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可以长寿心得体会
练太极拳养生。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有效的运动养生是如何做的呢?请您阅读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练太极拳可以长寿心得体会》,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太极拳好的条幅,饱含着他老人家对太极拳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一代伟人对武术的厚爱和关怀。由于太极拳总结了武术健身的精华,对健身有特殊之功,故有太极拳是治疗慢性病的灵药、太极拳是老人的健身宝之说。太极拳好的题词恩译亿民,对促进全人类的进步和健康有特殊的意义。21世纪,兴起的第四医学倡导科学的自我保健,包括自我保健医学方法的应用,在这种意义上,邓小平的题词在人类医疗保健史上又树立了一尊丰碑。
常练太极拳到底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从亲身体验中认为有以下几点:
(1)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缓解现代生活中由于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都邑文明病,如神经衰弱、抑郁症、功能性胃肠病等。这是因为太极举动作连贯、弱韧、缓和、轻盈,练拳时,全身各部位肌肉都需要放松,此时,身体感到轻松、愉快,致使大脑得到休息。
此外,太极拳强调用意不用拙力,动作要以意命力引导,慈祥中全神贯注,这样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才能获得更好的调整。
(2)有助于保持心血管系统健康,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练拳时,全身肌肉放松并引起血管放松,从而促使腹压不断改变,从而促使下肢及腹部的血液回流入右心房,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也防止了因血流不畅引起的血管硬化。常打太极拳的人患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疾病的较少。据一项调查,把打太极拳的人和不打太极拳的人分为两组,太极拳组平均血压为134。1/80。8mmHg;动脉硬化率,太极拳组是39.5%,对比组是46.4%
(3)有助于骨骼、肌肉和关节组织的健康。太极拳是动无有不动的全身性运动,全身各大小肌群和关节都参加活动,因此长期练习有助于使关节运动灵活,改善关节韧带弹性,增强肌肉坚强和伸缩力。举例说明,太极拳组发生脊柱畸形的有25.8%,对比组为47.2%。两组人员腰椎活动的幅度也有很大差异,太极拳组人员弯腰时手能触地者占77.4%;对比组只有16.6%。最近,美国科学家的一项调查结果指出,常练太极拳的老人的摔倒和骨折率都远低于不练拳的老人,他们认为,太极拳有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的作用。
(4)太极拳对改善呼吸及消化系统有优良作用。经常打太极拳者,胸部呼吸顺畅,膈肌有力,肺瘀血的发生,对老年人易发生的肺部沾染性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太极拳运动中腰部动作多,它能活跃腹腔的血液循环,促进胃畅蠕动。此外,太极拳的呼吸动作对胃畅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能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消化,预防便秘。
(5)太极拳动作复杂,刚柔相济,绵绵不断,能很好地培养人体动作的和谐性和平稳性。
太极拳好,真是健身一宝。美国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常练太极拳,可降低血压。中医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常练太拳,可以健肾,延年益寿。美国有一位太极拳喜好者,兴奋地发表文章说打太极拳治好了我的癌症。所以,在纪念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0周年及庆祝99国际老人年的今天,大力宣传太极拳好,有其特殊重要意义。
ys630.COm精选阅读
练太极拳注意事项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练习太极拳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地点、时间的选择,饮食的调理搭配等,下面小编为您总结了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看看吧。
1、太极拳和其它武术锻炼一样,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要因人而异不能强求一律,特别是中老年朋友和病患弱者,每次修练时间不要超过二十分钟。练习时要根据个人体质,循序渐进。开始练时可先分段练,渐渐打完整套拳路,当身体不适时,应酌情暂停。
2、避免在空调密闭的环境中练功,不宜在煤烟弥漫、空气污浊的庭院里进行健身锻炼,练太极拳应选择公园、广场、树林、花园等环境安静而幽美、空气清新而旷达的场所。应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进行锻炼(有雾时不宜在室外进行锻炼)。
3、饱食及醉酒之后,也不可立即练习。
4、口渴时不要图痛快大量饮水,最好是温开水适当补充食盐。
5、胡萝卜、柠檬、苋菜是首选的蔬果,多食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6、避免正中午气温高阳光下去练功,上午应在太阳出来后,吃过早餐后在阴凉通风处树荫下适当去练,下午三四点钟以后或是在傍晚。
7、如果选择在室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要边练拳边与人交谈,以致失去锻炼的功效。
