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中医养生 > 秋季养生保健宜忌 > 导航 > 秋季养生保健宜忌

秋季艾灸养生有哪些宜忌

秋季养生保健宜忌。

“活动有方,五脏自和。”养生也日渐被很多人提到了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注意平日的养生,好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于中医养生您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季艾灸养生有哪些宜忌”,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WwW.ys630.cOM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阅读

春季养生的宜忌


每个季节天气都会有很大的改变,春季天气虽然开始转暖也是细菌滋生的季节,这个期间特别容易出现感冒等疾病,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我们一定要注意对身体的保养才能避免出现一些疾病,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方法调整好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下面一起了解下春季养生的宜忌。

春季养生的宜忌

第一 专家表示:春季养生不宜盲目吃水果

水果是人人喜爱的食物,但是吃水果也有一定的讲究,盲目的吃水果不仅无益,而且会损害到自己的健康。过量食用水果,会使人体缺铜,从而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增高,引起冠心病,因此不宜在短时间内进食水果过多。一些人认为,果皮中维生素含量比果肉高,因而食用水果时连皮一起吃。殊不知,水果发生病虫害时,往往用农药喷杀,农药会浸透并残留在果皮蜡质中,因而果皮中的农药残留量比果肉中高得多。

第二 专家建议:饮食要养阳

阳,是指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阳气者,卫外而为”,即指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春天在饮食方面,要遵照《黄帝内经》里提出的“春夏补阳”的原则,宜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以使人体阳气充实,增强人体抵抗力,抵御风邪为主的邪气对人体的侵袭。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亦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

另一方面,由于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根,故在饮食上养阳,还应包括温养肾阳之意。春天时人体阳气充实于体表,而体内阳气都显得不足,因此在饮食上应多吃点培补肾阳的东西。目前除了蓼、蒿等野菜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等都是养阳的佳品。

上面据说对春季养生的宜忌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春季一定要多吃一些水果但是一定要将水果清洗干净,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一定要多进行体育锻炼,必要的时候可以对身体补充一些维生素和钙,这样能预防感冒。

秋季养生 进补有三忌


一、忌贪凉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是脾胃病高发季节,特别是溃疡患者更易复发,因此这个时节应格外注意调停脾胃。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在饮食方面,立秋后人们不宜多吃寒凉食物或生冷不洁的瓜果。所谓秋瓜坏肚的民谚就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此,专家提醒人们,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一般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进食油腻食物。

除此以外,为了增强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抗寒能力,很多人都习惯在秋季进行户外锻炼,并根据春捂秋冻的原则,在秋季尽量少添衣物。专家认为,秋冻自有一番道理,但人们切不可过于贪凉,秋天的早晚气温较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在身体发热后,才能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二、忌乱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但进补并非乱补,因此应注意不要无病进补,更不要虚实不分就滥补一气。一位老中医告诉,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则不宜用补药。同时,虚病还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因此只有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进补时还忌讳多多益善,因为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物以稀为贵,人们在选择补品的时候一般崇尚越贵越补,那些高贵的传统食品,比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没有什么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专家提示,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因此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药膳,缺什么,补什么,切勿凭贵贱来分高低,尤其是老年群体,更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另外,在立秋当天,北京、河北一带的民间流行贴秋膘。理由无非是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贴秋膘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儿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贴秋膘的民俗往往使人们误以为秋补就是肉补。

其实不然。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现代营养学的观点认为,饮食清淡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因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已成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养生的关键是习惯,秋季养生格外要求人们在起居上做到早睡早起勤锻炼。从中医角度讲,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三、忌过燥

秋季气候日渐干燥,会使人皮肤和口角干裂,口干咽燥,声音嘶哑。有些人还会出现毛发脱落增多,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症状,俗称秋燥症。如果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很容易导致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乍暖乍寒的刺激,从而使人伤风感冒,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此外,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在这一时节往往会症状加重。

