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 养生常识 > 养生冬病夏治 > 导航 > 养生冬病夏治

夏至时节阳气旺 冬病夏治最佳时

养生冬病夏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有人类文明以来,长生不老是很多人的目标,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您是否正在关注养生常识呢?为此,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夏至时节阳气旺 冬病夏治最佳时》,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今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是太阳运行至黄经90°时为交节点,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至”不做“到”解,而作“极”解。指当天的夏季日影最长,并开始炎热。因此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夏至这天虽然日照时间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

传统中医学认为夏至节气标志这一年进入阳气最旺时节,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推崇“冬病夏治”,所以在夏至这已节气后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夏至,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夏至日当天白昼最长,黑夜最短。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

夏至后,养生保健忌三点:

一、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饮食,生菜、瓜类等,本为夏季忌食之品,夜间尤其要注意食用此类食物。夜间亦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二、忌冷水洗浴: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三、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天长日久,则阳气散尽而毙命。因此,我们现代人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开空调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是严重的。

通过夏至节气养生保健达到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让冬季常见病症提前远离我们。

小编推荐

夏至---养阳气 护元气


1、饮食养生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

2、运动养生

运动调养也是养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宜损阳气。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出汗过多时,可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水汤,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更不能立即用冷水冲头、淋浴,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黄汗等多种疾病。

3、起居养生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因为,温水冲澡时的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4、夏至养生先养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跳,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养心。

5、夏至养生谨防热中风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心神不适,甚至引起中暑、热中风等,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和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时,此外,要注意备好一些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热中风的药物。

6、夏至艾灸护脾胃

艾灸护脾胃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夏季培补脾胃,可以健脾化湿,使我们远离腹胀、腹痛、腹泻的困扰。夏季阳浮于外,过食寒凉也会引起诸多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腹痛、腹泻等,所以夏季固护脾胃尤为重要。

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

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神阙(脐中):在脐窝正中。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等功效。

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功效。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夏至来啦

夏至养生重点在“养脾胃”

那么养脾胃吃什么呢?

冰糖茉莉绿豆糊

原料:

绿豆1杯、清水1100ml、茉莉花、冰糖适量。

做法:

1、取一杯绿豆,用清水洗净;

2、将洗净的绿豆放入豆浆机中;

3、加入1100ml的清水;

4、选择干豆豆浆按键即可;

5、接着将打好的绿豆糊倒入小锅中;

6、取适量的茉莉花放入滤网;

7、将滤网旋转拧紧后,将绿豆糊倒入杯中,加入少许冰糖晃匀;

8、喜欢冷饮的可放置冷藏室,直接饮用也可。

功效:清热祛湿、理气安神

苦瓜鸡蛋饼

主料:

鸡蛋1个、苦瓜100g、油适量、盐适量、面粉适量

做法:

1、苦瓜洗净、去瓤、切成小丁;

2、苦瓜丁放入打散的鸡蛋中搅拌均匀;

3、加上适当面粉,放入盐搅拌均匀;

4、煎锅放入油,倒入搅拌好的苦瓜蛋面糊,摊成饼后转至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即可

功效:消炎去火、促进饮食。

冬瓜薏米汤

原料:

冬瓜500克,薏米60克,精盐适量。

做法:

将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0分钟。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同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薏米熟烂,加入精盐即成。

功效:有健脾消暑的功效,祛湿效果佳。

冬病夏养 祛湿气才是养生重点


夏天到了,天气逐渐变热,人体在此时进入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也是湿邪威胁最大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在接受大自然滋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防湿、祛湿。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祛湿的重点吧。

有句话叫暑多挟湿,也就是说暑热之气最易与湿邪一起侵犯人体。从小满时候开始,湿邪就打入人体内部潜伏起来,等到大暑时节,湿邪主气的时候,暑、湿就会内外呼应,使人们陷入湿气的困扰,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比如风湿病、妇科炎症、水肿、肥胖等。古人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只要祛除了湿邪,很多现代疾病会远离我们,哪些恶性疾病也会因此失去存在的温床。

夏天重滋养、祛湿气主要注意下面几点:

一是不要贪凉。尤其注意冰镇啤酒的温度太低,轻则影响胃气和降,出现腹胀、嗳气诸症,中则至胃脘抽紧或疼痛,重则疼痛剧烈,甚至会阳气暴脱而危及生命。

二是不要淋雨。尽量避开潮湿的环境,避免外感湿邪,这样可以避免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病症的发生。穿衣应以透气性好、棉制、浅色衣服为好。这样以来,既可防止吸热过多又可透气防湿气不散。