8、不要急于求成,千万不要故意用力呼吸来达到所谓的气沉丹田,以免出现头晕目眩,心跳气促等现象,影响自然呼吸。
9、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准备活动,如伸展、弯腰、下蹲等,否则容易引起扭伤、碰伤、骨折等。
10、正在咯血、出血的患者更不宜练拳,练习时若发生心绞痛应立即停止锻炼,不要紧张,可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片刻,如疼痛无缓解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缓解疼痛,及时去医院检查。
11、初学者和体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宽敞的地方练拳,以便立稳,但熟练后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练习,这对脚的适应力还有好处,有益于推手技术提高。
12、服装没有具体要求,宽松、便于活动即可,不要穿带跟的鞋,平底舒适为好,如布鞋或运动鞋等。
13、初练太极拳者自身带有僵力(劲),不要刻意下沉祛除僵力(劲),保持架势中正,僵力出于自身动作不协调,过于拿捏动作所致(要做到自然放松、虚灵顶劲、松肩坠肘、含胸塌腰、虚实分明、五趾微微抓地),等到招式娴熟后经老师指导可去僵力。
14、初练太极拳者可配合练习太极桩功的浑圆桩,站桩时做到立身中正、自然呼吸、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垮、双臂平抬至胸部,双臂打开与肩同宽,两掌心相对,五指相对,呈抱球式。两腿平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两脚趾微微抓地。站此桩可协调自身呼吸去除僵劲,锻炼毅力,静心神养元气。
15、练过太极拳后就走走,不要马上跑步,就算要跑,也建议休息下再跑,太极后不适宜马上剧烈运动。刮风下雨不练,打雷闪电不练,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运动。
16、下雨天应在室内练,如果打雷就最好暂时不练,以免受惊吓,雾天或风大最好室内练,非要出去,那就喝3小杯白酒(1杯也行)解雾气的,最好还是不要出去,阴天没有风,温度适宜的话应该室外活动没什么的。
17、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身体难免要出汗,此时不可走向风口,应避风休息,慢步而行,待汗下去后,再回住处。
练太极拳要注意什么,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总结的内容,供参考。
延伸阅读:
武术功法有哪些 武术功法的意义有哪些武术气功的起源发展 武术气功的作用有什么武术套路有哪些 武术套路的发展如何中国武术有哪些 中国武术的起源与发展武术腿法基本功怎么练 如何练出正宗腿法武当武术的起源是什么 武当武术的分类练太极拳的好处
太极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微环。人的体内大血管如同大江大河,小血管好比支流,毛细血管则像犬牙交错的浇灌渠道,人体的组织和细胞如同秧田里的秧苗。细胞所需要的养料(包括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排出的废物(包括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靠上述各种血管共同完成运送,其中毛细血管的运送过程就称为人体的微循环。
人体仅靠心脏有限的收缩力,不可能将血液送至各个组织和细胞,还必须依靠血管自身的节律性的运动。微血管的这种自律性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起着第二次调剂供血的重要作用,被当今医学界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正常情况下,微循环血流量与人体组织、器官代谢水平相适应,使人体内各器官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若毛细血管不通畅,就似乎一块块秧田的水渠受阻,禾苗得不到水分就会枯死一样,人体脏器也会因此而衰老和产生疾病。现代医学已证实:人体步的衰老、高血压、糖尿病及许多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微循环有着紧密关系。毛细血管内凝血引发微血栓形成时,可能会堵塞肺、肝、肾、肠、心、脑等许多器官的血流,造成细胞机能和代谢严峻紊乱,甚至发生变性坏死。衰老微循环理论认为:人体微循环障碍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人体的毛细血管微循环不通畅,会逐步引起组织脏器的衰老。而微循环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50~60岁最为突出,是多病和衰老的危险年龄。所以微循环的功能正常与否,是人体健康状态的重要标志。练太极拳的好处
微循环学是近几年进展起来的新学科,但在清代太极拳家的著作中,许多论述与微循环学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人体毛细血管纵横曲折遍布全身,微循环也随之无微不至,武禹襄在《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把人体的气血通道比喻为九曲珠,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多么贴切。王宗岳在《十三势行功歌》中提出气遍全身不稍滞,陈鑫在《太极拳论》中强调行气要到达人体的四梢、五脏,都是讲人体的气血流淌应当畅通无阻,无处不至。
人体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截面积上约分布两千条毛细血管,在静息时,毛细血管大部分主动关闭,约有20%处于开放状态,只有在需要时,关闭的毛细血管才被激活,参与微循环。比如,人们进餐后,消化道毛细血管闸门开放,胃肠道微循环加快;人们在思索问题时,脑部毛细血管被激活,大脑微循环加快。