所以在秋季要特别注意养阴润肺。从中医角度来看,除了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外,人们可以选用一些具有养阴润燥功能的保健品和中药来调养身体,比如西洋参、燕窝、哈士蟆油、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西洋参性味苦、微甘,有补气养阴、清虚火、生津液的作用,适用于气阴足、津少口渴、肺虚咳嗽、虚热烦躁等症。燕窝性味甘平,有益虚补损、滋阴润燥、化痰止嗽之功,常用于肺肾不足、虚损痨瘵、咳嗽气急等症。

一般而言,药补不如食补,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多吃一些如生梨、甘蔗、荸荠、柚子、枇杷等具有很好润燥功效的水果,或者乌骨鸡、猪肺、龟肉、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米、花生、鸭蛋、菠菜等食品,还可以自制诸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粥、雪梨川贝冰糖羹这样的饮品,同样可以达到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的效果。

推荐 秋季饮食调理宜忌须知


秋天进补要依据身体虚症的类型和程度,合理安排,不可乱补。如果原本没有虚症的人乱用补药反而会引起负作用。虚症同时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进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有些人在秋天大量吃桂圆、人参等性热补品,很容易引起腹胀、烦躁、鼻出血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

少吃生姜。生姜性燥热,食后易上火,加重秋燥。中医学上有八九月不食姜的说法,正是依据人体在四季不同的身体特征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此外,葱、蒜、韭菜等辛味之品,也要避免多食。

大多数人喜欢在秋天涮火锅,似乎辣辣的味道才够痛快,但却很容易使体内内火聚积,出现便秘、脸上长痘等症状。秋天吃火锅,应多搭配青菜、菇类一同涮食,不要过多地涮肉类。秋天也不宜多吃狗肉,狗肉热量大,容易上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涮火锅时千万不要同时喝茶。茶叶中含有的鞣酸与肉类中的蛋白结合后会形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容易导致便秘发生。

秋天也是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所以应少吃凉拌菜和色拉,减少寒凉食物刺激,以免引起胃寒。入秋后大量生吃瓜果很容易引起腹泻,降低肠胃系统抵抗力,助湿邪,损脾阳。

秋天同样不宜吃烧烤与油炸食品,在加工食品时应尽量采取炖、煮的方式,以最大程度保持食物原味与营养成分,为身体补充均衡的养分。

中医针灸减肥有哪些宜与忌?


医生认为,硬脂肪块多是自小形成,那是脂肪细胞数量多,单纯的针灸减肥是无法减少脂肪细胞数量的,因此针灸减肥对此类脂肪块作用不大。软脂肪块则是每个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对此进行的针灸减肥效果好又快。相对于硬脂肪块来说,针灸减肥更适合减少软脂肪块。中医针灸减肥有哪些宜与忌?

宜:多为软脂肪块的人士,及软脂肪块部位。 相对于硬脂肪块来说,针灸减肥更适合减少软脂肪块。脂肪的软硬,通过触摸便可得知。

医生认为,硬脂肪块多是自小形成,那是脂肪细胞数量多,单纯的针灸减肥是无法减少脂肪细胞数量的,因此针灸减肥对此类脂肪块作用不大。软脂肪块则是每个脂肪细胞的体积大,对此进行的针灸减肥效果好又快。

宜:全身肥胖及腹部等局部肥胖者。 由于腹部是脾经胃经之处,对此调节为主的针灸减肥方法,对腹部的减肥效果最显著。

宜:单纯性肥胖者。 肥胖一般有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之分。单纯性肥胖即是纯粹摄入过多代谢过少而引发的肥胖,是可以通过针灸治疗减肥的。

继发性肥胖是由某些疾病

引起的肥胖,通过单纯的针灸减肥是无效或是短效的,只有通过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堵截了肥胖的源头后才能真正减肥。

忌:出血体质、血液病患者、凝血机制有问题者。 由于针灸减肥是以银针直接扎在皮下刺激穴位,针眼虽小,但对一些凝血障碍者也是伤害,因此,医生建议这些病人不要进行任何针灸治疗。

行房忌宜


行房忌宜

性生活是人类生活的自然功能,但它具有两重性,和谐的性生活有交流彼此感情,促使家庭和睦的作用;而不适当的性生活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甚至导致家庭破裂,故应谨慎从事。要想健康长寿,延缓衰老,从青壮年时期开始就应注意节制房事,同时,还须了解入房禁忌。《广嗣纪要·协期篇》说:“交媾之际,更有避忌,切须慎之。若使犯之,天地夺其寿,鬼神殃其身,又恐生子不肖不寿之类。”可见,不知房事避忌,危害甚大。

