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 导航 >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中医如何根据体质养生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健康常在。愁一愁,白了头,天天发愁,添病减寿。”生活中,不同年龄的人都开始关注如何养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有哪些好的理念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中医如何根据体质养生”,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黄帝内经是一本养生的书籍,这本书籍详细的介绍的中医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养生方法,讲究根据人体的不同的体质来养生,对症下药,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根据体质来养生的。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分清自己的体质的,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养生的。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养生养颜经《黄帝内经》体质养颜养生篇《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说,那些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懂得天地阴阳自然变化的道理,并根据此总结了一套调和养生的办法,这就是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太过操劳,也要避免过度的房事,这样就能够使形神协调统一,生命力旺盛,从而长命百岁。

因此《黄帝内经》非常注重如何以自然的方法调理自身,将疾病或者亚健康尽量调理到健康的状态,即通过内调达到健康。《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又说: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病安从来。

这就是在说,在调理之前,要懂得各种致病的因素,根据不同的体质来及时避开它们,这样疾病就不会入侵,人自然得到健康。所以后世医学都懂得根据不同的体质来调理身体。

身体健康了,美自然从内而外。因此按体质调理来美容的思想,贯穿在整个中国人的美容观念中。比如长了斑或者长了痘,古代美人会在判断了自己的体质后,根据体质状况来制定调理法,这样才可能真正从内部断了斑或者痘的根,做到更完美的美容。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就是说气在生命的过程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人气一旦虚,就会出现形神皆疲的状况,自然不想做事,事事偷懒了。

气虚质女性要想变得精神奕奕,那就得补气养气。脾、肺、肾掌管人身上的气,首先,从它们着手为自己食疗补气;其次,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能乱发脾气;另外还要经常做一些舒缓的运动,来加强体质。

阳虚质

时感手脚发凉,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喜静,易大便稀溏。

养生法:平时可多食牛肉、羊肉、韭菜、生姜等温阳之品。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出汗过多,运动时要避风寒。可做一些舒缓柔和的运动,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

适宜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阴虚质

体形多瘦长,常感到手脚心发热,面颊潮红或偏红,眼睛干涩,口干咽燥,易失眠,性情急躁,舌质偏红,苔少。

养生法:多食瘦猪肉、鸭肉、绿豆、冬瓜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韭菜等性温燥烈之品。适合做有氧运动,可选择太极拳、太极剑、气功等健身项目。

适宜药膳:莲子百合煲瘦肉。

相关阅读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而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夏季养生也给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黄帝内经夏季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机体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生理特征,此时更应注意机体的调摄和保健,正确把握夏季酷暑时机,注意未病先防、冬病夏治则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甚至可以改善某些顽固疾病的病情。

未病先防

关于未病先防,在暑热天气也同样重要。因为夏季闷热潮湿,机体抗病能力相对薄弱。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大致意思是,针对炎热夏季,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方面应主动调节情志,避免过怒烦躁,避免情绪抑郁,保持神清气爽。此时在饮食上,要注重健脾益气,少食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故可多选用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酸梅汤、豆类及其制品;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夏日食姜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季,人们常常感觉暑热难耐,大汗淋漓,有些人在这个时期长时间地待在空调房间中,这不利于身体健康。有研究指出,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则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如果原本就有此类疾病的人就更易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冷饮冷食,易损伤脾胃之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顾护体内肺脾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要注意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是什么?


随着全民健身这个概念的推广,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养生的概念也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养生的机构和中医的理疗方法。但是在古时候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介绍,有很多的古法就是可以调理肝脏和养生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黄帝内经脏腑养生法。

大肠对女性来说很重要,如果它不能得到很好的排毒和修复,毒素积累到一定程度不但会让我们的皮肤长痘痘、色斑,还会增加患直肠癌的机率。

这段时间尽量要进行排便,时间越晚,积累的毒素就越多。如果便秘则要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食物,如麦片、全麦面包等。或者配合经络按摩,大肠经对排便和大肠的养护有很好的功效。

早上7-9点:胃排毒时间

胃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有储存、转运、消化食物的功能。日常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原因,使我们的胃变得越来越脆弱。

早餐是必须要吃的,而且一定要吃得丰富,最好能够吃一些养胃的食物,比如花生、核桃、苹果、胡萝卜等,另外平时也可以泡一些红茶蜂蜜水喝,对胃也是有好处的。要保持心情愉快,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对胃造成刺激。