极拳有益于人体微循环。练太极拳的好处
当人们长期缺乏体育锻炼或随着年龄的增长,毛细血管的血流不通畅,产生微循环障碍,就逐步引起许多疾病和机体的衰老。我们在习练太极拳时,通过身体的伸缩旋转运动和内气在周身各个部位的畅流,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促进微血管的自律运动,加速微循环。
太极拳属于内家拳,主张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强调体内气血的畅通。太极拳理论中所说的气,不是呼吸之气,因为呼吸之气只能在肺部活动,它指的是人体的内气。只要练功得法,经过一定时期的练习,在行拳时就会产生出气的感觉,如手指有胀、热、饱满感,腹腔内气流咕咕作声,有虫爬蚁走样刺痒的感觉等等。以上的感觉,实际上是人体气血循环加快,经膜和毛细血管扩张,也就是微循环加速的外在表现。
针对太极拳运动对人体微循环的影响,中国科学院武术协会组织了14位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专题研究,收集了85位太极拳喜好者人体微循环的相关资料,通过甲璧、指端温度反映人体微循环状态。
甲襞是指人体手指指甲根部皮肤皱褶部位,甲襞微循环状态可用综合积分值半定量表征,分五级从正常(《1)到重度反常(8)。随年龄增长,人体衰老,微循环变差,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将不断增加。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指标,反映整体的机能及测量部位的细动脉供血状态和静脉流出量。局部温度变化对运动效果能给出有益提示。
通过上述研究发觉:太极拳锻炼可以使甲襞综合积分值有显著性改善(主要指流态和红细胞集合程度),能够有用改善人体末端微循环状态。
在上述研究过程中,发觉太极拳对人体微循环改善的效果与被试验者的行拳方法有很大关系:行拳时,能够心静体松,动作和谐,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正确掌握太极拳要领的人,其促进微循环的效果就很明显;反之,动作僵硬,缺乏和谐,不得太极拳要领的人,对自身微循环的改善作用不大。因此,我们在学习太极拳时,一定要在明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地习练,尽快掌握太极拳的要领,才能够增强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达到《十三势行功歌》中所说的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
依稀记得,从张三丰那部电视里,我们知道了太极。从此的一发不可收拾。太极拳,我们深知它看似柔和无比,但是其中蕴含的借力打力等等武术却是不容置疑的。那么什么是太极拳,太极拳又有哪些特点呢?练习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太极拳位列其中。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以柔克刚、急缓相间、行云流水的拳术风格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逐渐 趋于圆融一体的至高境界,而其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提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融洽与和谐。同时,太极拳也不排斥对身体素质的训练,讲究刚柔并济,而非只柔无刚的表演、健身操。
太极拳基本内容包括太极阴阳养生理论、太极拳拳术套路、太极拳器械套路、太极推手以及太极拳辅助训练法。其拳术套路有大架一路、二路、小架一路、二路。器械套路有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单锏、双锏、枪、大杆和青龙偃(yan一声)月刀等。
太极拳这中华武术瑰宝已受到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普遍推崇。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级政府及广大民众对太极拳这一古老文化体系的保护意识日益强化,各级政府相继制定保护措施,以太极文化为主的各个地方先后举办了11届国际性太极拳交流大会。传承人、民间传承组织也加大深入推广的力度。2006年5月,太极拳被中国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太极拳逐渐成为连接不同种族、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国家的文化纽 带,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传播重要载体之际,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太极拳文化,武当山钟云龙、陈师行等道长相继开办武当武术传统训练班,21世纪开始,吸引诸多海外人士,来武当山学习武当武术,太极文化。又着手新建太极馆,对来武当山寻求太极文化的人士,提供一个完善的,核心的场所。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打太极拳的要领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势,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须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随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可片面理解不用力。如果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变化,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正确理解应该是用意念引出肢体动作来,随意用力,劲虽使得很大,外表却看不出来,即随着意而暗用劲的意思。
