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大全 > 春季吃什么坚果养生 > 导航 > 睡前喝牛奶会长胖吗

过年过节吃坚果多了会长胖吗?为什么?

春季吃什么坚果养生。

“善养生者慎起居,节饮食,导引关节,吐故纳新。”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生活质量高的人,一般都是懂得养生的人。关于日常养生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过年过节吃坚果多了会长胖吗?为什么?”,但愿对您的养生带来帮助。

坚果吃多了的确会长胖,坚果热量高,油脂含量高,不长胖都难。

但坚果的的确确是一种营养丰富,对人体也有不少功效的食物,适当摄入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可过多摄入可能就对人体每那么友好了。特别是过年过节,又到了坚果、糖果、水果堆在桌子上随便嗑的时候,大家聊聊天,看看电视,桌子上的零食就被一扫而空了。很多朋友反驳说,坚果中的油脂很多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是有好处的,可以多吃点没事,但果真如此?其实真不是这样。

坚果中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的确如此的,不过,这不饱和脂肪酸正反也是脂肪啊,摄入过多一样给人带来不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不饱和脂肪酸,它和咱们平时从肥肉、五花肉、零食、油炸食物中得到的饱和脂肪或是反式脂肪酸比起来的确要好不少,“饱和脂肪”属于中性脂肪,它对人体没有直接害处,主要功能是提供和囤积能量,还有保护关节和润肠肠道的效果,但过多摄入可导致肥胖,或其他三高问题;“反式脂肪酸”是一种有害的脂肪,它可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意味着我们血液中循环的胆固醇会更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几率,低密度脂蛋白的数量和多种心脑血管疾病成正相关。

转过头来“不饱和脂肪酸”可就大有不同了,它们对人体的确相当有益,例如ω3是大脑皮层、视网膜的组成部分,对大脑发育有益,如其中的DHA被称为脑黄金,ω3的摄入还能减少细胞炎症,抗癌;又比如ω6系列脂肪酸适当的补充有助改善血清胆固醇浓度,预防高血脂,它也是合成皮脂腺的重要成分。总体来说,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率较低,转化为脂肪的数量也不大,相对来说,它们让人长胖的几率是要小不少。但是问题来了,坚果类食物中大部分属于ω6脂肪酸含量丰富,但ω3脂肪酸含量较低的类型(我们平时用的常见植物油也是如此),而如果ω6脂肪酸摄入占比大大超过ω3,那么对人体也会有极大威胁。

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公用一套酶代谢,如果出现极度不均衡的情况就会有较大竞争,出现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不平衡,内平衡失调。有研究发现,过多ω6脂肪酸的摄入反倒会加重细胞炎症、加重患三高的几率,还会加重肥胖几率,这和咱们大大咧咧吃饱和脂肪也没什么不同,所以,坚果吃多了,照样是容易长胖的。膳食指南也并不推荐多吃坚果,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g左右为宜,大概就是一下捧的分量,过年过节咱们花生瓜子嗑了一下午的朋友们还是应当引起重视!

日常我们也同样应当多平衡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特别是注重ω3脂肪酸的摄入,它们更多的来源是深海鱼类,例如带鱼、金枪鱼、黄鱼、鳕鱼、三文鱼等。一周推荐摄入不少于225g的深海鱼。一些小众冷淋油中也富含ω3,我们在烹饪好菜肴后可适当淋上一点,如紫苏油、亚麻籽油、山核桃油等。

另外,选择坚果最好选择加工程度尽量小的,很多坚果的加工程度较高,如糖渍、油炸、添加更多蔗糖、食盐等成分,这些坚果如果吃多了恐怕会更糟糕。当然,虽然坚果吃多了的确不太好,但坚果少量食用对人体的确有很好的功效,它们个个都是富含粗蛋白、膳食纤维、矿物质、脂溶性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自然界杰作。