早上9-11点:脾脏排毒时间,修整脾脏的免疫力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和传输营养物质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养好脾不仅能让我们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能让皮肤变得红润有光泽。气色好,整个人看起来也会漂亮。

排毒期间可以进行腹部按摩,同时尽量让脑部放松活动。过度用脑也会对脾造成伤害,可以听些轻柔的音乐来缓解紧张和压力。

上文中介绍了一些排毒养生的方法,如果想要通过中医调理进行养生的朋友,是可以尝试一下这些方法的。当然我们也要先了解自己的身体的各个器官的排毒的规律,这样才能遵循排毒的时间等来进行更好的调理。饮食调理和中药调理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来自黄帝内经的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的原则,《黄帝内经》谓之起居有常。也就是说生活作息应有一定的规律,这样才有利于身心健康。

昼夜节律对人体的影响,中医学的时空观认为,昼为阳,夜为阴,阴阳消长呈周而复始的节律变化。人的作息习惯应顺应昼夜阴阳变化的规律,才有利于身心健康。这一观点与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钟学说大体吻合。

按时作息,适当锻炼。这是起居养生的基本要求。晨宜早起,不要贪睡。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阳气生发趋于体表,最宜做些活动形体、调养精神的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道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真谛。夜宜早睡,力避熬夜,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如此才能精力充沛,心身安康。然而,现今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贪睡或熬夜、缺乏运动、终日与电脑电视为伴是通病。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身心健康。

古代养生家有云: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人之一生,三分之一时间在睡眠中度过,这既是生理的需要,也是健康的保证。保证睡眠质量,恢复体力精力,以此达到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日增,夜不安寐之人日趋增加,睡眠养生更显重要。除了服药调治外,睡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是保证良好睡眠的前提:

睡前需和泰情志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眼,这是保证睡眠质量的重要秘诀。凡剧烈的情志变化,势必引起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失眠。睡时务必安稳思寝,不可思前想后,不可过多言语,以免扰乱心神,入睡困难。

睡前不宜饱食因为进食,尤其吃宵夜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质量。若睡前有明显饥饿感,少量进食后也宜休息片刻后再睡。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说,民间也有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之谚语。

睡前不宜大量饮茶因睡前饮水过多会使膀胱充盈,排尿频繁,特别是老年人,肾气常虚,固摄功能减退,过多饮水势必增加夜尿而影响休息。且睡前饮茶过多,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能兴奋中枢神经,使人难以入睡。

睡前温水洗脚与足底按摩历代养生家均把睡前热水洗脚作为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一项措施。热水洗脚与足底按摩,可疏通经脉,促进血行,有利于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刺激脚掌能调节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睡觉时还需养成良好习惯,不可覆被掩面,更不可当风露宿,以免呼吸不畅,或感邪致病。

黄帝内经智慧养生是什么?


养生是一门很有学问的生活方法,现在人们都知道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也就更加的注意保健和养生,所以健身和养生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但是养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中医调理、饮食调理、运动调理等等,不同的调理方法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那么黄帝内经智慧养生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多谷粗纤维粥

材料:荞麦、玉米、黄豆、茯苓、燕麦、荞麦、银杏、核桃、薏米、黑芝麻、核桃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熬粥,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白糖调味。

功效:这道食谱具有很好的降脂以及降低血压的作用,特别适合一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或者是便秘肥胖的患者服用,具有很好的养生作用。

第二:八宝粥

材料:糯米、红枣、莲子、冬瓜、杏仁、山楂、桂花酱、白糖

做法:将所有的食材清洗干净,然后去除果核切片备用;将所有的食材一起放入锅中,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慢的煲粥。

功效:这道食谱味道鲜甜,服用之后能够很好的促进消化以及吸收。八宝粥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盐以及碳水化合物,适合一些身体虚弱的人群服用,孕妇也非常适合哟!