意气相合,气沉丹田:就是用意与呼吸相配合,呼吸要用腹式呼吸,一吸一呼正好与动作一开一合相配。
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即肢体动而脑子静,思想要集中于打拳,所谓形动于外,心静于内。
式式均匀,连绵不断:指每一招一式的动作快慢均匀,而各式之间又是连绵不断,全身各部位肌肉舒松协调而紧密衔接。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近百年来所以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就是因为它具有防病治病的功用,对神经衰弱、 心脏病、 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锻炼。
活协调,动作一致,随心所欲。只有周身轻灵,才能进而掌握行气运动的本领。第二阶段是练内形,也称内劲。先以意识作为指导,练成意、气、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内形。身法是组织内形,产生内劲的关键环节。所以,平日行功走架,一举一动必须由内及外,达到内外相合统一。此即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道理。身、手、步法一定要做到相互协调配合,达到以内形支配外形的目的。
总结: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大家都了解了太极拳的特点以及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是我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着广泛的传播性。太极拳的养生功效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希望小编的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练太极拳可益智健脑
太极拳结合传统引导、吐纳的方法,侧复练身、意、气三者之间的紧密和谐。练习太极拳一方面可以锤炼肌肉,舒缓筋络;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对内脏进行按摩锤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太极拳在我国甚至在国外流传极为广泛。它强调和谐完美,复视天人合一等中医学理论,动作柔韧、稳固、缓慢、连贯,并涉及到全身各肌群和关节。
现代医学探索证实,练太极拳时,可能通过以停几种方式对神经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起到健脑益智作用。
(1)练太极拳,对植物神经系统产生良性影响。练太极拳时呼吸较深,可对植物神经系统的机能发生影响(据上海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动物实验证实,呼气时副交感神经高兴,吸气时交感神经高兴),从而可使植物神经系统活动紊乱得到调整和改善。
(2)练太极拳能在大脑皮质形成一个特殊高兴灶,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练太极拳时,要求精神贯注,意想小腹(即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这种意识和身体锤炼相结合的方法,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高兴性拿高的情形停完成的,它使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一个特殊高兴灶(即高兴集中在很小的必定区域),而其他区域则处于抑制状态。这样就使大脑得到充分休息,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高兴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起到健脑强身作用。
(3)练太极拳还有利于拿高人体动作的平稳性与和谐性。太极拳动作的和谐性和平稳性要求较高,这对神经系统是一种锤炼,有利于平稳和和谐动作的进展。
太极拳的其他好处:
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前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和谐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
敏性。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行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拿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停势、蹬足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练太极拳的副作用
说到太极拳大家都非常熟悉,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练太极拳对身体好,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正确方法或者其他原因,练太极拳还可能有副作用。例如气色不好、膝关节疼痛等情况。其实,练太极拳要结合自身体质和健康情况适当练习,并且要掌握太极拳的正确练习方法,切忌急躁和过度练习。
一、伤气
伤气主要有两种现象:一是心态不宁,运动量过大、过猛、过急,练完后气喘不止,气色不佳;二是用意太过,过分注重呼吸,式式要与呼吸配合,甚至要让“气”将动作“催”起来,结果导致呼吸不畅,发生气滞、胸闷、头晕等现象。这些也是练拳过程中的误区,容易引发伤害和疾病。
太极拳的演练要求,完全是松灵自然,快与慢之间也随劲势气息而动,其功夫也是建立在柔韧的、日积月累的慢功夫上,不是赶出来的;呼吸更是一任自然,以意领势,以势导气,气势相随,互为有益。我以为,气之所用,存于松,松至仅存于筋,似以一线牵连,此线即为气。将用气之意换至如何去放松,从肌筋血脉如何畅通的角度去理解,方可受益。