三是多运动。夏天天气虽然炎热,但也不能偷懒不动,保持运动的好习惯,对痰湿体质来说特别有益。多参与户外活动,怡养性情,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但不宜过于剧烈运动,避免大汗淋漓,容易伤阴伤阳。出汗后要及时擦干,不要立即洗澡,吹风。

四是特别注意饮食调养。经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夏天饮食调养特别重要,在这里介绍能祛湿邪的几个食疗方子,多吃它,才能祛湿邪。

1、黄芪薏苡仁饮

取黄芪10克,薏苡仁30克。将黄芪、薏苡仁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煎煮40分钟即成。每日一次,代茶饮。也可以用生薏苡仁30克泡水或煮粥,早晚左餐食用。

2、赤小豆粥

取赤小豆50克,粳米50克。先将赤小豆用温水浸泡2-3小时,之后连水带豆一起放入锅中熬煮,将烂时放入洗净的粳米即可。当早餐食用或早晚温热顿服。赤小豆祛湿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气血虚弱、头昏眼花者,尽量不要服用。而且赤小豆不能常用,否则会伤人的正气。

3、醋泡生姜

取先讲、山西米醋、糖适量。将鲜姜连皮切成薄片后放入坛子或瓶子中,倒入米醋(米醋要盖过姜片),放入糖,密封3天。每天早饭后吃1-2片。此方适合脾胃虚寒,饭后胃胀、打嗝,或胆结石的人群。

注意,如果胃酸过多,就不要用醋泡姜了,可以把生姜切成丝或末后食用。早上吃最好。心烦气躁、身体消瘦、高血压或者经常口干口苦、便秘的人应当少吃生姜。

4、冬瓜粥

冬瓜清热除烦、养胃生津、涤秽利水。冬瓜可以用来煲汤,煲汤时冬瓜切记不要去皮,因为冬瓜皮的药用效果比冬瓜肉更好。老年人或者肥胖者可将冬瓜皮晒干加荷叶一起泡茶喝,可以起到降低血脂和减轻体重的作用。

“冬病夏治”的方法有哪些?别再乱贴三伏贴了


除了贴敷冬病夏治还有哪些方法?

所谓“冬病夏治” 就是冬天容易发生的慢性疾病,通过夏天(暑天)的一些特殊治疗,从而达到、减轻或消除症状的目的。包括“穴位贴敷”、“艾灸”、“火龙灸”、“督灸”、“毫针”、“拔罐”、“理疗”、“药物”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除了在医院贴伏贴等一些传统疗法以外,也有一些冬病夏治的居家自疗法既与伏贴疗效相当又简便易学方便操作。

煲汤理疗虚寒型腹泻

虚寒性腹泻病人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病症之一。除了贴敷以外,有些对膏药过敏的患者更不妨试试二姜猪肚汤,无需中药配伍,就能达到滋补养身的疗效。

先将猪肚用醋泡去腥,然后洗净切丝,配干姜10克、良姜10克、草果3克,一起放入罐内煮熟,放入食盐3~5克,空腹食用。该疗法对脾胃虚寒导致的慢性腹泻及面黄体瘦乏力等有一定作用。

专家提示:如果饮用后身体温润舒适,就不需要多食。初次食用身体虚冷无改变,可隔三岔五再次食用,直到身体舒适轻松或者找中医师进一步调理。

熏艾缓解虚寒型胃痛

三伏贴的另一个适应症虚寒性胃痛多因身体阳虚、胃失温煦导致。居家可用艾灸自我保健。

足三里是胃经保健的重要穴位。俗语称“灸一次足三里,胜补一只老母鸡”。胃寒怕冷的人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熏熏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艾灸时,要注意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皮肤感觉舒适为佳,每次15分钟,每天一次,连用两周。

专家提示: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侧一横指处)。夜里睡觉头、脚、腹部要注意保暖,入伏后受凉也会招致疾患“秋后算账”。

足浴应对哮喘及便秘

伏天人体经络之气相对流畅,穴位较为敏感。对于冬季易发哮喘及寒性便秘的老病号,可以在家进行足浴按摩,能刺激经络,使身体阳气充实,驱散体内寒凝之气。

取热水泡脚,同时用手缓慢、连贯地按摩双脚,先脚背后脚心,直至发热为止。这种方法对于哮喘、寒性便秘有辅助治疗作用。也可配合按摩足底穴位,如涌泉穴、太溪穴等,按摩力度忌过重。

专家提示:患严重心肌梗死、皮肤破损或高血压患者不宜足浴。饭前、饭后30分钟不宜足浴。

三伏天里话“伏姜”,冬病夏治去湿气


今天是7月28日,三伏天里“中伏”的第二天。连续的高温天气,让人热的喘不过气来,『抖音』里已经有人在拍摄“水泥地上煎鸡蛋”的小视频,前天晚上小区停电,差点把人逼疯掉,让我无限怀念有电的幸福。不得不说,最近一段时间,是“空调救了我们的命”!