第三:莲子糯米粥

材料:莲子、糯米、白糖

做法:将莲子清洗干净之后去除莲子心,最后放入温水中浸泡;将糯米淘洗干净之后放入清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在干净的锅中加入莲子以及糯米,然后慢慢的熬粥;起锅之前加入适量的白糖就可以了。

功效:不仅能够清热去火,同时对于一些干燥咳嗽的情况治疗效果也不错。另外,这道食谱虽然具有补中气的效果,但是孕妇并不适合服用。

文章中介绍了一些可以养生的方法,主要就是利用饮食调理的方法,这些因素包括五谷杂粮以及药膳的调理方法。所以建议想要养生的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调理。除了这些方法以外,平时还要注意多锻炼和运动。这样才能更好的养生。

《黄帝内经》中养生思想浅析


人类的养生活动起源很早,但形成较为的理论则始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还仍然广泛地借鉴和发扬着其中的许多精华。

笔者就《内经》中养生的原理、原则和方法,浅谈一些体会如下:

1.肾气自然盛衰规律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

《内经》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三七,肾气平均,……四七,身体盛壮,……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而来,藏于肾,精化为气,是为先天精气,即肾气。先天之精生天癸,人之肾气发育充盛,则天癸成熟,均具有生殖能力;肾气发育至极,便由盛转衰,生殖能力也逐渐减弱,及至肾气衰至一定限度,天癸便趋衰竭,于是都丧失生殖能力,从形体上来看,人体就展现从盛壮到衰老的征象。如《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是指先天之精发育为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灵枢。刺节真邪论》:“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是指作为人体精气之本源受后天培育充养形体。这为后世关于肾主生殖,肾主生长衰老,并称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医学从肾气衰竭探讨衰老原理,从生殖功能状况判断衰老进度以及节欲保精防衰老的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天人相应”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天人相应”为《内经》基本学术思想,而“生气通天”是《内经》中“天人相应”观的组成部分。生命之气通于天,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体脏腑、经络及精气神的活动相互协调,也是一个整体,从而构成有序的生命活动及其过程。因此,凡自然环境的异常和人类自身的身心活动均可影响其生理活动而致病。如《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金匦真言论》云:“五脏应四时,各有所受。”《内经》云:“肝旺于春,心旺于长夏,脾旺于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又云:“春气在经脉,夏气在经络,长夏在肌肉,秋气在皮肤,冬气在骨髓”。疾病耗伤人体的脏腑、经络及精气神,就会导致病理性衰老,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所以,必须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才能够减少疾病,从而达到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论述,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医养生理论就是建立在这种人与自然相应的思想基础之上。

3.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

法于阴阳 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二气的协调,而且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是相互通应的,也要达到协调统一。所以养生应顺应天地阴阳的变化,一天之内随昼夜阴阳消长进退,人的新陈代谢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内经》云:“以一日分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又云:“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说明人体阳,白天多趋向于表,夜晚多趋向于里。因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法;“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昭示养生要旨,内则精神专一,外则顺应自然,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此“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若违背了这一规律,内有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九窍功能障碍;外有肌肉壅阻而不滑利,卫气不固而腠理疏松,则邪气为害,正气削弱,疾病丛生而短折寿命。如《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解释:“夫百病者,多以旦惠、昼夜、夕加、夜甚”,“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惠;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和于术数,就是正确掌握各种养生方法和。养生术种类繁多,门派各异,方法独特。有以自我修炼为主,如气功、导引、自我按摩、各种拳术等。有借助外力外物的,如保健针灸、食饵药补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各种养生术均有各自的宗旨、特点和针对性,要根据这些养生术的原理、特点和要求,结合本人情况,因人、因时、因地选择为宜。二是各种养生术都有特定的方法、要求,掌握其技巧和要领至关重要,一般需要有指导,否则极易出偏,甚至走火入魔;食饮有节,讲究和五味忌偏嗜,适寒温、节饥饱;起居有常,生活、工作有规律;不妄作劳,是指身、心、房事劳作均应适度,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神明协调共存,故而健康应是形体无病痛之扰,情思无偏造之苦,身心和谐的生理状态。生长壮老是生命的必然过程,衰老不可避免,自有天年之限,但可以通过养生活动保持身心和谐、躯体与机能和谐,这便是生理性衰老,古称“寿尔康”。届时虽然形神皆不及少壮,但仍可以维持相应水平,生活自理,精神不败。欲达此目的,关键在于预防早衰。而环境不良、妄行不节而扰动脏腑、耗伤精气,致使淫邪内生、外邪侵袭,真邪相攻,精气衰败,形神相失,则衰老早至,即病理性衰老,也是现代提出的亚健康状态概念的理论基础。恬忮虚无,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恬淡虚无主要是调和情绪,保持心态的安闲清静,排除杂念,防止情绪的剧烈波动,干扰气机的正常运动,维护体内气化活动的良好环境。《内经》在各种养生方法中,特别强调精神调养。精神活动是由五脏所产生的,又能反作用于五脏,影响生理活动,故《灵枢·本脏》云:“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因而《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内经》以心为精神之主宰,调心以使“主明”,说明调养精神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及时避邪毒虽然影响人体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但是疾病的侵害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减少疾病,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综观中医学病因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个方面。避免这些致病因素的侵害,人体就能保持健康状态,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索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即外因,人生活在自然之中,自然之六气在正常情况下是万物生长的基础条件。而六气的异常变化,则成为导致人体疾病的六淫,成为致病因素。此外,尚有“疫疠之气”等各种外界致病因素的困扰。所以,避免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七情所伤,情志致病是中医病因学说的内因。人之七情,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和现象所做出的反映。不论是古代文献记载还是临床所见,因情志失调而导致疾病的案例是很多的。所以对于养生而言,调节情志,重视精神的调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中医病因学说的不内外因是指饮食、劳逸、外伤等各种致病因素。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总是以“适度”为原则的。生命活动中任何环节的过度或不及,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上的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劳逸中的过劳、过逸,都是引发疾病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饮食上应当遵循“谨和无味”的法则,在劳逸方面要做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同时避免各种外伤的侵害,以此而达到“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的目的。