二、伤力
所谓伤力,是指运动过量、过猛,或不均衡等状态所产生的伤害或引起的疾病。另外,运动量的大小和强度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运动量的大小,要视年龄和体质的状态而定。年轻体质好时,以长功夫体悟为主;年长时,运动量适当减少,以心悟为主。这实际上也是太极拳由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修炼的发展过程,不可逆其所为。
三、伤骨
伤骨是因为姿势不正确或动作不慎带来的损伤。比较突出的现象是腿部受伤,特别是膝关节。一方面,因腿部力量和运动机能本来就是人体较早退化的部分;另一方面,加上长期半蹲式的运动负荷,或过份追求姿势高低变化的难度和强度,以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来提高成绩,如竞技太极拳旋体后单腿落地等,都会对运动员腿部带来极大的损伤,甚至不得不打封闭针参加比赛,这样就更容易造成腿部机能较早的退化、骨伤或后遗症疾病。
对太极拳要领掌握不准,在运动中如膝过脚尖、左右转脚膝部用力、进退步实腿膝部过低(或跪腿)等等现象,也都容易形成明显或慢性的骨骼损伤。这些都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对太极拳运动的性质和内涵应给予深刻的思考、研究,并回归和赋予太极拳本来的真实面貌,使之朝着健康的道路承传、创新和发展。
四、对太极拳运动的本质认识不足
人的长寿健康秘诀,是因时循序,合乎自然的四季生息劳作;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应符合人性和伦理的生发和平息,既不是放纵,也不是压抑。其身体的锻炼,也应与人的生长规律相适应,超负荷的锻炼,逆势而为强求奇效,虽能一时得到体能极限的闪光点,但同时也将给身体带来重创和戕害生命;还要不断完善个人心态修养,不以功成而懈怠、不以名就而骄奢,保持生活锻炼之常规,则疾病可远离,衰老可延缓。
练太极拳能治疗失眠
中医认为,练太极拳,能加强肾的藏精、保精功能,并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因此,通过练太级拳,不仅能改善阳痿、遗精、腰腿酸软,也能改善体虚肾亏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状,更能改善睡眠质量。
太极拳的练习,即“腹式呼吸”,通过腹腔压力的改变,使胸廓容积增大,胸腔负压增高,上下腔静脉压力下降,血液回流加速。由于腹腔压力的规律性增减,腹内脏器活动加强,改善了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功能,防止便秘。
科学研究表明,打太极拳时全身骨骼肌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可以加强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由于肌肉运动,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氧的供给充分,心肌营养加强,收缩功能提高,同时全身皮肤、肌肉、内脏中储备的毛细血管网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可有效地防止夜间发生心脑血管急症。
练太极拳可以调整神经功能活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得到恢复,阴阳达到平衡。因此,通过练拳养神,能够治疗神经衰弱、健忘失眠、神志不宁等症。
可见,睡前练太极拳,既能有效地改善睡眠,又能防治多种疾病,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上乘方法。
癌症患者可多练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制造和逐步进展起来的一个优秀拳种,是武术项目的精华。练习太极拳能够增强体质已广为人知,坚持太极拳锤炼可以治疗某些疾病亦有报道。然而,太极拳锤炼对癌症康复毕竟有何作用呢?
太极拳锤炼并不是针对某些疾病、为某个局部起作用的特异性疗法,而是改善人体整体功能状态、以提高人体素养为目标的锤炼方法,作为一种疗法,其作用机制是复杂而又全面的。太极拳讲究的是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进而达到健身和养生的成效。另外在练习中,讲究身体垂直中正,因为人体竖立活动时全身放松,呼吸顺畅,活动时不易感到疲惫,肌肉不会有酸痛、疲惫感。同时,还能使唾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加快,及时清除人体废物及有毒物质,利于身体尽快康复。它通过不断加强正气促进病残机体的康复,从而使机体强壮。太极拳疗法是通过全身运动、修复阴阳平稳来发扬作用的。动作舒缓的太极拳,其实是一项非常适合癌症患者的运动。太极拳动作柔和,锤炼后患者劳而不累,不仅利于肢体关节保健,还对胃肠道、肌肉神经以及大脑有保健作用,长期打太极拳可提高癌症患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癌症复发危险。癌症患者的康复,一是需要优良的体质,二是有优良的心态,而打太极拳不仅锤炼了身体,还陶冶了性情,使身心得到极大放松,强化了自身免疫力,进而阻止和延缓病程进展。
癌症患者的初期康复锤炼,是在放化疗后人体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开始起步的,不能疲惫过度是第一重要的。所以应该防止猛烈的体育锤炼,挑选柔和轻巧的太极拳锤炼是癌症患者康复期首选的好方法之一,因为它是一种文雅、柔和、轻巧而不用大力、内外结合的运动。通过太极拳这种有意识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以意导气的意识体操,渐渐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强身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