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名医话养生 > 导航 > 名医的养生方法

名医的养生方法

2019-11-07

闲话中医 口口相传的名医医德小趣闻

名医话养生。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很多人身体不好,和他们不注重养生有关系。如何避免关于中医养生的误区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闲话中医 口口相传的名医医德小趣闻”,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有很多名医他们不但医术精湛,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医德,他们的治病救人的很多佳话都被广大的人们群众流传下来,成为医界之楷模。

三国时,吴国名医董奉治病不收费,只要求被治愈者在他住所周围种植几株杏树。数年后杏树蔚然成林,收获之后,又将所得用以救治贫民或流亡路过者。后人便以杏林作为医界或诊所的代名词,现在还常见以杏林春暖的匾额或锦旗来赞颂有成就的医生。

唐代名医孙思邈因医术精湛,到他诊所求治者很多,常要排队就诊。为了减少病人排队之苦,他将一些常见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病者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对于危重病人求治,不管路途远近,也不管自己饥饿疲惫,总是一叫便到。一天,他看完了病正待用晚餐,有人求他出诊。他正要前往时其妻说:饭已端上桌了,吃了去吧!孙医生正色对妻道:一顿饭不吃饿不死人,可误了诊治时间就要出人命。说后,提着药箱就走。

明代名医陈安功严格为病人守密,遇有不便之患,虽对妻子亦不谈。一次,一妓女患性病,陈大夫诊断后,正在处方时,他妻子有事来找他。他怕妻看出药方是治性病的,忙用手捂住处方,说:此方不可看矣!妻知道丈夫为病家守密,也就止步不前,待此女拿走处方后方敢上前。陈医生为病者守密这一医德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医界还有为病者守密的规矩。

清代江南名医叶天士行医从不苟且,哪怕是微小的希望也要尽心尽力。一次,他路过一农家,听屋内一片哭声,便走了进去,一问才知是有人暴病身亡,他在尸体旁观察良久,取出银针在死者身上扎了几针,这人果然起死回生。叶天士名声大震,说他连死人也医得活,他却说:我哪有这等本事,只不过我诊病比较细心罢了!YS630.cOM

相关阅读

老中医口口相传的长寿菜你吃了没


长寿菜有哪些

中医在很多人看来是最会养生的一类人群,而在很多活得比较长的人群中,中医往往是比较多的。而大家知道吗?其实在中医当中是有一些口口相传的长寿菜的,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经常吃点,那么对于身体的保养来说,好处是非常多的。

1、香菇

小编首先要给大家推荐的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大家延年益寿的菜就是香菇,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吃点它,对于身体的保养来说,好处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因为香菇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是非常高的,比如说在它当中含有一种叫做香菇多糖的物质,经过研究证明,这种元素具有抗病毒以及保护肝脏的作用,对于大家提高身体免疫力以及抗癌来说,效果都是比较好的。

除了以上这点之外,在香菇中所含有的膳食纤维含量也是比较高的,特别是对于现在人来说,由于每天吃太多的精米细面,从而就会让身体中膳食纤维含量不足,这就会影响到肠胃的蠕动,从而便秘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而适量的吃香菇就能够很好的改善这种问题的出现,从而让大家身体中没有毒素的堆积。除此之外,对于那些患有动脉硬化疾病的人群来说,你们在日常适量的吃些香菇,能够有效的降低身体中存在的胆固醇含量,从而防止这种疾病的出现。

2、苋菜

第二种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经常吃,就能够有延年益寿作用的菜就是苋菜。苋菜其实是一种野菜,本来在路边总是被大家忽略,但是近些年经过研究证明,吃这种菜对于保养身体还有就是延年益寿来说,好处是非常多的。

在这种菜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以及蛋白质等是非常高的,因此大家在日常吃它的时候,能够很好的给身体补充营养,缓解大家在日常营养摄入不全面的问题,让大家能够更好的给身体补充营养。

小编特别在这里提醒一下,在苋菜中所含有的铁元素是非常高的,因此吃它能够增加身体中红细胞的含量,从而对于那些经常贫血以及身体中血红蛋白少的人群来说,具有非常好的治疗功效果。

在苋菜中所含有的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比牛奶中所含有的蛋白质更加容易被人体吸收,因此对于那些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而言,是非常有必要吃这种菜的,能够更好的补充营养,维持身体健康。