《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中医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现代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也提出了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是什么呢


如何进行科学的养生保健是人类历史上恒久不变的主题,因为对于健康的向往是每个人最大的追求,而目前网上绍了很多种养生的办法,比如说食疗养生,运动养生等方法,估计都让大家看到眼花缭乱了吧!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种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那么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是什么呢?下面由我来给大家做一个解释吧。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讲述人体是大天地,五脏六腑是小天地,五脏六腑出现小问题,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问题;人体是一个讲究平衡与和谐的系统,五脏六腑又各司其职,彼此照应又相互牵制。因此在中国古老医书中,五脏六腑是人身之宝,也是养生之宝,它定寿命,决健康,泽精气,是人体养生的根本所在。“五脏六腑皆有神明”,只有五脏六腑和谐平衡,才能身心健康,达到颐养天年的初衷。《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结合现代人生活和身体状况,吸收中医养生传统精华,汲取《黄帝内经》中蕴藏千年的养生智慧,从现代人身体的实际现状切入,观照现代生活的环境,以五脏六腑为本,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

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上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来,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确实是我国中医理论的一大瑰宝,和一般的养生法不一样的是,黄帝内经养生法对于我们五脏六腑的调养都有一个全面的解释,因而其养生效果一直受到大家的推崇,所以我希望大当家大家大胆的运用此类养生法来进行日常养生保健。

黄帝内经气血养生法是怎样的


身体健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气血不足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疾病,会导致我们的面色暗淡以及头晕和失眠等现象,这样会严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生活,但是想要更好的调理是要掌握好方法的,下面一起了解下黄帝内经气血养生法是怎样的。

黄帝内经气血养生法是怎样的

补气方

气虚的人通常会感到非常的疲倦、身体乏力、容易气短,面色看上去非常苍白,经期的时候经血量很多,而且颜色淡,还有脉细舌质淡等症状。

西洋参燕窝汤 西洋参3克,燕窝3克,置碗内,隔水炖熟。常服具有益气补中、养阴润肺的作用,可用于虚损、干咳、盗汗、肺阴虚等。

芪苓鲤鱼汤 黄芪50克,茯苓30克,鲤鱼1尾。鲤鱼洗净,黄芪、茯苓以纱布包扎,加水同煮,以生姜、盐调味。饮汤吃鱼。本方以黄芪补脾益气、利尿消肿,茯苓利湿补脾,鲤鱼滋养补脾、利湿。

补血方

血虚的人常常脸色苍白或者是发黄,牙龈部位也会呈现白色,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容易出现失眠、心烦、经血少甚至是闭经的症状,血虚型的人身体还容易消瘦。

黑糯米补血粥 黑糯米、桂圆和红枣都是补血的药材,如果再加上营养价值很高的山药,补气血的功效就更为显著。但是桂圆虽然可以补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却不容易消化,每次放7、8个即可。