精选阅读

吃什么坚果对人体好?坚果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近年来大家对坚果类食物都十分重视,这是一件好事,以前很少有人考虑到每天吃点坚果会对健康有益,但现在可出了不少“每日坚果”系列,而且深受大家好评和喜爱。坚果类食物看起来干干的,不诱人,实际上如果细细品味的话,它们的味道很香,还有潜力让你一直吃到停不下来,因为坚果类食物中的油脂含量丰富,有天然的脂肪香醇口感。坚果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十分丰富,它们个个都富含多种矿物质和脂溶性维生素,比如花生、核桃、腰果、杏仁、夏果等等,坚果中的三种能量含量都不低,有一定的粗蛋白,丰富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不过,坚果虽然营养十分丰富,但不适合多吃,毕竟高热高脂,碳水化合物也不低,大吃特吃的话对血糖和血脂可能也会有影响,还会引起肥胖。膳食指南推荐每日的坚果摄入量控制在10g为宜,10g大概就是一小捧子的坚果量,约有2~3块核桃肉,10颗杏仁、13颗花生。很多朋友奇怪这每日坚果一包是25g,其实一般是有果干混合坚果,果干的重量大概在10~15g,坚果的分量也是如此,所以也差不多。

坚果的种类不用过于在意,我们最常见的巴旦木、花生、核桃、腰果、南瓜子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搭配多种坚果一起吃更好,能补充更丰富的营养成分。要注意的是“干果”和“坚果”不是一类食物,个人不推荐大家多吃干果,不少干果并非水果晒干后的果干,而属于蜜饯类食物,其中添加了大量蔗糖,部分还加入食物色素,这些食物吃多了并不健康。

很多朋友因坚果中油脂含量高所以对坚果敬而远之,如减肥的人群、三高人群,其实坚果中这些油脂可和我们从肥肉、五花肉、油炸食物中得到的油脂(大部分为饱和脂肪酸、甚至有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大有不同。

坚果中的油脂更大部分占比是“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易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不过它们是组成视网膜、大脑皮层、皮脂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有助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一种好胆固醇,能够加速血液中废旧胆固醇代谢,平稳胆固醇浓度,预防高血脂)的数量,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助手。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ω3系列,它们还有助降低细胞炎症,有抗癌效果;ω3系列中的DHA、EPA等成分比较有名,DHA还被称为“脑黄金”,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成分。适当摄入坚果,这些油脂并不威胁健康,反倒能提供丰富的饱腹感和有益帮助。

但坚果最好选择更天然、无加工的,现在有很多坚果属于加工后坚果,例如蜂蜜核桃、麻辣胡豆、奶香腰果,不少坚果炒制后又添加了很多调味料,让口味更好,不过这些调味料可能带有更多食盐、蔗糖等成分,部分可能还有香精,含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不利。坚果还可以添加到主食中一同食用,坚果富含膳食纤维,能弥补细粮损失膳食纤维较多的缺点,还有助帮助平稳餐后血糖。

过年间吃了很多花生、巴旦木等坚果,是不是发胖会很严重?


还真有这样的研究,坚果类食物虽然高油高脂,不过有研究发现,如果日常饮食热量不足,摄入大量坚果的热量恰能够补充热量不足的部分,那么坚果是很难让人发胖的。不过前提条件也很明确,那就是坚果的这部分热量是代替摄入不足的那部分热量,如果说本来就吃得饱饱的,还去吃大量的坚果,那么对比起,必然是要长肉的。

很多朋友都爱吃坚果,特别是过年过节大家在一起聊天、打麻将、看电视的时候嗑瓜子花生,不知不觉就磕了一麻袋。因为坚果中的油脂含量比较丰富,热量也较高,所以坚果并不是适合摄入过多的食物。膳食指南也推荐坚果类食物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0g以内为宜,10g的分量大约是一小捧,现在流行的每日坚果一包约25g,如果除掉其中的果干重量,剩下的坚果大概就是10~13g,可根据其中的量来摄入坚果。

看到每日摄入量仅仅10g,估计让过年过节敞开吃坚果的朋友开始紧张起来,我这可是嗑了一下午的瓜子,别说10g了,100g估计都超了,我没事吧?偶尔吃多了坚果也不要太紧张了,只要不是天天如此的话,也不会突然就让我们肥胖,只是可能造成一些油脂过多的不消化、胃胀腹胀,甚至腹泻,食欲下降等问题,因为坚果热量较高,我们可以在下一餐少吃一些东西来帮助减轻胃肠的压力。

坚果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食物,坚果中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成分,而且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膳食纤维、包括碳水化合物,是不可多得地营养价值全面又丰富的食物。别看坚果中的油脂含量较高,但这些油脂大部分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重要意义,和我们从肥肉、五花肉、油炸食物、零食等食物中摄入的饱和脂肪或有害的“反式脂肪酸”来说有所不同。不饱和脂肪酸性质不稳定,不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相对饱和脂肪来说更不易转化为脂肪;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皮层、视网膜、包括皮脂腺、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还有助降低细胞炎症,抵抗癌细胞;另外有助改善血清胆固醇,调节血脂。

既然坚果这么好,那么除了吃多了会长胖之外我们完全可以多吃点吧?