3、黑木耳

最后一种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可以让你长寿的菜就是黑木耳。这种菜别看不起眼,但是对于身体的保养来说,好处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大家在日常吃黑木耳能够起到美容养颜,保养肌肤以及延缓衰老的功效。这主要就是因为在黑木耳中含有能够清除身体中自由基存在的物质,还有就是在它当中铁元素的含量比较高,因此大家在日常吃它,对于延缓衰老来说,好处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对于女性而言,你们在日常的时候更加需要吃它。

在黑木耳中所含有植物胶原,这种物质不仅能够有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而且还有利于把身体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因此,可有效防止胆结石的出现。而且你在日常如果发现自己最近有些便秘,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吃黑木耳来解决这种问题的出现,效果是非常好的,并且在日常一定要记住多喝水,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缓解这种情况的出现。

最后一点就是大家在日常吃黑木耳,还能够有补肾的功效,肾是人精力的所在,只有肾好了,人的精神才会好,这对于那些在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的人群来说,吃它是一种不错的补肾方法,而且味道也很好。

闲话中医 “抓药”的典故


提起抓药,人们一定会想到医院或是药店的中草药房,药师们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资深的药师还会练就眼睛即尺子手即称的本事,他们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这些都是药师们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锻炼出来的.关于抓药的历史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

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就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进入深山老林,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因为采的药材很多,它们的性味功用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杂放在一起。为了便于分类放置和使用,他就特意做了一个围身,在围身上缝制了许多小口袋,凡采到一种药材,就装到一个小口袋里,使用起来就方便多了。

一次,孙思邈行医采药来到一个村庄。忽然间一阵狗叫,只见有一妇女躺在地上,嘴里不断发出唉呀唉呀的痛苦喊声。原来这位妇女的小腿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他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拿出一种药来,给这位妇女敷上,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小腿上的血止住了,疼痛也减轻了许多。她的丈夫赶来,见此情景,十分感激,忙拜谢药王的救治之恩。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走到哪里,行医治病到哪里。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拿出药来,因为药物配伍不需要很多,总是从小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来,所以人们就把它叫抓药。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药物不易混杂,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也仿照药王的办法,将药柜内做成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小抽屉里再隔成三个方格,来贮藏放置各种药材。小抽屉的外边写上中药名称,以便记取,免于混淆。直至今天,病人到药店买药时,有的地方仍叫抓药。

闲话中医 中医的4种“小名”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第一个名字是歧黄

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歧黄之术。自然,歧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第二个名字叫青囊

现在知此名字并使用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第三个名称唤杏林

这个名字的起始,也与三国有关。有资料介绍,三国时吴国有位名医叫董奉,他一度在江西庐山隐居。附近百姓闻名求医,但董奉从不收取钱财,只求轻症被治愈者种一棵杏树,大病重病被治愈者种五棵杏树。数年后,董奉门前杏树成林,一望无际。从此,人们便唤中医为杏林。

第四个名字称悬壶

传说河南汝南的费长房在街上看到一卖药老者的竿杆上挂一葫芦,奇怪的是,天黑散街后,老者就跳入那葫芦中。为弄清底细,费长房以酒款待,老者后来约他同入葫芦中,只见玉堂俨丽,甘肴旨酒。费长房即拜老者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

闲话中医 药名里的缠绵情意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因为它神圣唯美,浓郁热烈,容不得半点杂质玷污。人们以各种方式颂扬爱情,抒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倾述与爱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从古至今,都有才子佳人以中药名作诗词歌赋,诉说爱情的细节和源源不断的情思。

宋代扬州人陈亚作过这样一首药名诗: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这首诗引用了相思子、意苡仁、白芷、苦参、槟榔、当归、远志、菊花、茴香这几味中药名,把一个闺中少妇苦苦盼郎归的幽怨描写得如此细腻。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一生写了无数至今仍被人们捧读的文学作品。作为风流才子,他的一生也饱尝爱情之甘苦。据传他与苏州名妓候慧卿的感情非常深厚,一直想娶她为妻,但不知什么原因,经历了一番恩恩怨怨之后,这名女子最终另嫁他人。

失恋后,冯梦龙写了大量思念候慧卿的诗歌和散曲。其中有一首诗,也是用中药名串成:你说我负了心,无凭枳实,激得我蹬穿了地骨皮,愿对威灵仙发下盟誓。细辛将奴想,厚朴你自知,莫把我情书也当破故纸。想人参最是离别恨,只为甘草口甜甜的哄到如今,黄连心苦苦嚅为伊耽闷,白芷儿写不尽离情字,嘱咐使君子,切莫做负恩人。你果是半夏当归也,我情愿对着天南星彻夜的等。