在这样一个挥汗如雨的三伏天里,“冬病夏治”、“湿气太重”等养生词汇也是人们经常聊的话题。今天,我想说说博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晒伏姜”。

很多人不清楚“晒伏姜”是什么?“晒伏姜”是在古怀庆府一代(今博爱、沁阳等八县)流传了数百年的一个古老手工艺。顾名思义,在“三伏天”里把“姜”进行晒制,就是“晒伏姜”。当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晒伏姜”的主要工艺,是在每年初伏的时候,去姜地里把“母姜”挖出来,母姜就是老姜,民间有句俗话叫“姜还是老的辣”,指的就是母姜,母姜营养丰富,药理功效强,在去湿气、暖胃、缓解痛经等方面有奇效。“母姜”挖出来后,清洗干净,用“碓臼”将其捣碎,然后用砂布萃取姜汁,和红糖、蜂蜜以及自家的秘密配方进行混合。然后在一年最热的“三伏天”进行晒制,这个时节,气温最高,湿度也较大,是晒伏姜的黄金时期。

数百年来,这一代的百姓都把“晒伏姜”当成药来服用,家里有人胃不好,女人痛经、月经不调、手脚冰凉,小孩子泄肚,老胃寒、胃酸等都是用“晒伏姜”来进行食疗,效果都非常好,百姓中间口口相传,“晒伏姜”就在当地得以流传下来。解放前很多家庭都有自已的独门配方,并且概不外传。

由于这项手艺是在最热的季节进行,无论是挖母姜,还是晒制,都极易中暑。所以随着时光的流逝,“晒伏姜”逐渐就很少有人制作了,一是因为懂手艺、会制作晒伏姜的老人越来越少,二是因为当前的年轻人大多都受不了“晒伏姜”这个过程中的辛苦,导致这个从老祖先传下来的好宝贝,越来越稀少。

我是在2015年的时候,在和一些老姜农的聊天中获取到的这个信息,后来我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工作,包括翻阅县志,查阅历史资料,走访古稀老人,自己亲自体验,邀请亲朋好友试喝测试效果等,确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发扬光大的好手艺,也是一个难得的药食同源的食疗好宝贝。

于是,我从2015年夏季开始,着手挖掘、宣传和推广“晒伏姜”,虚心向各位老前辈请教制作工艺,每年的“三伏天”,在学习、挖掘“晒伏姜”的过程中,我觉得我出的汗都能有几十斤之多。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目前“晒伏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同时也为很多人解除了病痛,解决了很多人的亚健康状态,该产品也引起了国内多家养生机构的关注,来博爱县考察、研究博爱怀姜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一些大的平台和机构。2018年7月份,在央视七套和一亩田联合开展的农产品“寻宝”活动中,“晒伏姜”也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在众多的“农产品宝贝”中脱颖而出。

我真心的希望,“晒伏姜”这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在博爱发扬光大,不仅仅是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快乐,也会让更多的姜农在这个产品中受益,让“博爱怀姜”成为一个继“四大怀药”之后的,名副其实的第五大怀药。

夏至,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养生效果翻倍


二十四节气蕴藏在一年四季中,与中医养生所强调的“顺应四时、顺时养生”相统一。

因此,根据四时(春夏秋冬)变化规律,调整人体节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那么夏至时节,在饮食上以及生活中有哪些滋补养生的注意事项呢?