千万不要为了吃坚果而放弃其他食物的摄入,均衡营养、食材多种多样对我们的健康才是最有益的。坚果无法提供更丰富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精瘦肉、蛋奶等食物中的优质蛋白质等元素,另外,最应当引起重视的是因为:坚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比更偏向“ω6系列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多重同分异构体,如ω3、ω3、ω7等,最常见的是ω6和ω3,虽然ω6是细胞膜、皮脂腺等重要组分,但是已经有很多研究发现,如果ω6脂肪酸摄入量占比过高的话,很可能会影响其他脂肪酸的代谢,因为诸多不饱和脂肪酸公用一套酶,某一种酶占比过高,则影响另一种的代谢,造成内平衡失调;适当ω6的摄入有助改善高血脂,可过度ω6的摄入却会增加肥胖几率、诱发更多三高问题,甚至还会加重细胞炎症。另外,因为更多食物中ω6含量高于ω3,ω3很容易被忽略摄入量,所以一定注重ω3补充,深海鱼(带鱼、金枪鱼、三文鱼、黄鱼、鳕鱼等)中的ω3含量丰富,推荐每周摄入深海鱼至少225g。

总之,不仅仅是坚果,任何食物我们该吃,但都不该盯着过量吃,再好的食物过度摄入可能就会成为威胁人体的食物。选择坚果注意选择更天然无加工的,很多坚果经过加工后添加了更多额外成分,如更多蔗糖、味精、食盐、防腐剂、香精等等,还有一些经过额外烹饪方式,如油炸、烧烤,这样让本来热量油脂就较高的坚果更高油高脂高糖,吃多了会更糟糕,比如鱼皮花生、糖衣核桃、麻辣胡豆、奶香腰果等等。

豆浆能代替牛奶常喝吗?为什么?


豆浆还是不可代替牛奶的,牛奶同时也不可代替豆浆,两者其实可互补。如果要长期选择一种饮品,还是推荐牛奶。为什么豆浆无法代替牛奶?我觉得首先应当弄明白豆浆和牛奶的区别在哪里。牛奶可作为一种动物性食物,而豆浆来源于大豆,可作为一种植物性食物,光从性质上来看,它们就已经划下界限了。

牛奶和豆浆同时都富含蛋白质,牛奶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豆浆中的蛋白质属于植物蛋白,不过豆浆中的植物蛋白是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率很突出的一种,动物性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结构、占比和人体氨基酸都极其相似,它们大部分都属于优质蛋白,吸收率高于94%以上,最优秀的蛋白质来自鸡蛋,吸收率高达97%,又被称作“全蛋白食物”,基本可以作为所有氨基酸含量和占比的楷模。牛奶不甘示弱,牛奶紧随鸡蛋后,蛋白质吸收率高达95%以上,不过豆浆中的植物蛋白质吸收率虽然高,不过相形见绌,在86%左右。豆浆中的氨基酸种类、比例和牛奶不同,两者的氨基酸可以做个互补,能进一步提高吸收率,如果牛奶结合豆浆来饮用,蛋白质利用率可接近100%。

动物性食物中的热量、脂肪、胆固醇都更为突出,比如100g牛奶的热量约54大卡,脂肪含量3.2g左右,少量胆固醇,豆浆100g热量14大卡,脂肪0.7g,完全不含胆固醇,其中还有部分膳食纤维的含量。从这一点看,豆浆更适合控制体重,高血脂患者,牛奶更偏向于普通人群。

牛奶和豆浆都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过牛奶中的钙质要突出太多了,100g牛奶能提供至少104mg钙质,而豆浆只能提供10~18mg(根据豆浆浓度),虽然大豆中的钙质丰富,不过由于制作豆浆经过稀释,所以钙质含量下降了不少,豆浆不适合作为补钙首选,只能是辅助补钙的食物之一,而牛奶则是日常补钙不可缺少的重要饮品。

有朋友想问,那我不喝豆浆,我平时多吃点大豆应该能补钙,还是那句话:大豆也不适合作为主力补钙食物,因为大豆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也不低,吃多了恐影响血糖,总之膳食指南推荐坚果+大豆类每日30g以内为宜,这可没多少分量。

