身虽具有补血的作用,但若只单吃红枣一样东西,效果是相当微弱的,若女性想藉由食物来补血,建议可以用红枣搭配葡萄干、龙眼等等食品一起吃,效果会比单吃红枣来的有用。

长期服用红枣肚子会容易涨气,且会使身材变胖,怕胖的人不宜长期服用,一个礼拜吃2到3次即已足够,以免补了血却还得担心减肥问题。

2、专家强调补血保健品不能代替贫血治疗

贫血是种症状,而不是独立的疾病。在治疗时必须明确缺铁性贫血,市售的各种补血保健品,虽然含有一定量的各种形式的铁,对缺铁性贫血有辅助疗效,但因为铁含量低,不能代替正规补铁。

3、红糖无补血功效果

民间一直流行红糖水可以补血的说法,女性在月经期以及产妇分娩后,都经常喝红糖水来补血。然而专家指出,红糖水并没有民间传说的补血等神奇功效。

专家表示,红糖并没有人们传说中的益气养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产后宫腔内淤血,促使子宫早日复原等神奇功效,事实上红糖并没有补血的有效成分,而且红糖提纯不够,里面还可能含有杂质。

专家提醒,产妇要在产后迅速恢复,补水最好选择白开水、矿泉水,另外还可以从蔬菜、水果中多获得水分等营养物质。产妇在坐月子时多喝红糖水可能损坏牙齿,还会加速产妇出汗,不利于产妇身体的迅速恢复,甚至使产妇有中暑的可能性。

拔火罐三大误区


误区一:拔火罐后就洗澡

很多人喜欢在拔完火罐后就洗个澡,认为这样很舒服,其实这样做是非常不正确的。因为这时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破溃、发炎。特别是洗冷水澡,由于此时皮肤的毛孔正处于张开状态,所以很容易感冒。

建议:正确的洗澡时间是在拔罐后的1小时~2小时。拔罐后注意保暖,洗澡水的温度要稍高一些。

误区二:时间越长越好

不少人认为拔火罐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甚至认为,要拔出水疱才能体现出拔火罐的效果,其实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拔火罐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出现水疱,这样不但伤害到了皮肤,还可能会引起皮肤感染。

建议:正确的拔火罐时间应该是在10分钟~15分钟。如果是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或小孩,时间要减半。

误区三:同一位置反复拔

很多患者生病后,常在同一个位置反复拔火罐,这样做会对皮肤造成损伤,比如红肿、破损。

建议:拔火罐的时候,可以在多个位置拔,以增加治疗效果。

老人健身养生常见的4大误区


本文导读:夏季很多老人早上都很早就起来健身,老人健身是有助身体健康,但是在健身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注意老人健身养生常见的4大误区。


误区1: 倒行 增强腿力

常见三五结伴的老年人在广场上进行 倒行 锻炼,这种 反常态健身 方式曾风靡一时,据说可增强腿力,治疗腰酸背痛,减轻骨质疏松,还能改善人体平衡力。但从运动生理学分析,倒行比向前走要多消耗75%的能量,心率增加40%,考虑到老年人机体及各种器官功能日趋衰退,中枢神经对全身各器官系统的活动的协调能力减弱,反应比较迟钝,灵敏度较差,倒行极易绊倒或失去平衡而跌跤,造成脊柱和髋、膝、踝关节意外创伤。

此外,由于老年人的心血管储备能力减低,倒行会加重心血管的负担,同时会使颈部扭伤,导致颈动脉受压迫、管腔变窄、血流减少,造成脑部供血减少、大脑缺氧,甚至可能在转颈时突然晕倒。偶尔一次倒行,不会有碍健康,但不宜经常进行。


有些老年人认为晨练越早越好,因此喜欢天还没亮就出门进行锻炼,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在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较多,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所以晨练应该安排在太阳出来后,并且不宜在车流较多的马路旁晨练,因为这些地方聚集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无益。

很多老年人喜欢空腹晨练,等运动后再一起去喝茶,这样容易发生低血糖,出现头晕等症状,补水不足的还易发生脱水。另外,早上6-8点是血压高峰期,运动不当也可能引起血压升高。为避免意外发生,运动前最好适当吃点东西,并带上足够的水喝,感觉胸闷、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或到附近医院就诊。

孕期口腔有哪些认识误区


养生路上推荐阅读:准妈妈的口腔护理孕妇常见的口腔疾病

2.牙周病更形严重

怀孕期因为荷尔蒙改变,会促使某些致病菌孳长,如果本身先前有牙周病,怀孕期会更加严重。

3.牙齿的摇动度可能增加。

4.牙齿容易遭腐蚀

有些孕妇会有孕吐现象,造成胃酸倒流,引起牙齿的腐蚀现象(常发生在牙齿的舌侧)。

5.蛀牙几率大增

因为怀孕期口示改变,有人爱吃零食,牙龈又容易发炎、浮肿,加上行动不便,口腔清洁工作容易疏忽,会使得口腔残渣堆积,导致蛀牙几率大增。

牙周病会影响胎儿健康

牙周病主要是由厌氧菌感染所引起,细菌本身及其他代谢产物,在牙龈发炎时会释放出来一些炎性因子,可能导致孕妇血糖代谢不良,甚至早产;此外,孕妇因牙痛而进食不易,会导致营养不均衡,也会间接影响胎儿的健康。