1.夏至饮食宜食苦:

苦味的食物中含有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苦味素等,可以解热除湿,帮助消化,增进食欲,非常适合夏季人体所需,例如苦瓜,芹菜,蒲公英,等

2. 冷食不宜多吃:

夏季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吃多了则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这些夏季解渴消暑之佳品,也不宜冰镇食用。

3.多进食碱性食物:

夏天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体内产生的酸性废物较冬春季节为多,所以就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多进食碱性食物,以保证人体正常的弱碱 性。这里的碱性食物不是指其本身酸碱度为碱性,而是在人体内分解代谢后呈碱性,例如水果含果酸,呈酸性,但进入人体分解后就呈碱性,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碱性食物。例新鲜蔬菜鲜榨汁,大部分水果鲜榨汁。碱性食品包括各种蔬菜和大部分水果

4.可吃大腥大热之物:

夏至很奇怪,虽然天气很热,阳气很旺,在古人的养生经里,却是能吃狗肉这样的大腥大热之物。因为腥是主散的,又不滋腻,能够在吃了以后把热气散发出去,另外又可以起到补热补阳气的效果。

5.淡补餐,防疰夏:

中医将夏天常出现的胃肠道不适、乏力倦怠、头晕头痛等症状。除了立夏以外,夏至是第二个重要 阶段。饮食宜采用淡补食材,多吃茯苓,山药,冬瓜、萝卜、黄瓜、苦瓜、黑木耳、淡水鱼等,有利于和胃养胃,保持健全的肠胃功能,减轻肠胃负担。

6.补水要及时正确:

夏季气温高,人体汗液分泌旺盛,水分自然会流失比较大,因此必须及时补充水分。但是补充水分光及时还不够,尚需注意“正确”二 字。专家指出,符合卫生标准的矿泉水是夏季补水的理想来源,除了补充组织细胞丧失的水分外,它还能够给人体补充一些随汗液排出而流失的无机盐矿物质,可谓 一举两得。

7.要注意补充蛋白质:

天热时往往胃口不好,尤其对脂肪类食物提不起兴趣。但出汗会损失大量水分,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也会随汗水流失。同时,人体内的蛋白质在高温天气里吸收率下降,而分解速度加快,因此要注意补充蛋白质。

8、重点推荐一种食材——生姜:

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

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另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的说法。夏季万物生长,阳极阴生,心旺肾衰,因此,适量进补对男子性功能的保护和提升还是很有好处的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以上讲的是从饮食上注意养生保健,而在精神上也要注意调养。《周易》理论认为:夏属火,对应五脏之心。因此,夏至后重在养心。夏日炎炎,往往让人心烦意乱,而烦则更热,可影响人体的功能活动,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影响。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因此,要善于调节,多静坐,排除心中杂念。

夏至节气,阳气最旺,养生注意3忌3宜


今天是6月21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也是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夏至过后,天气开始炎热。中医认为,夏至节气进入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三忌三宜。

夏至养生三忌

一、忌饮食生冷、空腹饮茶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我们要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肥甘厚味及燥热之品不宜食用,应选择清淡滋阴功效的食品。也可以选择食用鸭肉、虾、鲫鱼、瘦肉、薏米、白扁豆、绿豆等。此外,也不要过度食用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夜间也要注意不要吃肉、面、生冷、粘腻之物,否则容易引发腹胀、上吐下泻等病症。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因此,夏季饮茶,应是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二、忌冷水洗澡

冷水洗浴是很多青中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这个时候冷水洗澡,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还会造成汗毛孔突然闭塞,引起身体不适,甚至会诱发痉挛性疾病。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

三、忌过度贪凉

夏季酷暑难耐,夜晚睡觉较热,这个时候很多人就会选择整晚开空调睡觉。这种情况很容易感受外感邪气而致病。中医认为,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而脚部穴位比较丰富,空调直吹,很容易感受风寒邪气,造成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等疾病。此外,有些人在出汗时,还比较喜欢饮冷,这样很容易导致胃肠痉挛。因此,夏季大家不要一味贪凉,空调温度调的也不宜过低,一般以26至27度为宜。

夏至养生三宜

一、饮食宜多吃“苦”

夏至后的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可达到强心的作用。

此外,夏至除了清淡饮食,还可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二、宜坚持午睡

夏季,特别是立夏之后,昼长夜短,天气炎热,夜晚人们往往睡的晚,而天明的早,鸟鸣蝉叫,迫使人早起。人们往往睡眠不足。夏季午睡,不但有利于补足必需的睡眠时间,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使神经机能恢复,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还可以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因此,只要午饭后闭上眼睛眯30分钟左右,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补充精力的目的。

三、宜冬病夏治

夏至时节,气温较高,人体阳气最旺盛,全身经络最为畅通,皮肤毛孔最为疏松。此时,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或治疗冬天易发、难治的疾病。主要包括顽固性哮喘、小儿哮喘、支气管炎、各种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膝骨关节病、肩周炎、冻疮、风湿性筋骨痛、痛经等。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夏至时节阳气旺 冬病夏治最佳时》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养生冬病夏治”专题供您欣赏!

夏至时节阳气旺 冬病夏治最佳时的延伸阅读