当然,单独说豆浆也是很好的饮品,它还含有特殊的成分“大豆异黄酮”,有抗氧化效果,而且还有潜在预防乳腺癌的功能,它能促进雌激素分泌,有助延缓女性卵巢衰老,推迟绝经期,对于女性维持美貌是很不错的一种饮品!不过与此相反,男性不推荐过多饮用豆浆,可能造成内分泌紊乱,长痘或心烦易怒,还有案例出现乳腺增生的情况。个人推荐豆浆和牛奶可以搭配起来喝,比如豆浆牛奶1:2比例混合来喝,这样其实营养更丰富,也可以间隔着喝,在没喝牛奶的几天可以多选择一些钙质丰富的食物来弥补,比如别忘了坚果类的摄入,多吃一些绿叶蔬菜。

大豆、豆制品为什么每天只吃那么一点就够?为什么不能多吃?


大豆类食物、大豆制品的确是十分优秀的食物,不过的确不适合过多食用,膳食指南中推荐大豆+坚果每日摄入量是30g,其中坚果类约占10g,所以大豆类约占20g。

不过大豆是指黄豆、红豆、青豆或大红豆等大豆类豆果,如果把大豆类食物制作成豆制品的话就另当别论了,比如豆腐、豆腐干、豆腐脑或者豆浆,由于加工过程加水稀释或加热、发酵等工艺损失了原本大豆中的一些营养成分,而且体积变大,30g的大豆不能等同于30g的豆制品,例如用30g大豆做成豆浆,我们大概都可以喝够整整一壶豆浆了,用20g大豆来做豆腐,也够一大块了。

那么为什么不能吃多了大豆或者豆制品?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大豆中富含丰富的优质植物蛋白,虽然植物蛋白的确是不错的成分,但摄入过量的话也对人体不利,过多蛋白质的摄入会导致肝肾代谢负荷,特别是对于有肾脏问题的人群来说更应当控量。有肾炎、肾衰竭的人群应当采用低蛋白饮食,在限定范围内保证氨基酸摄入足量,但豆制品中的植物蛋白相比动物蛋白来说“非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所以吃多了其实更多是做无用功,我们应当多摄入含“必需氨基酸”多的食物,如牛奶、鸡蛋、动物红瘦肉等食物。

②豆制品中的嘌呤含量相对较高,对于痛风、高尿酸、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来说都是不利的,痛风、高尿酸患者需要摄入低嘌呤食物,最好避免大豆的摄入,少量摄入豆制品。另外因为大豆食物中膳食纤维含量尤其丰富,还可能会损伤胃黏膜,抑制更多营养成分的吸收。豆类中的低聚糖会促进肠道微生物的发酵效果,产生大量气体,造成胀气,可能会造成胃肠不适、屁多等问题。有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的患者也不适合多吃,会造成胃酸分泌过多,同样对肠胃不利。

③有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患者同样应当低蛋白饮食,否则加重肾脏负担,让并发症更加严重。

④大豆类食物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丰富,不过占比却不算合理,其中ω6脂肪酸含量较高,但ω3脂肪酸占比却较低,虽然ω3和ω6都是对人体有益的脂肪酸,它们的适当摄入不仅能调节血清胆固醇浓度,还能够抵抗细胞炎症,有抗癌的效果。但如果大豆吃过多,ω6摄入严重超标,ω3较低,那么不饱和脂肪酸可能会反倒引起一些问题。因为体内的不饱和脂肪酸都公用一套代谢酶,这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多了,另一种竞争就强烈,引起内平衡紊乱,研究发现,日常饮食中ω6占比普遍较高,如果再摄入过多ω6反倒会加重细胞炎症、肥胖、三高等问题。

为什么要“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句俗话“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不过据大家对萝卜和生姜的了解来看,萝卜味淡清凉,应该属于是清热解毒凉血一类的食物,为何非要放在本来就严寒的冬天吃?这生姜吃了就生热发汗,味道辛重辣口,夏季本来就热,怎么还说夏天吃了更好?是不是两个东西搞反了啊?并没有弄反,所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其中的原因何在。