1996年美国牙周病学会研究报告也发表:怀孕妇女患有严重牙周病者发生流产、早产或新生儿体重过轻的几率,为一般口腔健康良好孕妇的七倍。所以怀孕妈妈们可千万不要轻忽。

孕期牙科治疗的六大疑问

孕妇的情绪不易控制,如果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医病关系,可以减少孕妇的焦虑。必要时,可以先由妇产科及内科医师会诊孕妇及胎儿的状况后,再去找牙医师诊察比较好。而以下一些准妈妈常会问的牙科问题,我们在此为您解除疑惑:

1.有牙齿问题一定在怀孕前就处理好吗?

准备怀孕前就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询问牙医师正确的刷牙法(用贝氏刷牙法,避免横向的锯牙)、用牙线去除牙菌斑的附着,及定期洗牙。要认真的刷牙并将口腔中的蛀牙治疗好,以免到了怀孕期,更不愿到牙科就医,因而延误了治疗蛀牙的时机,使得产后牙齿损坏的机会大增。

推荐阅读:孕妇患牙周病易早产准备怀孕别忘查口腔

2.孕妇在治疗牙齿时照X光片,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一般而言,只要总曝量不超过5~10雷得,就不会出现先天性畸型。而牙科放射线的剂量,全口头颅片放射量是0.004雷得,全口14张牙根尖片也只有0.00001雷得,再加上每次照射X光时都会用铅衣防护,几乎可以完全保护孕妇及胎儿免于受到辐射。而且牙医师只有在治疗上必要时才进行照射,安全上无庸顾虑。

3.怀孕后才发现有蛀牙怎么办?怀孕期可以看牙吗?

一般简单的洗牙及补牙在妊娠期间都可以接受治疗,但如果孕妇属于情绪紧张型,妊娠前期比较有流产之虞;妊娠后期则比较怕会因为仰卧的姿势压迫静脉血管,预防之道为坐起来的时候先休息一下,避免突然站立导致晕眩(因姿势性低血压的关系)。等到妊娠中期,孕妇的状况最稳定,肚子也不会太大,大部份的牙科治疗(如洗牙、牙科补缀、根管治疗等)都可以在这个阶段完成。但是牙科手术(如:牙周翻瓣深部治疗、拔除智齿、牙根尖手术)因为手术时间较长,在情绪上对孕妇造成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建议延后到产后再做治疗。

4.孕妇可以服用治疗牙齿的药物吗?打麻醉药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抗生素:除了四环霉素、氯霉素及链霉素外,一般而言,牙科抗生素对孕妇来说是安全的。因为感染可能造成菌血症或败血症,对胎儿的危害要比抗生素通过胎盘对胎儿的危害更大,所以必要时仍会建议孕妇服用。

止痛药:一般常用的止痛药,如阿斯匹灵及普拿疼,到目前为止妇产科医师也都认定是安全的;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不会对胎儿造成永久性的伤害,但是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而且长期使用,会造成成瘾性,不过牙科医师不会开这种处方。

麻醉剂:牙科局部麻醉剂只要不过量,都可安全使用。

5.婆婆说坐月子不要刷牙,只要漱口就好,这样正确吗?

这是错误的观念及习俗,因为漱口只能将口内大块的食物残渣漱掉,但是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包括食物残渣、细菌及其分泌物)一定要靠刷牙才能清除干净。如果在坐月子这段期间都没有刷牙,很快的在二周内就会造成牙龈炎,牙结石也会形成,牙菌斑一旦钙化形成牙结石,就没有办法靠刷牙的方式移除,一定要用超声波震荡的力量才能清除牙结石。

6.孕妇何时看牙较好?

妇女在怀孕之前看牙最好,基于孕妇的舒适与牙科治疗的安全,应尽量避免在怀孕的初期与末期作治疗,牙齿若有不适可请牙医做暂时性且不太辛苦的处理。非作不可时,可于怀孕中期治疗。如果必须接受牙科治疗,也请放松心情,安心接受治疗,因为牙医师会衡量治疗上的必需性,尽量减少X光曝露量及不必要的药物和感染机会。

怀孕第一期(1~3个月):有时怀孕初期孕妇并不知道,而这时也正是胎儿重要器官(手脚、脑脊髓神经系统、牙齿)形成的三个月,若在此时服用不当药物,或是接受过大剂量的放射线,可能会造成自然流产的威胁,也有可能形成畸型儿,所以大多数牙医师在此时只作紧急处理,不会作太过激烈的处置。