七情太过不宜行房。“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七情,人皆有之,但七情太过不仅耗伤气血损及内脏,而且不宜行房。孙思邈说:“人有所怒,气血未定,因而交合,令人发痈疽”。“大喜、大怒……皆不可合阴阳。”明代龚廷贤也说“忿怒中尽力行房事,精虚气竭,发为痈疽;恐惧中入房,阴阳偏虚,自汗盗汗,积而成劳。”都是说情志不畅,七情太过时,体内气血运行处于逆乱或壅滞状态,精气闭塞,不能产生正常的性兴奋,性反应机制无法循序发展,如果这时行房则加重了气血逆乱或壅滞,耗伤精气,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七情太过时行房会使某一方对另一方产生强烈反感,无法激发性兴奋,造成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双重创伤,易导致性欲低下、性冷淡、性缺乏、疼痛等性功能障碍。

疲劳时亦不可行房。疲劳包括体力和精神两个方面。唐王冰在注释《内经》时说:“强力入房则精耗,精耗则肾伤,肾伤则髓气内枯,腰痛不能俯仰。”《玉房秘诀》也说:“劳倦重担,志气未定,以合阴阳,筋腰苦痛,以是生子,子必夭残”。《三元延寿参赞书》说:“远行疲乏入房为五劳虚损”。特别是新婚久别,远道探亲者,不待体力恢复就行房危害更大。须等心静平定,体力恢复后再行房,因为疲劳时稀薄,妊娠后对后代不利。

不可忍尿入房。《史记》上曾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代,齐国有位士大夫的夫人小便黄赤而涩,遇寒气就遗尿,大便困难,找名医淳于意诊治,淳于意诊断这是由于想小便时不小便,而入房交接引起的。《养生集要》说:“欲小便而忍之,以交接,使人得淋或小便难,茎中涩,小腹强”,也认为忍尿入房对身体有害。当尿液蓄满膀胱时,下焦气机因行房而壅滞,从而使经脉阻塞,气血瘀滞,出现尿道涩痛或刺痛,小腹胀痛等症状。忍尿使尿道涩痛或刺痛,小腹胀痛等症状。忍尿使尿道括约肌和逼尿肌痉挛;后盆腔充血,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所以最好在前后各排一次尿,这样既可预防尿路感染,又可保持膀胱括约肌和逼尿肌的功能。

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长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对身体的调理是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的,其中很多中医疗法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并且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比如对我们的失眠以及身体虚寒等现象,其中艾灸就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但是我们一定要掌握好其中的注意事项,下面一起了解下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向患者说明施术要求,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选用瘢痕灸时,必须先征得患者同意。

2.临床施灸应选择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体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选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顺利完成。

3.灸治应用广泛,虽可益阳亦能伤阴,临床上凡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病证,应慎用灸法。

4.施灸时,对颜面五官、心区、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应慎用。对于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5.施术的诊室,应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烟尘过浓,污染空气,伤害人体。艾炷或艾条灸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绒熄灭,以防复燃事故发生。

6.在施灸或温针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以免造成皮肤及衣物的烧损。灸疗过程中,及时调整灸火与皮肤间的距离,掌握灸疗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过,亦可引起灸伤。

7.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壮的多少为标准。一般情况,凡初病、体质强壮的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质虚弱的艾炷宜小,壮数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点,在头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壮;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肩及两股皮厚而肌肉丰满处,宜大炷多壮。更应结合病情施灸,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属风寒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否则易使邪热内郁产生不良后果。

8.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艾灸疗法。另外,近年来还发现少数患者对艾叶发生过敏,此类患者可采用非艾灸疗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上面就是对秋季艾灸养生的注意事项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就能更好的通过艾灸对身体进行调理了,另外平时在生活中也要狐疑经擦进行体育锻炼,但是艾灸对身体的调理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秋季艾灸养生有哪些宜忌的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