这主要是传统医学概念,不过如果仔细品味这其中道理,其实也颇有深意。

先说说夏天为什么要吃生姜?夏季炎热,生姜味辛,能够发汗解表,汗水出来之后,其实我们反而会觉得更凉快一些,但这发汗的方式自然,不像我们吹风扇、吹空调、吃冷饮那样通过硬生生的降温来达到凉爽的效果,对人体没有副作用,但相比之下,吹风扇、吹空调这样的做法,反而会持续不断地在体表堆积“寒气”,若一直延续到秋冬,天气一凉这些寒气立刻乘虚而入,让我们生病感冒,久咳不止。

所以这时候生姜又派上用场了,它辛、温的特性能够暖脾暖胃,驱寒除湿,通过发汗解表和暖身,体表的寒气被除去,秋冬季节我们就没那么容易受凉。夏季常吃冷饮也容易凉了脾胃,生姜也正好能够中和调节,让我们身体保持平稳,更有利健康。其实夏季出汗是自然科学的,打破这一自然平衡,汗水难出,反倒让湿气久存体内,容易生湿,吃点生姜发汗有利排湿,也对身体较好。

那么冬季又为何吃萝卜?

萝卜的确是素清一身的食物,在我们的印象中它就是清淡刮油,减肥必备的食物。冬季我们因为怕冷,身体发热能量消耗增加容易饥饿,人们也更愿意多吃一些“贴膘”的食物来暖身,比如热粥、羊肉汤、火锅、麻辣烫等等,这些食物油脂多,热量高,时常食用易生胃热,让肠胃不消化,感觉油腻胃口难开,这时候萝卜可就大显身手了,萝卜清凉消积食胃热,化解油腻,在冬季可是肠胃的守护神啊,时不时冬季吃点萝卜其实能让肠胃保持更好的状态,身体也会更舒适。冬季怕冷,门窗经常紧闭,屋内空气不流动,灼气易生,吃萝卜有助通气顺畅,帮助排出浊气,对身体也是有益的。

所以其实我们应该“反其道而为之”,因为夏季怕热,我们通过各种让身体“受凉”的方式来达到降温的目的,反倒害了身体,而冬季怕冷,我们又通过各种让身体“堆热”的方式来保暖,也对身体不利,萝卜和生姜刚好有助调节这些不利状况,让我们的身体寒热稳定,这才能达到平衡状态,不易生病。当然,这也是传统医学所提供的理论,营养界中并不存在这样的说法,而应当遵循的是食物多样化搭配,但从中还是应当注意,夏季空调不要开太低,汗出多的时候毛孔张开,反倒更容易受凉;冬季不要总闷在屋里,多外出锻炼来保持温暖,不要过多吃油腻食物,蔬菜、肉类、粗谷物搭配着来吃。

每天在什么时间吃三餐,可以不通过节食也能达到减肥效果?


这是问答中一个朋友的问题,可能有不少朋友也认为饭点正确就能减肥,那到底是这样吗?

首先减肥不减肥和哪个时间段吃饭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减肥的条件就是“摄入热量小于消耗热量”,如果我们的能量负平衡,身体会因缺乏能量被迫分解更多的脂肪提供能量,这样我们最终才可能达到减肥的效果。我们每天的活动,无论是生理活动还是身体活动都会消耗能量,一天中三餐的分配意义更多的在于避免身体缺乏能量出现乏力、头晕、低血糖等症状。一般来说胃排空的时间在4小时以上,肠道排空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我们时隔5~6小时一餐不至于让肠胃过于饥饿,同时也能在能量低谷的时候充分补充能量。

按照现代的生活时间来看,我们上课上班时间是9~10点左右,早起洗漱加上上学、工作路上时间,我们早晨7~8点起床,吃早餐的时间在7~8点不等,时隔5~6小时的话,我们在12点~1点左右至少得来上一顿,这样才不会让身体缺乏能量或让肠胃过度饥饿,从午饭后隔5~6小时再吃晚饭,也差不多就是6~7点这个时间段,生活中大部分人群也是如此。

有朋友会问,那为什么一天只吃三餐?是个5~6小时,如果我们6点吃了晚饭,那不是还没到晚上12点就饿了,但没人提到要吃宵夜才是健康的啊?一般来说,人体的充足睡眠时间是7~8小时,所以,如果在第二天7~8点左右起床,我们基本在11点前就需要上床休息了,这个时间点肠胃也并不会过度饥饿,加上休眠的时间段里,我们身体耗能更低,在第二天补充即可,另外,我们休息时,其实身体各部位的脏器也处于自我修理阶段,这时候吃宵夜反倒打扰了它们的修复,会让脏器的健康受到威胁。