乌麻粥 黑芝麻50克,何首乌30~60克,粳米150克,红糖适量,煮粥食,能养血润燥。

养阴方

阴虚的人常会有面色潮红、口干不欲饮、腰酸腿软、经血过多且色暗红等症。舌头苔薄、舌质红、脉细也是这类人的症状。

川贝雪梨猪肺汤 取猪肺120克,洗净切件,放开水中煮5分钟,再用冷水洗净,干水。将川贝母9克洗净打碎,雪梨连皮洗净,去蒂和梨心,梨肉连皮切小块。各物料全部放入沸水锅内,文火煮2小时,调味后随量饮用。具有润肺止咳利咽之效。

杏仁雪梨山药糊 取杏仁10克,雪梨1个,淮山米粉、白糖适量。先将杏仁用开水浸,去衣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取肉切粒,然后把杏仁、雪梨粒放搅拌机内,搅拌成泥状。用清水适量,把杏梨泥、淮山米粉、白糖调成糊状,倒入沸水锅内,不断搅拌,煮熟即可。能健脾益气,润肺止咳。

对身体的调理是要掌握好方法的,上面就是对黄帝内经气血养生法是怎样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气血不足可以多吃一些滋补的事物,比如西洋参燕窝汤或者川贝雪梨汤等,这样调理身体的同时也能让我们吸收更多的营养价值。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天气候会变得非常的干燥,我们的身体就特别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常见的口感以及咳嗽等现象,并且天气逐渐的转冷也是风湿病等高发的季节,如果我们能及时的调整好生活习惯和饮食对身体进行保养就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方法,下面一起了解下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

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季养生法则一:不忙添衣

   秋季,阳气渐消,阴气渐长,天气渐趋凉爽。“秋宜凉”,“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伤气泄,才符合阴精内收、阳气内敛的秋季养生之道。“春捂秋冻”可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御寒能力。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白露过后,天气渐凉,应随气候变化适当增衣。民谚:“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热气酷甚,不可脱衣裸体,贪取风凉。秋季早晚凉,午问热,大汗之后忌脱衣裸体,应及时换衣,避免遭受风寒邪气而发病。秋季远足,应多带几件秋装,如夹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备增减。

秋季养生法则二:清润养阴忌苦

   金秋肺气旺,味属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属肝,肝主酸,故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养肝气。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内火亢盛,伤津劫阴。脾胃属土,土生金,甘味养脾,脾旺则肺气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萝卜、蜂蜜等含水较多的甘淡滋润食物可养脾利肺、生津润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肠燥便秘、毛发枯槁等秋燥津亏病症。肺病禁苦,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伤津耗气。

   秋季养生法则三:小劳小动

   秋风习习,气候凉爽,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散步、长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进行户外运动。户外锻炼可增强体质,耐寒抗病,补养肺气,消除秋愁。

   秋季锻炼或劳动,应遵守“秋季养收”的养生原则,即保证阴精内蓄,不随阳气外耗。情绪宜安宁清静,收敛神气,动作宜平缓温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热,汗出即止。

   “津常咽,齿常叩”是长寿皇帝乾隆的养生秘诀。“漱津咽唾,可以润五脏,悦肌肤,令人长寿不老。”日本西冈教授发现,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袭,具有促进伤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剂。细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肠病显著减少,并有助于延缓衰老。

养生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的简单。需要我们掌握好一定的方法才可以的,上面就是黄帝内经秋季养生的方法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秋季对身体保养不要过多的添加衣物,另外平时也要多进行体育锻炼

夏季如何根据体质养生


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七类: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热质。

一、平和质

此类人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没有品种上的禁忌。

二、痰湿质

此类人多腰腹部肥满,肢体沉重倦担调养应以疏肝理气为主。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行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茉莉花、山楂等。

三、阳虚质

此类人怕冷,肢体不温,经常感到背部和膝关节以下寒冷。阳虚质的人应以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宜食温热的食物,比如荔枝、龙眼、羊肉等。

四、气虚质

此类人四肢倦怠、肌肉松软、不喜运动。气虚者应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食性质平和、偏温之物,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

五、阴虚质

多为瘦小或瘦长体形的人,此类人怕热、手足心热、皮肤偏干或偏油。养生原则是养阴降火、镇静安神,以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润之物,如葡萄、梨、苦瓜、黄瓜等。

六、湿热质

此类人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调养应以健脾去湿、疏肝利胆为主。饮食上宜食清淡去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薏米、海带等。

七、阳热质

此类人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调养应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尤其是黄瓜、苦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黄帝内经体质养生法 中医如何根据体质养生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