怀孕第二期(4~6个月):可做侵犯性不大的牙科处理,在适当的保护下(穿铅衣)也可以照射X光片。

怀孕第三期(7~9个月):此期只适合作紧急处理,而且要避免维持头下脚上的姿势太久,以免突然坐起来的时候,造成姿势性低血压。

哺乳期:最近许多专家提倡哺喂母乳,母乳对于孩子的健康最好,但是因为许多药物会经由乳汁分泌,被婴儿摄取进入体内,所以如果有哺乳时,也要告知医师。如果非用药物不可,最好服药跟哺乳时间间隔4小时以上,减少药物在乳汁中的剂量,甚至要牺牲喂奶以免影响婴儿。

准妈妈拥有一口好牙的方法

母亲在怀孕期要摄取充分的营养,蔬菜、水果、米饭、鱼、肉、蛋、奶类皆要均衡摄取,才能供应胎儿牙齿所需的钙质、磷质、维生素等等。特别是钙质(如:牛奶、小鱼之类),不但有助于胎儿发育及建立坚固牙齿,也可维护妈妈自己的健康。同时怀孕期间也要比平常注重口腔卫生。

牙医师建议最好在怀孕前就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如果怀孕前没有检查牙齿,最好在怀孕中期找个时间作牙齿检查及洗牙,以免口内有严重的蛀牙及牙周病,等到发生比较严重的症状(如引起牙痛或身体不适)时再寻求治疗,对胎儿反而更不好。

手诊诊法


导读:手诊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诊断学科。在东西方医学中都可以找到研究痕迹和成果,手诊在当代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活。手诊的概念就是指通过人体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演变作出推理的一种防治辅助手段。手诊主要是望诊,其次始按诊。

望诊:

掌纹诊病,除了纹理形符辨证论治外,还要辅以掌色、甲色、舌色、面色等。这是因为纹理形符、气色光泽同样能显示病象。掌纹显象在最外层,气色光泽在其稍内层一些。当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有病变时,五色发生变化,脏腑功能状态,即气的变化就会显现于外,我们称之为病气十象:浮沉、清浊、微甚、散聚、荣枯。


望诊图

浮:见色在皮肤之间或表层,提示病患在表。

沉:见色在皮肤较深层,颜色比较暗,提示病患在内。

清:颜色非常清彻,非常明亮舒散,提示病患属阳,或阳亢,或阳虚。

浊:颜色非常浑浊,非常暗淡无光,提示病患属阴。

微:颜色比正常色显得浅淡,提示正气虚弱,气血不足,体质较差。用以区分虚症。

甚:颜色比正常色显得深厚浓重,而且集中,为邪气实。用以区分实证。聚:病色收缩集聚在一起,甚至鼓起小疱,提示病患属于慢性病、长期久治不愈的病,而且由于病程长,病气已经集聚到某脏腑了。

散:病色(微甚清浊等病色)呈向四周发散的放射状,一块快,一缕缕,如浮云飘散,不集中在一起,提示病情好转,快要痊愈了。或者刚刚得病。

荣:颜色光润红活,润泽含蓄,说明正气足,气血旺盛,体质强壮。但过于亮泽,就向清转化。

枯:颜色灰蒙蒙,暗淡无光,皮肤干燥松弛,若有烟熏灰黑之色,提示病情危重,有恶化趋势,甚至死亡。

按诊:

凡是有病象纹理形符,病象气色的部位,都是病灶反射区,当我们用手指按压时,都有疼痛感。这是病气集聚在这里,阻滞气血,使经络不通之故,或者是刺激神经末梢传感于脑,而产生的感觉。


直接按压病灶区,按压手的虎口(合谷)区,或内外劳宫区,体会由虎口或劳宫区产生的压痛感传达的部位,放射到了哪里,手指尖出现了寒、凉、温、热、跳、肿、胀、刺、麻、收、放、沉、涩等痛感的哪种感觉,是哪个手指,就可依据手指的脏腑所属,知道哪里有病了,病情程度如何了

手诊是我国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诊断技能,长期以来为各民族所广泛使用。随着民族医学和民族卫生课题的研究深入,手诊需要通过现代的标准和沟通模式在社会推广和传播,以服务于各类人群,促进疾病的预防,利于健康的维护,对我国推行治未病的行动和项目是一种积极的促进。

由于手诊的研究者来源不同、方向不同、表述不同,造成极大的沟通障碍,尤其是当前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不对手诊进行数据化、现代化的整理和认可,就会给手诊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困局,不利于民族健康技能的发扬和推广,也不利于海内外的文化交流和研究。手诊的数据化,不但能够利于民族医学的繁荣发展,也对中医数据化的积极探索,为众多中医领域的量化、标准化提供积极模式。

通过对手诊的数据化评估,建立模式花、标准化的流程,对手诊的现代化进程和推广具有积极意义。由于该领域的探讨者还为数不多,因此,手诊的数据化模式还有可能进行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为服务于人类的健康作更大的贡献。

脉诊常见的三大认识误区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