诗中巧用枳实、地骨皮、威灵仙、细辛、厚朴、破故纸(补骨脂)、人参、甘草、黄连、白芷、使君子、半夏、当归、天南星等中药名,倾吐了爱的幽怨和海誓山盟。

现代,还有一个互赠中药名诗传递爱意的故事。说在一个小县城,一个开中药店的小老板丧妻欲续弦,有人给他介绍了一年纪相仿女子,双方一见钟情,又不便直白。

小老板为表达心中爱意,就用中药名作诗一首送给她:珍珠开张,独活惆怅,半夏空对郁金香。知母心,莫待乌头白,欲知断续未得。谁知那女子也精通中药,见了此诗甚喜欢,立即对诗一首给予回复:云母帘闭,沉香扑鼻,防风凉透薄荷裙。熟地情,佳期从容计,思公欢愉可期。

两首诗中,用了珍珠、独活、半夏、郁金香、知母、乌头、断续、云母、沉香、防风、薄荷、熟地、苁蓉等中药名,一问一答,爱慕之情和期待之心,用独特的中药名诗优雅而含蓄地表达出来。

闲话中医 悬壶济世的传说


不管是在电视剧还是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好多患者为了感谢医生的救治就会送写着悬壶济世字样的牌匾或锦旗,这里悬壶可不是真的指悬着的壶,是一个医学的代名词,下面是关于悬壶的两个传说。

《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 费长房者, 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於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 长房 於楼上覩之,异焉,因往再拜遂能医疗众病。后因以悬壶谓行医卖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君子要知医,悬壶旧家世。 孙中山 《革命原起》: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 澳门 、羊城 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 端木蕻良 《乡愁》五:我之悬壶问世,多半都是志在济世活人。

传说一

传说世有壶翁(约公元2世纪),不知其姓名,一称壶公。一说壶公谢元,历阳人,卖药于市。不二价,治病皆愈。语人曰:服此药必吐某物,某日当愈,事无不效。日收钱数万,施市内贫乏饥冻者。以此观之,壶翁乃身怀医技、乐善好施之隐士医者。因其诊病货药处常悬一壶为医帜,所以人称壶翁,民间传说多有其神话故事。壶翁曾传医术于费长房。记载虽语涉传奇,但若揭其神诞外衣,不难知壶公、费长房乃东汉时名医。壶公的事迹传之甚广,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几乎无不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或于诊室悬葫芦为医之标志,今仍有不少药店、制药厂等沿以为用。

老酒以为,壶疑由葫、瓠因同音通假而来。后世药房有以葫芦为幌子者,药厂亦有以葫芦为商标图案者,又有不知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说。

医者仁心,以医技普济众生,世人称之,便有悬壶济世之说。其典概源于此。

传说二

译《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就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得真切,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富丽堂皇,奇花异草,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如飞。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仅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后来,民间的郎中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如今,虽然中医大夫悬壶已很少见到,但悬壶这一说法保留了下来。

中医趣闻 太子参名称的由来


本文导读:太子参是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润肺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它叫太子参、太子参名称从何而来?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吧。


太子参是常见的中药材,它具有益气补血、生津润肺的作用,那么,为什么它叫太子参、太子参名称从何而来?看看下面文章的介绍吧。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干燥块根。主产于江苏、山东等地。以条粗、色黄白、无须根者为佳。别名异名有异叶假繁缕、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太子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传说故事

传说一:

春秋时期,郑国国王的儿子,年5岁,天资聪慧,能辨忠识奸,深得国王厚爱。但这位王子却体质娇弱,时不时生病,宫中太医屡治不效。后国王张榜遍求补益之药,并悬以重赏。一时间,各地献宝荐医者络绎不绝,但所用皆为参类补药,却并未奏效。

一天,一位白发老者揭榜献药,声称非为悬赏,而实为王子贵体、国家大计着想。国王对老者说: 尔诚心可鉴,然若药不灵验,怕有欺上之罪吧。 老者呵呵笑道: 王子贵体稚嫩,难受峻补之药,需渐进徐图之。吾有一药,服百日必能见效。 于是,王子如法服用老者所献的这种细长条状、黄白色的草根。三个月后,果见形体丰满,病恙不染。此时,国王始信老者所言,大喜之余,晋封王子为太子,又急寻老者以封赏,但老者已行踪难觅。国王问老者所献之药何名,众皆摇头不知。近臣谏曰: 药有参类之性,拯挽太子之身,就叫太子参吧。 于是, 太子参 的美名就由此传开了。

传说二:

相传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出版《本草纲目》,游历到南京,住进一家客店。晚上听见有一妇女的呻吟声,便问店小二: 隔壁何人患病? 店小二回答说: 是贱内患病,已有几天了。 有病为何不去求医? 李时珍颇感不解。店小二说: 先生有所不知,我们虽然在此开店,但赚来的钱还不够买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盐


李时珍听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随店小二进入内房。李时珍边为店小二的妻子把脉边问: 近来她饮食如何? 店小二说: 好几天没米下锅了,她只能吃一些番薯干,我们是靠孩子挖来的野菜根充饥的。 李时珍走过去拿起一篮野菜根细细地看起来,并从中拈了一株菜根,放进嘴里。然后他对店小二说: 这是一种药,可治你妻子的病,你从哪里采来的? 店小二说: 城外,紫金山上! 李时珍又随手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说: 天明去买点米,把这药先煎给你妻子服用,服了就会好转的。 店小二闻言感激得双膝跪地,连声道谢。

店小二的妻子服了几天药,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时珍带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见那里绿茵如毯,到处都有这种药草。李时珍连声说: 好极了!好极了! 他如获至宝。因为这种药草生长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围,所以,李时珍就给它取名为 太子参 。

上面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了太子参名称的缘由,你是否对太子参有进一步的了解呢。

发扬中医国粹 造就一代名医


有人称中医是中国文化保存最完整、唯一没有中断,且力量最大的传统文化,也有人称它为中国文化之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我国将发展中医药学写进了根本大法《宪法》。

发展中医药,关键是要培养出一大批名医来。培养名中医,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医院校的教育。中医吸收了传统文化很多学科的精粹,它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很多学科基础之上。古代名医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人均因注重培养自己深邃敏锐的哲学思想和触类旁通的医学灵感,具有传统文化的素养,才使得他们达到了中医学的巅峰。目前我们的中医教育在这方面有不小的差距。邓铁涛教授说:中医药院校目前培养不出高明的中医,这是带有普遍性的现实,也是令人担忧的事。中医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居然有不少人不愿当中医或是连中医院都不想要,这种状况值得重视。

培养名中医也要借鉴历史的经验。古代、近代的许多名都是师带徒出身,这种自古留传下来的教育制度沿用了很久,历史经验证明,这是一个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好方法,是解决中医后继乏人、乏术的重要途径。因为这种培养人才的方式更适于中医自身规律,中医这门学科要求严细,实践性强,辨证论治灵活多变,不同流派的医疗经验及方法,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或绝招的继承,不是从书本上可以学到的,而是出于老师的口传心授,有些是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手法及技巧,无不需要老师手把手地教,需要名师的点化。

被誉为新中国中医事业奠基人、中医泰斗的吕炳奎教授,今年二月向全国发出呼吁:为了让中医药事业得以真正传承下去,大家都要带徒弟。他说,五千年来,中医药学一直以带徒弟或父传子的教育形式传承至今,并且历代均是名医辈出。而近几十年来,将药师们带徒的形式给淡忘了。实际上历代的名医不但是学徒出身,而且也都是中医药学的教育家,故有名师出高徒理念。他指出,发挥药师的余热,不应只是治病,而且还要让他们带徒,传授培养继承人。

当今,中医药界有识之士期待中医的振兴,广大群众也同样期待中医的振兴。大家期望在振兴民族文化的同时,要像抓振兴国粹京剧那样,花大力气,下大功夫,从孩子们抓起,使中医发扬光大,造福于人类。

警惕 这些易母女相传的疾病


父母、祖辈传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容貌、性格,或许还有疾病。研究证实,多种疾病可在母女间遗传。多了解这些具有母女相传倾向的疾病,可以让我们及早预防,远离疾病,成为家庭树上那幸运的一枝。

●乳腺癌

遗传度:患病率比常人高7~8倍

乳腺癌是一个具有明显遗传特征的疾病,如果一个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应当怀疑是否为遗传性乳腺癌。

诱发环境:遗传性乳腺癌的家族史可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母亲患乳腺癌,女儿亦好发乳腺癌,发病年龄小,常发生在闭经前,多为双侧性;另一种为母亲未患过乳腺癌,但在一个家庭中,至少有两个姊妹患乳腺癌,这种乳腺癌多发生在闭经后,常为单侧性。

防范措施:

1。乳腺自我检查,及早发现疾病信号。20岁以上的人,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乳腺自查。月经来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检查的最佳时间。

2。定期到专业机构接受乳腺检查。

3。减轻体重。

4。适龄婚育。大龄未婚、晚婚、未育等情况都是诱发乳腺癌的因素。

闲话中医 口口相传的名医医德小趣闻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