总之,不要把减肥和什么时间吃饭挂钩,要看的是一天中摄入的总热量如何。另外,吃饭时间不要间隔过短或者过长,间隔太短肠胃消化还没完成,胃部囤积食物还有不少,我们毫无食欲,摄入热量不多,结果下一顿间隔太长,则会让肠胃饥肠辘辘,饥饿难忍,那么在下一顿吃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反倒不利于减肥。

另外,国外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适当缩短每天饮食的总时间段可能对减肥有益,例如早餐我们7点吃,可改到8点吃,晚餐我们7点吃,可改到5~6点吃,当然不要缩得太离谱就好,否则饥饿感一样会造成我们暴食或能量缺乏的状态。对于一些早晨吃饭太早或者晚上吃饭太晚的朋友是有益的,研究发现,缩短进餐总时间段有利于降低血脂、调节血清胆固醇,对于三高患者十分有利,血常规的平稳对于肥胖患者来说也是有益的,有助减肥。

题目里提到了“节食减肥”,节食减肥也是一种错误的减肥方式,即使短时间内有成果,但反弹十分严重,还会让身体形成“易胖体质”,节食会大量削减食物的摄入,身体因缺乏大量能量和营养会开启“省电模式”,大量削减基础代谢耗能,变得更懒惰嗜睡,不爱动;而且还会减少“瘦素”(一种控制食欲的激素)的分泌,让我们看见食物就忍不住要大吃特吃。因为食物大量削减,大脑长期得不到满足,很容易绷不住这根弦,哪一天就恢复暴饮暴食,结果反弹更严重。

金针菇为什么不宜消化,吃金针菇应当注意什么?


说起金针菇,倒是有一个专门调侃它的桔子:seeyoutomorrow,也就是“明天见”,因为金针菇不好消化,所以今天吃进去没准明天就原本原样地拉出来了。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只是为了夸张金针菇不宜消化,但实际上可能没有如此夸张。金针菇是一种很常见的菌类食物,我们常在麻辣烫、涮羊肉、火锅,多种佳肴中发现它的踪影。

说起金针菇为什么不易消化,因为金针菇含有的膳食纤维是真的相当丰富,普通蔬菜中膳食纤维大部分不超过2g/100g,而100g金针菇就能提供将近3g膳食纤维,尤其丰富。膳食纤维是无法直接被人体直接分解吸收的成分,最终随着食物残渣一同排出,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胃肠消化费力,不易被消化。不过也因此可拖延食物的消化速度,还能吸收一些成分进入体内,如脂肪、胆固醇、糖分,不过还会有一些营养物质可能也会滞后被吸收,虽对于消化不良,吸收不好的人群不太友好,不过也有助于帮助糖友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如果一餐多食,金针菇又吃得多的话,这食物可更难以消化,对于肠胃消化不好的人群来说没准第二天还真原原本本就被拉出来了。

不过也正好由于金针菇膳食纤维丰富的缘故,有助促进胃肠蠕动,有助预防便秘。菌类食物中多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如真菌多糖、瓜尔胶、藻酸钠等等成分,这些水溶性的膳食纤维能大量吸收水分,能充斥肠腔,促进胃肠蠕动,增强便意,而且还有助为食物残渣保留水分,避免在大肠堆积时间长吸收更多水分变得硬结难排,所以适当吃金针菇对缓解便秘十分有效。不过金针菇最好是煮熟后再吃,新鲜的金针菇中含有“秋水仙碱”,食用后可能会在肠胃反应生成有毒性的二秋水仙碱,这种物质对于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会导致肠胃不适,消化困难,严重可能会发生呕吐症状;另外,金针菇中膳食纤维尤其丰富,加热软化膳食纤维更有助消化吸收。

金针菇其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成分,100g金针菇含有195mg钾元素、97mg磷元素、17mg镁元素、1.4mg铁元素,这些矿物质含量都尤其突出,另含有不少维生素E、维生素B族成分。金针菇还被称为“智力菇”,它富含丰富锌元素,对大脑发育有益,自身含有18种氨基酸,能补充多种身体所需营养,适当食用对人体有益。只是金针菇不宜消化吸收,对于营养不良,消化吸收不良的人群最好不要过多食用。金针菇在传统医学上性寒,多吃也会对胃肠寒凉的人群造成腹泻的威胁。

过年过节吃坚果多了会长胖吗?为什么?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